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技理、工、农、医类统计报表制度.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745177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技理、工、农、医类统计报表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技理、工、农、医类统计报表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技理、工、农、医类统计报表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技理、工、农、医类统计报表制度.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技(理、工、农、医类)统计报表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2015年n月1 .本表填报学校经国家、省部级及其它主管部门批准建立的理、工、农、医类研究机构。当年未开展科 技活动的机构及学校自建的研究机构不作统计。2 .机构类型填写代码。代码为:0 R&D机构:1其他机构。3 .机构类别填写代码。代码为:10国家实验室;20国家重点实验室:30国家专业实验室:41省部共 建实验室:42省部级实险室:50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0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0其它主 管部门机构。4 .组成形式填写代码。代码为:1校内机构;2校际联合机构:3国内合办机构

2、:4国外合办机构。5 .学科分类见按附录中学科分类与代码填报,服务的国民经济行业按附录中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 代码填报。审核关系:L5 栏2L8 栏:L5 栏=L6+L7 栏;L8 栏=L9+L10+LU+L12 栏;L14 栏2L15 栏:L17 栏L18 栏NL19栏。(四)科技项目情况表序号项目名称项目批准(合同签 定)时间当年拨入经 费(千元)当年支出经 费(千元)L1L2L3L1L500010002000300040005续表1当年投入人 员(人年)L6其中:女性其中:按职称分参与项 目的研究 生数(人)高级职 称中级职 称初级职称其他博士生硕士生L7L8L9L10L11L12L13L

3、14学校代码:i 学校名称:(201年度)表 号:科技年报4表制定机关:教育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5) 80号有效期至:2017年9月续表2学科类活动类型项目来源组织形式合作形式服务的国民经济行 业项目的社会经济目 标L15L16L17L18L19L20L21业务部门负责人(签章):复核人(签章):填表人(签章):报出日期: 年 月日说明:1 .本表填报当年正在进行的科技项目(包括R&D项目,R&D成果应用项目和其他科技服务项目),当年 未投入经费与人员的项目不作统计。2 .学科分类见按附录中学科分类与代码填报,服务的国民经济行业按附录中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填报,项目

4、的社会经济目标按附录中社会经济目标分类与代码填报。3 .组织形式填写代码。代码为:1牵头单位:2合作单位。4 .“牵头单位”指项目承担单位直接与项目下达单位签定合同或计划任务书的单位。5 .“当年投入人员”按全时当量填写,”参与项目的研究生数”按参与项目的研究生人数填写。审核关系:L6栏48+L9+L10+LU栏;L6栏核栏;L12栏413+L14栏。(五)科技交流情况表表 号:科技年报5表制定机关:教育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学校代码:批准文号:国统制(2015) 80号学校名称:(201年度)有效期至:2017年9月交流形式计量单位代码合计其中:境内其中:境外甲乙丙L1L2L3派遣人次01合

5、作研究接受人02出席人员人次03交流论文篇04国际学术会议特邀报告篇05主办会议次06业务部门负责人(签章):复核人(签章):填表人(签章):报出日期: 年 月日说明:1.本表填报学校理、工、农、医学科领域在本年度内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及合研究情况,本表统计当年进行的科技 交流情况。列入当年计划,未执行的不统计。审核关系:L1=L2+L3(六)技术转让与知识产权情况表表 号:科技年报6表制定机关:教育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学校代码:批准文号:国统制(2015) 80号学校名称:(201年度)有效期至:2017年9月受让方类型代码合同数(项)合同金额(千元)当年实际收入(千元)甲乙L1L2L3合 i

