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DL∕T 5267-2012 水电水利工程覆盖层灌浆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秦** 文档编号:86835422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PDF 页数:81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准规范》DL∕T 5267-2012 水电水利工程覆盖层灌浆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标准规范》DL∕T 5267-2012 水电水利工程覆盖层灌浆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标准规范》DL∕T 5267-2012 水电水利工程覆盖层灌浆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规范》DL∕T 5267-2012 水电水利工程覆盖层灌浆技术规范.pdf(8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 C S2 7 1 4 0P5 9备案号:J 1 3 8 1-2 0 1 2P口L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 L T5 2 6 7 2 0 1 2水电水利工程覆盖层灌浆技术规范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o fo v e r b u r d e ng r o u t i n gf o rh y d r o p o w e ra n dw a t e rr e s o u r c e sp r o j e c t s2 0 1 2 0 1 0 4 发布2 0 1 2 0 3 0 1 实施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水电水利工程覆盖层灌浆技术规范S p e c

2、 i f i c a t i o no f o v e r b u r d e ng r o u t i n gf o rh y d r o p o w e ra n dw a t e rl e S O U l C e$p r o j e c t sD L T5 2 6 7 2 0 1 2主编机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批准部门:国家能源局施行日期:2 0 1 2 年3 月1 日中国电力出版社2 0 1 2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水电水利工程覆盖层灌浆技术规范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o f o v e r b u r d e ng r o u t i n gf o

3、 rh y d r o p o w e ra n dw a t e rm s o u r c c 8p r o j e c t sD L,T5 2 6 7 2 0 1 2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东城区北京站西铸1 9 号1 0 0 0 0 5h 唧:帅删c e p p s g e c c o m)北京博图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印刷2 0 1 2 年6 月第一版2 0 1 2 年6 月北京第一次印刷8 5 0 毫米1 1 6 8 毫米3 2 开本2 5 印张6 l 千字印数0 0 0 1-3 0 0 0 册统一书号1 5 5 1 2 3 8 5 4定价2 瑚元敬告读者本书封面贴有防伪标签,加热

4、后中心图案消失本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我社发行部负责退换版权专有翻印必究前言D L,T5 2 6 7 2 0 1 2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 0 0 8 年行业标准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 0 0 8)1 2 4 2 号文)的要求制定的。我国在覆盖层地基中进行灌浆始于2 0 世纪5 0 年代,曾在北京密云水库、河北岳城水库等大型工程中应用,后来由于混凝土防渗墙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覆盖层灌浆工程大大减少,渐少见于较大规模的应用。近一二十年来,由于水电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和各项技术的进步,覆盖层地基和围堰工程的灌浆应用渐多,推广较快。为了促进和规范这项技术的应用,保证覆盖层灌浆工程

5、的质量,制定本标准实为必要。经过两年多的工作,本标准的编写人员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对国内水电水利工程几十年来在覆盖层灌浆工程中采用的各项技术、工艺进行了总结,参考了国外同类灌浆技术标准,吸取了全国水电水利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形成了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覆盖层灌浆设计原则,灌浆材料、设备与制浆,灌浆施工方法,灌浆工程质量检查等。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电施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葛洲坝集团基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

6、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武警水电第一总队。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夏可风、赵存厚、肖恩尚、杨晓东、杨西林、宋玉才、郑治、杨月林、龚木金、黄灿新、杨锋、刘斌、王建功、高永刚、杨森浩、唐玉书、宋伟、贺永利、王碧峰、刘ID L,T5 2 6 7 2 0 1 2松富。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梅锦煜、许松林、吴新琪、楚跃先、汪毅、毛亚杰、张建华、王琪、孙志禹、孙来成、郭光文、康明华、陈宏、常焕生、杨成文、温文森、吴方明、钟彦祥、马如骐、孙钊、陈珙新、王行本、高广淳。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 0 0 7 6 1)。I I目次D L,T5 2 6 7 2

7、 0 1 2前言1总则2 术语3 设计原则-31 一般规定-3 2 帷幕灌浆3 3 固结灌浆I。12-44463 4 现场灌浆试验-74 灌浆材料、设备与制浆t84 1 灌浆材料与浆液“84 2 灌浆设备与机具-94 3 制浆“1 05 施工准备与要求1 26 套阀管法灌浆1 461 钻孔1 46 2 灌注填料与下设套阀管”1 46 3 灌浆-1 56 4 特殊情况处理“7 孔口封闭法灌浆7l 钻孔7 2 灌浆7 3 特殊情况处理“8 沉管灌浆一9 质量检查-1 0 竣工资料与工程验收-1 6“1 8”1 8“1 8“1 92 12 32 5l I ID L,T5 2 6 7 2 0 1 2附

