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81379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99.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df(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包含三个子目的内容,“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从部落到国家”“商和西周”,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从原始社会组织走向早期国家的过程。本课重点内容是中华文明的起源特点与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原因;从部落到国家的演变过程;商和西周早期国家的特征。二、教学目标 本课立意:“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考古和文献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与中国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理解生产力使原始社会逐步向文明社会演进的根本动力,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

2、究中;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在学习中能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并且获得通过史料分析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了解中华文明起源相关内容,加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加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对早期国家特征的学习,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具体事物,形成客观全面的评价。三、学生情况分析 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在初一历史课程中,已经用 5 个课时的内容对与本课相关的基本史实等内容进行讲授,所以在本课讲授过程中会进行更深层次的讲解,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样性、早期国家的特征 难点:私有

3、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五、教学方式与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课堂导入:我们常说中华上下五千年,那么同学们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吗(展示元谋人门齿化石)请同学们浏览课本课导入部分的内容,1965 年 5 月,中国地质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的一个小山坡上,挖掘到两颗古人类门齿化石。这种形状的牙齿,在人类学中被称为铲形门齿。在初中历史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元谋人是距今约 170 万年的古人类,是我国境内发现已知最早的人类,我们常说中华上下五千年,而人类在170 万前就已经存在了,那从人类产生到我们中华文明的诞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呢?带着这个问

4、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观看课本或屏幕 回忆相关知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集中学生注意力 强调课程主要内容 新知讲授:1、首先来学习第一部分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讲述石器时代的界定)石器时代根据使用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的不同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展示中国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请同学们观看这两幅分布图,先看图名、图例、图的内容,试着总结两个时代人类分布的特点,(学生看图,老师继续讲)距今约 1 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好,我们一起来看,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新时期时代人类遗址数量明显增加

5、,分布范围也更加广泛,主要分布于黄河、长江流域。旧石器时代,人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到了晚期,母系氏族社会出现,女性占据主导地位,到了新时期时代,原始农业、手工业出现并发展,体力活动的大量出现使男性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婚姻关系由族外婚、对偶婚发展到一夫一妻制,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变为“既知其母,又知其父”,到来新时期时代晚期自然地过渡到以男性为主导的父系氏族社会。(展示考古墓葬图片)在考古发掘过程中,根据墓葬主人墓室规格、陪葬品等我们不难推断出,父系氏族社会,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私有制产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贫富差距、不平等开始出现。社会组织从原始人

6、群到母系氏族社会再到父系氏族社会,这种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浏览教材 观看屏幕 回答问题 思考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分析、比较、总结的能力 核心素养的培养(唯物史观、史料实证)2、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氏族之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听讲 使学生了解部落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通过部落间的战争,不断争夺财富和权力。在中华文化中有很多的神话传说,史书记载中,中国的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与部落相关的就有炎黄部落,在部落征战中战胜蚩尤部落等,声望日益高涨,这一部落逐渐形成为华夏族,炎帝、黄帝被称为华夏始祖,华人也以“华夏子孙”自称。五帝中最后两位尧舜,通过禅让

7、制的方式继位,(展示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图)在考古发现中,黄河流域的陶寺遗址、长江流域的良渚古城,都有城址、宫殿建筑、礼器等,阶级划分更加明显,已经呈现出国家的初始形态了。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后,经“涂山之会”,正式建立夏王朝,是我们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社会仍然是聚族而居,除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后来启继位,禅让制转变为世袭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到公元前 1600 年,商汤伐桀,夏亡商立。考古学家认为,河南洛阳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考古资料与古史传说的印证,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更为有力的证据。思考 总结 回答

8、到早期国家的转变 理解私有制、阶级与国家的关系 3、商朝建立后,进行多次迁都,盘庚迁殷后定都于殷,所以商朝也称殷朝。约公元前 1046 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建立周朝,镐京,史称西周。公元前 841 年,周厉王贪财好利,为政暴虐,引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大臣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公元前 771 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乘 西周王室内乱,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公元 前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展示甲骨文、青铜器图片)商朝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文字,青铜铸造工艺也极其高超。商朝在国家治理时采用内外服制度,把统治地区分为畿内和畿外两大部分,畿内是商王室直接统治的地

9、方主要是王都和分封王室诸子和贵族的城邑,畿外是众多方国、少数民族部落分布的地区。王室对于方国的控制是很严格的,畿外的少数民族部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与畿内是有很大差距的,他们臣服于王室,商王朝也会对其进行控制,但相对而言比较松散。(展示夏朝、商朝疆域图)同学们观察对比这两幅图,思考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的原因,商朝是中国早期国家,社会生产水平还不高,社会组织中的血缘关系尚未完全打破,商朝没有能力对王畿外的广大地区实行直接控制。内外服是当时社会的产物,是能达到有效统治的最佳方式。(展示西周疆域图、青铜铭文)同学们再来看这两幅图,从这两幅图我们能总结出什么内容,对了,西周实行分封制,西周政治制度由分封制和

10、宗法制组成,二者互为表里,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通过对同性贵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进行分封,“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结构,请同学们浏览历史纵横部分的内容,西周进一步完善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于分封制相配合,稳固了西周的统治基础。通过三个早期国家的对比,我们不妨来总结一下早期国家的特征夏商西周早期国家建立了世袭王朝,确立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框架,具备了职官、军队、刑法等国家机器。尽管夏商西周早期国家在不断发展,但很多方面又是不完善的:血缘关系没有彻底被地缘关系取代,部族组织残留严重,以致国家内部结构往往只能采取部族、方国联盟或分封制管理

11、形式,比较松散,中央集权程度不高、职官系统也只能采取世卿世禄这种固化的等级结构方式。国家治理使用礼治而非法治。商和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商和西周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周天子名义上占有全国的土地和臣民,土地不能随意买卖。历史文献中所说的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因土地整治规则,有沟渠灌溉、道路疆界划分,形似“井”字而得名。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浏览课本 观看屏幕 思考 回答问题 通过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对比,在讲 授 知 识 的 同时,引导学生总结早期国家的特征,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材料分析、总结概括的能力 板书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