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炉)专题十二 第二节 教材文言文梳理.pptx

上传人:秦** 文档编号:87069970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X 页数:378 大小:4.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出炉)专题十二 第二节 教材文言文梳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78页
(新出炉)专题十二 第二节 教材文言文梳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出炉)专题十二 第二节 教材文言文梳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出炉)专题十二 第二节 教材文言文梳理.pptx(37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节教材文言文梳理2注对原文中的重点翻译(考查点)的句子加下划线(波浪线)表示;需要背诵默写的句子加下划线(直线)表示;对重点词加粗表示。3九九年级下册年级下册(一)鱼我所欲也孟子原文再现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

2、有之,贤者能勿丧耳。4译文及段层评析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二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就)舍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有胜过生命的(我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也是我所讨厌的,但我所讨厌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假如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胜过(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假如人们所讨厌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

3、手段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祸患,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讨厌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5第1段:提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并说明“义”的美德就是人所固有的。分三层:第(1)层:用“舍鱼而取熊掌”与“舍生而取义”进行类比,引出本文的题旨“舍生取义”。第(2)层:从正反两方面阐明当“生”与“义”产生矛盾时,应该“舍生取义”,强调“义”的重要性。第(3)层:回到“性善论”上,说明“舍生取义”的美德,本来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不使它丧失罢了。6

4、原文再现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7 译文及段层评析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踩踏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会轻视而不肯接受。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从

5、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作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8第2段:举例论证不能“见利忘义”,否则就是失掉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分三层:第(1)层:从正面举例论证不能“见利忘义”。第(2)层:从反面举例论证不能“见利忘义”。第(3)层:与第一部分结束相呼应,又回到“性善论”上,把上述人的行为归纳为“失其本心”。9知识盘点对点训练1.

6、重点词语 10知识盘点对点训练11知识盘点对点训练4.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意思:躲避。(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意思:辨别。(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意思:感恩、感激。“与”同“欤”,意思:语气词。(4)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意思:先前、从前。12知识盘点对点训练5.名句默写(1)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3)在孟子看来,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情况是: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4)不辨礼义地接受万钟是为了:宫室之美

7、、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5)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失道义(不义)”。13知识盘点对点训练6.重点句子翻译(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参考答案:不仅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参考答案: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参考答案:(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参考答案:假如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胜过(

8、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手段)可不用呢?147.划分朗读停顿(1)所欲有甚于生者(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知识盘点对点训练答案:略 158.内容理解(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参考答案: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课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各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比喻论证。作用:以鱼和熊掌设喻,深入浅出地区别出“生”和“义”的价值高低,引出了中心论点“舍生取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作用:从正反两方面鲜明地论证了中心论点“舍生取义”。(3)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

9、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阅读选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这一观点相近,并写下来。参考答案: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知识盘点对点训练16(4)“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在作者看来,“苟得”指什么?参考答案:为了“生”放弃“义”,苟且偷生。(5)文章用“鱼”和“熊掌”分别比喻什么?参考答案:“鱼”比喻“生命”,“熊掌”比喻“义”,形象地区分“生”与“义”的价值高低。(6)面对死与义不能同时避开时,孟子认为应该如何取舍?参考答案:舍生而取义。(7)“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为什么饥饿的行人、

10、乞丐不接受呢?参考答案:因为施予者的态度不好,他们认为接受这“嗟来之食”将陷于不义,人们天生的羞恶之心,阻止自己这样去做。知识盘点对点训练17(8)古今中外有很多仁人志士为了崇高的理想而“舍生取义”。请列举几例,简述他们的言或行。参考答案: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陈毅: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枪口,宁可倒下,也不屈服。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愿领取美国的救济粮。(9)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舍生取义”这一道理的理解。参考答案: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义”放在首位,必要时还应做到“舍生取义”。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一

11、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准则,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慷慨赴难,为国捐躯。“舍生取义”不仅有其历史意义,也有其现实意义,这一观点仍然符合新时代的道德要求。知识盘点对点训练18(10)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参考答案: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的时候,一定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胁。知识盘点对点训练19知识盘点

