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效率.docx

上传人:修**** 文档编号:8616754 上传时间:2022-03-2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0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效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机械效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效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效率.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5节 机械效率(课时1)首授日期:_年_月_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2. 能理解机械效率。3. 会机械效率的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2.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收集实验数据、从实验中归纳出科学规律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求学生尊重实验事实,树立学好机械效率的自信心。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难点正确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教具弹簧测力计一个、刻度尺、滑轮1个、钩码50,200、支架、细线。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分析法、自学法、归纳法复习提问教学过程一、学习目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2

2、能理解机械效率。二、预习目标1.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额外功、什么是总功?2. 什么是机械效率?3.如何计算简单的机械效率?三、展示交流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并组内交流、讨论。然后组内展示预习情况。教师及时发现不足,给予正确的的指导,并对有创新回答较好的学生给以鼓励,以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四、探究交流探究一:通过一动滑轮用60 牛的拉力提起重为100使重物提高2米。(1)拉力做多少功? (2)如用手直接提起做功多少? F 根据课本9-28图和已给器材设计实验完成下列表格 G(N)h(m)W阻(J)F(N)S(m)W动(J)比较W动 和W阻发现W动W

3、阻为什么呢?实验结论:1有用功的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W有 =Gh任何机械本身都受到重力作用,相对运动的零件间又存在磨擦所以使用任何机械,不仅要作有用功,还不得不作,不可避免的要做额外功。2额外功: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W额=W总- W有个案修订 这时动力所做的总功等于有用功加额外功3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W总=FS机械使用时也要讲效率,机械效率,它表示机械工作时,输出的有用能量与输入总能量的比值或是动力功被利用的有效程度的物理量。 W有4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之比。= W总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例如总功是500 J,有用功

4、是400 J,机械效率就是400 J /500 J =0.8=80%。探究二:学生做课本上的例题并规范解答物理计算 题的程式 五、学生小结 各组总结本节所得,由小组代表发言,互相补充,老师及时鼓励,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六、检测训练1. 1对完成工作任务无用而又必须做的功叫做_,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叫做_。2因为_功总小于_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3板车上装有货物,一人拉着该板车将货物送到目的地,对货物所做的功叫_功,对板车所做的功叫_功,如果目的是送板车,则对板车所做的功叫_功,对货物所做的功叫_功。4一台起重机将3600N的货物提高4m,如果额外功是9600N,起重机做的有用功是_,总功是

5、_,机械效率是_。七、点评拓展 由教师对本节课活动效果进行点评,并将本节课内容加以拓展,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点拨分析,促成对机械效率的进一步了解,并通过激励性评价,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个案修订5节 机械效率(课时2)首授日期:_年_月_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能用实验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 能用实验探究法探究“机械效率总是一定的吗?”这个问题 3 知道怎样提高机械的机械效率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2.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收集实验数据、从实验中归纳出科学规律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求学生尊重实验事实,树立学好机械效率的

6、信心重点难点:用实验探究法探究“机械效率总是一定的吗?”这个问题教学过程一、学习目标1. 能用实验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 能用实验探究法探究“机械效率总是一定的吗?”这个问题 3 知道怎样提高机械的机械效率二、预习目标(让学生认真预习课本P107-108,完成下列问题)1。怎样设计实验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 怎样用实验探究法探究“机械效率总是一定的吗?”这个问题?3. 提高机械的机械效率的意义是什么?如何提高机械的机械效率呢?三、展示交流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并组内交流、讨论。然后组内展示预习情况。教师及时发现不足,给予正确的的指导,并对有创新回答较好的学

7、生给以鼓励,以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四、探究交流探究一、设计实验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实验原理: =W有/W总(W有=G物h, W总=FL)2,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刻度尺、滑轮组、钩码3,推导公式:=G物/(G物+G动)( 不计G绳及绳和滑轮间的摩擦)4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1)动滑轮的重力G动及G物(主要因素)(2)绳子的重力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次要因素)5弹簧测力计要竖直匀速向上(或向下)运动探究二、设计实验探究“机械效率总是一定的吗?”这个(引导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实验方案,然后加以分析比较,选出最好的实验方F个案修订学生完成下述表格并总结实验结论图1

8、拉力F/N弹簧测力计上升的距离S/ m总功W总/J钩码重G/N钩码上升的高度H/ m有用功W有/J机械效率探究三、了解一些常见机械的效率。起重机的机械效率一般是40%-50%,滑轮组的效率是50%-70%,探究四、讨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及方法。提高效率,更充分的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提高机械的机械效率的主要新办法是改进结构,使它更合理、更轻巧、在使用中按照技术规程经常保养,定时润滑,使机械 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五、学生小结各组总结本节所得,由小组代表发言,互相补充,老师及时鼓励,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六、检测训练1如图2是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除了图中器材外,还需要_

