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标准规范》DL∕T 5148-2012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邓** 文档编号:86746613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PDF 页数:139 大小:2.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标准规范》DL∕T 5148-2012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最新《标准规范》DL∕T 5148-2012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标准规范》DL∕T 5148-2012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标准规范》DL∕T 5148-2012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pdf(13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l C S2 7 1 4 0P 1 5备案号:J 1 3 8 3-2 0 1 2P口L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 L,T5 1 4 8 2 0 1 2代替D L T5 1 4 8 2 0 0 1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T e c h n i c a l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c e m e n tg r o u t i n g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h y d r a u l i cs t r u c t u r e s2 0 1 2 0 1 0 4 发布2 0 1 2 0 3 0 1 实施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

2、行业标准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T e c h n i c a l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c e m e n tg r o u t i n g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h y d r a u l i cs t r u c t u r e sD L,T5 1 4 8 2 0 1 2代替D L,T5 1 4 8 2 0 0 1主编机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批准部门:国家能源局施行日期:2 0 1 2 年3 月1 日中国电力出版社2 0 1 2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T e c h n i c

3、a l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c e m e n tg r o u t i n go n s a u c t i o no f h y d r a u l i cs R x l c 0 t r c sD L,T5 1 4 0 2 0 1 2代替D L T5 t 4 8 2 0 0 1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东城区北京站西街1 9 号1 0 0 0 0 5h t t p:w c n v c e p ps g e ee o n l c n)北京博图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印刷2 0 1 2 年3 月第一版2 0 1 2 年3 月北京第一次印刷8 5 0 毫米1

4、1 6 8 毫米3 2 开本43 7 5 印张1 0 8 千字印数0 0 0 1-3 0 0 0 册统一书号1 5 5 1 2 3 8 4 6定价元敬告读者本书封面贴有防伪标签,加热后中心图案消失本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我社发行部负责退换版权专有翻印必究前言D L,T 5 1 4 8 2 0 1 2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 0 0 8 年行业标准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 0 0 8)1 2 4 2 号文)的要求,对D L T5 1 4 8-2 0 0 1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进行修订形成的。在修订编制过程中,参编人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征求了全国水电水利

5、工程施工、设计、科研和管理单位的意见,总结了D L T5 1 4 8-2 0 0 1 标准的执行情况,针对近1 0 年来开发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出现的问题,对原标准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充实、完善。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灌浆材料、设备与制浆,现场灌浆试验,帷幕灌浆,坝基固结灌浆,隧洞灌浆,混凝土坝接缝灌浆,岸坡接触灌浆,施工记录与竣工资料等。本标准对D L T5 1 4 8-2 0 0 1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进行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增加了“现场灌浆试验”一章和资料性附录“浆液主要性能现场试验方法”,将原“坝基岩体灌浆”分列为“帷幕灌浆”和“坝基固结灌浆”两章,并充实了内容;补充了

6、若干新技术,如搭接帷幕灌浆、接缝灌浆重复灌浆系统、稳定性浆液等;对若干重要的施工工序,如钻孔、钻孔冲洗和压水试验、灌浆、灌浆结束条件等工艺参数作了适当调整;对接缝灌浆、岸坡接触灌浆的实施条件、质量检查方法等重新进行了规定;将帷幕灌浆孔不同深度的偏斜度、灌浆质量压水试验检查的坝高范围等进行了拓展;D L,T5 1 4 8 2 0 1 2对部分灌浆施工记录及灌浆工程成果表进行了修订、补充。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电旌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武警水电第一总队、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

7、葛洲坝集团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夏可风、赵存厚、肖恩尚、杨晓东、杨月林、郑治、焦家训、龚木金、黄灿新、符平、杨森浩、高永刚、曹炜、唐玉书、王碧峰、刘松富、宋伟、贺永利。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梅锦煜、许松林、吴新琪、楚跃先、汪毅、毛亚杰、张建华、王琪、孙志禹、孙来成、郭光文、康明华、陈宏、常焕生、杨成文、温文森、吴方明、钟彦祥、马如骐、孙钊、陈珙新、王行本、高广淳。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 0 0 7 6 1)。I I目次D L T 5 1 4 8 2 0 1 2前言-一Il总则一2 术语-3 灌浆材料、设备与制

