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县碳达峰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370509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余县碳达峰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大余县碳达峰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余县碳达峰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余县碳达峰实施方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余县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 市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有力有序有效做 好碳达峰工作,根据中共赣州市委、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完 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 和赣州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 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 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 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将碳达 峰碳

2、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全力实 施能源绿色转型、工业领域碳达峰等十大重点行动,协同推进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全县经济体系、产业体系、能 源体系和生活方式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 湾区桥头堡“绿色低碳窗口”,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100%o (县交通运输局、县发改委、大余生态环境局、县邮政 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构建绿色高效运输体系。着力推进县内铁路、公路、机场等交通体系的高效衔接,打通内部堵点和外接要道,扩大辐 射范围,提升联通水平,构建绿色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争 取赣韶铁路扩能改造,推动大宗货物“公转铁”提质增效。加 快推进遂川至大余

3、高速公路、G323国道改线公路等项目建设。 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建设,提高县际、乡际村与村 的农村公路联网互通能力,到2025年,实现新改建农村公路 100公里以上。完善城市慢行系统,引导公众选择绿色低碳交 通方式。到2030年,城市绿色出行比例不低于70%o (县交通 运输局、市公路发展中心大余分中心、县发改委、县农业农村 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低碳建设。将节能低碳理念贯穿于交 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降低全生命周期 能耗和碳排放。完善智慧绿色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建立智能充 电管理云平台,到2025年,建成各类充电桩1100根,建成3 个以上示范项目

4、,累计完成规划布局的公共充电站3座,满足 日均超过2200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合理确定乡村交通道路 建设标准,统筹提升农村停车场地等交通基础设施。推进农村 客运公交化改造,推广“互联网+共享出行”模式,创新发展“定 制公交”等乡村旅游客运服务。大力发展绿色物流,加快建设东 深物流有限公司工业仓储物流园项目、冷链物流骨干网、铁路 交通物流仓储项目等重大物流项目。(县发改委、县交通运输局、 县城管局、县农业农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农业农村减排固碳行动1 .促进种植业绿色转型升级。坚决守住耕地红线,遏制耕 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工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 农田建设,根据大余县实际,新增

5、建设与改造提升相结合,以 改造提升为主,集中力量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 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加强畜禽粪污处理利用和 秸秆资源化利用,开展非畜牧大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 进项目,减少种养环节温室气体排放。实施化肥农药减量替代 计划,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 机肥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到2025年,新建高标准农田 0.5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91万亩,主要农作物农药化 肥利用率达43%,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85%o (县农业农村 局、县发改委、大余生态环境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市场监管 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推进农业设备低碳转型。鼓励和

6、引导农机及时报废更新 和升级换代,进一步淘汰耗能高、污染重、安全性能低的老旧 农机,加快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安全可靠农业机械的推广应 用。推动农业大棚、农业灌溉、农副产品加工等项目电气化改 造。推动农机标准化、规模化作业,降低农机机械单位能耗。改善农机能源消费结构,增加生物质燃油使用量,逐步减少汽、 柴油用量。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80%以上。(县农业农村局、大余生态环境局、县交通运输局等 按照职责分工负责)3 .推进农村用能结构低碳转型。积极推动乡村用能转变, 推进以光伏为主的农村分布式新能源建设,提高农村能源自给 率。推进“以气、电、生物质成型燃料代柴”工程。推

7、进绿色 农房建设,推动新建农房执行节能设计标准,加快农房节能改 造。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沼气,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农业废弃物 为原料,建设规模化沼气或生物天然气工程,推进沼气集中供 气、发电上网。(县住建局、县发改委、县农业农村局、县供电 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六)节能减污降碳增效行动坚持节能优化方针,严格落实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 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建设能源节 约型社会。1 .全面提升节能管理能力。落实好能耗“双控”制度,做 好能耗强度约束性指标管理,有效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 深入挖掘有色、建材等行业节能潜力,大力推广节能高效技术 和产品,加快实施节能低碳技术改

8、造,实现行业能效稳步提升。 全面实施用能预算管理,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对 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从源头推进节能降碳。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落实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 开展跨部门联动的节能监察,综合运用行政处罚、信用监管、 阶梯电价等手段,增强节能监察约束力。(县发改委、县工信局、 县行政审批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机关事务管理中心等按职责 分工负责)2 .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实施重点节能降碳工程,开展 建筑、交通、照明等基础设施节能升级改造,推进先进节能绿 色技术示范应用,推动城市综合能效提升。以大余工业园区为 重点,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推动工业园区能源系统整体

