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3《口耳目》教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314459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3《口耳目》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3《口耳目》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3《口耳目》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3《口耳目》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3 口耳目教学目标1 .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2 .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3 .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等行为规范。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识记生字。会写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等行为 规范。教学难点理解“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教学策略认写字词(1)识字。要认读的7个生字中,“足、坐”是平舌音,“手、站”是翘舌音。教师要让学生用上 生字进行日常表达,在语境中正音,激发学生认读的兴趣。看图说话正音。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画的意思。可以说说图中人物在干什么,如, “两个小女孩站在花丛边欣赏美丽的花。一个小女孩用手指着一朵

2、花说:这朵花也要开放 了!小男孩小跑过来挥着手和她们打招呼。”随机出示生字“口、耳、目、手、足”,再 引导学生用上生字说一句话。组词正音。如“手”是翘舌音,要重点正音。教师可以让学生举起手,边指手的各部 位边说词语,如“手心、手掌、手背、手指、手腕”。教师还可以边做搓手的动作边说词语, 启发学生做做说说,如“招手、挥手、拍手、摇手、举手”。让学生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中认读正音。充分利用身体部位和生活经验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图文结合,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教师可以出示“手、足、口、耳、目”的图片,让 学生将实物图片与汉字联系起来,发现汉字字形和各身体部位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字义,识 记字形。借助语

3、境识记。“坐、站”两个字结构相对复杂,可以请学生圈出生字,借助课文插 图、动作演示和语境初步理解“站如松,坐如钟”,识记“站、坐” 2个生字。组词识记。可用熟字组成新词,引导学生认读,如“人口、手上、坐下”。(2)写字。这是学生第二次练习写字,教学时仍然要重视写字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动笔前先仔 细观察H1字格中的范字,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写得不端正,就在后面写字时改进, 养成少用橡皮擦的习惯。结合“口、手”的书写,认识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教师可运用折铁丝的方法来教 新笔画横折、弯钩。将形状类似横折、弯钩的铁丝伸直成一直线,再弯曲成横折、弯钩,让 学生形象感知这两个笔画,应一笔写成。

4、朗读指导课文以两句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分别指向人的站、坐、行、卧,告诉学生要养成良好 的学习生活习惯。朗读指导时主要突出两点:读准字音,在朗读中体会句子的含义。正确朗读俗语。“站”和“松”处于同一句,前者是翘舌音,后者是平舌音;“坐”和 “钟”处于同一句,前者是平舌音,后者是翘舌音。这两处连起来读时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由于学生还没有学拼音,因此教师应多示范,多带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模仿,并注意连读和 停顿。读出节奏,体会含义。两句俗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可以通过带读,重点突出“松、 钟、风、弓”,在读中让学生感受站、坐、行、卧应有的精气神。阅读理解在语境中理解课文。可以让学生看图读句子,借助课文

5、插图,想想说说“站如松”“坐 如钟”的意思,同时理解“如就是“像”的意思。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来感受,如, 让学生观察松树树干的笔直挺拔、挺立不动的样子,再回忆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人“站如松”, 如,“解放军叔叔站岗,双手握着枪昂首挺胸”,也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参加升旗仪式 时曾经一动不动地望着国旗的样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仿说“坐、行、卧”。积累运用背诵“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理解并在表达中运用 句子。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图片,生字卡片。学生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 .看图对照人体器官,认识“口、耳、目、手、足”5个

6、生字。2 .会写“口、目”2个字和笔画横折。3 .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图片,进一步理解“口、耳、目、手、足”的作用。教学过程板块一猜谜游戏,导入新课1 .出示“口、耳、目”的谜语,让学生猜一猜谜底分别指身体的哪个部位。课件出示(1)红门楼,白院墙,里面坐个胖儿郎。(口)(2)圆圆脑袋一座山,兄弟两人住两边。各种声音能听见,从小到老不见面。(耳)(3)上有毛,下有毛,中间有颗黑葡萄。(目)预设:如学生说到嘴巴、眼睛,可引导:嘴巴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作“口”;眼睛也 有另外一个名字,叫作“目”。2 .小结:我们说的眼睛、耳朵、嘴巴,都是我们身上的器官。它们的作用可大啦!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与它们有关的

