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风味1学习.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7119579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X 页数:24 大小:59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风味1学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食品风味1学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风味1学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风味1学习.pptx(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8.1 8.1 概述概述 一、食品风味一、食品风味第2页/共24页第1页/共24页8.1 8.1 概述概述 一、食品风味一、食品风味 Ohloff(1972)食品风味分类:)食品风味分类:水果风味水果风味 柑橘型(萜烯类)柑橘型(萜烯类)柑橘、苹果、葡萄柑橘、苹果、葡萄 浆果型(非萜烯类)浆果型(非萜烯类)草莓等草莓等 蔬菜风味蔬菜风味 各种蔬菜各种蔬菜 调味品风味调味品风味 芳香型、辛辣型、催泪型芳香型、辛辣型、催泪型 生姜、辣椒、大蒜等生姜、辣椒、大蒜等 饮料风味饮料风味 非发酵、发酵后、复合非发酵、发酵后、复合 果汁、白酒、软饮料等果汁、白酒、软饮料等 肉食风味肉食风味 哺乳动物、海产动

2、物哺乳动物、海产动物 牛肉、猪肉、鱼、虾等牛肉、猪肉、鱼、虾等 脂肪风味脂肪风味 奶油、花生油等奶油、花生油等 烹调风味烹调风味 肉汤、蔬菜、水果肉汤、蔬菜、水果 牛肉汤、青菜、柑橘酱等牛肉汤、青菜、柑橘酱等 烘烤风味烘烤风味 烟熏、油炸、焙烤烟熏、油炸、焙烤 火腿、油条、咖啡等火腿、油条、咖啡等 恶臭风味恶臭风味 臭豆腐、干酪等臭豆腐、干酪等第3页/共24页第2页/共24页8.1 8.1 概述概述 二、食品风味物质二、食品风味物质食品风味物质:能够引食品风味物质:能够引起人多种感觉器官产生起人多种感觉器官产生感官反应的食品中所含感官反应的食品中所含的刺激物。的刺激物。如:醋的酸味、蔗如:醋的

3、酸味、蔗糖的甜味、食盐的咸味、糖的甜味、食盐的咸味、茉莉的香气等。茉莉的香气等。第4页/共24页第3页/共24页8.1 8.1 概述概述 二、食品风味物质二、食品风味物质风味物质的特点:风味物质的特点:1.1.种类繁多,相互影响。如:经过调配的咖啡已经鉴种类繁多,相互影响。如:经过调配的咖啡已经鉴定的风味物质达定的风味物质达500500多种,尚未鉴定的还有数百种;焙烤土多种,尚未鉴定的还有数百种;焙烤土豆香气中已经鉴定的风味物质豆香气中已经鉴定的风味物质200200多种。食品的风味是大量多种。食品的风味是大量的风味物质相互协同或拮抗而形成的,如的风味物质相互协同或拮抗而形成的,如2-2-丁酮、

4、丁酮、2-2-戊酮、戊酮、2-2-己酮、己酮、2-2-庚酮、庚酮、2-2-辛酮单独存在时并不产生嗅感,但当辛酮单独存在时并不产生嗅感,但当以一定比例混合时,就会产生明显的嗅感。以一定比例混合时,就会产生明显的嗅感。2.2.含量极微,效果显著。食品中风味物质的含量一般含量极微,效果显著。食品中风味物质的含量一般在在1010-8-81010-14-14;马钱子碱在食品中含量为;马钱子碱在食品中含量为710710-7-7%时,就时,就有明显的苦味;水中乙酸异戊酯含量为有明显的苦味;水中乙酸异戊酯含量为510510-6-6 mg/kg mg/kg时,时,就有明显的水果香气。就有明显的水果香气。3.3.

