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族公社的演变.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68900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0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氏族公社的演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氏族公社的演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氏族公社的演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氏族公社的演变.pdf(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9 1 氏族公社与氏族社会的特点 氏族公社是继原始群之后出现的以血缘为纽带的人类共同体,是原始社会的高级阶段。氏族公社的历史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由原始群进入母系氏族公社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农业的出现和人们开始了定居生活。农业、定居生活使人们认识到血缘近亲为婚的危害,从而实行族外婚,这样就进入了氏族公社。氏族社会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氏族内部实行禁婚,因此族外婚是氏族公社形成的条件和基本标志。其二,氏族全体成员必须属于同一祖先、同一血缘集团,相互间存在血亲关系。其三,每一氏族均有特定的名称,有共同的信仰,内部实行原始共产制和民主制,生产资料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共

2、同抚育后代。每一个氏族既是一个生产单位,也是一个消费单位。2 氏族制的确立 氏族是起源于一个老祖母,有特定的氏族名号,以族外婚为前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具有共同信仰的比较牢固的经济生活的社会单位。氏族制确立的经济原因是农业开始出现。随着制造工具技术的改进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过去那种不稳定的、松散的血缘家庭已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要求能够经常保持经济联系的、比较稳定的生产集团和生活单位的出现,以保证生产的持续和技术经验的继承和积累,这就是氏族产生的经济基础。定居和族外婚是氏族制产生的社会基础,随着定居的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近亲结婚产生的不良后果,逐渐对婚姻从习惯上进行了限制,即禁止同胞和旁系的

3、兄弟姊妹间的通婚,这种婚姻关系称为族外婚。3 母系氏族公社初期及其主要遗址 2/9 母系氏族公社是氏族公社的第一阶段,也是主要阶段。我国古代的母系氏族公社初期约开始于距今 10 万年,止于距今约 1 万年。这时的人类体质形态已进入“新人”阶段,相当于考古学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这一时期我国境内的新人化石及其遗存非常丰富,主要有:柳江人、河套人、山顶洞人、麒麟山人、峙峪人、左镇人。其中典型代表是山顶洞人。山顶洞人是 1933 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发现的,就体质形态来说,已基本上消除了猿的特征,和现代人的体质形态基本一致,现代人开始形成了。山顶洞人的生产工具已经有了显著进步,出现了磨光、钻孔技术

4、。山顶洞人的洞穴中有用火的痕迹,估计已经能人工取火。1963 年在山西峙峪遗址出土了石镞,说明这时的人类已经知道使用弓箭。弓箭的发明是这一时期人们在劳动技能方面的突出成就,它增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新人时期人们已学会用兽皮缝制衣服,已有爱美的观念,可能已经产生了原始宗教观念。当时人们过着以渔猎和采集为主的经济生活。4 母系氏族公社发展繁荣阶段及其主要遗址 大约距今 1 万年左右,我国的母系氏族公社进入繁荣阶段,这一时期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文化时代。建国以来,我国境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 6 千多处,遍布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其代表性文化有仰韶文化和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因于 1921 年

5、首次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而得名,分布地区很广,遍布黄河中上游地区,目前已发现 1 千多处遗址,距今约 5 千年到 7 千年,比较著名的文化遗址有陕西西安半坡氏族遗址。半坡遗址是母系氏族发展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址。半坡村的原始居民是定居的,以氏族或部落为单位,建立村落。村落遗址略呈椭圆形。村落中有一间面积达 120 平方米左右的大房子,可能是氏族(或部落)首长的住室或氏族(或部落)议事会的场所。居住区之外有窑场、公共墓地等。从已发现的墓地来看,没有男女合葬的现象,说明这时的人们是实行两个氏族群婚阶段的族外婚。族外婚的发展有助于人类的发育和繁衍,并可加强各通婚氏族间的联系、互助,这是人类历史的一

6、大进步。3/9 半坡遗址所反映的母系氏族时期,农业已经出现,处于“锄耕农业”阶段,主要生产工具是石器、陶器等,谷物有粟和稻。家畜饲养业也已出现,主要是饲养猪和狗,但狩猎和采集在经济生活中仍处于重要的地位。这时居民的原始手工业已相当发达。主要手工业有制陶器、石器、骨器、纺织、编织、木工等。在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上有彩绘的陶器,称之为“彩陶”,说明当时的绘画和雕塑等造型艺术都有发展。在这一时期的有些陶器上,刻画着一些类似文字的符号。学术界认为,这可能是中国文字的萌芽。河姆渡文化因于 1973 年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发现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浙江东部,距今约 6 千到 7 千年,是江南地区迄今发现的最早的

