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一.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汇总.ppt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86280168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专题一.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汇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医学专题一.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汇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专题一.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汇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专题一.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汇总.ppt(2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十二指肠(sh rzhchng)球部胃黏膜异位第一页,共二十五页。概述 胃粘膜异位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胚胎(piti)剩余病变,可发生在消化管或内胚层分化形成的器官,胃粘膜斑是胃粘膜异位症镜下的特征性表现。第二页,共二十五页。胃粘膜斑常见部位有食管43.41%,十二指肠球部26.67%,麦克尔憩室13.50%,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十二指肠球部胃粘膜异位(y wi)较少见,发生率0.5%2%。第三页,共二十五页。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heterotopic gastric mucosa in the duodenal bulb,HGMDB):是指在十二指肠球部黏膜固有(gyu)层内存在胃底

2、腺组织。第四页,共二十五页。该病较少见(sho jin),1970年Belber和Musik首先在内镜下描述了本病的特征。第五页,共二十五页。异位胃粘膜通常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上壁,常呈单发的扁平微隆起,粉红色,直径0.1一1cm,少数类似无蒂息肉样改变,甚至会全周粘膜隆起,引起(ynq)球腔狭窄,病理组织学表现为十二指肠粘膜被有秩序排列的胃体腺取代。第六页,共二十五页。发病机理 多数认为与先天性胚胎内胚层分化异常有关,也可能与高浓度酸环境(hunjng)、慢性炎症刺激有关。第七页,共二十五页。临床表现 由于十二指肠异位(y wi)的胃粘膜可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改变了十二指肠内的碱性环境,可引起

3、病人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嗳气、反酸、腹胀等不适,严重者可引起溃疡、出血等,H2RA和PPI具有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的作用,因此可有效缓解病症。第八页,共二十五页。十二指肠球部胃粘膜异位特点为 1、球部多发性息肉状小隆起,形态(xngti)大小相似,肉眼及病理学均无炎症改变。2、隆起和非隆起的组织学表现分别为胃和球部粘膜。光镜下可见较完整的胃粘膜组织,胃腺、主细胞、壁细胞结构清楚,与球部粘膜有明显分界。第九页,共二十五页。诊断 以往认为仅凭肉眼观察极少能发现HGMDB。如今,胃镜检查的普及、内窥镜技术水平的提高及与其他辅助检查手段的联合(linh)应用等都有助于HGMDB的检出。第十页,共二十

4、五页。色素内镜可显示病变范围、形态等;对于较大的HGMDB,通过镜身按压、充吸气等操作可改变其形状,病灶质地柔软、非僵便性这一特征可使之与十二指肠(sh rzhchng)球部癌性病变相鉴别;此外放射影像学常可以把HGMDB从其他十二指肠(sh rzhchng)球部病变中区分出来。第十一页,共二十五页。球部胃粘膜异位的形态在内镜下可分成两种:一种为球部多发性小隆起,扁平,结节或广基小息肉状,形态大小相似,约0.2cm至0.4cm大小,光滑(gung hu),淡红色,可散在分布,也可聚集成片,常见于前壁;第十二页,共二十五页。另一种呈单发息肉状,较大,外表分叶或光滑,柔软,广基或有蒂。隆起和非隆起

5、处的组织学分别表现为胃和球部粘膜,可见较完整胃粘膜组织,胃体腺取代了十二指肠固有膜全层。对可疑者,据报告可在内镜直视下喷洒(pns)3%刚果红溶液,异位胃粘膜转变成暗红色与十二指肠粘膜形成显著区别,从而诊断本病。第十三页,共二十五页。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如于十二指肠球部黏膜固有层中见有胃底腺,含有(hn yu)壁细胞和主细胞那么可确诊。第十四页,共二十五页。第十五页,共二十五页。与十二指肠球部胃上皮化生相鉴别 十二指肠粘膜中见含泌酸腺的胃粘膜称为胃粘膜异位,如仅有胃粘膜上皮被覆(bif)那么称为胃上皮化生。胃上皮化生定义为十二指肠上皮外表出现胃型粘液分泌细胞,组织学表现为胃小凹上皮细胞取代正常吸收

6、细胞和杯状细胞,在AB/PAS染色切片中见上皮含不同程度PAS阳性的中性粘液。胃粘膜上皮化生常是十二指肠粘膜慢性炎变之一,它不累及整个粘膜厚度,不能成为具有特殊功能的主细胞及嗜酸性细胞构成的胃体腺,常位于绒毛的顶端,呈多灶性斑片状分布,组织学的诊断可鉴别。第十六页,共二十五页。并发症 有关十二指肠球部胃粘膜异位症的并发症较为少见,极少数导致严重并发症,多为病灶处分泌酸引起,主要(zhyo)有溃疡、出血、穿孔、狭窄等,很少癌变。第十七页,共二十五页。HGMDB与HP关系(gun x)Hp对胃粘膜有特殊的侵袭力,异位的胃粘膜中也有Hp感染,且各种报道不一,有报道球部胃上皮化生Hp的检出率为33.6

7、%76%。国内亦有学者对十二指肠球部异位胃粘膜斑进行Hp检测,均为阴性。第十八页,共二十五页。治疗 由于该病发生肿瘤的可能性小,所以通常(tngchng)治疗原那么是随访、对症处理、防治并发症,对一些伴发重度不典型增生、早期癌变、狭窄、反复发作及抑酸治疗无效者,可考虑行内镜下根治性治疗,其原理是用物理方法对异位胃粘膜的全层破坏,让周围正常的球部粘膜替换原先病变的粘膜。第十九页,共二十五页。小灶(xiozo)性的HGMDB可以用活检钳钳除;范围较广的HGMDB病灶可应用高频电烧灼,短期效果理想。由于异位的胃黏膜位于固有层内,凭肉眼不易掌握钳除或烧灼的深度和范围,故长期疗效有待临床进一步验证。第二

8、十页,共二十五页。治疗前:簇状卵石样隆起(ln q)治疗后:高频电烧灼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五页。总结 十二指肠球部胃粘膜异位症国内报道(bodo)较少,可能与医师的内镜检查经验、警惕性和操作技术有关,因位置较高,在检查中很容易漏诊。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五页。由于该病可引起一些临床病症,重者引起溃疡、出血、狭窄等并发症,极少数可发生癌变,故内镜医生应引起重视,常规内镜检查操作中,内镜进入球部后边注气注水,边缓慢旋转退镜全面观察,充分观察前壁,尤其是接近幽门管处,按前壁、球小弯、后壁、大弯的顺序,至即将退出幽门时再次进入重复一次上述步骤,如观察到异常(ychng),应查Hp及取活检送病理检查。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五页。谢 谢第二十四页,共二十五页。内容(nirng)总结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多数认为与先天性胚胎内胚层分化异常有关,也可能与高浓度酸环境、慢性炎症刺激有关。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如于十二指肠球部黏膜固有层中见有胃底腺,含有(hn yu)壁细胞和主细胞那么可确诊。十二指肠粘膜中见含泌酸腺的胃粘膜称为胃粘膜异位,如仅有胃粘膜上皮被覆那么称为胃上皮化生。总结第二十五页,共二十五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