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名作选讲.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108093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78.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名作选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音乐名作选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音乐名作选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名作选讲.pdf(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音乐名作鉴赏论文 学 院:化工学院 班 级:化工 102 学生姓名:郭淑霞 学 号:1008110201 上课时间:周二五、六节 地 点:东楼 412DT 音乐名作鉴赏论文 西方音乐与中国古典音乐及几首中国古典音乐的欣赏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本来有很多次机会选修这么课。之所以现在才学主要是在没有上音乐名作鉴赏这们课之前,我以为上音乐鉴赏的选修课是一种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加之自己唱歌也不好,所以就错过了好多次。以前听音乐都是听那些流行音乐,好听的就随便听听,并且不喜古老的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之类的,更不用说去欣赏一个音乐作品。通过选修这么课程,使我对音乐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观,至少在我心

2、中,我觉得我们不能用好坏去评论任何一首音乐,每一首音乐都有它的美妙之处。音乐通过人们的感知,使人们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想象,引起共鸣来达到目的的。我认为,音乐的教育功能是诸多功能中首要的功能,对于它的音响渲染力,音乐教育是甘甜的乳汁、清澈的泉水,它哺育了贝多芬,也哺育了爱因斯坦。审美活动首先要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我们的音乐教育应该是真理的阳光,它用民族的、时代的、世界的、自然的音响-震撼着人们的心弦。它教化、感动人们去改邪归正,并使之爆发出生命的火花。正如俄国大文豪契可夫所说:“歌声是太阳,没有歌声的生活就象没有太阳的生活一样苍白、淡化”。音乐教育又是理想的灯烛,它引导人们追求真理,达

3、到成功的境界,音乐教育又是成功的桥梁,它启发人们智慧的火花,沟通心灵的隔阂-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文明背景,中国的传统音乐美学思想,深受儒、道两家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儒家重中庸,讲究中正平和,在音乐上主张“中和之美”;道家重境界,强调无为,在音乐上主张“大音希声”。这正是我们古典审美意识的基础,即有情感而不狂放,有欲望但却含蓄。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对中国音乐的营造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音乐以含蓄、淡泊、空灵为上品,它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意境,一个美好的意境可以给欣赏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带来思想上的深化和情感上的升华。便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宏伟壮观的战斗图景。它以雄伟、果敢的总奏和弦开始,紧迫且恢弘,

4、体现了英雄意志的充沛和锐不可当的气势。在一段简短引子严峻有力地冲击之后,河堤被冲决了,生活的泉流以其不可遏制的力量浩浩荡荡冲击海洋,各种乐器奏出的声音汇成一股激流,强烈地冲击着每个人的心弦;中间情绪虽有所缓和,但英雄意志的激流仍然没有停息,惊慌的沙沙声,悲戚的申诉,崇高的筹思,以及胜利的呼喊,仍是乐曲的主旋律。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最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并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音乐无处不在,从早上的闹钟响起,我们就和音乐并肩前向。学校的广播站里也是以音乐开头,中间少不了学校里的某某为某某或者为某个班点的歌,以表达他们的情感,最终还是以音乐结束。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对中西方音乐有了

5、一些感官的认识,体会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古琴的优雅,笛声的响亮,箫声的深沉,弦乐器的铮铮之音,都让我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西方音乐所追求的是典型、形象、高潮等,讲究情感宣泄、形象鲜明、结构清晰;而中国古典音乐:音乐追求意境深远、模糊朦胧。表现在中国画里是传神写意,表现在中国音乐中则是意境,在中国传统音乐曲目中,用声音以描绘景物的作品,如平沙落雁、春江花月夜等名曲,虽有描划、摹仿,但也只是片断的。这峰手法多带有写意的性质,某些乐句,竟然可在几种截然不同意境的标题乐曲中找到。在音乐写法上,音乐家会用换头、合尾的手法,冲淡素材之间的对比,有的旋律让全曲给听者以似曾相识而又似是而非的感受,而沉

6、缅在其意境之中,使得中国音乐是以抒情为主和追求意境深远为特征,绵绵数千年而不衰。中国人喜欢简朴、恬静,音乐也如此,悠扬而典雅,像水一般洗涤人的心灵,使之宁静、空灵,总是那么淡淡的,淡淡的.哪怕是十面埋伏那样表现战争场面的作品,也丝毫不会让人产生“浓烈”之类的感觉;从节奏的缓急、到曲风的流转,甚至全曲的时长同样是7 分钟,更明显的是在音乐播放至40 秒时同样都第一次出现了音乐情感的变换。两者都是从激昂到几乎静止,并阶梯式反复。西方人崇尚高贵、浪漫,从巴洛克时代起的音乐风格就华丽雄伟、富于动感、装饰性强,经过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主义音乐、印象主义音乐,传承至现代主义音乐,基本风格还是如

7、此,如火一般唤起人心底的激情。抛开音乐风格本身,这些音乐文化上的差异甚至从乐器、音乐载体等就可以明显反映出来。中国的传统乐器直接取材于自然,经过一定加工而成,基本保留了原物的痕迹,“丝竹”是也;西方乐器就很难看到“天然”的影子了,大多要经过精密繁琐的设计与加工。中国传统音乐的载体相对简单,比较西方的标题音乐、交响乐、歌剧等等不下二十余种载体来说,就我所了解的不过古曲、乐府诗、词、曲(戏剧)而已,而且发展与创新有限。虽然两者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因而也必然存在某些无法相互认同的因素,但它们毕竟都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中国古典音乐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传承五千年之久,中国的古典音乐