8、录A 覆盖层灌浆工程钻孔注水试验检查方法2 7附录B 覆盖层灌浆施工记录与成果图表3 0本标准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附:条文说明“叭铊躬C o n t e n t sD L,T 5 2 6 7 2 0 1 2P r e f a c e 一l1G e a e r a lP r o v i s i o n s l2T e r m s-23D e s i g n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s。431G e n e r a lR e q u i r e m e n t s”43 2C u r t a i nG r o u t i n g。4。4。43 3C o n s o l

9、i d a t i o nG r o u t i n g。63 4T r i a l G r o u t i n g T e s t s。-。、。1。1、。74G r o u t i n gM a t e r i a l s E q u i p m e n ta n dG r o u tM i x i n g 84 1G r o u t i n gM a t e r i a l sa n dG r o u t 84 2G r o u t i n g E q u i p m e n t a n d T o o l s 一94 3G r o u t M i x i n g+。1 05P r e p

10、 a r a t i o na n dR e q u i r e m e n t s+。1 26S l e e v eG r o u t i n gM e t h o d t。1 46 1D r i l l i n g-1 46 2G r o u t i n g F i l l i n g M a t e r i a la n d I n s t a l l a t i o n o f S l e e v e P i p e。1 46 3G r o u t i n g-”1 56 4M e a s u r e st oB eT a k e ni nS p e c i a lC o n d i

11、t i o n s-。1 67O r i f i c e c l o s e dG r o u t i n gM e t h o d。1 87 1D r i l l i n g 1 872G r o u t i n g 1 873M e a s u r e st oB eT a k e ni nS p e c i a lC o n d i t i o n s-1 98G r o u t i n go f C a s i n gP i p e。_。2 19Q u a l i t yS u p e r v i s i o na n dC o n t r o l。2 31 0W o r k sD o

12、 c u m e n t a t i o na n d A c c e p t a n c e”2 5VD L T5 2 6 7 2 0 1 2A n n e xAI n s p e c t i o nM e t h o d sf o rW a t e rI n j e c f i n gT e s to f0 v e r b u r d e nG r o u t i n g“2 7A n n e xBC o n s t r u c t i o nR e c o r d sa n dC h a r t sf o r0 v e r b u r d e nG r o u t i n gE x p

13、l a n a t i o no f W o r d i n gi nT 1 1 i s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3 0E x p l a n a t i o no f W o r d i n gi nT h i sS t a n d a r d 4 lL i s to f Q u o t e dS t a n d a r d s”4 2A d d i t i o n s:E x p l a n a t i o no f P r o v i s i o n s-4 31 总则m。f Ts 2 6 7 2 0 1 21 o 1 为规范水电水利工程覆盖层地基灌浆的设计原则

14、、施工技术要求、工程质量检查方法,满足工程安全和经济合理的要求,特制定本标准。1 o 2 本标准适用于水电水利工程中覆盖层的水泥黏土类浆液的灌浆。1 o 3 覆盖层地基的灌浆处理方案应根据工程要求、地质、施工等条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制定。1 o 4 灌浆工程的所有相关各方应具有必要的灌浆工程经验。对灌浆过程的监管应连续,灌浆施工过程中的成果应及时与设计参数及预期目标进行比较,如果灌浆中问成果与设计预期有重大区别,应立即查明原因,必要时应跟踪调整设计参数及施工工艺。1 o 5 灌浆工程的实施应避免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1 o 6 水电水利工程覆盖层灌浆除应遵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

15、规定。D L T5 2 6 7 2 0 1 22 术语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 0 1 覆盖层o v e r b u r d e n覆盖在基岩之上的各种成因的松散堆积、沉积物。本标准主要指适宜于灌浆处理的砂卵砾石层、砂土层和人工填筑的碎石土体等。2 0 2 覆盖层灌浆o v e r b u r d e ng r o u t i n g利用机械压力或浆液自重,将具胶凝性的浆液压入到覆盖层中的孔隙或空洞内,以改善覆盖层的物理力学性能的工程措施。2 0 3 帷幕灌浆c u r t a i ng r o u t i n g将浆液灌入覆盖层孔隙或空洞内形成连续的阻水幕,以减小覆盖层地基的渗漏量或降

16、低渗透压力的灌浆工程。2 0 4 固结灌浆c o n s o l i d a t i o ng r o u t i n g将浆液灌入覆盖层孔隙或空洞内,以增强覆盖层地基的密实性和承载能力的灌浆工程。2 0 5 混合浆液m i x e dg r o u t由水泥、水、黏土或膨润土、粉煤灰、外加剂等多种材料混合配制的浆液。2 0 6 膏状浆液c o l l o i d a lg r o u t具有较大的屈服强度和塑性黏度、较小的流动度及良好的触变性能的、状似膏体的胶凝性浆液。2 0 7 套阀管法s l e e v eg r o u t i n gm e t h o d在覆盖层中钻孔,在孔内置入套阀

