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及配饰用电加热片(T-CNTAC 71—2020).pdf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86112910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3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装及配饰用电加热片(T-CNTAC 71—2020).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服装及配饰用电加热片(T-CNTAC 71—2020).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服装及配饰用电加热片(T-CNTAC 71—202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装及配饰用电加热片(T-CNTAC 71—2020).pdf(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T/CNTAC 7120202020-12-01 发布2021-01-01 实施ICS 59.080.99CCS W 59服装及配饰用电加热片Electric heating plate for clothing and accessoriesT/CNTAC 71-2020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提出。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市智能服装服饰产业发展研究会、际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系统工程中心、苏州捷迪纳米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

2、工程研究所、深圳市挺美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江南大学、宁波韧和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海煊、薛霜、韩丽屏、吕玮、孙丹丹、葛爱雄、阚晓敏、黎淑婷、顾鹏、刘宜伟、滕万红、唐瑶、张鹤青。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文本可登录中国纺织标准网()“CNTAC标准工作平台”下载。本文件版权归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所有。未经事先书面许可,本文件的任何部分不得以任何形式或任何手段进行复制、发行、改编、翻译、汇编或将本文件用于其他任何商业目的等。T/CNTAC 71-20201服装及配饰用电加热片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额定电压不超过

3、直流12伏特的服装及配饰用电加热片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与使用说明以及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由通电后可发热的导线、导电纤维、导电薄膜、导电织物及类似材料制成的服装及配饰用电加热片(以下简称电加热片),不含移动电源。本文件不适用于水下、极寒、超高海拔等严酷户外环境下使用及医用产品。本文件不适用于36个月及以下的婴幼儿产品。注:配饰包括手套、护颈、眼罩、暖宫带等。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4、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4706.8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电热毯、电热垫及类似柔性发热器具的特殊要求GB/T 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 86292017纺织品 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GB 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T 26572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IEC 60335-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appliancesSafetyPart 1:General requirements)IEC 60335-2-17:2019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

5、安全 电热毯、电热垫、服装及类似柔性发热器具的特殊要求(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Safety-Part 2-17: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blankets,pads,clothing and similar flexible heating appliances)T/CNTAC 71-20202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发热元件heating element由导线、导电纤维、薄膜、织物或类似材料制成的片/线状物,通电后可发热。3.2加热部件heating part由发热元件(3.2

6、)与内部线路、外部绝缘物组成的片状物。一个加热部件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发热元件(3.2)组成。3.3连接线contact line一端固定到加热部件(3.3)上,一端连接移动电源的接口,用于供电连接的软线。3.4电加热片electric heating plate由加热部件(3.3)、连接线(3.4)组成,用于服装及配饰产品,具有加热功能。一个电加热片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加热部件(3.3)组成。3.5控制型电加热片control electric heating plate在电加热片内部装有感温装置,在正常工作情况下,能够随着温度变化自动调控平均输入功率。来源:GB 4706.82008,3.109,

7、有修改4要求4.1基本要求4.1.1加热部件边缘裁剪整齐,无缺口;表面平整,无明显脏污、划痕,无破损、穿孔等。4.1.2连接线无外露线芯,表面整洁、线皮无鼓包、划伤、破损,焊点无虚焊,接口端端子压着正确、无虚插等。如连有开关,开关外壳应完整、光滑、无划痕、破损等。4.1.3将接口连接到产品适配的移动电源,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产品档位切换、加热功能正常。4.2规格尺寸偏差T/CNTAC 71-20203电加热片加热部件的规格尺寸偏差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 1规格尺寸偏差单位:厘米长度或宽度要求100.510且301.0301.54.3性能4.3.1表面最高温度或温升电加热片中加热部件的表面最高

8、温度或温升应符合表2的要求。表 2表面最高温度或温升项目正常工作控制型表面最高温度/50非控制型温升/K304.3.2加热均匀性电加热片中发热部件的加热均匀性应满足表3的要求。表 3加热均匀性项目要求加热部件温差a/5温度变异系数/%10a仅考核含2个及以上加热部件的电加热片。4.3.3温度控制4.3.3.1控制型电加热片的控制温度偏差不大于5,且最高温度应不超过 50。4.3.3.2非控制型电加热片应有明显的档位或升降温度标志。注:用+和-标志或者不同档位颜色不同,可认为满足要求。4.3.4抗拉强力电加热片的连接线与加热部件之间、连接线与开关连接部位承受10N拉力并保持10s,通电后加热片可

