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7144039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X 页数:43 大小: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pptx(4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4.1.2 原子吸收谱线的轮廓1.谱线轮廓原子吸收曲线常以吸收系数(Kv)为纵坐标和频率(v)为横坐标的Kvv曲线描述。峰值吸收系数K0、中心频率v0和半宽度(或谱线宽度)v。Kvv曲线反映出原子核外层电子对不同频率的光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特性。第1页/共43页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2.谱线的变宽因素(1)自然宽度(vN)与核外电子激发态的平均寿命有关,一般情况下约相当于10-5 nm。(2)多普勒变宽(vD,Doppler变宽)由原子在空间作无规热运动所引致的,故又称热变宽,一般约为10-3nm。(3)碰撞变宽(vC,也叫压力变宽,原子核蒸

2、气压力愈大,谱线愈宽)Lorentz(洛伦兹)变宽(vL):待测元素原子与其它元素原子碰撞 引起。一般为10-3nm。Holtsmark(霍尔兹马克)变宽(vR):待测元素原子自身碰撞引 起。一般为10-5nm,也称 为共振变宽。第2页/共43页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5)自吸变宽:光源发射的共振线被同种基态原子所吸收产生自吸现象引起的谱线变宽。(4)场致变宽:在外界电场或磁场的作用下,引起原子核外层电子能级分裂而使谱线变宽现象。由于磁场作用引起谱线变宽,称为Zeeman(塞曼)变宽。注:一般情况下,谱线变宽主要原因为vD和vL。4.1.3 积分吸收与峰值吸收1.积分吸收积分吸

3、收限制:测定10-3nm吸收谱线的积分吸收目前仪器难以做到。第3页/共43页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2.峰值吸收(峰值吸收(Walsh A提出)提出)在温度不太高的稳定火焰条件下,在温度不太高的稳定火焰条件下,峰值吸收系数与火焰中被峰值吸收系数与火焰中被测元素的原子浓度成正比。测元素的原子浓度成正比。若仅考虑多普勒变宽A=-lgT=-lg(It/I0)=-lgexp(-K0l)A=Kc 原子吸收定量依据 第4页/共43页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3.锐线光源锐线光源要求:要求:发射线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发射线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v0)一致;)一致;发射线的半宽度(发射线

4、的半宽度(vE)远小于)远小于吸吸 收线(收线(vA)的半宽度。)的半宽度。第5页/共43页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4.1.4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1)选择性好:谱线比原子发射少,谱线重叠概率小,干扰小。(2)灵敏度高:适用于微量和痕量的金属与类金属元素定量分析。(3)精密度高:一般都能控制在5%左右。(4)操作方便和快速:无需显色反应。(5)应用范围广。(6)局限性:不适用于多元素混合物的定性分析;对于高熔点、形成氧化物、形成复合物或形成碳化物后难以原子化元素的分析灵敏度低。第6页/共43页4.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4.2.1 仪器结构与

5、工作原理第7页/共43页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图4-3 仪器组成结构框图第8页/共43页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图4-4 单光束FAAS工作原理示意图第9页/共43页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1.空心阴极灯(Hollow Cathode Lamp,HCL)(1)基本结构:空心阴极由待测元素的金属或合金制成;阳极由金属钨或金属钛制成。(2)发光原理加电压电子运动与分子碰撞产生气体正离子阴极溅射形成的原子被激发回到基态或低能态发射特征谱线第10页/共43页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3)电源调制提高HCL发射谱线强度、减少谱线半宽度和自吸现象、

6、消除火焰发射信号干扰,采用矩形窄脉冲调制电源供电。(电调制法)第11页/共43页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2.光学系统 由外光路和单色器组成。(1)单光束光学系统单光束光学系统 能量损失小,灵敏度高,但不稳定。能量损失小,灵敏度高,但不稳定。(2)双光束光学系统双光束光学系统3.检测系统和数据处理与控制系统(3)单色器单色器可提高光学系统稳定性第12页/共43页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4.2.2 原子化系统(Atomizer)火焰原子化系统石墨炉原子化系统低温原子化系统第13页/共43页1.火焰原子化系统(Flame atomizer,FAAS)(1)结构雾化器:形成

7、气溶胶;预混合室:助燃气、燃气和气溶胶混匀,同时排出凝聚液体;燃烧器及其高度控制;燃气与助燃气路控制;图4-8 火焰原子化器组成结构示意图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第14页/共43页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2)火焰类型与特性 火焰的类型 火焰的氧化-还原特性中性火焰:燃烧充分、温度高、干扰小、背景低,适合于大多数元素分析。贫燃火焰:燃烧充分,温度比中性火焰低,氧化性较强,适用于易电离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分析,分析的重现性较差。富燃火焰:火焰燃烧不完全,具有强还原性,即火焰中含有大量CH、C、CO、CN、NH等组分,干扰较大,背景吸收高,适用于形成氧化物后难以原子化

