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行动计划.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703928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8.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件行动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软件行动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软件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件行动计划.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软件行动计划一、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省制造业比重稳定提升,基本形成制造业高质量发 展良好生态和现代化制造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能力跃升,实 现创新能力强、生产效率高、供给品质优、产业结构好、区域更协调、 环境更友好的高质量发展,产业基地(园区)和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 明显增强,掌握核心技术的领军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 企业不断涌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持续提高,京津 冀产业协同发展迈向更高层次,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建设取得重 大进展,基本建成制造强省。1、质量效益迈上新台阶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提升,达到28%左右,制造业质量竞 争力指数提高到85. 01,

2、先进制造业重点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制造业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保持合理增速,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6% 以上。2、创新驱动实现新突破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更加完善,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由L 25%提高到1. 5%,国家级高 新技术企业数量由9400家增加到15000家。培育一批省级以上企业技 能源、生物健康、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5年,产业层次 进一步提档升级,努力实现开放型经济和内联式发展互促并进,打造 制造强省战略支撑区。(七)冀西北绿色制造产业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生态经济,加快 构建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承德市重点

3、发展银钛新材料及制品、绿色 食品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特色智能制造 等。张家口市重点发展冰雪装备制造、大数据设备制造、高端装备制 造、氢能源制备等。到2025年,打造成为绿色经济发展新高地、生态 引领示范区。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立足县域产业基础,围 绕创新驱动、标准引领、工业设计、品牌营销、链条延伸、绿色转型、 智能制造、高端产业、商务模式等发展路径,着力加强企业内生力、 产业链竞争力和集群生态力建设,发展一批特色鲜明、规模效益好、 创新能力强、品牌影响大、市场占有率高、产业链韧性足、绿色低碳、 集约集聚、错位发展的特色产业集群。持续支持箱包、童车、家具、

4、 裘皮皮革、羊绒、丝网、轴承、标准件、再制造、汽车零部件、乳制 品、葡萄酒、宠物食品、大数据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提质 增效。在电子信息、精品钢、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食品、应急产业、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等领域培育一批在国际国内具有竞争 力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到2025 年,县域特色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县域经济的支撑显著增强,年 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80个。四、做优做强传统优势产业(一)钢铁产业坚持主体装备大型化、生产工艺绿色化、经营管理智慧化、过程 控制智能化、产品结构高端化、企业组织集团化、空间布局合理化发 展方向,推动钢铁行业由总

5、量去产能向系统性优产能转变,优化提升 钢铁产业链条。加快推进工艺技术装备升级、产品质量上档、节能减 排上水平,努力实现从生产中心向创新中心、规模驱动向效率驱动转 变。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鼓励钢铁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改造升 级,不断提升生产过程绿色化水平,加快高端高附加值的钢材产品研 发和生产,推动钢铁向装备制造、金属制品、建筑用钢结构等下游产 品延伸。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支持领军企业实施跨国界、跨区域、跨 所有制兼并重组,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市场话语权,加快邢钢等 主城区钢厂退城搬迁。有序推进钢铁产能向临港沿铁集聚,发挥唐山 港、黄骅港优势,重点建设曹妃甸、京唐港(乐亭)、丰南沿海工业 区、

6、渤海新区四大临港精品钢铁基地,发挥水曹、迁曹和邯黄铁路运 力资源优势,推进沿线企业组团发展,重点建设迁安、武安两大产业 集群。到2025年,关键、高端钢材品种有效供给质量和能力增强,优 质钢材品种和高附加值钢铁新材料比重增加,实现特优普产品全覆盖 并向生产性服务业、装备制造、绿色建筑等领域延伸拓展,短流程电 炉钢占比进一步提高,临海靠港和资源富集地产能占全省70%以上,努 力形成规模适度、装备先进、产品多元、布局合理、环保一流的现代 钢铁产业体系,打造世界领先的精品钢铁基地和具有全球话语权的万 亿级钢铁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引领区。1、钢铁原辅材料合理开发利用省内铁矿石资源,鼓励钢铁企业在海外建立铁

