睡眠与休息讲稿.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87180411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6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睡眠与休息讲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睡眠与休息讲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睡眠与休息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睡眠与休息讲稿.ppt(5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睡眠与休息第一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restl休息是指一段时间内相对地减少活动,使身体各部分放松,没有紧张、焦虑,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以恢复精力和体力的过程。“休息”意味着身心感到平静、宽慰和放松。休息的方式很多,像运动后的不活动,精神上放松,静坐或卧床、阅读、看电视和白天工作时的间歇等。第二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l通过休息可解除人体的疲劳,降低精神上的压力。休息后人体会重新感到精力充沛、身心舒适。但休息并不意味着不活动。有时从一种紧张的工作状态转为轻松、愉快的状态中,也是休息。例如,一段时间的脑力活动后,可听听音乐或作几节广播体操、散散步等,也是休息的过程。第三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一、休

2、息的意义l(一)休息与健康的关系l健康人需要适当的休息,缺少休息可产生一系列疲倦和劳累的身体症状:轻微地使用体力就感到筋疲力尽,难以胜任日常工作,全身乏力。当人感到困乏时,精神上也变得很懒散,不集中,注意力下降,常常表现为神经质或容易激动。第四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l虽然表现不甚严重,但却不能使机体保持最佳的功能状态。严重的还会导致机体健康水平下降,甚至生病。因此,疲倦时必须立即休息,使身体各部分放松,减少精神紧张,避免能量的消耗,恢复体力和精力,保持健康的体质,使工作和生活处于最佳状态。第五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二)休息与康复的关系l患病时,适当的休息十分必要,因疾病本身就是一种压力,更需要动

3、员全身心来维护其生理和心理的完善。病人生病住院时,除生理上的不适外,心理上容易出现焦虑,加之在一个新的环境中,陌生的面孔,各种特殊的声响,一些令人产生痛苦的操作,休息中经常受到打扰等,都会给病人增添较大的精神负担和压力。第六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l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为病人建立一个有益于休息的环境。对病人来说,休息不仅能消除疲劳,同时还能缩短病程,使其早日康复。例如:当人处于卧位时,肝脏及肾脏的血流量较站位时多50,可使该器官得到充足的营养物质,利于组织的修复和器官功能的恢复。休息时由于新陈代谢活动减慢,全身血液的需求量下降,心脏负荷减低,因而对于心脏疾病的恢复是十分有利的。第七页,讲稿共五十七页

4、哦l因此,病人在患病期间,如能得到良好的休息,则会使体力和精力尽快得到恢复,减少机体的能量消耗,加快受损组织的修复,缩短病程,提高疗效,早日康复。第八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二、休息的条件l要想得到真正的休息,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l1充足的睡眠得到休息的最基本的先决条件是充足的睡眠,虽然每个人所需要的睡眠时间有较大的区别,但都有最低限度的睡眠时数,满足了一定的睡眠时数,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一个人如不能满足其最低限度的睡眠时数,常会出现易怒、精神紧张并伴有全身疲劳,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达到休息的目的。第九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2心理上的放松l只有减少紧张和焦虑,心理上才能得到放松。病人由于生病,住院时个

5、体无法满足社会上、职业上对其个人角色的需要,加之住院时对医院环境及医务人员感到陌生,对自身疾病的担忧等,病人常常会出现紧张和焦虑。因此,医护人员只有恰当地运用其知识和技能,使病人相信其在住院期间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服务,满足其各种需要,才能减少紧张和焦虑。第十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3生理上的舒适l生理的舒适,在促进病人休息方面非常重要。因此在休息之前必须将病人身体上的不舒适减至最低程度。护理人员应为病人提供各种舒适服务,包括解除或控制明显的疼痛原因、协助搞好个人卫生、提供舒适的体位、保持环境温、湿度适宜、减少噪音和异味、调节睡眠时所需要的光线等。第十一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三、协助病人休息的护理措施

6、l获得休息的方式很多,依个人的喜好不同而有相当多的变化。护士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协助病人得到有益康复的休息,所以,护士必须运用有关休息的知识制定护理计划并执行。首先应满足休息的三个基本条件,使病人做到生理上舒适,心理上无紧张和焦虑,并保证其基本的睡眠时数。第十二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l护士应确保病人每天需要的休息时间,与病人一起分析讨论有关休息的知识,降低周围环境对休息的干扰,促进病人身心放松。l在安排病人的休息时间和休息方式时,应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病人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活动方式,活动量的多少应严格依据病情而定,不能强求一致。第十三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l护士应协助病人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减少其因病而

