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汉词汇空缺现象.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64734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3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英汉词汇空缺现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英汉词汇空缺现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英汉词汇空缺现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英汉词汇空缺现象.pdf(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浅谈英汉词汇空缺现象 摘要:语言是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一面镜子,它反映了文化的演变过程。随着跨文化交际的日益频繁,词汇空缺这一语言想象凸显。通过对词汇空缺特点的对比,从词汇学的角度加以分析词汇空缺现象。关键词:文化 空缺现象 词汇空缺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表达形式,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尔(edward spair)指出:“文化可以理解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的表达形式。”文化差异通过词汇来体现,任何语言都能反映某种文化的特征。语言是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一面镜子,它反映着文化的产生与演进的过程,而语言和社会生活、社会意识的关系,又明显地表现在词汇方面(戴昭铭,

2、1996)。二、空缺现象 空缺顾名思义就是空白,它是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出现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它是指一个民族所拥有的文化现象在另一个民族里不存在。正如俄罗斯语言学家.索罗金等人所描述的,在原语中存在的某种为异族文化接受者所不明白,易于误解的东西,导致异族文化的空缺(王秉钦,2007)。因此,了解语言背后隐藏的文化对语言学习者是至关重要的。三、基于词语不同文化内涵的词汇空缺现象 1.人名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因而孕育了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文化赋予了人名极丰富的文化底蕴。随着历史的变迁,人名揭示了不同时期历史发展的轨迹。它本质上反映了封建宗法伦理的等级观念。这是从周代开始的长子继位的宗法制度,

3、其中“姓”代表的是宗族群体,体现了血缘关系,有以官职为姓(如司马);有以帝王为姓(如李);还有以职业为姓(如石、陶,等等)。而西方人热衷于以自然现象为姓(snow,frost,etc.),或者选择颜色词汇为姓(red,white,black,etc.),甚至以动物词汇为姓(fox,lamb,etc.)。在中国社会,有的按一个人生辰八字取名,这和古代相传下来的五行学说是相关的;有的名字则由父母的姓氏组合而成;有的根据事件命名(如国庆,援朝,等等)。在西方社会,人名都寓意了特殊的含义,如女子名字 diana(月亮女神),dorothy(珍贵的礼物),mary(海上明星),victoria(胜利);

4、男子名字 richard(勇敢的人),michael(上帝的使者),henry(富有的贵族),等等。由此可见,中国文化里重姓轻名,西方文化里重名轻姓。2.地名 众所周知,不同地方的地名不仅体现了这个地方的特征,其中,也蕴含了深层的自然和社会文化。(1)地名能够折射出历史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各行各业,各种市集的集散地。如成都的春熙路,盐市口,牛市口,海椒市等,这些地名反映了当时曾经所经营的范畴。成都有个锣锅巷,锣锅是古代军用的铜锅,晚上用于报警,清朝为统一西藏,在成都扩军,使 得这条街的铜业得到发展,并开设作坊,由此而得名。(2)地名可以折射出悠久历史。如成都取自周太王迁徙“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

5、称,西汉时以织锦业闻名,称为锦城,到五代时,城里种芙蓉,成都有得名“蓉城”;又如,辽宁的铁岭、湖北的大冶,都是以矿物质命名的城市。相比之下,在西方社会,比如说美国只有 200多年的历史,其城市名就极具特色。像是washington,madison等都取自美国总统的名字;white apple,cherry tree取自水果名,而诸如 thumb,arm之类的地名则源自身体部位的名字。而著名城市 new york,这里的 york原是英国的一个地名,英国移民来到新的地方以后,由于思乡心切,于是在 york前加了个 new,因此纽约这个地名由此而来。3.动物名 东西方社会赋予了动物不同文化价值观,

6、这也是导致跨文化交际中出现障碍的原因之一。(1)英文词汇“crane”,在中文里意指仙鹤,是长寿的象征,但是在西方人眼里,它纯粹就是一种动物,怎么可能与人的寿命相联系。(2)凤凰一词在中国典故里被认为是鸟中之王,是一种吉祥物,人们认为它的出现预示着天下太平,在汉语词汇里常和龙相伴,如龙凤呈祥,龙凤胎,等等。在西方,它是传说中生活在阿拉伯荒漠的神鸟,有不死鸟之称,在英语里在英语中有“再生”“复活”的含义。(3)蝙蝠,在西方世界里是令人讨厌的动物,如“as blind as bat(有眼无珠)”;与此相反,在中国文化里,蝙蝠能给人带来好运,并且“蝠”与“福”的发音相近,而后者表示幸福,与“祸”相对

7、,蝙蝠也自然成为吉祥的象征。(4)海狸,英语学习者通常会遇到这样的词“eager beaver”,但不明其意。其实,它是产于北美洲的野生动物,东方人对其知之甚少。海狸活动积极,在筑巢方面有很高的技艺和独创性。西方人根据其特性创造了这个新词,喻指“a person who is anxious to get something done impatiently(干活特别卖力的人)”。四、中外文化中的特色事物 众所周知,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它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像“粽子,旗袍,月饼,唐装到剧种里角色的称谓,包括青衣,花旦等”,这类独特文化的存在吸引了外国人的眼球。而英语词汇的变化则

