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文化.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87960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3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马文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罗马文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罗马文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马文化.pdf(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罗马文化 1 第一章 第三节 罗马文化 二、罗马帝国的兴衰:古罗马的历史般划分为三个时期:王政时代、共和国时代、帝国时代。西罗马帝国于476 年正式灭亡了。(二)罗马早期的历史与扩张 1.罗马早期历史:王政与共和国的建立 公元前 7 世纪,埃特鲁斯坎人征服了罗马,建立起一个王国,此即罗马历史上的“王政时期”。在经历了七个王的统治之后,拉丁人终于联合起来推翻了最后一位埃特鲁斯坎人的王,建立起罗马共和国,从此揭开了独立的拉丁罗马国家的历史序幕。2.罗马的扩张 在共和国时期,罗马开始迅速地向外扩张,在短短的几个世纪里,罗马就从一个七丘之山的蕞尔小国发展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囊括了整个地中海世界的超

2、级大国。统一意大利、布匿战争、马其顿战争、叙利亚战争,征服西班牙、高卢、不列颠、埃及、小亚细亚和西亚。(四)罗马帝国的衰亡 罗马帝国衰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军队性质的蜕变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军事无政府状态。在罗马帝国时期,具有理想色彩的罗马英雄主义已经无可拯救地衰颓了。追逐物质财富,本是罗马英雄主义的重要动力之一,但是物质财富一旦过于丰盛,就成为诱惑英雄主义堕落的罪恶渊薮。三、罗马的文化成就 古罗马文化在宗教、哲学、史学、文字和文学、自然科学方面创新小。在政治思想、法学、建筑与艺术等方面创造了独具罗马特色的成就。(一)文字和文学 1、文字:拉丁字母 大约在公元前 7 世纪,古代罗马人在借鉴希腊字

3、母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拼音字母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最初为 21 个,后来发展为 26 个,有辅音和元音。拉丁字母简单清楚、笔划匀称美观,匀称、美观,便于阅读和连写,是罗马时代和中世纪早期欧洲的通用语文。遗留下来的许多铭文、文学作品、法典法令、历史著作、自然科学著作等大多是用拉丁文写的。随着罗马的不断扩张,拉丁文也逐渐传播到欧洲的许多地区。2、文学 古罗马文学是在模仿和继承古希腊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现实主义与人文主义精神。它是古希腊和后期欧洲文学的桥梁,在文学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1)共和时代(前 240 年前 30 年)罗马作家在吸收、摹仿希腊文学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的特点和现实

4、需要,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诗歌:罗马第一个诗人李维乌斯安得罗尼库,他首次将荷马史诗奥德赛译成拉丁文,从此才揭开了拉丁文学的序幕。罗马著名诗人埃涅乌斯摹仿荷马史诗,写了一部著名史诗年代记,叙述从传说时代到前 2 世纪的罗马历史。他被称为“拉丁文学之父”。戏剧:普劳图斯:商人 一坛金子 孪生兄弟 吹牛的军官 俘虏 驴 蝗虫罗马文化 2 等 20 部。他的喜剧主要以希腊新喜剧作家米南德的风俗喜剧为蓝本改作,讽刺罗马社会的腐化风习。泰伦提乌斯,写过六部喜剧,包括婆母、两兄弟等代表作品都是从古希腊新喜剧改编或翻译过来的。散文 西塞罗:主要成就是演说词和书信。特点:散文注重材料的程序组织,句法严谨,段落对

5、称,词汇优美丰富,文章自然流畅,音调铿锵,被称为“西塞罗句法”,被誉为拉丁散文的典范。贡献:确立了拉丁语文学语言“准确、流畅、清新、雄浑”的原则。其散文风格成为欧洲诸民族散文的楷模。恺撒:“你的功绩高于军事将领,扩大知识领域比之于扩大罗马帝国的版图,在意义上更为可贵。”(2)黄金时代(前 100 年17 年)共和国末期帝国初期是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曾一度繁荣的散文逐渐衰落,在君主专制制度下,演说、政论等文体已失去原来的地位和作用,演说学、修辞学成了文字游戏。在君主的庇荫下,歌功颂德的诗歌成了首要的文学体裁。奥古斯都(屋大维)时代不仅创造了政治、经济的繁荣局面,而且也开创了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

