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冀教版(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624466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7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冀教版(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新版冀教版(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冀教版(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冀教版(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L能说I储简单的测量工具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2 .能说出测量长度工具的名称、结构和功能。3 .能举例说出测量时使用工具会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科学探究L能根据物体特点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其长度。4 .能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科学态度.能在探究过程中乐于合作和提供,协助同学完成测量身体部位的任务。1 .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估测与精准测量,并对其结果敢于质疑和讨论。科学、技水、社会与环境(STSE)能举例说明测量仪器技术的进步为人类生活提供的便利。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经过一个暑假,老师看到同学们都长高了,腰围也变粗了,你知道自己 目前的身高和腰围等各是多

2、少吗?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形成问题:怎样使用刻度尺测量身体不同部位的长度?(二)认识刻度尺,学会观测方法L认识刻度尺。引导:请大家观察手中的刻度尺,找一找零刻度线、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学生观察零刻度线、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教师提示:刻度尺对齐测量物体,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如果零刻度线 磨损不清,就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度线。记数时,切记要减掉代替零刻度 线的刻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面垂直;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加单位, 只有数字而没有单位的记录结果没有意义。2 .学习使用刻度尺。学生用刻度尺测量一支笔或一本书的长度,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学 生活动手册第1页中。教师巡视指导全班学生的操作,发

3、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相互评价。(学生交流在实际测量中遇到的问题或经验,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实时 评价。).拓展延伸。教师出示皮卷尺、软尺、钢卷尺等,让学生区分它们的最大量程和最小刻 度值。教师介绍测量长度仪器:体育老师用来测量跑道长度的“轮式测距仪”最 引导:同学们都测量完了,谁来说一说你觉得在测量过程中,哪些地方做得好, 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学生交流和评价。2 ,做个小水钟。明确任务。引导:电子停表是一种计时比拟精确的工具,一般都是由厂家生产后我们买来 使用的,其实我们也可以自己制作一个计时的工具一一小水钟。(2)掌握方法。提问:制作小水钟需要哪些材料,怎么样制作呢?

4、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3页的 内容,在小组内交流其中的间题。小组交流:学生阅读教材,小组内交流所需材料和制作方法后,记录在科学 学生活动手册第5页中。集体交流:学生讲述制作方法,其他同学补充修正。 教师出示考前须知合理分工,国结合作。制作时注意安全,不要被工具弄伤。画标线时,要尝试2到3次,比拟每次1分钟的标线位置是否相同。,比 一比,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小水钟能准确计量1分钟、2分钟、3分钟、分钟 的时间。制作水钟。学生制作主钟,教师巡视指导。作品展示。引导:同学们的作品都已经完成了,接下来进行展示与评价。你们小组也可以 选择其他组的作品,并针对计时准确性、外形等进行评价。小组活动,按照 要求评价

5、其他组的作品。(5) o引导:同学们.已经观看了其他小组的作品,谁来说说哪个小组的作品比拟好, 或者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交流与反思其他小组或自己小组作品的优点与缺乏。教师小结:同学们要学会接纳其他人的合理建议,再进一步完善自己小组的作 品,完善之后可以给作品拍照,贴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5页中。(三)拓展认知,延仲活动.认识不同时期的计时工具。引导:大家认识了停表这种计时工具,那你们了解计时工具的开展过程吗?下 面让我们看一段视频来了解它们吧。播放计量工具的视频。视频内容:刻漏(水钟)沙漏、机械钟、摆钟、石英钟、 就装、电子表。学生交流学习计时工具的开展史的感受。1 .调查生活中1分钟能

6、做多少事情。引导:同学们,1分钟的时间很短暂,但1分钟能做多少事情呢?比方在学习 时,1分钟能朗读多少字;在体育锻炼时,1分钟能做多少仰卧起坐等。同学 们在课下,针对这些事情做一个小调查,并把调查后的感受用一句话总结出 来,相关数据和感受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5页中。学生课后调查。教学反思:第6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L能区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2 .能说出从陶泥到陶泥瓶的制作过程中材料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构成它 们的物质没有改变。3 .能描述陶瓷制品的加工过程。科学探究L能够从材料来源的角度提出探究性问题。2 .能运用比拟、分类、归纳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3 .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

