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485296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Plant Physiology)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4222909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农学专业、农学(农业信息技术)专业、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 分:4总 学 时:80其中理论学时:48,实验学时:32先修课程:植物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后续课程: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课程简介: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植 物的生命活动是在水分代谢、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基本代谢的基础上,表现出种子的 萌发、营养器官的生长、开花、受精、果实和种子的成熟等生长发育过程。植物生理学课程是农学

2、学科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被称之为“合理农业的基础”课程。植物生理学的教 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课程如作物栽培、遗传育种等课程的学习,也关系到植物生产类学科专门人 才的素质和能力的综合培养。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研究植物生 命活动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掌 握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以讲课为主,幻灯、录像等传统教学手段和网络教学、CAI教学等手段为辅。课堂讲授采 用多媒体,做到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概念准确,语言简练,突出重点要点,帮助理解和记忆,引 发学生的学习

3、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实验实践很强的学科,实验课上不仅可以验 证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阵地。实验通常二人 为一组,要求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实验单独考试记分。同时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 比例,提高实验质量。选用教材:王忠.植物生理学(第2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陈刚,李胜.植物生理学实验加.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必读书目:1、潘瑞炽.植物生理学(第7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武维华.植物生理学(第2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孟庆伟,高辉远.植物生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4、4、 植物生理学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址: http: 3209.html 选读书目:1、王忠,顾蕴洁等.植物生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2、王忠,顾蕴洁等.农林院校必修课考试辅导丛书,植物生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 版社.20063、陈晓亚,汤章城.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第3版)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74、TaizL&Zeiger E.宋纯鹏,王学路等译.植物生理学(第5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一、植物胚胎发生二、种子的萌发三、根尖的构造和分化四、茎尖的构造和分化五、叶的发生和分化六、植物的极性与再生第五节植物生长分析一、植物的生长分析二、生长大

5、周期与生长曲线三、植物生长的相关性四、植物生长的周期性第六节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一、物理因子二、化学因子三、生物因子教学要求:理解生长、分化和发育的概念;掌握组织培养的原理和基本过程;理解种子萌发的 特点和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掌握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主茎与侧枝、营养生 长与生殖生长等植物生长的相关性。重点难点:生长、分化和发育等概念,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生长的相关性。第十一章 植物的成花生理(3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低温和昼夜长度信号对开花的效应,掌握花器官发育和性别表 现。教学内容:第一节春化作用一、植物通过春化的条件二、春化作用的机理三、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第二节植

6、物成花的光周期诱导一、植物光周期现象的发现和反应类型二、光周期诱导的机理三、光周期理论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第三节花器官发育和性别表现一、茎尖分生组织的变化二、花器官发育所需要的条件三、花器官发育的遗传分析四、性别分化五、成花诱导的多因子途径教学要求:掌握春化作用的概念、反应类型、植物通过春化的条件、春化作用的机理以及春化 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掌握光周期现象的发现和光周期类型、光周期诱导的机 理、光敏色素在成花诱导中的作用以及光周期理论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了解花器 官形成和性别表现。重点难点:春化作用的概念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光周期现象类型、光敏色素在成花诱导中的作 用以及光周期理论在农业生产

7、上的应用,花器官发育的遗传分析。第十二章 植物的生殖和衰老(4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植物生殖器官的发育特点、生殖和衰老的生理过程及其影响因 素。教学内容:第一节受精生理一、花粉和雌蕊的构造二、花粉的萌发和影响因素三、双受精过程及影响因素第二节种子的发育一、胚的发育二、胚乳的发育三、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第三节果实的发育和成熟一、果实的生长二、单性结实三、果实的成熟生理第四节植物的休眠一、种子的休眠二、芽休眠第五节衰老与脱落一、植物的衰老二、植物器官的脱落教学要求:了解花粉的构造、主要成分、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掌握胚和胚乳的发育,以 及种子中贮藏物质的积累过程;熟悉果实的生

8、长模式、单性结实现象和果实成熟时 的变化;掌握种子和芽的休眠并了解其调控方法;熟悉植物衰老时的生理生化变化 和引起衰老的原因、影响衰老的因素;掌握器官脱落的细胞学及生物化学过程,并 了解影响脱落的内外因素及调控方法。重点难点:精细胞有二型性和偏向受精的特性,影响受精的因素,外界条件对种子形成的影响, 引起种子休眠的原因,解除或延长方法,植物衰老生理生化变化,脱落的细胞学和生 物化学及影响器官脱落的内外因素。第十三章 植物的抗逆生理(4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植物在干旱、洪涝、低温、高温、盐渍等逆境下的生理变化, 掌握植物对逆境的生理适应;了解提高作物抗逆性的途径。教学内容:第一节抗逆

