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管理信息系统概论新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735337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管理信息系统概论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3年管理信息系统概论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管理信息系统概论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管理信息系统概论新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运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IT 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提高公司竞争力和管理水平为 目的,支持公司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狭义)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能对管理者提供帮助的基于计算机的人机系统,并且是一个社 会系统,将信息系统放到组织与社会这个大背景去考察,并且把考察的重点,从科学理论转向 社会实践,从技术方法转向使用技术的组织和人,从系统自身转向系统组织、环境的交互作用。 (广义)一、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续)从技术角度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是:为了支持组

2、织决策和管理而进行信息收集、解决、储存和传递的一组互相关联的组成部分所 构成的有机整体。除了支持决策、协调和管理,还可以帮助管理者和员工们分析问题,观测 里杂的事情和发明新产品。A它不一定要采用计算机为工具。我们通常讲的管理信息系统都是指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二、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面向管理决策综合性人机系统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系统多学科交叉的边沿科学三、金字塔型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要索决定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最佳结构是金字塔型结构。1、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源生产计划大纲生产作业计划三、库存管理模型四、财务成本管理模型成本核算模型成本预测模型成本分析

3、模型第六章系统设计一、系统设计的重要任务1、总体设计系统流程设计功能模块图设计2、具体设计代码设计物理配置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安全设计二、系统设计的原则系统性原则。按照系统工程的观点,系统应始终从总体目的出发,服从总体规定,在总体 方案设计中,通过对局部的调查、分析、综合形成总体方案,局部应服从全局,使方案成为一个 有机的整体。实用性原则。这里重要涉及两层含义,一是从实用出发,二是从实际出发。管理信息系统的 主线目的是实用,因此系统不应过于追求大而全。此外应用从技术、设备、用户、管理者的 实际考虑,不应追求硬件设备的先进性。经济性原则。在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尽也许选择性能价格比高的、相对

4、成熟的产品,不要 贪大求新。安全性原则。在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时,要重视安全性问题,如计算机软硬件的故障也许导 致的数据丢失,数据共享带来的失密等,在设计阶段应采用必要的措施。规范性原则。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要制定统一的规范,要做到规范的数据,规范 的编码,规范的程序设计,规范的文档等,只有这样才干保证不同的开发阶段之间和各小系统 之间能有机地衔接起来。适应性原则。无论是设备还是组织机构,管理制度或管理人员,在定期间内只能是相对 稳定的,变化是经常的。比如,由于经营方式变化的需要而改变管理制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 计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技术的进步等诸多变化。6. 2.

5、1系统环境的配置1)设备选配的依据2)硬件指标软件指标3.1 系统总体设计(略)系统基本具体设计6. 2.2网络设计I、网络结构2、网络技术系统数据库设计1数据库概念模型2数据规范化3数据保护4成绩管理系统数据库举例 代码设计的目的代码就是以数或字符来代表各种客观实体。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设计代码的目的是:1)唯一化2)规范化3)系统化6. 3 代码设计代码设计的原则代码设计是项重要的工作。假如代码设计不合适。小修改将会引起程序的变化,大修改则 会引起文献的重新建立。因此,一定要进行全面的考虑和仔细的推敲,反复修改,逐步优化。优 化的代码系统应具有如下特点:唯一拟定性:每一个代码都仅代表唯一的实体

6、或属性。标准化与通用性:国家有关编码标准是代码设计的重要依据。此外,系统内部使用的同一 种代码应做到统一。代码设计的原则可扩充性和稳定性:要考虑系统的发展和变化,一般考虑三、五年的使用期限。当增长新的 实体或属性时,直接运用原代码加以扩充,而不需要重新变动代码系统。便于辨认和记忆:为了同时适于计算机和人工解决使用,代码不仅要具有逻辑含义,并且要 便于辨认和记忆。对于一些易混淆的字母,如I, O, Z等,尽量不用。短小精悍:代码的长度不仅会影响所占据的存贮单元和信息解决的速度,并且也会影响代 码输入时犯错的概率和输入、输出的速度。容易修改:当某个代码在条件、特点或代表的实体关系改变时,容易进行变

