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一轮复习认识论.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714690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X 页数:53 大小:58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一轮复习认识论.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哲学一轮复习认识论.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一轮复习认识论.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一轮复习认识论.pptx(5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2016 6高考导航高考导航 考纲展示考纲展示命题特点命题特点核心提示核心提示实践实践1.1.实践的概念实践的概念2.2.实践的特点实践的特点1.1.从从考考查查内内容容上上看看,本本课课考考查查的的重重点点有有实实践践与与认认识识的的辩辩证证关关系系、真真理理的的属属性性、认认识识过过程程的的反反复复性性、无无限限性等。性等。2.2.从从考考查查形形式式上上看看,高高考考主主观观题题在在该该部部分分的的考考查查主主要要集集中中在在实实践践是是认认识识的的基基础础、真真理理的的特特点点和和认认识识的的反反复复性性、无无限限性性两两个个考考点点上上,其其他他部部分分主主要要以以选选择择题题

2、形形式式考考查查,多多以以生生活活中中的的材材料料或或名人名言为背景进行考查。名人名言为背景进行考查。3.3.在在能能力力考考查查上上,突突出出考考查查学学生生获获取取和和解解读读信信息息、调调动动和和运运用用知知识识、论论证证和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探讨问题的能力。核心提示一个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两个特点:实践的特点;真理的特点两个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真理与谬误的关系三个表现: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实践实践是认是认识的识的基础基础3.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4.4.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动力5.5.实实践践是是检检验验真真理理的的唯一标准唯一标准6.6.实践是认

3、识的目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真理真理7.7.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8.8.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具体性9.9.真理的条件性真理的条件性10.10.真理和谬误真理和谬误认识认识过程过程11.11.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反复性12.12.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无限性第1页/共53页考点一考点一:实践观之实践观之实践的概念和特点实践的概念和特点(一)全面把握实践的含义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2)(2)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而非整个世界(3 3)实践活动是一种“改造”活动,会使客观世界发生改变(4 4)实践是物质性

4、活动,也就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即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5 5)“一切物质性活动”包括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和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6 6)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联接主客观的桥梁【易错警示】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第2页/共53页考点一:实践观之实践的概念和特点考点一:实践观之实践的概念和特点(二)全面把握实践的特点(1)(1)客观物质性:是相

5、对人的主观认识而言的,原因在于从实践的构成要素看,实践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从制约实践的条件看,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是客观的(2)(2)主观能动性:是相对于其他动物的纯粹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而言的,表现在人的实践是在认识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的,盲目的实践不是缺乏认识指导,而是在错误认识指导下的;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资料;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3 3)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强调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即便是单个人的实践活动也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历史性,强调实践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即在不同

6、历史时期,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注意】实践的能动性是实践最重要的特征第3页/共53页考点一:实践观之实践的概念和特点考点一:实践观之实践的概念和特点(三)区分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与意识的能动性(1)(1)从各自的含义上区分:二者都是强调有目的、有计划的。但前者指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后者指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整个世界二者都是有创造性的。但实践的能动性的“创造性”具有直接现实性,而意识的能动性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必须通过实践环节实现(2)(2)从各自的作用区分: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无论是认识还是改造都只是停留在主观范畴,即“想”;实践是指

7、人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做”,是主观见之于可观的物质性活动,不是纯主观或纯客观的活动;第4页/共53页重点知识深化:对实践特征的理解:第一,实践是一种物质性的活动,实践是以人为主体的,是人所特有的。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不是整个世界。第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第三,所谓“改造”必须使客观对象发生该变,而人的思维活动不是实践。第四,物质性的活动包括: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第5页/共53页第6页/共53页中国之所以启动青蒿素的研究,是特殊年代的特殊需求。20世纪60年代初,美越战争期间,疟疾肆意横行,严重影响到战争形势。然而,

8、当时的北越政府缺乏相应的研究机构和科研条件,他们只能转而求助于中国。为了研究出抗疟特效药,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了“523项目”,意在集中全国科技力量联合研发抗疟新药。开始,屠呦呦从一些疟疾单秘验方集中筛选了一些药物,主要集中于胡椒,因效果不够好而放弃。1970年初,屠呦呦因另有任务研究工作中断,其组员余亚纲与军事医学科学院派来协助中药所工作的顾国明一起查阅整理文献,以上海中医文献研究馆汇编的疟疾专辑为蓝本并筛选出重点药物乌头、乌梅、鳖甲、青蒿等,用水煎或乙醇提取,由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焦岫卿做鼠疟筛选。第7页/共53页在卫生部领导的敦促下,中药所重新组织力量进行筛选。屠呦呦仍担任组长,并与钟裕

