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仪器设备》JCT 726-2005 水泥胶砂试模5.pdf

上传人:邓** 文档编号:86577011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58.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仪器设备》JCT 726-2005 水泥胶砂试模5.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仪器设备》JCT 726-2005 水泥胶砂试模5.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仪器设备》JCT 726-2005 水泥胶砂试模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仪器设备》JCT 726-2005 水泥胶砂试模5.pdf(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备 案号:1 5 2 0 7-2 0 0 5ic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建 材 行-w标 准 J C/T 7 2 6-2 0 0 5代替J C/T 7 2 6-1 9 9 7水 泥胶砂试模M o u l d f o r c e me n t mo r t a r s2 0 0 5-0 2-1 4 发布2 0 0 5-0 7-0 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 员会发布J C/T 7 2 6-2 0 0 5前言本标准是对 J C/T 7 2 6-1 9 9 7 水泥胶砂试模进行的修订。本标准自 实施之日 起代替J C/T 7 2 6-1 9 9 7,本标准与J C/T 7 2 6-

2、1 9 9 7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试模材质的要求,改为“隔板和端板经采用调质后布氏硬度不小于H B 1 5 0 的钢材”(1 9 9 7 年版 的3.1,本版的 4.2.1);试模组装后模腔基本尺寸,改为“长(A)为1 6 0 m:士 0.8 m m,宽(B)为4 0 二士 0.2 m m,深(C)为 4 0.1 二10.1,”(1 9 9 7 年版的 3.2,本版的4.1.1);试 模座底外型尺寸的范围要求,改为“长2 4 5 m m 士 2 m m,宽1 6 5 m m 士1 m m.高6 5 m m 士 2 m m (1 9 9 7 年版的3.3,本版的4.1.2);试模底面的 要求,

3、改为“试模底座底面 应与上平面平行,其四角高度极差应小于0.1 m m.(1 9 9 7 年版的3.9,本版的 4.2.4);对试模垂直公 差的检测,将宽度角尺改为专用标准检具(1 9 9 7 年版的4.4,本版的5.2);明确了试模的外观要求(1 9 9 7 年版的 3.1 0,本版的4.4),本标准由中国建 筑材料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 全国水 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 1 8 4)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加起草单 位:河北北方建筑仪器制 造公司、沧州 三星建材试验仪器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听、霍春明、郭秀江、郭秀臣。本标准于1 9 8 2

4、 年首次发布,1 9 9 7 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标准分享网 w w w.b z f x w.c o m 免费下载J C/T 7 2 6-2 0 0 5水泥胶砂试模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泥胶砂试模(以下简称试模)的 基本结构、技术要求、检验 方法、检验规则以 及标志和包装等。本标准适用于G B/T 1 7 6 7 1-1 9 9 9 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中 成型用试模。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 容)或修订 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 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

5、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 期的引 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 B/T 1 7 6 7 1-1 9 9 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 S O 法)(i d t I S O 6 7 9:1 9 8 9)3 基本结构 试模由隔板、端板、底板、紧固装置及定位销组成,能同时成型三条4 0 m m X 4 0 m m X 1 6 0 二棱柱体且可拆卸,基本结构如图1 所示.1-隔板;2-端板:3-底座;4-紧固装置;5 一定位悄。图1 水泥胶砂试模基本结构技术要求 整体要求J C T 7 2 6-2 0 0 54.1.1 试模组装后模腔基本尺寸:长(A)为 1 6 0 m,士0.8 m

6、m,宽(B)为 4 0 m m 士0.2 m m,深(C)为 4 0.1 m m士0.1 m m.4.1.2 试 模底座外型尺寸:长2 4 5 m m 士2 m m,宽1 6 5 m m 士1 m m,高6 5 m m 士 2 m m。4.1.3 试模质量:6.2 5 k g 士 0.2 5 k g,4.2 试模组件4.2.1 隔板和端板采用经调质后布氏硬度不小于 H B 1 5 0的钢材。4.2.2 试模底座表面应光滑、无气孔、整洁、无粗糙不平现象,上平面粗糙度 R a不大于 1.6、平面公差不大于0.0 3 m m。底座非加工面无毛刺,经涂漆处理不留痕迹。4.2.3 端板与隔板工作面的平面