7、更。6. 3.3代码的分类现将几种重要代码说明如下:I)有序码用连续数字代表编码对象的码,通常从I开始。如张平的工号为00 0 1,王立为0(X)2,o块码是有序码的特例,将有序码分为各个块,每块代表一定类型的编码对象,这种编码允许扩充,例如:01宣传部02组织部 0 1-04为政治部0 30405行政科06膳食科05-0 8为总务处07基建科08有序码由于没有逻辑含义作基础,般不能说明信息的任何特性,但在有些场合下使用它比较方便。代码的分类2)区间码区间码把数据项提成若干组,每一区间代表一个组。码中的数字和位置都代表一定意义。区间码又分为以下类型:层次码:在码的结构中,为数据项的各个属性各规

8、定一个位置(一位或几位),并使其排列符合一定层次关系。例如,关于某公司的组织机构的代码含义如表表53层次码公司级课时级小组级|一总公司1 一销售科1 一订单解决组2江苏分公司2会计科2广告组3会计组代码的分类依据上表,代码11 2就代表总公司销售科广告组。十进制码:码中每一位数字代表一类,一般用于图书分类等,例如;5 00.5 00.自然科学510.数学52 0.天文学53 0 . 物理学54 3 1.机构531.1机械531. 1.1杠杆和平衡代码的分类特性码:在代码的结构中,为多个属性各规定一个位置,从而表达某一编码对象的不同方 面特性,例如某服装厂生产的服装编码如表5-4所示。例如:某一

9、种男装的编码为M38-2 W1。在区间码中,由于数字的值与位置均代表一定意义,故使排序、分类、检索容易进行,缺 陷是有时导致码很长。S 5 4特性码类别尺寸式样料子M (男装)3819W1 (毛料)F (女装)39C1(布料)404 16. 3. 3代码的分类3 )助忆码将编码对象的名称,规格等作为代码的一部分,例如:黑白电视机:hbds彩色电视机:c S DS4)缩略码是助忆码的特例,从编码对象名称中撮几个关键字母作为代码,例如:Am t 总额(amou n t)C o nt协议(contract)I n v .No 发票号(i nv o icc n umb er)3.3代码的分类5)校验码

10、(重要针对数字组成的码)校验码又称编码结构中的校验位。为了保证对的的输入,故意识地在编码设计结构中原 代码的基础上,通过事先规定的数学方法计算出校验码(一位或两位),附加在原代码的后面, 使它变成代码的一个组成部分;使用时与原代码一起输入,此时计算机会用同样的数学运算 方法按输入的代码数字计算出校验位,并将它与输入校验位进行比较,以检查输入是否有错。 校验码的产生方法:自然数法、质数法、几何级数法等,以自然树法举例:代码为:1234565432(为代码每一位选取相应自然数,一般不选1 )6 + 10 + 12+ 12+10 =60(求相应位的乘枳和)取模:(一般取II)求余:60/11一 6则

11、为检查码,加在原代码之后。当余数是10时,一般用X来代替6.4输入/输出及界面设计系统输入输出(I/。)设计是一个在系统设计中很容易被忽视的环节,乂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它对于此后用户使用的方便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好的输入系统 设计可认为用户和系统双方带来良好的工作环境,一个好的输出设计可认为管理者提供简 捷、明了、有效、实用的管理和控制信息。下面分别来讨论这两方面的问题。6.4.1 输入设计 输入设计重要输入方式设计,在实现系统开发过程上输入设计所占的比重较大。以某厂开发 的系统为例,在涉及全厂生产、经营、财务、销售、物资供应等1 2个子系统中,与输入/输 出界面相关的

12、程序占总程序量的6 5%左右。从这一比率足以看出在一个解决管理领域的信 息系统中输入/输出界面的重要。一个好的输入设计能为此后系统运营带来很多方便。6. 4. 1输入设计1)输入方式设计输入方式的设计重要是根据总体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的规定,来拟定数据输入的具体形 式。常用的输入方式有:键盘输入、模/数、数/模输入、网络数据传送、磁/光盘读入等几 种形式。通常在设计新系统的输入方式时,应尽量运用已有的设备和资源,避免大批量的数 据反复键盘输入。由于键盘输入不仅工作量大,速度慢,并且犯错率较高。键盘输入.1输入设计数模/模数转换方式。这种输入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基础数据方式。这是一种直接通过光电 设备对

