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八古代中国的农业【含答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618664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八古代中国的农业【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八古代中国的农业【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八古代中国的农业【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八古代中国的农业【含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十八古代中国的农业(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2021年广东适应性测试)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 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渐清晰。这一变化的原因有()A.分封制度的强化 B.井田制度的推广C.生产技术的进步 D. 土地兼并的加剧选C。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井田制逐步瓦解,故排除A、B;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铁犁牛耕, 生产工具、技术进步,从而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使得荒地被大量开垦成为可能,诸侯国之间的界 限也逐渐清晰,故C正确;战国时期存在土地兼并现象,但并没有加剧,故I)错误。1 .秦汉时期,产生于春秋

2、战国时期的那些家庭历史的物质得到了进一步确认、整合和普遍化, 成为后来2 000多年持续保持的传统。夫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夫妇同一个已婚子 女组成的直系家庭,成为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家庭形式。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大一统国家的形成B.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C.铁犁牛耕的出现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选Co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由此促进了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产生,故选C;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地方分裂割据,并未形成大 一统国家,排除A;重农抑商是经济政策,属于生产关系层面,并不属于生产力,因此不能成为根 本原因,排除B;专制主义中央

3、集权是自秦朝始建的,春秋战国时期并未建立,排除Do3.下表为史书关于汉朝时期社会情况的一些记述。其反映了这一时期()出处记述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论贵粟疏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汉书王贡两龚鲍传臣禹有田百三十亩,陛下过意征臣,臣卖田百亩以供车马汉书匡张孔马传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膏腴上贾A. 土地买卖趋向合法化B.豪强地主左右着国家政局C.自耕农经济持续衰退D.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选D。根据材料“买田宅”“卖田宅” “臣卖田百亩”“多买田至四百顷”等信息可知,汉朝 存在较多土地买卖的现象,而土地买卖是土地私有制下出现的,体现

4、了汉朝土地私有制日益发 展,故选D;结合所学汉朝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故汉朝的土地买卖本就是合法 的,排除A;材料强调汉朝存在土地买卖现象,并未反映豪强地主左右国家政局,且说法过于夸 张,排除B;材料只是反映了土地买卖的现象,并不能就此得出自耕农经济持续衰退,且西汉立 国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发展自耕农、扶植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排除C。4. (2021年重庆适应性测试)后汉书载:东汉后期,“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 国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荣乐过于封君,势力侔(相等)于守令。财赂自 营,犯法不坐,刺客死士为之投命”。这说明当时的豪强地主 ()A.具有州郡行

5、政治理权B.成为政府的主要依靠力量C.不承担赋税徭役义务D.在地方拥有强大的影响力选D。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东汉后期豪强地主经商牟利、兼并土地,拥有众多依附民,逃避法律, 拥有私人武装,因此可以得出东汉后期豪强地主在地方拥有强大的影响力,成为威胁中央集权 的主要因素,故【)正确;材料记载豪强地主“不为编户一伍之长”,因此不具有州郡行政治理权, 故A错误;成为政府的主要依靠力量与材料表述相违背,故B错误;豪强地主不承担赋税徭役义 务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C错误。5.从明史所载田赋征收的品目来看,除了小部分钱钞以外,绝大部分是麻布、丝绢和米麦 等;里甲正役中物料的征派,亦多是地方农民的土特产。这一现象(

6、)A.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B.延缓了社会经济的转型C.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特点D.导致了税收政策的变化选Bo田赋征收和里甲正役中绝大部分用实物,很少用钱钞,这不利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故选B; 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田赋征收和里甲正役中实物征派居多,钱钞占少数,与加重劳动人民负担 无关,排除A;重农抑商指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与材料无关,排除C;税收政 策的变化与当朝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有直接的关系,这时期田赋征收和里甲正役中实物征派 居多不能导致税收政策的变化,排除Do6.齐民要术记载:“其(桑)下常新掘种蓑豆(即绿豆)、小豆。二豆良美,润泽益桑。”“楮 和麻子漫散之,秋冬仍留麻勿刈,为

