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671013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人体工程学和环境心理学都是近数十年开展起来的新兴综合性学科。 过去人们研究探讨问题,经常会把人和物、人和环境割裂开来,孤立 地对待,认为人就是人,物就是物,环境也就是环境,或者是单纯地 以人去适应物和环境对人们提出要求。而现代室内环境设计日益重视 人与物和环境间,以人为主体的具有科学依据的协调。因此,室内环 境设计除了依然十分重视视觉环境的设计外,对物理环境、生理环境 以及心理环境的研究和设计也已予以高度重视,并开始运用到设计实 践中去。第一节人体工程学的含义和开展人体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也称人类工程学、人间工学或工效 学(Er

2、gonomics)。工效学Ergonomis原出希腊文“Ergo”,即“工作、 劳动”和“nomos”即“规律、效果”,也即探讨人们劳动、工作效 果、效能的规律性。人体工程学起源于欧美,原先是在工业社会中,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 机械设施的情况下,探求人与机械之间的协调关系,作为独立学科有 40多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科学技术,开始运用人体 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坦克、飞机的内舱设计中,如何使人在舱内 有效地操作和战斗,并尽可能使人长时间地在小空间内减少疲劳,即 处理好:人一机一环境的协调关系。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把 由各个界面围合而成的室内空间,其形状特征常会使活动于其中的人 们

3、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先生曾对他的作品一一具 有三角形斜向空间的华盛顿艺术馆新馆一一有很好的论述,他认为三 角形、多灭点的斜向空间常给人以动态和富有变化的心理感受。三、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运用环境心理学的原理,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面极广,暂且列举下述 几点:1、室内环境设计应符合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例如现代大型商场的室内设计,顾客的购物行为已从单一的购物,发 展为购物一一游览一一休闲一一信息一一服务等行为。购物要求尽可 能接近商品,亲手挑选比拟,由此自选及开架布局的商场结合茶座、 游乐、托儿等应运而生。2、认知环境和心理行为模式对组织室内空间的提示从环境中接受初始的刺激

4、的是感觉器官,评价环境或作出相应行为反 应的判断是大脑,因此,“可以说对环境的认知是由感觉器官和大脑 一起进行工作的“。认知环境结合上述心理行为模式的种种表现,设 计者能够比通常单纯从使用功能、人体尺度等起始的设计依据,有了 组织空间、确定其尺度范围和形状、选择其光照和色调等更为深刻的 提示。3、室内环境设计应考虑使用者的个性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环境心理学从总体上既肯定人们对外界环境的认知有相同或类似的 反响,同时也十分重视作为使用者的人的个性对环境设计提出的要求, 充分理解使用者的行为、个性,在塑造环境时予以充分尊重,但也可 以适当地动用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引导”,对个性的影响,甚至一定 程度意义

5、上的“制约”,在设计中辩证地掌握合理的分寸。无论建筑还是室内,无论绘画还是音乐,凡文学与艺术的作品,总是 有风格的。所谓风格,乃是形式的抽象。我们可以说住宅形式、酒店 形式、办公楼形式,但住宅形式又有其风格之不同,有的明快,有的 温馨,有的强调时代感,有的有文脉性。风格也表现出作者的个性。音乐也是如此,如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雄伟壮丽,他的第五交响曲, 那么悲壮动人,第六交响曲那么流丽婀娜。但就更深一层的风格或个性来 说,却都是贝多芬的气质,有“言志”之美。我国现代音乐家刘炽, 他的作品我的祖国和祖国颂,前者抒情,后者壮阔;但假设更 深一层的风格或个性来说,也都属刘炽的气质。这就是风格,艺术家

6、到达一定的境界,他的作品就会有这种效果。但人们能够品味出来, 也须具有一定的素养。建筑和室内设计作为作品,对风格的关注是很重要的。对风格的评述, 不一定是优劣,而是在于风格之间的区别,探究其特征之所在。例如 文学,水浒传与红楼梦,不能说孰优孰劣,只能说两者有不同 的风格、个性。前者大刀阔斧,后者温馨文秀,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 风格。如现代建筑,密斯凡德罗的作品,往往从“净化”出发, 少就是多,简洁中求精美;赖特的作品,那么在造型和空间处理中见韵 味,在环境中追求有机整体性。这两位建筑大师,几乎每一件作品都 贯彻着这种风格,也可以说是他们的个性。风格从何而来?这个问题可谓一言难尽。但回答这个问题没