7、汉字。3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设置猜谜游戏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 学习新知识助力。板块二借助插图,认识生字4 动1图文对照,认识生字1 .引导:(课件出示教材插图)校园里的花都开了,有红的、黄的,美丽极了。(出示生字: 足)小美和小丽站在花前看花,(出示生字:手)小美伸出手指,(出示生字:口)嘴里开心地数 着:“一朵,两朵,三朵”这时,(出示生字:耳)小东听到了,也跑了过来。(出示生字: 目)他的眼睛盯着每一朵花,高兴地说:“我们学校的花太美了! ”2 .提问:上面这5个字,你认识哪一个?请你自由读一读。指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学生跟读,教师正音。强调“足”是平舌

8、音,“手”是翘舌音。3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口、耳、目、手、足”各自的作用。教师随机出示图片。预设:口:吃饭、说话、唱歌、喝水、口技表演耳:听课、听歌、听广播、听故事目:看书、看表演、看电视手:写字、打球、打扫足:踢球、走路、跑步活动2义形结合,理解字义1 .课件出示眼睛的图片及“目”字的甲骨文,提问:仔细观察“目”字和图中画的眼睛, 你有什么发现?2 .讲解:古代人写“目”就画一只眼睛,后来字形逐渐演变,就变成现在的“目”字。3 .依次出示“口、耳、手、足”的图片和它们的甲骨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上的身 体器官的形状和字形,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认识生字,理解字义。4 .巩

9、固训练:连一连,让它们手拉手。(课件出示)设计意图由课文情境图入手,让学生说一说图画中的内容,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又能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巩固生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此环节的设计既帮助学生理解了字 义,又让学生在边读边演中和生字又一次见面,同时也放松了心情,可谓一举多得。板块三 联系生活,拓展运用活动1形义结合,巩固汉字“口、耳、手”1 .出示教具“魔术盒”。教师从中变出与“口”有关的物品,如口罩、口红、口哨等, 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2 .出示耳朵的图片,引导学生找一找并说一说“耳”的不同部位,如耳朵、耳垂引 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与“耳”有关的物品,如耳环、耳机3 .出示手的图片,点拨:请

10、小朋友们四人一组合作,用上刚才给“耳”找朋友的方法, 先四人一起认识“手”的各个部位,再找一找并说一说与“手”有关的物品。4 .相机出示词语。课件出示手心手背手掌手指手腕手臂手套手链手表手帕手机活动2看图理解,巩固汉字“目、足”1 .引导:“目”字单独使用比较少,我们边看图片,边给它找找朋友。(1)课件出示目录的图片,点拨:目录就像一本书的眼睛,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整本书的大概内容。(2)课件出示比目鱼的图片,点拨:比目鱼的两只眼睛长在身体的同一侧,看起来十分特别。(3)提问:你还能帮“目”字找找其他朋友吗?2 .提问:你知道哪些和“足”有关的词语?(1)出示足球的图片,指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全

11、班跟读。提问:你知道它为什么叫“足 球”吗?(2)出示远足的图片,讲解:像我们秋游时,步行到比较远的地方去游玩,就叫远足。相 机出示词语“远足”。(3)引导学生同桌间讨论,思考生活中还在哪里见过“足”字。3 .游戏复现,配对认读生字。(1)学生拿出“儿童卡通图”,教师说一个生字,学生立刻找到相应的生字卡片,贴在图 片对应的身体部位上。(2)同桌检查,再次认读生字。设计意图识字教学应关注学生识记方法的多样性与趣味性,借助变魔术识字、看图识 字等方法,把识字教学与游戏、现实生活相结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其学习 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板块四 对比观察,书写生字活动1学习新笔画一一横折1 .

