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产业+文化为乡村振兴夯基赋能的调查研究.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93163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709.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研报告产业+文化为乡村振兴夯基赋能的调查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调研报告产业+文化为乡村振兴夯基赋能的调查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调研报告产业+文化为乡村振兴夯基赋能的调查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研报告产业+文化为乡村振兴夯基赋能的调查研究.pdf(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调研报告-“产业+文化”为乡村振兴夯基赋能的调查研究 按照学院“乡村振兴大调研”的总体部署,组建“水韵山”调研团队,以“党史宣讲、政策解读、社会服务、技术指导”为思路,于2021 年 8 月上旬深入柳村,聚焦村产业、文化进行了调研,挖掘产业发展的“杠杆”和“支点”;发挥专业特长,策划乡村智慧水利;结合实际指导编制“十四五”相关规划,助力杨柳村的高质量发展。报告类型:事实描述类 总结经验类 调研侧重:产业振兴 文化振兴 调研方法:实地走访 问卷调查 一、调研概况(一)团队概况 1.团队组成与特色 调研团队依托国家级高水平水利工程专业群,由3名老师组成,团队“老中青”搭配良好,成员长期从事节

2、水灌溉、水力学等方面的社会服务工作,1名成员有党建工作经验,擅长“秦人治水”思政资源的挖掘。团队将水利学科优势与党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政资源相结合,挖掘产业发展的“杠杆”和“支点”,探索西部地区“用水、节水、美水、润水”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2.调研规划目标 本次调研活动融党史宣讲、政策解读、社会服务、技术指导为一体,通过开展党史宣传讲座、专题化“百村论坛”、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乡村治理咨询及乡村发展现状研究等活动,搭建了“乡村振兴”服务数据库和长期观察点,形成乡村振兴系列调研报告,为产业发展、生态文明、美丽乡村提供智力支持,为地方政府乡村治理机制创新和农村发展提供咨询。概 要 2 图1 调研

3、团队规划示意图(二)调研村情概况 杨柳村地处县城南 7 公里,北邻凤鸣镇太子村,东、南于麦禾营村相连,西边与马江村接壤,岐蔡公路穿村而过,314 省道从村南经过,交通便利。地貌属于平原地区,暖温带大陆性季凤性湿润气候,以小麦种植为主要产业。全村下辖杨柳和脱家塬两个自然村,13 个村民小组,1063 户,总人口 4025人,土地面积 5992 亩。2019 年杨柳村被列入省级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村。二、调研过程 1.走进联合大棚,了解集体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情况 杨柳村顺应“一碗面”、“一桌菜”经济,新建第九代温室大棚 13 栋,推进 3 3000 亩优质小麦、100 亩有机黄桃、3000 头有机

4、生猪、千亩大樱桃育苗建设等,初步实现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格局。2.走进农家醋坊,挖掘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致富情况 臊子面对醋的使用十分讲究,只有使用当地特酿醋,才能调出特有的味道。调研组深入农家醋坊老李家里,了解醋产业发展情况,老李每年产醋10万余斤,年收入达到20余万元。3.走进文化古寺,调研古村文化在现代农村中的传承情况 南坡寺是杨柳村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的集载地,调研组来到南坡寺,调研古文化建设情况,分析文化的契合度及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4.走进街头巷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凤鸣山”是当地周文化的标志。调研团队依据此文化渊源,制作了宣传彩页,融入当代道德模范,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不断

5、传承。5.走进水管部门,摸清水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 水是生命之源,乡村振兴过程中首先需要保护本土的水资源。调研过程中发现,水资源严重短缺。根据常住人口计算,县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 1/5,属于极度缺水地区。6.走进千家万户,调研水情况、普及水知识 调研组依托专业背景,把生态文明思想宣传到群众中,将调研与宣传融为一体,积极开展专业调研与宣传,通过拉家常的方式普及节水意识。7.走进励志农户,增强“逆袭”农户的致富信心 在脱贫攻坚的战役中,在党组织关怀下,群众找到致富“支点”,逐渐脱贫,魏宗良就是典型代表。调研团队走进魏宗良家,了解到他车祸致残后,经过饲养肉牛摆脱了贫困的事迹,鼓励他

6、通过劳动实现富裕。8.编制五年规划,助力杨柳村高质量发展 受杨柳村委托,我团队承担了该村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的编制任务。针对该村实际情况,基于当前产业布局,大力发掘文化资源,通过“产业夯 4 基,文化铸魂”的模式助力该村高质量发展。三、调研村的具体情况和事实分析(一)对标政策,把脉问诊 1.产业链条不健全 杨柳村已经提出了“一碗面”经济,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当前产业链条不够健全,主要表现为:一是特色生猪养殖未成规模。“一碗面”中的“面”主要指臊子面,而猪肉是臊子面的必备材料,当前杨柳镇乃至雍川镇没有特色生猪场。二是蔬菜种植品种单一。该村从 2020 年开始发展大棚蔬菜,当前仅有西红柿和彩椒