6、。尤其在诗歌方面,出现了维吉尔、贺拉斯和奥维德三大诗人,是罗马历史上三位最杰出的文学巨匠。(3)白银时代(17 年130 年)文学发展的特点是宫廷趣味日趋浓厚,崇尚文风的花哨和滥用修辞,使得文体显得逼挤、臃肿。虽产生了塔西佗、玉外纳、普林尼等著名作家,但是此时罗马文学的主题已经由歌功颂德转向了愤世嫉俗。白银时代成就最高的文学样式是反映奴隶主下层思想的讽刺文学和反映旧共和派不满情绪的作品。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欧洲文学史上“小说”这一体裁就诞生于古罗马时期。彼特隆纽斯(生卒不详)的萨蒂里卡是传奇式小说,现存两章残篇,广泛记录了意大利南部半希腊化城市流行的享乐生活。书中人物语言符合方言特点,文笔典雅,

7、机智风趣。学术界倾向于将它看作欧洲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流浪汉小说。阿普列尤斯:公认的“小说之父”(124 年175 年),最著名的作品是小说金驴记,用自叙形式写成,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影响深远的长篇小说。(4)罗马文学的特点 继承了希腊文学的现实主义与人文主义传统;注重精美的形式和实用性。(二)罗马史学 古希腊的史学成为罗马人学习的榜样。1.共和时代:波里比阿:通史,阐明罗马扩张历史;老加图:著有起源 论农业,第一个用拉丁文撰写历史,拉丁史学的奠基人;恺 撒:高卢战记,研究古代日耳曼人和克尔特人的重要史料。2.罗马帝国时期:李维(公元前 59-公元 17 年)罗马史从传说的罗马建城一直叙述到奥古斯

8、都的养子德鲁苏去世,前后 744 年,全书 142 卷,现残留 36 卷。歌颂罗马人的光荣和伟大,宣扬罗马的爱国主义和传统习俗。罗马文化 3 文笔生动,被誉为“史诗式的散文”。普鲁塔克(公元 46120 年)最著名是传记集希腊罗马名人合传。在西方史学上,普鲁塔克是传记体历史著作的奠基者。塔西陀(55120)代表作日耳曼尼亚志,研究古代日耳曼人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阿庇安(公元 95165 年)阿庇安用希腊文写作了一部从罗马建国至图拉真时代的罗马史共 24 卷,完整保存下来的有 11 卷。可称为通史。他在编写体例上,按照国别或重大的历史事件来命篇,叙述其前因后果,本末始终。通常认为他是西方史学中“

9、纪事本末体”的创始者。(三)罗马哲学 共和国时期基本无哲学,共和国末期由于元老贵族派与骑士民主派的斗争,反映在思想领域中,出现了卢克来修唯物论与西塞罗唯心论的斗争。帝国时期流行源于希腊的斯多噶主义和伊壁鸠鲁主义。古代罗马哲学是希腊哲学的继续和发展,也是罗马对外扩张,罗马帝国繁荣和衰落时期的时代精神的写照。罗马的哲学思想也不过是希腊哲学的余绪,其特点是把希腊的理性主义与东方的神秘主义相揉杂。1、卢克莱修(公元前 99-前 55)罗马古代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诗人、西方古代原子论的完成者。物性论是叙事诗体裁写的长诗,溶哲学、科学和诗歌为一体,是存世的唯一较完整地阐述古代原子论的著作。主要观点:1.