8、浆一3 1 灌浆材料与浆液3 2 灌浆设备与机具3 3 制浆-4 现场灌浆试验”5 帷幕灌浆5 1 一般规定-5 2 钻孔”5 3 裂隙冲洗与压水试验5 A 灌浆方法与灌浆方式5 5 灌浆压力与浆液变换”5 6 孔口封闭灌浆法57 特殊情况处理5 8 灌浆结束与封孔5 9 搭接帷幕灌浆-51 0 质量检查6 坝基固结灌浆6 1 一般规定”6 2 钻孔、钻孔冲洗与压水试验”6 3 灌浆6 4 质量检查7 隧洞灌浆o嗡唱口mn 他nBH坫托埽侈加M殂M丝珏M。一一D L,T5 1 4 8 2 0 1 271 一般规定7 2 回填灌浆7 3 固结灌浆74 钢衬接触灌浆-7 5 质量检查-8 混凝土坝

9、接缝灌浆8 1 一般规定8 2 灌浆系统的布置8 3 灌浆系统的加工与安装-8 4 灌浆系统的检查与维护”8 5 灌区的测试与检查8 6 灌浆准备与施工一8 7 特殊情况处理-8 8 质量检查“9 岸坡接触灌浆9 1 一般规定9 2 灌浆方法9 3 质量检查2 42 42 5-2 72 83 03 03 l3 23 33 43 53 63 73 93 93 94 l1 0 施工记录与竣工资料4 2附录A 浆液主要性能现场试验方法4 5A 1 密度-4 5A2 浆液析水率试验-4 6A 3 马氏漏斗黏度4 7A 4 流动度-4 8附录B 灌浆工程压水试验4 9附录c 灌浆工程施工记录与成果图表一

10、5 4本标准用词说明-7 1引用标准名录7 2附:条文说明7 3F o r e w c-r d-1G e n e r a lP r o v i s i o n s-C o n t e n t sD L,T 5 1 4 8 2 0 1 22T e r m s-一-。I133G r o u t i n gM a t e r i a l E q u i p m e n ta n dG r o u tM i x i n g。631G r o u t i n gM a t e r i a la n dG r o u t s。+。63 2G r o u t i n gE q u i p m e n ta

11、n dT o o l s-+。83 3G r o u tM i x i n g-。+。94T r i a lG m u t i n gT e s t。-。+1 05C u r t a i nG r o u t i n g。1151G e n e m l-r-115 2D r i l l i n g-t-一。1 25 3F i s s u r eW a s h i n ga n dW a t e rP r e s s u r eT e s t s。1 35 4G r o u t i n g M e t h o d s-1 35 5G r o u t i n gP r e s s u r ea n

12、 dG r o u t s-1 45 6O r i f i c e c l o s e dG r o u t i n gM e t h o d。-。”“1 55 7T r e a t m e n to fS p e c i a lS i t u a t i o n s。1 65 8G r o m i n g F i n i s h a n d H o l eS e a l i n g s。1 85 9O v e r l a p p i n go f t h eC u r t a i nG r o u t i n g。+。1 95 1 0Q u a l i t yI n s p e c t i

13、o n 2 06C o n s o l i d a t i o nG r o u t i n gi nD a r nF o u n d a t i o n。2 161G e n e r a l-t-。2 16 2D r i l l i n g H o l e s F i s s u r e W a s h i n g a n d W a t e r P r e s s u r e T e s t。2 16 3G r o u t i n g-2 26 4Q u a l i t yI n s p e c t i o n。+。2 31G r o u t i n gi n I、m n e l s。2

14、4VD L,T 5 1 4 8 2 0 1 27 1G e n e r a l 2 47 2B a c k f i l lG r o u t i n g 2 47 3C o n s o l i d a t i o nG r o u t i n g。2 57 4C o n m c t G r o u t i n g f o r S t e e l L i n c r 2 77 5Q u a l i t yI n s p e c t i o n。+。+2 88J 0 i n tG r o u t i n gf o rC o n c r e t eD a m”3 08 1G e n e r a l

15、3 08 2A r r a n g e m e n t f o r G r o u t i n gS y s t e m”3 18 3h s 嘲l 鲥o no f G r o u f i a gS y s t e m 3 28 4C h e c ka n d M a i n t e n a n c e f o r G r o u t i n gS y s t e m。+3 38 5T e s tf o rC n o u t i n gS y s t e m t。3 48 6P r e p a r a t i o na n d E x e c u t i o n-。-3 58 7T r e a

16、t m e n t o f S p e c i a lS i t u a t i o n s-3 68 8Q u a l i t yI n s p e c t i o n-。3 79B a n kC o n t a c tG r o u t i n g 一-t-3 99】G e n e r a l 3 99 2G r o u t i n gM e t h o d s 一3 99 3Q u a l i t yI n s p e c t i o n。+。4 11 0R e c o r d sa n dD o e u m e n t a t i o n-4 2A p p e n d i xAS i