9、正常工作。T/CNTAC 71-202044.3.5耐弯折性连接线电源接口部位弯折5000次后,线皮未与本体分离、无开裂,通电后可正常工作。4.3.6耐洗涤性明示可水洗的电加热片,洗涤10次或供需双方约定次数后,加热部件的粘合部位应无起泡、开裂,连接线无外露导线,通电后可正常工作。4.4安全4.4.1电加热片的电器安全应符合 IEC 60335-1、IEC 60335-2-17:2019 的相应要求。4.4.2电加热片上电子电气组件的限用物质含量应符合 GB/T 26572 的相关要求。4.4.3电加热片上的纺织品应符合 GB 18401 的要求。5试验方法5.1基本要求目测。5.2规格尺寸偏

10、差将加热部件平整的铺在台面上,用毫米刻度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计算尺寸偏差。5.3表面最高温度或温升5.3.1仪器和设备5.3.1.1细丝热电偶,直径不大于 0.3mm。5.3.1.2温度记录仪,精度 1。5.3.1.3铜片,直径 15mm,厚 1.0mm。5.3.1.4木质试验台。5.3.1.5隔热材料,符合 IEC 60335-2-17:2019 附录 AA 规定。5.3.1.6红外热像仪,具有显示所测样品温度分布的功能。5.3.1.7环境温度(202),相对湿度(654)%。5.3.2步骤5.3.2.1采用电加热片的最终制成品(以下简称样品)进行测试,若加热片暂无最终制成品,则按双方协商

11、或合同约定的产品形式进行测试。将样品和隔热材料(5.3.1.5)在试验环境中放置24h后,将隔热材料放在木质试验台(5.3.1.4)上,然后将样品平铺在隔热材料上,使其与人体接触的一面朝上。隔热材料大小应超过样品周边至少100mm。T/CNTAC 71-202055.3.2.2将样品设置在最高工作档位,直至达到稳定状态。使用红外热像仪(5.3.1.6)找出样品上的最高温度点,若采用其它方法确定样品上的最高温度点,在报告中注明。将铜片(5.3.1.3)放在该点上,并将热电偶(5.3.1.1)固定在铜片上。最后将隔热材料放在铜片上,隔热材料大小应超过样品周边至少100mm。5.3.2.3记录样品再

12、次达到稳定状态时的温度。对控制型电加热片,该温度即为最高温度;对非控制型电加热片,该温度减去环境温度即为温升。按照GB/T 8170修约至整数。注:可借助热电偶测试升温曲线查看是否达到稳定状态。5.4加热均匀性按附录A规定执行。5.5温度控制5.5.1对控制型电加热片,在每个工作档位达到稳定状态后,分别按照 5.3 进行测试,并计算测试结果与设定温度或标称温度的差值。5.5.2对非控制型电加热片,目测。5.6抗拉强力5.6.1选用合适的拉力测量工具,对连接线与加热部件连接部位施加 10N 的力并保持 10s,取下试样,通电后应可正常工作。5.6.2选用合适的拉力测量工具,对连接线与开关连接部位

13、施加 10N 的力并保持 10s,取下试样,通电后应可正常工作。5.7耐弯折性将连接线电源接口部位固定在电源线弯曲试验机上,在连接线另一端施加5N的力,设置试验机摆动角度90(铅垂线两侧各45),弯曲次数5000次,弯曲速率为60次/min,然后开始测试,试验后,线皮应无开裂,未与本体分离,通电后可正常使用。注:一次弯曲是向前或向后的一次运动。5.8耐洗涤性将电加热片放入合适的洗衣袋中,按GB/T 86292017中的4N程序进行洗涤,明示“只可手洗”的产品按GB/T 86292017中4H程序进行洗涤,干燥方式采用程序C平摊晾干。连续洗涤10次或供需双方约定次数后晾干,电加热片粘合部位应无起

14、泡、开裂,连接线无外露导线,通电后可正常使用。电加热片的最终制成品可参照以上方法进行测试。注:电加热片装入洗衣袋后,若洗衣袋剩余的空间不超过其大小的二分之一,可认为洗衣袋是合适的。T/CNTAC 71-202065.9安全5.9.1电器安全采用电加热片的最终制成品(如服装等)按照 IEC 60335-1、IEC 60335-2-17:2019附录 CC 规定执行。若加热片暂无最终制成品,则按双方协商或合同约定的产品形式进行测试。5.9.2电加热片上电子电气组件的限用物质含量按照 GB/T 26572 规定执行。5.9.3电加热片上的纺织品安全性能按照 GB 18401 规定执行。6检验规则6.