7、新石器文化。陶器为黑色,发现了“干栏”式建筑遗迹。5 母系氏族公社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组织(1)经济生活:母系氏族公社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原始农业是妇女在采集过程中通过长期观察、试种发现的,农业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石器多经过磨光或穿孔,有石斧、石耜、石铲、石刀、石镰等,还有石磨棒、石磨盘等谷物加工工具。黄河流域以种粟(谷子)为主,江南地区则普遍种植水稻。原始农业的发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使人类逐渐定居下来。原始农业虽然已经发生和发展,但采集依然是人们重要的生活来源。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人们定居下来,并将捕获的幼小动物豢养起来,从而出现了畜牧业。家畜饲养业是在狩猎经济的基

8、础上发展起来的,家畜饲养主要有猪、狗等。渔猎经济在当时仍占相当重要的地位。随着农业的发展,原始手工业也发生和发展起来。当时的手工业以制造陶器为主。仰韶文化以制作精美的彩陶著称,有的陶器上还有几何图案和写实图像。(2)社会组织:4/9 母系氏族公社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普遍形成了人口较多、规模较大的长期定居的村落。西安半坡、临潼姜寨等处就是比较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为我们了解母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组织和生活情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母系氏族公社的婚姻形态是族外群婚,即两个氏族间互为通婚集团,一个氏族的同辈男子做另一氏族同辈女子的丈夫,反之亦同。这种族外群婚制,可从仰韶文化等遗址中男女分葬的现象

9、里得到证明。到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阶段,婚姻制度逐渐由族外婚发展到对偶婚。对偶婚是一男一女之间的不稳定的结合,即一个男子在许多妻子中有一个比较固定的“主妻”,一个女子在许多丈夫中有一个比较固定的“主夫”,不是独占的同居,在对偶婚家庭里,男子从妇而居,所生子女属于女方所在的氏族,它是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主要婚姻形式,但这种婚姻仍是比较松散的暂时性的结合,是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的婚姻形态。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每个氏族都民主选举自己的首领,负责管理日常事务。氏族首领都由女性担任,这是由妇女在农业、畜牧业和家庭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决定的。氏族成员间完全平等,氏族首领没有任何特权。母系氏族公社内,财产公有,共同劳动,

10、平均分配,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这是由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决定的,劳动产品无剩余,氏族公社内部只能共同占有劳动产品,平均分配生产资料。由上述可知,母系氏族公社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母权制”,人们过着以女子为中心的对偶婚生活,世系按母系计算,财产由母系继承,子女随母而居,妇女在日常生活中占主导地位。6 图腾 从初期母系氏族公社社会起,每个氏族就采用一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作为本氏族的名称,这就是图腾。仰韶文化陶器上的鸟、鱼、鹿、蛙和人面鱼,可能就是某些氏族的图腾。图腾在母系氏族极其盛行,以至被某些学者称为图腾时代。人类在超现实理念的驱使下,极力寻求精神上的寄托,求助于一种超自然的神灵保护自

11、己,图腾是作为一种假设的祖先受到人们崇拜的,其目的是 5/9 寻求这种与自己有血肉关系的祖先的保佑。在现实生活中,图腾是祖宗的象征,神圣不可侵犯。图腾又是氏族的族徽,借此把各个氏族区别开来,这可能与氏族内部的婚姻禁忌有关。7 父系氏族公社及其主要遗址 父系氏族公社是继母系氏族公社之后的一个社会阶段,是由氏族公社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期。婚姻形态处于由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过渡阶段。这时氏族公社开始解体,以男子为中心分裂为若干个大家族,继而分裂为若干个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产生了父系家长制。妻子从夫而居,世系按父系计算,财产由父系继承。大约在距今 4 千年左右,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母系氏族公社逐渐过渡到父系

12、氏族公社。我国境内发现的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主要有:龙山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的城子崖而得名,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陕西、河南、山西、山东等省,延续时间较长。是新石器晚期最有影响的典型文化类型。xx 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一带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和江苏省北部部分地区。齐家文化:首先发现于甘肃广河齐家坪,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的甘、青地区。xx 文化:首次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的浙江省东部和江苏省南部。8 父系氏族公社取代母系氏族公社的原因 6/9 父权制取代母权制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男女在氏族中经济地位的变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

13、业和畜牧业成为人类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这一时期男子的劳动由狩猎和捕鱼转向农业和家畜饲养业,占据了原来女子从事的经济领域,成为氏族主要经济活动的承担者,处于主导地位。由于经济地位的变化,父权制逐渐取代了母权制。对偶婚的发展也是父系氏族公社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时的婚姻形态已由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过渡。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出现,是父权制确立的标志。父权制确立以后,子女随父居住,世系从父系计算,财产也按父系继承,母系氏族公社就逐渐解体了。9 父系氏族公社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组织(1)经济生活: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比母系氏族公社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发明了铜器,生产力提高。大汶

