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显示技术》教学大纲教学提纲.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86306537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显示技术》教学大纲教学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电子显示技术》教学大纲教学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显示技术》教学大纲教学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显示技术》教学大纲教学提纲.doc(3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电子显示技术教学大纲-电子显示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讲述电子显示技术的基本原理,各种显示器件的驱动方法,相应的电路技术、特性与应用。主要内容有:绪论;视觉特性与光度学、色度学原理;显示系统的要求与图象质量评价;真空阴极射线管显示技术;液晶显示;等离子体显示;电致发光显示;发光二极管显示;激光显示;投影显示等。教学大纲:本课程重点介绍电子显示技术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对现有的电子显示技术进行了全面的讲解和比较,重点介绍了液晶显示;等离子体显示;发光二极管显示;激光显示等显示技术,并介绍了与显示技术有关

2、的人眼生理学、光度学、色度学及显示系统参数、图像质量评价等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1电子显示技术的主要特点和内容2电子显示技术的发展历史3电子显示技术的分类4电子显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第二章视觉特性与光度学、色度学原理;(2学时)1人眼的生理特性2光度学原理3色度学原理第三章显示系统的要求与图象质量评价;(4学时)1显示系统的构成2显示图像的组成、象素3显示系统的寻址4发光单元的亮度调制5图像质量的评价6图像分辨率的测量方法第四章真空阴极射线管显示技术;(4学时)1阴极射线管显示概述2彩色显像管发展历史3彩色显像管工作原理4彩色显像管的类型5彩色显像管的前景第五章液晶显示;(8学时)1液

3、晶显示的发展与特点2液晶的物理特性和光学特性3液晶显示器的结构及主要参数4常见的液晶显示器件5液晶材料及分子结构6液晶显示器件的驱动技术7液晶显示器的主要材料及制造工艺8液晶技术的新进展第六章等离子体显示;(8学时)1概述2气体放电的物理基础3交流等离子体显示板4彩色AC-PDP(交流等离子体显示器)5彩色AC-PDP的制造材料与工艺6彩色AC-PDP制造技术的发展状况7彩色AC-PDP电路系统8直流等离子体显示板9PDP的应用第七章电致发光显示;(4学时)1电致发光显示的分类与特点2电致发光机理3粉末型交流电致发光板4薄膜型交流电致发光板5电致发光用的材料6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驱动方式7电致发

4、光板的应用第八章发光二极管显示;(4学时)1概述2半导体及p-n结注入发光3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4发光二极管的制造工艺5发光二极管的材料6发光二极管的特性7发光二极管应用领域的拓展8LED的应用及相关电路第九章激光显示;(4学时)1激光显示系统及其分辨率2激光光源3光调制器4光偏转器5扫描激光彩色电视6脉冲激光的声光成像第十章投影显示(2学时)1投影机的分类2投影管式投影机3液晶投影显示4数字光路处理器投影机考试方式:开卷考试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同时辅以课堂讨论、习题讲解和答疑的方式使学生更清楚地掌握该门课程。参考教材:1)电子显示技术,张兴义,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2)显示技术与

5、显示器件,彭国贤,人民邮电出版社,19813)光电子技术,梅遂生、杨家德,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任课教师教学科研简历:赵卫疆,男,37岁,副教授,2002年哈工大物理电子学专业获博士学位,。一直在哈工大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为本科生开设固体物理学课程,长期从事光电子器件、技术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参加多项国家科研项目,共发表论文20余篇。光电器件教学大纲课程简介:着重从工程技术应用的角度出发,阐述光电效应和各种光学现象,介绍常用光源和光电探测器的结构、原理,重点叙述光电二极管、光电池、PSD、CCD等器件的特性参数和使用范围。使学生掌握常见半导体光电器件的工作原理,理解半导体光电器件中的基本物理概

6、念,了解半导体光电器件的发展水平。教学大纲:阐述光电效应和各种光学现象,介绍常用光源和光电探测器的结构、原理,重点叙述光电二极管、光电池、PSD、CCD等器件的特性参数和使用范围。使学生掌握常见半导体光电器件的工作原理,理解半导体光电器件中的基本物理概念,了解半导体光电器件的发展水平。第一章 绪论(2学时)1光电子技术与光电器件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第二章 光学特性(4学时)1光的特性2光敏效应3发光特性第三章 光敏管(8学时)1PN结光电效应的结构原理、制造与应用2光敏二极管的结构原理、制造与应用3PIN光敏二极管的结构原理、制造与应用4光敏三极管的结构原理、制造与应用5彩色光敏二极管的结构原理

