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村村落文化.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108941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7.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山村村落文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山村村落文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山村村落文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山村村落文化.pdf(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玉林高山村古村落 课程名称:中国文化专题 学号:0726210703 姓名:谢婷婷 1 目录:摘要2 一轩昂古宅高山村的古建筑文化2 二 翰墨生香人杰地灵,人才辈出5 三 高山村的刻墓文化7 参考文献9 2 摘要:本文主要是针对高山村的古建筑、文化、民俗和民情的探寻。通过对高山村的游览探访对高山村各方面文化历史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及配上拍摄的图片进行解释说明,引出自身的切身感受和对高山村民族民俗文化的理解和升华。玉林市玉州区城北街道高山村,离玉林城区仅有 5 公里,位于广西玉林城北,玉桂公路从村西经过。是以规模宏大的明清古建筑群为基础,以书香长传的进士文化、秀丽的田园风光为特

2、色,以进士文化体验、古民居群游览、“老玉林”民俗体验、生态农业观光、乡村休闲为主要功能的旅游景区。在玉林生活长达二十年的我,从小就听说有这么一个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古村,而此次寒假的高山村之行却是我第一次这么细致地走入它,了解它。于是,通过在网上的查询了解到高山村在去年被录入中国历史文化民村名录,虽然是在第三批被录入的,但是在第一批 12 个和第二批 24 个历史文化名村的名单中都没有看到广西任何一个村的名字,同高山村同样录入的还有灵山县佛子镇大芦村。之所以选择高山村作为此次进行实地调查的地方,不仅仅因为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因为高山村是一个古朴、文明的古村,独具深厚的文

3、化和人文风光,散发出无穷的魅力而深深吸引了我。曾经,读过一首戴望舒的雨巷:“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它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郁,美丽,凄清,又惆怅。”总是这样淡淡的想象,想象一位身着旗袍的女子,独自撑着油纸伞,在烟雨三月的江南青石小巷,款款而来,诗意,唯美。依然是青墙黛瓦、飞檐翘峨;依然是花窗漏影、匾额对联;依旧是亭台楼阁,书香世家。趁着过年前的间隙,我来到了这个充满着诗意想象的村落,带着我的梦幻,走进这座书香缭绕的古老岭南古村,感受浓缩着浓厚的明清民成民俗文化底蕴古建筑民居群。“高山村周围有七个小山峰,拱托着高山村山地,俗称七

4、星伴月。高山村地势虽不高,但因周边经常发生洪灾,而此村从未被水淹,俗名高山”,一位此次为我们讲解高山村历史的老人(十四叔)就这样开始了对高山村的介绍。下面,我就主要从几方面来探讨高山村的民俗民族文化。一轩昂古宅高山村的古建筑文化 走在青石的小巷里,似乎连每一块脚下的青砖都散发着浓浓的历史的书卷气息。随行的十四叔告诉我们,高山村古建筑是以两广地区宗祠文化为主要载体的民居群,保存着明清古宗祠 13 座,古民居 60 座 150 幢,古火砖巷道 9 条,以及古墓、古井、古戏台、古剧场、古石碑、古围墙等一批古建筑,浓缩着深厚的明清民居民俗文化底蕴。这些古建筑大多保持原来的风貌。建筑是凝结的历史、是艺术

5、的载体和文化的体现,古村落是由众多的建筑物和遗存所组成,但它不是杂乱无序的堆积,而是各种建筑物、遗存在一定历史和生态环境中形成有特定社会、文化意义的有机组合。高山村明清古建筑群亦然。刚至高山村西北的一棵大榕树下,便看见几间破旧的瓦房,其中最南的一间贴有一张淡红纸,写道:“松城圩逆旅徐霞客住宿遗址崇祯年月日”。后来得知,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徐霞客是从(放置在绍徳祠内的高山村简介玉林市博物馆)浔州(桂平)境内步行至郁林州北部,曾在 3 松城圩住了一宿,并把他当晚所见所闻记录在他的游记里。现在,我们看到的徐霞客住宿遗址是一个小商店,几个小孩子正在悠然的看着电视。斗转星移几度轮回,原来的客