17、t eT e s tM e t h o d sf o rG r o u t。+。4 5A 1D c n s i t y 4 5A 2B l e e d i n gR a t eT e s t 4 6A 3M a r s h F u n n e l V i s e o s i t y 一4 7A 4F l u i d i t y 一4 8A p p e n d i xBW a t e rP r e s s u r eT e s t。+。4 9A p p e n d i xCC o n s t r u c t i o nR e c o r d sa n dC h a r t s。5 4E x p

18、l a n a t i o no f W o r d i n gi nt h i s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7 1L i s to f Q u o t e dS t a n d a r d s 一7 2A d d i t i o n:E x p l a n a t i o no f P r o v i s i o n s-“7 3V I1 总则D L,T 5 1 4 8 2 0 1 21 0 1为规范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检查评定方法,以利提高和保证灌浆工程质量,特制定本标准。1 0 2 本标准适用于水工建筑物的基岩灌浆、隧洞灌浆、混凝土坝接缝灌

19、浆等工程。1 0 3 灌浆工程施工前应收集和取得下列设计文件或相应的资料:1 坝基和隧洞岩体灌浆。1)施工详图和设计说明书。2)灌浆地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3)灌浆试验报告。4)灌浆施工组织设计。5)灌浆施工技术要求、灌浆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2 混凝土坝接缝灌浆。1)坝体结构和接缝灌浆设计说明书。2)接缝灌浆分区和灌浆系统设计图。3)坝块混凝土应达到的温度和测定温度的方法,接缝设计张开度、增开度。4)接缝灌浆施工组织设计。5)接缝灌浆施工技术要求、灌浆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1 0 4 灌浆工程所用的风、水、电供给应可靠,必要时宜设置专用管路和线路,并有备用水源和电源。1 0 5 灌浆工程应制

20、定妥善的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措施。灌浆廊道和井洞的适当部位宜设有灌浆机房、污水沉淀池等,各种管路、电线应架设整齐有序。作业场所应有良好的照明和通风条件,钻渣、污水和废浆不得随意排放。,D L,T 5 1 4 8 2 0 1 21 0 6 己完成灌浆或正在灌浆的部位,其附近3 0 m 以内不应进行爆破作业;确需爆破时,应采取减震和防震措施,并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1 0 7 灌浆工程中的各个钻孔应与设计图纸相对应,统一分类和编号。1 0 8 各项施工记录应有专人在现场随着施工作业的进行使用墨水笔逐项填写,做到及时、准确、真实、齐全、整洁。灌浆记录应当班签认,各种资料应及时整理,编制成所需的图表和其他

21、成果资料。帷幕灌浆和固结灌浆工程应使用灌浆记录仪。1 0 9 各项灌浆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工序质量控制和检查。对施工中遇到的异常情况,应及时反馈。有关单位应经常分析、研究和总结灌浆资料、地质情况和施工技术措施,优化设计和施工。1 0 1 0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的施工与工程质量检查验收等工作,除应遵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 术语D L T5 1 4 8 2 0 1 22 0 1 水泥灌浆c e m e n tg r o u t i n g利用灌浆泵或浆液自重,通过钻孔、埋管或其他方法把水泥浆液或以水泥为主要成分的浆液压送到岩体的裂隙、混凝土裂缝、接缝或空洞内的工程措施。2

22、 0 2 回填灌浆f i l l i n gg r o u t i n g用浆液填充混凝土与围岩或混凝土与钢结构之间的空隙和孔洞,以增强围岩或结构的密实性的灌浆工程。这种空隙和孔洞是由于混凝土浇筑施工的缺陷或技术能力的限制所造成的。2 0 3 固结灌浆c o n s o l i d a t i o ng r o u t i n g将浆液灌入岩体裂隙或破碎带,以提高岩体的整体性和抗变形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灌浆工程。2 0 4 帷幕灌浆c u r t a i ng r o u t i n g将浆液灌入岩体或土层的裂隙、孔隙,形成连续的阻水幕,以减小渗流量和降低渗透压力的灌浆工程。2 0 5 接缝灌浆j