13、实际数据进行采集,并将其转换成数字信息的方法,是一种即省事,又安全可靠的数 据输入方式。这种方法最常见的有如下几种:a.条码(棒码)输入。即运用标准的商品分类和统一规范化的条码贴(或印)于商品的包装 上,然后通过光学符号阅读器(O P t ical Chara c ter R e adcr,简称OCR,亦称扫描仪) 来采集和记录商品的流通信息。这种数据采集和输入方式现已普遍地被用于商业、公司、工 商、质检、海关、图书馆等信息系统中。b.用扫描仪输入。这种方式事实上与条码输入是同一类型的。它大量地被使用在图形/图像 的输入、文献/报纸的输入、标准考试试卷的自动阅卷、投票的记录等应用中。c.传感器

14、输入。即运用各类传感器和电子衡器接受和采集物理信息,然后再通过A / D板 将其转换为数字信息。这也是一种用于采集和输入生产过程数据的方法。6.1 .1输入设计网络传送数据。这既是一种输出信息的方式,乂是一种输入信息的方式。对下级子系统它 是输出,对上级主系统它是输入。使用网络传送数据可安全、可靠、快捷地传输数据。磁盘传送数据。即数据输出和接受双方事先约定好待传送数据文献的标准格式(这点在 上节代码设计中已明确规定),然后再通过软盘/光盘传送数据文献。这种方式不需要增长 任何设备和投入,是一种非常方便的输入数据方式,目前还常被用在主/子系统之间的数据联 接上。6.4 . 1输入设计2)输入格式

15、在设计数据输入格式时,应严格按照数据库设计时产生的数据字典,遵循代码设计的实际 标准,统一格式。但在一些旧系统改造过程中,实际数据输入时(特别是大批量的数据记录报表输入时) 有时会碰到记录报表(或文献)结构与数据库文献结构不完全一致的情况。这时应尽量严格参 照有关标准,统一格式,不能随意更改数据库结构。特殊情况下,专门编制一个转换模块, 以适应其特殊规定。现在还可以采用智能输入方式,由计算机自动将输入数据送至不同表格中。6.5 . 1输入设计3)校对方式输入校对方式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针对数字等字段,没有适当的校对措施作 保证是很危险的。对一些重要的报表,输入设计一定要考虑适当的校对措

16、施,以减少犯错, 但绝对保证不犯错的校对方式是没有的。常用校对方式有:6.5.1 输入设计人工校对。即输入数据后再显示或打印出来,人工进行校对。这种方法对于少量的数据或 控制字符输入还可以,但对大批量的数据输入就显得太麻烦,效率太低。这种方式在实际系 统中很少有人使用。二次键入校对。二次键入是指一种同一批数据两次键入系统的方法。输入后系统内部再比 较这两批数据,假如完全一致则可认为输入对的;反之,则将不同部分显示出来有针对性地 由人来进行校对。它是目前数据录入中心录入数据时常用的方法。该方法最大的好处是方便、 快捷,并且可以用于任何类型的数据符号。尽管该方法中二次键入在同一地方犯错,并且错 误

17、致的也许性是存在的,但是这种也许性出现的概率极小。6.5.2 输出设计最终输出方式常用的只有两种:一种是报表输出,另一种是图形输出。究竟采用哪种输出形式 为宜,应根据系统分析和管理业务的规定而定。一般来说对手基层或具体事物的管理者,应 用报表方式给出具体的记录数据为宜,而对于高层领导或宏观、综合管理部门,则应当使用 图形方式给出比例或综合发展趋势的信息。例如,对于一个城市负责工业的市长来说,他需 要的是全市工业、利税、产值、上升幅度、投资规模变化等综合比较信息以及极个别典型的 信息。而对于市政府内某个工业局的管理人员来说,他就需要了解所管辖范围内公司的具体 情况。对于市长最佳是以图表方式向他提

18、供综合类的输出信息,若提供具体报告则用处不大, 反之对工业局具体管理人员则不同,应提供具体的数据记录报表。6. 6系统安全设计系统的安全性是指系统能自动抵御来自外部和内部威胁的能力。对系统的威胁,通常分为偶 尔的、被动的和积极的三种。偶尔的系统威胁是指那些不涉及第三者介入的威胁,涉及:软件错误或故障;硬件故障。这种 威胁也许导致数据丢失。采用的手段重要是数据冗余技术,便于系统修兔后可以使用冗余的 副本,得以恢复数据。一般数据库系统的系统软件都有关于数据恢复的工具。被动的威胁是指当系统正常地解决信息时,被动地暴露信息而产生的威胁。比如,输入、打 印结果丢失、输出介质丢失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重要