7、矿生 产基地,与世界铁矿巨头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着力构建全球铁矿 石资源保障体系,稳定上游产业供应,增强铁矿石资源掌控力、市场 话语权。推动焦化企业与钢铁产业布局同步调整,产能向钢焦一体企 业聚集,保持与钢铁相匹配的焦炭生产能力。进一步拓宽废钢回收和 流通渠道,加强废钢筛选分类,提升废钢加工工艺,支持短流程电弧 炉炼钢发展。适度发展石灰石、耐火材料、碳素制品等上游相关行业, 增强对钢铁产业发展的支撑俣障。2、钢铁制造加强与汽车、家电、造船等下游企业的近终端合作,加快汽车板、 家电板、硅钢等高端板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进一步拓展高档汽车面 板、新能源汽车用钢市场,打造冷轧薄板、镀层板、涂层板等高

8、附加 值板材生产集群。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支持企业积极研发生产强度 高、耐腐蚀、耐低温等高端产品,共同打造H型钢、角钢、槽钢、钢 板桩等品种多样、规格齐全的型钢生产基地。鼓励线棒材生产企业开 展500兆帕以上热轧带肋钢筋的研发生产,引领产品升级,推动钢筋、 线材产品延深加工,开发轴承钢、齿轮钢等优特钢产品。3、钢铁产业服务化延伸钢材深加工产业链条,鼓励钢铁冶炼企业建设钢材加工配送 中心,发展剪切、配送等增值服务,促进标准件、丝网、汽车部品部 件、管道管件等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钢材加工产业集群提质增效。适 度开展相关多元发展,支持钢铁企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 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

9、流、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现代服 务业,鼓励有条件的钢铁企业向汽车及机械零部件、钢丝绳、钢绞线、 电焊条等深加工方向发展。(二)装备制造产业坚持装备智能化、集成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方向,做大做强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优势产业,大力发 展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积极发展航 空航天装备、海洋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提升发展工程与专用装备和 农业机械装备。围绕发展后冬奥经济,引进国内外高端冰雪装备制造 项目、产品和技术,推动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加速集聚。开展关键共 性技术、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攻关,突破一批核心零部件,开发 一批带动性强的重点整机装备和成套

10、装备。支持保定、沧州、张家口、 秦皇岛市和定州市等加快汽车及零部件基地发展,加快唐山、石家庄、 廊坊、邯郸等市轨道交通装备、机器人、通用航空、智能装备、仪器 仪表、农业机械等高端装备制造园区建设,培育壮大临西轴承、永年 标准件、宁晋电线电缆、盐山管道、丰润轨道交通、玉田印刷机械等 一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国家级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先进 制造业集群,在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领域力争打造国 内一流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到2025年,装备制造工业增加值占规模 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0%左右,力争新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千亿级企 业集团12家,全省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11000亿元。1、先

11、进轨道交通装备顺应轨道交通装备谱系化、智能化和节能环保等发展趋势,做强 转向架、轨道车辆玻璃、空调压缩机等优势产品,支持龙头企业做大 做强,提升高速动车组、城轨列车等整车研发制造能力。加快满足高 寒、高热、高风沙、高湿、广域等不同系列谱系供给,面向大城市复 杂市域交通和地铁发展需求,开发生产适应不同技术路线的跨座式单 轨、跨线/跨网城际轨道交通装备。2、航空航天装备壮大通用航空、直升机旋翼和尾桨、直升机传动部件、航天精密 件制造等方面的优势,重点发展航空电子系统装备、航空高端零部件、 航空航天用高强度抗辐照玻璃等整机及部件产品。加快突破飞机上位 锁、应急舱门、起落架等零部件关键技术及装备,推进

12、航空电子设备、 航空液压件、飞机航电系统、航空材料等配套体系开发制造,增强航 空装备发展规模和配套能力。3、智能装备加大智能装备产业政策支持力度,积极研发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 新产品,突破机器人本体、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与驱动器等关 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等技术瓶颈。加快发展高档和专用数控 产品、多轴联动加工中心等智能化装备,提高数控装备的开放性和联 网管理性能。开发高速高精度主轴、精密光栅、高精度滚珠丝杠、高 性能刀具刀库,研制推广使用激光、电子束、离子束及其他能源驱动 的主流增材制造工艺装备。4、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加快发展SUV、轿车、中小型客车、皮卡车等乘用车产业链;重点 发