7、有更多的 实际意义,倒是研究作者的创作思路是很有价值的。什么叫“思路”? 思路与思维形态有关。英国哲学家休谟(1711 1776)认为,人的思 维有两大类:一类是逻辑思维,抽象的、结构性的;另一类是形象思 维,形象的、感觉的。(后来生理科学研究认为,大脑的左右两半球, 一半为逻辑思维,另一半为形象思维)作为艺术文化的创作,显然属 形象思维。建筑和室内设计(创作)当然以形象思维为主,但与绘画、 小说、音乐等相比,却有更多的逻辑思维成分,因为建筑和室内设计 含有功能性和科学技术性,因此也并不是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对于作品的创作来说,不是收敛、归纳式的,而是发散、联 想式的。先举两个例子:有9个点,

8、整齐地排成三行三列,要求用连续的直线,只许3折,把 九个点全部穿过。用常规的思维形式显然是行不通的,必须“出格” 才能成功,如上图。用四根筷子(不许折断),能否搭出一个“田”字?同样需换一种思 维,将筷子的端部(事先设定要用一头圆一头方的筷子)合成一个“田”字,如图。这时“田”字内的空间变成了实的筷端;相反筷的边沿却换成了 “田”字的实线。这是更深一层的思路了。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就要运用这种形象思维方式。当然室内设计还 应当顾及许多条件:功能的、结构的、材料的以及时代性、室内语义 的等等。室内语义,这是一种专业所特有的设计思路。例如有些初涉者不懂得 材料的特定意义,因此做出来的形象好像纸糊成

9、的,虚假的;或者空 间缺乏均衡感等等。当然,室内语义,也和建筑语义一样,是个难以 说得清楚的词,不过你可以在应用(设计)中学,边做边体会,慢慢 会理解的,这就是“悟二室内设计思路须从功能、技术出发,但如果作为一个作品,仅仅用这 些要素进行创作是不够的,这些只能视之为基础性的(但是又是必不 可少的)要素,还应当上升到对风格和个性的追求。当然初涉者会难 以把握这一层次,但不着急,在设计过程中自然能把握的。风格总是表现性的。表现什么?表现对时代、思潮的见解,表现作者 的思想、情态和艺术倾向。例如居室中的客厅,往往是居室所有空间 中最值得表现的地方,这里是家庭中的公共空间、共享空间。因此, 这里也最能

10、表达出设计者的风格和设计思想。在这里,可以看出设计 者对“家庭”的理解,人际关系的理解,以及对时代的理解等等。通 过这里的一门一窗,一墙一柱,地板、天花、过道、楼梯,以及各种 材料、色泽、灯光配置、家具等等许多的“语素”,表述出作者的创 作思路和艺术风格、个性。每个设计者都有自己作品的个性,如何理 解个性,用室内设计自身的语义难以说清,还是回到音乐,回到贝多 芬或刘炽的作品,相互比拟,也许能有所领悟,这就叫“比兴”。风格总是表现性的。风格与功能、技术等要素没有什么关系。说得更 确切些,风格是在功能、技术等实现的基础上表现出来。例如茶座, 是在满足人们喝茶(功能和技术)的基础上,追求一种以“茶”

11、为主 题的空间形态。这里的“茶”,就是风格所追求的“表现”。中国的茶 文化,包括种茶、采茶、制茶、包装、水质、沏茶、茶道、茶具、茶 室空间及关于茶的故事等等综合而成。要做出茶室的风格、个性,设 计者须从这些文化内涵(当然还应当包括当代的时代理念和当代茶文 化理念)中寻找,表现出自己的作品风格和个性。如上所说,美国建筑师赖特的作品,很有自己的个性。他的作品的风 格和个性,就在于对形的表现,以他自己的话说:“我喜欢抓住一个 想法,戏弄之,直至最后成为一个诗意的环境。”(引自建筑师五, 219页)。他的作品在理念上是表述他的“有机建筑论”,但在形式上、 直观的形象上,那么表现出自己的作品个性,造型多

12、变而统一,具有节 奏感和韵律感。他的代表作流水别墅,就其形象来说那么是:不同方向、 不同材质,但同一要素,有机地结合(上下、前后几个块体的组合)。他的另一个代表作纽约的古根海姆美术馆也同样,圆的、方的、高的、低的,前面的、后面的,但也有同一要素(母题)贯串起来, 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或者叫和谐。其实室内设计作品也同样具有这种个性之美。如芬兰科学中心(见室 内设计与装修2001-5, 24-29页),从个性来说那么是强调对未来 的探索的表达,反映在空间形态上,其个性(风格)就表现在空间的 莫测乃至消失。人似乎置身于茫茫宇宙,令人产生更多想象的余地。 当然我们不太清楚这位作者的其他作品。如果把他