9、和_;除钩码重外,还要测出的数据有_、_、_;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应_,钩码应_上升;将图中钩码减少一个,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2如图3所示,物体A的质量是100kg,在力F的作用下物体以05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匀速前进。若A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为物重的1/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5s内拉力的有用功是_J,拉力F是_N。(g取10N/kg)七、点评拓展 由教师对本节课活动效果进行点评,并将本节课内容加以拓展,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点拨分析,促成对机械效率的进一步了解,并通过激励性评价,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 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个案修订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1课时)首授日期:_年

10、_月_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初步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2、知道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过程与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求学生尊重实验事实,学会合理利用机械能养成节约能源的意识教学重点:1、能和机械能的概念。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教学准备:课件、斜槽、钢球、木块、。教学过程: 一 学习目标 1. 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2、知道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3.会设计探究决定动能大小因素的实验二 预习目标1.什么是动能、什么是势能、什么是机械能?2.举例说明那些物体具有动能?那些物体具有势能?那些物体具有机械能?

11、3动能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三 展示交流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并组内交流、讨论。然后组内展示预习情况。教师及时发现不足,给予正确的的指导,并对有创新回答较好的学生给以鼓励,以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四 探究交流探究一: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A、作用在物体上的力;B、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将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手推桌面上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分析推力和重力的做功情况。结论:推力做了功,重力没有做功。探究二:出示斜槽,学生演示(1):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钢球撞击木块的过程中的做功

12、情况,(引出能的概念)1、能的定义:如果一个物体能移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能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移做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分析钢球能做功是因为钢球在运动。(引出动能的概念。)2、动能定义:物体 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举例:流动的风(流动的空气)、运动的汽车、运动的火车、飞行的飞机等都具有动能。以汽车和火车为例,设问:运动的汽车和运动的火车都有动能,它们动能个案修订是一样大吗?动能的大小 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引出新问题)探究三、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1 让同一钢球以不同的速度对木块做功。现象:速度较大时钢球推着木块运动

13、得较远。结论: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2 让质量不同的钢球和木球,以相同的速度对木块做功。现象:质量较大的钢球推着木块运动得较远。结论: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五、学生小结各组总结本节所得,由小组代表发言,互相补充,老师及时鼓励,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六、检测训练1、下列关于“功和能”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它就具有能量B 一个物体没有做功,它就没有能量C 一个物体能量越大,它做的功就一定越多D 一个物体能量越小,它做的功就一定越少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_ _ 3、如果一个物体_对别的物体做_,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4、物体

14、 由于_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5、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具有的_越大6、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具有的_越大七、点评拓展 由教师对本节课活动效果进行点评,并将本节课内容加以拓展,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点拨分析,促成对本节内容的进一步了解,并通过激励性评价,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个案修订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课时2)首授日期:_年_月_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2、知道决定势能大小的因素。3 能有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及它们的相互转化过程与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决定势能大小的因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

15、认识到能量是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以增强合理利用能源的意识。教学重点:1、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2、动能和势能及它们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教学准备:课件、小桌、沙、重物1、重物2、橡皮筋、弹簧等。教学过程: 一 学习目标 1. 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2、知道决定势能大小的因素。3.会设计探究决定势能大小因素的实验二 预习目标1 复习上节课内容2 势能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3.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吗?举例说明。4 能量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吗?5 如何合理利用能源?三 展示交流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并组内交流、讨论。然后组内展示

16、预习情况。教师及时发现不足,给予正确的的指导,并对有创新回答较好的学生给以鼓励,以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四 探究交流探究一 演示A、压缩的弹簧能移做功;B、拉长的橡皮筋能移做功;C、被举高的物体能移做功。结论:它们都能移做功,就说明它们都有做的本领,也就是说它们都有具有能。这一类的能跟前面的动能的存在形式不一样,我们把这一类的能叫做势能。势能分为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1、弹性势能由演示A、B分析得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举例:被压缩的弹簧、被拉长的橡皮筋、被踩弯的跳板等都具有弹性势能探究二、影响弹性势能的因素观察弹簧和橡皮筋弹性势能的变化。说明:物体发生弹性形

17、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2、重力势能演示C分析得出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举例:空中飞行的飞机、被举高的一切物体。探究三、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个案修订(1)让同一物体从不同高度下落,冲击小方桌.现象:质量相同时,物体被举得越高,小桌下陷的越深。结论:质量相同时被举的越高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2)让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分别从同一高度下落,冲击小方桌。现象:被举的高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小桌下陷得越深。结论:被举的高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重力势能越大.归纳小结: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3、机械能在天