9、蓉等其他组员继续提取了120余种中药,郎林福和刘菊福做动物筛选,未获满意结果。屠呦呦提出复筛曾经显示效价较高的中药青蒿,后改用沸点比乙醇低的乙醚提取青蒿,最终在1971年10月4日得到对鼠疟具有100%抑制率的青蒿中性提取物。1972年3月8日,屠呦呦作为中药所的代表,在全国“523办公室”主持的南京“中医中药专业组”会议上报告了青蒿乙醚中性粗提物的鼠疟、猴疟抑制率达100%的结果,引起了全体与会者的关注。第8页/共53页。1973年下半年到1974年期间,中药所的青蒿素提取工作一直进展不顺,也未能再提取出青蒿素开展进一步的临床验证。第9页/共53页考点二:实践观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考点二:实践

10、观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区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表现(1)(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认识的产生问题。注意区分“认识的来源认识的来源”和和“获得认识的途径获得认识的途径”“认识的来源认识的来源”是唯一的,即实践。是唯一的,即实践。“获获得得认认识识的的途途径径”有有直直接接经经验验和和间间接接经经验验两两种种。两两者者的的划划分分是是相相对对的的,对对我我是是直直接接经经验验的的,对对别别人人就就是是间间接接经经验验,但但二二者者归归根根结结底底都都来来源源于于实实践践。二二者者地地位位平平等等,没没有有相相互互决决定定的的关关系系,也也不不能能说说谁谁比比谁谁更更可可靠靠,二二者者都

11、都需需要要接接受受实实践的检验。践的检验。“意识源于物质意识源于物质”和和“认识源于实践认识源于实践”“意识源于物质意识源于物质”主要指意识反映的内容源于物质世界主要指意识反映的内容源于物质世界“认识源于实践认识源于实践”指认识来源于、产生于实践指认识来源于、产生于实践 两两者者是是从从不不同同角角度度解解释释主主观观应应该该符符合合客客观观,并并不不矛矛盾盾。意意识识对对物物质质的的反反映映必必须须通通过过实实践践才才能能实实现现,因因此此两两者者又又是是相通的。但不可混淆搭配。如不能说相通的。但不可混淆搭配。如不能说“认识源于物质认识源于物质”。第10页/共53页考点二:实践观之实践是认识

12、的基础考点二:实践观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 1区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三表现(2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认识的不断深化、丰富的问题,即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推动认识发展的三个原因【注注意意】实实践践是是促促进进认认识识发发展展的的根根本本动动力力、直直接接动动力力,但但不是唯一动力不是唯一动力(3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问题。因为实践能够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并加以比较和对照。(4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认识的目的问题。认识必须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第11页/共53页特别注意1、“意识源于物质”和“认识源于实践”“

13、意识源于物质”主要指意识反映的内容源于物质世界。“认识源于实践”指认识形成于实践中。两者是从不同角度讲的,并不矛盾。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因此两者又是相通的。但不可混淆搭配。如不能说“认识源于物质”。2、“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认识的来源是唯一的,就是实践。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第12页/共53页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

14、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5、认识的根本任务与根本目的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第13页/共53页学生自主归纳“实践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和方法论”第14页/共53页原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归宿、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第15页/共53页考点二:实践观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考点二:实践观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 2正确理解实践和认识的

15、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实践的决定作用”和“的指导作用”二者不不可可分分割割,也也不不能能并并列列,更更不不能能颠颠倒倒,实实践践的的决决定定作作用用是是第第一一位的。位的。承承认认实实践践的的决决定定作作用用是是坚坚持持唯唯物物论论思思想想,承承认认认认识识的反作用是

16、坚持辩证法思想。的反作用是坚持辩证法思想。第16页/共53页典题例析典题例析(2012(2012高考大纲全国卷)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A AB BC C D D第17页/共53页典题例析典题例析 科学家认为,远古火星曾拥有浓厚的大气层,且表面存在

