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作业安全管理程序三篇.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399031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程序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程序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温作业安全管理程序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温作业安全管理程序三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温作业平安管理程序1目的为规范PVC工程厂区内高温作业的平安管理,控制和消除 高温作业过程中潜在的平安风险,杜绝各类事故发生,实现平安 生产,根据化学品生产单位危险作业平安规范,制订本程序。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PVC工程生产装置区内各部门、各分厂、外 来施工单位及承包商等在PVC工程厂区内高温作业的平安管 理。3释义高温作业:WBGT指数大于等于25七的作业。3.1 WBGT为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工作环境 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根据高温作业分级所规 定公式计算或采用WBGT测量仪直接测得。3.2 生产性热源:系指生产过程中能够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 产品和工件等。3.3

2、同类岗位劳动时间与平均劳动时间率:系指1个劳动日 内各岗位的劳动与休息时间分别归类,统计同类岗位劳动时间。 平均劳动时间率系指工作日内净劳动时间与工作日总时间的百 分比(包括离岗1分钟以上的休息时间),连续跟班记录3天的 平均值。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第三条 建设工程的职业卫生设计应符合GBZ1-2002工业 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有关防暑的要求。第四条用人单位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 针,平安、职业卫生和工会等部门应制定计划,采取保障人身健 康的措施并对防暑降温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第五条防暑降温设备应有专人管理,按时检修维护,每年 在暑季前检维修一次,并进行效果评价,制定切实可

3、行的使用办 法和管理制度。第二章技术措施第六条应尽量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改进工艺过程和操作 过程,减少高温和热辐射对员工的影响。第七条应对高温作业场所进行定时检测包括温度、湿度、 风速和辐射强度 掌握气象条件的变化 及时采取改进措施。第八条对封闭、半封闭的工作场所,热源尽可能设在室外 常风向的下风侧,对室内热源,在不影响生产工艺过程的情况下 可以应用喷雾降温。当热源,炉子、蒸汽设备等,影响员工操作 时,应采取隔热措施。第九条高温作业场所的防暑降温,应首先采用自然通风, 必要时使用送风风扇、喷雾风扇或空气淋浴等局部送风装置。第十条根据工艺特点,对产生有害气体的高温工作场所应 采用隔热、强制送风或

4、排风装置。10第十一条对于高温环境中的狭小房室,应有良好的隔热措 施,使室内热辐射强度小于700W/m2、气温不超过282。第三章保健措施第十二条 对高温作业员工应进行上岗前和入暑前的职业健 康检查。凡有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严重的呼吸、内分泌、肝、肾疾病患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第十三条发现有中暑病症患者,应立即到凉爽地方休息, 除进行急救治疗和必要的处理外,还应到职业病诊断机构诊疗。第十四条对高温作业者应按有关规定供给含盐清凉饮 料,并符合卫生要求。第十五条对热辐射强度较大的高温作业员工,应提供符合 要求的防护用品,如防护手套、鞋、护腿、围裙、眼镜、隔热服 装、面罩等

5、。第四章组织措施第十六条从事高温作业的员工应有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 根据气温变化,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尽量防止加班加点。第十七条高温作业的分级应符合GB4200高温作业分级 的规定,对高温超标严重的岗位,应采取轮换作业等方法,尽量 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第十八条 高温作业场所应设有工间休息室。休息室应隔绝 高温和辐射热,室内有良好的通风,休息室内气温应低于室外气 温,设有空调的休息室室内气温应保持在25271。11第五章审批和管理第十九条 中原油田高温作业许可证的审批由施工作业基层单位生产技术和平安监督管理人员审查合 格报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 经二级单位平安监督管理部门审查 合格签字盖章后由二级单

6、位主管平安生产领导签字盖章(盖单 位行政章)。第二十条 中原油田高温作业许可证是高温作业的凭证 和依据。不得随意涂改、代签 应妥善保管。第二十一条中原油田高温作业许可证一式二联。其中, 一联由进行高温作业的基层单位保存;一联留存二级单位平安监 督管理部门存档。第二十二条中原油田高温作业许可证保存期限为1年。第四章附那么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由油田平安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 释。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执行。124作业管理4.1 凡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防暑降温措施,必须与主体 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4.2 装置、车间内作业场所夏季允许气温上限不高于工作 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