7、做出评价。科学态度L能对人造材料的加工过程表现出探究兴趣。2 .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3 .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与调整。科学、技水、社会与环境(STSE)能说出科学技术的开展和应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塑料盆、玻璃杯、石子、木板和沙土等实物,让学生先用感官进行观 察,并提问:这些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1 .学生观察后回答。2 .引导: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它们是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制成的,你能 根据来源区分身边的材料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观察比拟,形成知识L认识

8、天然材料。提问:课本中的塑料杯、书、棉布衣服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这些材料又是 从哪里来的?观察: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回忆生活经验,思考上述问题。(以上三种物品 分别由塑料、纸、棉布制成,学生经过分析判断,得知塑料是以石油为原料 经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得到的;纸是由木材等加工制成的棉布是由棉花加工而 来的。进而分析得出石油、木材和棉花都是来源于自然界。)汇报:指定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引导学生相互补充与评价。引导:生活中还有哪些将天然材料加工后制成人造材料的例子?将你知道的写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7页中。结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天然材料的概念,像木头、棉花、沙土、 石油等可以从大自然中直接获取的材料

9、叫天然材料。3 .认识人造材料观察?出示玻璃加工过程的图片或玻璃加工过程的视频让学生进行观察。(视频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进行观察,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玻璃是利用什么材料,怎样加工制成的?(玻璃是用石英等天然材料为 主要原料经过煨烧制成的。)结论:像玻璃、塑料、金属、尼龙等用天然材料加工而成的材料叫人造材 料。(三)拓展延伸,实践应用引导: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天然材料制成人造材料的例 子,跟大家来提供一下。交流: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要求学生在知道的常见 材料中,区分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料,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 手册第7页中。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

10、提出问题L出示:陶瓷实物作品陶瓷花瓶、陶瓷碗、陶瓷壶。2 .引导:生活中常用的碗、花瓶、瓷砖等物品,很多都是用陶资材料制成的.提问:陶瓷材料是怎样加工成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亲自动手制作一件陶瓷作 品。(二)掌握方法,设计作品.讲解制作方法。和泥。把土块捣碎。加入量的水进行调和,用手拌,搅和均匀练泥。取一块泥,用手掌揉,然后将泥块举起一定高度用力向下摔,逐渐 摔成圆柱形。把练好的泥放入盆中,盖上湿布。揉泥。用两掌稍稍压住掌心中的泥块慢慢转动,使泥块随着转动而反复翻 转,最后被成圆形或椭圆形。精接。把还体各局部粘接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坯体。捏泥。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将泥捻成所需形状。干燥。把完成的

11、坯放在通风的地方进行干燥。烧制。按照素烧的升温曲线进行气烧操作,到达烧成温度时止火。冷却。按照素烧的温度进行冷窑,以防素胎惊裂。(9)上釉。采用刷釉、浸釉等方法上釉,使素胎内外皆有釉。(以上方法步骤 (9)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实现,可以通过讲解或视频让学生知道每个步骤 的目的,便于学生对人造材料加工过程的学习。).作品设计。讲解设计思路。没计造型。如长圆柱形、喇叭形、身圆形、大肚形等。没计装饰。画出样品外表图案,如花朵、线条、动物等。大生呈现形式。可以采用课件、图片等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分组设计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评价。(三)分工合作,制作作品L小组制作。温馨提示使用雕刻刀时注意安全。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