12、对点训练20注醨:薄酒。察察:洁白的样子。汶汶:浑浊的样子。皓皓:莹洁的样子。温蠖(hu):尘滓重积的样子。知识盘点对点训练21知识盘点对点训练2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参考答案:不仅仅是贤能的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是)贤能的人能不丧失它罢了。(2)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参考答案:全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3.请简要说说【甲】段是如何提出论点的。参考答案:通过鱼和熊掌的关系,类比生与义的关系,从而引出生与义不可兼得时,舍生取义的论点。知识盘点对点训练234.在中华民

13、族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像屈原一样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你另举出一个事例,并说说你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参考答案:第一问:文天祥宁死不叛国,刘胡兰为保守党的秘密英勇就义,谭嗣同为变法慷慨赴死第二问:在文中,孟子所阐述的“舍生取义”的观点,在当时封建时代,当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因为他所宣扬的“义”是封建的“礼义”,如礼记檀记中记载的那个饥饿的人因不受没有礼义的施舍而饿死。这种“礼义”反映了封建的道德观,在当时,对于社会的稳定、人们行为规范的约束有积极的作用。在今天,我们应当赋予“舍生取义”的“义”以新的含义,那就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如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大

14、夫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挽救“非典”病人;如孔繁森同志为了藏族人民的健康和幸福,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知识盘点对点训练24(二)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知识盘点对点训练25知识盘点对点训练26知识盘点对点训练27知识盘点对点训练28知识盘点对点训练29知识盘点对点训练5.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同“措”。(2)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6.划分朗读节奏(1)安陵君其许寡人(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3)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答案:(1)安陵君/其许寡人(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3)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30知识盘点对点训练7.重点句子翻译(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参考答案:

15、我打算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2)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参考答案:虽然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3)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参考答案:就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在意他。(4)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参考答案: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不是看不起我吗?31知识盘点对点训练(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参考答案: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6)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参考答案:而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仅仅因为有先生您在啊!32知识盘点对点训练8.内

16、容理解(1)文中秦王的情绪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参考答案:骄横无礼理屈词穷恼羞成怒色挠屈服。(2)唐雎为什么要说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反击秦王:面对恐吓,唐雎毫不示弱,以“士之怒”来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表达决心:唐雎表示要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3)唐雎的使命是什么?参考答案:挫败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阴谋。33知识盘点对点训练(4)你认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参考答案:秦王要求“易地”是包藏祸心。他已消灭了韩国、魏国,对于小小的安陵,企图不费一兵一卒,以“换”为名,达到强取豪夺的目的,这是一个明显的骗局。(5)结合文章

17、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语言(或“对话”)描写。突出人物思想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6)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参考答案: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34知识盘点对点训练35知识盘点对点训练注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孟贲(b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36知识盘点对点训练解析:C项,兵:兵法。解析:A项,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都是“曾经”;C项,前者是“从”,后者是“在”;D项,都是“如果

18、”。故选C项。CC37知识盘点对点训练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B.【甲】文第一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C.【甲】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D.【乙】文中,策士郑同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兵法、谋略、防人之心必须存在的道理。B解析:B项,本文的高潮是唐雎以布衣之怒反击秦王之怒。38知识盘点对点训练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参考答案: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

19、只是因为有先生啊。(2)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参考答案:大王您如果没有争战之国所具有的防御装备,又将用什么去抵御它们呢?5.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的劝谏方式有何不同?参考答案:唐雎:针锋相对,直言相谏。郑同:迂回曲折,委婉劝谏。39知识盘点对点训练参考译文【乙】郑同北上拜见赵王。赵王说:“您是南方的博学之士,来这里有何见教?”郑同回答说:“我是南方一个鄙陋无知的人,有什么值得您向我请教。当然尽管如此,大王您已经把问题摆在了我面前,我又怎么敢不回答呢?我年轻的时候,父亲曾教给我兵法。”赵王说:“我不喜欢兵法。”郑同听了这话拍手仰天大笑,他说:“兵法本来就是天下最狡诈的人喜欢的东西,我