23、 o i n tg r o u t i n g通过埋设管路或其他方式将浆液灌入混凝土坝块之间预设的接缝缝面,以增强坝体的整体性、改善传力条件的灌浆工程。2 0 6 接触灌浆c o n t a c tg r o u t i n g将浆液灌入混凝土与基岩或混凝土与钢板之间的缝隙,以增强接触面结合能力的灌浆工程。这种缝隙是由于混凝土的凝固收缩而造成的。2 0 7 循环式灌浆c i r c u l a t i o ng r o u t i n g浆液通过射浆管注入孔段内,部分浆液渗入到岩体裂隙中,部分浆液通过回浆管返回,保持孔段内的浆液呈循环流动状态的3D L,T 5 1 4 8 2 0 1 2灌浆方

24、式。2 0 8 纯压式灌浆n o n-c i r c u l a f i O i lg r o u t i n g浆液通过管路注入孔段内和岩体裂隙中,不再返回的灌浆方式。2 0 9 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d e s c e n d i n gs t a g eg r o u t i n gm e t h o d自上而下逐段进行钻孔,逐段安装灌浆塞进行灌浆,直至孔底的灌浆方法。2 0 1 0 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a s c e n d i n gs t a g eg r o u t i n gm e t h o d将灌浆孔一次钻进到设计深度,然后自孔底开始往上逐段安装灌浆塞进行灌浆,直至孔口的灌浆方法

25、。2,0 1 1 综合灌浆法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g r o u t i n gm e t h o d在钻孔的某些部位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另一些部位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的方法。2 0 1 2 孔口封闭灌浆法o r i f i c e c l o s e dg r o u t i n gm e t h o d在钻孔的孔口安装孔口管,自上而下分段钻孔和灌浆,各段灌浆时都在孔口安装孔口封闭器进行灌浆的方法。2 0 1 3 先导孔p i l o th o l e灌浆工程中,用于查明验证或补充灌浆区域地质资料的、最先施工的少数灌浆孔。2 0 1 4 压水试验w a t e

26、rt e s t i n g利用水泵或水柱自重,将清水压入钻孔试验段,根据一定时间内压入的水量和施加压力大小的关系,计算岩体相对透水性和了解裂隙发育程度的试验。2 0 1 5 简易压水试验s i m p l ew a t e rt e s t i n g一种试验时间较短、精确度较低的压水试验,其目的是了解灌浆施工过程中岩体透水性变化的趋势。2 0 1 6 屏浆t h em e a s u m a m n tf o rk e e p i n gp r e s s u r et os t a g e灌浆段的灌浆工作达到结束条件后,为使已灌入的浆液加快凝固、提高强度,继续使用灌浆泵对灌浆孔段内施加压

27、力的措施。4D L T 5 1 4 8 2 0 1 22 0 1 7闭浆n KI n e n e n tf o rk e e p i n gc l o s e ds t a g e灌浆段的灌浆工作结束后,为防止孔段内的浆液返流溢出,继续保持孔段封闭状态的措施。2 0 1 8 高压水泥灌浆h i g hp r e s s u r ec e m e n tg r o u t i n g灌浆压力大于或等于3 M P a 的水泥灌浆。2 0 1 9 水灰比w a t e r-c e m e n tr a t i o水泥浆液中所含的水与水泥成分数量的比值。我国通常使用质量(重量)比,用数字或分式表示。D

28、 L,T 5 1 4 8 2 0 1 23 灌浆材料、设备与制浆3 1 灌浆材料与浆液3 1 1 灌浆工程所采用的水泥品种,应根据灌浆目的、地质条件和环境水的侵蚀作用等因素确定,通常可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或复合硅酸盐水泥。当有抗侵蚀或其他要求时,应使用特种水泥。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灌浆时,浆液水灰比不宜大于1。3 1 2 灌浆用水泥的品质应符合G B1 7 5 通用硅酸盐水泥或其他相关水泥标准的规定,以及本条文的要求。1 回填灌浆、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所用水泥的强度等级可为3 2 5 或以上,坝体接缝灌浆、各类接触灌浆所用水泥的强度等级可为4 2 5 或以上。2 帷幕灌浆

29、、坝体接缝灌浆和各类接触灌浆所用水泥的细度宜为通过8 0 p m 方孔筛的筛余量不大于5。3 1 3 灌浆水泥应妥善保存,严格防潮并缩短存放时间;不得使用受潮结块的水泥。3 1 4 灌浆用水应符合D L T5 1 4 4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拌制水工混凝士用水的要求。J 1 5 水泥灌浆宜使用纯水泥浆液。在特殊地质条件下或有特殊要求时,根据需要通过现场灌浆试验论证,可使用下列类型的浆液。1 细水泥浆液:系指超细水泥浆液、干磨细水泥浆液或湿磨水泥浆液。2 稳定浆液:系指掺有稳定剂,2 h 析水率不大于5 的水泥浆液。6D L,T 5 1 4 8 2 0 1 23 水泥基混合浆液:系指掺有掺合料的水