12、。小组成员要团结合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1 .展示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讲解评价标准:作品造型美观。(2)作品工艺精致。(3)作品有创意学生交流,并进行相互评价。(教师引领学生选择出造型美观、有创意的陶瓷 作品,并对设计独特的小组进行表扬。)讲解:在用陶土做陶泥瓶的过程中,陶泥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构成它的 物质没有发生改变。陶泥花瓶经过高温烧制变成了陶瓷瓶。陶土是天然材料, 陶瓷是一种人造材料。(四)拓展延伸,实践应用一当动。(引导:为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发 明家不断研究出新的材料。学生汇报新材料的信息,从四个方面进行汇 报:材料的名称和来源。简单的制造过程。新材料的特

13、点。新材料的用途。交流:把、整理好的资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在交流各自信息 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谈认识新材料的感受。讲解:以树脂为材料制作的眼镜,重量轻,佩戴舒适度高;采用多种新材料制 成的航天服,具有隔热、阻挡宇宙射线等作用。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新材料? 教学反思:第七课科学知识1 .能归纳出塑料的防水性、透气性、热塑性等性能。2 .能说出塑料的主要用途。科学探究.能根据生活现象提出要探究的问题。1 .能对探究的问题进行假设。2 .能按照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3 .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科学态度L能对探究塑料性能产生浓厚兴趣。2.能与同学合作完成活动任务,并能大胆发言,准确闻述

14、自己的观点,听取 他人的意见。科学、技水、社会与环境(STSE)L能说出人们利用科技改进塑料的性能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2.能说出人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减少白色污染、保护环境的实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矿泉水瓶、塑料凳、大型塑料玩具(滑梯)图片。1 .提问: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塑料有哪些用途?2 .引导:塑料可以用来做杯子、椅子、储存箱、购物袋等。塑料的这些用途与 它的性质有关,你知道塑料有哪些性质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间题。(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L比拟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1)观察实物,提出问题。提问: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谁更轻便、透明、防水、耐腾?观察比拟,

15、记录现象。学生以小组形式根据表格内的信息提示进行操作、 观察,并将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8页中。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汇报:说一说观察到的现象。讨论:两种材料的尺子各有哪些优点和缺乏?交流:指定小组代表汇报自己的讨论结果,提示其他学生要注意听然后进行 补充和评价。总结:塑料尺子具有轻便、透明、防水、耐磨等性质。3 .比拟塑料手套和棉线手套。提问:戴塑料手套和棉线手套会有什么感觉?实验:把塑料手套戴在一只手上,把棉线手套戴在另一只手上,把两只手 放在强光下照射3分钟左右,体会手的感觉。将实验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 活动手册第8页中。(提示:不要用毛线手套。)总结:塑料手套透气性差,棉线手套透气性好

16、。思考:根据塑料透气性差的特点,推想它在保温和防水方面有什么作用。4 .塑料瓶遇热水会怎样?提出问题:塑料瓶遇热水会怎样?猜测预测:学生进行预测。(3)实验观察:掌握方金:向一个瓶中倒入冷水,向另一个瓶中倒入热水。盖上瓶盖,静置2分钟左右,用手捏一下两个瓶子看看有什么不同。实验记录:学生进行实验,将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8 页中。考前须知:向塑料瓶中倒入热水时要注意安全,防止烫伤。得出结论:汇报:说一说小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思考:塑料瓶遇热水会变形,说明塑料具有什么性能?(热塑性)引导:想一想, 是不是所有塑料都有这种现象?身边还有哪些塑料制品?分别利用了塑料的 哪些性能?交流:学生

17、先小组进行交流,然后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提供。(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提问:随着科技的开展,科技人员创造了哪些新性能塑料?1 .阅读资料:阅读教材资料或个人准备的资料,并将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 进行概括总结。(要求简练清楚).交流:指定学生汇报自己到的资料。2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与评价。第八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能说见服装材料的名称。1 .能描述某些服装材料的渗水、保温等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科学探究.能从不同服装材料的渗水性、保温性等性质,提出探究性的问题。1 .能通过观察、实验、阅读等获取服装材料性能等科学事实。2 .能用科学语言、记录表等记录整理信息,表述结果。3 .能用分析、比拟等方法

