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技术标准汇总.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377038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技术标准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技术标准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技术标准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技术标准汇总.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技术标准Technology Standard of City Emergency Shelter Construction项目基本 设施一般设 施综合设 施I级应急避难场 所VVVII级应急避难场 所VVIII级应急避难场 所V说明:V:具备;-:不具备。3. 4.2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设施配置应包括:应急指挥 管理设施、应急集结区、应急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设施、应急供水 设施、应急供电设施、应急厕所、应急标志等。3. 4.3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一般设施配置应包括:应急篷宿 区、应急物资储备设施、应急垃圾储运设施、应急排污设施、应急 通道、应急消防设施、应急停车场等。3. 4

2、.4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综合设施配置应包括:应急指挥 中心、应急停机坪、应急洗浴设施、功能介绍设施、应急救援驻地 等。3. 5基本设施要求3. 5.1应急指挥管理设施中设有广播、图像监控、有线通信 等系统。1、应急指挥管理设施的面积:III级不小于100m II级不小于 500m2 o2、广播系统应覆盖应急避难场所。3、图像监控范围应覆盖应急篷宿区和应急避难场所内道路及 出入口。3. 5. 2应急集结区为避难人员提供短时间使用的露天避难场 地,需要时部分区域可设置帐篷。3. 5. 3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区设有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设 施,并应符合如下要求:1、I级、II级应急避难场所每5个应急篷宿区设

3、置1个医疗 救护与卫生防疫站,最低配置面积不小于500m2o2、III级应急避难场所内应设置1个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站, 最低配置面积不小于300m2o应急供水设施可选择设置供水管网、供水车、蓄水池、 水井、机井等两种以上供水设施,并根据所选设施和当地水质设置 净水设备,使水质达到直接饮用标准,并应符合如下要求:1、每100人应至少设一个水龙头,每250人应至少设一处饮 水处。2、人员饮用水量3L/(人-日),生活用水量10L/(人-日)。应急供电设施应设置多回路电网供电系统或太阳能供 电系统,也可以设置移动式发电机组。1、供、发电设施应具备防触电、防雷电保护措施。2、电气设备的安装必须牢固可靠

4、,设备和装置的固定螺栓或 焊接强度必须满足抗震要求。3、应急避难场所场内道路照度不应低于50Lx;篷宿区应设置 安全照明,照度值不应低于50Lxo指挥通信间、手术医疗间等的 照明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3. 5. 6应设置暗坑式厕所或移动式厕所,并应符合如下要求:1、应急厕所之间距离应小于100m,且位于应急避难场所下风 向,距离篷宿区3050m。2、暗坑式厕所按每3050人一个坑位设置,应为水冲式,并 附设或单独设置化粪池,容量按1.2kg/ (人.日)设计。应急避难场所及周边应设置避难场所标志,具体要求 参见附录Bo6 一般设施要求3、6.1应急篷宿区内设置帐篷或活动简易房,并应符合如下

5、要求:1、篷宿区周边和场所内要按照防火及卫生防疫要求设置通道。2、每个应急篷宿区不应超过1000m2,应急篷宿区之间应有宽 度大于2m的人行通道。3、应急篷宿区应配置灭火器材,消防用水储备量应大于40蛆。应急垃圾储运设施为可移动式,并实行分类储运。应 急垃圾储运设施距离应急篷宿区应大于10m,且位于应急避难场所 下风向设置,按200g/ (人日)标准建设。3.6. 3应急排污系统应设置污水排放管线和简易污水处理设 施,并应与市政管道相连接。有条件的可设独立排污系统。应急物资储备设施应放置在场地内或场地周边,并应 符合如下要求:1、应利用场内或周边的饭店、商店、超市、药店、仓库等进 行应急物资储

6、备。2、场地周边的应急物资储备设施与应急避难场所的距离应小 于 500m。3、有条件的应设置永久性专用物资库,粮食储存标准为400 900g/ (人日),医疗药品、器材按2%受伤者率的需求量储备。应急避难场所附近应设置应急车辆停车场。3. 7综合设施要求3. 7. 1应急指挥中心是收集、传达、分析各种信息、处理、 组织、指挥应急避难场所内一切行动的场所。1、应急指挥中心面积应不小于1500m2o2、图像监控范围应覆盖应急篷宿区和所内道路及出入口。3、广播系统应覆盖应急避难场所。4、应配置有线、无线通信设备和网络接口。应急避难场所内或周边应设置供直升机起降的应急停 机坪,要求如下:1、起降坪地应