17、管并在管外环状空隙充填低强度灰浆,在套阀管内使用灌浆塞进行灌浆的方法。2 0 8 孔口封闭法o r i f i c e-c l o s e d g r o u t i n g m e t h o d在灌浆孔口埋设孔口管,使用孔口封闭器自上而下分段进行2D L,T 5 2 6 7 2 0 1 2钻孔和灌浆的方法。2 0 9 沉管灌浆g r o u t i n gm e t h o do f c a s i n gp i p e将钢制灌浆管通过锤击或其他方式沉入覆盖层中进行灌浆的方法,包括打管灌浆法、套管灌浆法等。2 0 1 0 注水试验i n j e c t i o nt e s t通过向覆盖层

18、的钻孔中连续注水,测定注水量、注水水位与时间的关系,从而计算覆盖层透水性的试验。D L,T 5 2 6 7 2 0 1 23 设计原则3 1 一般规定3 1 1 采用灌浆方法处理覆盖层时,应先查明覆盖层的成因、结构、空间分布范围,各土层的颗粒级配、密度、渗透系数、允许渗透比降等,以及地下水的分布规律、流速、水质等情况。在地震区应对覆盖层的液化特性作出判断。3 1 2 覆盖层灌浆设计技术指标应以现场试验及室内试验成果为依据,通过计算分析和工程类比的方法提出,并应符合D L T5 3 9 5或其他相关规范的规定。3 1 3 覆盖层灌浆部位宜设置混凝土盖板,混凝土盖板厚度不宜小于0 5 m,宽度宜超

19、出灌浆两侧边线3 m 以上。3 1 4 为提高近地表覆盖层的灌浆质量,可采用加密浅层灌浆孔、自上而下进行灌浆、增加浆液中水泥含量、适当待凝等措施。3 1 5 覆盖层灌浆工程应根据其功能要求和使用条件,设置渗流和变形监测设施。3 2 帷幕灌浆3 2 1 帷幕灌浆设计应与工程总体的防渗系统设计布置相结合,统筹考虑。3 2 2 帷幕灌浆设计应满足工程总体渗流控制的要求,工程渗流控制标准应通过渗流计算及渗透试验综合确定。1 灌浆帷幕的允许渗透比降应满足渗流控制标准的要求。2 帷幕与其上部的防渗体之间应满足不发生接触冲刷和接触流失的要求。4D L,T 5 2 6 7 2 0 1 23 渗流量应满足工程正

20、常运行时的允许漏失量。3 2 3 帷幕的设计标准应按渗透系数(置)控制,并根据工程的防渗要求和渗流控制标准确定。3 2 4 覆盖层地基的可灌性可按可灌比(M)或其他指标判别,并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可灌比可按式(3 2 4)计算:M=D 1 5 d s 5(3 2 4)式中:D。,覆盖层粒径指标,小于该粒径的土体重占覆盖层总重的1 5,m i l l;磊s 浆液材料粒径指标,小于该粒径的材料重占材料总重的8 5,I T f f n。w 1 5 时可灌注水泥浆;肘 1 0 时可灌注水泥黏土浆。3 2 5 帷幕的厚度可按式(3 2 5)计算:T=H f j(3 2 s)式中:r 帷幕厚度,m;限一最大

21、设计水头,m;,E 幕的允许比降,水泥黏土浆可采用3 6,若大于6 应通过试验论证。对于深度较大的多排帷幕,可根据渗流计算的成果和已有的工程经验沿深度逐渐减薄。3 2 6 帷幕灌浆孔宜采用垂直孔。帷幕灌浆孔的排数应根据对帷幕厚度的要求确定,不宜少于3 排。灌浆孔排距和孔距宜为2 m 4 m,排距宜小于孔距。3 2 7 当帷幕设置在混凝土防渗墙墙底时,多排灌浆帷幕与防渗墙的底部应设置搭接段,且搭接长度不宜小于5 m,沿防渗墙底端的绕流渗透比降应小于灌浆帷幕的允许比降。搭接段宜先行灌浆并待凝。3 2 8 帷幕的底部宜伸入基岩或相对不透水层2 m 或5 m。当基岩或相对不透水层较深时,可根据渗流分析

22、成果设置悬挂式帷幕,jD L,T 5 2 6 7 2 0 1 2并参照类似工程研究确定防渗帷幕底线。3 2 9 帷幕灌浆浆液可采用水泥黏土(或膨润土)浆、水泥浆、黏土浆。水泥和黏土灌浆不能满足工程要求时,可采用化学灌浆材料。各种浆液的配比应由浆液试验确定。水泥黏土浆宜采用水泥:黏土=1:1 1:4(质量比,下同),水:干料(水固比)=3:1 1:1。当对浆液结石有强度要求时,水泥的掺量可采用较大值。进行多排孔帷幕灌浆时,边排孔和帷幕浅部宜采用水泥含量较高的浆液,临时性工程可减少水泥含量或使用黏土浆。3 2 1 0 帷幕灌浆压力应通过工程类比和现场灌浆试验确定。帷幕直接与土石坝填筑体或其他建筑物