18、得出实验结论。4 .能对探究活动过程和结果做出评价。科学态度L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服装材料的性能表现出探究的兴趣。2 .能在探究过程中实事求是,准确记录数据,尊重观察结果。3 .能与他人合作,愿意沟通交流;能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意见,形成集体的观 点。科学、技水、社会与环境(STSE)能说出服装材料对生活的重要性,体会到不同服装材料有不同的用途。(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参加不同的活动、在不同的场合会穿不同类的衣 服,比方,运动时穿运动服、出席宴会时穿礼服、下雨天穿雨衣等。我穿的 服装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服装材料吧!1 .提日:你认识哪些服装材料?不同的

19、服装材料有什么性能?2 .出示观察方法:查看衣服标签。(2)观察纤维的孔隙。触摸衣服的外表来识别服装材料。3 .交流:与其他同学提供自己的发现。(二)观察现象,获取事实L比拟棉布和橡胶雨衣的渗水性。提问:棉布和橡胶雨衣的渗水性哪个好?掌握实验方法。出示实验方法。A准备大小相同的棉布衫和橡胶雨衣材料各一份。B.用滴管分别在它们外表滴相同滴数的水。出示考前须知。A.每次滴水的位置保证在同一个地方。B.用胶头滴管滴水时,要与桌面保持45度夹角。学生分组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9页中。教 师巡回指导,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得出实验结论。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结果。教师小结:棉布渗水性强,橡胶水

20、性弱。2.比拟羊毛杉和棉布衫的保温性。提出问题。羊毛衫和棉布衫哪个保温性好呢?猜测假设。学生进行猜测后,交流猜测结果。掌握方法。实验方法。A向两个杯子中加入温度、体积相同的水。B.一个水杯用羊毛杉,另一个杯子用棉布衫分别包起来。(注意:羊毛衫和棉 布衫的厚度要相同。)C.每隔2分钟用温度计测量杯中水的温度。温度计的使用方法。A.在测量之前要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B.根据估计的温度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C.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壁。D.玻璃泡全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要稍候一会儿,等它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E.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量液体中。F.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

21、的液面相平,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要有数字和单位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实验,将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9页 中。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学生注意安全。(5)得出结论o汇报:说一说你们组的实验数据。讨论: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结:羊毛衫比棉布衫的保温性强。引导:生活中还有很多服装材料的保温性很好,说说你都知道哪些?(三)联系生活,实践运用.引导:随着科技的开展,人们不断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制作功能的服装,你 还知道哪些多种功能的服装?1 .阅读:学生阅读资料,了解不同功能材料的服装。2 .交流:将整理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总结并与同学交流。(要求从服 装名称、用到的材料、具有的功能三个方面进行概括总结

22、。).教师总结与评价。教学反思:第九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L能说出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液体表 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2 .能说出空气没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但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总 会充满各处。科学探究L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可以探究的问题。3 .能对空气是否有质量进行假设。4 .能设计空气是否有质量的实验方案。5 .能按照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6 .能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综合得出实验结论。科学态度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对多种物体共同性质的探究。科学、技水、社会与环境(STSE)能分别举例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用途。第一课时

23、(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L引导:我们身边的物体多种多样,它们形态各异,但彼此又有很多共同之处。看,这些物体你都认识吗?2 .教师出示课件,组织学生观看,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教材上的图片.提问:这些物体有哪些共同性质呢?(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研究固体的性质。提出问题:同学们,积木、尺子和髡子有什么性质呢?让我们用观察的方法 来研究它们吧!(2)掌握方法:教师讲解观察的方法。用眼睛看一看它们是什么形状和颜色的。用手压一压,观察它们的软硬。尺子或其他方法量一量,并计算出它们的体积。电子秤或托盘天平称一称它们的质量。观察记录:学生观察,并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1 顶中。教师巡回指导