7、平坦、坚硬、坡度不大于5。,10m范围内不应 有树木、周围无高大建(构)筑物。2、起降坪地中心左右15范围1000m距离内,直升机进出通 道向上5。视野内没有任何障碍物,保证升空平行安全角度。3、起降场面积可参考表3. 7. 2o表3. 7. 2我国主要装备直升机起降坪幅员尺寸直升机机型起降场面积(m)米T1760X60米-8、直-5、直-960X40米-650X50云雀30X20应急洗浴设施可结合应急厕所设置,也可以设置移动 式洗浴设施。应设置功能介绍图版,宜设置触摸屏、电子屏幕等设 施。有条件的可在场地内或场地附近设置救援人员的驻 地。4场所型应急避难场所4. 1分级场所型应急避难场所按安

8、置时限分为以下三级:I级应急避难场所,可安置避难人员30天以上;II级应急避难场所,可安置避难人员330天(含30天);III级应急避难场所,可安置避难人员3天以内。各级应急避难场所具体要求应符合表4. 1. 1的规定。表4. 1.1:各级场所型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要求级 别安置 时限(天)场所面积(建筑面 积)(m2)人均 避难面积(m2)I 级30以上4000m2以上单建式地23. 5II3下空间(含人防工程)或1. 5级30大型体育馆、展览馆、学2III3以校等1级内1. 54.2建筑物选择4. 2. 1选择场所型应急避难场所应符合如下要求:1、大型体育馆、展览馆、学校等。2、建筑面积不小于

9、4000m2单建式地下空间(含人防工程)。3. 2.2用作场所型应急避难场所的公共建筑和地下空间(含 人防工程)必须符合抗震、抗风及防洪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应在加 固改造后方可使用。4. 3平面布局4. 3.1规模较大的应急避难场所应划分避难单元,每个避难 单元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4000m2o避难单元之间应设置连通口。每个避难单元应设置指挥、生活、医疗、物资储备、 供水、供电、排污等设施。每个避难单元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避难场所出入口应布置在地面建筑倒塌范围之外。避难场所出入口通道净宽之和,应按避难人数每100 人不小于0.3m确定,每个通道通过人数不应超过800人。当通道 内设置门时,通道净宽

10、应按门净宽计算。4.4设施避难单元内应设指挥区,内设广播、图像监控、有线 通信、无线通信等应急通信设施。要求:1、指挥区建筑面积应不小于50m2o2、广播系统应覆盖整个避难单元。3、图像监控应覆盖整个生活区和主要出入口。避难单元内应设生活区,生活区应进行分区,每个分 区不应超过800m2,分区之间应有大于2m的人行通道。4、4.3避难单元内应设物资储备区,其建筑面积可按80 lOOm?确定。4. 4.4避难单元内应设水冲厕所,厕所之间的距离应小于 100m,厕所应设置排风设施。4. 4. 5避难单元内应设垃圾储存间,其建筑面积可按5-10m2 确定,垃圾储存间宜布置在排风口附近。4. 4.6避

11、难单元内应设饮水处,其数量不少于4个,每个饮 水处的建筑面积可按510n2确定。4. 4. 7避难单元内应设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点,其建筑面积 可按1520k确定。避难单元宜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合理组织自然通风。 采用自然通风时,平面布置应保证气流通畅,避免死角和短路,尽 量减少风口和气流通路的阻力。当采用机械通风时,人员新风量按 不小于10m3/(p. h)确定。4. 4. 9避难单元应利用城市供水管网、蓄水池等进行应急供 水。饮用水、生活用水的水质,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避难单元内 应设置饮用水、生活用水贮水池(箱)。贮水池(箱)的贮水时间按7 天计,用水量标准为:1、饮用水:3L/(人日);2

12、、生活用水:10L/(人H) o4. 4. 10避难单元内应设排污系统,并与市政管网连接,有条 件的可单独设置。4. 4. 11避难单元内应设置多路供电,同时应配置应急电源。 应急电源应满足照明、通风和医疗等最低负荷要求。4. 4. 12应急避难单元生活区应配置灭火器材。5应急转换5. 0. 1拟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新建、改建项目,应在该项目 平时功能设计的基础上增加应急避难场所的专项设计。应根据应急避难场所类型、分级和容纳避难人数来确 定应急避难场所的设施与设备,数量不足的应在避难场所启用前实 施应急转换并设置到位。应急转换分为:一次性土建安装到位设施设备,临时 构筑设施设备,临时增添设施设备

13、,灾时引入设施设备,具体要求 参见附录C。附录A用词说明1.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 的用词说明如下:(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这样做的词:正面词采用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词:正面词采用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二2. 标准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规定(或要求)”。1总则22 术语33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54场所型应急避难场

