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gj****cr 文档编号:86122723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逐步实现我市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全面推进城市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城市医联体)建设和发展,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我市经济社会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实际,以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为目标,以优化全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落实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提升区域服务能力、完善双向转诊机制为重点,不断完善城市医联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逐步建立不同级别、类别医疗卫生机构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进城市医联体建设高质量发展,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从“以医院为重点”向“以基层

2、为重点”转变、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二、基本原则(一)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根据全市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需求,按照业务相关、优势互补、双向选择、持续发展等要求,兼顾既往形成的合作关系,统筹规划城市医联体建设,充分整合区域医疗资源,形成补位发展的城市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由城市医联体统筹网格内医疗资源,为网格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和疾病诊疗等服务,重点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二)坚持资源下沉,能力提升。充分利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优质资源集中的优势,积极推进城市医联体内统一管理模式,发挥集约优势,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能力与绩效。通过合作发展、技术帮扶

3、、人才培养等手段,充分发挥城市医联体牵头医院对基层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三)坚持分工协作,防治协同。以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推进医疗卫生资源的联合融合,逐步完善医疗机构间防治协同机制,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增强医疗管理服务同质化水平,方便群众就近有序就医,努力减轻医药费用负担,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坚持机制创新,持续发展。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创新机制,逐步破除限制城市医联体建设方面的壁垒和障碍,优化资源结构布局,引导城市医联体内建立完善分工协作与利益共享机制,增强政策的叠加效应,保障城市医联体持续健康发展。三、工作目标到20XX年底,全面启动城市医

4、联体网格化布局与管理,在现有城市医疗集团的基础上,将市内11个区(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历城区、莱芜区、钢城区、XX高新区、南部山区、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莱芜高新区)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服务区域,整合区域内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建设有明显成效的城市医联体,初步形成由三级综合医院(或者纳入三级综合医院管理的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康复、护理等其他医疗机构参加的城市医联体管理模式,逐步达到人员上下流动、资源整合共享、患者双向转诊“三个畅通”,优质医疗资源和上级医院普通门诊患者“两个下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一个提升”的目标。扎实推进全市临床整合医疗中心和临床精品特色专

5、科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省区域医疗中心,为城市医联体建设提供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技术和业务能力支撑。到202AA年底,全市城市医联体建设覆盖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格化布局和管理、运行、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把城市医联体建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形成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和规范、有序、顺畅的分级诊疗就医秩序。四、主要任务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关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28号)要求,加强统筹规划,以管理模式、保障机制、运行机制、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城市医联体建设。(一)着力构建

6、城市医联体管理新模式。以区为单位,根据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群众就医需求、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等因素,兼顾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服务能力、业务关系、合作意愿,将市内11区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服务区域,形成5个网格。其中东部区域将历城区作为1个网格,市第三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西部区域将市中区、槐荫区、南部山区作为1个网格,市第五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南部区域将莱芜区、钢城区、莱芜高新区作为1个网格,市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北部区域将天桥区、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作为1个网格,市第四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中部区域将历下区、XX高新区作为1个网格,市中心医院为牵头单位。网格内其他各级各类医院不含省属(管)医院、

7、疾病防控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康复护理机构等为城市医联体成员,由城市医联体牵头单位统筹负责网格内居民健康管理、疾病诊治、康复护理等工作。城市医联体各成员单位要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逐步实现人才共享、业务协作、质量管理、绩效考核、远程医疗、处方流动、药品耗材目录、药品耗材配送、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一体化”管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纵向下沉和高效利用。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向城市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提供远程医疗、教学、培训等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资源纵向流动,提升网格内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全市各临床整合医疗中心要根据自身优势,采取多种形式与城市医联体成员单位