5、稳定性差,易被破坏。稳定性差,易被破坏。4.4.味感性能与分子结构有特异性关系。味感性能与分子结构有特异性关系。5.5.大多是非营养物质。大多是非营养物质。第5页/共24页第4页/共24页8.2 8.2 食品中的呈味物质食品中的呈味物质 一、味觉一、味觉1.味觉: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味觉: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不同地域的人对味觉的分类不一样。不同地域的人对味觉的分类不一样。日本:酸、甜、苦、辣、咸日本:酸、甜、苦、辣、咸欧美:酸、甜、苦、辣、咸、金属味欧美:酸、甜、苦、辣、咸、金属味印度:酸、甜、苦、辣、

6、咸、涩味、淡味、不正常味印度:酸、甜、苦、辣、咸、涩味、淡味、不正常味中国:酸、甜、苦、辣、咸、鲜、涩。中国:酸、甜、苦、辣、咸、鲜、涩。第6页/共24页第5页/共24页8.2 8.2 呈味机理呈味机理 一、味觉一、味觉2.2.味觉产生的过程:呈味物质刺味觉产生的过程:呈味物质刺激口腔内的味觉感受体,然后激口腔内的味觉感受体,然后通过一个收集和传递信息的神通过一个收集和传递信息的神经感觉系统传导到大脑的味觉经感觉系统传导到大脑的味觉中枢,最后通过大脑的综合神中枢,最后通过大脑的综合神经中枢系统的分析,从而产生味觉。不同的味觉产经中枢系统的分析,从而产生味觉。不同的味觉产生有不同的味觉感受体,味

7、觉感受体与呈味物质之生有不同的味觉感受体,味觉感受体与呈味物质之间的作用力也不相同。间的作用力也不相同。第7页/共24页第6页/共24页8.2 8.2 呈味机理呈味机理 一、味觉一、味觉 口腔内感受味觉的主要是味蕾,其次是自由神经末梢,口腔内感受味觉的主要是味蕾,其次是自由神经末梢,婴儿有婴儿有10000 10000 个味蕾,成人几千个,味蕾数量随年龄的增大个味蕾,成人几千个,味蕾数量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少,对呈味物质的敏感性也降低。而减少,对呈味物质的敏感性也降低。味蕾大部分分布在舌头表面的乳状突起中,尤其是舌黏味蕾大部分分布在舌头表面的乳状突起中,尤其是舌黏膜皱褶处的乳状突起中最密集。味蕾一般

8、由膜皱褶处的乳状突起中最密集。味蕾一般由40-15040-150个味觉细个味觉细胞构成,大约胞构成,大约10-14 10-14 天更换依次。天更换依次。人的味觉从呈味物质刺激到感受到滋味仅需人的味觉从呈味物质刺激到感受到滋味仅需1.5-4.0s1.5-4.0s,比视觉比视觉13-45s,13-45s,听觉听觉1.27-21.5s,1.27-21.5s,触觉触觉2.4-8.9s 2.4-8.9s 都快。都快。第8页/共24页第7页/共24页8.2 8.2 呈味机理呈味机理 一、味觉一、味觉 在四种基本味觉中,人对咸味的感觉最快,对在四种基本味觉中,人对咸味的感觉最快,对苦味的感觉最慢,但就人对味

9、觉的敏感性来讲,苦苦味的感觉最慢,但就人对味觉的敏感性来讲,苦味比其他味觉都敏感,更容易被觉察。味比其他味觉都敏感,更容易被觉察。3.3.阈值:感受到某中呈味物质的味觉所需要的该物阈值:感受到某中呈味物质的味觉所需要的该物质的最低浓度。质的最低浓度。常温下蔗糖(甜)为常温下蔗糖(甜)为0.1%0.1%,氯化钠(咸),氯化钠(咸)0.05%0.05%,柠檬酸(酸),柠檬酸(酸)0.0025%0.0025%,硫酸奎宁(苦),硫酸奎宁(苦)0.0001%0.0001%。第9页/共24页第8页/共24页8.2 8.2 呈味机理呈味机理 一、味觉一、味觉4 4.影响味觉产生的因素:影响味觉产生的因素:1