9、生理概论一、逆境和植物的抗逆性二、逆境下植物的形态与生理变化三、植物对逆境的生理适应第二节植物的抗寒性一、冷害与植物的抗冷性二、冻害与植物的抗冻性第三节植物的抗热性一、热害及其表现二、植物抗热性的生理基础三、提高植物抗热性的途径第四节植物的抗旱性与抗涝性一、旱害与植物的抗旱性二、涝害与植物的抗涝性第五节植物的抗盐性一、盐害二、植物抗盐性的生理基础三、提高植物抗盐性的途径教学要求:了解抗逆生理、逆境蛋白概念、植物在逆境下的形态变化与代谢特点;掌握渗透调 节与抗逆性的关系、膜保护物质与自由基的平衡;掌握植物激素在抗逆性中的作用; 掌握低温和高温对植物的伤害以及植物抗寒和耐热的机理与途径;掌握干旱和

10、湿涝 对植物的伤害以及植物抗旱、抗涝的机理与途径;掌握盐分过多对植物的危害以及 植物抗盐性及其提高途径;了解抗逆生理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了解提高作物抗逆性 的途径。重点难点:植物在逆境下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生化代谢的变化,低温和高温对植物的伤害以及植物 抗寒和耐热的机理与途径,干旱和湿涝对植物的伤害以及植物抗旱、抗涝的机理与途 径。3、实验实验一植物水分和矿质生理实验(4学时)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测定植物组织的水势;用蔡胺氧化法测定根系活力。实验目的和要求:介绍植物组织水势测定的原理和几种方法;掌握用小液流法和压力室法测定 植物水势的方法;了解根系吸收矿质的部位、面积,掌握用Q-秦胺氧化法

11、测 定根系活力。注 意 点:所取材料在植株上的部位要一致,打取叶圆片要避开主脉和伤口;取材及打取叶圆 片的过程操作要迅速,以免失水;根系应吸干水分但不能挤压伤及细胞,才能测定 准确。实验二 光合作用实验(综合)(8学时)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实验内容:用叶绿素计活体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从叶片中提取叶绿素,观察理化性质,并用 分光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叶绿素的含量和吸收光谱;用叶圆片上浮法研究 环境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叶绿素计快速、准确、活体测定田间作物叶绿素含量方法。掌握用分光 光度计测定和打印叶绿素的吸收光谱曲线方法;将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图与叶 绿素的吸收光谱曲线图进行

12、比较分析,这样可有效地组织集体讨论,提高学 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对光合作用影响的环境因素注 意 点:叶绿素提取时应加碳酸钙、避强光,研磨时间要短;提取的叶绿素不能混浊;使用 前对分光光度计的波长要校正;分光光度计的波长要调准确;每种处理的三角瓶中 必须放入下沉叶片10片;对各瓶内叶片上浮时间和片数必须及时加以记载,使用 UV-2802P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实验三、呼吸速率的测定(4学时)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介绍植物组织的呼吸速率测定的原理和方法;演示用氧电极测定植物组织呼吸速率; 演示用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测定组织的呼吸速率。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植物呼

13、吸作用的现代测定方法;掌握用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测定组织的呼 吸作用的装置和呼吸速率的测定过程和计算方法。注 意点:操作时切勿使口呼出的气体进入瓶中;防止广口瓶橡皮塞上的碱石灰管破裂;要轻 轻摇动广口瓶,以破坏溶液表面的碳酸钢薄膜;正确滴定,注意颜色的变化,演示 氧电极和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时要借助摄像头等多媒体工具,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实验四、植物激素类物质实验(4学时)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生长类、细胞分裂素类、赤霉素类等植物激素类物质的生理效应观察及生物鉴定; 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植物激素的含量。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几种观察激素类物质的生理效应及生物鉴定的原理与方法;掌握用酶联 免疫测定植物激

14、素含量的过程和方法。注意点:植物激素类物质浓度配制要准确;加样和洗涤时,应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依次加 入;液体应加在孔底,避免加在孔壁上部,并注意不可出现气泡。实验五、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4学时)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介绍几种快速测定种子活力的原理与方法;播放植物生长与运动录像和动画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用BTB、TTC、红墨水及荧光法等方法快速测定种子的生活力的方法与步 骤。注 意点:染色温度一般以25-35C为宜;对于不同作物种子生活力的测定,所需试剂浓度、 染色时间不同;判断有生活力的种子应具备的特征:胚发育良好、完整、整个胚染 成鲜红色;子叶允许有小部分坏死,但其部位不是胚中轴