18、空中飞行的飞机,它是运动的所以它具有动能,飞机又被举高所以它具有势能。也就是说飞机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在物理学中,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4、功和能一个物体具有能,就说明它有做功的本领。但是它不一定正在做功。探究四:观察滚摆和单摆并讨论它们的能量是如何转换的?举例说明生活中那些现象体现了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探究五、阅读信息窗讨论如何合理利用能源五、学生小结:各组总结本节所得,由小组代表发言,互相补充,老师及时鼓励,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六、检测训练1、物体的重力势能与_和_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_.2、物体发生_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_。3、撑杆跳高的过程简

19、化为:持杆助跑、撑杆起跳上升、越杆下落、到达最高的过程中是动能和_转化为_;下落过程中_能逐渐增加。4、自然界中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是_和_,人们通常可利用它们来发电。七、点评拓展 由教师对本节课活动效果进行点评,并将本节课内容加以拓展,并通过激励性评价,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个案修订第十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第一节 走进微观(1课时) 首授日期:_年_月_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简单的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2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3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数量级的概念。过程与

20、方法 1 通过展示各种图片使学生认识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是形形色色的,多姿多彩的。 2 通过教学媒体呈现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帮助学生认识微观结构和物质微观结构的探究历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组查阅资料和对有关问题的讨论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知道物理世界的探索永无止境。教学重点:1、质子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原子的核式结物构模型。教学难点:1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的建立。2、世界观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教学用具课件、实物投影仪、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学习目标:1 能简单的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2了

21、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数量级的概念。二预习目标:1.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2.为什么说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3.第一位提出分子的人是谁?4.1cm3的水中含有3.341022个水分子,你能感悟到分子的大小吗?5学生阅读“微观粒子”(1)原子有什么构成(2原子核由什么构成的?抓住原子结构的核式结构认识到这种结构非常牢固。阅读教材,思考:(1)知道哪些微观粒子?(2这些粒子的大小顺序你能知道吗(3.人们现在用什么方法发现了更小的粒子?三 展示交流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并组

22、内交流、讨论。然后组内展示预习情况。教师及时发现不足,给予正确的的指导,并对有创新回答较好的学生给以鼓励,以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四 探究交流探究1. 展示各种图片让学生观察使学生认识到:从无限的宇宙到微小的基本粒子,物质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展现着是形形色色的,多姿多彩的。(1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探究2.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请同学描述分子的大小,老师给予评价。个案修订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改变分子在物质中的组合形式,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就会发生改变。最小的分子氢分子的质量只有10 -27 kg左右。老师利用信息窗的内容说明分子是很小的) (2. 分子由原子组成的)探究3:

23、提出问题: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很小很小的,我们的眼睛不能看见它。同学们猜想一下,这样小的物体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你认为它们的结构是怎样的?(请学生回答、讨论) 讨论后老师播放光盘,将学生思路引入微观粒子探究4:从刚才播放的影片,同学们已经知道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那么,原子是不是就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了呢? 生:讨论并发表各自的见解。 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给予肯定性的总结和指导性的讲解,并要求学生阅读“微观粒子”部分内容,师生总结: 1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 分子由原子组成的 3. 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组成的。 4. 原子核是由不带电的中子和带正电的质子组成

24、的。 5. 质子和中子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的粒子组成。 6. 各种粒子的空间尺度(单位:cm) 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五、学生小结:各组总结本节所得,由小组代表发言,互相补充,老师及时鼓励,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六、检测训练物质是由_和_组成的。原子是由_和_组成的。质子又是由_和_组成的。七、点评拓展 由教师对本节课活动效果进行点评,并将本节课内容加以拓展,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点拨分析并通过激励性评价,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个案修订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1课时) 首授日期:_年_月_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道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2道

25、扩散现象,扩散的成因、扩散的规律。3子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3、能根据实验事实,运用分析的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4、运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有关的现象。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性实验,通过合作和交流的方式归纳出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重让学生自己通过科学探究过程,掌握科学的方法,培养科学的态度,并养成自己独立观察并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学重点、难点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通过合作和交流的方式归纳出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教学用具:量筒、酒精、水、广口瓶、等教学过程一、学习目标1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2 知道扩散现象,扩散的成因、扩散的规律。3 了解分子运动

26、理论的基本观点。4 能根据实验事实,运用分析的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5 能运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有关的现象。二、预习目标:1 物质是有_构成的。这些_的_是不是一个挨一个地挤在一起不动呢?2 分子间有空隙吗?3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4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吗? 5.物质的状态常分为_ _ _,在不同的状态中,其分子的状态是_三 展示交流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并组内交流、讨论。然后组内展示预习情况。教师及时发现不足,给予正确的的指导,并对有创新回答较好的学生给以鼓励,以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四 探究交流探究一、分子间是否有空隙学生实验:按照课本197页分组操作