8、的元素分析。第15页/共43页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火焰透射比图4-9 三种类型火焰的透射比 火焰的安全性防止积碳、爆炸、回火等。第16页/共43页(3)火焰原子化的过程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干燥与蒸发 MmNn(l)MmNn(s)MmNn(g)干燥蒸发解离与原子化反应 MmNn(g)Mm+Nn-M+N 解离原子化原子吸收与发射过程 M+N M*+N*M+N 原子吸收原子发射电离与离子发射过程 M+N Mm+Nn-M(m+)*+N(n-)*Mm+Nn-电离激发离子发射(4)火焰原子化的特点和局限性 特点:简单,火焰稳定,重现性好,精密度高,应用范围广。缺点:原

9、子化效率低、只能液体进样。第17页/共43页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图4-10 火焰原子化过程示意图第18页/共43页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2.石墨炉原子化法(graphite furnace AAS,GFAAS)(1)结构:电源(快速加热产生高温)石墨管(长28mm,内径8mm,中央有一小孔)石墨炉体石墨电极内外保护气(Ar)水冷却系统(保护和快速降温)石英窗(密封和透光)图4-11 石墨炉原子化器结构示意图第19页/共43页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2)石墨炉原子化法的升温程序:干燥(除去溶剂和水分,稍高于溶剂沸点,一般20-60s)灰化(除去易

10、挥发的基体物质)原子化(一般为2-5s)除残(避免记忆效应)图4-12 石墨炉原子化法升温程序示意图第20页/共43页(3)基体改进技术(matrix modifier)改善基体物理特性改善原子化过程(4)石墨炉原子化法的特点可达3500高温,且升温速度快;绝对灵敏度高,一般元素的可达10-910-12 g;可分析70多种金属和类金属元素;所用样品量少(1100 L);但是石墨炉原子化法的分析速度较慢,分析成本高,背景吸收、光辐射和基体干扰比较大。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第21页/共43页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3.低温原子化法(1)冷原子化法(cold atomi

11、zation)Hg2+Sn2+Sn4+Hg(2)氢化物发生法(hydride generation method)4.2.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性能指标光学系统的波长显示值误差(以Cu、Mg、Ca灯检验,0.2nm)光学系统分辨率(以Mn双线检验)基线稳定性吸收灵敏度(S1%,产生1%吸收时对应的元素含量,也称特征浓度)精密度(RSD3%(FAAS)或5%(GFAAS)检出限(mg/L/1%)(mg/1%)特征质量FAASGFAAS第22页/共43页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4.3 干扰及其消除4.3.1 物理干扰及其消除方法1.物理干扰(物理干扰(physical interf

12、erence)由于样品物理性质变化而引起吸收信号强度变化,属于非选择性干扰。由于样品物理性质变化而引起吸收信号强度变化,属于非选择性干扰。(负干扰)(负干扰)2.减小或消除方法减小或消除方法(1)配制基体一致的标准溶液;配制基体一致的标准溶液;(2)标准加入法;标准加入法;(3)稀释法(被测元素浓度较高)。稀释法(被测元素浓度较高)。第23页/共43页4.3.2 化学干扰及其消除方法1.化学干扰(化学干扰(chemical interference)由于被测元素与基体组分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蒸发、解离和原子化过程,由于被测元素与基体组分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蒸发、解离和原子化过程,属于选择性干扰。属于选

13、择性干扰。(负干扰)(负干扰)2.减小或消除方法减小或消除方法(1)改变火焰类型;改变火焰类型;(2)改变火焰特性;改变火焰特性;(3)加入释放剂;加入释放剂;(4)加入保护剂;加入保护剂;(5)加入缓冲剂;加入缓冲剂;(6)采用标准加入法采用标准加入法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第24页/共43页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4.3.3 电离干扰及其消除方法1.电离干扰(电离干扰(ionization interference)由于易电离元素电离,使参与原子吸收的基态原子数减少。由于易电离元素电离,使参与原子吸收的基态原子数减少。(负干扰)(负干扰)2.减小或消除方法减小或

14、消除方法(1)加入消电离剂;加入消电离剂;(2)采用低温火焰;采用低温火焰;(3)标准加入法;标准加入法;(4)提高金属离子总浓度。提高金属离子总浓度。4.3.4 光谱干扰及其消除方法1.光谱干扰(光谱干扰(spectral interference)包括光谱通带内存在的谱线干扰以及背景吸收产生的干扰。包括光谱通带内存在的谱线干扰以及背景吸收产生的干扰。2.减小或消除谱线干扰的方法减小或消除谱线干扰的方法(1)减小狭缝;减小狭缝;(2)选择其它分析线;选择其它分析线;(3)预先分离干扰元素。预先分离干扰元素。第25页/共43页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4.3.5 背景吸收与校正(b

