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常州词派.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582167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末常州词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清末常州词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末常州词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末常州词派.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清末常州词派词与词学的开展至清代进入新的繁荣时期。有清一代,词家蜂起,词学大盛。 继阳羡词派、浙西词派之后,在词坛上领一代风骚的是常州词派。常州词派出现 在乾嘉年间,其创始人是张惠言、悻敬。常州词派推尊词体,讲求词的立意与寄 托,标举婉而多讽,深美闵约的词风。经过嘉道年间周济,同光年间谭献、王鹏 运、朱祖谋、陈廷焯等几代词人的共同努力,逐渐成为一个有着独特词学理论体 系与创作风格,在清中、末叶影响较为广泛的文学流派。清末常州词派,是指活 动在同治、光绪年间的谭献、王鹏运等人。他们在国家、民族被难的动乱岁月里, 对常州派的词学遗产有继承,有扬弃,也有新的审美选择与创造。他们的词作, 表现了封建末

2、代知识分子特有的意绪与心态,并在风格上呈现出多种流向。第一节谭献、庄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历着亘古未有之变,随着全民族反对外来侵略与欺凌的 爱国情绪的高涨,悲壮、遒劲、激昂成为这一时期民族文学的主导风格。词如何 描摹时变,传达乱世中纷乱的情绪与感受,谭献较早地说明了自己的审美选择。谭献(18311901)原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浙江仁和人。同治举人, 曾任歙县、全椒、合肥知县。著有复堂类稿,并辑选清人词为箧中词一 书,其弟子徐珂将他散见于著作中的词论辑为复堂词话。谭献的词论,以词近变雅说与柔厚说为基石。词是一种抒情诗体。它是唐宋之际,在文被文道笼罩、诗被诗教羁靡的情况 下开展起来的。加之其本身

3、参差、倚声的特点,被人视作婉而近情的文体,自然 成为遣兴抒情的主要形式。宋人张炎即说过:“簸风弄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 盖声出莺吭燕舌之间,稍近乎情可也。”(词源)词近于情,便易被看作“艳科”, “小道”,一些文人尤以“谑浪游戏”的态度写词,故词格愈卑,几至成为浮花 浪蕊、柔靡侧艳之作的别称。常州词派欲挽颓波,其入手处便是推尊词体,提高 转之处,沉着自然,无炉锤之迹。辛亥革命后,况周颐以清代遗老自居,词中多抒发所谓故国之思,易代之感。 如“千万卷珠帘,斜阳过也,著意看新月”,(摸鱼儿)“花假设再开非故树,云 能暂住亦哀丝,不成消遣只成悲”,(浣溪沙)“貂裘换后峭寒多,江山破枕梦, 风雨缺壶歌

4、”,(临江仙)词调悲怆低咽,实是唱给清王朝的曲曲挽歌。蕙风词以沉痛、真挚见称,多有才情之笔。近人叶恭绰评况、王之词说: “夔笙先生与幼翁崛起天南,各树旗鼓,半塘气势宏阔,笼罩一切,蔚为词宗, 惠风那么寄兴渊微,独思独往,足称巨匠。”(广箧中词)第三节朱祖谋、郑文焯清末四大词人中,朱祖谋生年最永,加以他在词的创作与词藉校订方面的成 就与影响,故被称为清末词家的殿军。朱祖谋(18571931) 一名孝臧,字古微,号泅尹,又号疆村。浙江归安(今 吴兴)人。光绪九年(1883)进土,官至礼部侍郎。一九。四年,出为广东学政, 不久抱病辞归,寓居上海。朱祖谋早岁工诗,四十岁以后,在王鹏运的鼓励与诱 导下,

5、始事倚声,并将后半生精力多用于此。晚年将其所作删定为疆村语业 二卷。朱祖谋仕宦期间,并没有卷入政治漩涡的中心,但他对帝党及维新派人物的 命运寄予了更多的关心与同情,这种倾向性在其作品中有所表露。戊戌六君子之 一的刘光第遇难时,他重过刘氏故居,睹物思人,作鹏鹃天词:野水斜桥又一时,愁心空诉故鸥知。凄迷南郭垂鞭过,清苦西峰侧帽窥。新雪涕,旧弦诗,情惜门馆蝶来稀。红萸白菊浑无恙,只是风前有所思。词中追忆了与刘光第昔日的友情,抒写了物在人去的凄凉与惆怅。红萸白菊 是故居旧物,又何尝不是借喻刘氏旧友。风前所思,别有意味。黄遵宪因参与变 法而被遣返故里,朱祖谋不避嫌疑,去人境庐探望,作烛影摇红一词记其事,

6、 词中充满着大劫之后的感慨:容易消凝,楚兰多少伤心事。等闲寻至酒边来,滴滴沧洲泪。袖手危阑独倚。翠蓬翻, 冥冥海气。鱼龙风恶,半折芳馨,愁心难寄。辛亥革命后,朱祖谋因在清朝作过官,在一种全气节、守贞操的封建观念的 支配下,自然将自己划入遗民的行伍,其词作也便被一种怀念清室,对沧桑之变 痛心疾首的情绪所笼罩。他作于辛亥年底的浪淘沙慢集中表现了这种情绪: “剪不断,连环春绪叠,是当日,鸾带亲结”道出自己与清王朝割舍不断的关系。 “宁信长别,恨肠寸折。明镜前,掇取中心如月,”那么近于矢心不变的自白。他 笔下的山川草木,皆染上了易代的愁苦:“更凄绝,斜日新亭路,山河异,风景 是,举目成今古。”(祭天神