10、 1)物质的结构:糖类:甜味,酸类:酸味,盐类:)物质的结构:糖类:甜味,酸类:酸味,盐类:咸味,生物碱:苦味。咸味,生物碱:苦味。2 2)物质的水溶性:呈味物质必须有一定的水溶性才)物质的水溶性:呈味物质必须有一定的水溶性才可能有一定的味感,完全不溶于水的物质是无味的,可能有一定的味感,完全不溶于水的物质是无味的,溶解度小于阈值的物质也是无味的。水溶性越高,溶解度小于阈值的物质也是无味的。水溶性越高,味觉产生的越快,消失的也越快,一般呈现酸味、味觉产生的越快,消失的也越快,一般呈现酸味、甜味、咸味的物质有较大的水溶性,而呈现苦味的甜味、咸味的物质有较大的水溶性,而呈现苦味的物质的水溶性一般。

11、物质的水溶性一般。第10页/共24页第9页/共24页8.2 8.2 呈味机理呈味机理 一、味觉一、味觉4.4.影响味觉产生的因素:影响味觉产生的因素:3 3)温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味觉加强,最适宜的)温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味觉加强,最适宜的味觉产生的温度是味觉产生的温度是10-4010-40,尤其是,尤其是3030最敏感,大最敏感,大于或小于此温度都将变得迟钝。温度对呈味物质的于或小于此温度都将变得迟钝。温度对呈味物质的阈值也有明显的影响。阈值也有明显的影响。2525:蔗糖:蔗糖0.1%0.1%,食盐,食盐0.05%0.05%,柠檬酸,柠檬酸0.0025%0.0025%,硫,硫酸奎宁酸奎宁

12、0.0001%0.0001%00:蔗糖:蔗糖0.4%0.4%,食盐,食盐0.25%0.25%,柠檬酸,柠檬酸0.003%0.003%,硫酸,硫酸奎宁奎宁0.0003%0.0003%。第11页/共24页第10页/共24页8.2 8.2 呈味机理呈味机理 一、味觉一、味觉4.4.影响味觉产生的因素:影响味觉产生的因素:4 4)味觉的感受部位味觉的感受部位:第12页/共24页第11页/共24页8.2 8.2 呈味机理呈味机理 一、味觉一、味觉4.4.影响味觉产生的因素:影响味觉产生的因素:5 5)味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对比、相乘、消杀、变调、疲)味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对比、相乘、消杀、变调、疲劳等作用。

13、劳等作用。如:在如:在10%10%的蔗糖中添加的蔗糖中添加0.15%0.15%氯化钠,会使蔗糖的氯化钠,会使蔗糖的甜味更加突出;在醋酸锌中添加一定量的氯化钠可以使甜味更加突出;在醋酸锌中添加一定量的氯化钠可以使酸味更加突出;在味精中添加氯化钠会使鲜味更加突出;酸味更加突出;在味精中添加氯化钠会使鲜味更加突出;甘草铵本身的甜度是蔗糖的甘草铵本身的甜度是蔗糖的5050倍,但与蔗糖共同使用时倍,但与蔗糖共同使用时甜度可达到蔗糖的甜度可达到蔗糖的100100倍;刚吃过苦味的东西,喝一口水倍;刚吃过苦味的东西,喝一口水就觉得水是甜的;刷过牙后吃酸的东西就有苦味产生。就觉得水是甜的;刷过牙后吃酸的东西就有

14、苦味产生。第13页/共24页第12页/共24页8.2 8.2 呈味机理呈味机理 二、嗅觉二、嗅觉(一)嗅觉:指挥发性物质刺激鼻腔的嗅觉神经而在中枢引(一)嗅觉:指挥发性物质刺激鼻腔的嗅觉神经而在中枢引起的一种感觉,其中产生的令人愉快的挥发性物质称为香气,起的一种感觉,其中产生的令人愉快的挥发性物质称为香气,而产生令人厌恶的挥发性物质称为臭气。而产生令人厌恶的挥发性物质称为臭气。嗅觉是比味觉更为复杂的感觉,人们从嗅到某种物质到嗅觉是比味觉更为复杂的感觉,人们从嗅到某种物质到产生感觉大约需要产生感觉大约需要0.2-0.3s0.2-0.3s,味觉为,味觉为1.5-4.0s1.5-4.0s。香气是混合