13、展自卸车、天然气储运改装车、高档商务改装车、新材料罐车及系 列随车起重运输车等专用车产品,支持开发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施工 工程车、旅居车、高速公路检修车、新型环卫车、油田作业车等高附 加值产品。做优做强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推进纯电动、 混合动力、氢燃料等新能源汽车整车发展。突破汽车轻量化、混合动 力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动力电池与电池管理系统、高端传感器、 先进辅助驾驶系统(ADAS)等关键技术,推进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 通(京冀)示范区建设。5、海洋装备推动智能绿色船舶、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建造、修理与改装。 拓展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船、邮轮等产品修理,开展浮式生产储卸 油船、

14、浮式储油装置、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等修理改装,推动多用途工 作平台、海洋工程装备海上试验场建设。发展油气资源开采装备、海 上输油管道、专用索具、作业辅助装备制造以及配套产业,推进海洋 石油装备成套化、模块化。6、节能环保装备布局发展脱硫脱硝、工业有机气体净化、汽车尾气净化技术装备、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和地源热泵等。加快发展高效锅炉自动化控制、低 温烟气余热深度回收、非晶合金变压器、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等工业 节能技术和设备。支持发展平板式脱硝催化剂、高效电袋复合除尘器、 二嗯英吸附、膜材料及组件、工业废水降解、垃圾厌氧消化、重金属 分离等环保处理设备。7、农机装备围绕现代农业需求发展大型高效收获机械、联

15、合收割机、青贮饲 料机、播种机,突破农业装备数字化设计、可靠性与自动监测、智能 信息化等共性技术和重大产品关键核心技术,发展智能耕种、高速精 量播种、精准变量施肥等智能农机,加速推进农作物全程机械化进程。8、工程与专用装备开发大型超大型工程机械、大型智能钢筋桁架成型设备、预制混 凝土构件成套设备等高端工程装备,重点发展摊铺机、架桥机、装载 机、盾构机、旋挖钻机等工程整机装备。发展冶金轧辐、高效连铸机、 高效冷轧辐、高速线材轧机等冶金装备,超大型振动筛分设备、大型 矿用液压挖掘机、高效煤炭综采成套装备等矿山装备。9、冰雪装备发展绿色环保制冰主机、整冰机、智能电动清冰车、冰壶专用清 冰车等冰场设施

16、装备,造雪机、压雪车、输送设备等雪场设施装备。 加快布局建设冰雪产业研究院、科技研发中心和大数据中心等。打造国家级冰雪产业发展成果展览平台、世界级冰雪装备器材产学研用交流合作平台及全球冰雪装备器材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展示平台。(三)石化产业坚持完善链条、循环集聚、绿色安全、高端精细,做优做强石油 化工,大力发展高端精细化学品,积极拓展合成材料,加快石化园区 建设,开展化工园区认定,推动产业向沿海转移、向化工园区集聚, 加快行业由原料型向材料型转变,提高产业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加快形成产业基地化、产品差异化、技术高端化、工艺绿色化、生产 安全化的新型石化产业格局。重点建设唐山曹妃甸石化、沧州渤

17、海新 区合成材料、石家庄循环化工、邢台煤盐化工等产业基地(园区)。 以原油加工和轻烧加工为主线,以清洁能源、有机原料和合成材料为 主体,以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为特色,重点发展乙烯、丙烯、芳煌 产品链条,着力打造多产业集群循环发展的国家级曹妃甸石化产业基 地。以补缺延链为方向,推动传统化工向高端精细化学品和新材料方 向发展,推进石油化工与精细化工、海洋化工结合,大力发展己内酰 胺、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聚碳酸酯、聚氨酯、丙烯酸及酯等合 成材料及中间体。以减油增化为着力点推进渤海新区临港石化基地建 设,全省形成较为完善的石化产业链条,打造国内领先的石化产业绿 色发展示范区。到2025年,全省化工

