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仁者爱人课件1-苏教版选修论语孟子选读课件优秀PPT.ppt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6834107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仁者爱人课件1-苏教版选修论语孟子选读课件优秀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仁者爱人课件1-苏教版选修论语孟子选读课件优秀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仁者爱人课件1-苏教版选修论语孟子选读课件优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仁者爱人课件1-苏教版选修论语孟子选读课件优秀PPT.ppt(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仁者爱人仁者爱人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仁”。“仁者爱人仁者爱人”强调的强调的是待人的看法与准则。是待人的看法与准则。“仁仁”的根本:孝顺父母,敬重兄长。的根本:孝顺父母,敬重兄长。“仁仁”的具体准则(内涵):对人尽心竭力。待人宽厚的具体准则(内涵):对人尽心竭力。待人宽厚慈爱。慈爱。“仁仁”的志向效果:使老人安逸,让挚友信任,使年轻的志向效果:使老人安逸,让挚友信任,使年轻人得到关爱。人得到关爱。“仁仁”的最高境界:能施恩于百姓,周济大众。的最高境界:能施恩于百姓,周济大众。“仁仁”的途径和方法: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的途径和

2、方法: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看一个人是不是看一个人是不是“仁者仁者”,不能过于留意小信小节,不能过于留意小信小节,要看他是否对社会、对百姓作出了贡献。要看他是否对社会、对百姓作出了贡献。二、本课的具体内容二、本课的具体内容16,仁的根本。,仁的根本。415,仁的内涵(具体准则),仁的内涵(具体准则)512,仁的实践(具体表现)。,仁的实践(具体表现)。630,仁的境界和实践,仁的境界和实践“仁仁”的途径、方法。的途径、方法。526,仁的志向。,仁的志向。10.17、7.9、15.42、9.10、7.27,仁的实践(具体表现),仁的实践(具体表现)。

3、14.17,看一个人是不是,看一个人是不是“者仁者仁”的标准。的标准。三、章节梳理三、章节梳理16子曰: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本章内容是仁的根本。本章内容是仁的根本。【评析】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评析】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育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假如还有闲众、亲仁,培育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假如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学问。这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学问。这表明,孔子的教化是以道

4、德教化为中心,重在培育学生的表明,孔子的教化是以道德教化为中心,重在培育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学问的学习,则摆在其次位。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学问的学习,则摆在其次位。孔子办教化,把培育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孔子办教化,把培育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其次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文化学习只是其次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化都是为其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化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德和政治表现,把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德和政治表现,把“德德”排在排在“识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

5、须要。他们就是要培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须要。他们就是要培育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育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415子曰: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曾子曰:“唯。唯。”子出,门人问曰: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何谓也?”曾子曰:曾子曰:“夫子之道,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而已矣。”本章内容是仁的内涵(具体准则)本章内容是仁的内涵(具体准则)【评析】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待人忠恕,【评析】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待人忠恕,这是仁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在这章这是仁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在这章中,孔子只说他的道是有一

6、个基本思想一以贯之的,没有中,孔子只说他的道是有一个基本思想一以贯之的,没有具体说明什么是忠恕的问题,在后面的篇章里,就回答了具体说明什么是忠恕的问题,在后面的篇章里,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对此,我们将再作剖析。这个问题。对此,我们将再作剖析。提问:提问:孔子提的孔子提的“忠恕忠恕”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成语:成语:一以贯之:用一个原则将整个学说或主见贯穿起来。一以贯之:用一个原则将整个学说或主见贯穿起来。512子贡曰: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人。”子曰: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赐也,非尔所及也。”本章内容是仁的实践。本章内容是仁的实践。提

7、问:提问:对于对于“仁仁”,孔子认为什么说子贡,孔子认为什么说子贡“非尔所及也非尔所及也”?答案答案:子贡曰: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于我也,吾亦欲无我不欲人之加诸于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加诸人。”这是子贡很得意讲自己学问修养的心得。他说,这是子贡很得意讲自己学问修养的心得。他说,我不宠爱人家加到我身上的那些事,我也不想有同样的情我不宠爱人家加到我身上的那些事,我也不想有同样的情形加到别人身上。譬如有人骂我,我会觉得不兴奋,因此形加到别人身上。譬如有人骂我,我会觉得不兴奋,因此我也不骂任何人。换句话说,别人给我的苦痛、苦恼,我我也不骂任何人。换句话说,别人给我的苦痛、苦恼,我不宠爱,因此我也不