6、栈早已不复存在,只是,依稀烙印点滴历史划过的痕迹。顺着小路一直往里走,越来越多的古民居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大都外墙青砖包皮,内墙石灰白,路边稀稀疏疏的长着不高的野草,有的甚至从墙角冒出来,在角落里静静与古宅浑然一体。一位倚在门边看热闹的小孩用好奇的眼光偷偷打量着我们,当我们欲走进他时,他便如一只受到惊吓的小鹿,很快的跑进深深的宅院,只留下一个浅浅的背影。高 山村明清古建筑群在其整体布局、建筑设计、装饰艺术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的岭南古代农村地方特色。村中的小巷多以青砖为主,弯弯曲曲,深长幽静,当时还夹杂着一点点小雨,踏在青石板,轻轻的沾上历史的气息,似与古人透过历史的年轮对话,别有一番风味。而每条巷道

7、两端也设置小闸门,具有很强的封闭性,现尚存安贞门、古庙门、企岭巷等巷门。(青云巷)高山村明清古建筑群众多的宗祠建筑则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寻根情结、宗族制度和封建礼制观念,记录了大量的历史、民俗的信息:高山村的宗祠发育非常典型,这不仅表现在它的宗祠数量多,而且它的宗祠等级层次分明以及以宗祠建筑为中心的平面布局形式,这是广西已知古代建筑组群中所独有。高山村明清古村落内的建筑布局,以宗祠为布局中心,民居排列两侧,宗祠的设计质量、建筑规模上在整个村落中是最高级的,如绍德祠、思成祠的金柱、大梁的断面硕大,空间广阔,雕饰繁丽。高山村现存宗祠 12 座,主要是牟、李、陈氏的宗祠,而牟氏家族对于宗祠尤为热衷,各支

8、系都建自己一房的宗祠,牟氏宗祠共有 9 座大小宗祠。思成祠内屋檐正中“绥我思成”四字表达了先辈事业有成、荣归故里之情已实现之意;在思成祠、绍德祠第四进设置观音厅,族内男性结婚举行仪式后需先在观音厅住上三天,以祈求祖先神灵和观音菩萨的保佑、早生贵子、多子多福,却又是这里祠堂的一个特别风俗。4(左图为牟绍徳祠介绍,及随行讲解的当地老人十四叔)(观音厅)此行看过各个祠堂后,发现牟绍徳祠相对于其他祠堂来说保存较完好,祠堂古宅的遗存,虽经历了五百多年的风雨沧桑,但仍保存得极为完好,散发出原汁原味的古代建筑文化的气息,不失其大家风范。走在青石板路上,沿途发现一面墙挺奇怪的。中间是泥巴糊的墙,但是好像还隔了

9、些木板。十四叔看出了我的疑惑,解释到:“这是当时建房的时候考虑作为防盗用的,如果小偷挖了这几块砖,那个人还进不去,非得要挖一大块,挖一大块的时候肯定有声响。”原来如此,这些防盗的墙不仅防盗功能好,结构功能也十分稳固,这让我回想起在一些修复过的祠堂里,有些现代修复的地方总能看出修复的痕迹,但古宅留下的柱梁等修得又直又工整,看得出当时工匠的精湛技艺。二翰墨生香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高山村地灵人杰,人称“进士村”。保存有古老的第宅,也承袭了古村风俗和文化传统。村民始终遵遁着“耕读传家”和“勤有功,谦受益”的祖训。民风淳朴、崇文尚礼,保存着温良恭俭让遗风。从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和亲睦族,父慈、子孝、兄