7、)以至于“任题遍花笺,都无好语,剩溅感时泪”。(摸鱼子)朱祖谋的词,取径南宋吴文英,表现出一种绵密曲折,绮丽精工的艺术风格。 这种艺术风格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词旨隐蔽。常州词派讲求意内言外与比兴寄托,因而往往是词面意义 与内在意义之间存在着一定距离,外部形象与内在精神假设即假设离,这种内外距离 掌握的恰如其分,能收到含蓄、隽永、寄意深远的艺术效果。朱祖谋继承了常州 词派传统的表现手法,又学得了梦窗词的潜气内转,加上他先是在帝后两党的夹 缝中作官,后是以前朝遗民自居的特殊生活经历的影响。他的词大多是词旨隐蔽, 取径曲折,言在此而意在彼。如声声慢辛丑十一月十九日,味聃赋落叶词见 zj感和:鸣蛰

8、颓城,吹蝶空枝,飘蓬人意相怜。一片离魂,斜阳摇梦成烟。香沟题红处,拚禁 花,憔悴年年。寒信急,又神宫凄奏,付哀蝉。终古巢鸾无分,正飞霜金井,抛断缠绵,起舞回风,不知恩怨无端。天阴洞庭波阔,夜沉沉,流恨湘弦。摇落事,向空山,休 问杜鹃。这首词的词面意义是咏秋风中飘零散失的落叶,而其内在意义是哀悼被那拉 氏残害,而离魂无所归附的珍妃。其内在意义由于文辞深婉,很难从词面上窥出 消息,如不知本领,也只有把它作为一首普通的咏物词看待。二、缘情布景,时空变换。一首词中的内在意义与内在精神是要支配外在 意义与外部形象的,因而,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内在意义与内部精神的相对规 定性,便带来了外部意义与外部形象的

9、相对随意性。朱祖谋的词,气脉绵密,常 运用渲染、烘托的手法造成一种特殊的气氛,因而,在词的外部结构上,就形成 了缘情布景,时空变换的特点。以上所引声声慢词中,鸣蜜颓城,吹蝶空枝, 飞霜、空山、杜鹃,都不一定是眼前实见之物,而是为了造成一种凄凉气氛所设 置的景物;而斜阳、天阴、夜沉沉,以及香沟、神宫、金井、洞庭、空山都是服 从于主题表达而人为地进行的时间上的变换与空间上的迁移。这种方法的运用, 常给人造成一种迷离恍惚,应接不暇的感觉。三、辞藻绮丽,格律精严。朱祖谋的词,在语言上吸取了李商隐诗,吴文 英词的特点,常以瑰奇绮丽的文字表现奇特的想像或构成非凡的境界。如齐天 乐词咏鸦谓之“倦影依烟,酸声

10、噤月”,“酸”字的运用,似怪而熨帖。声声 慢中:“一片离魂,斜阳摇梦成烟”,在凄凉的气氛中,增添几分神奇的色彩。 “问何计消磨,夕阳宦味,逝水心期”。祭天神以夕阳喻宦味,也是别出心裁。 朱祖谋填词,极重声律,力求五音不悖于古,沈曾植谓其:“上去阴阳,矢口平 亭,不加检本”(疆村校词图序)可见他在声律上是用功不浅的。疆村语业中,也时有雄浑豪放语,其夜飞鹊香港秋日怀公度中“不 信秋江睡稳,掣鲸身手,终古徘徊,大旗落日,照千山劫墨成灰”句,奇思壮采, 洒脱遒劲,实是取法于苏辛而不可多得的苍劲沉着之语。朱祖谋的词虽取得了较之晚清诸词家较高的艺术成就,但其词作题材狭窄, 词旨隐蔽而近于隐晦,过分注重藻饰

11、而淹没了真情,以及表现手法单调、呆滞都 是致命的弱点,这是它今天拥有很少读者的主要原因。朱祖谋一生还用了许多精力校勘词籍。他所刻疆村丛书辑唐五代宋金元 词一百六十余家,四校梦窗词又曾为东坡词编年,其疆村丛书,与万树的词 律,戈载的词林正韵,张惠言的词选,被共称为清代词学四盛。与朱祖谋的词曲折绵密的风格不同,郑文焯的词那么表现出疏朗峭拔的特色。郑文焯(18561918)字俊臣,号小坡,叔问,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人。他 出生于一个属汉军正黄旗的官僚家庭,其父曾官陕西巡抚。而郑文焯在光绪元年(1875)中举,官内阁中书。不久,便离开京都,客居苏州,徜徉于湖山风月之 间,行医鬻画,”以笔札目给”。曾为人

12、幕客,但“亦绝无毫末半牍之请,坐此落 寞,垂老无依。”(与夏映庵书)这种来去无羁、江湖游土般的生活,使他常以 大鹤自比。“我亦大鹤无边,数峰危啸,一觉松风枕。三十六鸥盟未远,独立沧 江秋影。词赋哀时,吟望吴枫冷,梅根重醉,旧狂清事能领。”他的念奴娇 词,正是他江湖生涯与心情的写照。郑文焯词作有瘦碧、冷红、比竹余音、苕雅余集多种,晚年删定 为樵风乐府,其中多是纪游咏物与感怀时事、身世之作。他的一些小令写得恬静秀丽,表现了闲适的生活情趣。如鹦鸿天:细雨檐禽破晓霏,竹声凉翠梦先知。酒醒一枕红兰泪,染取蛮笺剩写诗。幽事浅,世情稀。闲花飞尽见高枝。一春雨横风狂过,绿满池塘无是非。而他写在庚子事变以后的长

