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78281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34.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pdf(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 1 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唯物史观 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时空观念 认识早期中华文明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史料实证 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夏商周国家制度的特征。历史解释 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夏商周国家的特征。家国情怀 认识到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促进了华夏民族和统一多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1.重点:中华文明起源及早期国家的形成 2.难点:夏、商、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 基础认知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

2、化遗存 1、旧石器时代 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器,一般分为_和_两个时代。旧石器时代是指以_制作石器的时代。代表性的有距今约170万年的_和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_。他们从事_,过着群居生活。元谋人、北京人已经学会_。2、新石器时代(1)概况:距今约 1 万年,我国进入_时代。新石器时代是指以_制作石器的时代。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_,_,_,生活逐渐稳定。我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广泛,并逐渐朝着_、_的方向发展。(2)文化遗址:距今约 70005000 年,黄河中上游地区进入_时期,它的基本特征是_,以_为主要栽培作物。大致同一时期,黄河下游分布着_,长江下游有_

3、。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_,并且掌握了_技术。距今约 5000 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被_所代替。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同时,在北方辽河上游有_,长江下游有_。它们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_和_。3、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1)母系氏族社会:_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由于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_,成果共 享。(2)父系氏族社会:_晚期的父系氏族社会,_取代母权制,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的萌芽开始出现,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_。考古发现,这时_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人类即将迈入_的门槛。二、从部落到国家 1、三皇五帝到部落联盟 中国历史从_开始。

4、三皇时代神话色彩浓重。居于五帝之首的黄帝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形成_,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尧年老时,根据各部落首领的推举和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称为“_”。有夏氏部落的禹因_有功,接受舜的禅让,成为部落联盟首领。2、夏朝建立(1)建立:约公元前_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_国家夏朝。禹死后,其子启继位,_代替了禅让制。(2)制度: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称为“_”。中央设有主管_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夏朝社会仍然是_。除对夏后氏生活的地区直接统治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_。三、商和西周 1、商朝(1)建立与迁都:约公元前_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首领_推翻了夏朝,建立商朝。据载,商朝

5、的都城多次迁移,后来定于殷,所以也称_。(2)文化成就: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大批刻有文字的龟甲、兽骨。这些文字被称为“_”,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殷墟还出土了许多_,造型雄奇,纹饰华丽。(3)制度与疆域:商朝国家机构更加完善。_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_。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_,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_。商朝的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东到_,西及_,南跨_,北至_。2、西周(1)建立:公元前_年,周族首领周武王率众伐商,商朝被周朝取代。周朝定都于_,史称西周。(2)制度:西周实行_与_,史称“_,_”。周王将王畿直接控制的镐京之外的广大地区

6、,封授给_、_和_,在地方建立世袭的_。诸侯在国内也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分给士。这样,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金字塔型的_。(3)灭亡:公元前_年,周厉王为政暴虐,引发了“_”。周厉王出逃,诸侯共伯和被推举摄政,史称_。公元前 771 年,西北游牧民族_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3、商和西周的奴隶制经济(1)农业: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_是基本土地制度。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_、_、_、_等材质的工具,_农具极少。(2)手工业:_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我国是世界上最早_的国家,_是商周贵族普遍的衣着材料。探究一王位世袭制的产生 今大道既

7、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礼记 核心论点: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标志着社会财富和社会权力的集中,即“家”的私有观念深化,表明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具有神秘神权色彩。探究二分封制下的等级结构 信息提取:分封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层级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等级制度,加强了周天子对国家的统治。探究三 分封制对西周和后世的影响 对西周:(1)稳定了统治秩序,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2)打破了夏商的部落国家和方国联盟状态,国家政权由松散走向紧密,是一种制度创新。(3)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和华夏民族及国家意

8、识的形成。(4)封国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西周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势力增强,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对后世:(1)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的分封。(2)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3)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探究四 宗法制的影响 对当时的社会影响(1)政治方面: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制定了贵族之间的组织关系,也确定了政治上的等级隶属关系,形成了西周“家国同构”的国家结构,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2)婚姻礼仪:宗法制使一

9、妻多妾制成为西周社会婚姻的基本形态,并使聘娶婚成为婚姻的合法程序;宗法制婚姻满足了宗法政治的需要,使婚姻政治化。(3)姓氏方面:姓氏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以父权和族权为象征的,是带有阶级等级的宗法制的反映。(4)信仰、观念:宗法制调节人际关系,规范伦理道德,促使中国文化成为伦理型文化。对后世的影响(1)积极影响 影响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体现为“家天下”的延续、封国制度不断、家族制度延续和“家国同构”。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人伦、重视亲情、重视家庭生活的传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祖先、重视传统、重视统一的民族精神,影响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发展。(2)消极影响 政治上,导致了

10、专制社会和专制思想的形成,人们的民主观念和民主精神普遍缺乏,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识相违背。经济上,导致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扼杀了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建设。文化上,导致了中华民族重传统轻变革、重伦理轻科学,缺乏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精神,思想上表现为守旧、保守。1.在商代早期的甲骨卜辞中,“帝”的卜辞较多,其含义往往指“天神”。到商朝末期,“宗”类卜辞增加,“帝”逐渐消失,“帝”成为先王的祭称。这反映了()A.宗教祭祀仪式简化 B.宗法嫡庶关系确立 C.人的主体意识增强 D.天人合一理论成型 答案 C 2.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认为,(西周)所有新建的封国大都是少数周

11、族的贵族统治多数被征服族人,其土既非周人所有,其民也与周人不类,这些新来者的统治地位,如果没有坚强的武力作其后盾是支持不住的。这表明()A.分封具有武装殖民性质 B.血缘关系是分封制基础 C.新来统治者遭坚决反对 D.周朝军事实力非常强大 答案 A 3.“社稷”本是周代祭祀地祇(社)和谷物神(稷)的合称,周王分封新诸侯时,依据诸侯封地所在方位从周王室祭坛上取一摄色土赐予诸侯,受封者要将此土置于封地的社稷坛中进行供奉祭祀。由此可知,周代的“社稷”祭祀()A.象征了国家政权的建立 B.反映出农耕区域不断扩大 C.蕴含了国家一统的理念 D.强化了政治上的等级秩序 答案 C 4.据商君书所载:“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依据上述史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上古时期已经出现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B.神农氏建立了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C.农耕生产方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生活 D.此史料可以作为神农氏真实存在的史证 答案 C 5.右图是山西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鸟尊”,出土于山西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 114号墓。其大鸟回眸、小鸟偎依、巨象缩首的完美组合造型,成为西周青铜艺术中的罕见珍品。据此判断该艺术品()A.是晋侯权力至高无上的象征 B.体现了青铜铸造技艺的成熟 C.破坏了西周时期礼制的规定 D.由技艺精湛的私营工匠制作 答案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