6、l-01其U:专利出售02其他知识产权出售03国有企业04外资企业05民营企业06其 他07续表1知识产权类型代码申请数(项)授权数(项)专利拥有数(项)甲乙L1L2L3合计08其中:国外09发明专利10实用专利11外观设计12其他知识产权13其中: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数14植物新品种权授予数15国家或行业标准数16业务部门负责人(签章):复核人(签章):填表人(签章):报出日期: 年 月日说明:1 .本表统计学校理、工、农、医学科领域在本年度内技术转让与专利情况。2 .“合同数”:指学校确认、签订的技术转让合同,一项技术成果签订多项转让合同的,按签订的合同数统计。3 .“合同金额”:指签订的

7、技术转让合同成交金额中确归学校所有的金额总数。4 .“当年实际收入”:指在本年度内,学校从技术转让合同中实际得到的技术转让费。5 .其他知识产权:指软件登记、集成电路设计登记、动植物新品种登记、国家级新药登记等。6 .专利拥有数:指学校目前有效专利数。审核关系:01 栏=04+05+06+07 栏;08 栏=10+11 + 12; 13 栏=14+15+16 栏。(七)技术成果情况表表 号:科技年报7表制定机关:教育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学校代码:批准文号:国统制(2015) 80号学校名称:(201年度)有效期至:2017年9月续表1学科门类代码发表学术论文(篇)二大检索系统合计国外学术刊物

8、发表SCIEEIISTP甲乙L1L2L3L4L5合 计 自然科学 工程与技术医药科学 农业科学0102030405国家级项目验收(项)合计与其他单位合 作项目来源-7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重点项目军工项目L6L7L8L9LIOL11L12续表2鉴定成果(项)合计其中:与其他单 位合作鉴定结论国际水平国内首创国内先进其他L13L14L15L16L17L18业务部门负责人(签章):复核人(签章):填表人(签章):报出口期: 年 月口说明:1 .本表填报当年学校理、工、农、医学科科技成果情况。2 .“发表学术论文”、“三大检索系统”均以第一完成人进行统计。审核关系:

9、01 栏=02+03+04+05 栏:L6 栏=L8+L9+L1O+L11+L12; L13 栏415+L16+L17+L18 栏(八)出版科技著作情况表表 号:科技年报8表制定机关:教育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学校代码:=批准文号:国统制(2015) 80号学校名称:(201年度)有效期至:2017年9月序号著作 名称作 者作者排序著作总 字数 (千字)撰写字 数(千 字)著作类别出版单位出版 地书号出版 日期学科类 别甲L1L2L3L4L5L6L7L8L9L10L11010203040506070809101112业务部门负责人(签章):复核人(签章):填表人(签章): 报出日期: 年 月日

10、说明:1 .本表填报当年学校理、工、农、医学科科技著作出版情况:2 .两个及以上单位合作的著作,各校均可填报,每单位只能上报一次(同一书号只能上报一次);3 .作者:指本校在该著作中的第一作者;4 .作者排序按专著页顺序填写代码,代码为:01排名为第一:02排名为第二;03排名为第三:5 .“撰写字数”按本人撰写字数填写:6 .著作类别:“1”专著,“2”教科书,“3”编著7 .出版地:“0”境内,“1”境外8 .出版日期填写6位,如2015年4月填写为“201504”9 .学科分类按一级学科目录填报;(九)科技成果奖励情况表表 号:科技年报9表制定机关:教育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学校代码:学

11、校名称:(201年度)批准文号:国统制(2015) 80号有效期至:2017年9月序号获奖项目名称获奖单位排序奖励类别获奖等级学科分类甲L1L2L3L4L5010203040506070809101112业务部门负责人(签章):复核人(签章):填表人(签章): 报出日期: 年 月日说明:L本表填报当年学校理、工、农、学科科技成果奖励情况。2 .多次获奖成果只填报一次,按所获得最高级别奖统计。3 .两个以上单位合作获奖的成果各有关学校均可填报。4 .“获奖单位排序”填写代码:01获奖单位为第一;02获奖单位为第二:10获奖单位为第十。5 .“奖励类别”填写代码:00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01国家自

