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86180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24.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现代文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文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学.pdf(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诗界革命”。封闭的封建宗法社会双半社会的痛楚贯穿整个 20 世纪,对现代中国民族心理、民族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民族危机感正是这一时期被大大强化的。在西学东渐等最初的变革和思想启蒙中,产生了现代文学的基本观念。“我手写我口”,黄遵宪倡导“诗界革命”把口语写入传统格律诗中;“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二)“文界革命”。最早是梁启超在 1899 年夏威夷游记中提出的。并先后在主编的清议报 新民丛报 新小说等报业上予以实践。主张以“欧西文思”启发和激活汉语思维,目的在于把文章从八股文、桐城古文和骈文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创立一种新文体。“启超夙不喜桐城古文,幼年为文,学晚汉魏晋,颇

2、尚矜炼,至是自解放,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旬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老辈则痛恨,诋为野狐。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开创“新文体”推广接近口头语言的浅近的文言文。(三)“小说界”革命。现代文学发生期观念变革的首站。代表:梁启超 1902年,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了“小说界革命”。梁启超把小说推崇为“文学之最上乘”,极其重视小说的宣传启蒙作用,猛烈攻击旧小说的“诲淫诲盗”,并把小说革命纳入政治革命和社会改良的实践课题之下,开创了用小说来改良社会、开通民智的文学时代。/“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

3、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必新人格,必新小说。何以故?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故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传统诗文格局被打破。“小说界革命”和西方话剧的输入,使“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说、戏剧取得了正统的文学地位。现代新文学开始形成“小说、戏剧、诗歌、散文”的整体格局。(四)王国维美学思想的形成及影响。(提出现代意义文学观)引入康德、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与美学观,强调了文学超然于利害之外的独立价值(“美在形式”“可爱玩而不可利用”),锋芒直指“文以载道”的旧

4、文学观,主张文学应从属于封建伦理道德的婢女地位中解放出来,成为独立的存在。“超然于利害之外”、“文学自己之价值”,这对文学思想的转变意义重大。并运用叔本华的“意志说”分析中国的文学现象(如在 红楼梦评论中,指出文艺的特性与价值在于能使人“忘物我之关系”,从日常“生活之欲”所导致的苦痛中得到解脱。),为中国的文学批评从古典向现代转型架设了一座桥梁。这是现代意义上的文学的自觉意识。1.其肇始的标志是 1915 年 9 月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在上海创刊 2.思想启蒙的两个方面:1、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2、广泛引进和吸收西方文化。3.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反对旧文

5、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4.胡适文学改良刍议(1917 年 1 月)/胡适的尝试集是我国第一部新诗集,出版于1920年/终身大事易卜生的影响 5.陈独秀文学革命论(1917 年 2 月):高举文学革命大旗“三大主义”。6.鸳鸯蝴蝶派:始于 20 世纪初,盛行于民国初年。鸳鸯蝴蝶派得名于 19 世纪晚清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 ”。内容主要是言情、武侠、黑幕。刊物 礼拜六 。代表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等。文学主张小说是“游戏”、“消遣”的工具。7.文学研究会:1921 年 1 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周作人等

6、12 人。以沈雁冰接编改造的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另创办了文学旬刊与诗月刊,出版了“文学研究会丛书”。理论上,主要是沈雁冰;创作上,有冰心、庐隐、叶绍钧、王统照、王鲁彦、许杰等作家。/它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文学观念:“为人生而艺术”在文学价值观上,反对文以载道,也反对把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和失意时的消遣,“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在创作方法上,推崇写实主义,倾向于 19 世纪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也借鉴了自然主义,讲究材料的精密严肃与描写的客观忠实;在文学的使命观上,主张文学一方面要讨论和研究一些有

7、关人生的一般问题(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主要题材),一方面要能够提高人们的精神。二、创造社。1921 年 6 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最初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等。先后创办了创造季刊、创造周报 创造日以及后期的创造月刊 文化批判等。/创造社以 1925年“五卅”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张浪漫主义,后期转向革命文学的倡导上。/理论上,郭沫若、成仿吾、后期的李初梨、冯乃超;创作上,郭沫若的诗歌、郁达夫的小说、田汉的戏剧。/前期创造社的文艺观:“为艺术而艺术”文学立场上,主张“文学是自我的表现”。尊重天才、推崇灵感、重视自觉,强调尊重作家的内心情感和艺术个性。“诗(直觉情调想