23、相接并在其后施工时,宜设置变形监测点,灌浆压力应按建筑物的允许变形控制。3 2 1 1 帷幕灌浆施工宜采用套阀管法或孔口封闭法。3 2 1 2 灌浆结束后,应挖除表层未固结好的覆盖层,在完好的帷幕体顶上填筑防渗体,必要时可设置利于与上部结构结合的齿槽或混凝土垫层。3 3 固结灌浆3 3 1 应根据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控制等使用要求,结合地质及施工等条件进行覆盖层固结灌浆的设计。3 3 2 覆盖层地基固结灌浆的范围应大于建筑物的外轮廓线,具体可根据覆盖层的分布和结构物的要求等条件进行分析计算确定。3 3 3 覆盖层地基固结灌浆的孔深、孔距、排距可根据现场灌浆试验成果进行分析计算,并参照类似工

24、程经验确定。一般情况下,孔距、排距可采用2 m 3 m。3 3 4 覆盖层固结灌浆宜采用沉管灌浆法或孔口封闭灌浆法。施工时宜先灌注周边孔,后灌注中问孔,各灌浆孔按排间分序、排内加密的原则进行。3 3 5 覆盖层固结灌浆的压力应根据地质条件和现场试验成果,6D L T5 2 6 7 2 0 1 2按建筑物的允许变形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0 1 M P a 1 0 M P a。必要时应进行变形监测。3 3 6 覆盖层固结灌浆宜采用水泥浆,也可采用黏土水泥浆或膨润土水泥浆、粉煤灰水泥浆。空隙较大时,可使用膏状浆液或水泥砂浆等。3 4 现场灌浆试验3 4 1 现场灌浆试验宜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3 4

25、 2 现场灌浆试验的地点应具有代表性。地质条件复杂时,应针对不同地质单元和不同施工条件进行灌浆试验。当在工程建设部位进行试验时,应对试验工程的利用及与建筑物的衔接作好安排。3 4 3 现场灌浆试验的主要任务是:1 试验论证工程采用灌浆方法在技术上的可行性、施工效果的可靠性、经济上的合理性。2 评价灌浆帷幕的渗透性和抗渗透破坏能力,固结灌浆后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等。3 试验确定适宜的灌浆材料、浆液配比和浆液性能要求。4 推荐合理的灌浆技术参数,如灌浆孔排数、排距、孔距、孔深等。5 推荐合理的施工方法、旌工程序和施工参数,如灌浆压力、单位注入量范围等。6 研究适宜的灌浆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7

26、施工工效、进度与工程造价分析等。3 4 4 对灌浆试验的全过程,包括实施的每一步骤应进行详细的记录。3 4 5 在施工前或施工初期,宜进行生产性灌浆试验,以验证灌浆工程施工详图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调试运行钻孔灌浆施工系统。7D L,T S 2 6 7 2 0 1 24 灌浆材料、设备与制浆4 1 灌浆材料与浆液4 1 1 覆盖层灌浆的材料应根据覆盖层的地层组成、渗透性、地下水流速、灌浆材料来源和灌浆目的要求等,通过室内浆材试验和现场灌浆试验确定,可使用下列类型浆液:1 水泥黏土(膨润土)浆。2 水泥基浆液,包括纯水泥浆、粉煤灰水泥浆、水泥砂浆、水玻璃水泥浆等。3 黏土浆、膨润土浆。4 化学浆液

27、,如水玻璃类、丙烯酸盐类等。5 其他浆液,如沥青、膏状浆液等。4 1 2 灌浆采用的水泥品种应根据灌浆目的、地质条件和环境水的侵蚀作用等确定,一般可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复合硅酸盐水泥。当有抗侵蚀或其他要求时,可使用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或特种水泥。水泥的强度等级可为3 2 5 或以上。水泥的品质、运输和储存条件应符合G B1 7 5 或所采用的其他水泥的标准的规定。4 1 3 灌浆用黏性土的塑性指数不宜小于1 4,黏粒(粒径小于0 0 0 5 r a m)含量不宜少于2 5,含砂量不宜大于5,有机物含量不宜大于3。黏土宣采用浆液的形式加入,并筛除大颗粒和杂物。4 1 4 灌浆用膨润土

28、,其品质指标应符合G B T5 0 0 5 的规定。4 1 5 灌浆用粉煤灰,根据工程需要可使用级或I I 级粉煤灰,其品质指标应符合D L T5 0 5 5 的规定。8D L T 5 2 6 7 2 0 1 24 1 6 灌浆用水应符合D L T5 1 4 4 规定的拌制水工混凝土用水的要求。4 1 7 根据灌浆需要,可在灌浆浆液中加入下列外加剂,其种类和掺量应通过室内浆液试验和现场灌浆试验确定:l 速凝剂,如水玻璃、氯化钙或其他无碱速凝剂等。2 减水剂,如萘系高效减水剂、木质素磺酸盐类减水剂等。3 活性剂,如碱等。4 其他#t-女n 剂,如膨胀剂等。所有外加剂的品质指标应符合D L 仃5