13、调,那么多以沉痛之笔,书写了家国身世之感。如 贺新郎秋恨:雕栏玉砌都陈迹,黯重扃,夷歌野哭,晦冥朝夕。十万横磨今安在,赢得胡尘千尺。问 天地,榛荆谁辟。夜半有人持山去,蓦崩舟,坠壑蛟龙注。还念此,断肠直。又如庆春宫同羁夜集秋晚叙意行歌去国心情。宝剑凄凉,泪烛纵横。临老中原,惊尘满目,朔风都作边声。梦沉云海, 奈寂寞,鱼龙未醒。伤心词客,如此江南,哀断无名。前一首,描写了庚子事变给中国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词人对无力抵抗侵略进 攻的清朝政府与军队的讥讽与愤慨。后一首,写出了作者在垂老暮年,面对辛亥 革命以后的混乱局面所产生的悲怆心境。郑文焯曾自述其学词经历说:“为词实自丙戌(1886)岁始。入手即爱

14、白石 骚雅,勤学十年,乃悟清真之高妙。”(与张孟勋书)可见其创作是顺着姜夔、 周邦彦之路子走的,其词风也与姜、周的清空风格为近。郑文焯对吴文英词稍有 贬意,以为“词意固宜清空,而举典尤忌冷僻,梦窗词高隽处固足矫一时放浪通 脱之弊,而晦涩终不免焉。至其隶事,虽亦渊雅可观,然锻炼之工,骤难索解, 浅人或以意改窜,转不能通。”(梦窗词跋)又曾批评朱祖谋词“其作意略入晦 涩,”而声称“鄙制乃力求疏澹。”(与夏吠庵书)所谓清空疏澹,在郑文焯词 中表现为:在词的表现手法与结构上,不是运用叠床架屋式的方法,层层烘托, 反复渲染,诛求一种重与大,绵密细致的艺术效果,而是多用单行散句,多用点 笔而少用染笔,重在

15、构成一种气脉疏宕,隽永清朗的艺术境界。在语言上,不重 富艳,而求清丽。即如湘春夜月:最销魂,画楼西畔黄昏。可奈送了斜阳,新月又当门。自见海棠初谢,算几番醒醉,立 尽花阴。念隔帘半面,香酬影答,都是离痕。哀筝自语,残灯在水,轻梦如云。凤帐笼寒,空夜夜,报君红泪,销黯罗襟。蓬山咫尺,更为难,青鸟殷勤?怕后约,误东风一 信,香桃瘦损,还忆而今。这是一首以闺人口吻写出的离愁词。上片由黄昏、新月触动愁思,而下片写 鸿书难托,今宵难忘,情景、时空自然推移,将一片痴情,写得真挚自然,与朱 祖谋缘情布景,四面盘旋的写法相比拟,可谓别有洞天。第四节陈廷焯、冯煦清末词坛上,为常州派推波助澜的,还有陈廷焯与冯煦。陈

16、廷焯(18531892)字亦峰,江苏丹徒人。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陈 廷焯在短暂的一生中,于词学用力甚勤。三十岁时初事倚声,曾选古今词二十六 卷,名云韶集,集后附有词坛丛话,集中卷十五朱彝尊条下述其选词宗旨 说:“余选此集,自唐迄今,悉本先生词综,略为增减,大旨以雅正为宗,所 以成先生之志也”。即是说云韶集的编选是以朱彝尊的词综为模式,以 浙派所标举的雅正宗旨为标准进行的。云韶集成书两年之后,陈廷焯结识了 庄械,受其影响,很快改弦更张,转宗常州派。复有“思欲鼓吹蒿庵(庄械)共 成茗柯(张惠言)复古之志。(白雨斋词话卷五)于是又仿张惠言词选 例,编选词那么二十四卷,并作白雨斋词话十卷,为常

17、州派张目。陈廷焯对词体开展、词作词家的评论,经历了一个有重清空骚雅,偏爱富有 才情,疏宕痛快之作,到主温厚沉郁,推尚深微婉约、含蓄蕴藉之作的过程。而 他在白雨斋词话自序中提出的“忠厚以为体,沉郁以为用”便是他后期审美 原那么的概括。陈廷焯的“忠厚为体,沉郁为用”说,是建立在“诗与词同体异用”的命题 之上的。他认为,诗与词的创作本旨是相同的,都要表达温厚和平的精神,“温 厚和平,诗教之正,亦词之根本。”(白雨斋词话)卷七)“温厚和平,诗词一 本也(词话卷八)所不同的是,词与诗相较,“其文小,其声哀”,故不能 如诗,”或以古朴胜,或以冲淡胜,或以巨丽胜,或以雄苍胜”,而必须以“沉郁” 胜,方是最高