24、,适当给予帮助。分析比拟;组织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比拟积木、尺子和凳子的相同点。归纳总结:像积木和尺子一样,具有一定质量、体积和形状的物体被称为 固体。1 .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提出问题: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了固体的主要性质。那么,牛奶、水和 小刻度值,及其适用范围。建筑工人测量房屋长度的“激光测距仪”,体检 时常用的“全自动身高测量仪”。学生观察后进行交流。(三)选择刻度尺,测量身体长度.提问:选用什么尺子来测量身体各部位的长度才合适呢? 学生思考交流并回答。1 .教师讲解工具选择的方法及考前须知。工具选择:测量手掌宽度可以选择直尺;测量腰围可以用软尺,它柔软 容易弯曲,可以紧贴身体部位,并且

25、最大量程为150cm,能满足长度需要; 测量身高可以用钢卷尺,它有一定硬度,测量结果更准确;根据实际情况 或便利性,软尺、钢卷尺、皮尺之间可临时替代,如身高不超过150cm时, 可用软尺替代钢卷尺测量身高。考前须知:用直尺测量时,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边缘重合;用软尺测量 时,紧贴身体部位,但不要过于用力抻拉,以免误差较大;用钢卷尺测量身 高时,由于钢尺锋利且回缩速度快,需要佩戴手套,并尽量使卷尺与地面垂 直,保证测量数值的准确性;读数时注意视线要与尺面刻度垂直。2 .学生测量记录与交流评价。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测量,成员间协作完成探究任务,将结果记录在科学学 生活动手册第1页中。教师在探究过程中巡视

26、指导,强调要注意安全,尤其是登高和使用钢卷尺时 学生交流与评价,教师评价小组协作情况。(四)学会使用身体自带的“尺子”,估测长度L提问:在没有刻度尺等测量仪的情况下,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小组讨论 交流。2 .讲解:利用“挂”和“步”等身体自带的“尺子”可以估测长度。3 .小组活动。学生测量自己一掉、一步的长度。用“挂”估测课桌的长度, 用“步”估测教室的长度,将观测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 中。(根据课堂时间,该活动可安排在课下作为拓展活动进行。).交流评价。比照估测与实际测量结果的差距,分析原因,交流收获。 教学反思:酱油又有什么性质呢?(2)掌握方法:教师讲解观察的方法。将液体倒

27、入量筒中,观察它的体积。用手将水槽中的水搅一搅,观察有什么现象。用电子秤称一称液体的质量是多少克。将水倒进不同形状的杯子里,观察是什么形状的。将水倒入玻璃碗中,静止后观察水面,将碗底的边垫上一块橡皮,静止后 再观察水面,发现了什么?观察记录:学生观察,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学生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 学生活动手册第11页中分析比拟:组织学生分析观察结果,比拟有什么相同点。归纳结论:像水和牛奶一样,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没有确定的形状,具 有流动性的物体称为液体。液体在静止的时候液面保持水平。(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仲举例说出生活中的固体和液体。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上节课,通

28、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固体和液体的主要性质,那么气体有哪 些性质呢?2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空气还有哪些性质?3 .记录:引导学生把想知道的问题列举出来,并记录在“我的问题卡”(二)探完发现,形成知识L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掌握实验方法。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观看并识记。实验方法:将纸团紧紧地塞到杯子的底部,压实。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水面要漫过杯底。将杯子竖直提起,离开水面,用抹布将烧杯的内壁、外壁轻轻地擦干。从杯子底部取出纸团,用手摸一摸,观察混了没有。将杯底塞有纸团的杯子,再次压入水中,然后将杯子倾斜,观察有什么现 象。将杯子竖直提起,离开水面,用抹布将杯子的内壁、外壁