29、1 0 0 或其他有关标准的规定。凡能溶于水的外加剂应以水溶液状态加入。4 1 8 普通纯水泥浆可不进行室内试验。其他浆液可根据工程需要有选择地进行下列试验:1 灌浆材料的细度和颗粒分析。2 浆液密度、黏度、凝结时间、析水率、流变参数等。3 浆液结石密度、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抗渗等级或渗透系数、渗透破坏比降等。4 2 灌浆设备与机具4 2 1 搅拌机的拌和能力应与所搅拌浆液的类型相适应,保证能均匀、连续地拌制浆液。4 2 2 灌浆泵的技术性能与所灌注的浆液的类型、浓度应相适应。额定工作压力应大于最大灌浆压力的1 5 倍,压力波动范围宜小于灌浆压力的2 0,排浆量应能满足灌浆最大注入率的要求。为

30、减小灌浆泵输出压力的波动,宜配置空气蓄能器。4 2 3 灌浆管路应能保证浆液流动畅通,并应能承受1 5 倍的最大灌浆压力。灌浆泵到灌浆孔口的输浆距离不宜大于3 0 m。灌注膏状浆液时灌浆管路直径宜大,长度宜短。4 2 4 灌浆管路阀门应采用可承受高压水泥浆液冲蚀的耐磨灌浆阀门。9D L T 5 2 6 7 2 0 1 24 2 5 灌浆塞应与所采用的灌浆方法、灌浆压力、灌浆孔或套阀管直径相适应,可选用挤压膨胀式橡胶灌浆塞或液(气)压式胶囊灌浆塞。灌浆塞应有良好的膨胀和耐压性能,在最大灌浆压力下能可靠地封闭灌浆孔段,并且易于安装和卸除。4 2 6 灌浆泵出浆口和灌浆孔孔口处均应安设压力表。压力表

31、量程的最大值宜为最大灌浆压力的1 5 倍2 5 倍。压力表与管路之间应设有隔浆装置,且隔浆装置传递压力应灵敏无碍。4 2 7 覆盖层灌浆工程宜使用灌浆记录仪。灌浆记录仪应能自动测量记录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其技术性能和安装使用的基本要求应符合D L 厂r5 2 3 7 的规定。4 2 8 集中制浆站设备的制浆能力应满足灌浆高峰期所有机组用浆需要,并应配备防尘、除尘设施。当浆液中需加入掺合料或外加剂时,应增设相应的设备。4 2 9 所有灌浆设各应做好维护保养,保证其正常工作状态,并应有备用量。4 2 1 0 钻孔灌浆的计量器具,如测斜仪、压力表(压力计)、流量计、密度计(比重计)、灌浆记录仪等,应定

32、期进行校验或检定,保持计量准确。4 3 制浆4 3 1 制浆材料应按规定的浆液配比计量,计量误差应小于5。水泥等固相材料宜采用质量称量法计量。4 3 2 膨润土、黏土加入制浆前应进行浸泡、润胀,充分分散黏土颗粒。4 3 3 各类浆液应搅拌均匀,使用前应过筛。浆液自制备至用完的时间,水泥浆不宜大于4 h,水泥黏土浆不宜大于6 h。4 3 4 水泥浆液和水泥黏土(或膨润土)浆液宜采用高速搅拌机进行拌制。水泥浆液的搅拌时间不宜少于3 0 s。拌制水泥黏土(或膨润土)浆液时宜先加水、再加水泥拌成水泥浆,后加黏土浆液,OD L,T 5 2 6 7 2 0 1 2共拌。加黏土浆液后的拌制时间不宜少于2 m

33、 i n。膏状浆液、其他混合浆液的搅拌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4 3 5 浆液宜采用集中制浆站拌制,可集中拌制最浓一级的浆液,输送到各灌浆地点调配使用。与黏土不发生化学反应的外加剂宜在泥浆配制过程中加入。4 3 6 应对浆液密度等性能进行定期检查或抽查,保持浆液性能符合工程要求。4 3 7 寒冷季节施工应做好机房和灌浆管路的防寒保暖工作,炎热季节施工应采取防晒和降温措施。浆液温度宜保持在5 4 0。D L,T 5 2 6 7 2 0 1 25 施工准备与要求5 0 1覆盖层灌浆工程施工前应具备下列设计文件或相应的资料:1 施工详图和设计说明书。2 灌浆区域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3 主要灌浆材料来