27、 填表: 结论:当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就比预计的要_。虽然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物质内的分子,但上述实验表明:分子之间确实存在着_探究二、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学生实验:按照课本198页分组操作1、气体分子的运动2、液体分子的运动个案修订结论:上述实验现象表明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_。探究三:1.把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压紧,下面吊一个重物时_(能或不能)把它们拉开。2.水_(“容易”或“不容易”)被压缩。结论: 1.分子之间有空隙2.分子是运动的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五、学生小结各组总结本节所得,由小组代表发言,互相补充,老师及时鼓励,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六、检测训练两滴水银相接近时,能自

28、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鲜花放在没有空气流动的房间里,到处都能闻到它的香味,这是由于_造成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A浸在盐水中的鸡蛋变成咸蛋B汽车驶过,公路上扬起灰尘C一滴红墨水放入清水中,过一段时间杯中水全部变成红色D液体的蒸发七、点评拓展 由教师对本节课活动效果进行点评,并将本节课内容加以拓展并通过激励性评价,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个案修订 第三节 探索宇宙(1课时) 首授日期:_年_月_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2、 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文献、展示图片、

29、利用多媒体、小组讨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各种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提出各种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人们对太空的探索和向往为题,鼓励学生学好物理知识,去实现人类探索太空的梦想。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 :对宇宙的了解教学难点: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教学用具:录相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 学习目标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2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二、预习目标 1 宇宙如何构成?如何探索广袤的宇宙呢? 2

30、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是怎样的? 3 你对未来有什么幻想和追求?三 展示交流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并组内交流、讨论。然后组内展示预习情况。教师及时发现不足,给予正确的的指导,并对有创新回答较好的学生给以鼓励,以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四 探究交流探究一、阅读课本201-202页,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使学生认识“探索的历程”中的图,并进行归纳和比较。 师生归纳:这些图向同学们简要展示了古今中外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前两幅图充满神学与宗教的色彩,后四幅图闪耀着人类科技文明的光芒。下面请同学们从下列各题中任选一条,进行信息收集。也可以自行立题

31、探究。 2. 问题科学猜想 (1) 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的学说。 (2) 哥白尼和日心说。 (3) 从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到人类第一次乘飞船进入太空。(4) 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5) “神舟”号飞船的四次成功飞行个案修订探究二、 浩瀚的星空、幻想和追求 1. 识图创设情境 使学生认识“浩瀚的星空”中的图,并进行归纳。 教师归纳: (1) 请同学们在太阳系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投影此图,指出地球的位置。 (2) 这些图是以地球为参考,逐渐向外延伸,向同学们简单呈现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的图景,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出宇宙的结构和层次,我们的太阳只是星光闪闪的恒星的典型代

32、表。为了进一步了解“浩瀚的星空”,请同学们选题进行查询,也可以自拟论题查询。 2. 问题科学猜想 (1) 太阳系的结构和演化。 (2) 地球结构和演化。 (3) 银河系的结构和演化。 (4) 空间技术。 五、学生小结各组总结本节所得,由小组代表发言,互相补充,老师及时鼓励,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六、检测训练七、点评拓展 由教师对本节课活动效果进行点评,并将本节课内容加以拓展,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点拨分析, 促成对本节内容的进一步了解,并通过激励性评价,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个案修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经历对图表的分析获得结论的过程, 个案修订2

33、.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实验探究问题提出:当两个力沿同一直线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如何求合力呢?制订计划与试验设计:参考课本,师生讨论形成共识。实验器材:橡皮筋、支架、彩笔、钩码进行实验:根据设计的步骤进行实验。收集数据:把数据填入表格中。F1F2FF1与F2同向大小大小大小方向方向方向F1与F2反向大小大小大小方向方向方向分析与论证:方向相同时: 。方向相反时: 。五、学生小结1.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2.实验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二力同向:方向与F1与F2同向,F合F1+F二力反向:方向与较大力相同,F合F1F2六、检测训练1.

34、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_,合力的方向跟这两个力的_。2.物体受到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力的作用合力的方向向东,大小为20N,已知其中一个力的大小为60N,方向向西,另一个力的大小是_N,方向是_。3.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B改变物体的状态 C改变物体的形状D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4关于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任何个力 B合力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变 C合力为零时,两个力的力的三要素相同 D合力为零时,两个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5.大小分别为5N和10N的两个力,同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则其个案修订合力的大小为()A.只能是15NB只能是5NC.大于5N,小于15ND可能是5N,也可能是15N七、点评拓展 由教师对本节课活动效果进行点评,并将本节课内容加以拓展,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点拨分析,对力的合成的概念以及同一直线上合力的问题进一步了解,并通过激励性评价,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作业布置课后反思第二节 力的合成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材料 > 机械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