29、擦千。从杯子底部取出纸团,用手摸一摸,观察湿了没有。(教师画出关键词,让 学生利用关键词记忆。)考前须知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包括观察、记录、收拾等)。实验过程中要安静有序。实验观察。学生分组实验,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分析现象。讨论:第一次实验中纸团没有湿说明了什么?第二次实验中纸团湿了又说明了 什么?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得出结论。空气占据空间,将得出的结论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11页中。2.探究空气的其他性质掌握实验方法。挤压气球不同的部位,观察气球的形状会怎样将充满气的气球冲着脸部欧气,有什么感受。3先称量充满空气的篮球或气球的质量,然后给篮球或气球放掉气再称量, 并记

30、录示数。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回指导。组织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并引领学生得出实验结论,记录在科学学生活 动手册第11页中。演示:在烧杯底部点燃一炷香,把泡沫板盖压进烧杯三分之一处让烟雾充 满泡沫下面的空间,然后向上拉泡沫板至杯口处,观察烟雾的变化。提问: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总结:空气会充满各处。(三)综合概括,得出结论通过以上活动,综合得出活动结论: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没有固定的形状和 体积、会流动、能占据一定的空间、会充满各处等主要性质。(四)实践运用,拓展延伸.引导: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主要性质。下面让我 们通过实验,比拟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有哪些相同与不同。1 .教

31、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相同与不同。教学反思:第十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说出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C时,水会由液态变为气态水蒸气。2 .能说出水蒸气遇冷会变成水。3 .能比拟出水、水蒸气在形状和体积等方面的区别。4 .能说出使用酒精灯的方法和考前须知。科学探究L能从水和水蒸气之间的变化中提出探究性问题。5 .能按照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6 .能利用记录表和图示符号记录、整理实验现象。7 .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拟并归纳出实验结论。科学态度.能对水和水蒸气的变化产生浓厚兴趣。1 .能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探究和观察任务。2 .能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实事求是

32、地总结和描述实验结果。科学、技水、社会与环境(STSE)能科学地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物态转化现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生活中妈妈做饭的情景图或小视频。引导:妈妈做饭的时候,小明发现锅里的水变少了,水变少的原因是什么呢?(给水加热)提问:减少的水到哪里去了呢?(二)实验操作,观察现象.给水加热。认识实验材料。出示实验材料:铁架台、陶土网、酒精灯、温度计、100mL的烧杯等。(2)掌握实验方法。播放实验方法视或课件,提示观看要点:实验仪器的组装顺序是怎样的?实验中怎样用酒精灯加热?学生观看后,指定学生回答。出示实验装置图,教师讲解:实验模型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酒精灯 点燃、加

33、热、熄灭的方法及考前须知。出示实验方法:A.将铁架台、陶土网、酒精灯.、温度计等器材按照实验装置图自下而上 进行组装。B.取一只100mL的烧杯,加入50mL的水,放在陶土网上。C.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水中(注意不要碰到烧杯的底或壁)。D.点燃酒精灯,观察并记录加热时烧杯内出现的现象。(教师画出关键词,让学生耐用关键词进行记忆。)出示考前须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包括观察、记录、收拾等);小组成员轮流观察;实验过程中要安静有序。学生进行实验并观察。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将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2页中。(实验中水的沸点可能达不到100C,建议加一个轻重合适的泡沫板杯盖,适 当增大杯中的

34、气压,以保证水的沸点为100。)得出实验结论。汇报:说一说你们组记录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思考:这些数据有什么相同点?说明了什么。总结:水在加热时温度升高,当温度上升到100C时水开始沸腾。水沸腾时 烧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烧杯中的水在减少。1 .减少的水去哪里了。提出问题。引导: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发现烧杯中的水城少了,减少的水 去哪里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间题。(2)掌o将活动实验装置中的温度计取下,将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用一块比烧杯口稍大的玻璃片盖在烧杯口(注意不要盖得太)。10秒钟后, 拿开玻璃片(注意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玻璃片,以免烫伤,可用试管夹将玻璃片 夹起),观察玻璃片上出现的现