8、象)适当的文字”美学风格上,或激昂或忧郁或颓废。情感上的主观、抒情、耽溺,精神上孤独、愤懑和反抗,带有浓厚的抒情特色。创作方法上,注重主观想象、夸张和病态心理刻划。三、新月诗派 新月社 1923 年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徐志摩、胡适、梁实秋、闻一多等,最初只是一个社交性团体。后逐渐分化形成一个诗人群,由此产生新月诗派,以 1926 年 4 月徐志摩在晨报开辟的诗镌为代表刊物。宣称“要把创格的新诗当作一件认真事情做”。思想上倾向于自由主义,因提倡新格律诗,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创作上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梦侃、陈梦家、孙大雨等。诗歌观念:“使诗的内容与形式双方表现出美的力量,成为一种完美的艺

9、术”,即完美的形体装裹完美的精神;针对“感伤主义”与“伪浪漫主义”,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和谐”与“均齐”的审美特征;提出了“新诗格律化”主张,鼓吹“三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 8.语丝社:1924 年11 月成立于北京。代表人物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有语丝,着重社会批判与文化批判的随笔性的“语丝体”,对现代散文的影响甚大。9.湖畔诗社:1922 年 3 月成立与杭州,代表诗人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蕙的风)、冯雪峰,“专心致志做情诗”,出版诗合集湖畔。10.浅草沉钟社:1922 年上海成立浅草社,1934 年沉钟社解散,代表人物有陈翔鹤、冯至、陈炜谟、杨

10、晦、林如稷等,是“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持久的社团。11.五四文学的总体特征:1.时代理性精神的凸显:强烈的理性批判色彩。思想启蒙、国民性改造等主题。鲁迅对旧文化、旧道德、旧传统和整个旧世界的批判;“西洋所谓大文豪,所谓代表作家,非独以其文章卓越时流,乃以其思想左右一世也”(陈独秀);新文学“有表现这人生、指导人生的能力我们要注重思想,不重格式”(沈雁冰)。对个人及社会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人的发现”、“问题小说”中天问般的疑问、询问、探问、质问、追问。“五四”新文学,被思索的精神统摄着。哲理的象征性融入。五四作家迷恋并希望建立自己的哲学信仰。“哲学是文学的本质”,冰心所敬慕的小说是“几

11、乎字字有理论,字字有哲学”的作品。郭沫若的“泛神论”宇宙观;冰心“爱”的哲学;庐隐“悲”的哲学;许地山“宗教”的哲学;王统照“美”的哲学。2.感伤情调的流行泛滥:对“个体”苦难的切身同情。“问题小说”对社会中下层平民生活的真实反映的同时,带有浓郁的感伤的情怀。对“乡土”命运的深切关注。鲁迅及其后的“乡土小说”在批判的同时隐含着一种斩不断的“乡愁”。对“自我”情感的哀婉表达。新一代知识分子自身的脆弱性以及传统文人柔弱心理的习染,在时代、社会的十字路口的迷惘与彷徨。(郁达夫、庐隐等,五四落潮时期的作品等)3.个性鲜明的创作风格:五四倡导个性解放、鼓励个性发展,是一个写个人生活、个人情绪,标新立异、

12、突出个性的时代。/五四时代出现了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冰心、庐隐、叶圣陶、周作人、朱自清、张资平、叶灵凤、闻一多、徐志摩、李金发等风格鲜明的作家。4.创作方法的多元尝试:以现实主义为主,浪漫主义得到了极度的彰显,同时象征主义等现代主义手法被大量运用。“兼容并纳”的借鉴、文艺思想的芜杂。浪漫主义(早期浪漫主义、抒情写实主义、唯美主义、颓废主义),鲁迅翻译过日本橱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并在狂人日记 野草等创作有明显体现。另外寓言式象征、哲理性暗示在众多作品中采用。12.鲁迅:呐喊(1923 年 8 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收集鲁迅 19181922 年的 15 个短篇(1930 再版时不周山被抽出)。)