7、理因素中关于高温作业卫生限值 要求。4.3 根据不同生产工艺流程和厂房建筑条件,应从总图、工 艺、建筑、通风与隔热等方面,采取防暑降温治理措施。4.4 在生产中凡能放散大量热量的生产过程和操作过程,对 新建工程应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操作,非自动化、机械化的旧有 厂房应尽量加以改进。4.5 新建厂房在确定建筑方位时,应做到防止西晒,如不能 防止时,应增添防晒建筑结构或采取其他防晒措施。建筑物屋顶 围护设施应有隔热措施。4.6 隔热4.6.1 对职工经常停留的高温地面或靠近人体的高温壁板, 当外表平均温度高于4(rc时,也应采取隔热措施。4.6.2 屋顶高度在5m以下,通风情况较差者,可采用开设天

8、窗或层顶搭设凉棚、使用隔热层或喷水等降温措施。4.6.3 厂区绿化面积应达国家绿化标准的规定。4.7 通风以自然通风为主的厂房,其方位应根据主要进风风面 和建筑形式,按夏季主导风向,尽量布置在热源的上风侧;厂房 的长轴与夏季主导风向尽量垂直。4.7.1 高温车间应采取有组织的自然通风,合理安排进、排 风口,进风口下缘距地面应不高于1.2m,天窗应装有挡风板。4.7.2 当生产工艺无特殊要求时,炎热地区的厂房宜采用敞 开型或半敞开型。4.7.3 使用循环通风时,必须经过空气净化处理,空气中有 害物质浓度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4.8 清凉饮料与防暑药品的供应4.8.1 按规定供给高温作业和夏季露天

9、作业人员茶水、盐水 等清凉饮料及防暑药品。4.8.2 盐水含盐量一般采用0.1-0.2%。盐水水温以8-12t为 宜。4.8.3 盐水等饮料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4.8.4 饮水量以少量、屡次,并根据个人需要自由饮用为宜, 不应暴饮。5职业健康管理健康检查5.1.1 凡属新参加高温作业的职工,在就业前,必须进行全 面系统的体检,如发现有职业禁忌症者,应严禁参加高温作业。5.1.2 高温作业职工定期体检,间隔时间按高温作业条件分级及职工健康情况而定。体检工程应着重心血管系统的检查,经体检发现有职业禁忌 症者,不宜从事高温作业并应及时妥善处理。5.1.3 高温作业的职业禁忌症是:有严重的肺脏、心

10、血管疾 病(如活动性肺结核、持久性高血压等)、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 疾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和肾等疾病。5.1.4 对确诊为中暑及职业性白内障患者,应按照国家规定 进行职业病管理,并享受职业病待遇。5.2 职业卫生教育5.2.1 就业前教育5.2.1.1 凡属首次参加高温作业的职工,在上岗前必须接受就 业前职业卫生教育。5.2.1.2 教育内容包括:高温对健康的危害,正确的作业方法, 在作业时防止高温危害的措施,以及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 法,发生中暑时的急救措施和方法等。521.3经教育后,通过考试或考核合格者,方可参加高温作 业工作。522就业中教育参加高温作业的职工在就业期间,必须继续

11、接受本岗 位的职业卫生教育。5.222教育内容包括:本岗位接触高温的特点及高温对健康 的危害情况;本岗位高温危害应采取防暑降温措施的知识和应用 等。提高教育523.1 凡从事高温作业的班(组)长、装置长、车间主任、 厂长以及分厂平安主管等都必须接受职业卫生的提高教育。523.2 教育内容包括:高温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有 关防暑降温的卫生法规和文件;中暑时抢救的组织与操作技术。523.3 平安环保部负责解释、考核,下发之日起开始执 行。高温作业平安管理规定.目的涉及本公司各项高温作业平安的措施及程序。使公司员工及 外界群众生命得以确保,并尽量减少意外事故对公司造成的损 害。1 .范围适用于

12、公司内部高温作业及外部进厂施工等人员。2 .职责制造科(副)科长:通过现场检测仪器确认生产现场进入高 温作业时段时,申请高温作业第一责任人。根据生产要求和危害 识别结果,编制作业程序、平安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平安技术 措施交底、宣传,作业许可申请、办理,作业现场措施确认,现 场作业管理等。总务系平安主任:接收申请后,对生产(施工)现场重要环 境因素进行分析、危害识别和确认,提出控制措施。工况查验和 程序、措施审查,许可证审批。施工方工程主管:施工现场温度32P (通风室外温度 30)时申请高温作业,根据施工要求和危害识别结果,编制作 业程序、平安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平安技术措施交底、宣传, 作

