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TFT-LCD产业概况及中国TFT-LCD产业现状.pptx

上传人:修**** 文档编号:87065778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67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TFT-LCD产业概况及中国TFT-LCD产业现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全球TFT-LCD产业概况及中国TFT-LCD产业现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球TFT-LCD产业概况及中国TFT-LCD产业现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TFT-LCD产业概况及中国TFT-LCD产业现状.pptx(2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华液晶资讯网高德省2003/9/15全球全球TFT-LCD产业概况产业概况及及中国中国TFT-LCD产业现状产业现状目录目录1、各世代TFT-LCD经济切割尺寸(G1-G3.5)2、各世代TFT-LCD经济切割尺寸(G4-G7)3、TFT-LCD模块尺寸变化4、全球第五、六、七代TFT-LCD生产线规划概况5、各世代生产线导入对应用市场的影响6、全球TFT-LCD厂商关系7、台湾瀚宇彩晶技术引进过程8、全球TFT-LCD产业景气循环9、影响TFT-LCD供给与需求的因素10、全球大尺寸TFT-LCD面板各地区市场占有率11、全球笔记型电脑出货量统计与预测12、全球液晶显示器出货量统计与预测1

2、3、TFT-LCD模块显示器成本组成14、全球手机出货量统计与预测15、各种手机显示屏目前性能比较(以2.2英寸为例)16、2001-2004各种手机面板价格趋势17、全球TFT-LCD产业发展策略-韩国18、全球TFT-LCD产业发展策略-日本19、全球TFT-LCD产业发展策略-台湾20、中国大陆TFT-LCD厂商生产进展状况21、中国大陆TFT-LCD尺寸别分布22、中国大陆TFT-LCD投资别分布各世代各世代TFT-LCD经济切割尺寸(经济切割尺寸(G1-G3.5)G1G2G2.5G3G3.5G3.75尺寸300X400320 x400360X465370X470400X500400X

3、505404X515410X520550X650550X660550X670590X670600X720610 x720620X720620 x750650 x83010.422444444999999991512.12222444466666669914.11122222244466666615.0112222224444444461711111111222222244181111111122222224419.11111111122222222420.111111122222222421.311111112222222222W1111222222223各世代各世代TFT-LCD经济切割尺寸

4、(经济切割尺寸(G1-G3.5)第1代生产线(320mm400mm):第1代生产线目前全球有5条,多数皆以生产小尺寸面板(10.4“以下)为主或改为研发LTPSTFT之用,如同国内的联友光电。第2代生产线(370mm470mm):第2代生产线的最适切割尺寸为4片10.4的面板,而14.1的面板只能切割2片,15亦切割2片,玻璃基板的利用率较低,故作为生产小尺寸面板应较为合适,另如,元太的生产线就是完全以生产小尺寸为主。第2.5代生产线(400mm500mm):第2.5代生产线的最适切割尺寸为4片12.1面板,而14.1”面板每可切割2片。第3代生产线(550mm650mm):在第3代生产线中,

5、最适的切割尺寸为6片12.1或4片15面板,因各厂商的产品策略不同,生产线设计的尺寸亦略有不同。第3.5代生产线(600mm720mm):在第3.5代生 产线中,最适的切割尺寸为6片14.1“,且为最经济 取片方式,故应大多取6片14.1的面板产出。第3.75代生产线(650mm830mm):第3.75代生 产线可切割为6片14或15面板。各世代各世代TFT-LCD经济切割尺寸(经济切割尺寸(G4-G7)世代世代G4G5G6G7面板尺寸680X880730X9201000X12001100X12501100X13001200X13001300X15001500X18001500X1850180

6、0X21001880X2150156615151620243030424217469121212162525353617W461212121515242435351844999121624243030194499912121616252520.1446699121616242521.324666691616242422W336888101515242423W23688881215212426W22466681212181827W22366681012151528W22336681010121530W223333688121232W112333688101037W1122223668840W11

7、22222346842W222223366TFT-LCD模块尺寸变化模块尺寸变化三星电子于2002年10月25日宣布成功开发出了46英寸TFT液晶面板,LGPHILIPSLCD于2002年12月4日宣布成功开发出了52英寸TFT液晶面板,三星电子于2002年12月26日宣布成功用第五代线(11001250mm)开发出了54英寸TFT液晶面板,此为TFT面板最大尺寸记录,一直保持至今。Samsung54W:1196X672mmSamsung40W:872X523mmLGPHILIPSLCD42W:930X523mmSamsung32W:687X412mmLGPHILIPSLCD30W:643X3

