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习题集(含答案)概要.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82106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56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习题集(含答案)概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习题集(含答案)概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习题集(含答案)概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习题集(含答案)概要.pdf(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 1 页 共 13 页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 课程习题集【说明】:本课程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编号为 03009)共有单选题,判断改错题,简答题,计算题 1,计算题 2,填空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简答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一、单选题 1.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A.硬件、软件、数据 B.主机、外设、软件 C.硬件、程序、数据 D.主机、程序、数据 2.在 TCP/IP 体系结构中,与 OSI 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A.网络接口层 B.互联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3.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 OSI 模型的()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4.在

2、以太网中,冲突()A.是由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错误使用造成的 B.是由于网络管理员的失误造成的 C.是一种正常现象 D.是一种不正常现象 5.下面关于以太网的描述哪个是正确的()A.数据是以广播方式发送的。B.所有节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受数据。C.两个节点相互通信时,第 3 个节点不检测总线上的信号。D.网络中有一个控制中心,用于控制所有节点的发送和接受。6.为局域网上各工作站提供完整数据、目录等信息共享的服务器是()服务器。A磁盘 B终端 C打印 D文件 7.接收端发现有差错时,设法通知发送端重发,直到正确的码字收到为止,这种差错控制方法称为()。A前向纠错 B自动请求重发 第 2 页 共 1

3、3 页 C冗余检验 D混合差错控制 8.HDLC 是()。A面向字符型的同步协议 B面向比特型的同步协议 C异步协议 D面向字计数的同步协议 9.一般认为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有三个,它们是()。A传输媒体、差错检测方法和网络操作系统 B通信方式、同步方式和拓朴结构 C传输媒体、拓扑结构和媒体访问控制方法 D数据编码技术、媒体访问控制方法和数据交换技术 10.字符问的同步定时是指()。A字符问问隔任意 B字符问比特凤间隔任意 C字符间间隔固定 D字符内比特间间隔固定 11.FDDI 标准规定网络的传输介质采用()A.非屏蔽双绞线 B.屏蔽双绞线 C.光纤 D.同轴电缆 12.在计算机网络中,

4、所有的计算机均连接到一条公共的通信传输线路上,这种连接结构被称为()A.总线结构 B.环型结构 C.星型结构 D.网状结构 13.下面不属于网卡功能的是()A.实现介质访问控制 B.实现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C.实现物理层的功能 D.实现调制和解调功能 14.对于用集线器连接的共享式太网哪种描述是错误的()A.集线器可以放大所接收的信号。B.集线器将信息帧只发送给信息帧的目的地址所连接的端口。C.集线器所有节点属于一个冲突域和广播域。D.10M 和 100M 的集线器不可以互连。15.在 IEEE802.3 的标准网络中,10BASE-TX 所采用的传输介质是()A.粗缆 B.细缆 C.双绞线 D

5、.光纤 16.在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分组的存贮和转发,并在网络层提供协议转换的网络互连器称为()。A转接器 B路由器 C网桥 D中继器 17.SDLC 是哪一层的协议()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高层 18.无连接的服务是哪一层的服务()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高层 19.令牌环(Token Ring)的访问方法和物理技术规范由()描述。AIEEE8022 BIEEE8023 CIEEE8024 DIEEE8025 20.网桥是用于哪一层的设备()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高层 第 3 页 共 13 页 21.网络协议组成部分为()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

6、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 C、语法、语义、定时关系 D、编码、控制信息、定时关系 22.下面不属于网卡功能的是()A、实现介质访问控制 B、实现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C、实现物理层的功能 D、实现调制和解调功能 23.在 IEEE802.3 的标准网络中,10BASE-TX 所采用的传输介质是()。A.粗缆 B.细缆 C.双绞线 D.光纤 24.在 TCP/IP 协议簇中,UDP 协议工作在()A、应用层 B、传输层 C、网络互联层 D、网络接口层 25.IEEE 802.3 标准中 MAC 子层和物理层之间的接口,不包括()。A发送和接收帧 B载波监听 C启动传输 D冲突控制 26.同轴

7、电缆与双绞线相比,同轴电缆的抗干扰能力()A.弱 B.一样 C.强 D.不能确定 27.在 OSI 中,为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提供专用程序的层次是()A.运输层 B.会话层 C.表示层 D.应用层 28.在 OSI 中,完成整个网络系统内连接工作,为上一层提供整个网络范围内两个终端用户之间数据传输通路工作的是()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29.在 OSI 中,为实现有效、可靠数据传输,必须对传输操作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完成这项工作的层次是()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30.在 OSI 中,物理层存在四个特性。其中,通信媒体的参数和特性方面的内