7、公差不大于 0.0 3 m m,工作面粗糙度 R a不大于 1.6.4.2.4 试模底座底面应与上平面平行,其四角高度极差应小于 0.1 m m,4.2.5 试 模的每个组件应有标记,以便组装并保证符合公差要求。4.3 试模组件的装配4.3.1 试模安装紧固后,隔板与端板的上表面应平齐。4.3.2 试模安装紧固后,内壁各接触面应相互垂直,垂直公差不大于0.2 m m.4.3.3 试模组件应装卸方便,紧固装置灵活,紧固时隔板不应左右倾斜及晃动,紧固后隔板与底座的间隙应小于 0.0 5 m m.4.4 外观 试模加工表面应光滑、无气孔、整 洁、无粗糙不平现象;非加工表面宜刷漆防锈,无毛刺、经涂漆处

8、理不留痕迹。检验 方法5.1 检验室条件 检验室内无 腐蚀气体,试模应保持清洁。5.2 检验用仪器设备 检验仪器设备包括:a)深度游标卡尺,分度值不大于0.0 2,:b)钢直尺,分度值不大于 1 二;C)垂直公差专用检具;d)塞尺;e)台秤或电子秤,分度值不大于5 g,f)表面粗糙度标准样板;9)刀口尺,0级:h)硬度计。5.3 检验项目5.3.1 对4.1.1 试模模腔基本尺寸的检测 试模模腔长 度(A)、宽(B)及深(C用游标卡尺检测。长(A)应在试模宽度方向的两端检测两点,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 检测结果;宽(B)在试模长度方向 的两端及中间检测三点,并取平均 值作为最终 检测结果:深(C)

9、在试模长度方向的两端 及中间检测三点,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检测结果。上述任何一处测量点的检测,其结果不能超过技术要求的允许范围。5.3.2 对4.1.2 外型最大尺寸的 检测 用钢直尺检测。5.3.3 对4.1.3 试模净重的 检测 用台秤或电子秤检测。5.3.4 对4.2.1 硬度检测标准分享网 w w w.b z f x w.c o m 免费下载J C/T 7 2 6-2 0 0 5 用硬度计检测。5.3.5 对4.2.2,4.2.3 平面公差和粗糙度的检测 平面公差用刀口尺和塞尺检侧:检测全部端板和隔板。检测时先将刀口尺长边垂直立于被测平面上,然后用塞尺检查直尺与平面上的间隙。粗糙度用粗糙

10、度标准样板进行检查。5.3.6 对4.2.4 试模底面与 上平面平行度的 检测 用游标卡尺检测。用卡尺测量试模底座平面四 角的厚 度值,并计算四角厚度值的极差。5.3.7 对4.2.5,4.3.1、4.4 试模组件标记、上表 面及外观检查 目测检查。5.3.8 对4.3.2 垂直公差的检测 用专用检具和塞尺分别检测底座上平面与端板、上平面与隔板、隔板与端板各一点。检测时先 将专有检具放入模腔内,一面靠紧形成夹角的一个平面,另一面与形成夹角的另一 平面接触,然后用塞尺进行检测。5.3.9 对4.3.3 试模装配后隔板的检测 用塞尺检测。6 检验规则6.1 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为第4 章中除 4.2

11、.矽卜 的 全部内 容,主要实测数据记录在随机文件中。6.2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为第斗 章的全部内 容,有下列情况 之一时,应进行型 式检验:a)新产品试制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 试制定型 检定;b)产品正式生产后,其结构设计、材料、工艺以 及关 键的配套元器件有较大改变可能 影响 产品 性 能时;。)正常生产时,定期或积累 一定产量后,应周期性进行一次检验:d)产品 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e)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6.3 判定规则6.3.1 出厂检验 每件试模均符合出厂检验要求时 判为出 厂检验合格。其中 任何一 项不符合要求时,判为出厂 检验不合格。63.2 型式检验 当批

12、量不大于5 0 件时,抽样两件,若 检验后有一件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批:当 批量大于5 0 件时,抽样五件,若检验后出现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不合格品,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批。7 标志和包装7.1 标志 每个试模上应有牢固的铭牌,表面和标志宜明亮、清晰并能防锈,其内容包括:名称、型号、生产编号、生产日 期、制造厂名。7.2包装7.2.1 装箱前试模内 表面应涂油防 锈.7.2.2试模装箱时应用有防潮纸的包装盒包装.成批运输外加包装箱,每箱最多六个,箱内衬防潮纸,箱内空隙用柔软材料(如纸屑、泡沫塑料等)填实.盒装或包装箱都应包扎牢固。7.2.3产品合格证、拾验报告、装箱单等随机文件应与试模一起装箱。J C/T 7 2 6-2 0 0 57.2.4 包装箱上字样和标志宜清楚,内 容包括:a)产品名称、制造厂名及生产编号;b)收货单位和地址:c)“注意防潮”、“小心轻放”等。标准分享网 w w w.b z f x w.c o m 免费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地方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