18、行业精细化率进一步提升,沿海地区石化产值占全省比重提高到60%,全省石化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500亿元。1、石油化工加快构建烯姓、芳煌产业链条,重点发展对苯二甲酸(PTA)、T 二烯、改性聚酯、差异化聚酯纤维、乙二醇、苯乙烯、环氧丙烷、己 二月青、丙烯庸、尼龙等,打造国际一流的临港石化产业基地。加快石 家庄循环化工园区转型发展,强化芳煌深加工、轻烧综合利用,延伸 C4及苯乙烯、丙烯深加工产业链。2、合成材料重点发展甲苯二异氟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氟酸酯(MDI) 等异氟酸酯类产品,聚氨酯(PU)、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聚乙烯醇(PV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己二酸

19、/对苯二甲 酸丁二酯(PBAT)等可降解塑料、共聚硅PC、聚丙烯(PP)、聚苯醒(PP0)、高端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树脂(EPS)等合成材料及 中间体,形成以PVC、TDK MDI、聚丙烯、聚酯为主的合成材料产业集 群,打造我国北方重要的合成材料生产基地。3、高端精细化学品改造提升化肥、农药、涂料、染料及其助剂、中间体等传统精细 化工产业,提升现有产品质量和档次。加快发展各类专用肥、复合肥、 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制造业创新 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突破 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产品。3、产业结构实现新优化现代化制造业体系

20、基本形成,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 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19. 4%提高到25%左右。形成2个万亿级、5 个五千亿级、2个三千亿级和一批千亿级产业,千亿元、百亿元特色产 业集群分别达到4个和80个,打造一批国内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 群。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初步建成,培育一批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工 业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4500家左右。4、融合发展铸就新动能产业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达到150家左右, 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3%,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 及率达到72%,全省水平进入全国第二梯队前列。数字产业化步伐明显 加快,数字经济

21、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 1%提高到 5%o5、绿色转型迈入新阶段制造业碳达峰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产业结构低碳调整,低碳化、 循环化、清洁化发展成效显著,绿色制造体系加快构建,单位工业增 配方肥、有机硅功能肥,开发生产高效、安全、经济、环保的农药制 剂,重点支持水性涂料、环保型染料等产品,大力优化产品结构。围 绕高附加值、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重点发展塑料加工助剂、农 药医药中间体、高效生物农药、绿色水处理剂、表面活性剂、信息用 化学品、生物化工产品等精细化学品。(四)食品产业坚持安全绿色、高端特色、链式发展、创响品牌,着眼服务京津、 辐射国内外两个市场,顺应食品消费升级新需求,

22、着力推动食品产业 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巩固乳制品、方便面、天然色素提取物领 先地位,大力发展粮油精深加工产品、高端特色乳制品、焙烤及休闲 食品、大众厨房食品、功能保健食品、调理食品、优质酒和健康饮料 产品等。着力培育发展特殊医学用途食品。创新食品加工、供应、消 费模式,推进食品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功能化、休闲化、特色化发 展。加强质量品牌培育,以安全促发展、以发展保安全,建立全产业 链协同配套、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的产业体系。重点建设石家庄乳制 品及传统主食、唐山乳制品加工、霸州休闲食品、保定健康休闲食品、 邢台方便健康食品、邯郸休闲健康食品和天然植物提取物、秦皇岛和 张家口葡萄酒、衡水功能

23、食品、承德绿色食品等产业基地,培育一批 优势特色产品、龙头企业和区域品牌,打造国内一流的食品产业基地和国际一流的优质乳制品生产基地。到2025年,全省食品产业营业收入达到5500亿元。1、粮油精深加工重点发展食品用专用粉,研发预混混合粉,开发小麦胚芽、小麦 萩皮制品。发展挂面、方便面、营养特色方便主食、烘焙食品等面粉 深加工产品。适度发展玉米淀粉及有机酸、功能性淀粉糖等淀粉衍生 物。拓展食用油、调和油、专用油、特种油、营养强化油和保健功能 性油脂的开发力度,大力推进玉米油、米糠油生产,适度发展葵花籽 油、亚麻油、葡萄籽油等高端食用油,促进油脂品种多元化、高端化。 综合利用米糠、玉米蛋白粉、饼粕