12、然奖:02国家发明奖;03国家科技进步奖;04国 务院各部门科技进步奖:05省、自治区、宜辖市科技进步奖。6 .“获奖等级”填写代码:0特等奖;1一等奖;2二等奖;3三等奖。7 .“学科分类”按一级学科目录填报,代码与学科名称一起填报,录盘时只录入代码。(十)科技期刊情况表表 号:科技年报10表制定机关:教育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学校代码:批准文号:国统制(2015) 80号学校名称:(201年度)有效期至:2017年9月序号刊名国内刊号创刊时间出版周期开本期刊类型页码甲L1L2L3L41.51.6L7010203040506070809101112续表1语种定价印数发行量年载文量学科门类主管

13、部门邮发代码1.8L9L10L11L12L13L14L15业务部门负责人(签章):复核人(签章):填表人(签章):报出日期: 年 月日说明:本表填报高校作为第一主办单位的科技期刊情况,包括学报。)创新相关情况表表 号:科技年报11表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 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 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 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 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 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

14、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制定机关:教育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学校代码: ,n学校名称:(201年度)批准文号:国统制(2015) 80号有效期至:2017年9月指标名称计量单位代码数量甲乙丙1一、高校对企业的人才培养与服务情况一去企业工作的专科毕业人数人01去企业工作的本科毕业人数人02去企业工作的硕士毕业人数人03去企业工作的博士毕业人数人04学校与企业联合共建博士后工作站个05学校与企业联合共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个06学校与企业联合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个07学校拥有合作培养人才的合作企业数量个08学校拥有外聘老师(校聘)数量人09学校拥有来自于企业、行业老师数量人10学校派去

15、企业实践锻炼的教师数量人11学校承接企业员工培训数量人次12参与企业技术咨询服务的教师数量人13二、产学研合作情况学校与企业共同承担项目数量个14学校与企业共同承担项目金额千元15学校与企业共建研究机构数量个16与学校开展合作研究的省(区、市)内企业数量个17与学校开展合作研究的省(区、市)内企业投入经费千元18与学校开展合作研究的其他企业数量个19其中:境外企业数量个20与学校开展合作研究的其他企业投入经班千元21其中:境外企业投入经费千元22来源于学校与企业合作项目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项23来源于学校与企业合作项目的发明专利授权数项24三、科技成果转化与扩散学校转让著作权数量项25学校专门设置

16、技术转化与扩散机构个26学校专门设置技术转化与扩散机构工作人员人27学校专门设置技术转化与扩散网站个28学校自行实施专利项29续表指标名称计量单位代码数量甲乙丙1学校转让实施专利项30学校许可实施专利项31业务部门负责人(签章):学校技术入股实施专利项32学校与其他单位或个人共同实施专利项33与省(区、市)内企业签订技术转让合同数个34与省(区、市)内企业签订技术转让合同总金额千元35与其他企业签订技术转让合同数个36其中:与境外企业签订技术转让合同数个374其他企业签订技术转让合同总金额千元38其中:与境外企业签订技术转让合同总金额千元39复核人(签章):填表人(签章): 报出日期:年 月日

17、四、统计指标解释(-)教学与科研人员1 .“教学与科研人员”:指在统计年度内高等学校在册职工,从事大专以上教学、研究与 发展、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工作人员以及直接为上述工作服务的人员。包括统计年度内从事科研活动累计工作时间一个月以上的外籍和高教系统以外的专家和访问学者。2 .“教师技术职务系列人员”:指按教师技术职务系列评定任职资格的从事教学、科研活 动和科研管理的教师。具有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未评定相应技术职务的在编教师在本系 列的“其他”栏填报。3 .“其他技术职务系列人员”:指从事教学、科研活动并具有该系列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 人员。高、中、初级技术职务的划分见附录:各类专业技术