7、、制造与应用。第四章CCD与CMOS图像传感器(8学时)1CCD与CMOS器件结构、工作原理2线阵列与面阵列CCD图像传感器、CMOS图像传感器结构、工作原理、制作及应用。第五章PSD器件(4学时)1PSD的结构、工作原理、制作及应用。第六章光电池(6学时)1太阳能电池结构、工作原理、制作及应用2太阳能电池新技术。第七章固态激光器(4学时)1固态激光器结构、工作原理、制作及应用2太阳能电池新技术。第八章LED与其它发光器件(4学时)1发光二极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制作及应用2发光二极管新技术;电致发光、场致发光等技术与器件。教学形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自学,多媒体教学。考试形式:笔试或课程论文

8、报告参考教材:1、光电子技术基础,朱京平,科学出版社,20032、光电子技术,潘英俊、邹建,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3、光电技术,王庆有,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任课教师教学科研简历:姓名:陈伟平年龄:42岁主要教学科研工作成就:哈工大航天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系教授,承担过光电子技术、MEMS技术基础、集成传感器等本科生;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等,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电磁兼容理论与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电磁兼容概述;电磁兼容基本概念:电磁环境;干扰;干扰危害,电磁干扰传播干扰的耦合理论;电磁兼容控制技术;电磁耦合的分析方法;电磁兼容设

9、计;电磁兼容预测技术等。教学大纲:第一章电磁兼容性概论(6学时)1.1电磁兼容性技术发展历史1.2电磁兼容性学科及其特点1.2.1电磁兼容性研究的基本内容1.2.2电磁兼容常用名词术语1.2.3电磁兼容性标准、规范1.3电磁干扰源1.4电磁场近场特性1.5电磁敏感性1.6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输第二章滤波技术(4学时)2.1滤波器的分类2.2电源滤波2.3数据线滤波2.4滤波器设计第三章接地技术(6学时)3.1接地与分类3.2接地干扰与抑制措施3.3搭接技术3.4信号接地技术3.4.1单点接地3.4.2多点接地3.4.3混合接地3.4.4悬浮接地第四章屏蔽技术(4学时)4.1电屏蔽4.2磁屏蔽4.

10、3电磁屏蔽4.4屏蔽材料与性能4.5屏蔽效能计算第五章计算机的电磁兼容性(6学时)5.1计算机系统电磁兼容性的特点5.2计算机的抗干扰设计5.3单片机的抗干扰设计5.4PCB板级EMC设计技术5.4.1PCBEMC问题5.4.2PCB板级电磁兼容性设计规则5.4.3PCB信号完整性分析第六章电磁辐射的危害及防护(4学时)6.1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机理6.2电磁辐射对军械系统电爆装置的危害6.3电磁辐射对元器件和设备的危害6.4电磁辐射的防护6.4核电磁脉冲危害与防护第七章电磁兼容分析与设计(6学时)7.1实现电磁兼容性的措施7.2电磁兼容性预测与分析方法7.2.1预测的建模与预测步骤7.2.2

11、系统法实施流程系统7.2.3设计要求7.3传导、辐射干扰的预测分析7.4电磁兼容的预测软件介绍7.5EMC专家系统7.5.1专家系统的构成原理7.5.2系统总体设计方案7.5.3EMC技术支持专家系统子系统设计第八章电磁兼容性测试(4学时)8.1电磁兼容测试的目的与方法8.2测试仪器与设施试简介8.3辐射发射测试和敏感度测考试方式:开卷考试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同时辅以课堂讨论和答疑的方式使学生更清楚地掌握该门课程。参考教材:1、MarkI.Montrose著,刘元安,李书芳,高攸纲译.电磁兼容和印刷电路板理论、设计和布线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2、高攸纲电磁兼容总论北京邮电大学出版200