14、所135应急转换17附录A用词说明18附录 B 应急标志19附录C应急转换设施设备表21附录B应急标志一、图形符号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标志设计应当美观大方、经久实用,图形符 号如表一,可将所示图形结合场所实际情况设计。根据现场情况, 场所内外需要增加新的标志,可以按照本标准给出的标志牌样式, 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二、统一标志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统一标志由应急避难场所图形符号和本 避难场所汉语名称及英语名称组成,为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牌不 可缺少内容(见表二)。三、组合标志组合标志是统一标志基础上增添有关避难场所文字说明的标 志。可设在应急避难场所各入口的显著位置,说明本场所功能区规 划图、疏散道路图、

15、注意事项、应急避难知识等内容(见表三)。U!I、场所内道路指示标志场内外指示标牌可采取立杆式标牌,地表上标牌高度1.0m, 横宽0. 67m (其中尖端长度0.07ni),纵宽0.2m。应急避难场所内 道路指示标志(见表四)。五、场所周边道路指示标志应急避难场所周边道路指示标志用于在周边道路上指示位置 及距昌,标志见表五。六、标志设置要求1、场所周边主干道、路口应设置周边道路指示标志;2、场所出入口应设置应急避难场所组合标志或统一标志,并 要设置标有文字说明的应急避难场所平面图和周边居民疏散线路 图;3、场所内主要通道路口应设置应急设施的道路指示标志;4、场所内各类配套设施及设备应设置明显的标

16、志及简易的使 用说明。附录C应急转换设施设备表号应急 避难场所 所需设施 设备内容与要求应急转换要求一、一次性土建安装到位的设施设备、建筑应急供水按人员避难区设 置的供水管网、供水龙 头、洗消龙头主要共用应急水源包括应急水源 (水井)、净水、滤水 设施独立设置4Q应急厕所按每个避难场所 内人数和男女比例确 定的在室外构筑的简 易厕所独立设置L应急排污按应急避难场所设计 要求的污水管网、污 水井、化粪池主要共用1应急广播避难场所设置的 广播线路和喇叭主要共用应急供电指场地型避难场 所增设的应急供电线 路、配电开关、照明 设备,场所避难区按独立设置平时加强设置。提供 应急发电机组的配电 设施1应急

17、 通风排烟主要共用( (应急 指挥通信 设施指按设计方案中 指挥通信用房需安装 铺设到位的有线、无 线、网络接口、交换 柜等独立设置 有条件共用(应急监控指应急避难场所 安装铺设到位的监控 线路、监控探头和相 关监控设施。独立设置 有条件共用0应急 消防设施按应急避难场所 灾时人数,结合平时 增设主要共用1应急标志独立设置2应急 集散场地包括人员集散场 地、物资集散场地。主要共用3应急 保障用房指指挥、医疗救 护、物资储存保障用 房按标准以合理配 置面积修建。合理配置面积为独立 设置最低配置面积。主要共用二、临时构筑设施设备应急 厕所维护指应急厕所使用 时的上部临时维护(4应急 治安点按人员避

18、难区布 置iI应急 卫生防疫 占 八、按人员避难区布 置L应急 食品加工 设施确定的食品加工 区增加食品加工的设 施设备有条件共用1应急 保障用房指挥、医疗救护、 物资储存保障用房不 足时,在室外以帐篷 形式构筑的保障用房三、临时增添设施流动厕所由环卫部门提供应急 发电机组由电力部门提供i应急生活用品由民政部门提供L应急 交通设备由公交部门提供四、灾时引入设施设备应急 指挥设施 设备指灾时指挥通信 必要的全套指挥通信 设施设备,包括流动 指挥车灾时场所启用前保障 到位应急包括抢救伤病员灾时场所启用前保障医疗设施设备的全套医疗设备,包到位 括野战医院江苏省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标准1总则为适应城市

19、综合防灾、抗灾需要,规范城市应急避难 场所建设,制定本标准。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应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以及“合理规划、平灾结合、综合利 用、因地制宜”的原则。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应与国家经济建设相协调,与各类 防灾专项规划相衔接,与公园、绿地、广场、室内场馆和人防工程 等建设相结合。1. 0.4 本标准中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分为场地型和场所型两 类。本省地级以上城市新建、改建和扩建应急避难场所工 程应按本标准执行,县级市及以下城镇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可参照 执行。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 家及行业现行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页脚内容22术语2. 0.