8、愿加给任何一个人苦痛、苦恼。你说不宠爱,因此我也不愿加给任何一个人苦痛、苦恼。你说一个人够做到这样的修养,多了不得!他向孔子报告了自一个人够做到这样的修养,多了不得!他向孔子报告了自己这个做学问的珍贵心得。己这个做学问的珍贵心得。孔子听了便说:子贡呀!这是你做不到的呀!再下一孔子听了便说:子贡呀!这是你做不到的呀!再下一句虽然没有写出来,但隐隐中包含有孔子自谦的意味,等句虽然没有写出来,但隐隐中包含有孔子自谦的意味,等于说,就算我为师的也不能完全做到,任何人都做不到的。于说,就算我为师的也不能完全做到,任何人都做不到的。630子贡曰: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

9、众,何如?可谓仁乎?仁乎?”子曰: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仁之方也已。”本章内容是仁的境界和实践本章内容是仁的境界和实践“仁仁”的途径、方法。的途径、方法。【评析】【评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是实行“仁仁”的重的重要原则。要原则。“推己及人推己及人”就做到了就做到了“仁仁”。在后面的章节里,。在后面的章节里,孔子还说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些都说明白孔子等。这些

10、都说明白孔子关于关于“仁仁”的基本主见。对此,我们到后面还会提到。总的基本主见。对此,我们到后面还会提到。总之,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基本伦理准则,之,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基本伦理准则,在今日同样具有重要价值。在今日同样具有重要价值。提问:提问:仁的境界和实践仁的境界和实践“仁仁”的途径、方法分别是什么?的途径、方法分别是什么?成语:成语:博施济众博施济众:广泛地救济困苦的人。形容人广施恩惠,使:广泛地救济困苦的人。形容人广施恩惠,使人免于患难。人免于患难。立人达人立人达人:帮助人建立功业地位。:帮助人建立功业地位。能近取譬能近取譬:能够就近拿自己作例子来比方别人。指

11、推及:能够就近拿自己作例子来比方别人。指推及人,将心比心。也指能用就靠近的事物来做譬喻。人,将心比心。也指能用就靠近的事物来做譬喻。526颜渊、季路侍。子曰: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盍各言尔志。”子路曰: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挚友共,敝之而无憾。愿车马衣轻裘,与挚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子路曰:“愿闻子之志。愿闻子之志。”子曰:子曰:“老者安之,挚友信之,少者怀之。老者安之,挚友信之,少者怀之。”本章内容是仁的志向。本章内容是仁的志向。【评析】在这一章里,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评析】在这一章里,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

12、向,主要谈的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看法。孔子重视培要谈的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看法。孔子重视培育育“仁仁”的道德情操,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从的道德情操,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从本段里,可以看出,只有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本段里,可以看出,只有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仁德”。提问:提问:孔子与学生谈孔子与学生谈“志志”,为何孔子的,为何孔子的“志志”更接近更接近“仁仁”?成语:成语:安老怀少:使老年人安逸,使年少者归心。形容使人安老怀少:使老年人安逸,使年少者归心。形容使人民生活安定。民生活安定。1017厩焚。子退朝,曰: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伤人乎?”不问马。不问马

13、。本章内容是仁的实践(具体表现)。本章内容是仁的实践(具体表现)。【评析】【评析】孔子家里的马棚失火被烧掉了。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孔子家里的马棚失火被烧掉了。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首先问人有没有受伤。有人说,儒家学说是首先问人有没有受伤。有人说,儒家学说是“人学人学”,这,这一条可以作佐证材料。他只问人,不问马,表明他重人不一条可以作佐证材料。他只问人,不问马,表明他重人不重财,特别关切下面的人。事实上,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人重财,特别关切下面的人。事实上,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人道主义思想的发端。道主义思想的发端。提问:提问:孔子家里的马厩失火,为何他只关切问人怎样?孔子家里的马厩失火,为何他只关切问人