35、象。实验观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将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第12页中。得出结论。汇报:简要表达小组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思考:通过各组实验的现象,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结论:玻璃片上出现了很多水珠,原因是水蒸气遇到玻璃片后又变成了水。(三)综合概括,得出结论提问:综合以上两次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思考后试着进行回答。教师小结:液态的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 又能变成水,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物质。(四)实践运用,拓展延伸引导: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水沸腾时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并有一局部水变成 了水蒸气。醋沸腾时会有哪些现象呢?课后我们可以仿照给水加热的过

36、程, 给醋加热,观察醋会发生什么变化。教学反思:第十一课教学目标:科学探究L能根据实验方法进行水结冰、冰融化成水的实验。2 .能用表格进行实验记录。3 .能分析数据,归纳出实验结论。科学态度.能对冰和水互相转化的实验产生浓厚兴趣。1 .和同学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科学、技水、社会与环境(STSE)了解身边物体的存在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L引导:寒冬来临时,经常看到水结冰的现象。(出示冰的图片)2 .提问:水在什么温度下能结冰?(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L研究水结冰的现象。播放课件,提示学生注意实验的过程和方法。指定学生汇报,然后出示实 马佥A.将铁架台、试

37、管、纯洁水、碎冰等器材,按照实验装置图自下而上安装。B.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纯洁水(不要过多),用记号笔在管壁上标记好水面高度。C.将温度计吊起,插入试管里的水中。D.在烧杯中装满碎冰,把试管放入碎冰中。E.当温度变化缓慢或者不变时在碎冰里加些食盐,继续观察温度计数值的变 化。(该实验向碎冰中加入适量的食盐,会加快水结冰,缩短实验时间,提高实验 效果。)教师画出关键词,让学生利用关键词进行记忆。学生回忆实验方法,并进行复述、记忆。出示考前须知。A.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包括观察、记录、收拾等)。B.小组成员轮流观察。C.实验过程中要安静有序。实验并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

38、册第13页中,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学生注意安全(要求学生认真、准确、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记求,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实事 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描述现象。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可以按照“我是怎么做的?观察到什么现象? ”的方式进行汇报, 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对其进行补充、修改和评价。)分析并得出结论提问:水在什么温度时开始结冰,水结冰后体积会怎样?总结:在0时水会结 成冰,水在结冰的过程中体积会变大。2.观察冰的融化。提出问题。提问:当水温降到时水会结成冰,冰受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引导:你有 哪些方法能够加快冰的融化?掌握方法。播放实验方法课件,提示学生关注实验过程中的主要方法。之后

39、提出问题 并指定学生回答。出示实验方法A.从冰箱中取出一些碎冰,放入烧杯。B.用温度计测量碎冰的温度。c.每隔一分钟记录温度计的示数和冰的状态。(教师引导学生匀画关键词,并进行复述、记忆。)出示考前须知。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实验过程中要安静、有序。实验并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3页中。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实验中为了加快冰的融化,可以使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冰加热。)得出结论。提问:冰在什么温度下会融化成水?冰融化成水时质量有什么变化吗?总结:冰在0时可以融化成水,质量不变。(三)综合概括,得出结论思考:通过以上两个实验的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思

40、考后进行交流。小结:水在时可以结成冰,冰在OCC时可以融化成水。水和冰是同一物 质的不同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四)实现运用,拓展延伸.引导: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人们利用水的流动性 可以制作各种形状的创意冰品学生观看制作冰品的课件图片。1 .引导:请同学们课后设计并制作模具,用来制作漂亮的冰品。比一比,谁制 作的冰品造型独特,色泽鲜艳。学生课后设计制作创意冰品,选择适当时机进行展示评价。教学反思:第十二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能归纳7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科学探究.能从生活现象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1 .能对探究的问题进行假设。2 .能设计出表达气体受热后体积发生