7、造成的心理上的忧虑,最大限度地降低身体上的不适。护士在安排各项护理措施时,应相对集中,尽量减少对病人的打扰。不应因自身工作的方便而影响病人的休息。第十四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l有时,卧床休息也是治疗计划的一部分,但简单地用卧床限制病人身体活动并不能保证其处于休息状态。虽然卧床休息的目的是限制活动,减少病人体力和精力的消耗,但这种限制可能使病人感到烦恼和焦虑,出现情绪紧张,妨碍了有效的休息和健康的恢复。第十五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l因此,卧床休息必须保证病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同时获得真正的休息。值得注意的是,卧床休息也有其副作用,如长期卧床会导致运动系统功能障碍、出现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故应

8、在疾病允许的情况下对病人的活动量及活动方式给予适当调整。第十六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第二节睡眠l觉醒(wake)和睡眠(sleep)是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过程。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要用在睡眠上。通过睡眠,可以使人的精力和体力得到恢复,于睡眠后保持良好的觉醒状态。过去认为睡眠是一种“均匀安静的状态”,肌肉极度放松,对周围环境失去反应能力,许多最早的研究者认为睡眠与昏迷或麻醉状态相似。第十七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l现在,研究结果表明睡眠是一种知觉的特殊状态,睡眠时虽然对周围环境的反应能力降低,但并未完全消失。某种类型的刺激可以唤醒某人,但不一定能唤醒他人。例如婴儿的啼哭可以唤醒他的母亲,但电话铃声却

9、不能。第十八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l睡眠是一种周期现象,睡眠的周期是循环式发生的,一般一天一次。我们可以将睡眠定义为:周期发生的知觉的特殊状态,由不同时相组成,对周围的环境可相对的不作出反应。第十九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l睡眠是最自然的休息方式。睡眠时许多生理功能发生了变化,如嗅、视、听、触等感觉功能暂时减退,骨骼肌反射运动和肌张力减弱,同时伴有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体温下降,代谢率降低,呼吸变慢等。第二十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l日间机体所遭受的损伤、消耗和过劳等情况,都可通过睡眠得到修复和补充,使其恢复自然的平衡状态。睡眠对于维持人类的健康,特别是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

10、,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十一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一、睡眠的生理l(一)睡眠的原理l睡眠由睡眠中枢控制。目前认为睡眠中枢位于脑干尾端,这一中枢向上传导冲动作用于大脑皮层(或称上行抑制系统),与控制醒觉状态的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相拮抗,从而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相互转化。第二十二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一)睡眠的原理(一)睡眠的原理(一)睡眠的原理(一)睡眠的原理:睡眠中枢大脑皮层脑干网状结构睡眠中枢大脑皮层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醒觉状态传导冲动上行激动系统醒觉状态传导冲动llllllllll睡眠中枢睡眠中枢大脑皮层大脑皮层脑干网状结构上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行激动系统醒觉状态醒觉状态传导

11、冲动传导冲动第二十三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l(二)睡眠的分期l睡眠具有两种不同的时相状态。一是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的时相,称为慢波睡眠(slowwavesleep,SWS);或称非快速动眼期(nonrapideyemovement,NREM)二是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的时相,称为快波睡眠(fastwavesleep,FWS),或称异相睡眠(paradoxicalsleep,PS)或快速眼球运动(rapideyemovement,REM)睡眠。睡眠过程两个时相互相交替。第二十四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l1慢波睡眠慢波睡眠又分为四个时相。第1时相的睡眠在所有睡眠时相中是入睡最浅,并认为是从清醒到入睡的过

12、渡阶段,这期间脑电图(EEG)显示的一些特点与清醒时相同。第时相的睡眠,因为它发生在异相睡眠前后,常被称为是“入门阶段”,脑电图显示为梭形波。第、时相的睡眠,脑电图显示为大而低频的慢波,称为波。第二十五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l这一阶段的睡眠伴有慢眼球运动,肌肉松弛但并非不动,用肌电图(EMG)反映显示其肌张力高于异相睡眠期,但比清醒时低。当一个人从慢波睡眠的第1时相逐渐进入其他时相的睡眠后,就逐渐难于唤醒。第二十六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l2异相睡眠其睡眠的特点是眼球转动很快,脑电图活跃,与清醒时极为相似。肌肉稍有抽动,肌电图反映肌张力极低,是睡眠各时期中最低者,并伴有像瘫痪时大肌肉所具有的那种不活