18、境地,“假设词那么含沉郁之外,更无以为词。”(词话卷一)“词那么 以温厚和平为本。而措语即以沉郁顿挫为正,更不必以平远雍穆为贵,诗与词同 体异用者在此。”(词话卷八)所谓忠厚为体,就是要把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融汇于作家的性情品质及艺术 创作中,使作品保持怨而不怒的和平色彩。陈廷焯对“沉郁”曾作如此界说: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写怨夫思妇之怀。寓孽子孤臣之感。凡交情之冷淡, 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假设隐假设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 话道破。匪独体格之高,亦见性情之厚。(词话卷一)这一界说,至少有两层意思:第一,就词所表现的意绪来说,应以悲愤哀怨 为主;第二,这种

19、意绪应是借助比兴寄托,以低徊往复,曲折委婉的方式表达。因此,陈廷焯的“忠厚为体,沉郁为用”,作为一种创作原那么,即是要求作 家在将温柔敦厚的诗教融汇于思想品质与创作过程中的前提下,根据词“体小”、 “声哀”的特性,将郁积的哀怨情绪,借助幽深的意象,一唱三叹的方式表现出 来。而作为一种审美与批评原那么,那么是忠厚之气,哀怨意绪,委婉表达,三者缺 一,不能称之为沉郁之作,不能列为词之上品。陈廷焯推王沂孙为宋词之冠,其 原因即在于“碧山词,性情和厚,学力精深,怨幕幽思,本诸忠厚”(词话卷 二),而评辛弃疾与苏轼词,那么以为“稼轩求胜于东坡,豪壮或过之,而逊其清 超,逊其忠厚”。稼轩词中,一种“悲愤慷

20、慨之气,郁结其中”,却“未能痕迹消 融”。(词话卷一)“忠厚为本,沉郁为用”是陈廷焯词学理论的核心,它是在十九世纪末风雨 如晦的年代里词作家忧患意识与卫道心理的产物。此说与张惠言的“深美闵约 说”,谭献的“柔厚说”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与王鹏运、况周颐的“重、拙、大 说”也有相通之处。但它更多地强调了封建伦理思想在词的创作中的渗透与作用, 显示出其迂腐之处,而以此为标准来评品词家词作,也难免产生一些偏颇和谬误, 这是我们应予以正视的。冯煦(18421926)字梦华,号蒿庵。江苏金坛人。光绪十二年进士,官至 安徽巡抚。工骈文诗词,有蒿庵类稿。又从明代毛晋宋六十名家词中选 其精华,刻为宋六十一家词选。

21、今人将其词选例言中评介文字,辑为 蒿庵论词。冯煦论词,持论与陈廷焯相近。他认为词是“羁人迁客藉以写忧”的文体。 (答饴谕问为学书)虽为小道,但“诗有六义,歌亦兼之,是雅非郑,风人恒 轨。”(唐五代词选序)其评品词派词家,推重唐五代词,以为“词有唐五代, 犹文之先秦诸子,诗之汉魏乐府也。近世学者相尚南难渡天水,而上罕或及之 可谓善学乎? ”(唐五代词选序)所谓“近世学者”,实指宗南宋的浙派。于宋 代词家中,冯煦推重晏几道、秦观,以为两人词“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 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蒿庵论词)两人中,尤好秦观,以为秦氏遭贬以后 的词“怨俳不乱,悄乎得小雅之遗,后主而后,一人而已”,“他人

22、之词,词才也, 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同上)他反对“秦七黄九”并称,以为 秦观词远非黄庭坚所能匹配。假设以柳永配秦观,还差强人意。但柳之词作甚多, 虽广为流传,以至于“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但柳词为人病也正由此。 冯煦的雅俗观是“盖与其千夫竞声,毋宁白雪之寡和也。”(同前)冯煦和他同时代的词人一样,常对南唐、南宋拳拳君国之词另具只眼,从而 曲折地表现易代之际的共同感受。他以南唐词人冯延已的后代自称,其为冯延己 阳春集作序,说明冯词“旨隐词微,类劳人、思妇、羁臣、屏子、郁伊怆况 之所为”的原因,在于南唐之时“周师南侵,国事岌岌,中主既昧本图,汶暗不 自强,强邻又鹰瞬而鹦睨之

23、翁负其才略,不能有所匡救,危苦烦乱之中,郁 不能自达者,一于词发之。”其对南唐局势的描叙与他本人所处的时代何其相似, 末代人读末代词,更是心有灵犀。冯煦对刘克庄的词也给予较高的评价,以为其 放翁,稼轩,犹鼎三足,“其宅心忠厚,亦往往于词得”,“胸次如此,岂剪红刻 翠者比邪? ”(蒿庵论词)辛亥革命后,冯煦自称蒿隐公,其所谓拳拳君国之思在浣溪沙题江建霞 所藏屈翁山手书崇祯宫词册一词中隐约可见:一老垒然踏野阴,汉家城阙剧萧森。鹃啼鹤唳又而今。 遗迹半沦皋羽研,行吟还抱水 云琴,更无人识黍离心。清末常词州派是一个具有相近审美趣味与创作倾向的文学流派。他们强调填 词要有学力,同时也注重心灵与主观感受的

24、表现,并力图将这种感受与比兴手法 结合起来,去造就一种深厚沉着、郁伊悄恍的艺术境界。他们将哀怨俳恻作为词 作的情绪基调,用来表现封建末代知识分子的失落感及感伤的意绪与心态。同时, 在彼此确认共同艺术追求的基础上,允许各个作家进行充分展示个性风格的探 求,这是此派在清末仍呈现一时之盛的主要原因。词的意格,即托体风雅骚歌,讲求寄托比兴。张惠言在词选序中,将词比之 于变风骚歌,以为词当以男女哀乐的词面,寄寓幽约怨俳的情绪。周济并不满足 于张惠言的成说,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指出,词当走出抒写个人遭际感遇的 狭小圈子,将感慨系于世道的盛衰,其眼界已较张惠言开阔。谭献受鸦片战争以 后时代文学风气及“中丁乱离