8、容属于()A.机械特性 B.电气特性 C.功能特性 D.规程特性 31.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有()、数据传输和进行分布处理。A、资源共享 B、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 C、共享数据库 D、使用服务器上的硬盘 32.若一个信道上传输的信号码元仅可取四种离散值,则该信道的数据传输率 S(比特率)与信号传输率 B(波特率)的关系是()。A、S=B B、S=2B C、S=B/2 D、S=1/B 33.使用缺省的子网掩码,IP 地址 201.100.200.1 的主机网络编号和主机编号分别是()。A、201.0.0.0 和 100.200.1 B、201.100.0.0 和 200.1 C、201.100.2

9、00.0 和 1 D、201.100.200.1 和 0 第 4 页 共 13 页 34.C 类地址的缺省子网掩码是()。A、255.255.255.128 B、255.255.255.0 C、255.255.0.0 D、255.0.0.0 35.将域名转换为 IP 地址是由()服务器完成的。A、WINS B、DHCP C、DNS D、IIS 36.在数据通信中,将数字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称为()。A、编码 B、解码 C、解调 D、调制 37.在 10Base-T 总线网中,计算机与集线器之间双绞线的最大长度是()米。A、500 B、185 C、2.5 D、100 38.在某办公室内铺设一

10、个小型局域网,总共有 4 台 PC 机需要通过一台集线器连接起来。采用的线缆类型为 5 类双绞线。则理论上任意两台 PC 机的最大间隔距离是()。A、400 米 B、100 米 C、200 米 D、500 米 39.在交换式以太网中,下列哪种错误描述是正确的()。A、连接于两个端口的两台计算机同时发送,仍会发生冲突。B、计算机的发送和接受仍采用 CSMA/CD 方式。C、当交换机的端口数增多时,交换机的系统总吞吐率下降。D、交换式以太网消除信息传输的回路。40.能完成 VLAN 之间数据传递的设备是()。A、继器 B、交换器 C、集线器 D、路由器 41.在 OSI 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

11、路层与传输层之间的是()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42.网络中用集线器或交换机连接各计算机的这种结构属于()A、总线结构 B、环型结构 C、星型结构 D、网状结构 43.在某办公室内铺设一个小型局域网,总共有 8 台 PC 机需要通过两台集线器连接起来。采用的线缆类型为 3 类双绞线。则理论上任意两台 PC 机的最大间隔距离是()A、300 米 B、100 米 C、200 米 D、500 米 44.下列说法哪项是错误的()A、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 提供了面向非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服务 B、由于 UDP 是面向非连接的,因此它可以将数据直接封装在 IP 数据报中进行发送

12、C、在应用程序利用 UDP 协议传输数据之前,首先需要建立一条到达主机的 UDP 连接 D、当一个连接建立时,连接的每一端分配一块缓冲区来存储接收到的数据,并将缓冲区的尺寸发送给另一端 45.下列属于广域网拓扑结构的是()A、树形结构 B、集中式结构 C、总线形结构 D、环形结构 46.计算机网络由通信子网络和资源子网络组成。下列设备中属于资源子网的是()A、PSE B、PAD C、HOST D、NCC 47.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重要区别是()A、硬件连接方式不同 B、系统拓扑结构不同 第 5 页 共 13 页 C、通信控制方式不同 D、计算机在不同的操作系统支持下,工作方式不同

13、 48.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这种结合开始于()A、20 世纪 50 年代 B、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 C、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 D、20 世纪 70 年代 49.向前纠错 FEC 是数据通信的差错控制方法之一。下列用于 FEC 的设备是()A、纠错码编码器 B、检错码编码器 C、反馈控制器 D、反馈信道 50.电路交换是实现数据交换的一种技术,其特点是()A、无呼损 B、不同速率的用户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交换 C、信息延时短,且固定不变 D、可以把一个报文发送到多个目的节点中 二、判断改错题 51.网桥不必接收所有连接到它的 LAN 上站点所发送的帧。52.传输