9、优化和污染综合整治,鼓励工业企业、园区优先利用可再生能 源。实施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工程,严格落实行业能耗限值,开 展重点行业能效、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推动存量项目开展节 能降碳改造升级。(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大余生态环境局、县 住建局、县工业园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 .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全面开展能效对标达标活 动,强化主要产品(工序)和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标准限额管理。 加强电机、锅炉等重点用能设备节能改造。建立以能效为导向 的激励约束机制,综合运用税收、价格、补贴等多种手段,推 广先进高效产品设备,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加强重点用能 设备节能审查、监察和日常监管,完善生产、经营、销售、

10、使 用、报废、回收全链条管理,确保能效标准和节能要求全面落 地见效,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企业和用户,全面落实能效标准和节能要求。(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行政审批局、县市场监管 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4 .加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将应对气候变化全面融入生态 环境保护工作,协同推进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温室气体排放 控制以及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升等相关目标任务。推动气候投 融资制度创新,完善纳入碳金融、气候变化保险的生态环境经 济政策。按照减污、降碳协同的要求,探索应对气候变化与环 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制度、生态环境监管、生态补偿制度等 的衔接和协同。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监督检查重 点排放单位温室气

11、体排放和碳排放配额清缴情况。根据对重点 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核查结果,确定监督检查重点和 频次。(大余生态环境局、县发改委、县工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 责)(七)循环经济降碳行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 济体系,推动减少资源消耗和减碳协同增效。5 .深化园区循环化改造。以提升资源产出率和循环利用率 为目标,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全面推进江西大余工业园区循环 化改造。对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生产工艺的不合理部分进行改 进,从区域层面考虑原料的集中供应,降低原料输送环节的损 耗率,有效降低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的资源消耗。按照物质流 和关联度统筹产业布局,突出大余工业园区内产业、企

12、业与公共设施之间的合理化布局,体现工业园区“产业-产业、企业- 企业”之间的集聚效应和循环链接效应,实现园区土地的节约 集约发展。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原则,以 企业间、园区内、产业间耦合共生为目标,有效实施对鸽渣、 冶炼渣、稀土废料、废旧电池、废弃包装材料等废弃资源的综 合利用,收集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建立起 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打造五大循环经济重点产业链, 切实提高资源产出率。到2025年,完成全县工业园区省级园区 循环化改造试点建设,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 0 (县工业园管委会、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大余生态环境局 等按职责分工负责)6

13、.推进固废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围绕“无废城市”建 设,持续推进固体废弃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壮大东宏、 天盛等一批符合政策的资源综合回收利用企业,做优江西格润 年产3.3万吨和江西锂源公司6.6万吨锂电池综合回收利用项目, 新建中船重工4.5万吨废旧包装桶综合利用项目,规划引进年 处理有色金属固体废物10万吨项目。加强建筑垃圾处置和资源 化利用,建设完成大余县建筑垃圾消纳处理厂建设工程。推进 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完善秸秆资源利用台 账,到202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完善城区生活垃 圾收运处理系统,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处置 设施建设,提升城乡环卫一体

14、化水平,逐步建立有利于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到2025年,城 镇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均为100%。推进外卖和快递包装可循 环、可降解、易回收。开展非正规固体废物堆存场所排查整治。 加强白色污染治理,强化塑料污染全链条防治。(县发改委、大 余生态环境局、县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县 城管局、县商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八)科技创新引领行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强 化创新能力,推进绿色低碳科技稳步发展。L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重点支持新能源、节能、环保 和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策应中国稀金谷等重大项目建设,借助 中科院等研发力量,持续推进

15、特种鸨粉、高性能硬质合金、软 磁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攻关。 重点研究太阳能光伏、绿色照明、风力发电、生物质等新能源 开发与应用技术。推广应用高效、低耗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技术 与设备,工业污水处理及资源化技术和设备,农业面源污染防 治技术与设备,农村垃圾、污水、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 用技术及设备。(县科创中心、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大余生态 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加快推进绿色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加快绿色低碳技术领 域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壮大一批创新引领科技型中小企业, 转化一批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成果,推广应用一批成熟绿色技术。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构建产学研用战略