15、和子叶连接处;胚根尖虽 有小部分坏死,但其他部位完好。实验六、逆境对植物生理的影响(综合)(8学时)实验性质:设计性实验实验内容:让学生各自选择植物材料,设计不同的逆境如干旱、高温、低氮,冷冻等环境条件 处理;用电导率仪测定逆境对植物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用TTC法测定根系活力;用 叶绿素计或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逆境对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用数码显微摄影装置柏 摄植物的气孔和表面结构的差异;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逆境对植物生理的影响。实验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选择植物材料,设计不同的逆境处理;要使用叶绿素计、电导仪,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数码显微摄影装和电脑等精密贵重仪器测定生理参数, 来分析逆境对植物水分代谢

16、的影响;实验涉及到的植物学、物理学、分析化 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和植物生理学等多个课程知识,这将大大提高学生 仪器使用能力,分析与综合问题的能力。注意点:逆境设置要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进行,C0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测定电导时要防止 高C02气源和口中呼出的CO2进入试管,以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用TTC法测定根系 活力时根系要洗干净。课程实验成绩作为课程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占课程平时成绩的权重为50%o四、课程考核课程考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期末考试成绩(60%) +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成绩、上课 出勤、平时作业等)(40%)二总成绩。5、 Taiz L, Zeiger E. Plant Ph

17、ysiology. 5th edM. Sunderland: Sinauer Associates Inc. 2010Hopkins & Huner. Introduction to Plant Physiology. 3rd ed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46、 有关植物生理学的著作与期刊等。7、 植物生理学精品课程网址:http: 二、课程总目标:本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植物生理学中基本概念的内涵及其所研究的主要内容;熟悉有关植 物生理学的专业英语词汇;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使学生掌握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的基 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

18、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途径 和方法。为今后从事植物生理学研究、教学或从事实际应用和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8、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80其中讲授学时:48实验(上机)学时:32序号教学章节名称学时分配序号教学章节名称学时分配讲课实验讲课实验1绪论19第八章植物生长物质442第一章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10第九章植物的光形态建成与运动33第二章植物的水分生理4211第十章植物的生长生理444第三章植物的矿质与氮素营养4212第十一章植物的成花生理35第四章植物的光合作用6813第十一章植物的生殖和垠老46第五章植物的呼吸作

19、用4414第十三章植物的抗性生理487第六章同化物的运输和分配38第七章植物细胞的信号转导3合 计48322、教学要求:植物生理学课程是农学学科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被称之为“合理农业的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了解植物生理学中基本概念的内涵及其所研究的主要内 容,掌握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解 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本课程的教学要求:1、了解植物生理学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所研究的主要内容。2、了解植物体内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基本情况和过程,了解这些代谢过程之间的相 互关系。3、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

20、规律,理解外界条件对植物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4、了解植物逆境种类及其对植物的危害,理解植物抗逆性的生理基础,掌握提高植物抗 逆性的原理、途径和方法。5、理解植物生理学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后续课程如耕作、栽培、遗传育种等专业课 的学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6、理解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的基 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理论联系实际、 掌握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绪论(1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历史及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为认识 和学好植物生理学打下基础。教学内容:一、植物生理学

21、的定义和研究内容二、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三、植物生理学与农业生产四、怎样学好植物生理学教学要求:了解植物生理学的概念及其主要研究的内容;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历史;了解植 物生理学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和发展趋势。重点难点:影响植物生理学发展的因素;植物生理学是合理农业的基础。第一章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植物细胞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特点,明确植物细胞是有机体的结 构单位,又是进行生命活动的功能单位。教学内容:第一节植物细胞概述一、高等植物细胞的特点二、原生质的性质第二节细胞壁一、细胞壁结构与功能二、胞间连丝的结构与功能第三节生物膜一、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特点二

22、、生物膜功能第四节 植物细胞亚微结构一、植物细胞内的基本结构二、微膜系统三、微梁系统四、微球系统五、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教学要求:了解高等植物细胞的特点与主要结构;熟悉植物细胞壁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胞 间连丝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生物膜的化学组成、结构和主要功能;了解植物细胞的 基因组和基因表达的特点。重点难点:植物细胞原生质的特性,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和生物膜的主 要功能,植物细胞周期,细胞的全能性。第二章植物的水分代谢(4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明确植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必须在细胞含水充足的状况下才能 进行。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在农业生产上,水是决定收成有无的重