20、原来就猜想大王您不喜欢它。我早先也曾用兵法游说过魏昭王,昭王也说:我不喜欢。我就说:大王的行为能比得上许由吗?许由并没有被世俗的名利牵累,所以不接受尧的禅让。可是现在大王已经接受了先王遗留下的江山,您想要保持祖先的灵魂平安无事,国家的领土不被侵占,社稷之神得到祭祀吗?魏昭王说:那是当然的。我又说,现在如果有人揣着万金之财,一个人独自在野外露宿,本身没有孟贲那样的威武,身边也没有强弓利箭来防御,那么不超过一个晚上,就会被人40知识盘点对点训练害死的。现在有强大贪婪的国家进逼大王的边境,向大王索取疆土,晓之以理、动之以义,它们都不会听从,在这种情况下,大王您如果没有争战之国所具有的防御装备,又将用

21、什么去抵御它们呢?大王您如果不讲求用兵的策略,那么邻国的野心就会得逞了。”赵王说:“我请求你多加指教。”41知识盘点对点训练(三)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原文再现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42知识盘点对点训练译文及段层评析

22、 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冻成坚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放松抄书。(我)抄写完毕,跑着(或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第(1)层:写少年时代读书的刻苦勤奋。43知识盘点对点训练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名人交往(或交流),曾经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请教的学生挤满他的房间,他从不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在旁边侍

23、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等待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第(2)层:写成年后求师之艰难。写老师的严厉,突出作者求学的诚恳。第1段:记述自己少年时期和成年之后的求学经历。44知识盘点对点训练原文再现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

24、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45知识盘点对点训练 译文及段层评析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到了学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热水来(给我)浇洗,用被子盖着我,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店里,主人每天提供两顿伙食,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在腰间佩戴白玉环,左边配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人,像

25、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像这样。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光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在皇帝座位旁边侍奉,准备接受询问,天底下也错误地称说我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46知识盘点对点训练第2段:写自己外出求学的艰苦情况。从衣、食、住方面来写“苦”,写“苦”,一是为了与同舍生对比,二是为了表现自己内心的乐趣。47知识盘点对点训练原文再现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发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26、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48知识盘点对点训练译文及段层评析 现在许多在太学里的学生,朝廷每天按时供给粮食,父母每年给予(他们)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受冻饥饿的顾虑;坐在高大宽敞的房子里面诵读诗书,也没有奔走的劳累;有司业、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任何问题得不到解决、没有任何要求得不到满足;凡是应当有的书,都聚集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要向别人借来才看得到。他们的学业要是不精通、不能养成良好道德品行,不是天然资质低下,而是用心

27、不及我的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第3段:以如今太学生求学条件之优越与自己当初求学之艰苦进行对比,着重强调学业是否有成,关键在于自身是否专心致志。49知识盘点对点训练 原文再现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50知识盘点对点训练译文及段层评析 东阳县的书生马君则,在太学里读书已经两年了,同辈都称赞他的贤能。我进京朝见皇帝,马君则以同乡的人的身份来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

28、为礼物,言辞非常流畅、通达。同他分析、议论问题,(他总是)言辞谦和,脸色平易。他自己说少年时学习用心十分劳苦,这可以说是善于学习的了。他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我特意讲讲求学的艰难来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心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的际遇好(指得到皇帝的赏识重用)而在同乡面前显示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第4段:简要说及写作意图:因为马生年轻善学,所以著文勉励马生。51知识盘点对点训练52知识盘点对点训练53知识盘点对点训练54知识盘点对点训练5.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意思:四肢。(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意思:穿着。55知识盘点对点训练6.名句

29、默写(1)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4)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5)表明老师发怒,自己以谦和的态度虚心请教的句子是: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56知识盘点对点训练7.重点句子翻译(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参考答案: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参

30、考答案: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3)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参考答案: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冻成坚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放松抄书。57知识盘点对点训练(4)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参考答案: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请教的人挤满了他的房间,他从不把言辞放委婉些,脸色放温和些。(5)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参考答案:住在旅店里,主人每天提供两顿伙食,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6)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参考答案: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能够有所收获。(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31、也。参考答案: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58知识盘点对点训练8.划分朗读停顿(1)余(/)因得(/)遍观(/)群书(2)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9.内容理解(1)作者是如何解决“无书”“无师”这两个困难的?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参考答案:解决“无书”的办法: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解决“无师”的办法: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参考答案:幼年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3)作者成人后求师的艰难,