16、合作关系,设立 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定期开展企业与高校院所对接会,积极 承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支持鼓励翔鹭鸨业、悦 安新材料等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设立研发创新中心、实 验室、研发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载体,建设鸨及有色金 属产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定期遴选一批重点绿色技术创 新成果支持转化应用,建设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试点, 引导社会投资支持绿色技术发展。(县科创中心、县发改委、县 工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 .加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全面实施人才强县战 略,加大对低碳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充分发挥其在碳达 峰碳中和领域中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并以此带动绿色低碳创

17、新 团队的建设。加强与江西理工大学、赣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国内 外知名高校、职业学校的合作,开设定向培养班,为新能源汽 车配套产业定向培养输送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管理人 才。探索多渠道师资培养模式,加快相关专业师资培养和研究 团队建设,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县委 组织部、县人社局、县科创中心、县发改委、大余生态环境局 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九)固碳增汇强基行动坚持系统观念,积极探索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推进山水 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1 ,巩固生态系统碳汇成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和 治理,坚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18、严格保护林地、林木、湿 地等森林资源,确保林地面积保有量、林分蓄积保有量和湿地 保有量不减少。优化自然保护区的结构和布局,加强自然保护 区封山育林、补植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生态恢复措施,提高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健全“林长制”管理架构,完善 “林长制”工作机制,建立保护发展森林资源工作责任制,严 格执行护林巡山报告制度,推动“赣林通APP”巡护管理系统 全覆盖,实现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的智能化、网格化。加强森林 火灾预防和应急处置,提高森林火灾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加 强外来物种管理,实施松材线虫病防控攻坚行动,提升林业有 害生物防治能力,稳定森林面积,减少森林资源消耗。到2030 年,全县森林

19、覆盖率稳定在76.6%以上,活立木蓄积量达到 530.19万立方米以上,湿地保护率稳定在73.8%左右。(县林业 局、县自然资源局、大余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加强森林、草地、农田、湿地 碳汇建设,构建以天然林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逐步提升森 林蓄积量和森林碳汇储量。积极推进低质低效林改造和赣江源 区生态综合治理,构建以“一心一带三区四核十镇百村”为骨 架的森林城市总体布局框架,筑牢生态屏障,实现全县森林资 源整体质量明显提升。开展湿地恢复与综合治理,实行湿地资源总量管控,确保湿地性质不改变,面积不减少,生态功能不 退化。推行河湖休养生息,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

20、有序推进 退好还湿,推进自然湿地修复和综合整治,恢复违法侵占河道 地、滩涂湿地等生态空间。到2025年,完成人工造林1.2万亩, 低质低效林改造5万亩,森林“四化”建设1.8万亩,封山育 林2.5万亩。(县林业局、大余生态环境局、县自然资源局等按 职责分工负责)(十)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绿色低碳 生产生活方式,把建设美丽大余转化为全县人民自觉行动。L加强低碳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新媒介、自媒体等新兴媒 介手段打造多维度、多形式的绿色低碳宣传平台,大力宣传低 碳发展和工作先进典型及成功经验。积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促进公众和社会各界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利用世界

21、地球日、 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生态文明宣传月等主 题宣传活动,不断增强社会公众绿色低碳意识。依托Y山低碳 旅游示范景区,打造绿色低碳主题旅游路线,通过应用电动公 交车、布设低碳宣传展板、专人讲解绿色低碳生态知识等方式, 将低碳教育有机融入旅游活动。(县委宣传部、县教科体局、县 发改委、大余生态环境局、县文广新旅局、县融媒体中心等按 职责分工负责).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明显优化,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 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 活方式普遍推行。到202

2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较 2020年下降13.5%,力争达到14%,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和单 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均完成市下达指标,为实现 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十五五”期间,全县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取得重大 进展,低碳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重点用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 大幅提升,经济社会绿色转型走在全市前列,绿色低碳循环发 展体系和绿色技术创新应用体系基本完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成为公众自觉选择。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市下 达指标,顺利实现碳达峰目标。三、重点任务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重点实施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

23、达 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农业农村减排固碳行动、节 能减污降碳增效行动、循环经济降碳行动、科技创新引领行动、 固碳增汇强基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二(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坚持安全平稳降碳,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加快能源 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和碳排放。面向主管 部门及重点企业,定期开展不同层面、有针对性的培训,增强 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管理者低碳战略决策能力。积极倡导公众选 择“135”绿色出行方式,鼓励拼车或购买小排量和新能源等环 保车型,养成低碳环保的出行习惯。坚决遏制奢侈浪费和不合 理消费,着力破除奢靡铺张的歪风陋习,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 为,减少一

