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498640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9.古诗三首课型精读时间学标 教目1 .认识本课“暮、瑟” 2个生字,会写“暮、吟” 2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从关键词语“一道、铺、瑟瑟、可怜”入手,理 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 .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情感,感受诗歌的自然美和语占美。教学 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核心问题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情感,感受诗歌的自然美和语百美。第一课时时标 课目1 .认识本课“暮、瑟” 2个生字,会写“暮、吟” 2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从关键词语一道、铺、瑟瑟、可怜”入手,理解诗 句的意思。教学 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2、体现自学、互学、展学、固学)二次备课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 .出示暮江吟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内容。2 .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古诗,初步进入古诗的意境。3 .教师板书“暮江吟”,引导学生理解诗题。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 .介绍诗人及古诗的创作背景。2 .学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课件出示阅读交流的要求。(1)读准字音,识记生字。(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小组交流。3.教师检查学生交流的情况。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 .出示教材插图课件,引入古诗。2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1)图上画了哪些人物、景物?(斜阳、江水、诗人、岸边的树和 草。)从这些景物中可以看出古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2)

3、古诗前两句描写的核心意象是什么?(残阳。)后两句描写的核 心意象是什么?(露珠、新月。)(3)古诗中哪两种色彩形成鲜明对比?(瑟瑟;红。)这种对比有什 么表达效果?(一绿一红的鲜明对比表现出夕阳斜照下江面上的绚烂景象, 写出了景物之美。)(4)古诗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 (可怜九月初三夜。)3.看图想象,引导学生说说画面的内容。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1 .引导学生品读前两句,结合问题理解诗句。(1)理解“一道残阳铺水中”的诗意。诗句中描写的夕阳是怎样的? “铺”字用在这里有什么含义?可以换成“照” “射” “洒”等字吗?为 什么?(2)理解“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诗

4、意。诗句中描绘了哪两种色彩?从 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3)想象画面,理解诗意。2 .引导学生朗读后两句诗,师生共同品析。(1)理解“可怜九月初三夜”的诗意。这句诗中的哪个词语尽显了诗 人当时的心情?这个词语有何表达效果?(2)理解“露似真珠月似弓”的诗意。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在写景方面有何特点?(3)引导学生想象一下露珠和月亮还像什么,补充填空。3.学生朗读古诗,加深对诗意的理解。4.以T2口 口,实政川1纵。多么美丽的江景图啊!这种美景不蠡奖不奥实在是太可惜了。让我们拿起笔,发挥想象5.学生思考写五、背诵积累,拓感学生个2.引导学生积六、作业设计,巩完成本课对应将这幅陷赚激娥用骤H

5、徽平噜4个生字,读准多言看二辙窿喔嚼人用找学生听后给出意见。艮延伸生背i/.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患勘也写景的优美诗句。13.结合插图、注释等理解诗意,感悟、品味诗中所川练。字修,会写题西林:蕴含的哲理。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体现自学、互学、展学、固学)二次备课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指名学生背诵暮江吟。2 .点评学生的背诵情况,并引入新课。二、学习古诗,掌握方法1 .出示题西林壁课件,引导理解诗题,了解诗人和古诗的创作背景。2 .引导学生识记生字词。3 .教师播放朗读音频,学生边听边感知古诗朗读的节奏、语气。4 .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并给古诗

6、划分节奏。5 .图文结合,理解诗意。(1)引导学生通过教材中的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2)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品鉴诗句,进一步掌握诗歌的主旨。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二句。A.出示庐山的图片,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欣赏。(横看、侧看。)B.试用一个成语概括庐山的形态。(千姿百态。)C.岭和峰有什么不同?作者从远、近、高、低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一 样?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二句。A.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理解“缘”的意思。(因为。)B.如果用关联词联结这两句诗,你能想到哪一组关联词?(之所以 是因为)C.细读这两句诗,说说为什么诗人身在庐山中反而认不清它的真面目。D.从这两

7、句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不 同;我们看待事物要客观,要全面了解。)小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 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庐山雄奇秀丽,千姿百态,但因为 身处其中,无法窥其全貌。这两句诗蕴含哲思,启示我们:“当局者迷,旁 观者清”,人只有客观、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才能取长补短,使自己变 得越来越优秀。你们体会到了吗?再来读一读吧,看大家能在诵读中悟出什 么道理。三、运用方法,自主学习1 .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同学们,刚刚我们学习的题西林壁是一首哲理诗,向我们传达了为 人处世之道。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这首雪梅也是一首哲理诗。大雪

8、飘飞, 梅花绽放,多么美的景致。可是有一天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诗人通过雪、 梅的争执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快随老师品读诗句,一探究竟吧!2 .理解诗题。“雪梅”即雪中的梅花,这是诗人评论的两个对象。3 .介绍诗人,简介背景。4 .初读古诗,夯实基础。(1)课件出示古诗及生字,引导学生自读,在读中识记生字新词。(2)教师进行生字书写示范,引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生字。(3)播放朗读音频,引导学生朗读古诗,并划分节奏。5 .出示阅读要求。(1)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把握诗歌的主旨。(2)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图上画了什么?它们各具有怎样的品质?(3)同桌之间交流有问题的地方。6 .教师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掌握情

9、况,引导学生赏析古诗。(1)理解“梅雪争春未肯降”的意思。“降”是什么意思?梅雪为什么不 肯“降” ?这句诗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降”是“服输”的意思。出示梅花雪中绽放的图片,再结合诗句使学 生明白梅雪不肯“降”是因为“争春”,即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这里把 梅、雪拟人化,运用的是拟人修辞手法,使梅、雪具有了人的特性,将梅、 雪的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了出来。(2)理解“骚人阁笔费评章”的诗意。“骚人”是什么意思? “费评 章”的原因何在?你认为“骚人”应如何评议梅、雪?(3)理解“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诗意。在这两句诗 中,诗人指出梅、雪各有什么长处、短处?诗

10、人将梅、雪的长处、短处对照 着写,客观地进行评价,你如何看待这种评价方式?结合自身实际说说你从 中受到的启发。小结:梅花雪中绽放,清香幽幽,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都为之写下 赞美的诗篇。而本诗作者却另辟蹊径,赞美梅,也不落下雪,在评议它们各 自的特色时更是由物及理,告诉人们正确看待他人、自己的方法,使人颇受 教益。同学们,“罔谈彼短,靡恃己长”,这是古人告诉我们的处世之道, 希望你们能行之于身,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四、对比阅读,整体回顾1.分析比较,整体阅读。(1)学生齐声朗读三首古诗。(2)出示表格课件,引导学生填写,在对比中对三首诗整体把握。诗名所写景物(事物)诗人的情感(揭示的哲理)暮江吟残阳、江水、露珠、新月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愉悦的4,情题西林壁庐山赞美庐山的雄奇景象,告诉手 看待事物要客观、全面们雪梅梅、雪说明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小 有长处必然也有短处2.课外拓展,增加积累。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板书设计暮江吟夕阳西下新月东升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题西林壁不识 只缘横看一成岭:远近高低,雪梅各有长处短处 要善于取长补短,各不同I赞庐山奇景 七 一 明深刻道理 真面邑 /15作业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