15、ackground absorption and correction)(3)减少或消除直流发射干扰:光源调制。(4)减小或消除非吸收线光谱干扰:减小狭缝,减小灯电流。1.分子吸收与光散射 均产生正误差。2.背景校正技术(1)氘灯背景校正技术仅适用于紫外区第26页/共43页(2)Zeeman(塞曼)效应背景校正技术(GFAAS必须采用)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正向Zeeman效应扣背景反向Zeeman效应扣背景交变磁场调制恒定磁场调制(3)背景校正能力:吸光度为1时,背景校正标准差小于1%。第27页/共43页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图4-15 反向Zeeman效应背

16、景校正技术原理示意图第28页/共43页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4.4 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4.4.1 仪器操作条件的选择仪器操作条件的选择1.HCL电流选择:保证足够光强且稳定条件下尽量使用较低的工作电流。电流选择:保证足够光强且稳定条件下尽量使用较低的工作电流。2.吸收谱线选择:最灵敏线,除非有其它谱线干扰或待测元素含量较高可吸收谱线选择:最灵敏线,除非有其它谱线干扰或待测元素含量较高可选用其它谱线。选用其它谱线。3.光谱通带选择:不引起吸光度减小的最大狭缝宽度。光谱通带选择:不引起吸光度减小的最大狭缝宽度。4.进样量的选择。进样量的选择。第29页/共43页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17、与原子荧光光谱法4.4.2 火焰原子化法最佳条件选择1.火焰的类型与特性选择2.燃烧器高度的选择3.火焰原子化器吸喷速率火焰原子化器吸喷速率第30页/共43页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4.4.3 石墨炉原子化法最佳条件选择1.石墨管类型:普通型、热解涂层型、石墨管类型:普通型、热解涂层型、Lvov平台型。平台型。2.升温程序升温程序3.基体改进剂基体改进剂4.进样量进样量4.4.4 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方法 标准曲线法 标准加入法(能消除基体干扰,不能消背景干扰。使用时,注意要扣除背景干扰。)Ax=kcA0=k(c0+cx)cx=Axc0/(A0-Ax)第31页/共43页4.5 原

18、子荧光光谱(AFS)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基于原子在辐射能激发下发射的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发射光谱分析法。易形成冷原子蒸气(Hg)易形成气态氢化物(As、Sb、Bi、Se、Te、Ge、Pb、Sn)可形成气态组分(Cd,Zn)适用范围4.5.1 AFS基本原理 气态自由原子吸收特征辐射后跃迁到较高能级,然后又跃迁回到基态或较低能级。同时发射出与原激发辐射波长相同或不同的辐射即原子荧光。(光致发光或二次发光)1.原子荧光光谱的产生第32页/共43页2.原子荧光的类型共振荧光非共振荧光敏化荧光Stokes荧光(vf vA)直跃线阶跃线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回到低能级

19、激发态;激发光高能级相同第33页/共43页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敏化荧光:受光激发的原子与另一种原子碰撞时,把激发能传递给另一个原子使其激发,后者再以辐射形式去激发而发射荧光即为敏化荧光。第34页/共43页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3.荧光强度与浓度的关系If=IaIf:荧光强度;Ia:吸收光强;:荧光量子效率。It=I0-IaI0:照射光强。If=Kc原子荧光定量依据第35页/共43页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4.荧光猝灭(fluorescence quenching)定义:激发态原子以非辐射形式释放一部分能量,导致荧光强度减小。原因:受激原子与其它粒

20、子碰撞引起。解决:低浓度检测以及用氩气稀释火焰。5.荧光量子效率=f/Af:单位时间内发射的荧光光子数;A:单位时间内吸收的荧光光子数;4.5.2 AFS分光光度计1.组成光源与检测器垂直氢化物发生器(hydride generator)第36页/共43页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第37页/共43页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2.氢化物发生法(hydride generation method)NaBH4+3H2O+HCl H3BO3+NaCl+8H8H+Em+EHn +H2 进样系统混合反应器气液分离器载气系统仪器结构图4-21 连续流动式氢化物发生器原理示意图第38页

21、/共43页使用时,直接删除本页!精品课件,你值得拥有!精品课件,你值得拥有!第39页/共43页使用时,直接删除本页!精品课件,你值得拥有!精品课件,你值得拥有!第40页/共43页使用时,直接删除本页!精品课件,你值得拥有!精品课件,你值得拥有!第41页/共43页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AFS特点:较低的检出限、较高的灵敏度、较少的干扰、吸收谱线与发射谱线比较单一、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宽(35个数量级);仪器结构简单且价格便宜,由于原子荧光是向空间各个方向发射,比较容易设计多元素同时分析的多通道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定量分析主要采用标准曲线法,也可以采用标准加入法。特点产生氢化物与基体元素分离,消除基体效应具有预富集和浓缩的效能,进样效率高易于实现自动化可以进行元素价态分析无法分析不能形成氢化物或挥发性化合物的元素氢化物发生法存在液相和气相等干扰第42页/共43页感谢您的观看!第43页/共4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