24、次性消费品和包装用品材料使用量。积极响应赣州 市碳普惠制度,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碳普惠小程序中各种低碳应 用场景,提高公众绿色低碳生活积极性,营造全社会绿色低碳 生活良好氛围。鼓励县内举办的大型活动履行赣州市大型活 动碳中和管理办法,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县发改委、大余生 态环境局、县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县交通运输局、县城管局等 按职责分工负责)3 .推进低碳试点示范创建。基于大余县的优势特色,积极 组织开展省级、市级低碳社区创建活动,提升低碳社区引领示 范能力;组织开展市级低碳校园、低碳村镇、低碳工业园区试 点、示范创建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成效,实现区域控碳水平或 固碳能力的明显提升。鼓励低碳发展基础

25、较好的试点先行探索 碳中和路径,开展工业园区、重点企业近零碳试点,开展行业、 企业高效低碳技术示范和推荐推广,逐步建立低碳技术项目清 单,助力经济社会低碳绿色转型。(大余生态环境局、县发改委、 县工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4 .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引导企业主动适应绿色低碳发 展要求,强化环境责任意识,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利用,提升绿 色创新水平。充分发挥县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企业 摸清碳排放底数,依托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系统梳理生产经 营管理活动的碳足迹,掌握各工艺环节、重点设备的实际能效 以及能源资源利用情况。要主动对标行业能效基准水平和标杆 水平,科学测算企业短期和中长期节能降碳目标,

26、处理好企业 当下发展和长远目标、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有条件的 企业要提前布局、率先行动,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打造行 业绿色低碳发展典范。严格落实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环境治理 信息依法披露制度,定期公布企业碳排放信息。(县发改委、大 余生态环境局、县工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政策保障(一)加强碳排放统计核算贯彻国家和省、市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标准要求,加强本 县碳排放统计核算。定期编制大余县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具体 涵盖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 废弃物处理等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建立清单基础信息库,探 索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基础信息的收集、清单成果产出。实行 重点企(事

27、)业单位碳排放报告制度,摸清重点用能企业碳排 放底数,向企业传达工业企业节能降碳的重要性,深化碳排放 统计核算结果的应用,助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县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统计局、大余生态环境局、县工信 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完善财税及价格政策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碳达峰碳 中和工作的支持力度。强化税收政策绿色低碳导向,全面落实 资源综合利用、节能节水等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绿色产业发展 补贴制度政策,鼓励引导相关产业发展、企业培育和科技创新。 严格实行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鼓励推行针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差别电价、阶梯电价等绿 色电价政

28、策,促进企业节能降碳。(县财政局、县税务局、县发 改委、大余生态环境局、县商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创新财政资金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项目)的方式,发 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支持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农业农 村和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增效。培育壮大环境治理和生态 保护市场主体,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生态环保资金整合、 发行绿色债券、采用PPP模式、EOD模式等形式,强化企业治 理主体责任和引导群众投工投劳等方式,引导和鼓励企业和公 众参与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持银行给予国家、省级绿色工厂和 绿色产品的企业优先贷款、简化审批程序、缩减审批时限、降 低贷款利率等金融优惠服务。积极

29、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以丫山景区为示范点,建设大余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交易平台,支撑大余县生态资源和生态产品的确权、监测、评估、 收储、交易等工作。(大余生态环境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 县金融服务中心、县工信局、人行大余县支行等按职责分工负 责)(四)加强绿色低碳交流合作深化与沿海地区交流互动,促进本地产品与沿海市场对接, 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开拓国际市场,提高节能环保服务和产品 出口,加强绿色低碳技术、产品和服务进口。鼓励海创鸨业、 悦安新材料等外贸企业开拓亚洲市场,同时开拓欧洲、非洲市 场,减少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依托鸨矿资源优势,加强与粤 港澳大湾区的交流与合作,围绕电机、电控产

30、品系统集成化、 电机永磁化、结构轻量化、控制智能化发展方向,积极引进国 内领先电机制造企业、硅钢片及轴承制造企业、电机传感器制 造企业、整车控制器制造企业。深化对外开放与合作,推动与 大湾区绿色低碳人才交流培养平台。采用企业自筹、吸引社会 资本投入和财政补助“组合拳”支持方式进行绿色技术推广与 应用。(县商务局、县工信局、县发改委、县市场监管局、大余 生态环境局、大余外事侨务办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组织实施县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各项工作的整体部署 和系统推进,研究重大问题、制定重大政策、组织重大工程。 各成员单位按照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和领导小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相关工作。县碳达峰碳