30、泥浆液,包括黏土水泥浆、粉煤灰水泥浆、水泥砂浆等。4 膏状浆液:系指以水泥、黏土为主要材料的初始塑性屈服强度大于5 0 P a 的混合浆液。5 其他浆液。3 1 6 根据灌浆需要,可在水泥浆液中加入下列掺合料:1 砂:质地坚硬的天然砂或人工砂,粒径不宜大于1 5 m m。2 膨润土或黏性土:膨润土品质应符合G B T5 0 0 5 钻井液材料规范的有关规定,黏性土的塑性指数不宜小于1 4,黏粒(粒径小于0 0 0 5 r a m)含量不宜小于2 5,含砂量不宜大于5,有机物含量不宜大于3。3 粉煤灰:品质指标应符合D L T5 0 5 5 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的规定。4 水玻璃:模数宜

31、为2 4 3 0,浓度宜为3 0 4 5 波美度。5 其他掺合料。3 1 7 根据灌浆需要,可在水泥浆液中加入下列外加剂:1 速凝剂:水玻璃、氯化钙等。2 减水剂:木质素磺酸盐类减水剂、萘系高效减水剂、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等。3 稳定剂:膨润土及其他高塑性黏土等。4 其他J I-自N 剂。3 1 8 各类浆液中加入掺合料和外加剂的品种、性能及数量,应根据工程情况和灌浆目的,通过室内浆材试验和现场灌浆试验确定。外加剂的品质应符合D L T5 1 0 0 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外加剂凡能溶于水的,应以水溶液状态加入。膨润土宜加水润胀后再加入。3 1 9 普通纯水泥浆液可不进行室内试验。

32、其他类型浆液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需要,有选择地进行下列性能试验:I 掺合料(或细水泥)的细度和颗分曲线。7D L T5 1 4 8 2 0 1 22 浆液的流动性或流变参数。3 浆液的析水率。4 浆液的凝结时间或丧失流动性时间。5 浆液结石的密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和渗透系数、渗透破坏比降。6 其他试验。3 1 1 0 灌浆浆液在施工现场应定期进行温度、密度、析水率和漏斗黏度等性能的检测,发现浆液性能偏离规定指标较大时,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浆液主要性能现场试验方法见附录A。3 2 灌浆设备与机具3 2 1 制浆机的技术性能应与所搅拌浆液的类型、密度相适应,高速制浆机的搅拌转速应不小

33、于1 2 0 0 r m i n。3 2 2 灌浆泵的技术性能应与所灌注浆液的类型、密度相适应。额定工作压力应大于最大灌浆压力的1 5 倍,压力波动范围宜小于灌浆压力的2 0,排浆量能满足灌浆最大注入率的要求。为减小灌浆泵输出压力的波动,宜配置空气蓄能器。3 2 3 灌浆管路应保证浆液流动畅通,并应能承受1 5 倍的最大灌浆压力。灌浆泵到灌浆孔口的输浆距离不宜大于3 0 m。灌注膏状浆液时,灌浆管路直径宣大,长度宜短。3 2 4 灌浆塞应与所采用的灌浆方法、灌浆压力、灌浆孔孔径及地质条件相适应,可选用挤压膨胀式橡胶灌浆塞或液(气)压式胶囊灌浆塞。灌浆塞应有良好的膨胀和耐压性能,在最大灌浆压力下

34、能可靠地封闭灌浆孔段,并应易于安装和卸除。3 2 5 灌浆管路阀门应采用可承受高压水泥浆液冲蚀的耐磨灌浆阀门。3 2 6 灌浆压力表的量程最大标值宜为最大灌浆压力的2 倍2 5倍。压力表与管路之间的隔浆装置传递压力应灵敏无碍。3 2 7 灌浆记录仪应能自动测量并记录灌浆压力和注入率,有专占D L,T 5 1 4 8 2 0 1 2门要求时可加测浆液密度。灌浆记录仪的技术性能和安装使用的基本要求应符合工程的需要,以及D L T5 2 3 7 灌浆记录仪技术导则的规定。3 2 8 集中制浆站的制浆能力应满足灌浆高峰期所有机组用浆需要,并应配备防尘、除尘设施。当浆液中需加入掺合料或外加剂时,应增设相