8、更是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既可以是单纯的听觉上的享受,也可以细细地品尝音乐蕴含的感情。世上有许多美妙动听的音乐,但一听之后即嵌入我灵魂深处的却为数不多。下面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我对中国古乐器琵琶,古筝,古琴的了解。一琵琶 琵琶,是传统弹拨乐器,起源于秦朝。琵琶有文曲和武曲之分,具有代表性的武曲有十面埋伏和 霸王卸甲等,文曲有月儿高思春和昭君怨等。所谓武曲,其特点是以写实和运用右手技法为主;所谓文曲,其特点是以抒情和运用左手技法为主。琵琶语出自林海二零零三年的专辑琵琵相,是一种能动人的“文曲”。最初听到这首曲子是什么时候已经记不清了,当老师在课堂上讲了这首曲子之后,就感觉旋律特别

9、熟悉,才知道它叫琵琶语。下课回到寝室以后,我立即从网上下载了它的mp3。从此以后,几乎是每天都听。我无法从理论上解释自己喜欢这首乐曲的原因,我只知道听它的每一次我都被感动着。该曲把我带入到一种凄清婉转的情绪里,留恋忘返,乐不思蜀。静听林海创作的琵琶语,反复的前奏,将人带入一种缠绵悱恻、欲说还休的境界,淡淡忧伤的琴键声,加上东方乐器琵琶所独有的“泣泣私语诉衷肠”之特点,感情就这样一步一步被牵引,最终让人沉醉在音乐意境里而欲罢不能。其间,小提琴、中提琴、钢琴、洞箫、时隐时现,很好地完成了和声的作用。既突出了琵琶如歌如泣的特点,又进一步丰富了曲目的表现力和思想感情。琵琶语的美是典型的东方古典美,她有

10、“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的哀婉,又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还有雨巷中那丁香般的幽香。在那轻灵淡雅、清卓幽远的音乐声中,我的思想会飞得很远。曲尾,再度重复的起始旋律,悠悠的琴声过后,私语的夜幕就随着水乡的日落诗意般降下了,情感的宣泄得到了一个完美的结局!二古筝 古筝是古老的汉民族弦乐,属弹拨乐器。在汉族传统乐器中,古筝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根据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改编的古筝曲临安遗恨,是由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先生所作,以多变的情绪集中描写表现了民族英雄岳飞被奸臣秦桧

11、所陷害所陷害,被囚于临安的监狱之中,临行前对家人的思恋牵挂、对奸臣当道的憎恨、对江山社稷的担心以及自己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情。乐曲先以一段激昂悲愤的钢琴前奏开始,继而古筝以强有力的和弦配以大幅度的刮奏,突显出气吞山河顶天立地的气势,同时也渲染了悲愤的气氛,确定了乐曲的基调;紧接着的一段是乐曲的主题段,这一段重在气势,展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及人物对江山社稷的担忧;接下来,情绪突然一转,好像历史倒转、时空穿越一样,把人们带到古代金戈铁马的战场;下一段是一段古筝的柔版,表现了岳飞在临安狱中的夜晚,独自一人仰望夜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和回忆;后面的一段表现了岳飞的另一面人生,对昔日家人欢聚时的回忆;接着的一段

12、古筝以激烈的轮指加以左手扫弦模仿刑场擂鼓的声音,把主人公从对亲人的回忆当中拉回到现实中,之间种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曲终,主题音乐的第三次出现,既表现了人们对岳飞屈死的痛惜,也表现了人们对奸臣的愤怒,但有敢言不敢怒的矛盾情绪。结束句好似一声长叹,叹息岳飞短暂而悲壮的一生以及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无奈。三古琴 古琴,是中国的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初为五弦,汉朝起定制为七弦,且有标志音律的13 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位列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

13、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琴台被视为友谊的象征。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般宽约六寸,一般厚约二寸。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象征天地,与古时的天圆地方之说相应和。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合称文武七弦琴。广陵散是我国著名的十大古琴曲之一,是唯一一首描写戈矛纵横战争场面的音乐

14、作品,是嵇康的临刑索谈。这首音乐之所以使无数人为之倾倒,不仅仅是因为它深沉而激昂的音乐,它与嵇康那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更让人荡气回肠!其内容主要来源于琴曲聂政刺韩王。聂政刺韩王主要描写的是战国时代一个铸剑工匠的儿子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然后自杀的悲壮故事。广陵散全曲可分为 45 拍,这种序曲、正声和尾声三个部分的结构与但曲中的艳、曲、乱三部分结构是一致的,音乐描写了聂政在复仇过程中的沉思、冲冠、发怒、气冲、悲志、愤恨的心理活动变化过程。序曲使人产生一种深远而平淡,深重而幽静的审美感受。当然不了解广陵散典故的人,会很难听出其中的意味,甚至会产生枯燥乏味和暗淡无色的感觉;正声在缓慢的乐曲中表达了凄凉苍白和悲痛怨恨的感情,随后节奏逐渐减慢,旋律逐渐舒缓,音调显得哀伤而沉重。采用古琴中最强烈的“拨”、“刺”弹奏技巧,表现了聂政强烈的抗争情绪;尾声表现了对聂政为父报仇事迹的赞扬与歌颂。以上就是论文的所有内容,感谢曾老师一个学期以来的付出,老师辛苦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