31、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 统筹协调,定期对各部门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工作进展情况 进行调度,督促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细。将碳达峰工作落实情 况纳入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对工作突 出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部 门依规依法实行通报和约谈问责。各部门要按照本方案确定的 工作目标与重点任务,抓好贯彻落实和工作年度评估,有关工 作进展和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县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各类市场主体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实施有针对性的节能 降碳措施,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降低化石能源生产 和消费比重,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2、努力打造能源高质量发 展标杆县。1 .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发展光伏发电,优先发展分 布式光伏发电,推动工业园区、政府机关、学校、公共事业单 位等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的落地,重点支持南安镇西华山、青 龙镇青龙村等光伏项目发展。到2025年,光伏发电装机达到 19万千瓦。适度有序推进风电开发建设,加强风电项目管理, 深化、细化风能资源勘测,优化微观选址设计,以鹅梗岭、吉 村、青龙镇、樟斗镇等地区为重点,因地制宜、分散式适度开 发风电。到2025年,风电装机达到6.4万千瓦。稳步推进水电 布局优化,着力调整优化水电开发结构,积极推进流域水电综 合管理试点示范,重点推动添锦潭水库改扩建工程。到202

33、5年, 水电发电装机达到5.07万千瓦。因地制宜发展其他清洁能源, 推动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县发改委、县住建局、县自然资 源局、县水利局、大余生态环境局、县供电公司等部门按职责 分工负责)2 .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有序控制煤炭消费,巩固 煤炭压减的成果,防止煤炭消耗反弹,严格履行每月巡查报告 制度,依法依规对权限内涉锅炉工业企业进行检查督查,防止 煤改气、煤改电的企业违规使用煤炭。石油消费增速控制在合 理区间,提升燃油油品利用效率,逐步降低成品油在一次能源消费的占比。全面对接西气东输二线江西段天然气管网,配套 建设天然气储气设施,将管输天然气逐步覆盖新城、池江、青 龙和黄龙等主要好镇

34、,同时解决县域内尚未使用天然气地区的 利用问题。到2030年,天然气年供气量达到3亿立方米。(县 发改委、县住建局、大余生态环境局、县工信局、县商务局等 按职责分工负责)3 .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结合大余县用电需求,构建安 全可靠、智能经济的输配电网,保障电力资源的合理调度。规 划建设大余西220千伏变电站、吉村西110千伏变电站,建设 35kV吉华线破口接入梅岭变工程、UOkV梅关变漂塘变新建 35kV线路工程、35kV左拔变漂塘变新建35kV线路工程、 35kV河洞输变电工程、35kV河洞变南洲变35kV线路工程。 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全面解决县域电网与主网联系薄 弱问题,基本实现

35、县城和重要供电区域110千伏变电站直供电, 到2030年,力争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提高到99.95%,综合电 压合格率提高到99.9%,基本建成现代化农村输配电系统。推 进新能源电站与电网协调同步,探索电化学储能、抽水蓄能等 调峰设施建设,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县发改委、 县工信局、县水利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供电公司等按职责分 工负责)(二)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重点围绕鸨及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汽车配件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等四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绿色 低碳转型,推动主要碳排放行业优先达峰。1 .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培育壮大经济增长新动能,深 入实施“3+N产业集群”产业高

36、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推 动“鸨及有色金属、锂电新能源、微纳粉末”三个产业扩规提 质增效,迈向中高端。以食品、电子信息、新型建材、药品为 重点,通过技术改造、模式创新等手段,推动产业绿色化、智 能化、转型升级。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推动先 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农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推广 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智慧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围 绕产品、工厂、供应链、园区等,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 环的绿色制造体系。积极推行绿色产品认证;以建设集约化、 资源化、低碳化为目标,分类创建绿色工厂;以鸨及有色金属 新材料、汽车配件等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打造绿色供应链。 到2025

37、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 11.5%,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20%o (县工信局、县发改委、大余生态环境局、县工业园管委会、 县行政审批局、县科创中心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推动有色金属企业兼并重组,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有色金属行业生产工艺流程改造,锚 定大湾区鸨及有色金属新材料和汽车配件产业基地目标定位, 全力建设硬质合金精深加工产业园,聚焦产业链中高端,做优翔鹭鸨业等链主企业,加快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硬质合金制 造中心和集散地。重点引进和培育鸨产业链下游的鸨深加工及 应用企业,做大做强从采、选、冶、商、贸、研到高、精、尖