24、等粮油加工副产物,加快膳食纤维、 低聚糖、蛋白活性肽等功能保健类产品发展。加快饲料品种系列化、 结构多元化、产品绿色化发展,满足畜牧业发展和宠物饲养对优质饲 料的需求。2、高端特色乳制品以饲草本地化、种群优良化、养殖标准化、产品高端化、产业绿 色化为方向,加强农副饲料和粪污处理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支持乳制 品生产企业发展自有自控奶源基地,加强新产品研发,提升质量安全 保障能力,重点发展巴氏杀菌乳,婴幼儿、中老年以及其他特殊人群 配方乳粉、发酵乳,适度发展干酪、乳清粉等。3、绿色方便休闲食品顺应消费节奏加快和主食工业化发展趋势,发展品种多、营养全、 品质好的方便休闲食品。积极发展无糖低热量等多口味

25、、营养强化饼 干;扩大高端焙烤食品的生产;提升粮谷类、薯类、豆类膨化食品档 次;发展坚果仁、枣干、果脯、糖果、果冻、豆制品、巧克力等休闲 食品,着力发展海洋食品,满足市场细分需求。积极推进传统主食及 中式菜肴工业化生产,鼓励企业开发方便食品、速冻食品、调理肉及 配菜等产品。4、健康饮料和酒重点发展中高端酒、保健酒等优质白酒系列产品,高端酒、定制 酒、酒庄酒等葡萄酒;植物蛋白饮料、谷物饮料、鲜榨果汁(NFC)饮 料,高端瓶装水、气泡水、苏打水、茶饮等低热量饮料,功能型保健 饮料等功能性、营养型饮料。(五)优势产业循环绿色为主攻方向,推动建材、纺织服装、轻工等优势传统产 业改造升级,扩大产业规模、

26、提升质量效益。1、建材推动建材绿色化、部品化、原料标准化,加强新型绿色建材研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积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节能门窗、防火保温绝热材料、环保水性涂料、新型防水材料等绿色节能建材产品,高水平发展水泥构件、玻璃深加工、玻璃钢等建材制品,提升建材产品质量 和使用寿命。2、纺织服装顺应市场需求升级方向,以高端化、品牌化、时尚化、绿色化为 主线,推动纺织服装创新发展,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河北品牌。纺织 业加强生产流程智能化改造,重点发展差别化纤维、功能性纤维、高 档精梳高支纱线、多纤维混纺纱线、高档面料、功能性面料、家用纺 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高端高质纺织品;服装业充分挖掘消费热点和 需求盲点

27、,加强服装创意设计和品牌培育,推广大规模个性化定制、 柔性化制造,打造纺织服装时尚产业,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向设计、制 造、品牌三位一体转型。3、轻工推进造纸、皮革、印染、日化、玻璃陶瓷等行业采取清洁化生产 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等进行绿色化改造,优化品种结构。 推进自行车(童车)、家具、体育用品、箱包、灰铸铁炊具、五金、 塑料制品等加强创新设计,提高产品工艺质量,打造名优产品,满足 多样化、品质化需求。工艺美术产业重点挖掘燕赵特色历史文化,传承创新传统技艺,推进石雕、剪纸、瓷绘、铁艺、内画等河北传统特 色工艺品发展。五、实施质量品牌提升行动1、推动质量管理创新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引导企

28、业实施六西格玛、精益制造等管 理模式,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供应链质量水平。鼓励企业应用人 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手段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构建以数字化、网络 化、智能化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打造质量标杆企业。支持引导行 业协会等行业组织发展,畅通政企互通渠道,搭建先进质量管理方法 培训、咨询服务平台,提高行业服务水平,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开 展平台建设行动,加快国家和省级质检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检 测重点实验室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支持省级以上开发区等新建 一批高水平工业产品检验检测平台,加快雄安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研究 基地建设。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区域质检领域资质互认,检验检测、认 证认可结果互

29、认。依托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建立基于风险和诚信 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2、强化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加快钢铁、化工、建材、医药、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新技术标准研制。开展质量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导入现代质量管理理念、方法 和技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质量管理结合,加强质量提升项目建 设,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争创质量管理典型标杆和企业标准领 跑者。组织开展质量提升专家企业行,加大质量文化宣传,以质量月 3- 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为载体,营造质量提升氛围。3、加快知名品牌培育聚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食品、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领域,开 展品牌培育行动,鼓励和支持企业重视以质量为基础的品牌建设,发 挥工

