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国通史》纪录片观后感.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93356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0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中国通史》纪录片观后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选《中国通史》纪录片观后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中国通史》纪录片观后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中国通史》纪录片观后感.pdf(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历史。寒假期间,朱老师推荐我们看了一部纪录片 中国通史。看了这部纪录片完全改变了我心中对历史这门学科的偏见,或者说,终于满足了我内心对于历史的需求。它让我看到了一段生动的历史,一个生动的中国。中国通史 以丰富的视听手段再现自中华文明起源到 1911 年时期的浩瀚图景,较全面地讲述了中国古代历史发生,发展过程,揭示了历史发展趋势及规律。每看完一集后都会有不同的感触,每一个王朝的兴衰更替、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都是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造成的。在中国通史中,背景、事件、人物彼此的关系交代得非常清楚,采用专家访谈,民风采集,史料呈现,3D 动画造景等多种手

2、段为我们还原了那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复活了一个个活生生的历史人物。特别是隋文帝杨坚再造统一的那一集,军队、战船、天险、宫殿、城池,在 3D 技术的应用下,那么立体,那么现代,又那么富有古典韵味。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发明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依然存在着影响。地动仪,圆周率引领了科学的发展,都江堰,大运河至今仍发挥着作用。唐太宗李世民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一个人如果能处在历史感悟之中,他就一定是获得真知的人,因为历史的经验是最为丰富的一座智慧之库。”我想: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可以从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中获得自己的感悟,然后以史

3、为鉴,从而更好地把握现在,这才是历史留給后人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李老师推荐的 100 集的中国通史到今天为止我终于看完了。从 10 月 16 日开始看,到今天 11 月 24 日截止,历时了一个多月。整体感觉我们中华民族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呀!泱泱华夏,5000 年文明史,是一部血泪史,是一部战争史,更是一部奋发图强史。在每一个历史截点,总会有仁人志士站出来,站在历史大潮的洪流当中,奋不顾身,博击风浪,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有那么多英雄豪杰,大家鸿儒为了国家,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惜舍身取义,正是他们铸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使我们屹立数千年而不倒!2 通过看这 100 集的 中国通

4、史 我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使我对祖国的感情又加深了一层。我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了。有些地方理解的还不太透彻,需要返回去重看,这真是一件长期的工作呀。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话真的很有道理呀,要想工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学习知识,增长学问,也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呀!感谢我学习的领路人一一李昌远老师!大概半年前开始看中国通史这个纪录片吧,断断续续的,看完一个时代暂停一会,有时任意点开某个看过的视频一边听一边做事也是蛮有感觉的。温故而知新吧,而且我还挺喜欢这部纪录片的旁白声音。清朝的最后近百年,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百日维新,戊戌变法以及辛亥革命等等

5、,都是以前读书学历史时为了考试而背诵过的名词。今天看完第一百集再来感受一下这些名词,真是五味杂陈。自大自负,软弱无能,列强欺侮,知耻后勇,奢靡享乐、腐朽没落、冥顽不化、不思进取、全军覆没、维新变革、何时能出头天 大清帝国在历史航行中就这样不停地遭受来自四面八方的风浪的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与拍打,最后终于被拍碎在海边上,碎得透透的。可惜了船上那帮在不同时期涌现出来想要力挽狂澜的能人志士,可怜了那些在风雨飘摇下担心受怕又无可奈何的子民们。第九十九集:维新与革命,在视频的末尾,有这么一段旁白,分享给大家。“乾隆五十九年,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勋爵在经历了觐见乾隆皇帝的种种曲折后,有过一段深刻而富有洞见的预言:

6、中华帝国是一艘陈旧而古怪的一流战舰,在过去的一百五十年中,代代相继的能干而警觉的官员设法使它漂浮着,并凭借其庞大的外观而使四邻畏惧。但当一位才不敷用的人掌舵领航时,它便失去了纪律与安全,它即使不会立即沉没,也可能像残舸一样漂流旬日,然后在海岸上粉身碎骨。在马戛尔尼预言一百二十年后,清朝这艘老旧的大船终于粉身碎骨。马戛尔尼的远见在于,他预见到了中国终将处于一个近代民族国家的体系中,如果自上而下的变革不能发生,那自下而上的革命运动终究会将其完全淹没。伴随着清王朝的寿终正寝,共和与民主将成为中国人民继续追求的目标。”3 近日,央视电影频道播出的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选取了以三国两晋南北朝为主体作为前