10、自然之所以有严格随规律性,乃是因为事物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就是原子和虚空。认为原子运动的规律是自然的最高定律。主要观点:2.他认为人的灵魂和精神都是由最精细的原子构成的,它们与肉体同生死,坚决反对灵魂不死的轮回的谬说 他激烈反对神和宗教,认为神与宗教是从人们对自然现象不能理解而产生的恐惧心理中形成的。评价:卢克莱修的原子论唯物主义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不仅是古代哲学遗产中的精华,而且对后来唯物主义有深刻的影响和价值,是文艺复兴时代反教会斗争的有力武器。2、新斯多噶派哲学 新斯多葛主义与早期斯多葛派的不同之处,是它的实践和道德的原则更得到重视,伦理学说处于更加突出的地位,宿命论和禁

11、欲主义的观念表现得更加充分,并进一步的走向宗教神秘主义。它的代表人物有塞涅卡(塞内加)、爱比克泰德。3、塞涅卡 新斯多葛派的奠基人。他出身于骑士家庭,曾任尼禄的老师。宣扬俯首听命的宿命论思想,认为世界是由“天命”决定的,人完全无能为力。他的格言是:“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牵着走。”他主张人的唯一任务是提高道德和智慧,保持精神上的安宁他还千方百计地鼓吹禁欲主义,要求人们放弃现实生活和欲望,以期待神的启示和精神上的解脱。塞涅卡的这些思想后来成为基督教教义的重要思想资料。(四)罗马自然科学 1、自然科学成就的特点:(与希腊相比)一,希腊人崇尚理性和大胆推测,罗马的自然科学比较注重医学

12、、农学和建筑等实际的罗马文化 4 应用的而不是抽象的理论框架的构造。二、罗马在自然科学方面虽无重大创新,但由于它征服了地中海沿岸广大地区,接触到了许多文明古国创造的优秀成果,因此它的主要贡献在于对前人科学成就的总结与综合。2、代表人物:老普林尼、托勒密、朱里亚凯撒、盖伦(五)宗教与神话 最初是原始的多神教,罗马帝国后期,多神教被广为流传的基督教所取代。多神教 古代罗马人的宗教信仰最初是原始的多神教,有各个家庭崇拜的家神、灶神、门神及祖先神灵等,也有城邦官方崇拜的天神朱彼特、战神马尔斯等。古罗马人有十分强烈的祖先崇拜观念,每个家庭都供奉自己家族祖宗的牌位,并且有先人遗容的肖像。宗教特点对希腊宗教

13、的拙劣模仿 到了共和国中期以后,由于希腊文化日益加深的影响,罗马杂乱无章的神灵世界才开始朝着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几乎每一个重要的罗马神祇,后来都找到了一个希腊的对应者。罗马人在希腊宗教的影响下产生了与希腊诸神对等的若干个神祗 即吸收希腊的神话,把希腊人所信奉的神祗改造为罗马人的神祗。向基督教的转化 随着罗马帝国版图的拓展,它的宗教来源也远远地超出了希腊世界的范围。到了公元前1 世纪,伊壁鸠鲁主义和斯多噶主义这两种希腊伦理思想在罗马受到了普遍的推崇,各种东方宗教以及新兴的基督教等开始填充着极度空虚的罗马人心灵。(六)罗马政体与政治思想 1.罗马政体 罗马政治体制的演变 王政时期:库里亚大会、元老院

14、(即长老议事机关)和国王 王政时期结束后,早期的罗马共和国实行寡头政治 公元前 470 年左右,平民迫使贵族同意设立保护平民权利的保民官,公元前 366 年产生了第一位平民出身的执政官 到了公元前 2 世纪下半叶,格拉古兄弟的两次改革均以失败告终,平民与元老院之间的矛盾终于演成不可调和之势,激起了内战,并导致了军事独裁制的出现。共和国时期的政治状况 罗马兵制的转变(从共和国到帝国):义务兵制(罗马公民)志愿兵制(罗马无产者)雇佣兵制(日耳曼蛮族)帝国时期的政治状况 从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变“前三头同盟”与“后三头同盟”、“凯旋将军”(Imperator)与“至尊者”(Augustus),恺撒与渥大