38、的鸨全产业链条。加快稀土稀有金属回收利用企业技改升级, 发展以矿渣处理、废弃矿综合利用为主的矿业循环经济,支持 相关企业利用矿山尾矿等资源探索二次回收和整体再生利用技 术,发展矿渣综合回收利用和机制砂产业,推进鸨产业实现由 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变。(县工信局、县发改委、县科创中心、 大余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强化高耗 能高排放项目常态化监管,实行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清单管理、 分类处置、动态监控。加大落后产能排查工作力度,全面落实 中央和省市县三级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以水泥、有色金属等 行业为重点,进行详细的摸底排查,积极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核 查,对确

39、认的落后产能坚决督促整改,严防已退出产能“死灰 复燃”。严格审查新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确保符合产业政策、 产业规划、“三线一单”、规划环评要求,依法依规落实产能、 污染物等等量、减量替代相关规定,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予审 批、核准、备案或办理相关手续。严格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 管理,科学评估拟建项目,开工建设前严格实施节能审查,强 化项目事中事后监管,确保用能量和能效水平满足能耗“双控” 的要求。(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行政审批局、大余生态环境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 负责)(三)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行动加快推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重点在绿色建造、能效 提升、优化用能

40、结构等方面持续发力,在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 中落实绿色低碳要求。1.推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加快转变城乡建设方式, 全面改善城乡环境。倡导低碳规划设计理念,执行“三区三线” 和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绿色建设、绿色运行管理,建设绿色城 市、生态园林城市(城镇)、“无废城市”等。推进城市安全体 系建设,大力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完善城市防洪排涝系统,提 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打造适应气候变化的韧性城市。合理规 划城市建筑面积发展目标,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过快增长。结合 智慧城市建设,利用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大力推动公众建筑 能耗监测平台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 治,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大力推

41、进农村“厕所革命”,集中 整治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问题,建立健全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 制。(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发改委、大余生态环境局、 县城管局、县乡村振兴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着力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总建 筑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新建民用建筑项目执行一星级以上绿色 建筑标准,总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群体建筑(含居住小区)按照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建设,支持大余县第二中 学项目申报二星级绿色建筑标识。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 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严格执行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抓好 建筑节能工作,认真履行好职责,加大监管力度和处罚,推动 全县范围内城镇新建居住建

42、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100%。推广合 同能源管理服务模式,降低建筑运行能耗。推动实施既有建筑 节能改造,结合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鼓励选用 绿色环保的技术、工艺、材料,产品,积极推进以节能门窗、 建筑外遮阳、建筑屋顶及外墙保温为重点的节能改造,切实提 高居住和环境舒适度。(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机关事务 管理中心、县供电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推进绿色建造行动。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积极引导各 类园区、特色小镇、美丽宜居创建村庄、农村住房连片改造建 设等项目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国有投资或者国有投资为主的 建设中,符合装配式建造条件的单体建筑,均需采用装配式建 造方式。到2030年,

43、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不 低于50%o推广绿色建材,鼓励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设项目, 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保障性安居工程优先使 用绿色建材。切实加强绿色节能建材使用事中事后监管,切实 保证工程应用质量。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回收利用,推动循环生 产方式,推广绿色施工。(县住建局、县发改委、县自然资源局、 县农业农村局、县城管局、县市场监管局、大余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4.大力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深化可再生能源应用方式,推 动太阳能光电、光热等新能源的综合利用,探索新改扩建建筑 “光、储、直、柔”新型供配电技术的应用,引导可再生建筑 应用集中连片推广,进一步扩大可再生能源

44、建筑应用面积。深 入挖掘建筑本体、周边区域的可再生能源应用潜力,积极发展 光伏建筑一体化,进而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到2025年, 可再生能源在城镇新建建筑中应用面积占比达8%,新建公共机 构建筑、新建标准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县住建 局、县发改委、县自然资源局、大余生态环境局、县机关事务 管理中心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推动运输装备低碳升级、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基础设施低 碳建设,确保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1 .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加快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 交、出租等公共领域的应用,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 代。提高交通运输装备能效和碳排放标准,有序淘汰老旧柴油 货车。探索新能源配送车辆通行政策,提升城市配送车辆的清 洁化水平。鼓励新能源车消费,引导新能源车替代传统燃油车, 逐步提高社会车辆新能源车的比例。发展智能交通,降低空载 率和不合理客货运周转量,提升运输工具能源利用效率。到 2030年,全县每年新增和更新公交、出租车辆新能源比例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