34、源及料场资料。4 灌浆试验报告。5 灌浆施工组织设计。6 灌浆施工技术要求。7 灌浆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5 0 2 对需要采取振冲、强夯、振动加密、置换和灌浆等多项措施综合处理的覆盖层地基,应先进行其他措施的施工,再进行灌浆。5 0 3 灌浆工程所用的风、水、电、水泥浆液、泥浆等供给应可靠,宜设置专用管路和线路。水源和电源应有备用。大型灌浆工程应设置水泥浆液和膨润土(或黏土)泥浆的集中拌制站,以及必要的现场试验室。5 0 4 灌浆工程应制定妥善的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措施。钻渣、污水和废浆应集中处理后排放。5 0 5 灌浆应按分序加密的原则进行。由多排孔组成的帷幕,应先灌注下游排,再灌注上游排,然

35、后进行中间排孔的灌浆,每排孔可分为二序或三序。5 0 6 在帷幕灌浆的先灌排一序孔中宜布置先导孔,其间距为2 4 m 4 0 m。5 0 7 灌浆工程中的各个钻孔应统一分类和编号。,2D L,T 5 2 6 7 2 0 1 25 0 8 各项施工记录应有专人在现场随着施工作业的进行使用墨水笔逐项填写,做到及时、准确、真实、齐全、整洁。灌浆过程宜采用灌浆记录仪进行记录,灌浆记录仪的打印记录表应当班签证。5 0 9 各种资料应及时整理,编制成所需的图表和其他成果资料。D L,T5 2 6 7 2 0 1 26 套阀管法灌浆6 1 钻孔6 1 1 根据覆盖层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灌浆孔可采用冲击回转跟

36、管钻进或泥浆护壁回转钻进。6 1 2当采用冲击回转钻机跟管钻进灌浆孔时,钻机、潜孔锤、钎头及套管等的性能应满足地层及钻孔孔径、深度等的要求。6 1 3 当采用泥浆护壁回转钻机钻进灌浆孔时,钻孔机具、泥浆、孔口管埋设等应符合本标准第7 1 节的规定。灌浆孔钻进结束后,应使用马氏漏斗黏度为3 1 s 3 6 s 的稀泥浆清孔,孔底沉淀厚度不宜大于2 0 c m。6 1 4 灌浆孔位与设计孔位的偏差应不大于1 0 c m,终孔孔径不宜小于9 1 r a m,孔深应符合设计规定,孔底偏斜率应不大于2 5。应严格控制孔深2 0 m 以内的孔斜率。6 2 灌注填料与下设套阀管6 2 1 灌浆孔填料应为析水

37、率低、稳定性好的水泥黏土浆液,填料结石收缩性小,可在开环压力下碎裂。填料的配合比应根据材料性能、施工条件等情况通过试验确定。6 2 2 灌浆孔清孔完成后,可立即灌注填料。填料应通过导管从孔底连续注入,不得中途停顿。压注填料的时间不宜超过l h。当孔口返出填料的密度与压注前填料密度差不超过0 0 2 9 c m a 并确定灌满后,方可结束填料灌注。6 2 3 套阀管管体可由钢管或聚乙烯(P E)管等制成,内壁应光滑,内径不宜小于5 6 m m,底部应封闭,在最大灌浆压力下不应,4D L,T 5 2 6 7 2 0 1 2产生破坏。灌浆孔深度较大时,套阀管应分节,两节之间宜采用螺纹连接。6 2 4

38、 沿套阀管轴向每隔3 0 c m 5 0 c m 设一环出浆孔。每环2 个5 个孔,孔径可为8 m m 1 5 m m。出浆孔外面,应用弹性良好的橡皮箍圈套紧。6 2 5 填料灌注完成后应立即下设套阀管。套阀管下放应平稳,不得强力下压或拧动。如套阀管自重不足以保证下沉,可在管内填砂加重。套阀管底端与灌浆孔底距离应不大于2 0 c m。套阀管的各节长度、下设深度、下设时间、入孔情况等应详细准确记录。6 2 6 套阀管下设完成后宜待凝3 d 以上。6 2 7 如灌浆孔采用套管护壁钻进,则套阀管下设完成后应拔出套管,并同时向孔内补充填料。6 3 灌浆6 3 1 套阀管内灌浆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进行,

39、也可先灌注指定部位。采用纯压式灌浆方式。6 3 2 灌浆时应在套阀管内下入双联式灌浆塞,每次宜灌注一环孔。6 3 3 灌浆前应先进行开环。开环可采用水固比8:1 4:l 的稀黏土水泥浆或清水,开环后持续灌注5 m i n 1 0 m i n。然后换用灌浆浆液进行灌浆。6 3 4 开环和灌浆压力以灌浆孔孔口处进浆管路上的压力表读数和传感器测值为准。开环压力可为1 M P a 6 M P a,灌浆压力可为2 M P a 4 M P a。6 3 5 灌浆过程中灌浆压力应由小到大逐级增加,防止突然升高。灌浆过程发现冒浆、返浆及地面抬动等现象时,应立即降低灌浆压力或停止灌浆,并进行处理。6 3 6 灌浆