8、86mmSamsung、AUO26W:566X340mmIDTech22W:487X274mmCMO18.1:359X287mmCMO20.1:408X306mm17.0:340X270mm15.1:304X228mm12.1:246X184mm10.4:211X159mmLGPHILIPSLCD52W:1151X647mmSamsung46W:1018X572mm全球第五、六、七代全球第五、六、七代TFT-LCD生产线规划概况生产线规划概况 厂商厂商地区地区尺寸尺寸投产日期投产日期2002200320042005设计产能设计产能LG.PhilipsLCD韩国龟尾第5代1000X12001季度

9、6万/月韩国龟尾第5代1100X12501季度6万/月韩国龟尾第6代1500X18504季度9万/月三星电子韩国天安第5代1100X12504季度10万/月韩国天安第5代1100X13004季度10万/月韩国牙山第7代1870X22001季度7万/月友达光电台湾龙潭第5代1100X12502季度5万/月台湾龙潭第5代1100X13002季度7万/月奇美电子台湾台南第5代1100X13001季度6万/月中华映管中国台湾第4代730X9202季度7万/月瀚宇彩晶台湾台南第5代1200X13001季度6万/月广辉电子台湾桃园第5代1100X13002季度6万/月群创光电中国台湾第5代1100X125

10、02季度3.5万/月夏普日本第6代1500X18001季度4.5万/月日本第6代1500X18002季度1.5万/月京东方中国北京第5代1100X12501季度-上广电-NEC中国上海第5代1100X13004季度4.5万/月各世代生产线导入对应用市场的影响各世代生产线导入对应用市场的影响 G2-2.5G3G3.5G4G5G6-7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笔记本电脑13.31210.4141513.312141415151412151718171518171519141515.x18171519-22201513.33020302030-4215英寸以上发展机会不大22英寸以上发展机会不大20-40英

11、寸以上发展机会很大全球全球TFT-LCD厂商关系厂商关系技转技转OEM投资投资元太OPTREXST-LCDSony飞利浦佳汇鸟取三洋IDTech友达光电上广电-NEC统宝光电南京华日群创光电TMDisplayMatsushitaEpsonADI中华映管东芝瀚宇彩晶京东方京东方现代三星电子广辉电子北方彩晶PhilipsLG-PhilipsLCDHitachi富士通LGENEC奇美电子夏普IBMCASIOHAPD三洋未投产已投产停止生产韩国厂商中国厂商台湾厂商日本厂商台湾瀚宇彩晶技术引进过程台湾瀚宇彩晶技术引进过程 东芝瀚宇彩晶Hitachi夏普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6

12、月公司成立3月LCD一厂正式量产(东芝技转)01年9月与日本东芝公司(TMD)共同签署COA技术移转及授权协议。02年11月与Hitachi签署高阶笔记型计算机及LCD-TV面板技术合作暨授权协议。03年1月本公司与Sharp公司签署OALCD技术之专利授权合约。提高开口率,增加面板的亮度与分辨率,提升笔记型计算机面板技术层次。技转费用11亿亿新台币新台币.以AS-IPS广视角液晶面板技术,生产广视角,高亮度,高画质的液晶电视(LCD-TV)面板 技术引进合作方技术引进合作方合约期限合约期限内容内容东芝株式会社98年3月至量产后十年TFT-LCD技术移转及专利授权东芝株式会社01年9月至量产后

13、五年COA技术移转及专利授权台湾工研院00年1月05年12月LTPS技术授权日立显示器公司02年11月08年6月IPS/CF/COG技术移转日立显示器公司02年1月07年12月TFT-LCD及IPS专利授权日本夏普公司02年1月06年12月TFT-LCD专利授权全球全球TFT-LCD产业景气循环产业景气循环供给过剩供给不足于97年时,三星、日立、NEC第三代生产线陆续投产。同时,笔记型计算机厂商投向低价STN产品,13.1“TFT未如预期。94年笔记型计算机用TFT-LCD供给不足,TFT-LCD厂商纷纷投设新厂,从95年第一季起,各LCD厂商的三代新生产线陆续进入满载运转,95年第二季即出现

14、TFT-LCD供过于求现象。此波短缺现象从96年第二季末到97年9月,一时造成供给不足,激励LCD厂商大举投资生产LCD。由于96年NB主流机种逐渐转移至较大尺寸的12.1寸产品,从96年下半年起,LCD面板出货量逐渐好转。99年Q1,13.3、14.1NB出货增加,同时显示器需求急增。第一次景气循环持续了2.5年 第二次景气循环持续了2.5年 获利大幅度提升,厂商开始扩增产能。1999-2000年台湾厂商全面量产。过度投资。98年受到亚洲金融风暴,导致日、韩扩厂意愿减弱。第三次景气循环台湾包括友达、奇美、华映、彩晶纷纷投入多条第3.5代或第4代生产线。15“LCD显示器在2000年下半200