15、维。渥大维开创的“两头政治”皇帝与元老院共同执政,元老院的权力逐渐减弱。公元 1 世纪的暴君时代;1 世纪末2 世纪末的“五贤君”时代;3 世纪的雇佣军皇帝;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的中兴;罗马帝国的灭亡。2.罗马政治思想 波里比阿 波里比阿研究罗马政体和罗马宪法的实施之所以成功,是他的政治思想之精华。他提出三点结论:第一,混合政体论;第二,制衡原理;第三,政体循环论。混合政体论:波里比阿认为最优良的政体必须把三种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政体、民主政体的要素结合起来。罗马文化 5 制衡原理:罗马政体有三种要素:一是执政宫,具有君主政体的性质;二是元老院,具有贵族政体的性质;三是公民大会,具有民主政体的性质

16、。公民参政可防止君主专制,君主可以牵制元老院,元老院又为贵族所把持,富于保守色彩,它可以预防公民大会的激进。意义:波里比阿的混合政体论中已包含了分权学说的萌芽,对西塞罗及近代资产险级的分权学说都有一定的影响。政体循环论:波里比阿还认为,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一种发展与没落的规律。一切非混合政体的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退化与衰败。例如,希腊的君主政体蜕化为暴君政治;贵族政体蜕化为寡头政治;民主政体蜕化为暴民政治。六种政体的演变构成一个循环圈,即君主制一暴君制一贵族制一寡头制一民主制一群氓政体。西塞罗(公元前 106 一前 43)集政治家、思想家、法学家、哲学家和散文作家于一身物。论共和国和论

17、法律是他的主要政治学和法学著作。西塞罗赞成共和,提出“共和国是人民的事务”,把国家看成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产。在政体方面,他提出最好的政体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种最好的政体互相联合互相纠正而形成的那种共和政体”。在这种政体中,执政官、元老院 和人民大会互相制衡,并以法律制度予以规定,用法律的形式明确各个机构的权力。西塞罗的分权思想和法制原则对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有很大影响。(七)罗马法与法学 罗马法是罗马人对于西方文化的最重要的贡献 罗马法是最具有罗马特点的文化形式,它以自然法为基础,在公民法和万民法的范围内广泛涉及到民法、商法、刑法、程序法等领域。1、罗马法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影响 类别:成文

18、法与习惯法;公法和私法;自然法、市民法和万民法 内容:人法、物法和诉讼法 影响:罗马法成为资产阶级法律和法学的重要渊源以及近代法律的先驱。公元前 450 年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的第一个成文法。公元 439 年生效的狄奥多西法典是罗马帝国最后一部官方的成文法规汇编。这部法典对入侵的日耳曼蛮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罗马历代法律的最终成果则是公元 6 世纪编纂的查士丁尼法典。(1)十二铜表法Law of the Twelve Tables 1、颁布:古代罗马共和时代制定的最早的成文法典。因传说刻在 12 块铜表上而得名。它的颁布与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有关。相传公元前 451 年和公元前 450 年,十二

19、表法公布于罗马广场。刻有法律条文的铜表于公元前 390 年(或前 387 年)高卢人入侵时被毁,保存下来的仅为不完整的片断条文,散见于较晚时代罗马著作家和法学家的论著和文集中。2、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内容庞杂,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明文规定维护私有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权益,保护私有财产,严惩破坏私有权者。罗马文化 6 债务法规定债权人可以拘禁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甚至将其变卖为奴或处死。家庭法给予家长对其家庭成员的绝对权力,可把子女出卖为奴。该法典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继承法既实行遗嘱自由,又规定财产在氏族内继承;惩罚方法既采用罚金,又保存同态复仇。3、评价:十二铜表法对贵

20、族滥用权力作了一些限制,按律量刑,贵族不能再任意解释法律,是后世罗马法的渊源,对于中世纪和近代欧洲法学也有重要影响。2、罗马法学 早在公元 12 世纪,普罗库卢斯派的凯尔苏斯就对法下了一个定义:“法是决定善良和公平的一种艺术。”西塞罗罗马法学思想的奠基者,著有共和国、法律篇、职务篇等。西塞罗有一句名言;“依照自然而生活是最好的”。他是基于这种观念提出他的法律思想的。主要思想:(1)关于自然法的理论自然法是“最高的理性,从自然生出来的,指导应做的事,禁止不应傲的事”,具有高于一切人类社会立法的权威,并且具有普遍的和水恒的性质。因此,它是判断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是衡量一切社会立法的标准,只有与之相