25、,濒死者数”的生活经历的影响,试图进一步从观 念上改变人们对词体的看法,因而提出“词近变雅”说。谭献在复堂词录叙中说:“愚谓词不必无颂,而大旨近雅,于雅不能大, 然亦非小,殆雅之变者欤? ”我们将此说与复堂类稿中明诗、学苑堂诗 叙中有关“世治那么可以歌咏功德,扬盛烈于无穷,世乱那么又托微物以极时变, 风谕政教之失得”之类的论述参照读之,可以发见,谭献提出词近变雅的用意, 一是要使词托体更尊,甚至有别于“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歌咏,各 言其情者”(朱熹语)的风诗,以更为高雅的词面表达深广的忧愤。二是强调词 近“变”雅,当是乱世之音,它应托微物以极时变,讽政教以谏得失,但又须不 失雅诗怨俳

26、不乱的风度。随着词近变雅观念确实立,谭献对常州派所持的词格之正、变观也有所修正。自明代张,蜒“词体大概有二,一婉约,一豪放”说行世之后,人们便常用婉 约与豪放来品评词家,而又以婉约为词之“正格”,柔情曼声,香弱绵丽为当行 本色;以豪放为词之“变格”,铜琶铁板之音受到鄙薄。这种传统的正变观为常 州词派所接受。张惠言选词选,以深美闵约为准,所选多为婉约之作。其选 苏、辛词,也是近于柔美风格的。吴文英词未能入选,李煜词被斥为杂流。周济 著词辨,把所选词分正、变两卷,其中以温庭筠、欧阳修、周邦彦、吴文英 等十七家为正,所谓蕴藉深厚者;而以李煜、苏轼、辛弃疾等十五家为变,所谓 骏快驰鹫、豪宕感激,委曲以

27、致其情者。谭献对周济将词区分正、变的作法十分赞赏,但又补正道:“予固心知周氏 之意,而持论小异,大抵周氏所谓变,亦予所谓正也,而折衷柔厚那么同。”(周 氏止庵词辨跋)即把骏快驰鹫,豪宕感激之作与蕴藉深厚者同列为正格,谭 献从这种正变观出发,便对被张惠言斥为杂流、为周济列入变集中的李煜词评价 极高,以为李煜词“雄奇幽怨,乃兼两难,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比”,评蒋春 霖词:“咸丰兵事,天挺其才,为倚声家杜老”。(复堂词话)谭献主张把哀悼感慨,骏快豪宕之作列入正格,是对常州词派批评观念的一 种修正,而在作这种修正的同时,谭献仍坚持用“柔厚”二字作为他审美经验与 审美意识的概括。所谓“柔”,就是要运用深

28、微婉约,委曲以致其情的手法,去 表现优美、软美的形象和意境。所谓“厚”,一方面指蕴藉深厚,重立意,求寄 托,而非“文焉而不物”,另一方面,指语言庄雅、敦厚,而不流于雕琢曼词、 破碎尖新。谭献的“柔厚说”,同张惠言的“深美闵约说”,周济的“浑厚说”, 是一脉相承的。常州词派把讲求寄托作为提高词的意格的重要手段。自张惠言提出“意内言 外”说起,他们便把“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作为词表现内在思想感情的手法, 提倡词人以深隐含蓄的语言,借助香草美人、晓风残月等抒情形象(言外),将 国家、身世之感,磊落不平之气,或一种艺术境界,一种心理情绪(意内),自 然和婉而不留痕迹地表现出来,到达意内与言外的水乳交融

29、。这种艺术追求同时 也给读者对词的欣赏带来一定的困难。甚至为寄意而穿凿附会。谭献认为,作者 创作,尽可做到“侧出其言,旁通其情”,而读者那么可“触类以感,充类以尽, 甚且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复堂词录叙)鼓励读者在 读词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或被词中某种情绪、某种境界支配,而心与同思, 神与共游;或举一反三,言仁而见智,由此触发另一类情绪,经历另一类境界, 靠自己的生活体验及想象去补充、开展,完成新的审美创造。谭献的“作者之用 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的见解,已触及到接受美学的有关问题。谭献有词作百余首,辑为复堂词。其弟子徐珂记曰:献于“薄书余暇, 辄招要朋旧,

30、为交酒之宴集。吮豪伸纸,搭拍应副,假设不越乎流连光景之情文者。 读其词者,那么云幼眇而沉郁、义隐而指远,膈臆而假设有不可于名言。盖斯人胸中, 别有事在,而官止于令,荤然不能行其志,为可太息也。(清稗类抄)谭生活 的年代,内乱外患不已,家国身世之感,于词中隐约可见。其渡江云大观亭 同阳湖赵敬甫江夏郑赞侯一词,作者面对大江、空亭,谓“旧时人面难寻”, “不似故山颜色”,抒发了战乱之后,人物皆非的悲愤之情,而自称“钓矶我亦 垂纶手”,却总为断云阴帘所隔,壮志难酬。谭献一生飘零,以词人名世,其摸 鱼儿用稼轩韵自题复堂填词图中“短衣匹马天涯客”,“草草青春,红袖归黄 土”,可算是辛酸的自我画像。“种柳光

