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碑店龙抬头节.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117005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7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碑店龙抬头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碑店龙抬头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碑店龙抬头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碑店龙抬头节.pdf(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届高碑店“二月二 龙抬头节”活动内容“二月二 龙抬头”是民间传统节日,此节风俗活动较多,是有许多关于龙的活动。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地位显赫的祥瑞神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人们在这天祭祀龙王祈求风调雨顺,幸福安康。二月二日,又有踏青、挑菜、敬土地、童子开笔、撒灰引龙、剃龙头等节俗活动。第二届高碑店“二月二 龙抬头节”活动内容。一、学童行开笔礼 开笔礼,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在古代,学童会在“开笔礼”,即开学的第一天早早起床来到学堂,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并教读书、写字,然后参拜孔子像,才可以入学读书。这一仪式俗称“破蒙”。高碑店村学童开笔礼,在继承

2、学童入学拜孔子礼俗的基础上结合当今社会环境进行了地方化改造,教导学童勤勉学习、尊师重教、敬老孝亲,并获得乡土知识与民间智慧。1、正衣冠“衣冠”不仅仅只是意味着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人的精神面貌。所谓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衣冠是让我们忆起先祖那些优秀品德的最好载体,也是让孩子们知书明理的第一步骤。2、祭拜孔子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中国文化中的核心学说儒家的首代宗师,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先师。3、朱砂开智所谓“朱砂开智”就是用朱砂为刚刚入学的孩子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其寓意孩子从此眼亮心明,好读书。4、启蒙描红“启蒙描红”这一步骤主要是让孩子

3、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写“人”字。之所以选择这个笔画简单而意义深远的汉字,是希望孩子们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学会做人,知道做人首先要堂堂正正地立身,要像“人”字那样顶天立地。5、诵读弟子规弟子规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并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目的就是要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为其将来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阐释了“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等方面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二、二月二祭龙王 北方地区流传有“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时在二十四节气之一惊蛰的前后。自此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蛰伏的昆虫开始出土,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就要抬头升天,布云兴雨。中国

4、视龙为掌管雨水的神兽,并认为“二月二”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此在这天到龙王庙祭祀龙王,舞龙求雨。本次活动中,在高碑店村龙王庙举行祭龙王仪式,祈祷风调雨顺,幸福安康。群众可以免费到龙王庙为自己的女儿及家人请平安符。三、花会走街表演 二月二祭祀龙王时,花会队伍拜庙进香,进行走街表演是高碑店村流传至今的节俗活动。本届活动中,开路、高跷、舞狮、舞龙、小车会、威风锣鼓等各档花会队伍朝香龙王庙,并进行走街表演,沿街各商户、村民在门口摆设茶桌,迎接走街的花会表演队伍,再现旧时花会走街旌旗招展,锣鼓喧天的热烈景象。四、二月二(龙抬头)习俗展览 展览以图文及部分实物向民众系统介绍二月二(龙抬头)传统民俗

5、节令的演变与历史以及仍在延续的习俗。(高碑店村史馆)五、二月二剃龙头 民间旧俗正月里不能剃头,到了二月二,人们争先理发,名为“剃龙头”。这一民俗流传至今,人们希望可以借此沾喜气、交好运。这一民间习俗,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为了满足人们在这一天“剃龙头”的心愿,活动中主办方组织理发师义务为人们理发,并复原旧时剃头的市井生活场景。高碑店龙王庙的故事 记载中的高碑店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宝地,坐落在村北的高碑店湖是通惠河引西山白泉之水汇集而成,湖的正南有一坐老闸,元代定都北京,于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在高碑店选址所建“郊亭闸”明改称平津上中下三闸,为通惠河二十四闸之中的重要闸口。据史料

6、记载工程耗资152万两白银,历时一年半,总长164里又 104步(古籍以京西北白浮泉源至通州张家湾计算)。元世祖忽必烈赐名“通惠河”,即通泽惠民之意,时任都水监郭守敬与通惠河因此也青史留名。这里的村民,不仅为建造宏伟的河闸贡献了力量,也领略运河“漕艘午渡”、“商贾鱼贯”的盛景。于是高碑店村与这条称为“帝都命脉”的通惠河结下了千丝万缕的渊源。由于通惠河汇西山百泉之水,水量有限,加上北京地区地形西高东低,有句老话说:京城的地面与通州燃灯搭尖一样高,这样通惠河必须筑坝设闸才能调节水位“止水行舟”,使船顺利直抵京城。从整个河道上看,高碑店湖与下游一段落差就有三丈有余,所以最初在这八里河道上就有“平津上