17、大量液态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火星大气层中的大部分气体逃到太空中,表面的液态水也逐渐消失。为解开火星上水和二氧化碳的消失之谜,20142014年9 9月美国“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探测器在历经十个月的旅程后进入火星轨道,开始长达一年的对火星上层大气的考察。对火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证明人类对火星的好奇是推进有关火星认识的直接动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有关火星认识的深化发展逻辑严密、准备精心就一定会使火星探测器顺利入轨火星探测的最终结果会进一步验证科学家对火星的有关假设A AB BC C D D第18页/共53页考点三真理观之真理含义与特点考点三真理观之真理含义与特点1 1真理的客观性(1)(

18、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不能怎么说?)相符合的哲学范畴,使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第19页/共53页考点三:真理观之真理含义及特点考点三:真理观之真理含义及特点1 1真理的客观性(2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即真理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二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所以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即真理是一元的。认为在同一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存在着多个真理性的认识是错误的;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要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19、“真理具有绝对性”,即真理不会因个人的喜好、出身、社会地位、权力等主观因素而改变;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真理属于主观范畴,不能把真理等同于客观实在;坚持客观真理,必须反对主观真理。认为“有用即真理”等观点,是唯心主义的真理观。客观性第20页/共53页考点三:真理观之真理含义及特点考点三:真理观之真理含义及特点2 2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1 1)对真理具体性和条件性的理解 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也就是说,某一认识是真理,说明它符合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和实践需要,所以它是真理。任何真理如果离开它符合的那个特定的时间、地

20、点,就会变成谬误。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和条件,任何真理如果超出了自己使用的范围和条件,就会变成谬误。(2 2)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的意义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说明真理具有相对性,这要求我们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也能说明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第21页/共53页2 2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3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原理内容】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具体的,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随着过程的推移与历史条件的变

21、化要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要正确对待错误。考点三:真理观之真理含义及特点考点三:真理观之真理含义及特点第22页/共53页考点三:真理观之真理含义及特点考点三:真理观之真理含义及特点3 3真理与谬误2 2、真理真理谬误区区别标标志志主主观观同同客客观观相相符符合合的的哲哲学学范范畴畴,是是人人们们对对客客观观事事物物及及其其规规律律的的正正确确反反映映.同同客客观观事事物物及及其其发发展展规规律律相相违违背背的的认认识识,是是对对客客观观事事物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联系系 真理与谬误

22、的界限是不容混淆的,但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伴而行的,真理与谬误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一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谬误只要回到真理存在的条件范围内,就会转化为真理。谬误向真理转化的另一种含义是指人们可以从错误认识中引出真理性的认识。第23页/共53页重点深化:关于真理第一,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使用的条件和范围,在这个条件范围内,真理是绝对的,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变成谬误。真理又是相对的。因此,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注意】不能绝对地说真理是绝对的还是相对

23、的从真理的客观性来说,真理是绝对的,从真理的相对性(具体的、有条件的)来说,真理又是相对的,所以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第24页/共53页第二,真理和谬误有严格的界限,就在于是否反映了客观实际以及规律,不能混淆,更不能相互包涵,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第三,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第25页/共53页学生自主归纳“人类追求真理的特点”1、追求和发展真理以实践为基础。2、追求和发展真理是在不同观点的争鸣中不断克服谬误、接近真理的过程。3、追求和发展真理没有止境。第26页/共53页典型例题:(新课标2012年22)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

24、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产。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A.B.C.D.C第27页/共53页(2012年新课标安徽卷11)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这说明:.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改造世界

25、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A.B.C.D.C第28页/共53页(2012新课标福建)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告打破。这启示我们: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A第29页/共53页考点四:认识过程考点四:认识过程1 1认识的含义(1)(1)认识的含义 认识指人的头脑

26、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按形式分,认识可分为感性认识(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和理性认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按性质分,认识又可分为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2 2)意识与认识的关系区别:二者的对立面和所属哲学范畴不同。意识与物质相区别,属于唯物论范畴;认识与实践相区别,属于认识论范畴联系:二者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主观的东西,都是第二性的;二者的内容都是客观的,形式都是主观的;从性质上说都有正误之分 第30页/共53页考点四认识过程考点四认识过程2 2认识的特点(1)(1)反复性 侧重点:强调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不能怎么说);还强调人们的认识过程和追