12、13、路宏敏清华大学工程电磁兼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任课教师教学科研简历:姓名:傅佳辉职称:副教授,工学博士主要教学科研工作成就:参加过多个国防预研课题和科学基金的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微波毫米波电路、左手介质、MEMS和电磁兼容方面的研究。申请人发表和已录用的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检索期刊论文8篇,EI检索论文10篇;已经被受理的发明专利5项,其中3项已公开,本课题组多项科研成果获得航天总公司的奖励。2002年到韩国光云大学短期学习,开展有关计算电磁学、RFMEMS滤波器的合作研究,2003年参加左手介质相关课题的研究。现在在教学方面承担过微波技术、电磁兼容、微波电路CAD、微波

13、集成电路、毫米波电路等硕士生和本科生课程的教学。目前为微波学会毫米波与亚毫米波分会委员。参加了本科生教材微波技术以及国防十一、五重点教材微波工程技术的编写工作。2004年作为中国-日本联合微波学术会议的大会秘书协助大会主席吴群教授在哈工大成功承办了该会议。2006年,作为第6界全国毫米波亚毫米波学术会议的大会秘书协助大会主席吴群教授成功在哈工大承办了该会议,并担当会议论文集的副主编。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以及获奖和专利项目主要如下:(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异向介质异常电磁特性激发机理研究及其毫米波应用(项目批准号:60571026)主要参加者,在异向介质研究领域具有良好的基础。(2)主持航空科学基

14、金毫米波MEMS相控阵雷达制导新技术研究(在研)(3)博士后科学基金左手媒质的三维时域有限差分完美吸收边界条件的分析(4)参与电磁兼容性技术支持专家系统和航天电磁兼容性系统分析与预测技术支持平台及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大型项目的研究。(5)参与武器装备预研基金研究项目:圆柱共形相控阵天线研究。近期发表的有关论著:(1)微波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参编)(2)微波工程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国防科工委”十一、五”规划重点教材),2005年(主要编者)近三年已受理的发明专利:a 吴群,傅佳辉,“超宽带微波单片集成放大器”,受理号:200610009829.3,公开号:CN181944

15、9b 吴群,傅佳辉,杨国辉,贺训军,孟繁义,“唐凯锯齿形共面波导结构的毫米波MEMS移相器”受理号:200710144428.3c 吴群,孟繁义,武明峰,傅佳辉,“一种宽频带双通带异向介质传输线”,受理号:200610010047.1,公开号:CN1851978d 吴群,金博识,孟繁义,傅佳辉,“低激励电压和精确控制相移特性的MEMS毫米波移相器”,受理号:200610010061.1,公开号:CN1851972e 吴群,孟繁义,傅佳辉,杨国辉,“超小型谐振腔”,受理号:200710071775.8f 吴群,孟繁义,傅佳辉,潘攀,杨国辉,“180o连续空间扫描的符合左右手波导漏波天线”,受理号

16、:200710144551.5SCI检索期刊论文(8篇)1. 傅佳辉,孟繁义,杨国辉,刘心蕾,吴群,“基于非分裂FDTD的左手介质电磁特性的研究”,物理学报,2008(57),第7期(已录用)2. Jia-HuiFu,Fan-YiMeng,QunWu,“AnalysisofTheDoubleNegativeMetamaterialsUsingFDTD”MicrowaveandOpitcsTechnologyLetters2008(4)(Accepted)3. 孟繁义,吴群,傅佳辉,李乐伟,“基于DNG与ENG交迭结构的谐振腔研究”,物理学报,2008(57),第4期(已录用)4. 孟繁义,吴群

17、,傅佳辉,武明峰,马伟,“X波段异向介质设计及其负折射特性研究”,宇航学报,2007,第4期:951-9545. 孟繁义,吴群,傅佳辉,“各向异性超常媒质矩形波导的导波特性研究”,物理学报(已录用)6. Fan-YiMeng,QunWu,Jia-HuiFu,“AnAnisotropicMetamaterial-BasedRectangularResonantCavity”,AppliedPhysicsA(Accepted)7. 武明峰,孟繁义,傅佳辉,吴健,吴群,“新型小型化的平面左手介质微带线及其后向波特性验证”,物理学报,2008(57),第2期(已录用)8. Wu,Q.,Y.-M.Wu,