40、浆液及其配比可按本标准第3 2 9 条执行,通常固定水,5D L,T5 2 6 7 2 0 1 2泥与黏土比例(灰土比),调节水与固体材料比例(水固比),由稀至浓分为3 级或4 级,以稀浆开灌。6 3 7 灌浆浆液按以下原则逐级变换:1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少时,或注入率不变而压力持续升高时,不应改变浆液比级。2 当某级浆液灌入量达到1 0 0 0 L 1 5 0 0 L 或灌注时间已达3 0 r a i n,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改变或改变不显著时,应改浓一级。3 当注入率大于3 0 L m i n 时,可变浓一级。6 3 8 达到下列条件之一,可结束灌浆:1 在最大灌浆压力下,注

41、入率不大于2 L r a i n,并已持续灌注2 0 m i n。2 单位注入量达到设计规定最大值。设计单位注入量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情况通过计算或现场试验确定。一般边排孔单位注入量不大于3 t 或5 t。中间排孔应采用第1 款条件。6 3 9 一个单元工程的各灌浆孔灌浆结束,并通过单元工程质量检查合格后,应尽早进行封孔。封孔采用导管注浆法,封孔浆液为最浓一级水泥黏土浆。6 4 特殊情况处理6 4 1当施工作业暂时终止时,钻孔孔口应妥加保护,防止流进污水和落入异物。灌浆孔完成灌浆后因故需要保留,可在孔内回填细砂,孔口加塞保护。6 4 2 当钻孔偏斜使得相邻灌浆孔之间的距离过大时,应采取补救措施

42、,必要时需补钻灌浆孔进行灌浆。6 4 3 若套阀管开环困难,可根据情况采用下列方法处理:1 检查灌浆塞位置是否正确,并加以调整。2 使用较高压力,进行高压开环。,6D L,T 5 2 6 7 2 0 1 23 高压开环无效时,可上移或下移一环进行开环,两环合并灌注。4 连续两环高压开环无效时,可采用定向爆破或水压切管器将该部位套阀管炸裂或切开,而后进行灌注。6 4 4 灌浆时沿孔壁冒浆或地面发生冒浆,可根据情况采用下列方法处理:1 堵塞冒浆处。2 降低灌浆压力,浓浆灌注。3 间歇灌浆。4 在浆液中加入掺合料或外加剂。6 4 5 灌浆时套阀管内返浆,应查明漏浆位置,分别采用下列方法处理:1 采用

43、自上而下灌浆法。2 重新安设灌浆塞或加长灌浆塞。3 在套阀管内使用无塞上提法灌浆。6 4 6 灌浆因故中止,应尽快恢复灌浆。恢复灌浆后如注入率与中止前相近,可继续使用中止时的浆液灌注:如注入率减少很多或不吸浆,可采用最大灌浆压力进行压水冲洗,再进行复灌。D L,T5 2 6 7 2 0 1 27 孔口封闭法灌浆7 I 钻孔7 I I 钻孔前应先在混凝土盖板上埋设孔口管。孔口管可采用无缝钢管,管径应大于灌浆孔直径2 级,长度不宜小于2 m,管口高出地面1 0 c m 2 0 c m,埋设要正直、坚固。孔位偏差应不大于1 0 c m。7 1 2 灌浆孔宜采用回转式钻机与合金钻头或金刚石钻头钻进。终

44、孔孔径不宜小于5 6 m m。7 1 3 钻孔护壁宜采用膨润土泥浆,也可使用黏土泥浆或黏土水泥浆。黏土塑性指数宜大于2 5,黏粒含量大于5 0,含砂量小于5,有机物含量不宜大于3。钻孔中耗用的浆液材料应计入注入量。7 1 4 灌浆孔孔深应符合设计规定,孔底偏斜率应不大于2 5。应严格控制孔深2 0 m 以内的孔斜率。发现钻孔偏斜值超过设计要求时,应及时纠正或以后采取补救措施。7 1 5 钻孔结束后应捞除孔内残留物,冲净岩粉、岩屑。孔底沉淀厚度不宜大于2 0 c m。7 1 6 钻孔过程应进行记录,遇地层变化,发生掉钻、坍孔、钻速变化、回水变色、失水、涌水等异常情况,应详细记录。7 2 灌浆7

45、2 1 灌浆自孔1 3l 句:f L 底逐段进行,采用循环式灌浆方式。7 2 2 孔口管以下5 m 或1 0 m 范围内,段长宜为I m 2 m,以下各段段长宜为2 m S m。当地层稳定性差时,段长取较小值。7 2 3 孔口封闭器应具有良好的耐压和密封性能,在灌浆过程中f 8D L,T5 2 6 7 2 0 1 2灌浆管应能灵活转动和升降。7 2 4 灌浆管的外径宣小于灌浆孔孔径1 0 m m 2 0 m m,若用钻杆作为灌浆管,应采用外平接头连接。7 2 5 各段灌浆时灌浆管底口离孔底的距离应不大于5 0 c m。7 2 6 灌浆压力应按照本标准第3 2 1 0 条或第3 3 5 条的规定