19、靠完善管理制度。积极的威胁是指一个成员未经允许占用系统来解决信息,使系统为其自己的目的服务。该成 员也许是内部人员,也也许是外部人员,通过某种方式侵入系统。6.6系统安全设计侵入也许有如下几种形式和目的:侵入文献一获取机密文献并窃取所需要的数据;修改文献一非经许可修改和删除机密文献; 修改程序一非经许可改变特定的应用程序。对这类威胁系统应采用适当的保护措施,系统中常用的保护措施有: 授权控制:对于系统资源应根据用户的需要授予不同的特权。并以用户名及口令来核对和确 认用户;6.6系统安全设计存取控制:数据库管理员可以运用存取控制表限定用户对数据库中数据的存取;通过数据库的用户,通过局部视图控制其

20、存取数据的范围;数据加密,保证机密数据的安全性;使用映象文献保持过失更新的数据能免及时恢复;6.6系统安全设计系统的可维护性是指当系统交付使用后,能方便地改正错误或满足新的需要而改善系统。系 统的可维护性分为硬件的可维护性和软件的可维护性。这里讨论软件的可维护性。决定软件 的可维护性的因素有三个:可理解性:软件的可理解性表现为软件读者理解软件的结构,接口、功能和内部过程的难 易限度。程序模块化、具体的文档、结构化设计和良好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等,都对改善软 件的可理解性有重要的奉献。5.6系统安全设计测试性:软件的可测试性是指诊断和测试的容易限度。良好的文档对诊断和测试是至关重 要的。此外,软件

21、结构、系统提供的测试工具和调试工具,以及测试过程的设计也都是非常 重要的。可修改性:软件可修改性是软件容易修改和扩充的限度。软件的可修改性和软件的设计方 法、规则直接相关。因此,设计时应遵循一种良好的设计方法,有环节地进行。7. 1系统实行阶段的任务 信息解决器信息用户信息管理者第一节数据解决1、数据解决的重要目的把数据转换成为便于观测分析,传送或进一步解决的形式。从大量的原始数据中抽取部分数据,推导出对人们有价值的信息作为行动和决策的依据。运用计算机科学地保存和管理通过解决的大量数据。2、数据解决的基本内容收集,转换,筛选、分组和排序,组织,运算,存储,检索,输出。二、数据组织在管理信息系统

22、中,大量数据以一定的形式存放在各种存储介质中,数据的组织方式及内在联 系的表达方式决定着数据解决的效率,因而设计数据结构是数据解决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涉及数据的存储结构及在此结构上的运算或操作,分为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 构。逻辑结构涉及: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物理结构涉及:顺序结构、链接结构、索引结构及散列结构。数据文献数据文献(简称文献)是为了某一特定目的而形成的同类记录的集合。第二节数据库技术数据库(Dat abas e)是一个数据集合,数据是以集中的和低冗余的方式组织起来以有效地 服务于多个应用程序。数据库事实上是由两个截然不同的部分组成:数据自身和数据的逻辑 结构。

23、数据库系统是由计算机系统、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有关人员组成的具有高度组织的总体。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一组软件,运用该系统可以定义数据库的逻辑组织结构,并对 系统设计说明书审核通过之后,开发工作进入实行阶段。这一阶段要把物理模型转换为可实 际运营的物理系统。这阶段的任务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硬件准备(二)软件准备(三)人员培训(四)数据准备(五)系统的转换第七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行7.2 自顶向下的实现方法结构化方法主张自顶向下实现,尽量先实现上层模块,逐步向下,最后实现下层 最基本的模块。即一方面调试整个系统的结构及各模块间的接口,保证系统结构和各模块接 口的对的性编程方法编程(