13、为 14 篇小说。有狂人日记 孔乙己 药 明天 一件小事 头发的故事风波 故乡 阿 Q 正传 端午节 白光 兔和猫 鸭的喜剧 社戏。彷徨(1926 年 8 月北京北新书局出版,收集 19241925 年的 11 个短篇。)有祝福 在酒楼上 幸福的家庭 肥皂 长明灯 示众 高老夫子 孤独者 伤逝 弟兄 离婚。13.鲁迅小说的叙述模式(一)看客模式(二)吃与被吃的模式(三)还(归)乡模式 阿 Q 正传国民性批判与改造 精神胜利法:弱者在强者面前得不到物质上的胜利(得到的只是欺侮与压迫),又不去以自强的行动争取胜利时而采用的以一种虚妄、想象的精神安慰来缓解和冲淡心灵痛苦的方式,是一种消极的自我麻醉,

14、具有欺软怕硬、自欺欺人、自我解嘲、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的特征。这是中国传统和同时代人所具有的精神特征。阿 Q 形象:瘦伶仃,黄辫子,癞疮疤,破毡帽,大搭连,瞪眼睛,懒洋洋一个穷困不幸的流浪雇农。(1)缺乏自我意识:表现之一:自尊自大 。表现之二:自欺欺人 。表现之三:自轻自贱。表现之四:自谴自责。(2)农民革命观:改朝换代式的“造反”(复仇,抢东西,做新主子)。(3)因袭传统的思想:与本能欲望严重对立。(4)看客的无聊:麻木,空虚,健忘。14.鲁迅的伤逝为了忘却的纪念 主题意蕴:探讨了妇女的解放问题;思考了知识分子与社会的关系;人的精神意识的独立性问题;对五四以来女性解放的置疑;进而对五四启蒙

15、意义的置疑。艺术特点:散文性的抒情小说,以手记的形式写心理情感历程;注重人的心理意识的刻画,对人的内在精神、思想的复杂性进行探讨 15.鲁迅小说对传统小说的突破 1.题材的变革。即从普通平凡的人事中,发现和体悟“一切的永久的悲哀”。2.灵魂的深度。即在心理常态中发现精神病态。鲁迅的小说重视刻画人物的心理,尤其是国民精神上的病苦。“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勾画国人的灵魂,深掘精神上、心理上的症结,对中国社会存在的普泛化的社会心理作深度剖析。注重写灵魂,注重心理的深度剖析,是小说向现代转型的显著特征。3.现代的叙事模式。4.先锋的形式试验。16.故事新编历史的解构与反思:故事新编(1936 年

16、出版,共八则,“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补天(1922)、铸剑 奔月(1926)、非攻(1934)、理水 采薇 出关 起死(1935)。主题的整体意义 1、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的反思和解构,表现了中国文化的无意义性,表达了鲁迅对中国原典文化的呼唤。2.把历史人物、英雄放置在日常生活中,神性世俗化,表现了他们悲剧性存在。目的是要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发现相似性,发现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荒谬性 17.主要的问题小说作家:新潮上的罗家伦、汪敬熙、杨振声;文学研究会的冰心、叶绍钧、王统照、庐隐、许地山等。1.问题小说的概念与内容:凡是明确地接触某一社会现实或人生现象,有意识地提出问题、甚至试图解答问题的小

17、说,都可以谓之“问题小说”。其表现和思考的主要是“一些有关人生的一般的问题”,核心是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个性自由、恋爱婚姻、伦理道德、妇女解放等社会问题,还涉及民众疾苦、儿童问题、教育问题、劳工问题等。2.问题小说出现的原因:A.是五四新旧更替时代社会变革和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重估一切价值”,对新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探索与追寻。B.是当时作家浓厚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直接作用的结果;C.受到欧洲、俄国等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文学的深刻影响。18.叶绍钧: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文学研究会创作最有成绩的作家,五四除鲁迅之外最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19.五四“乡土小说”概

