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DL∕T 5362-2006 水工沥青混凝土试验规程.pdf

上传人:秦** 文档编号:86835265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PDF 页数:182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准规范》DL∕T 5362-2006 水工沥青混凝土试验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2页
《标准规范》DL∕T 5362-2006 水工沥青混凝土试验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标准规范》DL∕T 5362-2006 水工沥青混凝土试验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规范》DL∕T 5362-2006 水工沥青混凝土试验规程.pdf(18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DL/T 5362 2006 I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术语和定义 3 4 总则 7 5 沥青 8 5.1 沥青取样 8 5.2 沥青试样准备 10 5.3 沥青密度试验 11 5.4 沥青针入度试验 15 5.5 沥青延度试验 17 5.6 沥青软化点试验(环球法)20 5.7 沥青溶解度试验 22 5.8 沥青薄膜加热试验 24 5.9 沥青闪点及燃点试验(克利夫兰开口杯法)26 5.10 沥青脆点试验(弗拉斯法)28 5.11 沥青含水率试验 29 5.12 沥青蜡含量试验(蒸馏法)31 5.13 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含量试验 36 5.14 乳化沥青微粒

2、离子电荷试验 37 5.15 乳化沥青与矿料的黏附性试验 39 5.16 乳化沥青储存稳定性试验 40 5.17 乳化沥青破乳速度试验 42 6 填料 44 6.1 填料取样 44 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2 2006 II 6.2 填料筛分试验 44 6.3 填料密度试验 46 6.4 填料含水率试验 47 6.5 填料亲水系数试验 48 7 细骨料 50 7.1 细骨料颗粒级配试验 50 7.2 细骨料表观密度及吸水率试验 51 7.3 细骨料含水率试验 53 7.4 细骨料含泥量试

3、验 53 7.5 细骨料坚固性试验(硫酸钠溶液法)55 7.6 细骨料坚固性试验(压碎法)57 7.7 细骨料有机质含量试验 58 7.8 细骨料水稳定等级试验 59 8 粗骨料 61 8.1 粗骨料颗粒级配试验 61 8.2 粗骨料表观密度及吸水率试验 62 8.3 粗骨料含水率试验 63 8.4 粗骨料含泥量试验 64 8.5 粗骨料泥块含量试验 65 8.6 粗骨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 66 8.7 粗骨料压碎率试验 68 8.8 粗骨料坚固性试验 69 8.9 粗骨料与沥青的黏附性试验 71 8.10 骨料碱值试验 73 9 沥青混凝土 76 9.1 沥青混合料的制备与现场取样 76 9

4、.2 沥青混凝土马歇尔试件的制备 77 9.3 沥青混凝土最大密度试验 78 9.4 沥青混凝土密度试验 80 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2 2006 III 9.5 沥青混凝土抽提试验 82 9.6 沥青混凝土马歇尔稳定度及流值试验 86 9.7 沥青混凝土斜坡流淌值试验 88 9.8 沥青混凝土渗透试验 90 9.9 沥青混凝土单轴压缩试验 94 9.10 沥青混凝土水稳定性试验 97 9.11 沥青混凝土热稳定性试验 98 9.12 沥青混凝土拉伸试验 99 9.13 沥青混凝土小梁

5、弯曲试验 102 9.14 沥青混凝土静三轴试验 106 9.15 沥青混凝土动三轴试验 108 9.16 沥青混凝土蠕变试验 111 9.17 沥青混凝土应力松弛试验 114 9.18 沥青混凝土弯曲疲劳试验 116 9.19 沥青混凝土流变试验 119 9.20 沥青混凝土线膨胀系数试验 121 9.21 沥青混凝土比热试验 124 9.22 沥青混凝土导温系数试验 126 9.23 沥青混凝土导热系数试验 128 9.24 沥青混凝土冻断试验 130 9.25 沥青混凝土与水泥混凝土黏结试验 133 9.26 沥青混凝土渗透性无损检测 135 条文说明 137 Print to PDF

6、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2 2006 IV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 2003 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3873 号)的安排制定的。沥青混凝土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国内外已逐步被应用于各种水工建筑物。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发展,沥青混凝土应用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在我国,沥青混凝土应用于大型水工建筑物的有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三峡工程茅坪溪防护土石坝、冶勒水电站及尼尔基水利枢纽等工程。随着这些工程的成功应用,沥青混凝土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了适应我国水电水