24、c o d ing)就是为各个模块编写程序。这是系统实现阶段的核心工作好程序应具有下列素质:1 .可以工作;2 .调试代价低;3 .易于维护;4 .易于修改;5 .设计不复杂;6 .效率高。结构化程序设计结构化程序设计被称为软件发展中的第三个里程碑,其影响比前两个里程碑(子 程序、高级语言)更为深远通常认为结构化程序设计涉及以下四方面的内容:(一)限制使用GO TO语句(二)逐步求精的设计方法(三)自顶向下的设计、编码和调试(四)主程序员制的组织形式可视化编程技术可视化编程技术的重要思想是用图形工具和可重用部件来交互地编制程序。它 把现有的或新建的模块代码封装于标准接口封包中,作为可视化编程编

25、辑工具中的一个对象, 用图符来表达和控制。可视化编程一般基于事件驱动的原理。编程风格注意使用一叫编程的技术,可以提高程序的可读性:(一)简朴、直接地反映意图(二)变量名、文献名、过程名应规范化(三)表达式的书写应一气呵(四)合理使用GO TO语句系统测试根据Glen Myers的定义,测试的目的在于:1 .测试是指“用旨在发现错误而执行一个程序的过程”;2 .一个好的测试用例是指这个测试用例有很高的概率可以发现一个尚未发现的错误;3 .一个成功的测试是指它成功地发现了一个尚未发现的错误。一、测试的原则:(一)测试用例应涉及输入数据和预期的输出结果。(二)不仅要选用合理的输入数据作为测试用例,并

26、且应选用不合理的输入数据作为测试用 例。(三)既要检查程序是否完毕了它应做的工作,又要检查它是否还做了它不应做的事情。(四)测试用例应长期保存,直到这个程序被废弃。二、程序调试的方法程序的调试就是要在计算机上以各种也许的数据和操作条件对程序进行测试,找出存在的问 题加以修改,使之完全符合设计规定。在大型软件的研制过程中调试工作的比重是很大的,一般占5 0%左右,所以对于程序的调试 工作应给予充足的重视。黑箱测度(Bl ank-bo x Test i n g ),即不管程序内部是如何编制的,只是从外部根 据IPO图的规定对模块进行测试。数据测试(Da t a Testing),即用大量实际数据进

27、行测试,数据类型要齐备各种“边值、” “端点”都应调试到。 穷举测试(Exhau s t i v eTes t in g ),又称完全测试(C o mplete Te s t ing),即程序运 营的各个分支都应当调试到。 操作测试(Opera t ing Tes t i n g ),即从操作到各种显示、输出应全面检杳,是否与设计 规定相一致。 模型测试(Model Te s ling),即核算所有计算结果。三、程序调试的重要环节分调由程序的编制者对本子系统有关的各模块实行联调,以考察各模块外部功能、接 口以及各模块之间调用关系的对的性。联调各模块、各子系统均经调试确无误后,就可进行系统联调。

28、联调是实行阶段的最 后一道检查工序,联调通过后即可投入程序的试运营阶段。实践证明这种分环节的调试方法是非常奏效的,它得益于结构化系统设计和程序设计的基本 思想。在其操作过程中自身形成了一个个反馈环,由小到大,通过这些反馈较容易发现编程过 程中的问题,及时地修正之。7. 5系统的交付使用系统的交付使用即系统的转换,涉及把旧系统的文献转换成新系统的文献,数据的整理和录入,也涉及人员、设备、组织机构的改造和调整,有关资料档案的建立和移交系统转换有三种方式:一、直接转换方式二、平行转换方式三、逐步转换方式第八章a系统维护与评价第一节系统维护一、系统维护管理信息系统交付使用以后,研制工作即告结束。但是信

29、息系统不同于其他产品,它不是“一 劳永逸”的最终产品。在它的运营过程中,尚有大量运营管理、维护和评价的工作要做。系统维护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程序的维护(二)数据文献的维护(三)代码的维护(四)机器、设备的维护第8章 系统维护与评价二、维护的类型依据信息系统需要维护的因素不同,系统维护工作可以分为:(一)更正性维护(二)适应性维护(三)完善性维护(四)防止性维护各类维护工作的比例三、系统维护的管理通常对系统的修改应执行以下环节:(一)提出修改规定(二)领导批准(三)分派任务(四)验收成果(五)登录修改情况第二节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是衡后信息系统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系