41、变化的实验。3 .能通过在实验中进行观察等获取实验的信息。4 .能运用分析、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科学态度.能对物体受冷受热后的体积变化产生兴趣。1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设计证明气体受冷受热后体 积变化的实验。2 .能采纳他人的建议改进自己的方案,能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科学、技水、社会与环境(STSE)能运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生活现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出示超市货架上的瓶装饮料、醋、酱油等图片。)同学们,来观察一下 这些瓶子里面的液体有什么相同点。学生思考后进行回答。提问:商店出售的瓶装液体商品一般情况下为什么

42、不装满?(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L探究液体受冷受热后体积的变化。掌握方法。播放: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方法的视频和课件。提示学生关注实验分为几步, 要注意什么事项。学生观看后回答间题。出示实验方法A.向三个锥形瓶中分别倒入滴有红墨水的冷水、柴油和酒精。B.在瓶口盖上带有细吸管的塞子。C.将三个锥形瓶依次放入热水中,观察各个液面的变化。再放入冷水中,观 察各个液面的变化。(教师画出关键词,让学生利用关键词进行记忆。)出示考前须知:A实验中注意安全,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小心被热水烫伤!B.小组要明确分工,认直观察和记录。实验观察。根据实验方法,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将实验现象记录到科学 学生活动手册第14

43、页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分析现象。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可以按照“我是怎么做的?观察到什么现象? ”的方式进行汇报, 要求其他学生认直倾听,并对其进行补充、修改和评价。)得出结论。提问: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总结:液体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2 .探究固体受冷受热后体积的变化。提出问题。液体受热体积变大,受冷体积缩小。固体有没有这样的性质呢?掌握方法。播放:关于表达固体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方法的视频或课件。出示实验方法:A.准备一个铜球和一个铁环,铜球刚好能从铁环中穿过。用酒精灯加热铜球,使其均匀受热。B.将加热一定时间后的铜球放在铁环上面,观察现象。C.把铜球放入冷水中,一段时间后,再用

44、铜球去穿铁环,观察现象。出示考前须知: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安全。B.小组实验要分工合作,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并观察。根据实验方案,结合实验步骤,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将实验现象记录到科学 学生活动手册)第14页中。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巡视指导。得出结论。交流:指定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提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结论:通过分析可以得出,铜球受热时,体积膨胀;铜球遇冷时,体积收缩。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三)实践运用,解释现象出示:瓶装饮料和铁轨接缝的图片。引导:请你用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解释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学生 交流,解释现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提出问题引导:老师这有一个瘪的

45、乒乓球,你能想方法让它鼓起来吗?(放在热水中。) 提问:瘪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为什么会鼓起来呢?(二)做出假设假设: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认为瘪乒兵球鼓起来是乒兵球壳受热胀的结果,如果 出现这种情况,建议用扎孔的乒兵球进行反证:另一种是认为乒乓球里面的气 体受热膨胀引起的,出现这种情况时就进入下一个设计实验的环节。) (三)设计实验提问:你还有什么方法能够观察到气体受热成受冷后的体积变化。讲解设计思路。引释:空气不同于固体和液体,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能 否借助证明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模型来探究空气是否有热胀冷缩的性 质呢?比拟两个实验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表达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装

46、置和一个没有液体的该实验装置图(引 导学生比拟出两个实验的不同点:一个容器中是液体,另一个容器中是空气, 液体体积的变化可以直接观察到,而空气体积的变化不能直接观察到。) 你有几种方法能够观察到气体体积受热成受冷后的变化呢?学生以小组为单 位进行实验设计,并记录下来。交流评价。指定小组汇报方案。(提示其他学生注意听,根据小组汇报的 实验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和补充,学生补充不到位的,数师进行补充。) 教师小结,形成统一的实验方案。把气球套在烧瓶口上。把套有气球的烧瓶放在热水中,观察气球有什么变化。再把烧瓶放入冷水 中,观察气球有什么变化。出示考前须知。实验中要注意安全,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小组实验时要分工合作,做好实验记录。实验观察根据实验方案,结合实验步骤,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将实验现象记录到科 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4页中。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巡视指导。(五)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