7、利事业发展的需要,与国内外同类标准的发展相协调,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参照有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本标准。在本标准制定过程中,既吸取了国内外相关标准中适合水工沥青混凝土的有关内容,又突出了水工沥青混凝土的特点。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电施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西安理工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葛洲坝水利水电工程集团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文伟、杨华全、孙振天、孙志恒、李来芳、王为标、刘增宏、付元茂、王迎春、李家正、苏杰、余梁蜀、王晓军、张应波、郭光文、田

8、先忠。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2 2006 1 1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沥青、填料、细骨料、粗骨料和沥青混凝土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水电水利工程沥青混凝土。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2 2006 2 2 规 范 性 引 用 文 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

9、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60 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 GB/T 3536 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测定法(克利夫兰开口杯法)GB/T 4507 沥青软化点测定法(环球法)GB/T 4508 沥青延度测定法 GB/T 4509 沥青针入度测定法 GB/T 4510 石油沥青脆点测定法 GB/T 5304 石油沥青薄膜烘箱试验弗拉斯法 GB/T 6003.1 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 GB/T 6003.2 金属穿孔板试验筛 GB/T 11147 石油沥青取样法 GB/T 11823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仪 GB/T 1767

10、1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 法)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2 2006 3 3 术 语 和 定 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0.1 沥青密度 density of bitumen 沥青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的质量。3.0.2 沥青针入度 penetration of bitumen 在规定温度和时间内,附加一定质量的标准针垂直贯入沥青试样的深度。3.0.3 沥青针入度指数 penetration index of bitumen 沥青的温度敏感性参数,反映针入度随温度而变化的程

11、度,由不同温度的针入度按规定方法计算得到。3.0.4 沥青延度 ductility of bitumen 规定形态的沥青试样,在规定温度下以一定速度受拉伸至断开时的长度。3.0.5 沥青软化点 softening point of bitumen 在沥青试样上以一定形式施以一定负荷,并按规定升温速度加热到试样变形达到规定值的温度。3.0.6 沥青溶解度 solubility of bitumen 沥青试样在规定溶剂中可溶物的含量。3.0.7 沥青闪点 flash point of bitumen 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

12、ovaPDF(http:/ 5362 2006 4 沥青试样在规定的盛样器内按规定的升温速度受热时所蒸发的气体以规定的方法与试焰接触,初次发生一瞬即灭的火焰时的试样温度。3.0.8 沥青弗拉斯脆点 fraass breaking point of bitumen 涂于金属片上的沥青试样薄膜在规定条件下受冷并弯曲而出现裂纹时的温度。3.0.9 填料 filler 在沥青混合料中起填充作用的粒径小于0.075mm的矿物质粉末,也称矿粉。通常由石灰岩等碱性石料加工磨细得到,水泥、消石灰、粉煤灰等材料有时也可作为填料使用。3.0.10 矿料 mineral materials 粗骨料、细骨料和填料的总

13、称。3.0.11 填料亲水系数 hydrophilic coefficient of filler 填料在水中沉淀的体积与在煤油中沉淀的体积之比,反映填料与沥青的黏结性。3.0.12 沥青混合料 bitumen mixtures 沥青与矿料经拌和尚未凝固的混合物。3.0.13 沥青混凝土 bitumen concrete 沥青与矿料经拌和冷却凝固的混合物。3.0.14 沥青砂浆 bitumen mortar 沥青与细骨料及填料拌和冷却凝固的混合物。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2 2006 5

14、 3.0.15 沥青混凝土最大密度 maximum density of bitumen concrete 沥青混凝土在无孔隙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3.0.16 沥青混凝土密度 density of bitumen concrete 沥青混凝土单位体积的干质量。3.0.17 沥青混凝土马歇尔稳定度 Marshall stability of bitumen concrete 按规定条件采用马歇尔试验仪测定的沥青混合料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3.0.18 沥青混凝土马歇尔流值 Marshall flow value of bitumen concrete 马歇尔试验时相应于最大荷载时试件的径向变形。

