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晋商通豫鄂.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424310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0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代晋商通豫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清代晋商通豫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代晋商通豫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代晋商通豫鄂.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尚情商驿桥村位于山西省侯马市西南三千米处,村内南部有坐东朝西的观音堂一座,现仅存一座正殿,单间,面积26.72 平方米,创立年代不详,为清代风格。插廊两侧镶石碣3方,其中镶嵌于北壁东、西两侧的两方石碣,分别记载了明万 历十八年(1590年)、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补修经过;镶嵌于南壁的石碣记载了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到 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募捐财物维修观音堂的起因、捐资者及数量等内容,为清代晋商通货河南、湖北提供了重要 的实物依据。清嘉庆十九年的这方石碣高50厘米、宽85厘米,碣文为字径1厘米的楷书,现抄录如下:清嘉庆十七年冬,余往南方,敬持缘簿数本,恳偕二三相好,募化宽财假设

2、干,于十九年暮春功成告竣,因将捐财 姓名勒诸贞琅永垂不朽。斯亦乐道人善之不吞己者耳。长江埠陈同发仁记捐银拾两陈必顺花行捐银伍两德安府陈大房发记捐银陆两陈大房永记捐银叁两德全公记捐银壹两刘德盛捐银壹两李之锦捐银壹两随州厉山镇晋李裕兴通记捐银拾两沃世兴号捐银捌两亿义典捐银陆两汪和顺捐银陆两集成号捐银叁两何合盛捐银叁两姚亿源捐银贰两张正兴捐银贰两三义行捐银贰两杨隆顺捐银贰两王天顺捐银贰两瑞成号捐银贰两昌义号捐银贰两德成号捐银贰两张恒和捐银壹两王义和捐银壹两占春堂捐银壹两振新号捐银壹两永兴号捐银壹两陈义顺捐银壹两汪义信捐银壹两公盛号捐银伍钱安居镇盖魁源典捐银叁两福昌典捐银贰两超东盛捐银壹两伍钱李泰和捐

3、银壹两贰钱贾全盛捐银壹两闫光华捐银伍钱裕顺昌记捐银伍钱义昌德记捐银伍钱刘玉成捐银伍钱随州永泰典捐银贰两合盛典捐银贰两杨德盛捐银壹两来顺号捐银伍钱均川镇程聚泰捐银贰两高德义捐银壹两伍钱支三义捐银壹两盖东茂盛捐银壹两盖西茂盛捐银壹两隆盛号捐银壹两赊旗镇发源花行捐银贰两统义花行捐银贰两晋昌花行捐银贰两宗久合记捐银贰两同顺馆捐银壹两汉口镇玉宝泰号捐银叁两合隆行捐银贰两德盛号捐银贰两泰和号永兴号仲兴号东盛号正茂行万祥号永茂号复盛号郭世兴号各捐银壹两以上共捐银壹佰叁拾伍两贰钱所有花费之项另有统记募化人 李时杰李惠杰 李炳致李信杰郭之璘梓匠王良顺朽匠吕坊石匠冯建德书匠段永辉嘉庆十九年岁次甲戌暮春三月吉辰主李

4、信杰瘠沐谨诚李应兆沐手敬书三晋石刻大全临汾市侯马市卷中收入了这方石碣,但没有抄录碣文,拓片也不太清楚。这方石碣,除“朽匠”疑为“糅匠”即“漆匠”之外,其余文字都浅显易懂,捐资者全是商号,其中“晋李裕兴通记捐银拾 两”“晋昌花行捐银贰两”“沃世兴号捐银捌两”中的“晋”字与“沃”字是标明商号主人所在地,“晋”是山西,“沃”是曲沃,故一目 了然都是晋商的店铺,其余没有标明地区的商号很有可能是当地的。捐资地有赊旗镇和汉口镇、长江埠、德安府、随州 厉山镇、安居镇、随州、均川镇。考证得知,除赊旗镇在今河南外,其余均在湖北。捐资地赊旗镇即今河南社旗县治社旗镇,清属南阳县,置赊旗店巡司。民国初置县佐驻此。19

5、65年置社旗县于此, 2004年又复名为“赊店镇”。捐资地厉山镇、安居镇、均川镇都在湖北随州,见于同治随州志卷三“疆域”:同书卷三“形胜附记载:“随州在 京师西南二千七百里,湖北布政司北三百二十里,德安府北一百三十里处”。如此看来,这些地方正处于河南、湖北交界 的地带。随州、长江埠、汉口镇都属于湖北。捐资地赊旗镇、德安府、随州、长江埠、汉口镇都是交通枢纽,货物集散地。从侯马出发,过太行八怪中的软关 隆,到达河南的济源、洛阳,往南过伏牛山到达南阳,过赊旗镇进入湖北“随枣走廊”的随州,再往东南延伸就到了长江 埠、汉口镇。这样连点成线就构成了山西、河南、湖北地区的一条物资运输通道。石碣的内容表达了一