14、层协议是端到端的协议。53.基带电缆不可以直接传送二进制数据。54.通信使用的三种交换方式为电路交换、数据交换、分组交换。55.三种数字信号调制解调方式的依据是波函数的三要素,即振幅、频率、相位。56.异步传输传输单位为字,并以起始位和停止位作为分隔。57.比特率在数值上等于波特率的 4 倍。58.数字电话所占用的信道带宽一般要比模拟电话所占用的信道带宽小。59.调制解调器 MODEM 的解调部分和编码解码器 CODEC 的编码部分都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因此二者没有区别。60.IEEE 802.3 建议采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主要内容有: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和冲突检测。61.具有冲突检测的

15、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技术(CSMA/CD),只适用于环型网络拓朴结构。62.防火墙技术主要包括包过滤和应用层网关两种。63.IEEE 802.4 建议采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主要内容有: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和冲突检测。64.在以太网中用中继器连接网段,则网段数最多的为 5 个。65.10BASET 标准规定的网络拓扑结构是总线型,网络速率是 100Mbps,网络所采用的网络介质是同轴电缆,信号是基带。三、计算题 1 66.数据链路层采用协议 3(有噪声信道的停等协议)的 50Kbps 的卫星网中,卫星链路的往返时间是 500ms,定时器被设置为 500ms,数据帧长为 4000 位,其中帧头为 40

16、位,第 6 页 共 13 页 数据帧平均重发的次数 R1.5,假设不考虑确认帧的处理时间,求信道的利用率(即协议的效率)。67.某公司采用一条租用专线(Leased line)与在外地的分公司相连,使用的 Modem 的数据传输率为 2400bps,现有数据 12106字节,若以异步方式传送,不加校验位,1 位停止位,则最少需要多少时间(以秒为单位)才能传输完毕?(设数据信号在线路上的传播延迟时间忽略不计)。68.若 10Mbps 的 CSMA/CD 局域网的节点最大距离为 2.5Km,信号在媒体中的传播速度为 2108m/s。求该网的最短帧长。69.在速率为 10Mbps 的某以太网段,使用

17、 RMON MONITOR 监测到一分钟类共传输了3000 个分组,3,000,000 字节,请计算该网段的子网利用率,要求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以太网帧间隔为 96bits,帧的前导字段为 64bits)70.对于带宽为 6MHz 的电视信道。如果使用量化等级为 4 的数字信号传输,则其数据传输率是多少?假设信道是无噪声的。四、计算题 2 71.数据传输率为 10Mbps 的令牌环网中有 10 个站结点均匀地分布在 1km 长的环上,电信号的传播延迟为 200m/s,每个结点具有 1 比特的延迟且每个结点的最大数据传输时间为 10ms,问令牌绕环旋转一周所需的最短(空载)和最长(满载)时间分别

18、是多少?72.某令牌环媒体长度为 10Km,信号传播速度为 200m/s,数据传输率为 4Mbps,环路上共有 50 个站点,每个站点的接口引入 1 位延迟,试计算环的比特长度。73.若建立一个千兆以太网(1Gbps),电缆长为 2km,其中无中继器。信号在电缆中的传输速度为 200000km/s.问帧的最小长度为多少?74.在报文交换(Packet Switching)网络中要传输 X 位用户数据,源结点到目的结点需经 k 个信道,每个信道的传播延迟时间是 d。报文的数据长度为 p 位,报文头长度为 h 位,而且 Xp+h。报文的发送速率为每秒 r 位。为了使报文从源结点到达目的结点的延迟时

19、间最小,求 p 的取值。75.考虑在可能出错的 64Kbps 的卫星信道上,按一个方向发送 512 字节长的数据帧,在另一个方向上返回非常短的确认帧。在窗口大小分别为 1,7,15 时,信道的最大吞吐量(即数据传输率)是多少?假设卫星信道的双向传播延迟为 500ms。五、填空题 76.在 TCP/IP 协议簇的层次中,保证端-端的可靠性是在()上完成的。77.MAC 地址通常存储在计算机的()中。78.为了保证连接的可靠建立,TCP 通常采用()。79.EIA RS-232C 规定的一种标准连接器是()芯。第 7 页 共 13 页 80.()的网络上的每个设备能够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81.CE