15、3.0.19 沥青劲度模量 stiffness of bitumen materials 在一定试验条件下使沥青内部产生单位应变所需的应力,是温度和荷载作用时间的函数。3.0.20 沥青含量 bitumen content 沥青混合料中沥青质量与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比值。3.0.21 油石比 bitumen aggregate ratio 沥青混合料中沥青质量与沥青混合料中矿料质量的比值。3.0.22 重复性试验 repeatability test 在同一试验室,由同一操作员使用相同的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在短时间内对同一被测对象相互独立进行的试验。Print to PDF without

16、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2 2006 6 3.0.23 再现性试验 reproducibility test 在不同的试验室,由不同的操作员使用不同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对同一被测对象相互独立进行的试验。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2 2006 7 4 总 则 4.0.1 本标准采用符合 GB/T 6003.1 和 GB/T 6003.2 的方孔筛,筛孔尺寸为 31.5mm、26.5mm、19.0mm、16.0mm、13.2

17、mm、9.5mm、4.75mm、2.36mm、1.18mm、0.60mm、0.30mm、0.15mm、0.075mm,若经论证满足设计要求,试验时也可使用水工混凝土骨料用方孔筛筛孔尺寸。4.0.2 沥青试样应密封保存,注意防晒、防水、防污染,并应注明试样来源、品种、取样日期、取样地点及取样人等。乳化沥青试样冬季应采取防冻措施妥善保存。对供质量仲裁用的沥青试样,由供需双方人员共同取样,取样后双方在密封条上签字盖章。沥青试样重复加热的次数不得超过两次。4.0.3 矿料取样应有代表性,可连续取,亦可从不同部位根据试验要求取样,混合均匀,用四分法取得试验所需数量。应记录矿料的类别、来源、取样日期等,填

18、料应密封保存。4.0.4 沥青混凝土取样应注明工程名称和部位、取样时间、取样地点、取样数量、取样人、沥青品种及牌号、矿料种类、混合料温度等。4.0.5 凡试验结果超出相应的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应重新进行试验。4.0.6 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2 2006 8 5 沥 青 5.1 沥 青 取 样 5.1.1 目的及适用范围 规定了沥青取样方法。适用于各种沥青。5.1.2 仪器设备 1 取样器:应符合 GB/T 11147 规

19、定。2 盛样器:根据沥青的状态选择。液体沥青或黏稠沥青采用广口、带盖且密封的金属容器;乳化沥青采用广口、带盖的聚氯乙烯塑料桶;固体沥青可采用塑料袋。5.1.3 取样步骤 1 取样准备:取样器和盛样器应清洁、干燥,盖子应配合严密。2 取样数量:液体沥青不少于 1L,乳化沥青不少于 4L,黏稠或固体沥青不少于 1.5kg。3 取样方式:1)从贮罐中取样。无搅拌设备的贮罐:对于液体沥青或经加热已经变成流体的黏稠沥青,应先关闭进料阀和出料阀,然后用取样器在贮罐内的上、中、下层,即自液面以下各 1/3 等分内,但距罐底不应低于总液面高度的 1/6取样。每层取样后,取样器应尽可能倒净。当贮罐过深时,亦可在

20、流出口按不同流出深度分 3 次取样。对静态存放的沥青,不应仅从罐顶取样,也不应仅从罐底阀门流出少量沥青取样。将取出的 3 个样品充分混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2 2006 9 匀后取规定数量样品作为试样。有搅拌设备的贮罐:将液体沥青或经加热已经变成流体的黏稠沥青充分搅拌后,用取样器从中部取规定数量试样。2)从槽车、罐车、沥青洒布车中取样。设有取样阀时,可旋开取样阀,待流出不少于 4kg或 4L 后再取规定数量试样;仅有放料阀时,应放出全部沥青的一半时再取规定数量试样;从顶盖处取样时,可用

21、取样器从中部取规定数量试样。3)从沥青储存池中取样。沥青储存池中的沥青应加热熔化后,经管道或沥青泵流至沥青加热锅之后取样。按均匀的时间间隔取不少于 3 个样品,充分混匀后取规定数量试样。4)从沥青运输船中取样。分别从每个沥青仓的不同部位取 3 个样品,充分混匀后再取规定数量作为一个仓的沥青试样。在卸料过程中取样时,应根据卸料量,按均匀的时间间隔分 3 次从卸料口或取样口取样,充分混匀后取规定数量试样。5)从沥青桶中取样。同一批产品应随机取样。对不能确认是同一批产品时,应按照表 5.1.3 规定随机选出沥青桶数。加热沥青桶待沥青全部熔化后,按罐车取样方法取样。若沥青桶不便加热时,亦可在桶的中部将