14、口文化、龙山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存中均发现红铜器,多为小型工具或饰物。这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取得的最大成就。但是,这一时期的生产工具仍以石器、骨器为主,磨制精美,种类也增多。第二,农业和家畜饲养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畜牧业进一步发展起来,并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从而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第三,手工业技术有了提高,出现了冶铜业、丝织业等新兴的手工业部门。陶器制造有了很大的进步,出现了轮制技术,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蛋壳陶,反映了很高的技术水平。玉骨器的制造是这一时期手工业的突出成就。手工业逐渐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而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出现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2)社会组织:父系氏族公

15、社时期,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不再是以氏族为单位,而是以一夫一妻的家庭为单位,氏族的作用日益削弱。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劳动产品除用于消费之外有了部分剩余,氏族内部产生了贫富分化,私有制开始产生。由于人们占有的私有财产的多寡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原始平等性逐渐消失,不平等的关系也就是阶级对立关系逐渐形成。7/9 几个氏族公社组成一个部落,以后又发展成部落联盟。父系家族有族长,氏族有氏族酋长,部落有部落首领,部落联盟也有共同的首领,传说中的尧、舜、禹就是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部落或部落联盟首领一般采用民主的方法推荐,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选举贤能有德者担任。这种民主选举首领的制度,称为禅让制

16、。到阶级社会产生前夕,这种制度逐渐遭到破坏,首领的继位方法实际上是在激烈的争夺中进行的。共同的利益和血缘纽带把公社成员维系在一起,他们共同商量氏族内诸如首领选举、生产、分配、战争、和解等一切大事。死后仍然埋葬在氏族公共墓地。即使后来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贫富分化日益明显,氏族墓地仍井然有序,同族而葬的形式在古代更是延续了相当长时期,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氏族制度的牢固性。10 新石器时代的分期、主要文化成就和遗址分布 从距今约 1 万年左右的时间开始,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陆续进入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的使用,陶器制造的开始,农业的出现,居民村落的普及,氏族制度的形成等,是这个时代区别于旧石器时代的主要标

17、志。新石器时代延续了五六千年左右的时间,到距今 4000 年左右结束。这是人类学和历史研究上所谓的“野蛮时代”,是人类由蒙昧走向文明的过渡阶段。在我国境内,迄今共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迹 7000 多处,正式发掘的有 1000 多处,主要的文化遗迹遍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北方地区等几个大的区域。各个地区的文化遗存各有特点,为了比较准确地表现各个地区文化的历史面貌,我国考古学把较为重要并且延续时间比较长、覆盖面比较广的定名为某种文化,在文化以下,又分为若干类型。按照时间顺序,新石器时代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大体说来,早期在距今 1007000 年之间;中期在距今

18、70005000 年之间;晚期在距今50004000 年之间。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早期文化遗存有:裴李岗文化、老官台文化、兴隆洼文化、彭头山文化;主要中期文化遗存有:8/9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河姆渡文化;主要晚期文化遗存有:龙山文化、齐家文化、良渚文化、石峡文化。11 氏族制的瓦解(1)私有制的出现。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原始的财产公有制渐趋瓦解,私有制由萌芽而产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劳动产品除用于消费之外有了部分剩余,氏族内部产生了贫富分化,私有制开始产生。私有制的出现主要反映在这个时期的墓葬中,死者随葬品多寡悬殊的现象严重。当时不仅出现了私有制,而且出现了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

19、。(2)阶级的出现。由于人们占有的私有财产的多寡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原始平等性逐渐消失,不平等的关系也就是阶级对立关系逐渐形成。关于阶级产生的情况,也反映在这一时期的墓葬中,齐家文化中有奴隶殉葬的现象。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贫富的不断分化,人们的关系也在重新组合:富有者成为氏族贵族,成为奴隶主的前身;贫困者往往要承受富有者的剥削和奴役,从而沦为奴隶。(3)国家的形成。中国古代国家产生的途径,是在各个发生了阶级分化的氏族部落间的冲突与联盟中形成的,不同于欧洲历史上任何国家兴起的形式。根据古代文献记载,中国古代存在着许多氏族部落,黄河上游和中游地区是黄帝和炎帝部落,黄河下游地区是东夷族部落,长江流域是苗

20、蛮都落。在原始社会末期,部落之间或部落联盟之间,经常因彼此掠夺而发生战争。因此,在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中,都要设置军事领袖,设置氏族大会、氏族议事会为领导机构,以决定大事,组织指挥战争。这种制度被称为“军事民主制”。这是一种由氏族公社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的制度。9/9 我国古代文献中记载了许多有关部落和部落联盟之间发生大规模战争的传说。如炎帝和黄帝两个部落联盟曾“战于阪泉之野”,黄帝取得了胜利;黄帝又和九黎“战于涿鹿之野”(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亦取得了胜利。黄帝部落成为黄河流域最强大的部落联盟。在氏族部落之间的战争与联盟中,国家逐渐形成。我国古代国家的形成约在尧、舜时期。我国的历史从这时起进入了阶级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