7、7 集的故事,从诸葛亮治蜀到隋炀帝亡国。正史尤其是通史,大多为官方记录,很多时候史实被埋没,成为事件的罗列,毫无情趣可言。令人欣喜的是,近日,央视电影频道播出的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选取了以两晋南北朝为主体作为前 7 集的故事,从治蜀到隋炀帝亡国。这段介于汉、唐两朝“大治”之间的“大乱”,堪称中国中古史上最丰富也最波折的一段,头绪多、典故多、传奇多。看了试播的前 7 集,完全改变了我内心对于“正史”的偏见,或者说,终于满足了我内心对于“正史”的需求。正史,可以很有趣;正史,可以很动情;正史,让我们感悟现实。史学在本质上是一种方法论,对于大众来说,其真正价值不在故事本身,而在铺陈线索。中国通史中,

8、背景、事件、人物的彼此关系交待得非常清楚,这就为专家访谈、民风采集、史料呈现、3D 动画造景之间的穿越提供了强大的逻辑支撑。过膝高跟 最明显的如北魏孝文帝改革,从拓跋鲜卑的改革努力,到首次尝试失败,进而回溯为什么要入主中原,再忽而转到今日生活在苦寒之地的大郡一家。而后,由孝文帝与冯太后的亲民之举,带出春耕传统、大同附近保存至今的黄糕习俗、秦汉以来的籍田活动等。有了横纵大背景与个体人物事件交织的逻辑,“穿越”终于不再只是无厘头恶搞,而成为一种精彩的叙事手法。逻辑线索的另一个好处,是提供给观众更多自修的可能性。看完 魏晋风度,我第二天就去搜出了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看完魏晋佛教,忍不住查了查慧远和

9、尚的沙门不敬王者论。这些史料,除非专业需要,很少有人会主动想起去研读。人们过于偏爱野史,热衷颠覆,所以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嵇康的忠贞、僧侣们的执着,便因过于“正经”而显得“味道”不足。但其实,这才是真正可能抽离出的东西品格正能量。历史并不能避免重蹈覆辙,却能在个人迷茫困惑的时候,告诉你一切皆有前例,怎样的选项可能预期怎样的结果。前 7 集纪录片中,人物表现最丰满的当属梁武帝,他最出名的野史是动不动就闹着要出家。片中引用史料解释了他如何试图运用佛教去撬动一些观念,最终实现以儒治国的理念。而对于他晚年佞佛、酿成侯景之乱,也做了个人心理、上 4 的观照。炀帝杨广这一集,则将史学魅力施展得最为饱满。隋炀

10、帝为香艳派野史的最爱,以奢靡、昏庸著称。片中,来自社科院、北京大学、人民大学、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的各路专家,围绕东都洛阳、大运河、征西域、讨高丽等事件,各自解读了炀帝的策略、心态,引导观众冷静、客观地去“理解”一个人,而不仅凭道听途说去盲目论断。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历史。当我们太过戏谑地看待历史,也就丧失了对未来认知的能力。中国通史 最出彩的地方在于这是现代中国人运用现代技术结合史料与传统在表达自己的历史表达的,不是支离破碎的知识,而是由民族性格生发出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情怀。很多人难以想象,武侠游戏里的 3D 技术怎么能那么完美地运用在了纪录片中,当看到中国通史终于用正史“收编”了

11、 3D 动画,尤为过瘾。特别是隋文帝杨坚再造统一的一集,军队、战船、天险、宫殿、城池,那么现代,又那么富有古典韵味。魏晋佛教一集的技术运用同样精湛,在新技术营造的场面中,历史重新打开了他的面纱沉睡了 200 年的佛经,停滞了 17 年的鸠摩罗什,无数为探寻真理踏上不归路的僧侣。时代的创伤、个体的屈辱,人为了理想究竟会有怎样的付出?今天上午,我看了一部纪录片,他的名字叫中国通史的第 27 集丝绸之路。当时在汉朝的时候,皇帝打算派一位使臣去远方的西部,可是,没有人敢主动出来,有一位名叫张骞的人,他却主动站了出来,并要求自己可以去西藏,为东西两部的友谊作出贡献。就这样,张倩带着一个大部队,前往去西部