22、桶凿开,在距桶壁不小于 50mm 的内部凿取规定数量的样品。表 5.1.3 选取沥青样品桶数 沥青桶总数 选取桶数 沥青桶总数 选取桶数 28 2 65125 5 927 3 126216 6 2864 4 217343 7 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2 2006 10 表 5.1.3(续)沥青桶总数 选取桶数 沥青桶总数 选取桶数 344512 8 7301000 10 513729 9 10011331 11 6)在装料或卸料过程中取样。按均匀的时间间隔取不少于 3 个样品,充分混匀后

23、取规定数量试样。7)固体沥青取样。从桶、袋、箱装或散装整块中取样时,应在表面以下及容器侧面以内不少于 50mm处采取,用干净的工具将沥青打碎后取中间部分作为试样;若沥青是软塑的,则用干净的热工具切割取样。5.2 沥 青 试 样 准 备 5.2.1 目的及适用范围 为沥青试验准备试样。适用于需要加热后才能进行试验的沥青。5.2.2 仪器设备 1 烘箱:200,可自动控温。2 温度计:测量范围 0100,分度值 0.5;测量范围0200,分度值 1。3 盛样器:金属锅或瓷坩埚。4 加热器具:电炉或燃气炉。5 滤筛:筛孔尺寸 0.6mm。6 烧杯:1000mL。7 其他:砂浴、油浴、电热套、石棉垫、

24、玻璃棒等。5.2.3 试验步骤 1 将装有试样的盛样器带盖放入烘箱中,当沥青试样中含有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2 2006 11 水分时,保持烘箱温度 80,将沥青全部熔化后供脱水用;当沥青中无水分时,烘箱温度宜为软化点以上 90,通常为 135左右。对取来的沥青试样不应直接用明火加热。2 当沥青试样中含有水分时,将盛样器放在可控温的砂浴、油浴、电热套上加热脱水,如用电炉、燃气炉加热脱水时应加放石棉垫,脱水时间不超过 30min,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防止局部过热。在沥青温度不超过 100

25、的条件下,脱水至无泡沫为止。然后加热待用,最后的加热温度石油沥青不超过软化点以上100,煤沥青不超过软化点以上 50。3 将盛样器中加热的沥青通过 0.6mm 滤筛过滤,立即一次灌入各项试验的模具中。根据需要也可将试样分装入清洁、干燥的盛样器中,数量应满足一批试验项目所需的沥青样品并有富余。4 在沥青灌模过程中如温度下降可放入烘箱中适当加热,试样冷却后加热的次数不应超过两次,以防沥青老化影响试验结果。灌模时不应反复搅动沥青,避免混进气泡。5 灌模后剩余的沥青不得重复使用。5.3 沥 青 密 度 试 验 5.3.1 目的及适用范围 测定沥青的密度。适用于各种沥青。5.3.2 仪器设备 1 密度瓶

26、:带塞的磨口玻璃瓶。形状和尺寸如图 5.3.2。2 恒温水槽:可自动控温,控温准确度 0.1。3 烘箱:200,可自动控温。4 天平:量程不小于 100g,最小 图5.3.2 密度瓶(单位:mm)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2 2006 12 分度值不大于 0.001g。5 滤筛:筛孔尺寸 0.6mm、2.36mm 各 1 个。6 温度计:测量范围 050,分度值为 0.1。7 烧杯:600mL800mL。8 干燥器:真空干燥器。9 其他:洗涤剂、玻璃仪器清洗液、三氯乙烯(分析纯)、蒸馏水、