15、1抽样6.1.1基本要求和规格尺寸按交货批随机采样不少于 20 件,一般采样 1%3%;如批量少于 20 件,则全数检验。6.1.2性能和安全根据试验需要,按交货批分规格尺寸随机采样 4 件,不足时可增加件数。6.2判定规则6.2.1基本要求和规格尺寸按批分别计算不符合率。凡不符合率在 2.0%及以内者,判定该批产品合格;不符合率在 2.0%以上者,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6.2.2性能和安全有一项不符合,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6.2.3按 6.2.1 和 6.2.2 考核均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合格。6.2.4若产品检验件数低于批量判定的抽样件数时,参照6.2.1和6.2.2规定只对被检样品进行判

16、定,并在报告中注明。7标志与使用说明7.1标志可采用产品说明书的形式随产品一起提供,应包含以下内容:额定输入功率,单位为瓦特(W);额定电压或额定电压范围,单位为伏特(V);制造商或责任承销商的名称、商标或识别标志;器具型号或系列号(如适用);产品为控制型或非控制型。7.2当使用符号时,应符合 IEC 60335-2-17:2019 的要求。7.3使用说明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T/CNTAC 71-20207不可干洗,合适的水洗洗涤方式(如适用)、洗涤次数(需要时)、存放方法;开关、档位调节方向的标识或说明;不得被尖锐物体刺入;如果产品可能被连续使用,则控制器应调整至推荐连续使用的设置位置上

17、;预防措施建议以及如何识别热冲击;非控制型产品应注明:当进入温度明显较高的环境中时,应断开连接;产品直接与皮肤接触使用时的连续使用时间;不得由不能自理人员、婴幼儿或对热不敏感的人使用;不适用于医疗机构使用;不适用于水下、极寒、超高海拔等严酷户外环境下使用;弄湿时不得使用。8包装、运输和贮存8.1产品的运输包装按 GB/T 191 或协议规定执行。包装应有可靠的防潮、防尘措施,保证产品的绝缘性能和保护层不受损伤。8.2产品运输应防潮、防火、防污染。8.3产品应放在阴凉、通风、干燥、清洁的环境中,并防蛀、防霉、防潮。T/CNTAC 71-20208AA附录A(规范性)加热均匀性试验方法A.1原理将

18、电加热片放在特定的隔热材料上,启动开关使电加热片开始工作直至达到稳定状态,采用红外热像仪拍摄红外热像照片,并计算加热均匀性。A.2仪器和设备A.2.1合适的红外热像仪及配套软件,温度精确至1,像素不少于384288,发射率在0.101.00之间,配套软件支持在热像照片上的任意位置取点。A.2.2隔热材料,符合ISO 60335-2-17:2019附录AA。A.2.3木质试验台。A.3试验环境除非制造商或厂家另有要求,试验在无强制对流空气且环境温度为(202),湿度为(654)%的场所进行。A.4确定测温点若发热元件为均匀发热的块状,则每个发热元件按照图A.1确定测温点;若发热元件为线状,则按照

19、图A.2确定测温点;其它形状的发热元件按均匀分布的原则适当确定测温点。连接线测温点发热元件加热部件图 A.1块状发热元件测温点分布示意图T/CNTAC 71-20209连接线加热部件测温点Tn-1T1T2T4T5T6T3Tn-2Tn图 A.2线状发热元件测温点分布示意图A.5试验步骤A.5.1将电加热片和隔热材料(A.2.2)在试验环境中放置24h,然后将隔热材料放置在木质试验台(A.2.3)上,再将电加热片的加热部件平铺在隔热材料上,隔热材料大小应超过加热片周边至少100mm。A.5.2启动电加热片在额定电压下进行工作,并将电加热片设置在最高工作档位,直至达到稳定状态。将红外热像仪的发射率设

20、置为0.95,然后拍摄每个加热部件的红外热像照片。注 1:可借助热电偶测得的升温曲线查看是否达到稳定状态。注 2:拍摄热像照片时,尽可能使发热元件位于照片中央而不是充满照片。A.5.3使用红外热像仪配套软件,对每个加热部件中的发热元件按照A.4确定测温点,记录每个测温点的温度。A.6结果计算A.6.1加热部件温差对每个加热部件,计算其所有加热元件上测温点的温度平均值,并按照式(1)计算所有加热部件间最大平均温差T,按照GB/T 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小数。minmaxTTT(1)式中:T/CNTAC 71-202010T加热部件最大平均温差,单位为摄氏度();maxT所有加热部件温度平均值中的最大值,单位为摄氏度();minT所有加热部件温度平均值中的最小值,单位为摄氏度()。A.6.2温度变异系数对每个加热部件,分别按照式(2)计算温度变异系数,按照GB/T 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1001-n11n1i2i)(TTTCV(2)式中:CV温度变异系数,%;T每个加热部件中所有加热元件上测温点的温度平均值,单位为摄氏度();n测温点数目,无量纲;iT第i点的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行业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