18、职务对应关系表。具有大学本科 毕业以上学历,未评定任职资格的其他技术人员在本系列的“其他”栏填报。4 .“辅助人员”:指直接从事教学、科研活动辅助工作,没有上述(2)、(3)项技术职务 的人员。5 .“外国人”:指外籍学者、专家在本校全年工作时间全年累计在一个月以上的人员。6 .教学与科研人员统计范围:(1)从事大专以上教学、研究与发展、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活动的人员: 从事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学人员。从事研究与发展课题研究的人员。从事研究与发展成果 应用及科技服务课题研究的人员。(2)直接为教学、研究与发展、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活动服务的人员:直 接从事教学、研究与发展、研究与发

19、展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的管理工作人员。具体包括:校 (院、系)党政机关中的教务、科技、研究生、设备、财务、外事、学生工作等管理部门中 的人员:党办、校办、宣传、组织、人事、共青团等部门中科级以上及具有大学本科毕业及 以上学历的人员。为教学、研究与发展、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活动提供实习、 实验、计算、分析测试场所或条件的人员。具体如教学科研实验室、中试(实习)工厂(车 间)、医药院校中的附属医院、计算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机构中的人员均属“直接服务” 人员。 从事图书资料、科技信息和通用数据及标本收集的人员。具体如图书馆、信息中 心、科技档案馆、学报编辑部、出版、印刷部门以及动植物园、天文台

20、(站)等机构中的人 员也应属直接“直接服务”人员。 其他科技服务如专利、标准、计算、科技咨询等机构 中的人员也属“直接服务”人员。在统计年度调入且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员。7 .不属于教学与科研统计范围的人员(1)在总务、基建、生产、保卫、纪检、统战工会,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及工厂、职工 医院、门卫传达、附中、附小、幼儿园、托儿所、招待所(培训中心)、食堂、车队中工作 的人员。(2)学校在册职工中,长期病休或出国进修、学习等、从事教学与科研活动不足1个月 的人员。(3)离、退休人员、外单位进修人员、外单位自带课题、经费在统计单位进行教学与科 研活动且不领取报酬的人员。(4)在统计年度内调离的人员。(二

21、)研究与发展人员、R&D成果应用和科技服务人员1 .“研究与发展”:是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的简称,也可简称为R&D。其定义为:在科学 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活动, 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2 .“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又称R&D成果应用。是指为使试验发展阶段产生的新产品、 材料和装置,建立的新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作实质性改进后的上述各项能够投入生产或实 际应用,解决所存在的技术问题而进行的系统性的工作。3 .“科技服务”:是指和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相关并有助于科学技术知识的产生、传 播和应用的活动,包括:为扩大科技成果的适用范

22、围而进行的示范推广工作;为用户提供信 息和文献服务的系统性工作;为用户提供可行性报告、技术方案、建议及进行技术论证等技 术咨询工作;自然、生物现象的日常观测、监测,资源的考察和勘探;有关社会、人文、经 济现象的通用资料的收集,以及这些资料的常规分析与整理;对社会公众的科学普及活动为 社会和公众提供的测试、标准化、计量、质量控制和专利服务,但不包括企业为进行正常生 产而开展的这类活动。4 .“全时人数”:指在统计报告期内,从事研究与发展(包括科研管理)或从事研究与发 展成果应用、科技服务(包括科研管理)工作时间占本人全部工作时间90%及以上的人数。即 工作时间在9个月以上的人数。寒暑假工作时间不

23、计,一年按10个月计。5 .“非全时人数”指在统计年度中,从事研究与发展(包括科研管理)或从事研究与发 展成果应用、科技服务(包括科研管理)工作时间占本人全部工作时间10290%的人员数。6 .“非全时折合全时人数”:指非全时人员从事研究与发展(包括科研管理)或从事研究 与发展成果应用、科技服务(包括科研管理)的工作时间的百分比相加达100%折合为1个全 时人员,并依次累计相加得出的全时人数(小数点后四舍五入取整数)。7 .“辅助人员”:涵义见“一、教学与科研人员之(4)”。但本表的范围是从事研究与发 展或从事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科技服务活动的辅助工作的人员。在一个学校内如难以折合 “全时”计