20、RNET 的中文名称为()。82.用于连接两个不同类型局域网的互联设备称为()。83.调制解调器 MODEM 的调制功能指的是()。84.IEEE802 标准只覆盖 OSI 模型的()和数据链路层。85.用于流量控制的最常用技术是()。86.Internet 采用()协议实现网络互连。87.ISO/OSI 中 OSI 的含义是()。88.调制解调器 MODEM 的调制功能指的是()。89.IEEE802 标准只覆盖 OSI 模型的()和数据链路层。90.用于流量控制的最常用技术是()。91.在 HDLC 协议中,比特序列 01111100111111010 经过位填充后的序列是()。92.在数

21、据链路层的滑动窗口协议中,当发送窗口允许发送帧的最大顺序号为 15 时,接收窗口的最大尺寸应为()。93.1 公里长,数据传输率为 10Mbps,电信号的传播延迟为 200m/s 的以太网,其冲突时间片大小应为()。94.数据传输率为 1Mbps 的令牌环网上有 5 个站点均匀地分布在 1km 的环上,每个站点只引入 1 位延迟,电信号的传播速度为 200m/s,则该环可以同时容纳的数据位数为()。95.一个 3kHz 带宽且无噪声的信道,其传输二进制信号时的最大数据传输率为()。96.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分成()。97.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有()。98.TCPIP 标准模型从高到低分别是(

22、)。99.有线传输介质通常有()。100.计算机网络依据网络传输技术来分类,主要有()两类。101.分层路由选择算法是为了解决网络规模过大而引起()问题。102.在 Internet 中 EGP 和 IGP 的含义分别为()。103.电子邮件系统一般是由()两个子系统组成。104.流量控制的最常用技术是()。105.在 HDLC 协议中,用户数据为 01111100111111010,经过位填充后的数据应该是()。106.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使其能够和()。107.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108.ISO/OSI 参考模型将网络分为

23、从高到低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七层。109.局域网常见的拓扑结构有总线型、()等。110.在计算机网络中,双绞线、同轴电缆以及光纤等用于传输信息的载体被称为()。111.CSMA/CD 的发送流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 4 点:先听后发、边听边发、()。112.在数据链路层的滑动窗口协议中,当发送窗口允许发送帧的最大顺序号为 15 时,接收窗口的最大尺寸应为()。113.1 公里长,数据传输率为 10Mbps,电信号的传播延迟为 200m/s 的以太网,其冲突时间片大小应为()。第 8 页 共 13 页 114.数据传输率为 1Mbps 的令牌环网上有 5 个站点均匀地分布在 1km 的环上

24、,每个站点只引入 1 位延迟,电信号的传播速度为 200m/s,则该环可以同时容纳的数据位数为()。115.一个 3kHz 带宽且无噪声的信道,其传输二进制信号时的最大数据传输率为()。116.TCP/IP 协议从下向上分为网络接口层和(),共四层。117.非屏蔽双绞线由()对导线组成,10BASE-T 用其中的 2 对进行数据传输,100BASE-TX 用其中的 2 对进行数据传输。118.交换式以太网有隔离冲突域()四项功能。119.以太网交换机主要有数据转发()等四个主要功能。120.以太网交换机的数据转发方式可以分为直接交换、()。121.网络上的计算机之间通信要采用相同的协议,FTP

25、 是一种常用的()协议。122.信号调制常用的三种方法是()。123.要使 2400 波特率的电话线能够支持 28.8Kbps 的数据传输率,则每个载波信号必须携带()位二进制数据。124.标准 10Mbps 的 IEEE 802.3 LAN 的波特率是()。125.对于数据传输率为 100Mbps 的快速以太网,如果仍然采用 CSMA/CD 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则其两个站点之间的最大距离可以为()米。六、简答题(略)答案 一、单选题 1.A 2.B 3.C 4.C 5.A 6.D 7.B 8.B 9.C 第 9 页 共 13 页 10.C 11.C 12.A 13.D 14.B 15.C 16

26、.B 17.B 18.D 19.D 20.B 21.C 22.D 23.C 24.B 25.A 26.C 27.D 28.C 29.B 30.A 31.A 32.B 33.C 34.B 35.C 36.D 37.D 38.C 39.D 40.D 41.B 42.C 43.A 44.C 45.B 46.C 47.D 48.A 第 10 页 共 13 页 49.A 50.C 二、判断改错题 51.(2 分),网桥必须能够接收所有连接到它的 LAN 上站点所发送的帧(3 分)。52.。(5 分)53.(2 分),基带电缆可以直接传送二进制数据(3 分)。54.(2 分),通信使用的三种交换方式为电路