20、1 应急 Emergency Response破坏性灾害(如地震、战争等)或其它重大危害性突发事件发 生前所做的各种防御和减轻灾害的准备以及发生后所采取的紧急 抢险救灾行动。2. 0. 2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 City Emergency shelter城市内配套建设了应急救援设施(设备)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场 地和按防灾要求设计或加固的场所。2. 0. 3 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Ground-type Emergency Shelter利用公园、绿地、学校操场、广场等开敞空间建设的具有 灾时紧急避难和临时生活功能的场地。2. 0. 4 场所型应急避难场所 Venue-type Emergency Sh

21、elter 利用地下空间(含人民防空工程)、体育场馆、学校教室等公 共建筑具有灾时紧急避难和临时生活功能的场所。2. 0. 5 避难单元 Evacuation Unit 场所型应急避难场所中具有独立避难功能的空间单元。2. 0. 6 避难场所出入口 Entrance of Shelter 能够满足人员疏散、物资运输等安全出入的通道。2. 0. 7 基本设施 Basic Facilities为保障避难人员基本生活需求设置的配套设施。2. 0. 8 一般设施 General Facilities为改善避难人员生活条件,在基本设施的基础上增设的配套设 施。2. 0. 9 综合设施 Comprehen

22、sive Facilities为提高避难人员的生活条件,在已有的基本设施、一般设施的 基础上增设的配套设施。2. 0. 10 场地(所)有效避难面积 Ground (Venue) Effective area of Evacuation作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资源的场地(场所)面积中减去不适合 作为应急避难场地(所)使用的面积后的可用于避难场所建设的场 地(所)面积,包括人员避难区、综合保障区和出入口集散区面积。2. 0. 11 人均避难面积 Effective area per capita 在应急避难场所中,避难人员人均所占有的场地避难面积。3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3.1分级3. 1. 1场地型应

23、急避难场所按安置时限和功能分为三级:I级应急避难场所、II级应急避难场所、III级应急避难场所。3. 1.2 I级应急避难场所为长期避难场所,避难时间30天以 上,具有完备的避难生活设施,能满足人员长时间避难需要。3. 1. 3 II级应急避难场所为中短期避难场所,避难时间3 30天(含30天),具备避灾所需的设施。3.1.4 III级应急避难场所为紧急避难场所,用于紧急疏散居 民,避难时间一般在3天以内,具备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设施。各级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面积可按表确定。表各级应急避难场所设置要求电别*级场地占地面 积(m2)人均避难面枳(m2)I级应急避难 场所50000以上57II级应急避

24、难 场所100005000035III级应急避难 场所2000100001. 5 23.2选址3. 2.1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选址应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气 象、水文、地质等条件,并应符合如下要求:1、应避开易发生地质灾害和气象、水文地质条件恶劣区域。2、场地地形较平坦,周边道路畅通、交通便利。3、远离城市重要经济目标。4、应急避难场所离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距离应不小于500m。5、避开高压线走廊区域。地震烈度6度以上(含6度)地区,城市开放绿地必 须按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其他地区新建、改建10000m2以上 城市公园、绿地及广场等可按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建设。3. 2.3应急避难场所内的建(构)

25、筑物及周边配套设施,应 达到国家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3. 3平面布局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按功能划分为人员避难、综合保 障和出入口交通集散三个区域,各区域应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并 有场内道路连接。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出入口的数量、宽度和形式应符 合表的要求,并应与疏散道路连接。表3. 3.2各级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出入口要求项目类型数 量形 式总宽度I级应急避难 场所4个以上坡道式不小于0. 3m/百 人II级应急避难 场所24个III级应急避难 场所敞开、坡道式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疏散道路的数量和宽度应符合表的要求。表3. 3.3各级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疏散道路要求目数量路宽类八*(条)(m)I级应急避

26、难场4以上(要安巳15所排在不同方向上)II级应急避难场24310所III级应急避难场 所2610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场内道路应符合如下要求:1、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内应建有内部道路,I级和II级应急 避难场所内部主道路宽度应不于5m,道路转弯半径不小于12m; III 级应急避难场所内主道路宽度为3. 55m。2、场地内桥梁应满足消防和救灾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要求。3. 3.5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内各类设施应按国家相关规定进 行无障碍设置。3. 3.6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外围四周应设置防火安全带,其 宽度应符合表的要求。等级防火安全带宽度 (m)I级应急避难场所25以上II级应急避难场所20 25III级应急避难场所10-15表3. 3.6应急避难场所外围防火安全带宽度要求E34设施与设备3.4. 1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应按表3.4. 1要求配置相应设 施。表3. 4.1应急避难场所设施配置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