7、楮作暖”。这表明当时()A.农业经营模式发生改变B.传统经济政策得以实施C.生态农学观念已经出现D.精耕细作技术取得突破选C。桑树下种绿豆、小豆,对三者都有利;楮、麻一起生长,麻可为楮作暖,农作物的间作和混 作表明生态农学观念已经出现,故选C;材料信息不涉及男耕女织的农业经营模式发生改变,排 除A;重农抑商指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与材料无关,排除B;两汉时就已经 出现农作物的间作套种,“突破”说法错误,排除及7 .唐代以前,耕犁需要两头牛才能牵引,对于长江下游地区的水田来说难以使用。唐代以来,耕 牛和牛耕具逐渐被长江下游地区的农民所接受。该变化受益于唐代()A.耦犁普及长江流域

8、8 .筒车用于农业灌溉C.耕犁技术进一步发展D.铁犁牛耕开始出现选Co唐代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农民之所以接受耕牛和牛耕具主要是因为耕犁技术取得了进步, 能够适应当地的0然环境,故选C;耦犁是汉代出现的两头牛牵引的耕作技术,排除A;筒车属于 濯溉工具,不能体现耕犁技术的进步,排除B;铁犁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拔高训练】西周、秦、西汉、隋唐等古代王朝都定都关中,五代中有四朝定都开封。北宋初年,赵匡 胤想从开封迁都到洛阳,进而迁往长安。“吾将西迁者,非它,欲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兵,循周、 汉故事以安天下也”,但因群臣反对而未果。最主要的原因是 ()A.开封有更为险峻的地形优势9 .关中的生态恶

9、化导致收入锐减C.经济形势的变化阻碍了西迁D.周、汉已成历史,其经验不可靠选C。由材料“北宋初年,赵匡胤想从开封迁都到洛阳,进而迁往长安”“但因群臣反对而未果” 可知开封交通四通八达,尤其可以通过多条水路连接几大水系,此时经济重心逐步南移,拥有 巨大人口的都城不得不靠近经济发达区域,故选C;材料强调长安洛阳地形较为险峻,开封在辽 阔的平原.上无险可守,排除A;关中是否收入锐减无法判断,排除B;周汉的历史经验不可照搬, 但对后世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排除Do8 .(大同模拟)南宋时期,出现了 “好田”“沙田” “涂田”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稻麦两熟制 得以推广,也有在水稻收割后种植其他粮食、蔬菜油料

10、作物或绿肥作物。这些现象() A.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表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C.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受到当时土地政策的影响选Ao据材料可知南宋时期土地利用率高,农业增产,有利于缓解人I 1压力,故选A;材料说的是 南宋时期农业生产情况,无法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B;材料只提到土地利用率高,并未 提到农作物用于商品交换,排除C;宋代的土地“不抑兼并”,与土地利用形式和熟制无关,排除Do9 元代王祯的农书记载:“北方村落之间,多结为锄社。以十家为率,先锄一家之田,本家 供其饮食,其余次之,旬日之间,各家田皆锄治。间有病患之家,共力助之,故苗无荒秽,岁 皆丰熟。”这一现象()A.推

11、动大土地所有制发展B.萌发了早期的土地公有C.消除了农村的贫富分化D.有助于稳定自耕农经济选Do由材料可知农耕互助组织增强了村落成员间的互帮互助性,有利于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故选D;材料强调的是农民土地私有制而非地主土地所有制,排除A;井田制是早期的土地公有 制,排除B; “消除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10.(蚌埠模拟)某历史学家认为:“正因为土地私有,耕者有其田,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 才使贫者无立锥之地。”这一观点()A.提出了土地兼并的解决办法B.反对“耕者有其田”C.揭示了土地兼并产生的根源D.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选Co 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导致有