27、软布、滤纸等。5.3.3 试验步骤 1 试验准备:1)用洗液、水和蒸馏水洗涤密度瓶,烘干后带瓶塞一起称其质量 m1,精确至 0.001g。2)将盛有蒸馏水的烧杯浸入恒温水槽中,在烧杯中插入温度计,使恒温水槽及烧杯内水的温度达到 200.1。2 密度瓶标定:1)将密度瓶及瓶塞放入恒温水槽中的烧杯内,烧杯底浸没深度不小于 100mm,烧杯口露出水面,并用夹具将其固定,烧杯内水的深度应超过密度瓶顶部 40mm 以上。2)待烧杯中水温再次达到试验温度并保持 30min 后,盖紧密度瓶瓶塞,使多余的水由瓶塞上的毛细孔挤出,密度瓶内不应有气泡。3)将烧杯从水槽中取出,再从烧杯中取出密度瓶,立即用干净软布将

28、瓶塞顶部擦拭一次,再迅速擦干密度瓶外面的水分,称其质量 m2,精确至 0.001g。3 液体沥青密度测定:1)将试样过 0.6mm筛,注入干燥的密度瓶中至满,不应混入气泡。2)将盛有试样的密度瓶及瓶塞移入恒温水槽内盛有蒸馏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2 2006 13 水的烧杯中,水面应在瓶口下约 40mm。不应使水进入瓶内。3)从烧杯内的水温达到 200.1起保温 30min,塞上密度瓶瓶塞,使多余的试样由瓶塞上的毛细孔挤出,并用蘸有三氯乙烯的棉花擦净孔口外挤出的试样。4)从水中取出密度瓶

29、,用干净软布迅速擦去瓶外的水分或黏附的试样,不应再擦拭孔口,称其质量 m3,精确至 0.001g。4 黏稠沥青密度测定:1)按 5.2 节规定准备沥青试样,将加热后的沥青试样注入密度瓶容量的 2/3。注入时应避免试样黏附在瓶口或上方瓶壁,并防止混入气泡。2)取出装有试样的密度瓶,移入干燥器中,在室温下冷却不少于 1h,连同瓶塞称其质量 m4,精确至 0.001g。3)从水槽中取出盛有蒸馏水的烧杯,将蒸馏水注入密度瓶,再连同瓶塞放入烧杯中,把烧杯放回已达 200.1的恒温水槽中,从烧杯内的水温达到200.1起保温 30min,用细针挑除上升到密度瓶水面的气泡,再用保温过的瓶塞塞紧密度瓶,使多余的

30、水从瓶塞上的毛细孔挤出。4)从水中取出密度瓶,按前述方法迅速擦干瓶外水分,称其质量 m5,精确至 0.001g。5 固体沥青密度测定:1)将沥青试样用干燥、清洁的空气吹干,或者放在 50的烘箱内烘干。2)将 50g100g 干燥试样破碎,筛取 0.6mm2.36mm的试样不少于 5g,放入干燥、清洁的密度瓶中,带瓶塞一起称其质量 m6,精确至 0.001g。3)从水槽中取出盛有蒸馏水的烧杯,将蒸馏水注入密度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2 2006 14 瓶,使水面高于试样约 10mm,加入几

31、滴表面活性剂溶液,摇动密度瓶,使大部分沥青沉入瓶底、试样颗粒表面吸附的气泡逸出。摇动时避免试样摇出瓶外。4)将盛有试样和蒸馏水的密度瓶放入真空干燥器中抽真空,真空度达到 98kPa 后稳定 15min。如试样表面仍有气泡,可再加几滴表面活性剂溶液,摇动后再抽真空。应反复操作,直至无气泡为止。5)从水槽中取出盛有蒸馏水的烧杯,将蒸馏水注满密度瓶,放上瓶塞,放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盖紧瓶塞,将烧杯置于 200.1的恒温水槽中。6)从烧杯内的水温达到 200.1起保温 30min,取出密度瓶,迅速擦干瓶外水分,立即称其质量 m7,精确至 0.001g。5.3.4 试验结果处理 1 液体沥青密度按式(

32、5.3.4-1)计算,精确至 0.001g/cm3:31bw21mmmm(5.3.4-1)式中:b 沥青密度,g/cm3;1m 密度瓶质量,g;2m密度瓶和水的质量,g;3m 密度瓶和试样的质量,g;w 水的密度,20水的密度为 0.998g/cm3。2 黏稠沥青密度按式(5.3.4-2)计算,精确至 0.001g/cm3:41bw2154mmmmmm()-()(5.3.4-2)式中:4m密度瓶和试样的质量,g;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2 2006 15 5m密度瓶、试样和水的质量,g。