35、应的设备。3 2 9 所有灌浆设备应注意维护保养,保证其正常工作状态,并应有备用量。3 2 1 0 钻孔灌浆的计量器具,如测斜仪、压力表、流量计、密度计(比重计)、自动记录仪等,应定期进行校验或检定,保持量值准确。3 3 制浆3 3 1 制浆材料应按规定的浆液配合比计量,计量误差应小于5。水泥等固相材料宜采用质量(重量)称量法计量。3 3 2 各类浆液应搅拌均匀,并测定浆液密度。3 3 3 纯水泥浆液的拌制时问,使用高速制浆机时应大于3 0 s,使用普通搅拌机时应大于3 m i n。浆液在使用前应过筛,浆液自制备至用完的时间不宜大于4 h。3 3 4 拌制细水泥浆液和稳定浆液时,应使用高速搅拌

36、机并加入减水剂。细水泥浆液自制备至用完的时间宜少于2 h。3 3 5 拌制膏状浆液时,应使用大扭矩的搅拌机,搅拌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3 3 6 集中制浆站宜制备水灰比为0 5 的纯水泥浆液。输送浆液的管道流速宜为1 4 m s 2 0 m s。各灌浆地点应测定从制浆站或输浆站输送来的浆液密度,然后调制使用。3 3 7 寒冷季节施工应做好机房和灌浆管路的防寒保暖工作,炎热季节施工应采取防晒和降温措施,浆液温度应保持在5 4 0。9D L,T5 1 4 8 2 0 1 24 现场灌浆试验4 0 1 下列灌浆工程应进行现场灌浆试验:11、2 级水工建筑物基岩帷幕灌浆。2 地质条件复杂地区或有特殊要求

37、的1、2 级水工建筑物基岩固结灌浆和地下洞室围岩固结灌浆。3 其他认为有必要进行现场试验的工程。4 0 2 现场灌浆试验应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或招标设计阶段进行,其主要任务是:1 试验论证本工程采用灌浆方法在技术上的可行性、施工效果的可靠性、经济上的合理性。2 推荐合理的灌浆技术参数,如灌浆孔排数、排距、孔距、孔深等。3 推荐合理的旌工方法、施工程序和施工参数,如灌浆压力、灌浆材料与浆液、单位注入量范围等。4 研究适宜的灌浆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5 施工工效、进度与工程造价分析等。4 0 3 灌浆试验的地点应具有代表性,地质条件复杂的工程应布置多个试区,进行多次试验。当在工程建设部位进行试验时,

38、应对试验工程的利用及与永久建筑物的衔接做好安排;当可能对建筑物或地基产生不利影响时,应另选试验地点。4 0 4 对灌浆试验的全过程,包括实施的每个步骤均应做详细的记录。4 0 5 施工前或施工初期宜进行生产性灌浆试验,其目的是验证灌浆工程施工详图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调试运行钻孔灌浆施工系统。,DD L,T5 1 4 0 2 0 1 25 帷幕灌浆5 1 一般规定5 1 1 帷幕灌浆施工的总进度安排应符合D L5 1 0 8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的规定。蓄水前,应完成蓄水初期最低库水位以下的帷幕灌浆及其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蓄水后,其余部位的灌浆应在库水位低于孔口高程时施工。5 1 2 应具备下列

39、条件,防渗帷幕的钻孔灌浆方可开始:1 该部位结构物底板已经形成或已浇筑盖重混凝土,混凝土已达到5 0 设计强度或1 0 M P a 以上。土石坝防渗体基础混凝土盖板或喷混凝土护面已达到设计强度。2 同一地段的基岩固结灌浆已经完成。3 该部位底层接缝灌浆已经完成。5 1 3 灌浆应按分序加密的原则进行。由三排孔组成的帷幕,应先灌注下游排孔,再灌注上游排孔,后灌注中间排孔,每排孔可分为二序。由两排孔组成的帷幕应先灌注下游排,后灌注上游排,每排可分为二序或三序。单排孔帷幕应分为三序灌浆。5 1 4 在帷幕的先灌排或主帷幕孔中宣布置先导孔。先导孔应在一序孔中选取,其间距宜为1 6 m 2 4 m,或按