31、阴,牵罗身世,付与谁怜? ”(百家令)“凄紧,在人境,比卧老空山,一般孤回已误了华年。那堪重省!”(天闷早 雪)“信是穷途文字贱,悔才华却受风尘误,留不得,便须去。(金缕曲江 干待发)可谓字字伤感。伤感之中,又不无自信与清高:“我是琴赋嵇康,依然 病懒,却渐忘龙性。留得广陵弦指在,无复竹林高兴。裁制荷衣,称量药裹,况 味君同领,清辉遥夜,碧天飞上明镜。”(壶中天慢)谭献词,以清隽深婉见称,其取径在晚唐五代。他的蝶恋花组词,写一 对男女的相识、相亲与别后的相思,其中“语在修眉成在目,无端红泪双双落”, “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等句,将女方的情态,细腻、委婉地表现 出来,酷似温韦风韵。谭

32、词属轻灵一流,故陈廷焯谓其“盖于碧山深处,尚少一 番涵咏功也。”(白雨斋词话)庄械(? -1878)是与谭献同时的词人,世称谭庄,字希祖,号中白,江苏 丹徒人。一生无功名,曾被曾国藩延至淮南书局,校勘经籍。庄械论词,喜言比 兴。其为复堂集作序云:“夫义可相附,义即不深,喻可专指,喻即不广”, 意在强调词中寓意的模糊性,因而,使词所表现的意绪、心态具有更普遍的意义。 此说与谭献的“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可谓是互为倚角, 异曲同工。其序又说:“自古词章,皆关比兴,斯义不明,体制遂舛。狂呼叫嚣, 以为慷慨,娇其弊者,流为平庸。风诗之义,亦云渺矣。”把比兴手法视为至尊, 进而形成词

33、的艺术表现及体制上的固定模式,又以这种模式来衡量与批评其它表 现风格与运用其他表现手法的作品,庄械的思想方法在常州派中是很有代表性 的。从中可以窥知,常州派是怎样从强调词的思想内容入手,却又渐渐走入形式 主义魔障的。庄械一生未入仕途,故曾言:“予无升沉得丧之戚。”(中白词自序)其中 白词中,身世飘零,怀才不遇的叹喟虽时有可见,但以吟哦山水,表现闲适心 情的作品居多。这些闲适词一般写得疏宕明快,飘逸洒脱,并常化用一些前人的 词句入词,给词作增添了不少情韵。如西江月词:乍雨乍晴天气,轻寒轻暖帘拢。落丝飞絮已无迹,阁外湿云烟重。绿树舟迷前浦,朱栏 马滑溪桥。香车油壁漫相邀,谁是西陵苏小?全词以轻快的

34、笔调,描写了暮春时节的景象与词人略带惆怅的情绪。而“香 车”两句,化用古乐府苏小小歌中“我乘油壁车,郎乘青嬲马。何处结同心? 西陵松柏下”的意蕴,点明词人惆怅的由来。陈廷焯评庄械词,以为“匪独一代之冠,使能超越三唐两宋,与风骚汉乐府 相表里,自有词人以来,罕见其匹。”其推重太过,而令人难以信服。第二节王鹏运、况周颐稍晚于谭献、庄械而循常州派途径致力词学的有王鹏运、况周颐、朱祖谋、 郑文焯。四人声气相求,切磋场合,称盛一时,后人誉之为“清季四大词人”。 其中,王鹏运、况周颐均为广西临桂人,故又有临桂派之说。王鹏运(18481904)字幼霞,号半塘老人。同治九年(1870)举人,历官 内阁侍读,江

35、西道临察御史、礼部给事中。一九。二年告归,主扬州仪董学堂, 后客死苏州。王鹏运一生,经历了太平天国、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事变等一系列的 社会变革,其为宦委身谏垣数十年,疏数十上,不被采纳,且屡遭责罹,生平惆 款抑塞,一寄托于词。其词作有袖墨集等九种,晚年删定为半塘定稿。半塘定稿中的袖墨集、虫秋集是王鹏运早期(18861893)作品 的结集。其时作者初事绮声,与同僚端木堞、许玉琢、况周颐相互切磋词艺,而 其中又受端木堞影响较大。端木堞有碧溪词,自称“笃嗜碧山”,以南宋王沂 孙为宗,恰与周济指示的学词途径中的第一步“问途碧山”吻合。因而,王鹏运 的袖墨、虫秋两集即从学碧山词入手,得其运思用笔,

36、深微细密的长处, 而弃其用事用典过多而流于晦涩的弊端,初步形成了绵密委婉,间有几分诙谐的 词风。两集所表现的题材还较为狭窄,多是思旧怀亲、感叹不遇之作,个人身世 之感的色彩较浓。味梨、鹫翁、蜩蜘、校梦龛诸集,写于甲午战争与戊戌维新期间。 甲午战争中,王鹏运是主战派,曾屡次上疏弹劾投降派李鸿章、孙毓汶、徐用仪 等人。一八九五年,王鹏运与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的康有为相识,随后,即 参加了北京强学会,热心于变法维新。次年上书力谏,反对光绪驻蹲颐和园,并 谓时值国难,慈禧建颐和园是“以有限之金钱,兴无益之土木,”结果险遭身祸。 国家的盛衰,变法的成败,牵动着词人的胸襟与情怀,他的吟诵,不再囿于个人