30、统可靠性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是指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应用环境中可以正常工作的能力。系统的安全性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是指为了保护系统硬件、软件和数据不致受到偶尔的或蓄意的修改、破坏和泄露,而采用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信息系统的运营制度要做到信息系统的对的和安全运营,就必须建立和健全信息系统的运营制度, 不断提高各类人员的素质,有效地运用运营日记等信息对系统施行监督和控制。信息系统的平常运营管理1 .系统运营情况的记录2 .审计踪迹3 .审查应急措施的贯彻44 .系统资源的管理第三节系统评价系统评价系统评价重要的依据是系统平常运营记录和现场实际监测数据。评价的结果可以作为系统改 善的依据。一、系统评价的重要指标

31、(一)经济指标(二丁性能指标(三)应用指标二、评价方法(一)定性方法1 .结果观测法2 .模拟法.对比法(二)分层次分析方法重要有专家打分(德尔菲)方法和贝德尔(Bedell)方法等。三、系统评价报告系统评价后,写出系统评价报告。评价报告一般涉及以下五个方面:(一)系统运营的一般情况(二)系统的使用效果(三)系统的性能(四)系统的经济效益(五)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意见 四、技术性能评价系统技术性能方面的评价重要是评价现有系统硬件和软件,在技术性能上是 否满足应用系统的规定。(一)对信息系统的功能评价(二)系统操作方面的评价(三)现有硬件和软件的评价五、系统经济评价对信息系统经济效益评价时,需要

32、解决好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目 前经济效益与长远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的关系。信息系统间接经济效益的评价衡量信息系统的间接经济效益应从五个方面进行评价:。1 .管理体制是否进一步合理化2 .管理方法是否进一步科学化3 .管理的基础数据是否进一步科学化.引管理效果是否进一步最佳化4 .管理人员的劳动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六、系统验收对系统的评价是专业人员分别对各项指标进行技术评估,而系统验收则是投 资项目单位或使用系统的公司,同时聘请有关专家和主管部门人员参与我照系统总体规划和 协议书、计划任务书进行的全面检查和综合评估。系统验收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管理机构(二)建立信息分类

33、编码体系(三)信息管理的工作规范和制度(四)总体规划和系统分析(五)系统功能(六)技术指标数据库进行存取访问和管理。DBMS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数据定义语言、数据操作语言、数据字典。一般来说,DBMS和传统的文献组织最大的不同是DBMS把数据的逻辑视图和物理视图分 开,使程序员和应用不必太在意数据事实上存储在哪里以及是如何存储的。四、数据库保护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和对的有效,DBMS必须提供统一的数据保护功能,重要涉及:数据的安全性数据的完整性并发控制数据库恢复一、计算机网络的概念1、计算机网络用通信介质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和其他网络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的系统。2、网

34、络介质数据传输的物理通道。3、协议是网络设备间进行通信的一种约定。4、节点是网络中某分支的端点火网络中若干条分支的公共交汇点。5、链路是指两个相邻节点之间的通信线路。第三节计算机网络二、网络的类型1、按地理覆盖距离分类,网络可分为: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LAN)广域网(Wid e Area N etw o r k , WAN)2、按物理结构/拓扑结构分类,网络可分为:总线结构环行结构星型结构网型结构混合结构3、几个术语:节点,结点,网点(N o de)工作组(Wo r k gro ups)1、网络适配器在所有采用数字信号通信的网络中则不需要MODEM,但必须使用通信解

35、决连接设备连接计算机和通信介质。这样的设备涉及网络适配器。2 .调制解调器(Modem)调制解调器是一种信号转换装置,实现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之间的互相转换。3 .集线器(Hub)集线器是局域网中常用的连接设备,它具有多个端口,可以连接多台计算机。在局域网中常以集线器为中心,将所有分散的工作站与服务器连接在一起,形成星型拓扑的局域网。4 .网桥(Bridge)网桥也是局域网常用的连接设备。网桥的作用是扩展网络的距离,减轻网络的负载。5 .路由器(R out er)路由器实现网络层互连。当有两个以上的同类网络互连时,需要使用路由器。6 .网关(Ga tew ay)网关实现传输层以上的互连。当异构网