40、该排孔数的1 0 布置。5 1 5 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或孔口封闭灌浆法进行帷幕灌浆时,同一排相邻的两个次序孔之间,以及后序排的第一次序孔与其相邻部位前序排的最后次序孔之间,在岩石中钻孔灌浆的高差不得小于1 5 m。5 1 6 混凝土防渗墙下基岩帷幕灌浆应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灌浆,不宜利用墙体内预埋灌浆管作为孔口管采用孔口封闭法灌浆。l lD L T 5 1 褐一2 0 1 25 1 7 帷幕后的排水孔和扬压力观测孔应在相应部位的帷幕灌浆完成并检查合格后,方可钻进。5 1 8 工程必要时,应安设抬动监测装置,在灌浆过程中连续进行观测记录,抬动值应在设计允许范围内。5 2 钻孔5 2 1 帷

41、幕灌浆孔的钻孔方法应根据地质条件和灌浆方法确定。当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孔口封闭灌浆法时,宜采用回转式钻机和金剐石或硬质合金钻头钻进;当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时,可采用冲击回转式钻机或回转式钻机钻进。5 2 2 灌浆孔位与设计孔位的偏差应不大于1 0 c m,孔深应不小于设计孔深,实际孔位、孔深应有记录。5 2 3 灌浆孔孔径应根据地质条件、钻孔深度、钻孔方法和灌浆方法确定。灌浆孔以较小直径为宜,但终孔孔径不宜小于5 6 m m;先导孔t 检查孔孔径应满足获取岩芯和孔内试验检测的要求。5 2 4 帷幕灌浆孔应进行孔斜测量。垂直的或顶角小于5。的帷幕灌浆孔,孔底的偏差不应大于表5 2 4 的规

42、定。如钻孔偏斜值超过规定,必要时应采取补救措施。表5 2 4 帷幕灌浆孔孔底允许偏差(m)l孔深2 03 04 05 06 08 01 0 0l允许偏差0 2 505 0O8 01 1 5l5 02 0 02,5 0对于双排或多排帷幕孔、顶角大于5。的斜孔,孔底允许偏差值可适当放宽,但方位角的偏差值不应大于5。孔深大于1 0 0 m时,孔底允许偏差值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深孔钻进时,应重点控制孔深2 0 m 以内的偏差。5 2 5 钻孔遇有洞穴、塌孔或掉块而难以钻进时,可先进行灌浆处理,再行钻进。如发现集中漏水或涌水,应查明情况、分析原D L,T5 1 4 8 2 0 1 2因,经处理后再行

43、钻进。5 2 6 灌浆孔或灌浆段钻进结束后,应进行钻孔冲洗,孔底沉积厚度应不大于2 0 e m。5 2 7 当施工作业暂时中止时,孔口应妥善加以保护,防止流进污水和落入异物。5 2 8 钻孔过程应进行记录,遇岩层、岩性变化,发生掉钻、坍孔、钻速变化、回水变色、失水、涌水等异常情况,应详细记录。5 3 裂隙冲洗与压水试验5 3 1 采用自上而下分段循环式灌浆法、孔口封闭灌浆法进行帷幕灌浆时,各灌浆段在灌浆前应采用压力水进行裂隙冲洗。冲洗压力可为灌浆压力的8 0,并不大于1 M P a;冲洗时间至回水清净时止,并不大于2 0 m i n。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时,各灌浆孔可在灌浆前全孔进行一次裂隙

44、冲洗。5 3 2 帷幕灌浆先导孔应自上而下分段进行压水试验,按附录B执行。5 3 3 采用自上而下分段循环式灌浆法、孔口封闭灌浆法进行帷幕灌浆时,各灌浆段在灌浆前宣进行简易压水试验,按附录B 执行。简易压水试验可与裂隙冲洗结合进行。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时,灌浆前可进行一次全孔简易压水试验和孔底段简易压水试验。5 3 A 岩溶、断层、大型破碎带、软弱夹层等地质条件复杂地区,以及设计有专门要求地段的裂隙冲洗,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或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对遇水后性能易恶化的地层,可不进行裂隙冲洗和简易压水,也宜少做或不做压水试验。5 4 灌浆方法与灌浆方式5 4 1 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帷幕灌浆

45、可选用自上而J 3D L,T5 1 4 8 2 0 1 2下分段灌浆法、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综合灌浆法或孔口封闭灌浆法。5 4 2 根据灌注浆液和灌浆方法的不同,应相应选用循环式灌浆或纯压式灌浆。当采用循环式灌浆法时,射浆管出口距孔底应不大于5 0 c m。5 4 3 帷幕灌浆段长一般可为5 m 6 m,岩体完整时可适当加长,但最长不应大于1 0 i n;岩体破碎孔壁不稳时,段长应缩短。混凝土结构和基岩接触处的灌浆段段长宜为2 m 3 m。5 4 4 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时,灌浆塞应阻塞在各灌浆段段顶以上O 5 m 处,防止漏灌。5 4 5 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时,如灌浆段的长度超过1 0