6、条明清晋商商路: 山西侯马一驿桥一河南济源一洛阳一赊旗镇一湖北随州一长江埠一汉口镇。赊旗镇在南阳盆地,南阳盆地与黄淮平原的分界线是伏牛山,山体为断断续续的丘陵,其间就形成了通道,传说 夏代就出现了通道,所以被称为“夏道”。历朝历代通过这些“夏道”,把影响力推进南阳盆地,进而影响江汉地区。明清之 际,赊旗镇赖环城而流的潘、赵、沙三河交汇成唐河,接汉水,入长江水运之便,成为连接南北水陆交通之重枢,北接 汴洛、南达楚湘、东衢闽越、西连山陕之咽喉,更成为当年叱咤商海的山陕商贾南下东进中原、进军长江流域的重要桥 头堡与中转站。全国十六省商贾云集,千余家商号聚居经营,城内外三处码头日夜装卸不停,仅专业转运

7、仓储的过载行 就有四十八家之多。仅有1.95平方千米的古城区内,当时聚居人口达13万之众,被英国学者贝思飞称为“中国最富有的 商业贸易中心”;民谚亦有“金汉口、银赊店”“天下店、数赊店”“白天千帆过、夜晚万盏灯”“拉不完的赊旗店”之盛赞。清光 绪南阳县志卷三:“夫清水以东,唐、泌之间赊旗店,亦豫南巨镇也,在县东北九十里。或日元分旗屯田军主氏余 而讹也。地濒赭水,北走汴、洛,南船北马总集百货,尤多秦、晋盐茶。”赊旗镇镇中心有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 年)的“山陕会馆”,俗称“山陕庙”,是山西和陕西富商为“续乡谊、通乡情、敬关爷、崇忠义”而建的商业会馆,被誉为“中 国第一会馆工碣文中的德安府

8、、厉山镇、安居镇、随州、均川镇都在“随枣走廊”内,东北面为桐柏山,它是湖北与河南的界山、 淮河发源地;与桐柏山并列的是大洪山,隔开了南阳盆地、江汉平原,两山之间就是随枣走廊,之所以被称为“随枣走廊”, 是因为随州、枣阳把守其关键之处。捐资地长江埠地处湖北省应城、云梦、汉川三县市交汇处,为水陆交通要冲,是一个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物阜民 丰、商贾云集、商贸活跃、人杰地灵、经济兴旺的老镇,素有“小汉口”的美称。捐资地汉口镇是武汉三镇的重要组成局部,明朝末年的万历年间(15721620年),汉口开始成为湖厂(今湖北、 湖南)的漕粮与淮盐两项大宗物资的转运枢纽,大量漕粮需要在此集中,经长江转入京杭大运河北

9、运京城;而且有同样 数目可观的粮食在此集中,经长江和运河运抵苏州枫桥米市,弥补江南城镇以及闽粤沿海粮食的缺乏。除了粮食外,湖 广地区的食盐供应来自两淮盐场(今江苏北部),也需要在此集中。清代中前期,汉口已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驿道网络, 主要驿路有七条,分别通往郑州、新野、安庆、南昌、长沙、顺林、成都。而清代长距离贸易和国内市场亦有了大的发 展,东西贸易尤其是长江一线出现重大突破,汉口成为开展迅速的转口贸易城市。到了清朝中后期,虽然汉口的行政 级别还只是一个镇,但是却有了罕见的城市规模。捐资修建的观音庙在山西省侯马市驿桥村,驿桥村正南三公里是隘口村,而隘口村村南就是铁岭关(铁钱关)。 铁岭关是太行八

10、隆的第一隆软关隘的最后一个关隘,因而驿桥村自古就守护着交通要冲,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元代元统二年(1334年)的重修后土庙记,记载捐助人所在村庄中有“亦乔”,应是“驿桥”的别写。根据明嘉靖曲 沃县志第一卷志,“城池”下“境内城堡”有“蒙城城、西庄城、侯马城、亦乔城”“侯马递运所,县西南三十里,洪武 八年建,嘉靖二十四年(1525年),知县石鲸修”;“急运铺”下有“临城铺、秦村铺、侯马铺、驿桥铺说明驿桥是 个在驿道边上、古老的村子。自古以来,驿道即为商道。侯马是山西南北驿道必经之处,出不了侯马就到不了西安、洛阳。山西商人在省外活 动,按地区分,大约有北京、天津、东北三省、内蒙古、陕西、