33、3 固体沥青密度按式(5.3.4-3)计算,精确至 0.01g/cm3:61bw2176mmmmmm()-()(5.3.4-3)式中:6m密度瓶和试样的质量,g;7m密度瓶、试样和水的质量,g。4 同一样品平行试验两次,以两次测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5 精密度要求:黏稠石油沥青及液体沥青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 0.003g/cm3,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 0.007g/cm3;固体沥青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 0.01g/cm3,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 0.02g/cm3。5.4 沥 青 针 入 度 试 验 5.4.1 目的及适用范围 测定沥青的针入度。适用于各种沥青。5.4.2 仪器设备 1 针入度仪:符合

34、 GB/T 4509 要求。2 试样皿:金属或玻璃的圆柱形平底器皿。针入度小于 200的沥青用内径 55mm,深 35mm 的小试样皿;针入度 200350的沥青用内径 70mm,深 45mm 的大试样皿;对针入度大于 350的沥青需采用特殊试样皿,其深度不小于 60mm,试样体积不少于 125mL。试样皿盖采用平板玻璃,直径不小于试样皿开口尺寸。3 恒温水槽:容量不少于 10L,可自动控温,控温准确度0.1。水槽中应设有一个带孔的支架,位于水面下不得少于100mm,距水槽底不得少于 50mm。4 平底玻璃皿:容量不小于 1L,深度不少于 80mm。内设一个不锈钢三角支架,以保证试样皿稳定。P

35、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2 2006 16 5 温度计:测量范围 050,分度值为 0.1。6 秒表:分度 0.1s。7 其他:电炉或砂浴、石棉网、金属锅或瓷把坩埚、三氯乙烯等。5.4.3 试验步骤 1 按 5.2 节规定准备沥青试样。2 将恒温水槽调节到要求的试验温度 25,并保持稳定。3 将试样注入试样皿中,试样深度应大于预计针入度值10mm,并盖上试样皿,以防落入灰尘。盛有试样的试样皿在室温下冷却,小试样皿冷却时间为 1h1.5h、大试样皿的冷却时间为1.5h2h、特殊试样皿的冷却时

36、间为 2h2.5h,冷却后移入 250.1的恒温水槽中恒温,小试样皿的恒温时间为 1h1.5h、大试样皿的恒温时间为 1.5h2h、特殊试样皿的恒温时间为 2h2.5h。4 调整针入度仪使之水平。检查针连杆和导轨,确认无水和其他外物,无明显摩擦。用三氯乙烯或其他溶剂清洗标准针,并擦干。将标准针插入针连杆,用螺丝紧固。按试验条件,加上附加砝码。5 取出达到恒温的试样皿,并移到平底玻璃皿的三角支架上,将盛有试样皿的平底玻璃皿放入恒温水槽中,使平底玻璃皿中水温保持 250.1。水面应没出试样表面 10mm 以上。6 将已恒温到 250.1盛有试样皿的平底玻璃皿取出,放置在针入度仪的平台上。放下针连杆

37、,用适当位置的 NG 反光镜或灯光反射观察,使针尖恰好与试样的表面接触。拉下刻度盘的拉杆,使与针连杆顶端轻轻接触,调节刻度盘或深度指示器的示值为零。7 开动秒表,当达到 5s 时,用手紧压按钮,使标准针自由下落贯入试样,到 10s 时停压按钮,使标准针停止移动。当采用自动针入度仪时,计时与标准针落下贯入试样同时开始,至 5s 时自动停止。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2 2006 17 8 拉下刻度盘拉杆与针连杆顶端接触,读取刻度盘指针或位移指示器的读数即为试样的针入度,精确至 0.5。9 同

38、一试样重复测定不少于三次,各测试点与试样皿边缘的距离都不得小于 10mm。每次试验应换一根干净标准针或将标准针取下用蘸有三氯乙烯溶剂的棉花或布擦净,再用干棉花或布擦干。10 当针入度超过 200 时,用不少于 3 根的标准针,每次试验用的针留在试样中,直至 3 次平行试验完成后,才能将针从试样中取出。5.4.4 试验结果处理 1 同一样品平行试验三次,试验结果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应符合表 5.4.4 规定,以三次测值的平均值作为针入度试验结果,取整数,以 0.1mm 为单位。表 5.4.4 试验结果允许误差 针入度 0.1mm 049 50149 150249 250500 允许差值 0.1m