14、怎样?答案:表明他重人不重财,特别关切下面的人,是答案:表明他重人不重财,特别关切下面的人,是“仁仁”的具体表现。的具体表现。79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本章内容是仁的实践(具体表现)。本章内容是仁的实践(具体表现)。提问:提问:孔子在遭遇丧事的人旁边,为什么饭都不吃饱?孔子在遭遇丧事的人旁边,为什么饭都不吃饱?答案:这是孔子对答案:这是孔子对“养生丧死养生丧死”礼的重视,也是礼的重视,也是“爱爱人人”的具体表现之一。的具体表现之一。1542“师冕见,及阶,子曰: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阶也。”及席,子曰:及席,子曰:“席也。席也。”皆坐,子告之曰:皆坐,子

15、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与师言之道与?”子曰:子曰:“然,然,固相师之道也。固相师之道也。”本章内容是仁的实践(具体表现)。本章内容是仁的实践(具体表现)。提问:提问:人评论人评论1542章说章说:“说得极平实极浅显说得极平实极浅显”,“活画出活画出一个相师仪节来了一个相师仪节来了”。(牛运震论语随笔)说说这一。(牛运震论语随笔)说说这一章是运用什么方法使人物生动可感的。章是运用什么方法使人物生动可感的。答案:答案:“师冕见师冕见”一章的生动,得益于具体微小的记一章的生动,得益于具体微小的记述。从述。从“及阶及阶”到到“及

16、席及席”到到“皆坐皆坐”,每一个环节都具,每一个环节都具体地记述了孔子的表现,这种记述上的不厌其详,真实地体地记述了孔子的表现,这种记述上的不厌其详,真实地反映了孔子对盲人关切的无微不至。假如去掉这些细微环反映了孔子对盲人关切的无微不至。假如去掉这些细微环节,接受原则性的陈述,文章就没有这样强的感染力和劝节,接受原则性的陈述,文章就没有这样强的感染力和劝服力。服力。910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作;过之,必趋。本章内容是仁的实践(具体表现)。本章内容是仁的实践(具体表现)。【评析】【评析】孔子对于周礼特别熟悉,他知道遇

17、到什么人该行什么孔子对于周礼特别熟悉,他知道遇到什么人该行什么礼,对于尊贵者、家有丧事者和盲者,都应礼貌待之。孔礼,对于尊贵者、家有丧事者和盲者,都应礼貌待之。孔子之所以这样做,也说明他极其尊崇子之所以这样做,也说明他极其尊崇“礼礼”,并尽量身体,并尽量身体力行,以复原礼治的志向社会。力行,以复原礼治的志向社会。提问:提问:孔子不管是对盲人,还是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孔子不管是对盲人,还是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都都“虽少,必作;过之,必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为什么呢?727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本章内容是仁的实践(具体表现)。本章内容是仁的实

18、践(具体表现)。【评析】【评析】其实,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和用网捕鱼,和只其实,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和用网捕鱼,和只用箭射飞行中的鸟与射巢中之鸟从实质上并无区分。孔子用箭射飞行中的鸟与射巢中之鸟从实质上并无区分。孔子的这种做法,只不过表明他自己的仁德之心罢了。的这种做法,只不过表明他自己的仁德之心罢了。提问:提问:用用“钓而不纲,弋不射宿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说明什么?说明什么?答案:说明孔子的仁德之心,不但爱人,而且也爱物。答案:说明孔子的仁德之心,不但爱人,而且也爱物。1417子贡曰: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死,又相之。”

19、子曰: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本章内容是看一个人是不是本章内容是看一个人是不是“者仁者仁”的标准。的标准。【评析】本章和上一章都是评价管仲。孔子也曾在别的【评析】本章和上一章都是评价管仲。孔子也曾在别的章节中说到管仲的不是之处,但总的来说,他确定了管仲章节中说到管仲的不是之处,但总的来说,他确定了管仲有仁德。根本缘由就在于管仲有仁德。根本缘由就在于管仲“尊王攘夷尊王攘夷”,反对运用暴