37、的荣辱,而有了较为广阔的社会内容。甲午之战的炮声初起,词人在忧愤之中,对洋务派三十年惨淡经营的海防与 海军的抗御力量还抱有几分乐观:“算胜地铁甲,冲寒堕指,向沙场醉”(水龙 吟)但这种乐观情绪很快被中方惨败的事实所粉碎。此后,又有丧权辱国的马 关条约的签订。目睹残局,词人所剩,便只有怨恨与感伤了。甲午之后,他眼 中的神州是“飙轮电卷,惊涛夜涌,承平箫鼓浑如梦,望神州,那不伤愁悴。” (莺啼序)一派纷乱愁苦景象。作为一个爱国文人,王鹏运希望维新变法能给国家、民族带来一些生气与活 力,但曾几何时,维新事业又被后党断送,词人不禁扼腕叹息。念奴娇词云:东风吹面,又等闲春色,三分过二。吹事难期花易老,莫

38、放阑干间里。怨极 书空,愁来说梦。旧曲还慵理。春云无恙,林莺休诉憔悴。”王鹏运这一时期的词,绵密委婉之外,明显地增重了沉郁悲凉的成分,这与 他悲愤慷慨的心境有关,也是他有意学习辛词、苏词的结果。他为因弹劾李鸿章 而被贬谪的安维峻所写的送别词满江红,淋漓酣畅,充溢着耿耿正气。其念 奴娇又有“男儿堕地,看风云咫尺,几曾心死。也识荒鸡声不恶,无那鬓星星 矣。铅杵生涯,榷椎事业,俯仰犹余耻。箧中鸣剑,夜深休吐光气”之句,气势 雄浑,铮铮有声。一九。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慈禧挟光绪出走西安。王鹏运身居危城之 中,惊叹“古今之变极,生死之路穷“,与前来其住宅避难的朱祖谋、刘福姚相 约填词,排遣惆怅,兴之所

39、至,势不可收,遂成庚子秋词、春蛰吟,南归 前后又成南潜集。戊戌维新之后,王鹏运虽对变法运动被镇压、“六君子”被杀多有不满,但 慑于后党淫威,有上疏请端学术,以正人心,藉以自保。这种愿效力政府而又怕 遭到猜忌的心情,在庚子秋诗中有所流露。其踏莎行云:“梦境迷离, 心期千万。丝丝缕缕愁难翦。不辞舞袖为君垂,琐窗云雾知深浅。”但这三本词 集所表现的基本主题还是家国之恨,黍离之哀。如唐多令衰草和穗平:难划是愁根,连天没烧恨。漫萋萋,回首青门。陌上铜驼如解语,定相向,怨王孙。别恨共谁论。凭高空断魂。更无烦,腊鼓催春,不见潜行悲杜老,曲江上,几声吞。词人以曲江杜甫自比,忧国忧民之怀可见。生当忧患动乱之时,

40、王鹏运虽屡次喟叹,风云咫尺,不能建功立业,经国济 世,而托志于倚声,实为无聊之至。“怜渠抵死耽佳句,语便惊人何补? ”(摸 鱼儿)便是这种心境的写照,但其终生还是乐此不疲。他的词作,走出了偎红 依翠、嘲风弄月与咏叹个人际遇的狭小圈子,抒写了一个爱国词人在动乱社会、 变革时代的特殊感受和由国家民族衰败而引起的郁闷情怀,表现出较为深广的思 想内容与悲凉慷慨的艺术风格。后人评王鹏运词说:“作气起孱为世重,如文中 叶有湘乡。”(卢前论清词百家望江南)便是称赞王鹏运变革常州派词风与中 兴常州派的功劳的。清末常州派的主将朱祖谋、况周颐步入词坛,都曾得力于王 鹏运,故卢前将王鹏运在常州词派中的地位比之于中兴

41、桐城派古文的曾国藩,不 是毫无道理的。在词学整理上,王鹏运用近三十年功夫,校勘了四印斋所刻词、四印斋 宋元三十家词,由与朱祖谋共同校定梦窗集。其所刻词集,多据善本,搜罗 丰富,校勘审慎,为词的流传与研究提供了方便。况周颐(18591926)原名周仪,因避清宣统溥仪之讳,改为周颐,字夔笙, 号蕙风。光绪五年(1879)以优贡生举于乡,与王鹏运同官内阁中书。况周颐少 喜倚声,与王鹏运交,益以词学相砥砺。不久南归,曾入张之洞、端方幕府。晚 居上海,鬻文为生。有词九种,合集为第一生梅花馆词,后又删定为惠风 词,近人将其词论辑为惠风词话。惠风词话是清末常州词派较为重要的词学理论著作。况周颐在这部词话 中

42、,较详尽地阐释了得到清末常州词派作家广泛认同的审美原那么一一“重、拙、 大”说的内在意蕴。以“重、拙、大”论词,况周颐得知于王鹏运,而在心领神会之余,多有发 挥。所谓“重”,况氏认为,即“沉着之谓,在气格,不在字句”,(卷一)何 谓“沉着? ”“沉着者,厚之发见于外者也。”“情真理足,笔力能包举之,纯任 自然,不加锤练,那么沉着二字之诠释也”。(卷一)可见,“重”即“沉着”, 在内为酝藉深厚,情真理足,发为声音,那么沉着不迫,凝重工稳,反之,那么流于 轻与薄。“沉着”,在况周颐的词论中,被推为词的最高境界,而良好的修养与学问 的积累,那么被认为是到达这一境界的唯一通道。强调性情修养与学问积累,