13、动的状态。出现这种静止状态是由于脑干中的特有神经元过度极化之故。第二十七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l因此,在异相睡眠中,躯干基本上是松弛状态,但体温、血流及脑的耗氧量均有增加。心率、血压和心输出量也有增加,经常接近于清醒时的水平。有的研究者认为在异相睡眠过程中大肌肉不活动是因为脑的能量消耗大及全身新陈代谢增加,生理上需要减少能量的消耗所致。第二十八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睡眠各阶段变化l睡眠分期第1期l临床表现入睡的过渡期,可被外界声l响或说话声惊醒l脑电图低电压。节律,l频率为8-12次秒l第二十九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l(三)睡眠的周期l除了睡眠是周期性地发生以外,其本身也由几个周期组成。每(slee

14、pcycle)都含有从60-120min不等的有顺序的睡眠时相,平均是90min每晚出现4-6个睡眠时相周期。l第三十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睡眠时相周期l清醒状态lNREM第一期NREM第二期NREM第三期llREM期lllNREM第二期NREM第三期NREM第四期l第三十一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l在入睡后最初的20-30rain,从慢波睡眠第1时相进入第、时相,再经过第时相,之后返回,睡眠者经过第时相回到第时相,再从第时相进人异相睡眠,大约持续10rain后,又进入第时相。在睡眠周期的进程中,在任何一处把睡眠者唤醒,当继续睡眠时,他不会回到把他唤醒的那一睡眠时相中,而是从开头的最初状态开始。第三

15、十二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l随着进入深夜,每一时相所用的时间量发生了变化。刚入睡时,慢波睡眠的第、时相约占90min,异相睡眠持续不超过30min。进入深夜,异相睡眠会延长到60min,而慢波睡眠的第、时相所占的时间则会相应地缩短。越接近睡眠后期,异相睡眠持续时间越长。第三十三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l睡眠时相周期在白天小睡时也会出现,但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时间多少根据白天小睡的时间而定。上午小睡,是后半夜睡眠的延续,异相睡眠所占比例较大,慢波睡眠的时间减少。下午小睡,慢波睡眠比例增多。下午的睡眠会减少晚上睡眠时慢波睡眠的量。第三十四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l值得指出的是,睡眠时一些时相对人体具有特殊的意

16、义。在慢波睡眠的第时相(有时也包括第时相)的睡眠中,体内可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其功能是促进合成作用,减少蛋白质的分解,加速受损组织的愈合,特别是对于软骨组织和肌肉组织的生长,是非常重要的。第三十五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l异相睡眠对精神和情绪上的平衡最为重要。因为这一时期的梦境都是生动的、充满感情色彩的,此梦境可减轻、缓解精神压力,使人将忧虑的事情从记忆中消除。第三十六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l二、睡眠的需要l睡眠是一种周期性的现象,通常为每天一次,且要持续一段时间。如果要维持人体处于最佳的功能状态,就应合理地安排睡眠与活动的时间,且应与人的生物钟保持一致。因此睡眠最好发生在昼夜性节律的最低期。第三十

17、七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l昼夜性节律(circadianrhythm)是指人体依据内在的生物性规律,在24h内规律地运行它的活动。昼夜性节律反映出人体在生理与心理方面的起伏变化,如激素分泌的速率、体温的变化、尿液的形成、代谢的变化等,且这些变化都可随人的活动和心情有所改变。第三十八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l对于睡眠量的需要,因人而异。一个健康人每晚睡眠的平均时数是75h,但每个人睡眠的时数有很大差别。有些人只睡3h就得到了休息;有的人睡到lOh,白天还觉得疲倦。每个人睡眠量不同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第三十九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l但年龄可影响睡眠量,这一点是肯定的。婴儿睡眠多于儿童,儿童多于青年,青年多

18、于老年。总的睡眠时间,儿童期最高,青春期减少,以后保持稳定持续到老年。一夜中醒的次数也随年龄而改变,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睡眠的深度逐渐减低。第四十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l各个睡眠时相所占时间的百分比也随年龄变化。异相睡眠在新生儿时期占很大比例,未成熟儿所占比例则更高,婴儿后期异相睡眠的百分比只略高于成年人。总的情况是异相睡眠所占的百分比是儿童期比婴儿期少,青年期则稳定一段时间,到老年期进一步减少。第四十一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l慢波睡眠第时相亦随年龄逐渐减少,而慢波睡眠第1、时相则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以上情况可归纳为随着年龄的增加总的睡眠时间减少,其中首先是慢波睡眠第时相睡眠时间的减少;睡眠过

19、程中醒来的次数增多;慢波睡眠第1、时相所占的睡眠时间增加。第四十二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l此外,睡眠量的多少还会受个性、健康状况、生活习惯、职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患病、心理上感到压力或不愿活动的人,睡眠时间会大大延长。反之,如果人的身体健壮,心情舒畅,熟睡5-6h即能消除疲劳,使精神和体力得到很好的恢复。第四十三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l体力劳动者比脑力劳动者需要的睡眠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人需要的睡眠时间也长。此外,肥胖者比瘦者需要的睡眠量多。第四十四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l睡眠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想要得到最佳的睡眠,不仅需要有足够的睡眠时数,同时睡眠的时间应与机体的昼夜性节律相吻合。除此