18、说。1923 年前后,“问题小说”逐渐衰落,乡土写实小说则陆续出现,并在 1926 年前后达到高潮。鲁迅是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主要的乡土小说作家:王鲁彦、台静农、许杰、许钦文、彭家煌、蹇先艾、徐玉诺、黎锦明、王任叔等。1.何为“乡土小说”?指以故乡农村和小市镇的生活为题材,着力于风土人情的描绘,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的小说。2.基本特点:a.对故乡衰败景象的慨叹和人民苦难命运的同情;b.描写故乡的风土人情,并强烈而理性地对愚昧、野蛮、落后的习俗予以批判;c.注重对人物心理和场景氛围的渲染与营造。20.五四乡土小说的意义。1.突破了写知识青年的狭小天地,拓展了五四小说的题材领域;2.改

19、变了“问题小说”创作上的流弊,在人物、场面、细节描写上强化了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3.标志着新文学作家关注目光的转向:转向社会、转向农民、转向客观写实,加强和巩固了现实主义在新文学中的主流地位 21.自我抒情小说概说:界定:通过塑造一个“自我式”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来着重抒发作家强烈的主观情感,并以情感来打动读者的小说。其美学追求为“主情主义”(郭沫若)。主要作家:郁达夫、郭沫若、倪贻德、陶晶孙、周全平、王以仁;冯沅君、庐隐、丁玲;废名等。22.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零余者”的基本特性:具有某些现代意识和特异的个性以及过人的才华,而不被社会所容,被抛出了原来社会的既定轨道.性格较为软弱

20、,意志不坚定,对社会无力反抗,在社会上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容易产生一种强烈的失落感与无所归依感。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分析:1.身份(低下):弱国子民的留学生、畸形都市的落魄文人、生活在水平线以下的清苦教师、沦落到贫民窟中的失业者、流浪者。2.性格(对立矛盾与灵肉冲突):慷慨激昂又软弱无能,热爱生活又逃避生活,积极向上又消极隐退,愤世嫉俗又随波逐流,追求美好的爱情却又渴望满足一时的性欲,自负多才又自轻自贱。3.生活状态:神经纤细敏感,情绪起伏不定,沉溺酒色,放浪形骸,或遁行山水,拥抱大自然,或自虐、自戕、自杀。4.精神状态:同社会势不两立、宁愿穷困自戕,也不愿与污浊势力同流合污。不断反省、拷问自

21、我,结果是灰心绝望,颓唐堕落,沉沦下坠。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是“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是遭到社会现实的挤压而无力把我自己命运的小人物,而用畸形变态的方式来对抗社会。23.郁达夫小说的特征:1.着重表现自我,具有明显的自叙传性质。2.着重宣泄情感,具有感伤的抒情格调3.着重心理剖析,开掘灵魂深层。4.按情绪流动和心理变化来展开叙事5.美学风格为感伤的美、病态的美、颓废的美。24.庐隐:海滨故人(代表作):自传体。通过对露沙等五位青春朝气的女大学生“人生聚散无定”的遭际(“愁怨日多,欢乐时少“),展示时代女性的精神饥渴,抒发自己的人生苦闷,表达对封建礼教的愤懑之情。25.丁玲代表

22、作莎菲女士的日记 莎菲倍受肺病的折磨,远离家庭,失去亲友,在空虚、绝望中拒绝一切的怜悯和盲目的爱惜,还对五四女作家神往的自由恋爱也心存疑虑。莎菲不仅要过独立的生活,还要以女性自我的眼光来审视男性,她有爱的冲动和需要,然而,她的爱不是为了得到男性的同情或施舍,而是为了爱的理想和爱的价值的实现。26.郭沫若:女神简介:1919 下半年至 1920 上半年,是郭沫若新诗创作的爆发期。1921 年 8 月,诗集女神一问世就结束了五四诗坛的“胡适时代”,以其彻底的反叛革命精神,崭新的浪漫主义审美意识,恢宏的诗歌创造才能,开一代诗风。奠定了女神及郭沫若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成