15、物所致。一般用香气值来表示某种物质在香香气是混合物所致。一般用香气值来表示某种物质在香气产生中的作用大小。气产生中的作用大小。香气值香气值=嗅觉物质的浓度嗅觉物质的浓度/阈值阈值 若香气值小于若香气值小于1 1,则说明该物质在香气产生中没有发生作,则说明该物质在香气产生中没有发生作用。用。第14页/共24页第13页/共24页8.2 8.2 呈味机理呈味机理 二、嗅觉二、嗅觉第15页/共24页第14页/共24页8.2 8.2 呈味机理呈味机理 二、嗅觉二、嗅觉第16页/共24页第15页/共24页8.2 8.2 呈味机理呈味机理 二、嗅觉二、嗅觉(二)(二)化合物的气味与分子结构化合物的气味与分子

16、结构 1.嗅觉理论嗅觉理论 a.a.立体化学理论:立体化学理论:Amoore(1964)Amoore(1964)第17页/共24页第16页/共24页8.2 8.2 呈味机理呈味机理 二、嗅觉二、嗅觉(二)(二)化合物的气味与分子结构化合物的气味与分子结构 1.嗅觉理论嗅觉理论 b.b.膜刺激理论:膜刺激理论:Davis(1967)Davis(1967)气味分子刺激受体柱状神经。气味分子刺激受体柱状神经。c.c.振动理论:人的嗅觉受体感受气味分子的振动,振动理论:人的嗅觉受体感受气味分子的振动,将电磁将电磁波传达到嗅觉器官而产生嗅觉。波传达到嗅觉器官而产生嗅觉。第18页/共24页第17页/共24

17、页8.2 8.2 呈味机理呈味机理 2.化合物的气味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化合物的气味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a.a.化合物的气味决定于分子结构,官能团部分决定化合物的气味决定于分子结构,官能团部分决定气味的品种,分子的其余部分决定气味的类型。气味的品种,分子的其余部分决定气味的类型。无机化合物中除无机化合物中除SOSO2 2、NONO2 2、NHNH3 3、H H2 2S S等气体有强烈的等气体有强烈的气味外,大部分均无气味。气味外,大部分均无气味。有机化合物中有气味的物质一般在分子中都具有某有机化合物中有气味的物质一般在分子中都具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些原子或原子团-发香团。发香原子在周期表中从发香团。发

18、香原子在周期表中从族至族至族,其中族,其中P P、AsAs、SbSb、S S、F F是发恶臭的原子。是发恶臭的原子。第19页/共24页第18页/共24页8.2 8.2 呈味机理呈味机理 2.化合物的气味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化合物的气味与分子结构的关系第20页/共24页第19页/共24页8.2 8.2 呈味机理呈味机理 2.化合物的气味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化合物的气味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b.b.分子的几何异构和比饱和程度对气味有较强烈的分子的几何异构和比饱和程度对气味有较强烈的影响。影响。第21页/共24页第20页/共24页8.2 8.2 呈味机理呈味机理 2.化合物的气味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化合物的气味与分

19、子结构的关系 c.c.大环酮碳数不同,气味不同大环酮碳数不同,气味不同。丙酮有类似薄荷的香气;丙酮有类似薄荷的香气;2-2-庚酮有梨香味。庚酮有梨香味。2-2-辛酮、十一辛酮、十一烷酮具有特殊香气;含烷酮具有特殊香气;含C C在在10101515的甲基酮类有油脂酸败的气的甲基酮类有油脂酸败的气味。味。苯乙酮具有强烈的令人愉快的香气。茉莉酮具有强烈而优苯乙酮具有强烈的令人愉快的香气。茉莉酮具有强烈而优美的莱莉花香味。美的莱莉花香味。第22页/共24页第21页/共24页8.2 8.2 呈味机理呈味机理 2.化合物的气味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化合物的气味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d.d.同类化合物取代基不同同类化合物取代基不同 ,气味不同。,气味不同。第23页/共24页第22页/共24页8.2 8.2 呈味机理呈味机理 2.化合物的气味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化合物的气味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d.d.同类化合物取代基不同同类化合物取代基不同 ,气味不同。,气味不同。第24页/共24页第23页/共24页感谢您的观看!第24页/共2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