23、要因素之一。掌 握植物体内水分代谢的基本规律。教学内容:第一节 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一、水分子的结构二、水与植物生命活动有关的理化性质三、植物的含水量四、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五、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第二节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一、水势的概念二、含水体系的水势组分三、水的移动四、植物细胞的吸水五、细胞间的水分移动第三节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一、根系吸水的部位二、根系吸水的途径三、根系吸水的机理四、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第四节蒸腾作用一、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方式和指标二、气孔蒸腾三、影响蒸腾作用的内外因素第五节 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一、水分运输的途径和速度二、水分在植物体中上升的机制第六节合

24、理灌溉的生理基础一、合理灌溉增产的原因二、作物的需水规律三、灌溉指标四、灌溉方式教学要求:掌握水势的基本概念;掌握植物细胞的水势的组成、溶质势、衬质势、压力势等的 概念,了解并初步学会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方法;了解植物根系对水分吸收的部位、 途径、吸水的机理以及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了解植物的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掌握蒸腾作用的指标及适当降低蒸腾速率的途径;掌握植物体内水分沿导管上升的 机制。重点难点:植物细胞水势的组成,细胞对水分的吸收,气孔蒸腾的影响因素,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 途径。第三章植物的矿质与氮素营养(4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植物对矿质和氮素的吸收、转运和同化以及在生命活

25、动中的作 用。教学内容:第一节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一、植物体内的元素二、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其确定方法三、植物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四、元素的重复利用与作物的缺素诊断第二节植物细胞对溶质的吸收一、被动吸收二、主动吸收第三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利用一、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二、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三、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四、地上部分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五、矿质元素在体内的运输和利用第四节 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一、氮的同化二、硫的同化三、磷的同化第五节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一、作物需肥特点二、施肥指标三、发挥肥效措施第六节植物的无土栽培一、种类和设施二、营养液三、无土栽培的优点教学要求:掌握高等植物

26、必需元素的种类及其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植物缺乏必需元素所出 现的特有症状;掌握营养离子跨膜运输的机理、植物根系吸收养分的过程、特点; 了解NO3-、NH?在植物体内的同化过程、同化部位;了解影响植物吸收矿质养分的 环境因素。重点难点:必需元素及其生理作用、缺素症状,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及机理,植物根系吸收矿质 养分过程、特点及影响因素,氮的同化过程。第四章植物的光合作用(6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植物的光合作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教学内容:第一节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一、光合作用的概念二、光合作用的意义第二节叶绿体和光合色素一、叶绿体二、光合色素第三节 光合作用的机理一、原初反应二、电子

27、传递和光合磷酸化三、碳同化第四节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一、光合速率和光合生产率二、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三、影响光合作用的外部因素第五节光合效率与作物生产一、光能利用率二、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教学要求: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意义和光合作用总反应式;掌握叶绿体的结构、光合色素的 种类;掌握光合作用过程以及能量吸收转变的情况;掌握光合碳同化的基本生化途 径以及不同碳同化类型植物的特性;理解光呼吸的含义、基本生化途径和可能的生理意义;掌握光合作用的测定方法。重点难点:叶绿体的结构和叶绿素的性质,光合作用的机理,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外因素。第五章植物的呼吸作用(4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植物呼吸作用的基

28、本规律。教学内容:第一节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一、呼吸作用的概念二、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第二节植物的呼吸途径一、糖酵解二、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三、三竣酸循环四、戊糖磷酸途径第三节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一、电子传递二、氧化磷酸化三、末端氧化系统第四节呼吸代谢的调控一、能荷调节二、巴斯德效应和糖酵解的调节三、三陵酸循环的调节四、戊糖磷酸途径的调节五、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的调控第五节 呼吸作用的指标和影响因素一、呼吸作用的指标二、内部因素对呼吸速率的影响三、外界条件对呼吸速率的影响第六节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一、呼吸作用与栽培管理二、呼吸作用与种子贮藏三、呼吸作用与果蔬贮藏教学要求: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其

29、生理意义;掌握糖酵解、三竣酸循环和戊糖磷酸循环等呼 吸代谢的生化途径;了解呼吸链的概念、组成、电子传递多条途径和末端氧化系统 的多样性;掌握氧化磷酸化的概念;掌握呼吸作用的生理指标及其影响因素;掌握 测定呼吸速率的基本方法;了解种子、果实等器官的呼吸特点和这些器官贮藏保鲜 的关系。重点难点:有氧和无氧两大呼吸类型的特点,主要呼吸途径的生化历程,外界条件对呼吸速率的 影响,种子的安全贮藏与呼吸作用、果实的呼吸作用。第六章同化物的运输和分配(3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和分配基本规律。教学内容:第一节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系统一、短距离运输系统二、长距离运输系统第二节 韧