12、钱有势之人获得大量土地, 出现土地高度集中的现象,故材料观点是对土地兼并根源的表述,故选C;材料体现的是土地兼 并产生的原因,没有涉及解决土地兼并的办法,排除A;材料仅表述了土地兼并产生的原因,没 有体现出作者反对“耕者有其田”,排除B;材料表述了土地兼并的产生原因和后果,没有体现 出对失去土.地、生活困苦农民的同情,排除D。11.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资产缴纳户税,按田市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制和一 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A.抑制了土地兼并B.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C.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标志着征税依据由人丁转为财产选C。根据所学知

13、识可知,在租庸调制下,农民不管土地财产多少,每年都要向政府纳“租”和 给官府服劳役,但是两税法实行之后,就改变了租庸调制“以丁身为本”的征税原则,这就意味 着封建政府对人民的人身控制有所减弱,故选C;两税法的内容主要涉及农民如何缴纳赋税,与 土地兼并无关,排除A;两税法征收的标准在于“资产”,即实际纳税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 了负担不均的现象,也就不会加重农民的赋税负担,排除B;根据题干内容可知,两税法征收的 标准确实发生了变化,但是这仅是其意义的一个方面,而题干之意主要在于论述两税法的实施 对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排除D。教师 专用敦煌文献中唐天宝之前户籍上没有自买田的记载,而天宝六年(74

14、7年)以后,户籍中买田的记载明显增多。这说明当时()A.均田制日益遭到破坏B.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C.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D.西北农业生产力衰退选A。根据所学可知,唐中叶以前实行均田制,而均田制限制土地买卖,故”敦煌文献中唐天宝之前户籍上没有自买田的记载”,而天宝六年(747年)以后,买田记载明显增多,表明均田制日 益遭到破坏,故选A;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变法逐步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B;封建社会时期,地主土地所有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且根据材料中“户籍中买出的记载明显增多”,表明地主土地所有制在发展,排除C;材料中买出现 象的增多并不能表明西北的农业生产力衰退,排除D

15、o.宋书记载:“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地广野丰, 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材料反映的现象()A.主要得益于全国统一、安定B.是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C.是政府重视对外贸易的结果D.为元朝完成全国统一奠定基础选B。据材料“至于元嘉末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说明南方经济发达,结合所学可知南北朝时期北民南迁与南方人民 共同开发江南,得出南方经济发达是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故选B;南北朝时期国家处于 分裂阶段,排除A;材料“地广野丰,民

16、勤本业”说明是国内经济不是对外贸易,排除C;结束南 北朝分裂局面的是隋朝不是元朝,排除Do二、非选择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2分,共24分)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耕读传家” “耕读结合”这一现象几乎存在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它的形成与古代 农耕文明的经济、政治、文化特征密不可分。春秋时期墨家成员既从事教学也从事劳动生产, 他们崇拜的是大禹“沐疾风,置万国” “形劳天下”的刻苦精神;宋代陆九渊在象山精舍,率领 弟子开山造田,聚粮筑室,相与讲习。明代著名理学家吴与弼长期居乡,躬耕食力,弟子从者甚 众,其学生一日未早起,他便大声斥责说“秀才,若为懒惰,即他日何从到伊

17、川(程颐)门下?又何 从到孟子门下? ”“耕读结合”的价值取向彰显了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一一改编自胡青耕读一一中国古代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材料二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指出:“提倡爱祖国、爱人 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将“爱劳动”列 为国民五项公德之一。1954年,因轻视体力劳动的思想仍普遍存在,部分小学和初中毕业 生不愿毕业后成为劳动者,对无法如愿升学产生不满。在此背景下,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 提出要加强劳动教育,提高生产技术水平。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 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要克服教

18、育工作中的右倾思想和教条主义,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中共中央首次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 我国的教育方针。材料三2015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使劳动综合 育人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强调劳动对五育的促进功能,指出劳动教育具有教育全属性的机制, 对劳动教育的内在价值进行了肯定.改编自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论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耕读结合”现象长期存在的原因。(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劳动教育地位的变化,并简评其影响。(5分)(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从当前我国重视劳动教育