24、算时,可按下面公式计算:学校研究与发展的全时当量教师数辅助人员(全时)=义学校全体辅助人员数学校全体教学与科研的教师数(三)科技活动经费:填报当年全校理、工、医、农学科科技经费收入、支出、结余情 况。包括学校财务和外单位直接进入系、所、公司等财务研究与发展和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 与科技服务经费。1 . ”科研事业费”指学校上级主管部门从科学事业费、教育事业费中通过切块和按项目 戴帽下达,以及学校从教育事业费中安排的研究经费。2 .“科研人员工资1”指学校上级主管部门按预算下达的科研人员工资。3 .“科研人员工资2”指按当年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中非全时折合全时人数乘以当年在岗人 员年平均工资计算。4

25、.”主管部门专项费”:指学校上级主管部门从科技三项费、技术措施改造费中为学校安排的研究经费。5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专项费”:指二部委归口管理的全国科技攻关项目、“863”高技 术计划项目、工程技术中心和其他重大项目的研究经费。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费”: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拨给的科学基金经费,包括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由申请项目、重大基金项目、重点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 和高技术探索课题等拨给的经费。7 .“国务院其他部门专项费”:指国务院各部门(非学校上级主管部门)拨给学校的研究 经费。包括中国科学院委托学校的项目经费。国务院各部门通过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划转拨给 学校的项

26、目经费,也在此栏统计。8 . “省、市、自治区专项费”:指省、市、自治区政府(非学校上级主管部门)拨给学校 的研究经费。9 . “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指学校从校外企、事业单位获得的研究经费。包括中国科 学院所属各研究单位拨付学校的经费。10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配套经费”:指从学校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研究开发提供的配 套支持经费。11 . “当年学校科技经费”:指从学校基金或技术转让、咨询、服务、新产品出售等各种 收入中划出直接用于当年研究与发展的经费。12 .“金融机构贷款”:指学校通过向各种金融机构贷款获得的用于研究与发展(或研究 与发展成果应用和科技服务)的经费。13 .“境外资金”

27、:包括教育部管理的霍英东基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经费中的港资部 分和从境外获得的合作研究、捐赠等用于研究与发展(或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和科技服务) 经费。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获得的经费在此栏统计。统计时,按国家外汇兑 换率折合成人民币填报。14 .“其他”难以计入上述各栏的研究经费。15 .“转拨给外单位经费”:指学校从拨入的研究经费中,转拨给其他单位的经费,不包 括外协加工费。16 .“人员劳务费”:指学校当年从研究与发展(或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和科技服务)经 费中支付的劳动报酬及各种费用。包括各种形式的工资、补助工资、津贴、价格补贴、奖金、 福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

28、伤保险、人民助学金等。科研人员工资【和科研 人员工资2的支出也包含在内。17 .“业务费”:指从事科技活动的全部消耗性支出。如药品材料费、水电费、差旅费、 计算机机时费、资料印刷费等。18 .“固定资产购置费”:指使用非基建项目资金购置的按固定资产管理的仪器设备费用 和为研究所(室)设备改造、维修支付的费用等。19 .“上缴税金”:指学校从研究经费中实际上缴财政的各种税金。20 . “管理费”:指学校从科技项目经费中提取的不再直接用于该项目的经费。21 .“暂付款”:指款额已经拨出。但尚未正式核箱冲账的经费。22 .“在岗人员年人均工资”按在岗职工全年工资总额除以职工总数计算。工资总额可从 劳

29、动统计年报对应指标直接取数。(四)科技活动机构:1 .“科技活动机构”:包括研究与发展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研究与发展机构一般具有明 确、稳定的科研方向,一定数量与质量的科技力量、基本的实验条件,从事研究与发展活动, 以系统创造性劳动为主的专门组织机构。科技服务机构是运用已有的科技知识,为经济建设 和社会需要服务,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传播、普及和应用的专门组织机构。2 .“组成形式”:填写代码。“1”独立机构:指独立或相对独立于院系,财务独立,在 银行开有户头,建有帐号的科技机构;“2”专职机构:机构人员与院、系分开,专门从事 科技活动,但财务不独立:“3”单一机构:主要在一个系或单一学科内(指