7、、中、下三坝”,现存的这座老闸就是“平津上闸”,“下闸”就是俗称的“花园闸”,而“中闸”废弃荡然无存。平津闸上的漕旗、漕灯是这条皇家运河的标志。平津闸是通惠河距京城的最近的漕司仓场闸关,迎风招展的漕旗昭示着漕船即驶入京城,漕船要升船旗致敬,并相接缓行。每年三月至十一月,晚上漕灯都在日落时点亮升起,为夜航船只指引方向,传递平安航行的信号。今天,高碑店漕运庙会在平津闸又一次升起了漕旗、漕灯,使游人幌若置身历史时空之中,更加领悟到这座老闸的古朴与苍桑。传说中的高碑店村过去有一座著名的通惠河龙王庙(祠),位置就在平津闸遗址西南侧,经考证此庙建于明嘉靖辛酉年,即 1561年。距今己有 448年历史。后于

8、清乾隆五十五年,即 1790年 8 月重修,可以说通惠河平津闸龙神祠碑历经 219年历史风霜损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了。龙王庙碑碑文楷书清晰隽秀,碑文:“通惠河龙王祠记 祀龙非三代之兴也,厥祀是于封禅,书令天下大水之滨也,无不有龙祠。遂刻石以记。嘉靖辛酉岁孟夏既望水部即钱唐吴遵晦撰”。文存 327字 损轶 40 余字。该碑自祠庙损毁后,清未民国年间曾被村民改做水井辘轳石,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移至某厂院内用做修车平台基石。2002年 11 月,在挖掘整理古村历史文化时,被村史组在原高碑店人民公社五金厂铸造车间院内发现后保存。2007年 10 月至今在高碑店人民公社博物馆收藏保存。龙王庙碑撰文者吴仲,是明

9、嘉靖巡按直隶监察御史、巡仓御史。他是继元代都水监郭守敬开凿疏浚通惠河后,明朝对通惠河漕河整修、漕运督管的最重要的历史人物,撰写了通惠河历史唯一的官方著述通惠河志,留下了珍贵的文史资料。明、清两代通惠河龙王庙(祠)是供朝廷及漕司官吏仪典祭祀龙神“通惠运河水丰漕顺,永通而惠泽京城”的重要庙祠。这可以从庙祠规制,建祠、重修二碑的碑文均为两朝漕务高官亲自撰写,名称也由“龙王庙”改易“神龙祠”而知。在民间,“神龙祠”则为沿河寻常百姓村民烧香祈求“风调雨顺”的祭祀场所。传说庙里终年香火不断,村里的农事、节庆、大事都要向龙王进香祈福。出于对自然现象的敬畏而祭神的需要,高碑店原始村落中就有神坛土庙。而从元至明

10、代,村内陆续建起颇具规模的通惠河龙王庙(后称通惠河神祠)、娘娘庙、将军庙、朝阳庵、五圣祠、什方院等,尤以龙王神祠、娘娘庙、将军庙著名。这些庙祠的建年、地址、占地、房产、神像、器物等,均在民国二十五年北平第一次寺庙总登记(1936年)档案中有详细记述。尔后,朝廷官员年年在这里设祭坛祈龙神佑大都漕顺,明、清通惠河龙王祠是供朝廷及漕司官吏仪典祭祀龙神“通惠运河水丰漕顺,永通而惠泽京城”的重要祠寺。这可以从神祠规制,建祠、重修二碑的碑文均为两朝漕务高官亲自撰写,名称也由“龙王庙”改易“神龙祠”而知。在民间,“神龙祠”则为沿河寻常百姓村民烧香祈求“风调雨顺”的祭祀场所。适逢吉日,2009年 3 月 29

11、 日(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己经被关注四年之久,掩伏在村中民舍一角的“通惠河龙神祠碑”,在新农村建设中得以顺利迁动,即日收藏宝存在村内高碑店人民公社博物馆。碑文昭然揭示了传说中的高碑店龙神祠又一个佐证,碑文中记载的史实,又一次抚慰了人们关切心情。尽管此碑残缺大半,可是字里行间透露着重要而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如:重修“通惠河龍神祠碑記”铭明碑名及要旨;通惠“河平上閘之畔鄉有龍神祠建於前明嘉靖年間有碑”确切记述了明代龙王庙所建的地理位置和时间;“龍神祠煥然也其上神像莊嚴冠冕整”,记录了龙神祠修缮后神像等物象的状况;又如“潔明可人人憩息也其東一面臨河者帆檣比櫛而來可人人眺觀也”,意思是说,当

12、时平津闸不仅有龙神祠,还有平津闸仓场码头以及通惠河清波帆影美景,吸引着游人在这里憩息远望;再如“仍舊補之及滔漫漶之”,记载了乡民祈龙神佑,加固漕闸河堤。宝贵的是龙神祠碑落款完整年代清晰,碑文由“光祿大夫總督倉場戶部右侍郎覃”撰写(清代光禄大夫为正一品),纪年为“五十五年歲次庚戌秋八月”,据查中国历代帝王年号手册,为清乾隆五十五年(庚戌)即公元 1790年无误。此碑残留上半部分,碑长 80Cm、宽 70cm、厚 20Cm。尽管碑残一些字义无法确认,但碑文通意已经了然,虽然残状令人叹惜,还是庆幸它没有被毁灭,但愿天灵能使我们找到那另一半碑身。重修龙王庙碑是历史给最珍贵的文化积淀,让古村高碑店更充满文化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