46、通过试验确定。灌浆压力以孔口回浆管上的压力表读数和传感器测值为依据。灌浆压力宜分级提升。7 2 7 灌浆浆液配比及变换可按照本标准第3 2 9 条、第6 3 6 条和第6 3 7 条执行。7 2 8 灌浆过程中应经常活动灌浆管,并注意观察回浆量,防止灌浆管在孔内被浆液凝住。7 2 9 各灌浆孔的第1 灌浆段灌浆结束并镶铸孔口管后应待凝7 2 h,其余灌浆段灌浆结束后一般可不待凝。7 2 1 0 在规定的灌浆压力下,注入率不大于2 L m i n 后继续灌注3 0 m i n,可结束灌浆。7 2 1 1 各灌浆孔灌浆结束后,以最稠级的浆液采用全孔灌浆法进行封孔。7 3 特殊情况处理7 3 1 钻

47、孔过程中遇塌孔、空洞、漏浆或掉块难以钻进时,可先进行灌浆处理,然后再钻进。7 3 2 灌浆过程中发现冒浆、漏浆等现象时,应视具体情况采用表面封堵、低压、浓浆、限流、限量、间歇、待凝等方法进行处理。灌浆过程中发现地面抬动时,应立即降低压力或停止灌浆,进行处理。7 3 3 灌浆过程中发生串浆时,如串浆孔具备灌浆条件,应一泵一孔同时进行灌浆。否则,应塞住串浆孔,待灌浆孔灌浆结束后,再对串浆孔进行扫孔、冲洗,而后继续钻进或灌浆。7 3 4 灌浆应连续进行,若因故中断,应尽快恢复灌浆。否则应,9D L,T5 2 6 7 2 0 1 2立即冲洗钻孔,再恢复灌浆。若无法冲洗或冲洗无效,则应进行扫孔,再恢复灌

48、浆,恢复灌浆时,应使用开灌比级的浆液进行灌注。如注入率与中断前相近,即可采用中断前浆液的比级继续灌注;如注入率较中断前减少较多,应逐级加浓浆液继续灌注;如注入率较中断前减少很多,且在短时间内停止吸浆,应采取补救措施。7 3 5 灌浆段注入量大而难以结束时,可采用低压、浓浆、限流、限量、间歇灌浆,灌注速凝浆液,灌注混合浆液或膏状浆液等措施处理。7 3 6 灌浆过程中如回浆变浓,可换用较稀的新浆灌注,若效果不明显,继续灌注3 0 1 1 1 i n,即可结束灌注,也不再进行复灌。D L,T5 2 6 7 2 0 1 28 沉管灌浆8 0 1 沉管灌浆适用于松散覆盖层孔深1 5 m 以内、压力较低的

49、灌浆。根据工程要求和地层结构可采用打管灌浆法、套管灌浆法或其他方式进行沉管和灌浆。8 0 2 打管灌浆法可按照下列步骤和规定进行:1 灌浆管采用厚壁无缝钢管,直径可为5 0 m m 7 5 m m。2 灌浆管下部应设花管,末端带锥尖。花管段长l m 2 m,出浆孔呈梅花形排列,环距2 0 c m 3 0 c m,每环2 个3 个孔,孔径1 0 m m。3 灌浆管采用机械或人工锤击沉入地层,直至设计深度。沉管时宜在灌浆管周围堆放细砂,让其跟管下沉,保持管壁与地层接触紧密。4 在灌浆管内下入水管,通水冲洗至回水变清或大量渗漏时结束。S 在灌浆管上部连接进浆管路和阀门装置,自下而上分段上提,分段进行

50、纯压式灌浆,直至全孔灌浆完成。8 O 3 套管灌浆法可按照下列步骤和规定进行:1 宜采用液压跟管钻机和扩孔钻头套管护壁钻孔,套管直径宜为8 9 r a m 1 4 t 6 m m,套管护壁深度应不小于设计孔深。2 将护壁套管内冲洗干净,起拔套管l m 2 m。3 在套管内下入灌浆塞,安放在套管底端,灌浆塞射浆管口距孔底不大于2 0 c m,进行纯压式灌浆。4自下而上分段提升护壁套管和灌浆塞,分段灌浆,直至全孔灌浆完成。分段提升和灌浆的长度视地层的稳定情况而定,一般为l m 2 m。2,D L,T5 2 6 7 2 0 1 28 0 4沉管灌浆压力以灌浆孔口处进浆管路上的压力表读数为准。灌浆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国家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