12、的路上。可是当时的地理位置还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况且他们还不知道自己此行要去的目的地是哪里,而且要前往去西部的路上,还必须经过一条必经之路,这条路就是匈奴的领地,他们必须小心翼翼的,要不然就得被匈奴抓住了。他们还是没有躲过难关,被匈奴抓住后,流放到了一处十分寒冷的地方,当天和他的团队。靠着坚强的意志,成功摆脱了这次难关,他们还是没有来到西部,而是来到了一个很临近西部的一个小国家,名叫大菀,这儿的皇帝十分欢迎张骞一行人,好好的招待了他们,这里的皇帝十分乐意能与汉国建立好友情。但是张骞他们还是没有找 5 到西部,所以只能无功而返。第一次前往区西部的路上,就是 12 年,但是张骞还是不想放弃,因为他能

13、不能在历史上名垂千古,就靠这一次,第一次去西藏十分顺利,但是在他回来一年之后,他就去世了,班固的弟弟班超,十分像第二个张骞,他们翻过崇山峻岭,像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叫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的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因为当时一些国家之间的交易都是用一些名贵的布匹,也就是丝绸,所以这条路就叫做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连通着我国和其他国家的情意,丝绸之路能使我国和其他国家紧密相连,让我国变得更加出色。我们中国人应该让

14、丝绸之路更加发扬光大。今天上午,我看了一部纪录片,他的名字叫中国通史的第 27 集丝绸之路。当时在汉朝的时候,皇帝打算派一位使臣去远方的西部,可是,没有人敢主动出来,有一位名叫张骞的人,他却主动站了出来,并要求自己可以去西藏,为东西两部的友谊作出贡献。就这样,张倩带着一个大部队,前往去西部的路上。可是当时的地理位置还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况且他们还不知道自己此行要去的目的地是哪里,而且要前往去西部的路上,还必须经过一条必经之路,这条路就是匈奴的领地,他们必须小心翼翼的,要不然就得被匈奴抓住了。他们还是没有躲过难关,被匈奴抓住后,流放到了一处十分寒冷的地方,当天和他的团队。靠着坚强的意志,成功摆脱了

15、这次难关,他们还是没有来到西部,而是来到了一个很临近西部的一个小国家,名叫大菀,这儿的皇帝十分欢迎张骞一行人,好好的招待了他们,这里的皇帝十分乐意能与汉国建立好友情。但是张骞他们还是没有找到西部,所以只能无功而返。第一次前往区西部的路上,就是 12 年,但是张骞还是不想放弃,因为他能不能在历史上名垂千古,就靠这一次,第一次去西藏十分顺利,但是在他回来一年之后,他就去世了,班固的弟弟班超,十分像第二个张骞,他们翻过崇山峻岭,像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6 叫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

16、了我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的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因为当时一些国家之间的交易都是用一些名贵的布匹,也就是丝绸,所以这条路就叫做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连通着我国和其他国家的情意,丝绸之路能使我国和其他国家紧密相连,让我国变得更加出色。我们中国人应该让丝绸之路更加发扬光大。这个暑假我看了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历史专题片中国通史。中国通史是一部百集纪录片从第一集中华道路,第二集中华祖先,第三集农业起源,一直到第一百集帝制的终结。从远古社会到封建帝国的败落,一集集,一段段,为我们展现出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这部纪录片堪称一本完整的中国历史。看了这部纪录