8、开展合作,通过派出管理和专家团队等形式,提升合作单位相关临床整合医疗中心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各临床精品特色专科要以专科协作为纽带,组建跨区域专科联盟,形成错位发展模式,提升城市医联体成员单位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特色专科发展能力。城市医联体牵头医院在做好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可通过托管等形式与区县级医院组建医联体,帮扶提升区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三级医院和康复、护理等慢性病医疗机构可以跨网格提供服务。三级医院可以牵头组建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可跨区域与其他医联体建立合作关系,组建高层次、优势互补的医联体,辐射带动全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和医疗服务同质化。委属(管)医疗机构可与省属(管)

9、医疗机构及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医疗机构建立协作关系,采取多种形式,将其融入XX市城市医联体网格化医疗服务体系,重点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转诊服务,辐射带动区域内整体医疗水平提高。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加入或牵头组建城市医联体。(二)着力建立城市医联体管理新机制。1.完善城市医联体治理机制。探索建立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牵头,相关政府部门和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管理委员会,统筹城市医联体规划建设、投入保障、项目实施、人事安排和考核监管等重大事项。卫生健康部门负责日常工作组织协调,城市医联体单位负责医疗等日常业务管理。加强城市医联体党建工作,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2.完善城

10、市医联体管理体系。城市医联体探索实行理事会管理,组建理事会、监事会和管理中心,分别负责城市医联体的决策、监督和执行。理事会由城市医联体成员单位负责人组成,牵头医院院长为理事长。理事会要制定城市医联体章程,建立健全内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议事规则,明确牵头医院与其他成员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形成利益共享机制。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在城市医联体内整合设置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医务科教、医疗安全、双向转诊、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和后勤服务八大管理中心,逐步实现城市医联体内业务运行扁平化统一管理。3.完善城市医联体人事管理。探索实行城市医联体在编制总量内统筹使用编制。统筹城市医联体内人员招聘、培训、调配和

11、管理,实行全员岗位管理,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人岗相适、以岗定薪”的原则,打破单位、科室、身份限制,逐步实现城市医联体内人员合理轮岗、有序流动、统筹使用。充分落实城市医联体在人员招聘、内设机构、岗位设置、中层干部聘任、收入分配、职称聘任等方面的自主权,促进人才向基层流动。专业技术人员在城市医联体内不需办理执业地点变更和执业机构备案手续。(三)着力完善城市医联体运行新机制。1.实行医疗资源共享。鼓励牵头医院设置或者社会力量举办医学影像、心电、检查检验、病理诊断和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实现城市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资源共建共享、管理同标同质、服务优质高效。建立资源共享中心利益分享机制,提高运行的

12、可持续性。在保障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推进城市医联体内不同级别、类别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减轻患者就医负担。探索实行基层检查、基层标准收费、上级医院诊断运行新模式。加强城市医联体内床位、号源、设备的统筹使用。牵头医院要承担起城市医联体内医疗质量管理职责,制订统一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提升医疗质量同质化水平。2.实行财务管理统一。每个城市医联体内要设置专门部门承担城市医联体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价格管理、资产管理、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工作,逐步实现城市医联体内财务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统筹运营。加强城市医联体内审管理,自觉接受审计监督。3.实行药品耗材管理统一。以每个城市医联

13、体为单位,探索建立内部统一药品耗材管理平台,设立采购账户,统一用药目录,药品价格实行统一谈判,统一城市医联体内药品、医用耗材编码,实现统一账户、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支付。以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为引领,实现用药目录衔接、采购数据共享、处方自由流动、一体化配送支付。鼓励跨城市医联体、跨区域联合采购。统筹开展城市医联体药事管理,提升服务管理效能,促进药品耗材合理使用。建立药品、医用耗材的购进、使用质量追溯体系,加强牵头医院对下级医疗机构的用药指导,强化药品供应管理和短缺药品监测应对,逐步实现药品供应和药学服务同质化。4.实现信息平台统一。依托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强城市医联体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