18、J.-H.Fu.Anapproachtoultra-broadbandmedium-powerMMICcascode-pairdistributedamplifierdesign.IEICETransactionsonElectronics.2005,E88(7):1353-1357EI检索论文(10篇)9. 傅佳辉,吴群,刘敏,新型毫米波微带天线H槽耦合馈电的设计,系统与空间技术(已录用)10. 傅佳辉,吴群,孟繁义,秦月梅,杨彩田,“异向介质的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39),第1期:168-171(EI检索:074910962884)11. 傅佳辉,吴群,孟繁义,秦月梅,杨彩

19、田,“射频MEMS器件的建模与仿真”,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39),第1期:156-159(EI检索:074910962886)12. Jia-huiFu,QunWu,MinLiu,TheresearchofH-shapedcouplingslotmicrostripantennaarray,MicrowaveandMillimeterwaveTechnologyICMMT2008,April21-24,Nanjing,China(accepted)13. Fu,J.-H.,Q.Wu,Y.-M.Qin.Quasi-staticparameteranalysisforarbitrarym

20、etallizationthicknessofRFMEMScoupledmicrostriplines,Washington,DC,UnitedStates,2005.Institute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sEngineersInc.,Piscataway,NJ08855-1331,UnitedStates:408-411(EI检索:074910962884)14. Fu,Jiahui;Wu,Qun;Applicationsofmicromachinedtransmissionlinestomillimeterwavesystems,DianziQijian/Jo

21、urnalofElectronDevices,2003,26(2),June,127Language:Chinese(EI检索:03337594878)15. Fu,Jiahui;Wu,Qun;Gu,Xuemai;Qin,Yuemei,NovelRFMEMSEnabledCircuitsforwirelesssystem,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SymposiumonTestandMeasurement,2003,v1:6568(EI检索:03427681876)16. Wu,Qun,Fu,Jiahui,Gu,Xuemai;Shi,Huajuan;Lee,Jo

22、ngchul,MEMS-basedtransmissionlinesformicrowaveapplications,ProceedingsofSPIE-TheInternationalSocietyforOpticalEngineering2003,v5116II:744750(EI检索:03387641695)17. Wu,Qun;Fu,Jiahui,RecentadvancesinMEMStechnologiesforRFandmicrowaveapplicationsSource:DianziQijian/JournalofElectronDevices,December,2001,2

23、4(4),318321Language:Chinese(EI检索:02397116340)18. Wu,Qun,Qiu,Jinghui,Fu,Jiahui,HighprecisionRFlinearizerbydigitalpredistortiontechniquetechnology.Source:CPEMDigest2002,p76-77(EI检索:02437152756)国际会议和国内期刊(7篇)1.Fu,JH,Wu,Q,Meng,FYandYang,CT.LTCCforRFapplication.Proceedingsofthe2004China-JapanJointMeetingo

24、nMicrowaves.Harbin,China,2004:2-6(ISTP检索:BAZ980)2.Jia-HuiFu,QunWu,ModelingandDesignoftheNovelMEMSPhaseShifterforKaBandApplications,2005IEEEAP-SInternationalSymposiumonAntennasand,July,2005(Inspec检索:8661381)3.傅佳辉,吴群,顾学迈,射频MEMS封装技术,电子器件,2004年3月,第27卷第1期,206210(EI源,Inspec检索:8680680)4.傅佳辉,吴群,微波EDA电磁场仿真软件

25、评述,微波学报,2004年6月,20(2):9195(核心)5.HuajuanShi,QunWu,JiahuiFu,DesignConsiderationandStatisticalAnalysisforMMICDistributedAmplifier,2004China-JapanJointMeetingonMicrowaves,Sep,2004,Harbin,China,1-4(ISTP检索:BAZ980)6.WuQ,WuYM,FuJH,Anapproachtoultra-broadbandmedium-powerMMICcascode-pairdistributedamplifierde

26、sign,IEICETRANSACTIONSONELECTRONICSE88C(7):1353-1357,JUL2005(ISTP检索:948FU)7.JiahuiFu,QunWu,XuemaiGu,RFMEMSPackageTechnologyinwirelesscommunicationSystems,2003Asia-PacificMicrowaveConference,WEP-58:549552(国际会议)光电检测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光电系统的特点,光度学基本理论、光电器件原理和使用要点、光电输入电路的设计方法和典型光电测量系统。本门课程的基本要求