7、两个品种,未形成特色蔬菜品牌。三是缺少必要的技术指导。杨柳村规模化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当前主要靠经验经营,缺少必要的营销支持,在经营模式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2.特色旅游经济发展不充分 杨柳村具有非常好的地理位置条件,距离凤鸣山、诸葛亮庙均不超过 50公里;周文化氛围浓厚,山面皮、臊子面、锅盔在关中堪称一绝,但旅游业始终未发展起来。应进一步挖掘其文化元素,大力发展农家旅游产业。3.农业水利保障作用不到位“靠天吃饭”现象仍为主流。农作物生长完全靠天然降雨,农业保障率低下。但周围冯惠渠从此经过,具有较丰富的灌溉用水,只是因为当地部分农地高程较高,无法实现自流灌溉,给当地农民增收带来极大不便。(二)

8、依托产业、弘扬文化、描绘蓝图 1.完善“一碗面”经济,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根据杨柳村已有产业方向,建议做大做强“一碗面”经济。首先健全经济链条,以“生态猪肉优质面粉有机蔬菜特色香醋”的经济模式,建设生态养殖场发展生态猪肉,改良小麦品种发展优质面粉,优化蔬菜大棚发展有机蔬菜,做大醋企业打造经济品牌。最终形成杨柳村“一碗面”经济品牌,让 5 人一提起臊子面,就想到杨柳村。图2 杨柳村产业链规划图 2.发展“周文化一条街”、“农民自产自销一条街”旅游经济 基于杨柳村丰富的周文化元素,建议发展“周文化一条街”旅游文化,借鉴袁家村的发展经验,形成集“山面皮山香醋山臊子面周公文化周代美酒休闲运动”为一体的乡

9、村步行街,同时配套住宿条件,打造特色农家乐,联合周围村子形成发展共同体,共同致富。在岐蔡路沿线建立农民自产蔬菜直销市场,内设本地果蔬供销信息港、农药残留监测点,打通网销通道;对现有园区进行升级改造,提升园区发展承载力;延伸产业链,发展净菜冷链配送、脱水蔬菜加工等。最终将蔬菜园区建设为集种植培训、旅游观光、采摘体验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农业示范园,力争打造为山县乡村振兴示范村。6 图3 杨柳村文化振兴示意图 3.解决部分村灌溉用水问题 建议向县级水利部门、农业部门申请一定数量的建设资金,冯惠渠附近修建抽水站 1-2 座,解决附近村庄的农业灌溉问题,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将此地建设成为高标准

10、农田。四、典型经验(一)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乡村振兴“20 字”标准中,第一条是“产业兴旺”,只有做好产业兴旺,才能衍生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形成自我发展的“循环链”,把扶贫的“接收器”变为“发动机”。杨柳村具有集体大棚、冷库的产业基础,也有山县“一碗面”经济环境,在我校为该村做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中,为其制定了“守好主产业、发展全产业、融入新产业”的思路,以山臊子面“一碗面”经济为产业主轴,发展生猪饲养、香醋生产等产业。(二)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特色 乡村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既要弘扬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要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县是西周故地,“凤鸣山

11、”具有十分响亮的文化品牌,当地“孝文化”具有非常好的传承。杨柳 7 村充分认识了周文化的重要性,以南坡寺大集为基础,开展了“孝道之星”的表彰活动。在制定该村的“十四五”规划中,我们也提出了建设“周文化一条街”的建议,将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三)基层是乡村振兴的保障 在乡村振兴中就要充当“火车头”的作用。杨柳村书记放下自己城里的事业,回到乡村带领乡亲们致富,该村支部在蔬菜基地建设、土地流转、冷库建设、村容村貌改造等方面发挥了先锋和核心作用。(四)人才队伍是乡村振兴的支撑 乡村振兴不能“等靠要”,而是要凝心聚力,主动出击,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当前,国内乡村发展中普遍存在“老龄化”

12、、“空心村”现象。经研判,我们把人才队伍建设写入了杨柳村“十四五”规划,通过引入产业、制订政策、寻找创新点的做法,引导在城年轻人回乡创业,带领致富。(五)职业教育是乡村振兴的潜在力量 乡村经济一般位于产业链的下游,低端产业较为集中,处于科技推广、社会服务的集中区。职业教育具有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的潜在力量明显。杨柳村在蔬菜种植、节水灌溉、涝池治理等方面的需求与我校生物类专业、水利类专业特长切合度高。乡村振兴是重大战略部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具有重要地位。乡村振兴的核心问题是乡村产业问题,实现乡村产业自给自足、自我循环,是保障乡村振兴的根本手段。文化传承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乡村振兴的灵魂。西部地区农村文化气氛较浓,因此发展产业、传承文化是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结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