30、一级学科)从事 科技活动的机构;“4”跨系学科机构:跨系、跨学科从事科技活动的机构;“5”校际联 合机构:学校与学校之间联合建立的科技机构;“6”与企业合办机构:指与企业、研究院 等联合建立的合办的科技机构;“7”与境外企业、机构联合建立、合办的科技机构;“8” 虚拟研究机构:指根据协议成立的跨校、跨地区、跨国,主要在网上进行合作研究的科技机 构。3 .“从业人员”:指统计年度内在科技机构中的人头数。4 .“科技活动人员”:指统计年度内在科技机构中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按全时当量人数 填报。5 .“培养研究生人数”:指在学研究生,按年末在机构中在学人数统计。6 .“当年经费内部支出”:指年度内科

31、技机构用于内部开展科技活动实际支出的费用JR&D 经费”:机构内部开展R&D活动实际支出的费用。7 .“承担课题”:指机构承担的科技课题数。8 .“年末固定资产原值”:指科技机构在建造、购置、安装、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固定 资产时实际支出的全部费用总额。当年己经不再使用的固定资产不统计。(五)科技项目:1 .填报当年度列入学校年度计划和虽未列入计划,但通过签订合同、协议或计划任务书 经学校确认的理、工、农、医学科的各类科技课题。2 .项目批准(合同签订)时间:6位数,前4位年份后两位月份。伊2000年4月填 为 2000043 .学科分类:按照附录填写代码。4 .活动类型:填写代码:代码为:基

32、础研究“1”;应用研究“2”;试验发展“3”; R&D 成果应用“4”:科技服务“5”。5 .项目来源:填写代码:代码为:九七三计划“01”;国家科技攻关计划“02”; “国家 863”计划“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4”;主管部门科技项目“05”;国家科技部项目 “06”;国家发改委项目“07” ;国务院其他部门科技项目“08”:省、市自治区科技计划项 目“09”;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10”;国际合作项目“11”;自选课题“12”;其他科技项目 “13” ;科技部重大专项“14”。6 .合作形式:填写代码:与境外合作“01”;与境内高校合作“02”;与境内研究机构 合作“03”;与在华

33、外商独资企业合作“04”;与境内其他企业合作“05”:独立完成“06”; 其他“07”。(六)科技成果:1 .科技专著的统计范围是经出版部门正式出版的科技著作。不包括基础课教材、科普读 物、文艺著作、译文等。由多人合著的科技专著,如果作者均属同一学校,则只作一次统计: 如果作者不属同一学校各校均应统计。2 .国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指国外单位主办并在国际上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和收入各种 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在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但未列入会议论文集的论文, 不作统计。3 .全国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包括:(1)国务院各部委(包括中央一级的学术团体)主 办,或委托地方单位主办,向全国发行的学术

34、刊物上发表的论文;(2)实行国务院部委与 地方双重领导,以国务院部委领导为主的单位主办,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学 术论文;(3)列入全国性学术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在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但未列 入学术会议论文集的论文、科普刊物上发表的科普文章和调研报告,不作统计。(七)创新调查:1 .企业:仅指从事生产、流通与服务等经济活动的营利性组织,不包括事业单位、基层 社区等。2 .知识产权投资:知识产权人依法将专利权、商标权或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作价, 作为对企业的非货币、非实物出资,以获得所对应的企业股权的行为。知识产权投资属于非 货币、非实物出资,因此,必须比照实物投资,依法将知识