21、符的法律才是“真正的法律”。(2)关于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西塞罗还以永恒的、普遍的自然法则为前提推导出人类自然平等的法律观。自然法体现了人和自然的本质,是“任何民族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守的法律”,因此在它面前是人人平等的。”评价:这种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思想家影响很大。其自然法理论为罗马法学、近代西方自然法学派及整个法律科学奠定了思想基础,成为重要理论渊源。五大法学家:罗马帝国时期,罗马的法学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盖尤斯(著有法学阶梯,即私法的简明教程)、乌尔班、伯比危安、毛特思丁等法学家。他们在法律思想上的观点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第一,关于法律的定义,认为法律就是正义、

22、道德。由法律的定义引伸到法学的定义,法学是“正与不正的学问”,“是神事及人事的知识”。第二,关于法律体系的分类,他们把法分为公法和私法两大类。他们又把法律分为市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三类(有的法学家认为万民法与自然法是一回事,因此主张只分二类)。第三,关于政治权力和法律效力的来源问题。罗马法对以后欧洲的法学思想、法律制度有很大影响。(1)罗马法是欧洲法制的基础(孟德斯鸠)。法国 1804 年颁布的反映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国民法典拿破仑法典是以罗马法(主要是法学阶梯)为蓝本制定的。近代西方的许多法律制度,如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程序、甚至政治制度的某些方面都导源于罗马法。(2)罗马法中的某些理论

23、,如自然法中抽象的平等正义等,成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武器,从中发展出了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天赋人权”、“权利平等”等口号。(3)总之,罗马的法律制度和法学思想,以后被西方资产阶级利用、发展,对反封建斗争,巩固资本主义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八)作为世界统治者的世界建筑 1、罗马建筑艺术的特点 罗马文化 7 注重实用价值:实用、坚固、美观;讲究整体规划:正面中轴线;追求宏伟壮观;努力开拓创新。罗马建筑与希腊建筑的关系:罗马建筑承袭了希腊建筑的柱式体系。罗马建筑在整体规划、建筑技术结构的复杂、用途的广泛、类型的多样化等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希腊;大圆柱型和拱券结构的广泛使用。古代罗马的建筑吸收古代伊达拉里

24、亚、希腊和埃及等地的一些建筑成就和风格。在建筑风格上,吸收起源于西亚的样式,出现了带有穹窿式半圆屋顶的建筑。建于公元前 27 年的万神殿是其典型代表。共和末年和帝国初年(公元纪元前后)是罗马建筑的黄金时代。罗马的第一个皇帝屋大维自诩把泥砖的罗马变成了大理石的罗马城。2、罗马建筑的类型 按使用的功能大体上可分为七类:住宅;城防建筑:卡达托来山岗城堡要塞;宫殿:金屋;宗教圣地:万神殿圆顶;娱乐场所:哥罗赛姆竞技场、圆形大剧场;公共设施:凯撒广场、奥古斯都广场和图拉真广场、圆形大剧场、浴场;纪念物:凯旋门和纪功柱 3、雕刻艺术 特点 罗马的雕刻艺术是师承希腊的;古罗马著名诗人贺拉斯:“被俘的希腊反使

25、蛮族主人成为俘虏,她把艺术带给了粗野不文明的拉丁姆。”罗马人的务实风格,不同于希腊人的“外向型扩张”的浪漫主义气质。与希腊相比又有其特点:一、罗马雕刻艺术带有贵族气息,人物雕像大多以贵族、帝王为主。二、人物形象不及希腊生动、秀丽、而更多严竣、矜持的神情,但求实、写实,强调真实和个性。三、缺乏缺乏幻想和丰富的想象力,对力量和动态美的刻划,人物大多陷于凝神沉思中。代表性作品:奥古斯都全身像、马克奥里略骑马铜像、佛拉维贵夫人像、和平祭坛、纪功柱和凯旋门上的浮雕等、青铜雕刻母狼 三、罗马文化的特点 1、罗马文化是在广泛吸收和综合其它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独特风格的拉丁文化。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的关系