11、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汉口、老河口等处。按行业 分,有布行、棉行、粮行、粥行、烟行、纸张行、裘皮行、油酒业、篦梳业、茶业、盐业、典当行、钱庄、票号等等。 晋商南来北往的经济活动,有不少是从侯马经过。碑记中有四家“花行”,长江埠的陈必顺花行与赊旗镇的发源花行、统义花行、晋昌花行。“花行”是明清时期从事棉 花交易的中介贸易公司。明清时期随着上海和天津纺织工业的较快开展,促进了产棉区的经济开展。晋南地区是我国著 名产棉区之一,因而吸引了上海、天津的棉商。每年秋季棉花收获期,斡旋买卖的花行特别活跃。据褚华木棉谱载, 花行在市镇上设有店铺。早晨,店员将秤挂在门前,等买主(轧核业者和棉花商人)和卖主(植

12、棉的农民)集聚门外后, 充当买卖双方的媒介,鉴别等级,过秤,收取手续费。有的花行经营棉花的中间买卖,经过分类打包发运到上海和天津 的棉纱厂,生意十分红火,具有批发商的性质。其实每家花行,都是津、沪棉商的代理人。到了收棉季节,天津、上海 等地的棉商纷纷来到侯马,使侯马的市面也活跃了起来。其中,侯禹西高村王林森于民国初年在侯马老街北街口开办有 “复兴茂”棉行,复兴茂从最初占地不到十亩,120间厂房,五六个技术管理人员,五六十个工人,两条生产线,三辆运 棉(成品)马车,到民国25年(1936年)开展到占地近50亩,300多间厂房,30多名技术管理人员,百十名工人, 四条生产线,十四五辆运棉马车。王林

13、森还买了侯马最早的小汽车,开了曲沃、临汾、平遥三家丝绸店和太原铁工厂, 成为当时侯马最大的商家,直到民国27年(1938年),日军占领侯马,复兴茂棉店关门停业,王林森回西高村老家避 难。三年后,日军以其父王祥为人质,并扬言要杀害其全家,强迫棉店开业,并安插了日商小野来监控棉店。日本投降 后,在阎锡山的统治下,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县长侯加凡贪污敛财,各商家不堪重负,纷纷倒闭,复兴茂棉店也关门停 业。后来王林森在原棉店厂区建了一所小学校,自任校董,聘任上马驿桥村的郭居为校长,招收当地学生。此校即为侯 马路西学校(侯马五中)的前身。碑记中的随州厉山镇的“晋李裕兴通记”“沃世兴号”和赊旗镇的“晋昌花行可

14、以肯定是山西人在湖北随州和河南南阳 社旗镇开办的商号。例如襄汾南高刘家(晋南临汾商帮中著名的商业家族),其兴盛于十世刘体正(17741841)时。 据刘体正墓志铭记述,当时刘家在“晋(山西)、豫(河南)、楚(湖北)间市贾(商业铺店)不下数十家”。这些商号 中有一局部是其先世遗留的,有一局部是他一手创立的。当时刘家在全国各地的工商字号已有100多家,其中就有南阳 的恒昌永银号,赊旗镇的赊恒昌银号。刘家在经营工商业的同时也注重经营土地。从清嘉庆年间开始,历经道光、咸丰、 同治各朝,刘家在河南先后在社旗、叶县文城、范县、南阳等县购买土地万余亩,建庄园七八个,其中永丰树地庄颇为 有名。再如襄汾师庄尉家

15、自清雍正、乾隆年间,由尉嘉主持家业起,进一步重视商业,广开财路,在两湖、江浙等省经 营丝绸生意,使家业到达鼎盛。尉嘉在扬州看到丝绸业前景广阔,利润巨大,又获悉盛产桑榆的湖北、湖南、安徽、浙 江等地办有很多丝绸加工厂,就组织大量人力财力,从山西、陕西收购生铁、食盐、羊毛、皮革、烟叶等货物发运江南, 采取以物易物的方法,换取大量的丝绸、茶叶运抵西安、兰州、西宁等地出售。再用获取的利润在大西北收购鹿茸、麝 香、红花和木材运往两湖、江淮,直至两广。之后,再将南方的鱼、虾、海带等海产品发运北方。周而复始,经过一次 次长途贩运,尉家赚取了巨额利润。从此尉家“日进斗金二名扬大江南北,充分说明了侯马是明清山西商人南下西行的 必经之地。明洪武八年(1375年),绛州(今新绛)金台驿迂于侯马,使侯马从此成为南北走向与东西走向道路的交汇点。 随着经济社会的开展,各行各业人口不断集中,侯马便成了货物运输的集散地,有了“南来北往商埠地,千车百货旱码头” 的美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