35、产权资产评估作价后出资。知识 产权投资般有转让投资、合作投资、许可投资、合资投资等方式。五、附录1 .各类专业技术职称对应关系表7目 等级职 称 名 称高级中级初级工程技术干部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农业技术干部高级农艺师农艺师助理农艺师科学研究人员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实习员高等学校教师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副教授讲师教员卫 生 技 术 人 员医疗防疫人员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主管)医师医师(住院医师)药剂人员主任药师副主任药师主管药师药师护理人员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其 他主任技师副主任技师主管技师技师实验技术人员高级实验师实验师助理实验师经济专业人员高级经济

36、师经济师助理经济师会计干部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统计干部高级统计师统计师助理统计师编辑干部编 审副编审编辑助理编辑新闻记者特级记者高级记者记者助理记者外语翻译干部译 审副译审翻译助理翻译图书、档案、资料专业干 部研究馆员副研究馆员馆员助理馆员体育教练员国家特级教练高级教练员一级教练员二级教练员播音员特级播音员高级播音员一级播音员二级播音员2 .学科分类和代码代码学科分类|代码学科分类110数学530化学工程120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535产品应用相关工程与技术130力学540纺织科学技术140物理学550食品科学技术150化学560土木建筑工程160天文学570水利工程170地球科学580交

37、通运输工程180生物学590航空、航天科学技术190心理学610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210农学620安全科学技术220林学630管理学230畜牧、兽医科学710马克思主义240水产学720哲学310基础医学730宗教学320临床医学740语言学330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750文学340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760艺术学350药学770历史学360中医学与中药学780考古学410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790经济学413信息与系统科学相关工程与技术810政治学416自然科学相关工程与技术820法学420测绘科学技术830军事学430材料科学840社会学440矿山工程技术850民族学与文化学450

38、冶金工程技术860新闻学与传播学460机械工程870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470动力与电气工程880教育学480能源科学技术890体育科学490核科学技术910统计学510电子与通信技术999其他520计算机科学技术3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 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4754-2011)4.社会经济目标分类与代码详见社会经济目标分类与代码(GB/T 24450-2009)一、总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报表目录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调 查表 式错误!未定义书签。(-)科技人力资源情况表错误!未定义书签。(二)科技经费情况表错误!未定义书签。(三)科技活动机构情况

39、表错误!未定义书签。(四)科技项目情况表错误!未定义书签。(五)科技交流情况表错误!未定义书签。(六)技术转让与知识产权情况表错误!未定义书签。(七)技术成果情况表错误!未定义书签。(八)出版科技著作情况表错误!未定义书签。(九)科技成果奖励情况表错误!未定义书签。(十)科技期刊情况表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一)创新相关情况表错误!未定义书签。四、统计指标解释错误!未定义书签。五、附 录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总说明(-)调查目的为了全面系统地掌握我国高等学校科技工作的发展状况,为各级科技、教育行政部门提 供决策依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特制定此统计报表制度。(二)调查范围调查范围是按

40、国家规定的审批程序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包括大学、独立学院和 高等专科学校)。(三)调查内容包括高等学校科技工作基本情况,科技人力、科技经费、科技机构、科技成果、国际科 技交流、科技期刊、创新相关等11张表。(四)调查方法调查方法为全面调查。(五)报告期及报送时间1 .报告期1月1日至12月31日。2 .报送日期为次年1月底各高校报送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3月5日前省级教育行政 部门报送至教育部;。3 . 4月20 口前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报送至省级统计局(六)组织实施1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组织,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所有高校(大学、学 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及其附属医院的统计和数据汇总工作。2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总后通过光盘将单机版生成的数据和纸质版报表报送教育部。3 .教育部负责全国数据的统计汇总工作(七)统计资料公布及数据共享数据每年汇总出版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该书出版后电子版在教育部网站上公 布。相关数据能与其他政府部门共享。(A)本统计报表制度由国家统计局、教育部负责解释。二、报表目录表号表名报告 期别统计范围报送单位报送口期 及方式页码年报1表科技人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