15、1年价格滑落近60%,市场销量迅速上升。1995年Q3-1997年Q41997年Q4-2000年Q32000年Q3现在全球全球TFT-LCD产业景气循环产业景气循环1.第一次景气循环第一次景气循环(1995/Q31997/Q4)成长动力:笔记型计算机用面板由STN转往TFT面板1995年韩国厂商跨入市场前,TFT-LCD属于日本业者寡占的市场,且当时的笔记型计算机仍以搭配STN-LCD面板为主,对TFT-LCD的需求并不大。因此当1996年笔记型计算机主流转向12.1”以上大尺寸面板后,TFT-LCD需求暴增下,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情形,也因此带动日、韩厂商竞相投入3代厂的投资,在产能增加的速度

16、远大于笔记型计算机的成长下,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而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韩币大幅贬值,韩国厂商在庞大外债负担下,杀价竞争以换取美元,日本厂商不堪流血竞争下,开始思考不同的策略方向,包含转进次世代产品研发及与台商技术合作等。2.第二次景气循环第二次景气循环(1997/Q42000/Q3)成长动力:笔记型计算机面板主流由12”转为14”、15”因为亚洲金融风暴的关系,厂商无力再投资,以韩国业者为例,1998年资本支出衰退幅度达90%,因此整体供给呈现停滞甚至小幅衰退的现象。而需求则因面板价格快速下跌下,带动LCD显示器的市场的兴起,再加上笔记型计算机由原为主流的12.1”面板朝大尺寸14”、15

17、”面板发展的趋势,对面板产能的消耗增加,在需求面快速增加的带动下而再度出现供不应求的荣景。3.第三次景气循环第三次景气循环(2000/Q32003/Q2)成长动力:LCD显示器需求的快速成长1999年产业景气的回升让韩国厂商信心大增,再度积极扩建新厂,增加产能,再加上我国业者华映、友达、联友、奇美、瀚宇彩晶先后在19992000年间开出产能,总计全球在这段期间内投入的生产线即达10条之多,也因此让市场再度呈现供过于求的现象。2000年下半年以后,在供过于求的压力下,面板价格一路快速下滑,15”面板价格由2000年第三季的450美元下跌至2001年第三季最低价190美元,跌幅超过60%,厂商也面

18、临巨幅亏损的窘境。但价格的下跌也刺激了液晶显示器需求的快速成长,自2001年下半年起需求明显增加,也缩小了供需缺口。预估2002年,在下游需求仍持续成长,而厂商产能并无明显增加下(新增产能仅广辉与韩国五代厂),预估供需平衡时点可能在2002第二季来临,此时正处于产业景气翻扬的起始阶段。全球全球TFT-LCD产业景气循环产业景气循环1、TFT价格滑落过于迅速,在TFT面板厂生产成本仅能勉强满足购料成本的情况下,不少厂商将产能转往17“面板生产。2、现有适合生产15”面板的只有LG.PhilipsLCD、Sharp、AU、CPT、CMO的五条4代生产线(680 x880)3、此时15”LCD显示器

19、市场销售迅速上升。台湾包括友达、奇美、华映、彩晶纷纷投入多条第3.5代或第4代生产线。99年Q1,13.3、14.1NB出货增加,同时LCD显示器需求急增。第二次景气循环第三次景气循环第一次景气循环01/10-02/61、TFT面板价格上涨的成本至显示器价格上,使得以北美市场为主的液晶显示器的销售减缓,库存增加。2、LGPHILIPSLCD公司的5代生产线5月投入生产。-02/11价格降低,刺激消费;由于战争影响,下游厂商增加备货。于97年时,三星、日立、NEC第三代生产线陆续投产。影响影响TFT-LCD供给与需求的因素供给与需求的因素产品需求因素产品需求因素产品价格因素替代性产品发展应用产品

20、类别多寡产品获利性 厂商投资活动厂商投资活动新生产线建构生产设备更新速度研发投入比例 技术与制程发展技术与制程发展新世代制程规格设备及材料开发进度替代性技术发展进度 零组件供应状况零组件供应状况垂直整合程度零组件供应状况 产业内竞争强度产业内竞争强度量产时程、良率及产能利用率市场占有率策略联盟或购并等代工订单流向 供给供给/需求需求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社会及自然因素社会及自然因素自然灾害如台风地震战争,罢工,恐怖事件政府政策变动价格高低赢利水平全球大尺寸全球大尺寸TFT-LCD面板各地区市场占有率面板各地区市场占有率韩国大尺寸TFT-LCD出货量在2001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TFT-LCD