8、出现在每一个特定的时期,人们经常说的coffee,nylon,pisa,等等,体现了西方世界的多元文化。同样,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比较:1.文化的不同“龙”这个词从动物词汇中单独列出来进行说明,在西方人看来“龙”是没有“地位”的爬行动物,令人厌恶的象征,它在被引入以基督文化为主流的西方世界时,被错误的翻译成了“dragon”。在东方文化里,“龙”是能兴风降雨的神异动物,自古以来,它就是皇帝的象征,后来引用为珍异,高贵的象征。成语有“望子成龙”,“龙凤呈祥”,“乘龙快婿”等。2.有些词语的出现源于人们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生活认识的不同。比如,英语中谈到“american dream”指美国标榜的立国精

9、神,崇尚个人自由和机会均等。在说英语的国家,人们通常认为单数吉利,但是“13”却被认为不吉利的数字,因此,楼层没有第 13 层,常用“12a”代替,同理,飞机,剧院没有第 13 排,每月的第 13日都不宜进行庆典的喜庆活动。数字“8”在中国被赋予了周全,发达,积极,顺利的含义,很多人便选择带有 8 的数字的日子结婚。可以想象,民俗文化已经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人们的观念。3.源于典故或神话 汉语里有“愚公移山”,“愚公”为中国传说中的人物,这个名字是独一无二的,只存在中国的语言中。在英语中,圣经作为西方文化的源泉也为西方所独有(the bible is a rich source of allusi

10、ons),圣经中的人物,如“solomon”指聪明的人,他能判断对与错,是与非。4.宗教信仰不同 在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大多数人信奉基督教,他们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上帝能够主宰一切,吃饭前都要向上帝做祷告。人们通常说“感谢上帝”。在中国,人们普遍信奉佛教,我们经常会听到“菩萨保佑”;“退一步海阔天空”之类的佛教用语,虽然它是外来文化,但在汉语词汇里不难看出佛教对人们思想的熏陶。5.生活习俗不同 众所周知,中国北方一些地方,如陕西农村,人们喜欢睡在炕(kang)上,“炕”这个词是指 a heatable brick bed,它是与炒菜做饭的炉灶相连,炉灶烧柴时的热会散步到炕上,人们怕冷便喜欢

11、在炕上呆着,类似于电热毯的功效。但对于外国人来说,他们对这个文化却是一无所知。在西方,人们祝酒时常用“toast”这个词表达,它的本义是指“烤面包片”,那么,祝酒的习俗是源于英国,英国人喝酒时常把一块放有香料的烤面包片加入酒中,使酒味更美,由此人们用祝酒词“drink a toast”来表达喝酒时的喜悦之情。五、词义的变化发展导致了词汇的空缺现象 1.词义的扩展(generalization)英语词汇里有 watergate,指的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制造的水门事件,现泛指类似的水门事件的丑闻。holidays,原专指圣诞节,复活节,现指任何节日。lady原指贵族太太,现已为女人的同义词,如 sal

12、es lady,cleaning lady,a lady novelist.hollywood,原来只是个地名,现指“american film-making industry”,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们逐渐的认可了这个词。而在汉语词汇里,“琴”,原指一种中国古乐器,现在泛指一切乐器。“江”,原指长江,“河”,原指黄河,后成为一切江河的统称。“社稷”一词源于中国古文化,由于农耕经济在先秦时期十分发达,农业在中国文化中影响了一批词的演变,“社”本义指土神,“稷”是我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之一,甚至周代的人将“稷”作为他们的始祖,尊为谷神,人们出于对土地粮食的高度重视及特殊感情,将这个词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

13、,后引申指“国家”。2.词义的缩小(specialization)英语中 liquor翻译成中文是液体,原指诸如威士忌之类的烈性酒,现在常指酒。rendezvous,源自法语词汇,原指“约会”,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现指“使在空间会合。”汉语中“亲戚”一词在古语中解释为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和兄弟;现专指与自己家庭有婚宴关系或血缘关系的成员,不包括父母和兄弟。在英语词汇里也阐述相同的观点。3.词汇的隐含意义 词汇的涵义不同于字面意义,是词的隐含或附加意义。在一种语言里认为是褒义的词,在另外一种语言里就变成了贬义,从而成为了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屏障。汉语里“农民”这个词指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这是对

14、农民社会地位的肯定。这个词汇英语里表达为“peasant”,解释为乡下人,乡巴佬或教养不好的人,隐含了贬义的色彩。在英文中“individualism”指的是个人主义,尤其是美国崇尚个人主义,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的核心,它强调个人的尊严、个人的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提倡思想自由,追求个性,早在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所推崇的牛仔精神正体现了个人的强大力量,这是个人主 义价值观的真实流露。而在汉语里“个人主义”表示自私自利,脱离集体主义。此外,还有一些词,如“landlord”(地主),“capitalist(资本家)”在汉语里被称为贬义词。相反,在英语里,“capitalist(资本家)”被视为成功者,因

15、为资本主义社会崇尚个人奋斗获得成功。当然,词汇空缺现象也不是完全的,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依然可以在一些成语和谚语中找到对应的词语,如下所述:“look before you leap.”三思而后行;“like father,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great minds think alike”英雄所见略同,等等。六、结论 中美文化差异大,人们必须了解对方的文化,才能弥补交际中的不足,达到理想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讲,词汇的演变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的,从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文化的变迁。通过对英汉词汇的对比研究,人们可以发现中国文化在发展中吸取了异族文化的某些东西。与此同时,外来

16、文化也受到了中国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趋势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的更深层次的交流。参考文献:1李福印.语义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1999.4顾嘉祖,陆昇,郑立信.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5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6王秉钦.culture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western and chinese name j.dalian foreign journal,19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