13、的几个作品放在一 起,也许更能领悟他的风格和个性。又如德国卡尔斯鲁厄的国家艺术和多媒体设计研究中心(ZKM)和卡 尔斯鲁厄综合大学(HFG)设计学院,改建旧厂房作为研究机构和学 院,不说改建工程上的事,只就其中所展现出来的风格和个性,其实 也是很有意义的。这些工业建筑表现出二十世纪德国工业时代的魅力, 所以作为文化积淀,改造后的建筑形态,从其风格和个性来说,近乎 斯提尔派(Style),其中多用粗黑线和简洁强烈的色块,令人联想起 画家蒙特里安(1872 1944)的作品(实例见室内设计与装修2001 -6, 62-65页)。这就符合原来建筑当时的建筑思潮。从这些空间 的风格和个性来说,虽然我们

14、不知道作者本来的风格和个性如何,但 至少在这一作品中给我们如此的理解。反过来说,这一作品出于改建、 利用,因此作品本身的个性反映了当时当地的原型。这也可以理解作 者的设计思想,当然也可以说这就是作品本身的风格和个性。我们对室内设计风格和个性的研究还是很不够的,而只有对设计风格 和个性作深入的研究,才能进一步提高室内设计的水准。当今是多元 性的时代,风格和个性特别显得突出,有研究的必要。风格和个性看 来比拟抽象,但仔细想来也并非不可捉摸,例如室内色彩,有的喜欢 强烈的色块,有的喜欢淡雅,用线脚纹饰。又例如有的喜欢在照明、 光和色方面有更多的表现;有的喜欢作更多的细部装饰;有的那么喜欢 用简洁的建

15、筑本身的构件来表现。不管是居住空间、办公空间、餐饮 空间等等,风格和个性总是如此。风格和个性还有更深层的内涵,须我们去研究、开掘。设计师也要创 作出具有鲜明风格和个性的作品,让我们喜闻乐见。风格和个性,也使我们联想到我们的一些媒体,如室内设计与装修、 现代装饰等专业杂志,能否对作品的风格和个性方面进一步关注、 多作评论呢?如今,对建筑和室内作品的评论局面还没有完全翻开, 我们没有专门的评论家。笔者以为室内设计作品的评论局面甚至比建 筑评论还不景气。关于建筑和室内作品的评论,在一些兴旺国家,不 但有专门的评论家,而且其地位高于设计师。这个局面如何翻开?还 须靠我们自己。专业性杂志关注评论也许责无

16、旁贷。能否在这些杂志 上开个专栏,对古今中外各种室内形态都可以评论,尤其更须重视现 代的作品。诚然,在这些杂志上也有许多文章,但多为对作品的介绍。其中也有 评论性的文章,但多为虚浮性的,如评述某个办公楼的室内设计,说 它如何在“简约”中有“诗意”,但读者很难解读其中的“诗意”表 现在何处,故未免玄谈。有的文章,对在室内添加一些植物之类,就 说成是“生态环境”。殊不知“生态”如何理解,没有作更进一步的 分析阐释。又如有的评述某餐厅,说它用“结构要素”来表达“主题”。 文章中说是用矩形空间的“理性”来表达,也令人费解。对建筑和室 内作品的评论,提高理论水准也是当务之急。人体工程学的实践和研究成果,

17、迅速有效地运用到空间技术、工业生 产、建筑及室内设计中去,1960年创立了国际人体工程学协会。及至当今,社会开展向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过渡,重视“以人为本”, 为人服务,人体工程学强调从人自身出发,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研 究人们衣、食、住、行以及一切生活、生产活动中综合分析的新思路。 日本千叶大学小原教授认为:人体工程学是探知人体的工作能力及其 极限,从而使人们所从事的工作趋向适应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 学的各种特征其实人一物一环境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系统,今后“可望运用 人体工程学主动地、高效率地支配生活环境”。人体工程学联系到室内设计,其含义为: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 生理、心理