20、,反对运用暴力,而且阻挡了齐鲁之地被力,而且阻挡了齐鲁之地被“夷化夷化”的可能。孔子认为,的可能。孔子认为,像管仲这样有仁德的人,不必像匹夫匹妇那样,斤斤计较像管仲这样有仁德的人,不必像匹夫匹妇那样,斤斤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他的节操与信用。提问:提问: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知礼”(见论语(见论语322),),一方面又确定管仲在维持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确定其为一方面又确定管仲在维持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确定其为“仁者仁者”。由此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由此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四、典型问题阐释四、典型问题阐释例例1: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

21、题。16子曰: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415子曰: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曾子曰:“唯。唯。”子出,门人问曰: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何谓也?”曾子曰:曾子曰:“夫子之道,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而已矣。”630子贡曰: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仁乎?”子曰: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夫仁者,己欲

22、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仁之方也已。”上述章节是从哪些角度入手论述上述章节是从哪些角度入手论述“仁爱仁爱”思想的?思想的?答案:答案:1.6章强调仁爱是修身要务,学文倒在其次。章强调仁爱是修身要务,学文倒在其次。4.15章提出章提出“忠恕忠恕”乃待人的基本原则。乃待人的基本原则。6.30提示在实践仁爱的过程中不妨从小处着手。提示在实践仁爱的过程中不妨从小处着手。例例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17子曰: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于今受其赐。微管仲,

23、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322子曰:子曰:“管仲之器小哉!管仲之器小哉!”或曰:或曰:“管仲俭乎?管仲俭乎?”曰: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然则管仲知礼乎?知礼乎?”曰: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君之好有反坫(din),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孰不知礼?”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知礼”,一方面又确定管仲在,一方面又确定管仲在维持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确定其为

24、维持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确定其为“仁者仁者”。由此可以。由此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答案:答案:孔子主见志士仁人应杀身成仁,而管仲在失败后不能孔子主见志士仁人应杀身成仁,而管仲在失败后不能为公子纠死难,又做了原来政敌齐桓公的相。管仲看似违为公子纠死难,又做了原来政敌齐桓公的相。管仲看似违反了仁道。但孔子却明确地确定了管仲的仁,缘由是管仲反了仁道。但孔子却明确地确定了管仲的仁,缘由是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维护华夏的统一,使人民免遭异族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维护华夏的统一,使人民免遭异族的奴役。这说明,孔子的仁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的奴役。这说明,孔子的仁的标准是看一个

25、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知权达变。孔子否认管仲知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知权达变。孔子否认管仲知礼而确定管仲为仁,也表明他的仁和礼之间存在冲突之处。礼而确定管仲为仁,也表明他的仁和礼之间存在冲突之处。例例3: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415子曰: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曾子曰:“唯。唯。”子出,门人问曰: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何谓也?”曾子曰:曾子曰:“夫子之道,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而已矣。”630子贡曰

26、: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仁乎?”子曰: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仁之方也已。”112仲弓问仁。子曰: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祭(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2)。”仲弓曰: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雍虽不敏,请事(3)斯语矣。斯语矣。”【注释】【注释】(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

27、大祭:这句话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敬重肃穆。那样敬重肃穆。(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的国家。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3)事:从事,照着去事:从事,照着去做。做。“忠忠”“恕恕”两字的内涵是什么?两字的内涵是什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达而达人”与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否冲突?是否冲突?答案:答案:“忠忠”指对人尽心竭力,主动为人,即指对人尽心竭力,主动为人,

28、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达而达人”。“恕恕”指待人宽厚,推己及人,即指待人宽厚,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不冲突。推己及人的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叫做忠不冲突。推己及人的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叫做忠恕之道,就是恕之道,就是“仁之方仁之方”(实行仁的方法实行仁的方法)。五、背诵句子五、背诵句子16子曰: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526颜渊、季路侍。子曰: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盍各言尔志。”子路曰: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挚友共,敝之而无憾。原车马,衣轻裘,与挚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子路曰:“愿闻子之志。愿闻子之志。”子曰:子曰:“老者安之,挚友信之,少者怀之。老者安之,挚友信之,少者怀之。”630子贡曰: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仁乎?”子曰: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仁之方也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x模板 > 商业计划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