39、m 2 4 12 20 2 精密度要求:当试验结果小于 50(0.1mm)时,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 2,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 4;当试验结果大于或等于 50(0.1mm)时,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 4,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 8。5.5 沥 青 延 度 试 验 5.5.1 目的及适用范围 测定沥青的延度。适用于各种沥青。5.5.2 仪器设备 1 延度仪:符合 GB/T 4508 要求。2 试模:黄铜制,由两个端模和两个侧模组成。试模内侧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2 2006 18 表面粗糙度

40、Ra0.2m,装配完好后尺寸如表 5.5.2 所示。表 5.5.2 延 度 试 样 尺 寸 总长度 mm 74.575.5 中间缩颈部长度 mm 29.730.3 端部开始缩颈处宽度 mm 19.720.3 最小横断面宽度 mm 9.910.1 总厚度 mm 9.910.1 3 试模底板:玻璃板或磨光的铜板、不锈钢板,表面粗糙度为 Ra0.2m。4 恒温水槽:容量不少于 10L,可自动控温,控温准确度0.1。水槽中应设有一个带孔的支架,位于水面下不得少于100mm,距水槽底不得少于 50mm。5 温度计:测量范围 050,分度值 0.1。6 加热器具:砂浴或其他加热炉具。7 隔离剂:由两份质量

41、的甘油和一份质量的滑石粉调制而成。8 其他:平刮刀、石棉网、乙醇、氯化钠等。5.5.3 试验步骤 1 将拌和均匀的隔离剂涂于清洁干燥的试模内壁和底板,并将试模准确安装在试模底板上。2 按 5.2 节规定准备试样,然后将试样自试模的一端至另一端往返数次缓缓注入,最后略高出试模,灌模时应避免混入气泡。3 试件在室温下冷却,时间不少于 30min,然后置于规定试验温度0.1的恒温水槽中,恒温 30min 后取出,用热刮刀自试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2 2006 19 模的中间刮向两端,刮除高出

42、试模的沥青,使沥青面与试模面平齐,试件表面平滑。将试模连同底板再浸入规定试验温度的水槽中 1h1.5h。4 检查延度仪延伸速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然后移动滑板使其指针正对标尺的零点。将延度仪注水,并恒温至试验温度0.5。5 将恒温后的试件连同底板移入延度仪的水槽中,将盛有试样的试模自玻璃板或不锈钢板上取下,将试模两端的孔分别套在滑板及槽端固定板的金属柱上,并取下侧模。水面距试件表面应不小于 25mm。6 开动延度仪,按规定速度拉伸试样,同时观察试样的延伸情况。在试验过程中,应保持水温在规定的试验温度范围内,避免仪器振动、水面晃动。当水槽采用循环水时,应暂时中断水流循环。7 试件拉断时,读取标尺上

43、指针的读数,以 cm表示。正常情况下,试件延伸时成锥尖状,拉断时实际断面接近于零。如不能得到这种结果,应在报告中注明。8 试验中如发现沥青浮于水面或沉入槽底,可用乙醇或氯化钠调整水的密度与沥青密度相接近,使沥青试样既不浮于水面,又不沉入槽底,重新开始试验。5.5.4 试验结果处理 1 同一样品平行试验三次,如 3 个测值均大于 100cm,试验结果记作“100”,特殊需要也可分别记录实测值。如 3 个测值中,有一个以上的测值小于 100cm 时,若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满足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则取 3 个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的整数作为延度试验结果,若平均值大于 100cm,记作“100cm”

44、。2 当试验结果小于 100cm 时,重复性试验的精密度为平均值的 20,再现性试验的精密度为平均值的 30。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2 2006 20 5.6 沥青软化点试验(环球法)5.6.1 目的及适用范围 测定沥青的软化点。适用于各种沥青。5.6.2 仪器设备 1 软化点试验仪:符合 GB/T 4507 要求,包括试样环、钢球、钢球定位环、金属支架、烧杯等。2 温度计:测温范围 0200,分度值为 0.5。3 加热器具:可控温的电炉或其他加热器具。应采用带有振荡搅拌器的加热电炉,