43、这是 很近似于宋诗派诗论的看法,也是学人之词的重要标志。追求酝藉深厚,情真理 足,必然导致词向质实、致密的方向开展,这样,不为张惠言词选所录的吴 文英词,因其在结构上具有质实、致密的特点,便被奉为“沉着”的楷模。“重”是就词的气格、结构而言,而“拙”的标出,意在追求词的自然表现。 况周颐在词学讲义中曾以比照的方法阐释“重、拙、大。”他说:“轻者重之 反,巧者拙之反,纤者大之反。”“拙”的对立面是“巧”,所谓“巧”,是指在词 的表现过程中,过度追求技巧,雕琢勾勒,搔首弄姿,破坏了词的自然和谐之美。 何者为“拙” ?况周颐解释说:“拙不可及。融重与大于拙之中,郁勃久之,有 不得已者出乎其中而不自知

44、,乃至不可解,其殆庶几乎?犹有一言蔽之,假设赤子 之笑啼然,看似至易,而实至难者也。”(卷五)可见,“拙”即“天然去雕饰” 之意,追求的是一种归璞返真的“拙趣”。常州词派讲求词有寄托,在创作中,曾出现了一些寄意深远的优秀作品,但 也存在着因追求命意而缺乏情韵,或近于套语的偏颇。这种偏颇的出现,与张惠 言“意在笔先”的影响有关。况周颐以“拙”为准的,指出词之寄托,亦当以自 然流露为上乘:“词贵有寄托,所贵者流露于不自知,触发于弗克自己。身世之 感,通于性灵,即性灵,即寄托,非二物相比附也。横亘一寄托于搦管之先,此 物此志,千首一律,那么是门面语耳,略无变化之陈言耳。”(卷五)况氏强调将 托意融于

45、创作思维之中,使其自然而然,非作者所能任意控制地流露出来,貌似 兴到之作,而实有兴寄在内,是对“意在笔先”说及其所引起的偏颇的一种理论 修正。“大”涉及到词的立意与格调。“大”的对立面是“纤”,纤靡之作,词骨软 媚,词意细微,或无病呻吟,会偏于侧艳,与沉着浑厚宗旨相背。况周颐认为, 世多讥明词纤靡伤格,实非公正之论。明代词家中,纤靡者不过数家。而晚明陈 子龙、王夫之等人,身当易代之际,其词直抒孤愤,起衰救弊,“含婀娜于刚健, 有风骚之遗那么”,即是“大”字的注解。清末常州词派,身处封建末代,亲历沧桑之变,文学史上曾出现的音节激楚、 怆怏郁伊,表现易代情绪的词作,便易引起他们思想上的共鸣,并有意

46、识地在创 作中去追求一种与之相似的哀怨徘恻的艺术境界。况周颐评南宋遗民凤林书院 名儒草堂诗余说:“词能为俳恻,而不能为激昂。盖当是时,南宋无复中兴之 望。余生薇葛,歌啸都非,我安闲归,忍与终古。安得琼楼玉宇,无恙高寒; 又安得尺寸干净土,著我铁拨铜琶,唱大江东去耶? ”道出了易代之际,以 清朝遗民自居的常州派词人的普遍心境。于烟柳斜阳之中,寄寓故国神思,借风 花雪月题面,抒写麦秀黍离感慨,成为常州派词人共同的创作主题。由上可知,况周颐的“重、拙、大”之说,旨在追求一种情真理足的词境, 凝重沉着的词风和自然真率的表现,因而强调性情修养与学问积累的重要性,发 展了常州词派固有的学人之词的审美倾向。

47、“重、拙、大”说在上世纪末,本世 纪初得到常州派词人的广泛认同;同时,在国事日非,清王朝摇摇欲坠的形势下, 他们又以清朝遗民自居,认定表现易代之感与哀怨徘恻的情绪当是创作的主题与 基调,作出了与时代开展潮流相背离的审美选择,这是封建末代文人的共同悲剧。况周颐尝自述其写词有过两次大的转变。二十岁以前矜才,所作多性灵语, 而不免尖艳之讥。二十岁以后,与王鹏运同处京师,闻“重、拙、大”之旨,始 重体格,词为之一变。但仍疏于格律,填词只能做到平仄无误。如是者二十年。 后与朱祖谋交,因朱氏守律甚严,与之相较,始悟己之缺乏,乃悉根据宋元旧谱。 四者相依,一字不易,词又是一变。(转引于清稗类钞)况周颐见贤思齐,终 于在词学上成就了一番事业。蕙风词诗况氏晚年自定词集。其中最为人称道,也即作者“尤爱自诵” 的作品是苏武慢寒夜闻角:愁入云遥,寒禁霜重,红烛泪深人倦。情高转抑,思往难回,凄咽不成清变。风际断时, 迢递天涯,但闻更点。枉教人回首,少年丝竹,玉容歌管。凭作出百绪凄凉,凄凉惟有,花冷月闲庭院。珠帘绣幕,可有人听,听也可曾肠断。除 却塞鸿,遮英城乌,替人惊愤。料南枝明月,应减红香一半。全词极笔力写出深夜角声的凄楚感人,传递出一种怅然假设失的情绪。意换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