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遗传与进化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22讲生物进化()获奖公开课优质课件.ppt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86218914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遗传与进化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22讲生物进化()获奖公开课优质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遗传与进化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22讲生物进化()获奖公开课优质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遗传与进化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22讲生物进化()获奖公开课优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遗传与进化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22讲生物进化()获奖公开课优质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物课标版第22讲生物进化考点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考点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材研读教材研读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生物不是神造的,是由更古老生物进化而来的。(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3)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项目自然选择学说主要观点评价贡献(1)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2)科学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不足(1)对遗传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3)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1)种群:生活在一定地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3)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4)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1)可遗传变异的来源(2)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环境。(3)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是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变异是不定向的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个体。()

3、2.(2014北京理综,4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病毒抗性具有选择作用。()3.(2013四川理综,5D)60Co诱发基因突变可以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5.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6.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7.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8.因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所以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9.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突破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基因频率的计算突破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基因频率的计算考点突破考点突破1.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

4、物进化理论的比较2.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1)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2)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选择的直接对象是具有某特定性状表现的生物体。选择的实质是控制某特定性状表现的基因。选择的结果:从生物个体角度看导致生物个体生存或死亡;从基因角度看导致控制某特定性状基因的频率上升或下降。项目自然选择人工选择选择因素自然环境条件人类选择结果对生物自身生存有利,对人类不一定有利满足人类各种需求速度慢快失分警示(1)突变基因突变:“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2)变异先于环境选择:环境条件对生物变异不是诱导而是选择,生物产生了大量不定向变异后,由环境决定相应变异个体生存与否,

5、即变异在前,选择在后。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1.“表格法”区分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公式某基因频率=该基因的数目该基因与其等位基因的总数100%某基因型频率=该基因型的个体数总个体数100%外延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2.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1)定义法:某基因频率=100%。(2)公式法(以常染色体上A、a一对等位基因为例):A基因频率=AA基因型频率+1/2Aa基因型频率a基因频率=aa基因型频率+1/2Aa基因型频率(3)基因位置法:常染色体:某基因频率=100%;只在X染色体:某基因频率=100%。考向一依托基础判断

6、考向一依托基础判断,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1.(2016江苏盐城期中,20)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所得的三倍体西瓜是一个新物种C.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其实质是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答案答案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三倍体西瓜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可育后代,不是一个新物种,B错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2.(2016山西大学附中模块诊断,21)下列各项生物进化的观点中,不是达尔文提出的是()

7、A.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B.有利变异可通过遗传与自然选择逐步积累与加强C.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答案A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故选A项。考向二借助实例分析考向二借助实例分析,考查生物抗药性的形成考查生物抗药性的形成3.(2016河北定州中学第二次月考,30)科学家研究发现“超级细菌”的产生是人类滥用抗生素的结果。如图表示抗生素的使用与细菌数量的关系,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细菌与环境发生了共同进化B.C点时细菌的种群抗性基因频率增加,则一定发生了进化C.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人们使用抗生素的结果D.抗生素的使用导致B点

8、细菌数量较少答案答案C共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A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B正确;细菌的抗药性变异本来就存在,抗生素的使用把具抗药性的细菌保留下来,C错误;抗生素使无抗药性的细菌死亡,导致B点细菌数量较少,D正确。4.(2014江苏单科,8,2分)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D.新生儿

9、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答案答案B细菌可通过突变产生耐药性,抗生素通常只起选择作用而不起诱变作用,A错误,B正确;体内是否有免疫球蛋白或是否对新生儿接种疫苗只影响个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与细菌耐药性无关,C、D错误。考向三以实例分析的形式考向三以实例分析的形式,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5.(2016河北衡水四调,30)某小麦种群中,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交配,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则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且开花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

10、()A.50%和40%B.50%和62.5%C.50%和80%D.62.5%和50%答案答案B感染锈病之前,小麦种群中TT为20%,Tt为60%,tt为20%,所以T的基因频率为20%+1/260%=50%。感染锈病后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所以感染锈病且开花之后TT、Tt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4、3/4,T的基因频率是1/4+1/23/4100%=62.5%,B正确。6.(2016湖南永州三校校考,47)某生物兴趣小组抽样调查的200人中,各种基因型的人数情况如下表所示,则这200人中,b的基因频率为()A.85%B.30%C.20%D.15%答案答案CX染色体上b基因的数量是14+8

11、2+30=60,B基因+b基因的数量为782+142+82+70+30=300。b基因频率为60300100%=20%。基因型XBXBXBXbXbXbXBYXbY人数781487030突破二物种的形成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突破二物种的形成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图解物种形成的三种典型模式(1)物种形成的三种典型模式渐变式经长期地理隔离产生骤变式主要是通过染色体变异的方式形成异源多倍体从而产生新物种,此种方式多见于植物。杂种植物异源多倍体人工创造新物种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如番茄马铃薯)、多倍体远缘杂交(如甘蓝萝卜)、多倍体育种(如八倍体小黑麦)等方式可以创造新物种。(2)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产生生殖隔离2

12、.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不同内容物种形成生物进化标志生殖隔离出现基因频率改变变化后与原生物关系属于不同物种可能属于同一个物种,也可能属于不同的物种1.对物种和进化标准的判断技巧(1)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标准,是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若存在生殖隔离,则一定是两个物种。(2)判断种群是否进化的标准,是看其基因频率是否发生了变化,若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则种群没有发生进化。2.共同进化的判断只要符合下列其中之一,就属于共同进化(1)两种生物(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着种间互助或种间斗争(如捕食、寄生、竞争)关系。(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影响着环境,环境影响着生物。考向一借助图形或基础

13、判断考向一借助图形或基础判断,考查对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理解考查对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理解1.(2016辽宁大连20中月考,38)下图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a地区物种甲某些个体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留居a地区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再发生改变C.乙、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D.甲、乙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答案答案C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出现;a地区的环境在变化,留居a地区的甲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乙、丙

14、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也有较大的差异;甲、乙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但是乙物种是从甲物种进化来的,二者的基因库组成可能部分相同。2.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B.b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答案答案B图中a为地理隔离,b为自然选择。多倍体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变

15、异是不定向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新物种的形成往往需要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考向二联系生物进化实例考向二联系生物进化实例,考查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考查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3.(2016东北师大附中第一次月考,28)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能说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答案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前就已有个体发生突变,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进行了选择,A错误。4.(2014广东理综,3,4分)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答案答案C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B错误;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吸食花蜜不会使蛾的口器变长,D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