27、如下:1) 通过学习光电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常用光电器件;2) 学会根据光电器件的特点设计和选择光电输入电路和有关参数;通过学习典型光电系统,能够根据被测对象的特点初步具有光电检测系统设计能力。教学目的:光电测试技术是一门将光学技术与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技术。是获取光信息和借助光来获取其它信息(长度、温度、流量、力、声音、电流、生物等)的重要手段。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光电系统的特点,光度学基本理论、光电器件原理和使用要点、光电输入电路的设计方法和典型光电测量系统。教学大纲:第一章 概论(2学时)1信息技术与光电测量技术2光电测量技术组成3光电测

28、量技术的特点第二章 光度学基础与光源(2学时)1光度的基本物理量2光度学基本定律3光源的基本特性参数4光电测量常用光源第三章 常用光学系统(2学时)1显微光学系统2望远光学系统3照明系统第四章 光电测试常用器件(12学时)1光电发射器件2光电导器件3光伏器件4热电探测器件5光电成像器件6光控器件第五章 光电检测电路(4学时)1光电检测电路的设计要求2光电检测的典型输入电路3光电检测电路的频率特性和带宽4光电检测系统的噪声与抑制第六章 光束的调制与扫描(2学时)1光调制的基本原理2光信号的调制方法3光束扫描与跟踪第七章 非相干信号变换与检测方法(6学时)1直接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2随时间变化的光电

29、信号变换与检测方法3随空间变化的光电信号变换与检测方法第八章 相干变换与检测方法(6学时)1相干变换与检测的原理2相干信号的相位调制与检测方法3相干光外差检测原理和方法参考教材:光电检测技术郭培源付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教学方式:讲授(最好有多媒体设备)任课教师教学科研简历:姓名:庄志涛年龄:46岁职称:副教授主要教学科研工作成就:长期从事并参与光电测控装置系统的设计研究,获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液晶显示技术教学大纲第一章概论1. 显示器的主要功能与性能2. 显示器的分类3. 显示器的市场动向第二章图像系统1. 图像系统概论2. 全电视信号3. 彩色电视制式4. 高清晰度电视

30、第三章视觉和测光测色基础1. 人眼视觉系统的构造2. 测光量的定义与基本单为3. 测色基础,表色体系第四章液晶显示器1. 液晶显示特点、液晶发展历史、分类,液晶的物理特性,液晶光学性质,液晶显示器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液晶驱动器基本要求和技术6. 灰度显示、彩色显示7. 液晶显示器的驱动与控制8. 显示数据处理1. 计算机与液晶显示控制器的接口口第五章TFT-LCD1. 无源驱动与有源驱动2. TFT的结构3. TFT制造工艺4. 制盒工艺5. 液晶显示器模块6. 连接工艺1. 笔记本电脑显示器模块制造工艺2. 液晶显示器缺陷检测第八章数字投影技术1. 数字投影2. DMD灰度控制3. 数字光学

31、处理过程4. 技术的优势5. 应用范围第九章微型显示器1. WhatisLCOS?2. HowisaLCOSmicro-display3. HowdoesaLCOSmicro-displaywork?4. WhataretheapplicationsofaLCOSMicro-display?5. SingleLCOSmicro-displayProjectorThreeLCOSmicro-displaysProjector第十章数字视频系统简介数字传输系统1. 系统模型与性能2. 数字信号传输方式讲座:液晶的非显示技术应用开卷考试教材信息书名:液晶光学和液晶显示主编/作者/译者:王新久著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年:2006版次:第一版中文/英文版要求:中文参考书(作者、书名、ISBN号、出版社及出版年):平板显示技术,应根裕,胡文波邱勇等编者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2002年10月第一版液晶显示应用技术李维諟郭强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北京,2000年3月第一版。授课教师简介:张建,现年64岁,教授/博导,1967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仪器系,长期从事光电精密测量技术与仪器、光束传输控制、显示技术、以液晶为代表的空间光调制器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