19、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第(1)题根据材料一 “它的形成与古代农耕文明的经济、政治、文化特征密不可分”可得精耕 细作农业模式的发展;结合历代封建王朝推行的重农政策可得封建政府重农政策的影响;根据 材料一 “春秋时期墨家成员既从事教学也从事劳动生产,他们崇拜的是大禹沐疾风,置万国形劳天下的刻苦精神”,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得“耕读结合”中的勤劳刻苦精神是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根据材料一 “宋代陆九渊在象山精舍,率领弟子开山造田,聚粮筑室,相与 讲习”等信息可得“耕读结合”符合理学修身养德的价值观;根据材料耕读结合的价 值取向彰显了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结合广大的劳动群众是社会的基础可得耕读结

20、合有利于 扩大教育的社会基础。第(2)题第一问变化,根据材料二从“将爱劳动列为国民五项公德 之一”到“这是中共中央首次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我国的教育方针”可得劳动教育 由培养国民基本公德到成为教育方针的中心内容,地位明显上升。第二问影响,根据材料二“因 轻视体力劳动的思想仍普遍存在”可得有利于扭转歧视体力劳动者的观念;根据材料二“提出 要加强劳动教育”,结合当时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时代精神可得有利于树立劳动光荣和吃苦 耐劳的时代精神;结合劳动教育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作用可得有利于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根 据材料二“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结合劳动教育 对培

21、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技术人才方面的作用可得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 的技术人才;根据材料二“提出要克服教育工作中的右倾思想和教条主义,教育要与生产劳动 相结合”,结合当时政治上“左”倾思想盛行的时代背景,以及因过度重视劳动教育而对文化 知识教育造成的消极影响可得,受到当时政治上“左”倾思想的影响,过度强调劳动教育的比 重会影响文化知识的学习时间。第(3)题据材料一 “春秋时期墨家成员既从事教学也从事劳动 生产”等信息,结合劳动教育应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关系可得劳动教育应与弘扬中华民族优 良传统相结合;根据材料三“提出要使劳动综合育人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强调劳动对五育的 促进功能”可得

22、劳动教育应该与德育、智育、美育共同发展,发挥综合育人功能;结合劳动教 育在中国古代、现代不同时期发挥的作用可得劳动教育应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答案:(1)原因: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的发展;封建政府重农政策的影响;“耕读结合”中的勤劳刻 苦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耕读结合”符合理学修身养德的价值观;“耕读结合”有利于 扩大教育的社会基础。(5分,每点1分)(2)变化:劳动教育由培养国民基本公德到成为教育方针的中心内容,地位明显上升。(1分) 影响:有利于扭转歧视体力劳动者的观念;有利于树立劳动光荣和吃苦耐劳的时代精神;有利 于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的技术人才;

23、(任意三点3分) 但受到当时政治上“左”倾思想的影响,过度强调劳动教育的比重会影响文化知洪的学习时间。 (1分)(3)劳动教育应与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相结合;劳动教育应该与德育、智育、美育共同发展, 发挥综合育人功能;劳动教育应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两点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唐朝后期南北户口数升降比较表一一据王育民论唐代南北方户口天宝元年(742 年)户数元和年间 (806-820 年)户数下降幅度占全国户数比例(船北方76.836. 52南方1 506 54851.6863. 48总计2 373 43565. 37100分布比重的消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

24、中的数据变化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史实运用止确,逻辑体系严密)历史解释是指根据史料,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就本题而 言,主要涉及唐朝后期的天宝元年与元和年间户口数、下降幅度、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这三个 方面数据的比较;对这变化,根据理性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对比,一是南北方 的户口数,二是南北方户口数下降的幅度,据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南北方户数都大幅度 下降,但北方下降幅度高于南方。对这一结论,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进行如下解释:其一,安 史之乱、藩镇割据造成政治动荡、经济破坏;其二,大批北方人民南迁。然后我们还要分析这变化产生的影响,如南方人口的增加,进步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和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并且由于南方经济的发展,其社会影响力也不断增强等。答案:变化趋势:南北方户数都大幅度下降,但北方下降幅度高于南方。(4分)变化原因: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造成政治动荡、经济破坏;大批北方人民南迁。(4分)变化的影响:进一步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和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南方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等。(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