23、熟的新诗集。26.女神的时代色彩和文学史的意义(一)女神的时代色彩:闻一多论女神之时代精神(创造周报 1923-6-3-4 号)女神“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二十世纪的时代的精神。”“女神真不愧是时代的一个肖子。”1、二十世纪是个动的世纪。笔立山头展望2、二十世纪是个反抗的世纪。匪徒颂 3、富于科学的成分 4、科学的发达使交通的器械将全人类的相互关系捆得更紧了,因有史以来世界之大同的没有象今日这样鲜明的。5、物质文明的结果便是绝望与消极。二十世纪是个悲哀与兴奋的世纪。现代的青年是血与泪的青年,忏悔与兴奋的青年。女神是血与泪的诗,忏悔与兴奋的诗闻一多之时代精神:若讲新诗,郭沫若君的诗才

24、配称新呢,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词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二十世纪底时代的精神。有人讲文艺作品是时代底产儿。女神真不愧为时代底一个肖子。动的精神;反抗的精神;近代科学的成分;世界大同的思想;时代青年在绝望与消极之中有挣扎和热情。“他的诗有两样新东西,都是我们传统里没有的:不但诗里没有泛神论,与二十世纪的动的和反抗精神。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 诗集导言)如果说“五四时代”是新中国的文艺复兴期,那么,奏着这个时代的黎明前奏曲的,就是诗人郭沫若了。诗人郭沫若的诗歌,是“五四时代”的生命的写照,是“五四时代”的狂风怒浪的表现,而更是“五四时代”的一个极敏感的气压计,在这个气压计里,

25、可以看见“五四时代”的运动的潮汐的起伏,即,“五四运动”的鼓涨和它的没落来。穆木天郭沫若的诗歌 “诗的本职专在抒情”,“诗是人格创造的表现”,“个性最彻底的文艺便是最有普遍性的文艺,民众的文艺”(论诗三札)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开辟鸿荒的大我”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的时代新人偶像破坏者、革命的“匪徒”崇拜自我、追求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创造是女神思想艺术的主要追求。“我是一个偏于主观的人 想像力比观察力强 我又是一个冲动性强的人 我便作起诗来,也任我一己的冲动在那里跳跃。我一有了冲动的时候,就好像一匹奔马,我在冲动窒息了的时候,又像一只死了的河豚”(文艺论集)郭君想融进宇宙的大,就不得不反抗此世的

26、小,反抗便是一种浪漫的精神,求新的精神。是从两方面发展的;(一)材料上,取材于现代文明,从超经验界中寻求题材。(二)工具上,运用西字,自由而单色的结构。(朱湘郭君沫若的诗)最先不能不指出的特色,是气魄的雄浑,豪放。其次要指明就是由于他的这种风格,他所取的形式不是刻画,叙述,而特别长于抒唱。蒲风论郭沫若的诗。(二)女神文学史的意义:1.标志着白话诗由写实性向抒情性的转向。2.标志着由平实、淡远的“胡适体”向想象丰富、情绪激昂的浪漫诗风转向。3.标志着白话诗彻底摆脱格律的束缚,自由体诗的真正形成 4.标志新诗(抒情性+自由体)的真正出现 27.瓶:作于 1925 年 2、3 月间,浪漫的爱情诗,共

27、 42 首。28.初期新诗完成了两方面重大变革:一是用白话作诗,将中国诗歌从文言语体中解放出来,切断了文言分离的传统;二是创立了自由诗体,将中国诗歌从旧诗词的体式中解放出来。29.湖畔诗人:女神之后,1922年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出版了他们的诗歌合集 湖畔,同年还出版了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文学史上称这四位诗人为“湖畔诗人”30.徐志摩: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诗歌的艺术特点:首先是多样的表现手法,构思精巧、意象新颖。其次,是轻柔的节奏美,韵律和谐。再次,章法整饬,灵活多样。最后是辞藻华美、风格明丽,文词丰富 31.闻一多:诗歌理论:提出“三美”主张,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32.李金发(19001976),广东梅县人。诗集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33.冯至:(1905-1993)的诗歌。“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昨日之歌(1927)北游及其他(1929)十四行集(1941)34 周作人:“美文”概念的提出。谈虎集、谈龙集简介。“浮躁凌厉”的倾向。冲淡平和”35.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儿女、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36 许地山:空山灵雨集和名篇落花生介绍。37 田汉:咖啡店之一夜与获虎之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