12、复习出字格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的名称。2 .课件出示“口”,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口”中有一个新笔画一一横折。3 .动画演示横折写法。提示:横折一笔写成。活动2指导书写生字“口、目”1 .动画演示,学生观察。提示:“口”字上大下小,写在田字格中间;“目”字上下同 宽,中间的两横与上下横之间间距匀称,中间两横收笔都不碰到竖。2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提醒写字姿势。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继而书写,使学生眼、口、手、心并用,可以提高 写字的效率。第2课时课时目标1 .看图对照,认识“站、坐”2个生字。2 .会写“耳、手” 2个字和撇、弯钩2个笔画。3 .正确、流利地朗

13、读儿歌。4 .知道坐立的基本姿势,在活动中感受、体验,了解坐、立、行的规范姿势。教学过程板块一借助插图,形象识字活动1播放歌曲,导入新课1 .播放歌曲:“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引导学生 仔细听,并说一说自己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 .导入:下面我们来学习两句俗语: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活动2结合插图,学习生字1 .课件出示课文及插图,教师范读俗语,然后提问:图中哪位京剧演员的姿势是站?哪 位的姿势是坐?2 .圈出生字“站”,提问:仔细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提示:京剧演员双脚踏地,两腿直立,占据了一块空间,这就是“站”。3 .圈出生字“坐”,提示

14、:中国古人对坐姿很讲究,比如古代有一种极重礼仪的坐姿叫 “安坐”,即以膝居地,小腿平放在地上,臀部贴紧脚后跟。4 .指导学生记忆“站、坐”字形。(课件出示)5 .教师小结,引出下文中国是礼仪之邦,“姿势”是一门大学问,每一个动作都颇有讲 究,今天我们就跟着儿歌一起来学习。设计意图 利用歌曲引导学生仔细倾听,继而说出发现,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 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板块二诵读儿歌,理解运用活动1带读俗语,读准字音1 .重点正音:“松、坐”,读时舌头要放平;“钟”,读时舌头要翘起来。2 .同桌互读,相互正音;男女生赛读;师生合作读。活动2理解儿歌,积累运用1 .出示课文站姿图和松树的图片,提

15、问:仔细观察两张图片,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 理解:“如”就是好像的意思。(1)讲解:京剧演员就像松树一样笔直地站立着,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精神。我们也要和他 们一样,站要有站相。(2)联系生活,回忆生活中哪些人做到了 “站如松”。根据反馈,相机出示相关图片,如 站岗的哨兵、升旗仪式上的同学、十字路口的交警2 .出示课文坐姿图和钟图,提问:你知道这个京剧扮相代表谁吗?引导:黑脸包公是我 国北宋时期位铁面无私的判官。(1)提问:你们看,包公坐着断案时是什么姿势呢?(2)点拨:身子正、腰板直、腿放平的包公看上去一身正气,是不是给大家一种庄重正直 的感觉呀?所以我们要学学他的坐姿,坐着就像钟一样端正。3

16、 .引导学生四人一组结合生活实际讨论:你们觉得正确的走姿和睡姿又该是什么样的?(1)课件出示各种走姿、睡姿照片,引导学生判断姿势的正误。(2)小结:走路时脚步应该像风一样轻快且有力;卧床睡觉时应该像弓一样弯曲。4 .教师小结,德育渗透。中国作为礼仪之邦,自古以来便有了站姿、坐姿、走姿、睡姿 的具体要求,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时常督促自己,做一个懂礼仪的小学生!设计意图 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除了培养其学习兴趣外,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同样重要。 此环节让学生在诵读儿歌、理解字义的同时,进行了 “站、坐、行”的姿势训练。板块三 观察汉字,规范书写活动1指导书写“耳”1 .动画演示范写,学生观察。教

17、师提示:“耳”的四横的长短各不相同,第一横平且稳, 中间两横右侧不接竖,最后一横向上斜。2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提醒写字姿势。3 动2指导书写新笔画一一撇、弯钩1 .学习新笔画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横与撇的不同。点拨:撇的起笔由按到提,笔画从右到左,由重到轻,从粗到细。2 .学习新笔画弯钩。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弯钩起笔轻,比写竖的时候略微弯一些,最后 加一个小小的钩。活动3指导书写“手”1 .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提示:“手”的第一撇较平缓,第一横短,第二横长且在横中 线,弯钩写在竖中线上。2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提醒写字姿势。设计意图 统编教材注重学生书写习惯的养成,重视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笔顺,此环节 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书写时笔顺正确,同时让学生在看、比、描、写 中提升书写能力。作业设计见小学教材全解随堂测对应的测试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