36、互连,或局域网与大型机互连,以及局域网与广域网互连时,需要设立网关。7 .中继器(Repeater)中继器用于物理层的互连,用来扩展网络长度。中继器的作用就是在信号传输定距离后,进行整形和放大。一、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1、基本思想: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系统分析初步调查(环境和资源)、可行性分析、具体调查:管理业务调查;数据业务调查、系统化 分析、系统框架模型拟定。系统设计总体设计:系统流程设计、功能模块图设计;具体设计:代码设计、物理配置设计、数据库设 计、输入/输出设计、安全设计。系统实行硬件准备、软件准备、人员培训

37、、数据准备、系统的转换。2、开发过程优点: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严格区分阶段,分工明确,避免混乱。缺陷:起点太低,周期过长,不大符合人们循序渐进的结识过程。3、优缺陷:原型法一开始就凭借着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在强有力的软件环境支持下,给出 一个实实在在的系统原型,然后与用户反复协商修改,最终形成实际系统。优点:1、开发效率高2、开发工具先进,与用户交流直接3、符合人们结识事物的规律4、能及早暴露系统实行后潜在的一些问题5、能调动用户参与的积极性缺陷:1、不适合大型系统的开发2、对原公司基础管理工作规定较高二、原型法三、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1、CASE是除了系统调查外,全面支持系统开

38、发过程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自动化(准确地说是半自动化)的心态开发方法,严格地讲,CASE是一种开发环境。2、CASE的特点I、解决了从客观对象到软件系统的映射问题,支持系统开发的全过程。2、提高了软件质量和软件重用性3、加快了软件开发速度4、简化了软件开发的管理和维护 5、自动生成开发过程的各种软件文档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重要任务一、初步调查(环境和资源)二、可行性分析三、具体调查1、管理业务调查A、组织结构B、功能结构C、业务流程2、数据业务调查A、数据流程B、数据字典C、解决逻辑说明四、系统化分析五、系统框架模型拟定一、系统初步调查(环境和资源调查)1、现有公司的运营状况公司的性质

39、、公司内部的组织结构、物流生产过程(对公司整体情况的了解)、厂区各办公楼 或车间(或连锁总店与分店之间)的布局(为此后解决各种模型之间的关系和网络分布以及分 布式DBS作准备)、上级主管部门、横向协作部门、卜.设直属部门等等(了解系统的对外信 息流通渠道),公司近期预计发生变化的也许性:公司兼并、产品转向、厂址(店址)迁移, 周边环境的变化等。第一节可行性分析和具体调查概述现有信息系统运营状况 现有信息系统的运营状况、特点、所存在的问题、可运用的信息资源、可运用的技术力量以 及可运用的信息解决设备等。管理方式公司整体管理状况的评估、组织职能机构与管理功能、重点职能部门(如计划、生产、财务、 销

40、售等)的大体管理方式以及这些管理方式此后用计算机系统来辅助人管理的可行性、可以 预见得到的将要更改的管理方法以及这些新方法将会对新系统以及实现管理问题带来的影 响和新的规定等等。基础数据管理状况如基础数据管理工作是否完善,相应的管理指标体系是否健全,记录方法和程序是否合理, 用户对于新系统的盼望值有无实际的数据支持。假如没有的话,让公司增长这些管理数据指 标和记录方法是否具有可行性。二、可行性分析的任务和内容I、必要性2、也许性管理上的可行性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可行性三、可行性分析的报告四、具体调查的目的、原则、方法三、管理业务流程调杳业务流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项业务的具体解决过程,发现

41、和解决系统调查工作中的错 误和疏漏,修改和删除原系统的不合理部分,在新系统基础上优化业务解决流程。业务流程图(Trans a cti o n F low Diagram,简称TFD )就是用一些尽也许少的规定 的符号及连线来表达某个具体业务解决过程。业务流程图易卜阅读和理解,是分析业务流程 的重要环节。第四节数据字典 一、数据项的定义二、数据结构的定义三、数据流的定义四、解决逻辑的定义五、数据存储的定义六、外部实体的定义数据字典的重要内容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解决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定义。二、结构化语言第六节 系统化分析一、分析系统目的二、分析业务流程三、分析数据流程四、功能分析和划分子系统五、数据属性分析六、数据存储分析七、数据查询需求分析八、数据的输入输出分析九、绘制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十、拟定新系统的数据解决方式制作: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组第七节研究和拟定管理模型一、综合计划模型综合发展模型资源限制模型 二、生产计划管理模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