20、之外,在整个睡眠期间内,应不受任何干扰,使得睡眠不被打断。也就是说在整个睡眠周期中,睡眠的各期应是自动一致的重复,且各个睡眠阶段都应占有最恰当的比例。第四十五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三、睡眠的评估l(一)影响睡眠的因素l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睡眠时间逐渐减少。l2环境因素睡眠环境的变化可以改变睡眠状况。如病人人院后,所用的床及床上品与原来使用的不同,病室内的光线、音响、气味、医护工作的干扰等,都会影响其睡眠情况。研究者发现,在新环境中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的比例会有所变化,特点是异相睡眠减少,入睡时间延长,觉醒的次数增加等。第四十六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l3内分泌变化内分泌的变化会影响睡眠。妇女

21、在月经期普遍感到疲劳,希望增加睡眠以补充体力。绝经期妇女常睡眠不好,激素补充疗法可改善睡眠状况。l4疾病影响许多疾病及其症状都可影响睡眠,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未能及时缓解等,都会引起睡眠活动的改变。患有精神分裂症、恐怖症、强迫症等精神疾病的病人,常常处于过度的觉醒状态。第四十七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l5药物影响长期服用安眠药,停药后往往会导致病人对药物的依赖或使睡眠障碍更加严重。l6心理因素正常人由于工作、学习上的压力而造成的紧张和焦虑或感情上的痛苦等都会干扰原有的睡眠状况。住院病人由于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感到焦虑、不安和恐惧,而产生心理压力等,也会影响其睡眠。第四十八页,讲稿共

22、五十七页哦l7个人睡眠习惯一些人喜欢在睡前洗热水澡、喝杯牛奶、阅读报纸、听听音乐等,如将这些习惯改变,可能会使其出现睡眠障碍。l8食物因素一些食物的摄人会改变睡眠状况。如L-色氨酸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肉类、乳制品和豆类中含有较多L-色氨酸,这种物质能促进入睡,可缩短入睡时间,被认为是一种天然的催眠剂。第四十九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l对于睡眠不佳者,鼓励其睡前喝一杯热奶可以帮助入睡。饱饭后发困也是L-色氨酸的作用所致。再有,少量饮酒能促进放松和睡眠,但大量饮酒却会抑制异相睡眠。咖啡由于含有咖啡因,会干扰睡眠,使人兴奋,浓茶亦有与咖啡相同的作用,故对于睡眠状况不好的人,应限制其摄人这类饮料,避免在

23、睡前4-5h饮用。第五十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l9体育锻炼有些研究者报告体育锻炼可增加慢波睡眠第、时相的睡眠量,但也有报告说其可减少异相睡眠。但在睡前几个小时内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肌肉放松和增加睡眠。第五十一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l(二)睡眠失调l1原发性失眠症(primaryinsomnia)原发性失眠症是一种综合征,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中多醒或早醒。这是一种慢性综合征,不应与身体或精神上有病而导致的暂时失眠相混淆。用脑电图记录发现在上半夜占优势的慢波睡眠第、时相,在原发性失眠症中减少了。这样,失眠不仅是睡眠时数减少了,而且在质上也有变化。第五十二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l2药物依赖性失眠症(drug

24、dependentinsomnia)严格地说虽不是原发性失眠症,但却是因原发性失眠症滥用药物而导致的结果。过多使用安眠药物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还会造成睡眠活动的改变。药物依赖者的脑电图表明在睡眠中异相睡眠和慢波睡眠的第、时相均明显减少。第五十三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l3发作性睡眠(narcolepsy)这是一种特殊的睡眠失调,特点是控制不住的短时间的嗜睡。在发作性睡眠的人中约有70的人会出现称做是猝倒的现象,表现为肌张力部分或全部的失去,导致严重的跌伤;约有25的人在发作性睡眠时有生动的、充满色彩的幻觉和幻听。第五十四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l发作过后,病人常感到精力得到恢复。这种睡眠常在饭后或单调无趣的情况下及一天快结束时发作。猝倒发作常因情绪急剧变化,太高兴或是太悲伤而引起。如没有正确的诊断与治疗,就会把发作性睡眠病人视为憾惰、不负责任或情绪不稳定。目前认为发作性睡眠是异相睡眠失调。第五十五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第五十六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感感谢谢大大家家观观看看第五十七页,讲稿共五十七页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