14、机构信息系统的信息平台建设,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健康管理、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远程医疗等服务。推进检查检验结果查询、推送与互认,移动支付、出院患者床旁结算、门诊患者诊间结算等服务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做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逐步实现城市医联体内医疗卫生信息有效共享和互联互通。依托全市双向转诊信息系统,优先实现城市医联体内分级诊疗,畅通双向转诊信息通道。城市医联体要能够共享区域内居民的健康信息数据,推进互联网诊疗服务,发挥远程医疗作用,形成城市医联体网格内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实现基层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会诊等服务全覆盖,方便患者看病就医。(四)着力健全城市医联体保障新机制

15、。1.落实财政投入经费。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根据城市医联体建设发展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继续按照公立医院“六项投入”政策、中医医疗机构投入倾斜政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政策和政府投入方式,按原渠道足额安排对城市医联体各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投入资金。鼓励探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2.改革医保支付方式。积极推进以城市医联体为单元实行医保总额打包付费等多元复合型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医保总额预算、结余留用、超支合理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结余的医疗收入可用于开展业务工作和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引导城市医联体规范诊疗、主动预防和加强控费,提高医保基金使用绩效。城市医联体医保总额坚持“以收定

16、支”原则,综合考虑服务的数量、质量等因素,由医保机构与城市医联体谈判核定。逐步将日间手术和符合条件的门诊特定病种纳入按病种收付费范围。探索符合中医药服务特点的支付方式,逐步推行基层中医门诊常见病按病种支付。在医联体内同一次住院转诊连续计算起付线,引导群众基层就医。3.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动态调整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医疗服务收费项目,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采取压缩药品耗材虚高价格、杜绝药品耗材不合理使用、控制过度检查检验等方法腾出空间,将压缩出的费用用于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提高医疗服务中技术劳务性收入的比重,调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积极

17、性。做好与医保支付、医疗控费和财政投入等政策的衔接,确保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适应服务需求和服务模式的转变,医疗卫生机构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不增加。4.深化薪酬制度改革。落实“两个允许”,即“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要求,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和城市医联体发展要求的薪酬制度,合理确定和动态提升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充分落实内部分配自主权,医务人员收入由城市医联体自主分配,建立以岗位为基础,以绩效为核心,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内部分配机制。5.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市卫生健康委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

18、医疗联合体综合绩效考核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 号)有关要求,制定完善城市医联体综合绩效考核办法,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城市医联体年度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医保偿付、薪酬总量等挂钩。绩效考核要以公益性为导向,突出职责履行、功能落实、医疗质量、公共卫生任务完成情况、费用控制、运行绩效和群众满意度等考核指标。各区卫生健康局要指导城市医联体完善内部考核管理,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岗位聘用、职称评聘、薪酬待遇等挂钩。(五)着力完善城市医联体内分工协作新机制。1.明确医院功能定位。城市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要结合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落实自身功能定位。城市医联体牵头医院以建设区域性综合或专科医疗中心为发展方

19、向,发挥市级急危重症救治中心、疑难复杂病例会诊中心、重大专病防治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科学研究中心功能,主要承担区域内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诊治工作,提供日间手术、日间化疗等日间服务,提升服务效率,逐步减少常见病、多发病、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比例,辐射带动责任区域内整体医学水平提高。各牵头医院要主动将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及时转诊至下级医院或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治疗和康复,加强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为患者提供一体化、便利化的疾病诊疗康复长期护理连续性服务,推动急慢分治模式落实。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疾病治疗、康复中的重要作用。2.落实防治结合要求。城市医联体牵

20、头医院负总责,完善医防协同工作机制,做到防治服务并重。城市医联体内设置公共卫生或健康促进管理中心,统筹推进防病工作。主动吸纳区域内妇幼保健、慢病管理、康复护理等机构参加城市医联体,充分发挥专业机构的作用,推进疾病三级预防和连续管理。城市医联体内牵头医院在做好疾病诊疗工作的基础上,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公共卫生职能,注重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作用,共同做好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等工作。3.加强技术业务协同。城市医联体牵头医院要充分发挥技术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内医院重点学科、专科和专病中心发展,推动区级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癌症中心、脊柱