46、 m,则宜对该段采取补救措施。5 4 6 混凝土与基岩接触段应先行单独灌注并待凝,待凝时间不宜少于2 4 h,其余灌浆段灌浆结束后一般可不待凝。灌浆前孔口涌水、灌浆后返浆或遇地质条件复杂等情况宜待凝,待凝时间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5 4 7 先导孔各孔段可在进行压水试验后及时进行灌浆,也可在全孔压水试验完成之后自下而上分段灌浆。5 4 8 不论灌前透水率大小,各灌浆段均应按技术要求进行灌浆。5 5 灌浆压力与浆液变换5 5 1 灌浆压力应根据工程等级、灌浆部位的地质条件和承受水头等情况进行分析计算,并结合工程类比拟定。重要工程的灌浆压力应通过现场灌浆试验论证。在施工过程中,灌浆压力可根据具体

47、睛况进行调整。灌浆压力的改变应征得设计同意。5 5 2 采用循环式灌浆时,灌浆压力表或记录仪的压力变送器应安装在灌浆孔孔口处的回浆管路上;采用纯压式灌浆时,压力表或压力变送器应安装在孔口处的进浆管路上;压力表或压力变送器与灌浆孔孔口的距离不宜大于5 m。灌浆压力应保持平稳,宣测J 4D L,T5 1 4 8 2 0 1 2读压力波动的平均值,最大值也应予以记录。5 5 3 根据工程情况和地质条件,灌浆压力的提升可采用分级升压法或一次升压法。5 5 4 灌注普通水泥浆液时,浆液水灰比可分为5、3、2、】、0 8、0 5 等六个比级,灌注时由稀至浓逐级变换。灌注细水泥浆液时,浆液水灰比可采用2、1

48、、0 6 或1、0 8、0 6 三个比级。5 5 5 根据工程情况和地质条件,也可灌注单一比级的稳定浆液,或混合浆液、膏状浆液等,其浆液的成分、配合比以及灌注方法应通过室内浆材试验和现场灌浆试验确定。5 5 6 当采用多级水灰比浆液灌注时,浆液变换原则如下:1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小,或注入率不变而压力持续升高时,不得改变水灰比。2当某级浆液注入量已达3 0 0 L 以上,或灌浆时间已达3 0 r a i n,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改变或改变不显著时,应采用浓一级的水灰比。3 当注入率大于3 0 L m i n 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越级变浓。5 5 7 灌浆过程中,灌浆压力或注入率突然

49、改变较大时,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5 5 8 灌浆过程的控制也可采用灌浆强度值(G I N)等方法进行,其最大灌浆压力、最大单位注入量、灌浆强度指数、浆液配合比、灌浆过程控制和灌浆结束条件等,应通过试验确定。5 6 孔口封闭灌浆法5 6 1 孔口封闭灌浆法适用于块状、厚层或高倾角岩层的高压灌浆,其他地质条件或灌浆压力较低的灌浆工程可参照应用。5 6 2 灌浆孔孔径宣为5 6 m m 7 6 m m,自上而下分段钻进,分段灌浆。5 6 3 各孔孔口管段(即混凝土与基岩接触段)应先行单独灌浆,jD L,T5 1 4 8 2 0 1 2并镶铸孔口管。5 6 4 孔口管埋入岩体的深度

50、应根据最大灌浆压力和岩体特性确定。最大灌浆压力为5 M P a 时,孔口管埋入岩体的深度不宜小于2 m。5 6 5 孔口管段以下3 或4 个灌浆段,段长宜短,灌浆压力递增宜快;再以下各段段长宜为5 m,按设计最大灌浆压力灌注。5 6 6 孔口封闭器应具有良好的耐压和密封性能,灌浆过程中灌浆管应能灵活转动和升降。5 6 7 灌浆管的外径与钻孔孔径之差宜为1 0 m m 2 0 m m,若用钻杆作为灌浆管,应采用外平接头连接。各段灌浆时,灌浆管应深入灌浆段底部,管口离孔底的距离应不大于5 0 c m。5 6 8 各孔段的裂隙冲洗和压水试验,可按照本章第5 3 节的规定执行。5 6 9 灌浆浆液宜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地方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