32、包括哪三种情况?参考答案: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59知识盘点对点训练(4)文章开头的“嗜学”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5)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是由“嗜学”与“家贫”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6)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你是否赞同这种从师态度?为什么?参考答案:赞同。学生应该虚心学习,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这既是对老师的尊敬,也是自己虚心求教的表现。或:不赞同。我们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疑问或想法,与老师平等地交流、沟通,这样利于求得真知。(7)文中宋濂的求学经历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参考答案:学习要勤奋刻苦;学习要以读书为乐。60

33、知识盘点对点训练61知识盘点对点训练注殊:特别。寝陋:丑陋。易:轻视。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畅:酣畅。匕箸:调勺和筷子。62知识盘点对点训练 解析:C项,食:提供食物。解析:A项,就/却;B项,因为/因为;C项,表承接/表转折;D项,作为/被。CB63知识盘点对点训练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乙】文可以用一句俗语来揭示所言道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B.【甲】文因为马生和作者是同乡,且学习勤奋刻苦,所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高度赞美马生。C.【甲】【乙】两文都善于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突出文章的主旨。D.【甲】【乙】两文揭示出一个共同的道理:求学者定要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化

34、不利之客观为我所用,即使“天质之卑”,亦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B解析:作者赠他这篇文章,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强调学习的“勤”,来勉励马君则要勤奋学习。64知识盘点对点训练4.翻译下列句子。(1)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参考答案:不是天赋、资质低下,而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错吗?(2)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参考答案:人们都说板桥读书善于记忆,却不知道他不是善于记忆,而是善于背诵罢了。65知识盘点对点训练5.拓展探究【链接材料】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阅读两文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今天的学习需

35、要怎样的方法或态度。参考答案:一心向学;循序渐进;熟读成诵;勤奋好学;勤奋好问;虚心谦卑等。66知识盘点对点训练参考译文【乙】郑板桥小的时候跟随他的父亲,没有其他的老师。小的时候没有特别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稍微长大了些,虽然长大了,容貌丑陋,人们都看不起他。但是他读书刻苦,自己愤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自己不断深钻细研,从浅的地方到深的地方,从低到高,从近到远,到达古人学问深奥的地方,酣畅地表现他没有全部显示出来的性格、才能。人们都说板桥读书善于记忆,却不知道他不是善于记忆,而是善于背诵罢了。板桥每次读一本书,一定要读千百遍。在船上,马上,被子里,有的时候在吃饭的时候忘记了勺子筷子,有的时候面对

36、客人没有听到他们的话,甚至忘记了自己说的话,都是在记忆书上的内容。默默地诵读,书有不被记住的地方吗?67知识盘点对点训练(四)曹刿论战左传考情搜索甘肃各地市近几年未考查。原文再现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68知识盘点对点训练 译文及段层评析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37、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以实情判断。”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

38、这个条件打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第1段,论战前的准备。写曹刿不顾乡人劝阻,入朝拜见鲁庄公,提出作战的前提条件取信于民。69知识盘点对点训练70知识盘点对点训练71知识盘点对点训练72知识盘点对点训练73知识盘点对点训练74知识盘点对点训练75知识盘点对点训练76知识盘点对点训练77知识盘点对点训练6.重点句子翻译(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考答案: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参考答案: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参考答案: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

39、我一定根据实情判断。(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参考答案: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枯竭了。(5)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参考答案:齐国是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埋伏。78知识盘点对点训练7.内容理解(1)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谈谈你的见解。参考答案:不多余。这一对话点明了曹刿拜见鲁庄公的原因,同时也显示了他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识。(2)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公将战”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鲁庄公取信

40、于民(或:勤政爱民)。“公与之乘”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公问其故”表现鲁庄公不耻下问。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两次遭到曹刿否定,鲁庄公毫不介意,表现鲁庄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79知识盘点对点训练(3)你对本文中曹刿这个人物形象有何认识?请结合其言行简要作答。参考答案:“公将战,曹刿请见”表现了曹刿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说明曹刿有正确的战略思想,明确战争胜利的条件是取信于民。“齐人三鼓”之后才下令攻击,说明曹刿有军事头脑,认为战胜齐师的方法是后发制人。“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后才下令追击,说明曹刿有卓越的指挥才能,懂得取得胜利的