17、片完全改变了我内心对于历史这门学科的偏见,或者说,终于满足了我内心对于历史的需求。以前我认为历史十分乏味,无趣,但现在中国通史这部纪录片让我看到了一个生动的历史,一个生动的中国。在这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十六集“孝文帝改革”,从拓跋鲜卑的改革努力,到首次尝试失败,进而回溯为什么要入主中原,再忽而转到今日生活在苦寒之地的大郡一家。而后,由孝文帝与冯太后的亲民之举,带出春耕传统、大同附近保存至今的黄糕习俗、秦汉以来的籍田活动等。因而有了横纵大背景与个体人物事件交织的逻辑,让用“穿越”去了解历史不再只是无厘头恶搞,而变成了一种精彩的叙事手法。逻辑线索的另一个好处,是提供给观众更多自修的可能性。看完

18、第三十三集“魏晋风度”,我第二天就去搜出了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看完第三十九集“魏晋佛教”,忍不住查了查慧远和尚的沙门不敬王者论。这些史料,除非专业需要,很少有人会主动想起去研读。在看到中国通史的最后几集时,基本上已经没有人评论,观看量也很少。但其实每一段历史都会给人们带来一份独特的感受,一份别样的体会,所以让我们珍惜每一段历史,别让它被埋没,让所有人都能看到中国历史的辉煌。自从看了中国通史这个 100 集的电视纪录片后,我对于中国历史上的一 7 些故事越来越有所了解了。这个纪录片从我们中国的古猿人开始讲起,讲到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我感觉它里面讲的都是正史,没有一个地方与民间神话扯

19、上关系。在看到世人都称赞的孔子那一集时,我才知道,孔子还当过鲁国的大夫。在“六艺”中,孔子非常尊崇“礼”。这礼就是周礼,因为孔子的偶像是大名鼎鼎的周公姬旦。在看到学生子路在战争中被人剁成了肉泥时,孔子很伤心,为了不让他一看到肉酱就想起子路,他连忙让家里人把厨房里剩下的肉酱全部倒掉。在看到鲁国的马厩起火了那一段时,孔子一听到这件事,还去问了这火伤到了人没有。可见,孔子还是一个无比爱民的一位学者。在他的弟子们看到了一个苦女子在坟墓旁哭的时候,弟子们问那个可怜的女人为什么悲伤?可怜的女人说她的父亲、她的母亲、她的丈夫、她的儿子相继被林间的老虎咬死后吃了。”那这位受够了老虎的苦的女人,为什么不离开那个

20、地方呢?因为那个地方没有比老虎还凶的卿大夫专权。孔子便对他的弟子说:“你们记住了,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孔子这句话说得非常对!看了这集关于孔子的故事,我就想要读读论语这一本书了。因为我想多领悟一点孔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们给后人们的那些人生哲理。这个暑假我看了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历史专题片中国通史。中国通史是一部百集纪录片从第一集中华道路,第二集中华祖先,第三集农业起源,一直到第一百集帝制的终结。从远古社会到封建帝国的败落,一集集,一段段,为我们展现出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这部纪录片堪称一本完整的中国历史。看了这部纪录片完全改变了我内心对于历史这门学科的偏见,或者说,终于满足了我内心

21、对于历史的需求。以前我认为历史十分乏味,无趣,但现在中国通史这部纪录片让我看到了一个生动的历史,一个生动的中国。在这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十六集“孝文帝改革”,从拓跋鲜卑的改革努力,到首次尝试失败,进而回溯为什么要入主中原,再忽而转到今日生活在苦寒 8 之地的大郡一家。而后,由孝文帝与冯太后的亲民之举,带出春耕传统、大同附近保存至今的黄糕习俗、秦汉以来的籍田活动等。因而有了横纵大背景与个体人物事件交织的逻辑,让用“穿越”去了解历史不再只是无厘头恶搞,而变成了一种精彩的叙事手法。逻辑线索的另一个好处,是提供给观众更多自修的可能性。看完第三十三集“魏晋风度”,我第二天就去搜出了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看完第三十九集“魏晋佛教”,忍不住查了查慧远和尚的沙门不敬王者论。这些史料,除非专业需要,很少有人会主动想起去研读。在看到中国通史的最后几集时,基本上已经没有人评论,观看量也很少。但其实每一段历史都会给人们带来一份独特的感受,一份别样的体会,所以让我们珍惜每一段历史,别让它被埋没,让所有人都能看到中国历史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