45、振荡子置于烧杯底部。4 试样底板:金属板或玻璃板,表面粗糙度应达 Ra0.8m。5 恒温水槽:可自动控温,控温准确度 0.5。6 隔离剂:由两份质量的甘油和一份质量的滑石粉调制而成。7 其他:平直刮刀,石棉网,新煮沸过的蒸馏水等。5.6.3 试验步骤 1 试验准备:1)将试样环置于涂有隔离剂的试样底板上。若估计沥青软化点高于 120,应将试样环和金属试样底板预热至 80100。按 5.2 节规定准备沥青试样,缓缓注入试样环内,直至略高出环面为止。2)试样在室温下冷却 30min,用环夹夹着试样环,并用热刮刀刮除高出环面的沥青,使沥青面与环面平齐,试件表面平滑。2 低于 80的沥青软化点测定:1

46、)将装有试样的试样环连同试样底板置于 5.00.5的恒温水槽中不少于 15min,同时将金属支架、钢球、钢球定位环等也置于同一恒温水槽中。2)烧杯内注入新煮沸并冷却至 5.0的蒸馏水,水面略低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2 2006 21 于立杆上的深度标记。3)从恒温水槽中取出盛有试样的试样环,放置在支架中层板的圆孔中,套上定位环,然后将整个环架放入烧杯中,调整水面至深度标记,并保持水温为 5.00.5。环架上任何部分不得附有气泡。将温度计由上层板中心孔垂直插入,使端部测温头底部与试样环下

47、面齐平。4)将盛有水和环架的烧杯移至放有石棉网的加热炉具上,然后将钢球放在定位环中间的试样中央,立即开动振荡搅拌器,使水微微振荡,并开始加热,使杯中水的升温速率在 3min 内达到 5/min0.5/min,并保持稳定。在加热过程中,应记录每分钟上升的温度,如升温速率超出 5/min0.5/min,应重作试验。5)试样受热软化,沥青下坠至与下层底板表面接触时,即读取温度,精确至 0.5。3 高于 80的沥青软化点测定:1)将装有试样的试样环连同试样底板置于装有甘油的恒温水槽中,在 321的温度下恒温不少于 15min,同时将金属支架、钢球、钢球定位环等也置于同一恒温水槽中。2)在烧杯内注入预热

48、至 32的甘油,其液面略低于立杆上的深度标记。3)从恒温槽中取出装有试样的试样环,按上述 2 的方法进行测定,精确至 1。5.6.4 试验结果处理 1 同一样品平行试验两次,以两次测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精确至 0.5。2 精密度要求:1)当试样软化点小于 80时,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2 2006 22 1,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 4。2)当试样软化点等于或大于 80时,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 2,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 8。5.7 沥 青 溶 解 度 试 验 5.7

49、.1 目的及适用范围 测定沥青的溶解度。适用于各种沥青。5.7.2 仪器设备 1 天平:量程不小于 100g,最小分度值不大于 0.0002g。2 锥形烧瓶:200mL。3 古氏坩埚:50mL。4 玻璃纤维滤纸:直径 26mm,最小过滤孔 0.6m。5 过滤瓶:250mL。6 橡胶管或接头:用于在过滤瓶上固定古氏坩埚。7 量筒:100mL。8 烘箱:200,可自动控温。9 其他:干燥器、双连球、水流泵或真空泵、洗瓶、三氯乙烯(化学纯)。5.7.3 试验步骤 1 按 5.2 节规定准备沥青试样。2 将玻璃纤维滤纸置于洁净的古氏坩埚的底部,用三氯乙烯冲洗滤纸和古氏坩埚,三氯乙烯挥发后,将滤纸和古氏

50、坩埚置于温度为 1055的烘箱内,干燥时间不少于 15min,然后再将滤纸和古氏坩埚移入干燥器中冷却,冷却时间不少于 30min,称其质量 m1,精确至 0.0002g。3 称量已烘干的锥形烧瓶和玻璃棒的质量m2,精确至0.0002g。4 用干燥的锥形烧瓶和玻璃棒称取沥青试样约 2g,精确至0.0002g,三者合计质量记为 m3。5 摇动锥形瓶,分次加入三氯乙烯 100mL,直至试样溶解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2 2006 23 后盖上瓶塞,并在室温下冷却,冷却时间不少于 15min。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国家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