21、生产国。之后稳居第一位,维持了市场支配性地位。在2002年上半年遭到来自台湾企业的猛烈冲击,在2002年第1季度曾出现过一段市场占有率逆转的现象。台湾企业在2002年之所以取得良好成绩,要归功于以第44.5代生产线为基础的新工厂纷纷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尽管如此,从下半年开始,随着韩国国内企业的第5代生产线正式投入批量生产,韩国的市场占有率又重新出现增长,最终仍以39.9%的占有率排名第一位。全球笔记型电脑出货量统计与预测全球笔记型电脑出货量统计与预测资料来源:Dataquest,Displaysearch笔记本电脑显示屏的尺寸将逐渐增大,从2003年开始14.1、15.X英寸显示屏的笔记本将占有

22、70%以上的市场。15:9宽屏幕笔记本发展迅速,预计2007年将达到50%的市场份额。全球液晶显示器出货量统计与预测全球液晶显示器出货量统计与预测2002年液晶显示器取代笔记本电脑,成为TFT-LCD最大的应用市场。2004年液晶显示器的销售将超过CRT显示器,同时17英寸的LCD显示器将超过15英寸成为主流产品。2003年全球桌上型计算机显示器市场规模约1.2亿台,其中液晶显示器出货量为4,617万台,占有率为38.4%。Displaysearch预估2004年液晶显示器出货量将达6,267万台,占有率逼近50%,显示LCD显示器的替代效应持续发酵。36.7%117.8%43.4%35.7%

23、增长率140.8%TFT-LCD模块模块显示器成本组成显示器成本组成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统计与预测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统计与预测2003年大尺寸(10英寸)液晶电视将以212%的年增长率成长,预计年出货量将达到421万台;2004年其将以99%的年增长率成长为年增长率成长,预计年出货量将达到840万台。尺寸逐渐边大,2002年主流液晶电视尺寸为13“、15”、17”、20“,约占80%市场份额。2003年以后22“以上尺寸宽屏幕会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分析机构预测,到2007年TFTLCD应用在LCDTV的产值将超过LCD显示器。资料来源:IDCJapan,DisplaySearch全球手机出货量统计

24、与预测全球手机出货量统计与预测2003年是彩屏手机全面普及的一年。全球前三大手机厂商2003年新推出的机种中将近90%是使用彩色显示屏幕。2003年日本、韩国彩色手机比例都将达到100%;北美和西欧今年介于40%-50%;中国大陆、东欧、中南美都比较低,在20%以下。手机彩屏实现的途径有:OLED、CSTN、a-Si、LTPS,2003-2007年间LTPS发展速度最为迅速,CSTN手机搭载率将下降。2003年CSTN、a-Si、LTPS手机搭载率分别为:23.4%、15.5%、29.2%,预计到2007年比例将调整为:17.2%、14%、5.2%。各种手机显示屏目前性能比较(以各种手机显示屏

25、目前性能比较(以2.2英寸为例)英寸为例)STNCSTNa-TFTLTPSOLED色色 彩彩B/W256-262K4096262K4096真彩B/W真彩反应时间反应时间(ms)10030010030030203010亮亮 度度1515251502522050100对比度对比度36:11040:150200:110200:1200300:1视角视角3590120120170120/100165180耗电量耗电量(mw/inch2)1010000100003000价格价格(US$)3515202530253030以上优优 点点价格低、耗电低性价比高技术成熟分辨率高耗电低、轻薄目前缺点目前缺点动态影

26、像反映速度慢、色彩单调动态影像反映速度慢耗电量太高成本较高耗电高、寿命短、价格高2001-2004各种手机面板价格趋势各种手机面板价格趋势 现阶段手机彩色面板的显示以静态影像为主,彩色STN由于具有产品成熟、生产成本低,以及耗电量方面和传统单色STN较接近的优势,成为手机彩色化的第一选择。在轻薄化方面,原使用0.5mm厚度的STN,Sharp及精工Epson在2001年都第一选择。已导入0.4mm量产,远比非晶硅TFT所使用的基板厚度0.7mm薄。不过在动画方面,STN由于略有残影,表现比TFT差。短期内手机对动画的需求不高,因此彩色STN仍是手机厂主要的选择。全球全球TFT-LCD产业发展策