18、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 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 最正确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人体工程 学与有关学科以及人体工程学中人、室内环境和设施的相互关系。第二节人体工程学的基础数据和计测手段一、人体基础数据人体基础数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即有关人体构造、人体尺度以及 人体的动作域等的有关数据。1、人体构造与人体工程学关系最紧密的是运动系统中的骨骼、关节和肌肉,这三局部在神经系统支配下,使人体各局部完成一系列的运动。骨骼由颅 骨、躯干骨、四肢骨三局部组成,脊柱可完成多种运动,是人体的支 柱,关节起骨间连接且能活动的

19、作用,肌肉中的骨骼肌受神经系统指 挥收缩或舒张,使人体各局部协调动作。2、人体尺度人体尺度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数据之一。3、人体动作域人们在室内各种工作和生活活动范围的大小,即动作域,它是确定室 内空间尺度的重要依据因素之一。以各种计测方法测定的人体动作域, 也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基础数据。如果说人体尺度是静态的、相对固 定的数据,人体动作域的尺度那么为动态的,其动态尺度与活动情景状 态有关。室内设计时人体尺度具体数据尺寸的选用,应考虑在不同空间与围护 的状态下,人们动作和活动的安全,以及对大多数人的适宜尺寸,并 强调其中以安全为前提。例如:对门洞高度、楼梯通行净高、栏杆扶手高度等,应取男

20、性人体 高度的上限,并适当加以人体动态时的余量进行设计;对踏步高度、 上搁板或挂构高度等,应按女性人体的平均高度进行设计。二、人体生理计测 根据人体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有关生理状态变化的情况,通过计测手段,予以客观的、科学的测定,以分析人在活动时的能量和负荷大小。人体生理计测方法主要有:1、肌电图方法把人体活动时肌肉张缩的状态以电流图记录,从而可以定量地确定人体该项活动强度和负荷。2、能量代谢率方法由于人体活动消耗能量而相应引起的耗氧量值,与其平时耗氧量相比, 以此测定活动状态的强度,能量代谢率的计算式,以及不同活动的能 量代谢率(RMR)o其计算式如下:运动时氧耗量-安静时氧耗量能量代谢率(R

21、MR)基础代谢率耗量3、精神反射电流方法对人体因活动而排出的汗液量作电流测定,从而定量地了解外界精神 因素的强度,据此确定人体活动时的负荷大小。心理计测采用的有精神物理学测量法及尺度法等。1、精神物理学测量法用物理学的方法,测定人体神经的最小刺激量,以及感觉刺激量的最 小差异。2、尺度法以顺序在心理学中划分量度,例如在一直线上划分线段,依顺序标定 评语 可由专家或一般人,相应地对美丑、新旧、优劣进行评测。第三节 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由于人体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人体工程学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应 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待于进一步认真开发,目前已有开展的应用方面 如下:一、确定人和人际在室内活动

22、所需空间的主要依据根据人体工程学中的有关计测数据,从人的尺度、动作域、心理空间 以及人际交往的空间等,以确定空间范围。二、确定家具、设施的形体、尺度及其使用范围的主要依据家具设施为人所使用,因此它们的形体、尺度必须以人体尺度为主要 依据;同时,人们为了使用这些家具和设施,其周围必须留有活动和 使用的最小余地,这些要求都由人体工程科学地予以解决。室内空间 越小,停留时间越长,对这方面内容测试的要求也越高,例如车厢、 船舱、机舱等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设计。三、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正确参数室内物理环境主要有室内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重力环境、辐射 环境等,室内设计时有了上述要求的科学的参数

23、后,在设计时就有可 能有正确的决策。四、对视觉要素的计测为室内视觉环境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人眼的视力、视野、光觉、色觉是视觉的要素,人体工程学通过计测得到的数据,对室内光照设计、室内色彩设计、视觉最正确区域等提供 了科学的依据。第四节 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在阐述环境心理学之前,我们先对“环境”和“心理学”的概念简要 地了解一下。环境即为“周围的境况”,相对于人而言,环境可以说 是围绕着人们,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外界事物。环境本身 具有一定的秩序、模式和结构,可以认为环境是一系列有关的多种元 素和人的关系的综合。人们既可以使外界事物产生变化,而这些变化 了的事物,又会反过来对行为主体的人产生

24、影响。例如人们设计创造 了简洁、明亮、高雅、有序的办公室内环境,相应地环境也能使在这 一气氛中工作的人们有良好的心理感受,能诱导人们更为文明、更为 有效地进行工作。心理学那么是“研究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 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学科。关于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的关系,环境心理学一书中译文前言 内的话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不少建筑师很自信,以为建筑将决定人 的行为”,但他们“往往忽视人工环境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损害, 也很少考虑到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以往的心理 学“其注意力仅仅放在解释人类的行为上,对于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未 加重视。环境心理学那么是以心理学的方法对环境进行探讨

