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够用吗?今天为何不再发明新字.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64149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44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字够用吗?今天为何不再发明新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汉字够用吗?今天为何不再发明新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字够用吗?今天为何不再发明新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够用吗?今天为何不再发明新字.pdf(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汉字够用吗?今天为何不再发明新字 作者:来源:新传奇2020 年第 10 期 幾乎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用汉字准确地描述出来,我们也从来不会觉得汉字有不够用的时候。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还是会有人想问,汉字真的够用了吗?怎么不再发明一些新的汉字来顺应时代的发展呢?汉字发展的三大危机 汉字是何人创造?古代华夏神话有“仓颉造字”的说法:说的是轩辕黄帝在位期间,仓颉创造了汉字。当然这只是原始社会时代的一种折射。从语言学角度来说,汉语属于孤立语,而汉语对应的汉字,每一个字都是单音节的。在上千年的演化中,华夏先民至少在汉代说文解字成书之前的年代,将涉及到行政、生产、日常等方面的汉字,创造出来了。早期,汉

2、字采用“以形表意”的方法造字,即通常所说的象形、指事、会意造字法。这类造字方法在甲骨文时代占 70%多,有明显优势;但也有很大局限性,不仅符号众多,而且复杂的抽象概念以及虚词等,难以构形。汉字发展遭遇的第一个困境就是,众多的概念无法通过以形表意的方式造出文字符号。如何突破?从殷商甲骨文看,当时有两条路径可供选择:一是借助早已使用的同音借代的办法,即“假借”;二是用形声造字法来构成新字。形声字在甲骨文中占有相当比例,约占29%。到西周时期,形声造字就已逐步成为主要构形方式。到春秋战国时期,汉字构形基本实现了单一的“形声化”。这一变革从根本上解决了汉字符号生成的机制问题,使得汉字符号可以适应时代发

3、展而生生不息。汉字发展的第二次危机是书写效率。从甲骨文、西周青铜器铭文、战国简牍到秦代诏版文字,汉字的形体都具有较强的形象性特征。汉字形体从描摹客观物象为基础而形成的字形,逐步发展成为曲线线条构成的形体,这就是篆籀(即大篆、小篆)字体。战国时期,篆书与实际应用追求书写便捷的矛盾日益突出,陷入书写效率低下的困境。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书同文”政策,小篆成为古文字的终极形态。东汉时期出现了“新隶体”,到魏晋时代这种写法定型,就成为我们今天所说的“楷书”。清末,中华民族和文化陷入深重危机,一些人将中国积贫积弱的原因归结为科技教育落后,而科技教育落后是因为汉字的繁难。神圣的汉字逐渐跌落神坛,各种汉字

4、改革方案纷纷面世,许多人主张以罗马字替代汉字,推行拼音文字成为大家的共识。这是汉字面临的第三次重大危机。在西方文化冲击下形成的这场汉字改革运动,几乎将汉字推到了毁灭的悬崖。新中国成立后,提出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推进了汉语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在晚清之前、汉代以后,汉字基本够用 从“仓颉造字”开始,到如今的简体汉字,我们的汉字越来越规范和丰富。已经发行到第十二版的新华字典里,也拥有着一万多个字的汉字介绍。这里面的汉字储存量是非常惊人的,有很多人连字典里面一半的字都认不全。可以说,几乎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用汉字准确地描述出来,我们也从来不会觉得

5、汉字有不够用的时候,而更多的是发出怎么这个字不会写的感叹。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还是会有人想问,汉字真的够用了吗?怎么不再发明一些新的汉字来顺应时代的发展呢?既然已经有这么多汉字了,再发明新的汉字,显得有点多此一举。当然,也并不是说这几千年里,就没有发明过新的汉字,还是有的。比较典型的有:唐朝时期,女皇武则天创造了“曌”这个字,而这个字也只是用来起名字,不影响日常,没有“曌”,也有“照”来代替;唐朝时期,波斯拜火教传入中国,于是有了“祆”这个词,不过这个是专有名词,更加不影响日常;五代时期,南汉皇帝刘龑发明了“龑”这个字,意思是飞龙在天,其目的和武则天的“日月当空”一样,都是为了取名字,不影响日

6、常;而明朝,朱元璋的后人为了取名字方便,发明了大量的五行为部首的文字,而这些也是为了取名字,同样不影响日常。综合以上来看,在晚清之前、汉代以后,中国历史上的新增文字,基本上用来取名字用,因此可以视为,在这期间,汉字是够用的。新的科学名词,可通过两种方法解决 近代以来,受西学冲击,汉字又出现了一次危机。典型的是化学科技的传入。很多化学元素符号,在中文里找不到对应的词汇。于是,中国的化学先驱想到了借鉴朱元璋子孙造名字的方式,开始翻译化学名词比如氦、氖、氩、氪、氙、氡这些词汇,考虑到属于气态元素,于是用“气”字旁,配上和译音相近的汉字,一组合,于是有了中文版的化学元素的对应文字。于是,此次汉字危机解决。之后,汉字再没有遇到不够用的情况。毕竟,人们在日常写作中,常用到的汉字大概只有2000 个左右,剩下的都是一些生僻字、专业用词,平时很难用到。不过,即便是遇到了,相信也可以通过当年解决化学元素译名的方式解决。此外,在遇到新的科学名词的时候,汉字也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解决:第一种是音译。比如我们日常所说的“引擎”“因特网”,其实就属于将外语词汇按照其大致的发音翻译成中文。第二种,则是根据其意思,找汉字中能表达其大致意识的词汇,来组成新词,比如“互联网”“火车”“汽车”就属于此类。(文史百科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