10、友、弟恭,合族生活在亲密无间,诚信龙凤呈祥 屋檐处雕梁画栋,5 谦让、丰饶祥和的氛围之中。解放后,村团支部获共青团中央授予“青年之家”的光荣称号,高山村曾多次被评为玉林市“文明村”的殊荣。“朱门酒肉臭”记忆中模糊地闪现出杜甫的诗句,“朱门”一词虽曾为世人所痛恶,但又为世人所向往。可是,在高山村里,我却真真切切的找到了这么一扇油漆的大红色“朱门”,门中左右两边各用有力的楷书分别写着“加官”“晋爵”四字。忐忑的心跳跃到了三百年前,这进士之家,灯火辉煌,香烟缭绕,一远道的客人,或某州府的地方大员,或某边戍的掌帅大将,正和主人久别重逢,叙己情怀,躬筹交错。流光里的尊贵之气使得这座大宅更具有了那股只能远

11、观而不可贸然闯进的令人畏惧之气。进入第一层门后,左右的厢房一一映入眼帘,它们或是用于装轿子和其他的日用器具等的物品,或是供下人居住。沿正门拾级而上,一个宽大的厅堂出现在众人的面前,甚为夺目的是其四壁上方悬挂满了显耀着过去辉煌历史的“进士”、“文魁”、“副魁”之类的牌匾。作为会客之所,这里展现的不仅是主人的功绩和荣耀,还有他们不凡的人生历程。即使刚才还在门外嬉笑的客人,此时,面对这种静肃、雍容、雅度,不 得不保 持一 份缄默,对主人产生一股敬慕之情。在科举时代,蒙馆是造就人才的基础和摇篮。高山村历来就重视蒙学教育,清代最盛时期私塾蒙馆达 15 所之多。蒙馆学堂的林立、蒸尝助学的传统、传统教化的施

12、行,使得高山村学风浓郁文风兴盛,人才辈出。李拔谋进士第还聘请日语塾师,开办日语基础教育,他的后代有多人留学日本,这在广大农村,实在难能可贵,绝无仅有。牟绍徳祠堂内悬挂的学堂训词 两侧的联(未拍出)为:左為昭右為穆憲憲令德自是根深而枝茂 敬乃祖孝乃親綿綿瓜瓞咸皆紹業以承庥 这次探访,我还有幸参观了李拔谋进士故居。一座三进两廊的四合院大门中央醒目的挂着一块很大的牌匾:清道光丙戌进士李拔谋故居。两旁还钉着一副木质的对联“承仙桃李茂,启后栋梁丰”。正屋正中高挂着一块道光年(年)的 6 御赐“进士”牌匾,正屋左侧挂着一块“文魁”(举人)的牌匾,说明李拔谋是进士,其弟李拔诜是举人。两块牌匾显示着主人的荣耀

13、地位,不得不感慨这书香门第气派不凡。当你也到李拔谋进士第看看、听听、你会觉得不仅是古色古香的第宅,而且翰墨香飘,人才辈出的伐阅之家。就是这座几近破烂的进士旧居,是本遗存乡村的书,它记录了历史光辉的一页,连着神州的脉络,牵动世界的角落,融人了人类的进步和文明。(李拔谋进士故居简介)几百年来值得称道的是高山村人有世代劝学攻书的良好风气。以不谙文墨为耻,以读书出仕为荣。用蒸尝济贫助学,是高山不埋没才智,学子不断,人才辈出的传世法宝。从高山村介绍上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到,清乾隆 22 年至晚清 150 年间,科举竞争中,全村共考取进士 4 人(占衡州六分之一)、举人 21 人、秀才 193 人。废科举

14、后至今,大学毕业生有 260 多人,留学生 16 人。现在供职于社会的有 600 多人,其中获高级技术职称的 75 人。这 75 人当中,在美国俄亥俄州大学教授 1人,美国麻州大学教授 1 人,国内化工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 人,冶金部三室总工程师(研究员)1 人,华南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 1 人,广西冶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 人,湖北中医研究院研究员1 人,广西区档案局副局长 1 人,中国地质大学教授 1 人,我市某医院主任医师 1 人。其余为大学副教授、医院副主任医师、中专学校的高级讲师和企事业单位的工程师和担任行政领导。目前,村里有奖学基金会,奖励优秀的家庭困难的学生和有特出表现的