25、”,即是在 人与环境之间是“以人为本”,从人的心理特征来考虑研究问题,从 而使我们对人与环境的关系、对怎样创造室内人工环境,都应具有新 的更为深刻的认识。、含义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 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 人们心愿的。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心理学与多门学科,如医 学、心理学、环境保护学、社会学、人体工程学、人类学、生态学以 及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室内环境学等学科关系密切。环境心理学非常重视生活于人工环境中人们的心理倾向,把选择环境 与创立环境相结合.着重研究以下问题:1、环境和行为的关系;2、怎样进

26、行环境的认知;3、环境和空间的利用;4、怎样感知和评价环境;5、在已有环境中人的行为和感觉。对室内设计来说,上述各项问题的基本点即是如何组织空间,设计好 界面、色彩和光照,处理好室内环境,使之符合人们的心愿。二、室内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人在室内环境中,其心理与行为尽管有个体之间的差异,但从总体上 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作出反响的特点, 这也正是我们进行设计的基础。下面我们列举几项室内环境中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方面的情况:1、领域性与人际距离领域性原是动物在环境中为取得食物、繁衍生息等的一种适应生存的 行为方式。人与动物毕竟在语言表达、理性思考、意志决策与社会性 等方面有本质的

27、区别,但人在室内环境中的生活、生产活动,也总是 力求其活动不被外界干扰或阻碍。不同的活动有其必须的生理和心理 范围与领域,人们不希望轻易地被外来的人与物所打破。室内环境中个人空间常需与人际交流、接触时所需的距离统盘考虑。 人际接触实际上根据不同的接触对象和在不同的场合,在距离上各有 差异。赫尔以动物的环境和行为的研究经验为基础,提出了人际距离 的概念,根据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行为特征确定人际距离,即分为: 密切距离;人体距离;社会距离;公众距离。每类距离中,根据不同的行为性质再分为接近相与远方相。例如在密 切距离中,亲密、对对方有可嗅觉和辐射热感觉为接近相;可与对方 接触握手为远方相。当然对于

28、不同民族、宗教信仰、性别、职业和文 化程度等因素,人际距离也会有所不同。2、私密性与尽端趋向如果说领域性主要在于空间范围,那么私密性更涉及在相应空间范围内 包括视线、声音等方面的隔绝要求。私密性在居住类室内空间中要求 更为突出。日常生活中人们还会非常明显地观察到,集体宿舍里先进入宿舍的人, 如果允许自己挑选床位,他们总愿意挑选在房间尽端的床铺,可能是 由于生活、就寝时相对地较少受干扰。同样情况也见之于就餐人对餐 厅中餐桌座位的挑选,相对地人们最不愿意选择近门处及人流频繁通 过处的座位,餐厅中靠墙卡座的设置,由于在室内空间中形成更多的“尽端”,也就更符合散客就餐时“尽端趋向”的心理要求。3、依托

29、的安全感生活活动在室内空间的人们,从心理感受来说,并不是越开阔、越宽 广越好,人们通常在大型室内空间中更愿意有所“依托”物体。在火车站和地铁车站的候车厅或站台上,人们并不较多地停留在最容 易上车的地方,而是愿意待在柱子边,人群相对散落地汇集在厅内、 站台上的柱子附近,适当地与人流通道保持距离。在柱边人们感到有 了 “依托”,更具安全感。4、从众与趋光心理从一些公共场所内发生的非常事故中观察到,紧急情况时人们往往会 盲目跟从人群中领头几个急速跑动的人的去向,不管其去向是否是安 全疏散口。当火警或烟雾开始弥漫时,人们无心注视标志及文字的内 容,甚至对此缺乏信赖,往往是更为直觉地跟着领头的几个人跑动, 以致成为整个人群的流向。上述情况即属从众心理。同时,人们在室 内空间中流动时,具有从暗处往较明亮处流动的趋向,紧急情况时语 言诉引导会优于文字的引导。上述心理和行为现象提示设计者在创造公共场所室内环境时,首先应 注意空间与照明等的导向,标志与文字的引导固然也很重要,但从紧 急情况时的心理与行为来看,对空间、照明、音响等需予以高度重视。 5、空间形状的心理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