21、关节疾病诊疗中心、眼病诊疗中心、口腔疾病诊疗中心、传染性疾病防治中心、精神疾病防治中心建设。城市医联体牵头医院要加强对成员单位的指导,通过专科共建、教育培训协同合作、科研项目协作等多种方式,重点帮扶提升成员单位医疗服务能力与管理水平。要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局制定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要求,制订双向转诊标准与规范,优化双向转诊流程,建立城市医联体内双向转诊绿色通道,逐步实现有序合理转诊。加强慢性疾病管理,探索制订一体化临床路径,为患者提供顺畅转诊和连续诊疗服务。4.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团队签约要求,依托城市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师和医院专科医师组成签约

22、服务团队,在网格内推行以家庭为单位全覆盖、家庭成员分类管理、重点人群应签尽签的签约服务,形成全科与专科联动、签约医生与团队协同、医防有机融合的服务工作机制。针对普通人群和慢性病患者、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探索设立菜单式签约服务包,提供个性化签约服务。完善个人、财政、医保分担的签约服务筹资机制,实施门诊医疗费用包干制度,对经家庭医生上转的患者提供免诊查费、免健康管理费、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服务;对下转的慢性病或康复期患者进行医疗服务跟踪和指导,让家庭医生真正成为群众健康的“守门人”。根据辖区居民健康管理需求,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评价评审和社区医院特色专科建设,形成上下转诊

23、和双向转诊架构,推进全生命周期管理。(六)充分发挥公立医疗机构承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城市医联体建设中的优势。在城市医联体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我市公立医疗机构延伸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优势作用。主体医疗机构与其承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药品耗材目录、药品耗材配送等各个方面实现“全面统一”。结合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要重点推进城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在人员、技术、设备、服务、管理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城市医联体内部医疗服务质量同质化。各区县政府相关部门要按照办医权责,努力构建政府主导,卫生健康部门实施,相关部门联动,社会和居民广泛参与

24、的工作格局。要进一步落实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尤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房屋建设、人员经费保障等职责,推进完善与居民健康需求相适应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不断整合医疗资源,为居民提供公平、高效的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充分体现政府办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和可及性。五、组织保障(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城市医联体建设作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完善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市卫生健康、发展改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市场监管、医保、中医药等部门建立部门协调推进机制,明确各自职责,发挥政策叠加作

25、用,加强工作协同,形成改革合力,按时、保质完成工作任务。各区要成立相应机构,抓紧制定切实可行的城市医联体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进度,落实目标责任制,建立长效机制。城市医联体牵头医院要成立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医务、护理、公共卫生、人事教育和经济管理等部门负责人和成员单位负责人任成员的专门工作小组,制定医联体建设方案并组织实施,定期向市、区卫生健康部门上报数据信息。(二)强化政策保障。各级各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从讲政治、顾大局、顺民心的高度出发,结合实际,大胆创新,以城市医联体建设为抓手,促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绩效工资分配等体制机制创新。要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26、卫生健康、中医药部门要加强对城市医联体建设的指导和监管,明确城市医联体组织管理和分工协作制度。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创新人事、职称、薪酬等管理方式,推动建立符合城市医联体特点的管理体制和组织形式。市场监管和医保部门要深化药品耗材采购供应和医保支付方式协同改革,实行分级诊疗差别化定价、差异化报销的配套政策,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不断完善城市医联体的运行和发展机制。(三)强化督查考核。各级要充分发挥医改领导小组作用,通过调研、专项督查、定期评估等方式,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要以服务能力、医疗质量和费用、医保基金使用绩效、群众健康改善和满意度等为核心指标,建立健全城市医联体建设工作评估标准,强化指导、督导和检查。密切关注改革进展,定期开展改革评估,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取得实效。(四)强化宣传培训。各级各单位要对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开展城市医联体建设有关政策宣贯,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要广泛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微信等媒介,扩大健康宣传,引导患者转变就医习惯,为发挥城市医联体作用奠定社会基础。要强化舆论宣传,发挥典型引路作用,总结推广有益经验做法,提高社会对城市医联体的认可度和支持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