27、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3 分)55.(5 分)56.(2 分),异步传输传输单位为字节,并以起始位和停止位作为分隔。(3 分)57.(2 分),比特率在数值上等于波特率的 2 倍。(3 分)58.(2 分),数字电话所占用的信道带宽一般要比模拟电话所占用的信道带宽大。(3分)59.(5 分)60.(5 分)61.(2 分),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技术(CSMA/CD),只适用于总线型网络拓朴结构。62.(5 分)63.(2 分),IEEE 802.4 建议采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主要内容有: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和冲突检测。(3 分)64.(5 分)。65.(2 分),10BASET 标

28、准规定的网络拓扑结构是星型,网络速率是 10Mbps,网络所采用的网络介质是双绞线,信号是基带。(3 分)三、计算题 1 66.实际数据传输率为:(4000-40)/1.5*(4000/50+500)=4.55Kbps 信道利用率为:4.55Kbps/50Kbps=9.1%67.以异步方式传输一个字节数据,需加 1 位起始位,一位停止位,实际需传送 10 位。1210610/2400=5104(秒)即最少需 5104秒才能传输完毕。68.最短帧长=2(2.5103108)10106=250bit 69.以太网帧子网利用率数据包数目(96+64)+字节数*8/(取样间隔*107)即子网利用率为:

29、3000*(96+64)+3000000*8/(60*107)=0.0408=4.08%70.根据 Niquist 定理可知,采样频率是 12M 次/秒,对于量化等级为 4 的信号,每次采样编码为 2 比特,因而该电视信道的数据传输率为 24Mbps。第 11 页 共 13 页 四、计算题 2 71.空载时间=1000/200+0.1*10=6s 满载时间=1000/200+0.1*10+10*100*1000=100ms 72.环的比特长度=10km5s/km4Mbps+1bit50=10510-64106+50=200+50=250(bit)73.对于 1 公里电缆,单程传播时间为 120

30、0000=510-6 秒,即 5 微妙,来回路程传播时间为 2=10 微妙。为了能够按照 CSMA/CD 工作,最小帧的发射时间不能小于 10 微妙。以 1Gbps 速率工作,10 微妙可以发送的比特数等于:最小帧是 10000 位或 1250 字节长。74.报文从源结点到达目的结点的延迟时间为:(X/p*(p+h)/r+d+(k-1)*(d+(p+h)/r)=(p+h)/r)*(X/p+(k-1)+k*d 对上述公式求导并令其等于 0,可以求得 p 的取值为:1*khxp 75.512 字节的数据帧占用 64kbps 信道的时间是 4096/64kbps=64ms。卫星信道的双向传播延迟为

31、500ms,因此为了保证信道一直忙,所需的发送窗口大小为(500+64)/64,约等于9。当窗口大小为 1 时,每(500ms+64ms)发送 4096bits 的数据,在信道的最大吞吐量为4096bits/(500ms+64ms)=7.26Kbps。当 窗 口 大 小 为 7 时,信 道 的 最 大 吞 吐 量 为7*7.26Kbps=50.8Kbps。而当窗口大小大于 9 时,信道将满负荷运转,即信道的最大吞吐量为 64Kbps。五、填空题 76.传输层 77.网卡 78.3 次握手法 79.25 芯 80.全双工通信 81.中国教育科研网 82.网桥或 LAN 交换机 83.将数字信号变

32、换到模拟传输系统中(或将数字信号转化成模拟信号)84.物理层 85.滑动窗口 86.TCP/IP 87.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88.将数字信号变换到模拟传输系统中(或将数字信号转化成模拟信号)第 12 页 共 13 页 89.物理层 90.滑动窗口 91.0111110001111101010 92.8 93.10s 94.10bits 95.6Kbps 96.通信子网、资源子网 97.频分多路、时分多路 98.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 99.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100.广播式、点对点式 101.路由表爆炸 102.内部网关协议 IGP 103.用户代理和消息传输代理 10

33、4.滑动窗口技术 105.0111110001111101010 106.资源共享、在线通信 107.城域网、广域网 108.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109.星型、环型 110.传输介质 111.冲突停止、延迟重发 112.8 113.10s 114.10bits 115.6Kbps 116.互联层、传输层、应用层 117.4 118.提高系统性价比、提高带宽、消除回路 119.地址学习、通信过滤、实现生成树 120.存储转发交换、改进的直接交换 121.应用层 122.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 123.12 124.20M 125.250m 六、简答题 第 13 页 共 13 页(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