26、:罗马文化是对希腊文化的模仿、继承与发展。2、罗马文化深深打上征服者的烙印,它的发展深受征服扩张的影响。政治思想、罗马法。3、罗马文化具有世界性,是古代文化交流和融合。它具有囊括环宇的文化气质和均衡、和谐与统一的特点。艺术与建筑。4、罗马文化受官方控制,民主性较希腊薄弱。5、罗马文化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的特点。(前期质朴、务实,后期奢华、铺张)6、罗马的英雄主义、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对国家的忠诚、对荣誉的重视、对利益的向往、对肉欲的放纵。四、古典文化的衰落 1、社会因素(1)城邦经济与政治基础的丧失 罗马从一个共和制城邦发展成为世界帝国之后,其社会经济与政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建立在城

27、邦经济与政治基础之上的古典文化逐渐丧失了其赖以存在的基础,被罗马帝制所取罗马文化 8 代。(2)罗马帝国的社会危机 罗马帝国社会危机的爆发而走向了衰落。这时,基督教以其来世永生的观念给处于动荡与苦难中的罗马人指出了一条通往天国的拯救之路,并以其普世主义和世界主义精神而传遍罗马帝国。476 年,当西罗马帝国的丧钟敲响之后,以信仰为基础的基督教文化便取代理性主义的古典文化而成为西欧社会的主流文化。2、文化因素 古典宗教的衰落、近东神秘主义宗教早在希腊化时代就已开始西渐,罗马人的精神颓废、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罗马世风的腐化与灭亡 1、罗马帝国的扩张与东方文化对罗马的影响纵欲主义与彼岸宗教(基督教)。

28、2、罗马惊世骇俗的纵欲之风尼禄、图密善、埃拉伽巴卢斯等皇帝的兽行。3、导致罗马帝国灭亡的“血手”外部的日耳曼蛮族入侵和内部的基督教信仰发展。源于希腊和东方世界的柔靡之风越来越深地侵蚀着罗马英雄主义的肌体,到了帝国时期竟成为罗马人的一种普遍的生活态度。公元 1 世纪以后,罗马每年都要从印度、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输入大量的奢侈品。罗马人的宴会铺张得令人难以置信。五、古罗马文明对西方文明的贡献 1.古代罗马文化是在吸收丰富的东方文明古国和希腊文化成就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希腊在南意大利和西西里岛建立的殖民城邦把希腊的社会政治制度、工艺技术、精神文化传播于意大利,使罗马在文化传统上成为希腊的后继者。罗马在

29、长期发展中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成为希腊罗马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罗马文明从公元前六世纪末建立共和国开始,到公元五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时间长达一千年之久。2.罗马散文的发达是有别于希腊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文学中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成为前期罗马帝国文学领域主流,维吉尔是对帝制歌颂最力的诗人。3.在哲学方面,罗马对希腊各学派多取折衷兼容态度,注重伦理与治国之道。至帝国时期,各种各样的唯心主义和宗教神秘主义占了主导地位,宿命论思想盛行。4.罗马文化注重治国之道,偏于实用,缺乏理论上的创新。5.罗马法是欧洲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6.基督教在罗马的传播改变了罗马人的原有宗教信仰,其宗教文化的影响一直

30、持续至今日。7.罗马在欧洲文化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一方面继承了古希腊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又把这种文化传统传播到了欧洲其它地区。中世纪早期希腊罗马文化传统曾一度衰落。到文艺复兴时代,重新被人们认识,并且成了文艺复兴的思想渊源。六、古代东西方文化的思考 古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第一,东方是大河内陆文化,西方是海洋多岛文化。第二,东方是封闭农业文化,西方是开放商业文化。第三,东方是哲学伦理型文化,西方是科学知识型文化。第四,东方具有民族的爱国精神,西方具有冒险主义精神。第五,东方具有宗法社会组织分封制与种姓等级制,西方具有民主共和制、元首制与罗马独裁制。第六,东方君主制重人治,西方民主共和重法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