27、略产业发展策略-韩国韩国韩国TFT-LCD厂商发展策略:1、规模经济:Samsung与LGPhilipsLCD两家企业拥有全球近40%的TFT-LCD产能,并积极规划投资第五、六、七世代TFT-LCD生产线。2、垂直整合策略:Samsung与LGPhilipsLCD从建立自有的上游原材料、周边制程检测设备、制程化学耗材、整合国内外下游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供应链。通过上下游整合增强自我竞争力,而上游材料的垂直整合至少可降低5%的制造成本。3、低价策略:由于拥有健全的产业结构,最具成本优势。LGPhilipsLCDSamsung三星电子彩色滤光片LG电子驱动芯片显示器三星电子驱动芯片三

28、星康宁玻璃基板LG化学偏光膜手机NB显示器手机液晶电视液晶电视全球全球TFT-LCD产业发展策略产业发展策略-日本日本日本TFT-LCD厂商发展策略:1、转向大尺寸LCDTV用面板:此类厂商包括SHARP、Sanyo等。2、转往中小尺寸手机、PDA应用产品:此类厂商包括Sharp、NEC、Toshiba、Matsushita、MitsubishiADI等。都逐渐改变生产策略,积极利用现有第二、三代生产线改为生产手机、PDA等中小尺寸面板,而其对大尺寸面板之需求,遂逐渐转向台湾厂商作为主要之供货对象。3、积极开发低温多晶硅技术:如Toshiba、Sanyo、ST-LCD等厂商。有别于第二类型厂商

29、较为保守的因应策略做法,发展LTPS技术的厂商,并不以中小尺寸产品为满足,反而冀望LTPS成为取代a-siTFT-LCD的次世代液晶显示技术。因此可发现此类型厂商除持续增加投资外,对于生产线亦朝向更大型化基板发展。4、转向中国大陆:日立在苏州设立模组厂;NEC与上广电合资在上海建设5代厂,同时将一条1代线卖给南京华日。全球全球TFT-LCD产业发展策略产业发展策略-台湾台湾台湾TFT-LCD厂商发展策略:1、通过购买专利的方法缩短研发周期:除元太是自我研究开发以外,其它厂商如友达光电、瀚宇彩晶、统宝光电、广辉电子、奇美电子、中华映管、群创光电都是以日本TFT厂商技术转移的形式建厂。2、积极扩充

30、产能:友达光电、奇美电子、中华映管、瀚宇彩晶、广辉电子、群创光电都在积极规划建设5代以上(含5代)生产线,以期实现规模效应。3、积极开拓LCDTV市场:友达光电、奇美电子、瀚宇彩晶的5代线都锁定LCDTV市场,并已经开发出一系列的产品。4、采取措施降低成本:而台湾TFTLCD产业短时间要靠创造附加价值的方式来获利的机率不大,唯有Costdown才是攸关台湾TFTLCD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压缩材料成本和LCM成本。中国大陆中国大陆TFT-LCD厂商生产进展状况厂商生产进展状况北京京东方上广电-NEC北方彩晶南京新华日飞利浦佳汇TFTLCD南京瀚宇南京统宝深圳唯冠苏州日立苏州光宝康吴江华映川奇光电南

31、京乐金飞利浦苏州三星上海奇美四川长虹深圳群创光电深圳众人TFTLCM2004200320022001年及以前北京京东方苏州友达东莞三星SDI规划中建设中生产中LCM厂商LCD厂商上海华嘉 汕尾信利东莞光威汕尾信利东莞东芝松下深圳IDTech无锡夏普中国大陆中国大陆TFT-LCD尺寸别分布尺寸别分布TFTLCD南京瀚宇深圳唯冠吴江华映川奇光电TFTLCM东莞三星SDI苏州光宝康南京乐金飞利浦苏州三星上海奇美四川长虹深圳群创深圳众人上广电-NEC南京新华日无锡夏普北京京东方大尺寸(10.4英寸)中小尺寸(10.4英寸)飞利浦佳汇北方彩晶苏州日立苏州友达东莞三星SDI上海华嘉 东莞光威汕尾信利规划中建设中生产中LCM厂商LCD厂商南京统宝东莞东芝松下深圳IDTech中国大陆中国大陆TFT-LCD投资别分布投资别分布南京瀚宇深圳唯冠吴江华映已累计投资2亿美元苏州光宝康南京乐金飞利浦苏州三星深圳群创光电计划投资30亿人民币深圳众人南京新华日投资5400万美元北京京东方北方彩晶苏州友达已累计投资2亿美元东莞三星SDI上广电-NEC计划投资10亿美元飞利浦佳汇苏州日立韩国日本其它上海华嘉 东莞光威汕尾信利规划中建设中生产中LCM厂商LCD厂商东莞东芝松下深圳IDTech南京统宝无锡夏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企业管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