15、教师。学子们学业蒸蒸日上,出类拔萃,象三春嫩笋,层出不穷。在参加全国奥林匹克各科竞赛、中南五省作文比赛和本区、市各学科竞赛中,高山村学子,可谓后起之秀,均夺得良好成绩,获奖很多,新人辈出。高山的历史,是诗书传继,名贤蔚起的历史。玉林毕业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第一人是高山人;出任玉林银行行长的第一人是高山人;玉林唯一最早的报纸玉林日报的社长和总编都是高山人。进士李拔谋的后裔 4-8 代孙连续四代都考取全国重点大学。有个书香门第有“一门三举子,四代六郎官,”可谓巍魁伐阅之家。高山村人的文化素质普遍的高,村民富有书生气。舞文弄墨者众,琴棋、诗词、书画家大有人在。牟甲铢先生,曾任玉林日报社社长,文墨风

16、流,节风清丽,诗词很妙,书法犹佳,他的故居二厅屏风上方隶体朱柏庐治家格言就出自他的手笔,至今还悬挂在那里。他旅台后曾出版松园诗集书帖等著作,流传海外,收藏于台湾博物馆。他的作品曾在美国纽约、华盛顿,日本东京展出,并被美国国会图书馆作珍品收藏。牟甲铢的儿子,留美毕业后,现任全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的董事长,堪称巨子。集诗词、歌曲、书画于一身,自诩“金杂唛”的民谣之王的李家金先生,为玉林和海外玉林人所谙熟,他的山歌为时人传唱。“得吃休嫌本地姜,其中也有辣非常。若能吃着王牌种,辣到涎流几尺长。”的竹枝词,烩炙人口,激励玉林人不要自我菲薄,要把握自己的长处。李家金的一个儿子李山高,倒转读即为高山李,隐喻不

17、忘故里的意思,大学毕业后在中央化工部工作,以中国化工代表团身份曾被派往美国考察,参加中苏化工科技合作谈判代表和俄国谈判。7 李家金所作的玉林白话文诗:剧本编成日落西,睇见排演极威鸡。观音菩萨来睇到,宁愿填房不愿归。三高山村的刻墓文化 “韬光祖给发大小馆束修记”碑(置于牟绍徳祠中),清道光十六年刻,内容包括鼓励适龄结婚以便人丁兴旺等。“韬光祖给发大小束修记”碑,内容包括为了鼓励族内子弟读书而制定的措施,是高山村“蒸尝助学”的具体表现。在这个高山村的古建筑当中,至今我们还能看到古代遗留下来的很多石碑,有块碑文上就有一块一块被圈起来的东西,这个石板所圈的东西就是这个宗祠以前所耕种的田亩,这些田亩的造

18、型,田亩的数量全部记载在这块石碑上,记载下来,就是每年这些田亩的收入,就是给这个宗祠的子孙们读书用的。放大图 8(韬光祖尝田绘图镌石碑)“道光重修思成祠记”碑,内容包括田产记录及儋州知州 牟春华生平和重建思成祠的有关过程等。高山村牟氏为保护风水制订的族规碑 高山村至今还保留了很多传统的民间文化,除了木偶戏,还有传统婚俗的表演。原汁原味的高山村婚礼中,保留了“斩白虎”的拜堂等古老的传统仪式,而且整个婚礼都是用玉林八音作为伴奏。玉林八音源自秦汉时期的宫廷和军中的吹鼓乐,也是当地群众喜闻乐听的一种民间曲艺。此次走进 9 高山村古民居,其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每一块砖、每一个窗格,无不是高山村百年文化的载体,也是高山村古民居建筑的灵气精魂所在。在这里,无法将所有高山村的民族民俗文化一一细致地进行分析,因为如果细细品味,也许需要花上很长一段时间。我想将我的回忆定格在这短暂的一天,在弯弯曲曲、深长幽远的青石小巷里穿行,在青墙黛瓦、飞檐翘峨的古居间找寻历史的印迹。参考文献:梁志敏,高山村的古建筑文化 原载于玉林日报2005 年第 11 月 2 日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