41、途径是适时追击。(4)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政治公平,取信于民;精于谋略,知己知彼;善于观察,把握时机;洞察时政,进谏献言。80知识盘点对点训练(5)写出本文给你最深刻的一点启示,并简要阐述你的理解。答案示例:我们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他人的意见往往凝聚着他们的经验,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能帮助我们获得成功。(也可围绕“凝聚人心,抓住有利时机,做事沉着冷静”等方面来谈。)81知识盘点对点训练82知识盘点对点训练注荀罃(yng):春秋时晋国大将。拔:攻克,攻取。逼阳:姓,古夷族一支。遽:迅速。83知识盘点对点训练解析:C项,狱:案件。解析:A项

42、,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代词,指齐军;B项,迅速/难道;C项,擅长/擅长;D项,缘故/所以。CC84知识盘点对点训练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B.【甲】文“将鼓”“将驰”说明鲁庄公是军事上无知的昏君。C.【乙】文“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引出下文作者对“气”的思考。D.【甲】文用对话的方式说出观点,【乙】文则用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证明观点。B解析:B项,如用“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来写鲁庄公,着墨不多却将其军事上的无知妄动表现了出来,并非表现他是昏君。85知识盘点对点训练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43、语。(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参考答案:我发现他们的车辙乱了,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2)此善于用气者也。参考答案:这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5.在对战争取胜原因的认识上,【甲】【乙】两文有何不同?参考答案:【甲】文论述了战时要善于观察,把握战机。【乙】文强调战时不仅要“存有余不尽之气”,还要善于用“气”。86知识盘点对点训练参考译文【乙】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枯竭了。我对这几句话,经常思索玩味。大概用兵并无其他奥妙,经常保持锐气不可用尽就可以罢了。三国时,孙权攻打合肥,受挫于

44、张辽;诸葛亮攻打陈仓,受挫于郝昭,两者失败都因起初气势太盛,过于锐不可当,渐渐就衰竭无力的缘故。只有荀罃攻克逼阳,士气衰竭而又重新振作;陆抗攻克西陵,事先预料难以迅速取胜,因而养精蓄锐,先安排好外援,等待城中敌人力尽自毙。这也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了。87知识盘点对点训练(五)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原文再现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

45、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88知识盘点对点训练译文及段层评析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与他坐着谈话,又问客人说:“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啊。”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认为不

46、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有求于我。”第一部分(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89知识盘点对点训练90知识盘点对点训练原文再现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91知识盘点对点训练 译文及段层评析 齐威王说:“好!”于是就下

47、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可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讥刺我的过失,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和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不时(有人)偶然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第三部分(第3段),写齐王虚心纳谏的过程及取得的巨大成效。第(1)层:齐王纳谏的态度和决心。第(2)层: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写出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概括出齐王纳谏的深远意义。92知识盘点对点训练93知

48、识盘点对点训练94知识盘点对点训练95知识盘点对点训练5.通假字孰视之“孰”同“熟”,意思:仔细。96知识盘点对点训练6.名句默写(1)开篇描写邹忌体型外貌的句子是:“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2)描述齐威王纳谏后,群臣纷纷进谏的大好局面的句子是:“群臣进谏,门庭若市。”(3)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齐王纳谏一年后,群臣吏民的情况是:“虽欲言,无可进者。”(4)齐王下令群臣吏民进谏并给予奖励,其中,受下赏者是:“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5)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分析齐王受蒙蔽原因的句子是:“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97知识盘点对点训练

49、7.重点句子翻译(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参考答案: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参考答案: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3)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参考答案: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和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4)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参考答案: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98知识盘点对点训练8.划分朗读停顿(1)今齐地方千里(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答案:(1)今/齐地/方千里(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

50、者,受/上赏(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99知识盘点对点训练(2)妻、客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而说话的语气不同,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妻子的回答用反问的句式,语气非常肯定,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赞美;客人用的是一种陈述的句式,语气平淡,是一种礼节性的应对。(3)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参考答案: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9.内容理解(1)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威王,最后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100知识盘点对点训练(4)邹忌得出“王之蔽甚矣”这一结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