30、业设计的引领作用、质量标准的支撑作用,在扩大对外开放、积 极参与国际竞争中锤炼品牌,打造一批制造业领军企业、单项冠军企 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产业集群品牌,创建一批全国质量品牌提升 示范区。支持企业品牌培育和综合运用能力提升,加强河北品牌保护, 引导企业和组织提升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等综合运用能力,强化对 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地理标志等品牌的培育保护,加快商标品牌 化进程。深入开展中国品牌日品牌故事大赛等活动,弘扬河北品牌。4、推动消费转型升级落实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完善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 设施,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多路径探索节能建筑生产、 消费模式,发挥被动式超低能耗建

31、筑的乘数、引领效应,激发更大市 场需求,带动产业更快发展。加快绿色建筑产品推广应用。加快发展新型消费。以质量品牌为核心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以 现代信息技术为引领,拓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电动汽车等产品 消费。推动信息消费发展,培育创建信息消费示范城市、信息消费体 验中心,举办信息消费体验周等活动。推动AR/VR等前沿消费产品创新发展,促进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 改造升级,推动网上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非接触经济提速发 展,积极培育无人零售、定制消费、体验消费等消费新模式。六、软件推动前沿技术应用研究与探索,聚力发展工业软件。面向行业应 用需求,支持发展应用软件系统。围绕云计算、大

32、数据、AI、工业互 联网等领域发展,开发一批平台软件。支持新型人机交互、智能控制 与决策、智能感知等嵌入式软件技术研发。支持维安新区互联网产业 园建设,引进培育一批中国软件百强、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打造雄 安新区软件创新研发引领区。支持秦皇岛市与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开展 合作,着力引进一批软件领军企业、研发机构、高端人才,打造秦皇 岛软件新城。参考资料:河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加值能源消耗累计降低18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 13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明显下降,新增一般工业 固体废弃物利用处置率达到95%以上。重点行业和企业绿色安全方式转 型取得显著成效。二

33、、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面对去产能、调结构、 环境治理等艰巨任务,面对百年不遇的疫情冲击,全省深入实施万企 转型和工业转型升级系列三年行动计划,全省制造业综合实力迈上新 台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 7%,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达到2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 8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达2. 3 万亿元,年均增长6. 2%,高于全省GDP增速0.1个百分点。1、创新能力稳步增强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1. 9%,规模以 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量和专利申请量比2015年实现翻番。国 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近5倍,达到9400家,跻身全

34、国前十;科 技型中小企业年均增长超过1万家,总数突破8. 7万家;培育省级以 上各类创新平台超2000家;培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19家;创建省级 工业设计中心63家,工业设计创新中心覆盖各市(含定州、辛集市, 下同),雄安新区未来工业设计研究院建成投用。2、结构调整持续深化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持续提升工业技术装备水平,累 计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5734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 业增加值比重由2015年的16%提高到2020年的19. 4%。前15家钢铁 企业产能规模占全省比重由2015年的54. 2%提升到2020年的76%; 中高端钢材占比77%,家电板、商用车特钢市场占有

35、率全国第一。汽车 制造业成为装备制造业第一大行业,工业机器人、风力发电机组等产 品从无到有。重点行业工业机器人密度达120台/万人。乳制品产量稳 居全国首位。3、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2020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达 1. 09万亿,占GDP比重31. 2%o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由2015年的 49. 2%提高到2020年的553%,连续5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 百分点以上,居全国第五位。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7个、数字化 车间368个,推动1. 2万余家工业企业上云。全省在线运营服务器规 模超180万台,累计建成5G基站2. 3万个,基本实现各市、雄安新 区主城区、

36、冬奥会张家口赛区5G网络全覆盖。4、绿色发展成效显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6. 08%,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15年的22. 5 立方米下降到2020年的15. 2立方米,用水效率居全国第五位。累计 压减钢铁产能8212. 4万吨、水泥产能1194. 9万吨、平板玻璃4999 万重量箱、焦化产能3144. 4万吨,均超额完成任务。完成84家城市 重点污染工业企业和39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退城搬迁改造。培育省 级以上绿色工厂233家,其中国家级95家,位列全国第七,钢铁行业 绿色工厂数量全国第一;培育节水型企业500余家。累计推广新能源 汽