27、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的;原因:A.A.从认识主体上说,人的认识受具体的实践水平、立场、观点、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限制B.B.从认识客体上说,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表现:必须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完成认识的根本任务即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完成认识的根部目的)的多次反复 第31页/共53页考点四认识过程考点四认识过程2 2认识的特点(2 2)无限性 侧重点:强调整个人类的认识能力没有终点,是无限发展的;同时也强调认识的过程和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浅尝辄止的,而是永无止境的 原因:A.A.从认识主体上说,人类是世代延续的B

28、.B.从认识客体上说,物质世界是无限变化C.C.从认识的基础说,实践是不断发展的(3 3)上升性 侧重点:强调任何认识不是圆圈式循环或周而复始的运动,而是前进的上升的(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过程。原因:发展的实质和发展具有普遍性 第32页/共53页【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多次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还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方法论】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9、。(简化版: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推动认识的深化发展)考点四认识过程考点四认识过程3 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第33页/共53页学生归纳“人类认识的过程”1、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的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社会实践是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无限发展的。3、认识运动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第34页/共53页认识的无限性、反复性、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不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而不是圆圈式的循

30、环运动。真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自设误区)一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而整个人类是在无限发展的,因而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第35页/共53页考点四认识过程考点四认识过程4 4对认识、真理的全面理解 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但不能因为认识的有限性而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 认识的反复性不能否定认识的上升性 注意两个极端:追求终极真理,违背了认识的无限性;人类永远达不到真理,否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是客观的,不等于真理是不变的。真理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完善 “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错误的原因 真理不是绝对的、永恒的,是因为 “仁

31、者见仁,智者见智”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哪个否定了真理客观性?第36页/共53页第37页/共53页第38页/共53页典型例题(2012新课标山东卷24)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子的研究不断深入,2011年9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材料蕴含的哲理是:()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D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A第39页/共53页1、(2011江苏卷)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

32、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ABCDC第40页/共53页3、(2011全国卷)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

33、前提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ABCDA第41页/共53页(2012(2012高考海南卷)2011)2011年9 9月,科学家在“中微子振荡实验”中测量出中微子的运行速度超过光速,但随即发现实验存在问题,测量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最新测量结果显示,中微子的运行速度并没有超过光速,原测量结果存在误差。由此可见()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认识随实践发展而发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无止境的A A B B C C D D典题例析第42页/共53页易错点集锦:1、实践是

34、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2、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3、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没有的。4、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5、实践是认识的一个来源。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之一。7、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8、有用即真理。9、真理是标志着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10、存在终极真理、绝对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1111、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认识到实践,实践到认识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第43页/共53页11、人的认识是无限的。1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13、读有字的书不如去读生活这本无字的书。14、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依赖和相互

35、决定的。15、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16、真理具有客观性,所以真理永远是真理。17、人的真理性包含着谬误的成分。18、已经形成的既定真理可以被推翻19、真理可以超越历史条件、可以适用于任何历史条件第44页/共53页20、认识是一种圆圈式、或直线式或循环往复的运动第45页/共53页判断下面名言典故中的哲理1、“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2、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半:“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个人的知识构成影响着认识客观事物作出的结论)4、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

36、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在他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第46页/共53页5、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6、“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7、“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真理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8、“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9、“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

37、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第47页/共53页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实践观)实践真理1、含义:2、特点: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abcd1、含义:2、特点:3、追求真理的过程:决定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1 1)认识反复性的)认识反复性的原因和表现原因和表现(2 2)认识无限性的)认识无限性的原因和表现原因和表现(3 3)认识上升性的)认识上升性的表现表现(4 4)要求)要求第48页/共53页 课堂检测1、(2012安徽合肥二模,9)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座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

38、,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直接现实性 B.客观规律性 C.主观能动性 D.普遍有效性A第49页/共53页2、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物极必反,暗极则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A.B.C.D.A第50页/共53页3、(2012江苏三校3月联考,20)荒野上一段弯曲的树根,匠人过而不顾,农人或拾为柴,根雕艺术家得之,如获至宝。他们对这段树根认识上的差异表明A.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制约B.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出来的C.人们的意识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必不相同D.人的认识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A第51页/共53页4、(2012安徽合肥一模,23)一个女孩在一望无际的沼泽里行走,但她却迷路了。聪明的女孩没有慌乱,而是沿着自己一路留下的脚印回到出发的地方,开始试走新的路线,最终,她离开了茫茫无际的大沼泽。从真理观角度,这则故事告诉人们()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真理的获得必须以谬误的纠正为前提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一帆风顺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A.B.C.D.C第52页/共53页谢谢您的观看!第53页/共5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