13、业许可申请、办理,作业现场措施确认,现场作业等。平安管理委员会负责人:许可证审批,完工确认。3 .定义高温作业系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 源,其散热量大于23w/m3.h或84kj/m3.h的车间;或当室外实际 出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时,工作场所的气温高于室外 2C或2。以上的作业(含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TC地区的 露天作业)。4 .高温作业内容高温作业平安管理规定4.1.1 一般规定第一条高温作业系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 产性热源,其散热量大于23w/m3.h或84kj/m3.h的车间;或当室 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时,工作场所的气温高

14、于室外2C或22以上的作业(含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0 地区的露天作业)。第二条高温作业场所综合温度应符合GBZ2-2002工作场所 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第三条建设工程的职业卫生设计应符合GBZ1-2002工业企 业设计卫生标准中有关防暑的要求。第四条用人单位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平安、职业卫生和工会等部门应制定计划,采取保障人身健康的 措施,并对防暑降温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第五条防暑降温设备应有专人管理,按时检修维护,并进行 效果评价,制定切实可行的使用方法和管理制度。4.1.2 技术措施第六条应尽量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改进工艺过程和操作过 程,减少高温和热辐射对员

15、工的影响。第七条应对高温作业场所进行定时检测,包括温度、湿度、 风速和辐射强度,掌握气象条件的变化,及时采取改进措施。第八条对封闭、半封闭的工作场所,热源尽可能设在室外常 风向的下风侧,对室内热源,在不影响生产工艺过程的情况下, 可以应用喷雾降温。当热源影响员工操作时,应采取隔热措施。第九条高温作业场所的防暑降温,应首先采用自然通风,必 要时使用送风风扇、喷雾风扇或空气淋浴等局部送风装置或使用 空调。第十条根据工艺特点,对产生有害气体的高温工作场所,应 采用隔热、强制送风或排风装置。第十一条对于高温环境中的狭小房室,应有良好的隔热措 施,使室内热辐射强度小于700W/m2、气温不超过282。4

16、.1.3 保健措施第十二条对高温作业员工应进行上岗前和入暑前的职业健 康检查。凡有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严重的呼吸、内分泌、肝、肾疾病患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第十三条发现有中暑病症患者,应立即到凉爽地方休息,除 进行急救治疗和必要的处理外,还应到职业病诊断机构诊疗。第十四条对高温作业者,应按有关规定供给含盐清凉饮料, 并符合卫生要求。第十五条对热辐射强度较大的高温作业员工,应提供符合要 求的防护用品,如防护手套、鞋、护腿、围裙、眼镜、隔热服装、 面罩等。4.1.4 组织措施第十六条从事高温作业的员工应有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根 据气温变化,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尽量防止加班

17、加点。第十七条高温作业的分级应符合GB4200高温作业分级 的规定,对高温超标严重的岗位,应采取轮换作业等方法,尽量 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第十八条高温作业场所应设有工间休息室。休息室应隔绝高 温和辐射热,室内有良好的通风,休息室内气温应低于室外气温, 设有空调的休息室室内气温应保持在25-27o审批和管理 第十九条高温作业许可证的审批由作业部门平安监督管理人员审查合格报部门负责人签字 盖章,经平安管理委员会审查合格签字盖章后,由平安管理委员 会主管平安生产领导签字盖章(盖平安管理委员会章)。第二十条高温作业许可证是高温作业的凭证和依据。不 得随意涂改、代签,应妥善保管。第二十一条高温作业许可

18、证一式二联。其中,一联由进 行高温作业的作业部门保存;一联留存平安管理委员会存档。第二十二条高温作业许可证保存期限为1年。4.1.5 附那么第二十三条本规定由平安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二十四条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执行。高温作业平安管理规定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一条高温作业系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 产性热源 其散热量大于23w/m3 .h或84kj/m3 .h的车间或当室外 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时,工作场所的气温高于 室外2C或2弋以上的作业含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TC地区的 露天作业,不含矿井下作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 WBGT指数 25的作业。第二条高温作业场所综合温度应符合GBZ2-2002工作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