37、车34. 2万辆标准车。5、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全省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最高值达到84. 18,首次进入中等竞争力 发展阶段。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02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 246家,累计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440家,营业收入超千亿元企业 达到5家,26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500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实现 全覆盖,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集群2个、超100亿元集群60个。6、开放合作取得突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雄安新区高端高新产业加速集聚, 全省累计承接京津5000万元以上的产业项目H71个,总投资1. 1万 亿元。成功举办两届中国中东欧中小企业合作论坛,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

38、成为全国唯一面向中东欧国家的中小企业合 作区,累计引进项目21个。十三五收官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制造业扎 实做好六稳工作,认真落实六保任务,经受住了疫情的大战大考,生 产快速恢复,口罩、防护服等产业短板迅速补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不断增强,累计生产口罩18. 1亿只、防护服278. 8万套,有效保障 了防控医疗物资生产供应,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提供了坚实产业保 障。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但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制 造业创新能力与产业规模体量不匹配,研发强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的企业和产品多,头部企业和高端高值产品 少;产业结构仍需优化,钢铁等六大

39、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 上工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低于广东、江苏等工 业大省,缺少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能耗排放相对较高, 质量效益有待提升,营业收入利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产业空间布局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部署和主体功能区规划总体要求,统筹 雄安新区、张家口张北地区两翼协调发展,明确区域产业定位,突出 产业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构建与区域功能定位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产业发展方向相契合的一核、两极、四带、 多集群发展格局。(一)打造雄安新区高端高新产业发展核心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加速吸纳集聚 优质创新要素,打造雄安

40、新区高端高新产业发展核心区。重点发展新 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动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企业总部 落户,启动互联网产业园建设,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在智能城市建设、数据要素流通、体制机制构建等方面先行先试,打 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领军城市。推进雄安超算云中心、城市级物联网 平台建设,完善智能基础设施和感知体系。建设数字化主动配电网, 打造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示范区。围绕打造全球创新高地,推动布 局建设国家级信息网络实验平台、生命科学、人工智能、5G实验室等 创新研究平台和工程研究中心,加快推进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

41、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互联网与信息服务等高端高新产业园区建设,高 标准推动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维安片区建设,建设维安国际 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研究 基地。到2025年,雄安新区世界级高端高新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打造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二)石家庄省会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依托石家庄市作为省会城市和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区域中心城市定位,做大做强做优主导产业,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大力支持省会做强做优钢铁、化工、建材、纺织服装、食品、新材料 等产业,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健康、先进装备制造等 产业,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完善现代产业体系

42、,打造千亿级产业 集群,建设全省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推进省会创新发展、绿色 发展、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增强省会综合经济实力和吸引辐射带动功能,当好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排头兵和领头雁。(三)唐山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以园区化、精细化、链条化、循环化为主攻方向,延伸产业链条, 深化港产城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临港产业。重点发展精品钢铁、高端 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现代化工、新型绿色建材、新能源与新材料等 优势产业,打造世界一流的精品钢铁基地、全国一流的绿色石化及合 成材料基地、特色鲜明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四)环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带借力京津技术、智力资源,强化科技成果产业化功能,打造与京 津

43、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开展创新型城市创建活动,提升县域科技创新 能力。廊坊市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等。保定市重点发展汽车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 智能电网装备制造等。到2025年,通过创新改革政策先行先试,成为 引领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高地。(五)沿海临港产业带突出沿海经济带在全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中的引 领作用,强化唐山市增长极带动作用,加强港口联动、园区协作,推 进开放开发,强化要素集聚、项目集聚、产业集聚。秦皇岛市重点发 展先进制造业、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做大做强临港产 业。沧州市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石化、海水淡化、生物医药健康 等产业,培育壮大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打造全国一流的绿色石化及 合成材料基地。到2025年,基本建成富有特色的海洋经济新兴发展区、 富有优势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加快打造环渤海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六)冀中南先进制造业产业带坚持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双轮驱动,依托以石家庄市为中心 的现代化省会都市圈建设,推动产业绿色转型。衡水市重点发展先进 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及生物制品产业。邢台市重点发展先进装备 制造、健康食品、新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产业,优化提升钢 铁、煤化工、新型建材、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邯郸市重点发展精品 钢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节能环保等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