30、皮部的物质运输一、韧皮部中运输物质二、同化物的运输方向和运输量第三节韧皮部运输的机理一、韧皮部的装载二、韧皮部运输三、韧皮部的卸出第四节同化物的配置一、光合细胞中同化物的配置二、库细胞中同化物的配置第五节同化物的分配及其控制一、源库特点和相互关系二、同化物的分配及影响因素三、同化物的再分配与再利用教学要求:了解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两种运输系统;掌握韧皮部运输的机理、韧皮部同化物运 输的方式、运输的物质种类、运输的方向和速度;掌握韧皮部装载和卸出途径;了 解植物体内代谢源和代谢库之间的关系;掌握同化物的分配规律和影响因素。重点难点:源和库、压力流学说、源-库单位等概念,韧皮部运输的机理,同化物的分

31、配规律和特 点。第七章植物细胞的信号转导(3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概念和过程。教学内容:第一节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概述一、信号的概念和类型二、受体的概念和类型三、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和特性第二节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一、信号感知和跨膜转换二、胞内信号的传导三、细胞的生理生化反应第三节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的事例一、蓝光诱导气孔开放的信号转导二、干旱诱导ABA合成及ABA介导的信号转导三、植物对病原生物侵染的信号转导教学要求:掌握植物体内的信号转导的途径,了解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的事例。重点难点:胞间信号的传递过程,膜上信号的转换过程,胞内信号的转导过程,参与细胞信号 转

32、导的主要因子。第八章植物生长物质(4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六大植物激素的发现、化学结构、代谢、运输和作用机理,掌 握基生理作用和生物测定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和研究方法一、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和种类二、检测植物生长物质的方法第二节生长素类一、生长素的发现和种类二、生长素的分布与代谢三、生长素的生理效应四、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第三节赤霉素类一、赤霉素的发现和种类二、赤霉素的生物合成与运输三、赤霉素的生理效应四、赤霉素的作用机理第四节细胞分裂素一、细胞分裂素的发现和种类二、细胞分裂素的运输与代谢三、细胞分裂素的生理效应四、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机理第五节脱落酸一、脱落酸的发现和结

33、构特点二、脱落酸的分布与代谢三、脱落酸的生理效应四、脱落酸的作用机理第六节乙烯一、乙烯的发现与结构特点二、乙烯的生物合成及运输三、乙烯的生理效应四、乙烯的作用机理第七节油菜素内酯一、油菜素内酯的发现和种类二、油菜素内酯的合成及分布三、油菜素内酯的生理效应四、油菜素内酯的作用机理第八节其它植物生长物质一、茉莉酸类二、水杨酸三、多胺四、其它第九节植物生长物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一、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的应用三、应用生长调节剂的注意事项教学要求:了解植物生长物质、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极性运输、生长素的“二重作用” 及乙烯的“三重反应”、偏上生长、激素受体等基本概念;了解

34、植物生长物质的种 类、结构和性质;掌握研究植物生长物质的方法;了解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与运输的基本特征;了解植物激素的发现过程和作用机理;熟知植物激素和植物生 长调节剂各自的主要生理效应;掌握植物生长物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技术及注意事项。重点难点:植物生长物质、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基本概念,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 素、脱落酸、乙烯和油菜素内酯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生理作用,掌握植物生长调节剂种 类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第九章植物的光形态建成与运动(3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光调节植物生理反应、控制植物发育的过程;掌握植物运动的 形式及机理。教学内容:第一节光敏色素与光形态建成一

35、、光敏色素的发现和分布二、光敏色素的化学性质及光化学转换三、光敏色素的生理作用和反应类型四、光敏色素的作用机理第二节蓝光受体一、蓝光受体二、蓝光反应三、紫外光反应第三节植物的运动一、向性运动二、感性运动三、近似昼夜节奏教学要求:了解光敏色素的发现及分布,掌握光敏色素的性质及其生理作用,理解蓝光受体和 蓝光反应,区分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掌握向光性和向重性的机理。重点难点:光敏色素的性质及其在光形态建成中的作用,蓝光受体和蓝光反应过程,向光性和 向重性。第十章 植物的生长生理(4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区分生长、分化和发育的概念;掌握组织培养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掌握植物生长的相关性;了解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教学内容:第一节生长发育的概念及控制一、生长、分化和发育的概念二、植物生长发育的特点三、植物生长发育的控制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一、植物细胞的分裂二、植物细胞的生长三、植物细胞的分化四、植物程序性细胞死亡第三节植物的组织培养一、组织培养的概念和类型二、组织培养的原理和特点三、组织培养的基本方法四、组织培养的应用第四节植物体的生长与分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