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词《黄鹤楼送孟浩然.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56980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59.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白诗词《黄鹤楼送孟浩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李白诗词《黄鹤楼送孟浩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白诗词《黄鹤楼送孟浩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诗词《黄鹤楼送孟浩然.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李口诗词黃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赏析 黃鹤楼送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 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黃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 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 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 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 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作品名称:创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处:全 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李白 题材:赠别诗 作品原文 黃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草书作品

2、黃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草书作品 黃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词句注释 黃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矶 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黃鹤 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辞:辞别。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 向下而行。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

3、作“碧 山”。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白话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黃鹤楼,在这柳絮如烟、花似锦的阳春三月 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远 的天际奔流。创作背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热爱 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 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 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 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

4、隐安陆,蹉距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口结识 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 八年(730年)三月,李口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 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吕区)相会。儿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 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整体赏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 之任蜀川 那种少年刚肠的 离别,也不同于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 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 这次离别跟一个华的时代、华的季节、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 着诗人

5、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 里的世界,还儿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 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 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 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乂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黃 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花似锦。李口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 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 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兀得很,他向往扬州地 区,乂向往孟

6、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 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 人悦LL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 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 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 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乂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 方,这和李白心U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乂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 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 诗的气氛涂抹得尤

7、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 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 开元时代华的长江下游,乂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 时节、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 丽,清人孙誉为“千古丽句”。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 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LI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口光望着帆 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口送时间之长。帆影已 经消逝

8、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 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惟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乂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 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U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 离别,对李白来说,乂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 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LI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 来。名家点评 入蜀记 卷五:八月二十八日访黃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 云:“孤帆远映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盖帆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 不能知也。唐诗正声:燕公(

9、张说)送梁六之作,直以落句见情,便不能与青 莲此诗争雄。唐诗绝句类选:末二句写别时怅望之景,而情在其中。唐诗直解:更不说在人上,妙,妙。唐诗解:“黄鹤”分别之地,“扬州”所往之乡,“烟花”叙别之 景,“三月”纪别之时。帆影尽,则目力已极;江水长,则离思无涯。怅望之 情,俱在言外。汇编唐诗十集:唐云:说“孤帆”即是说人。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陈继儒曰:送别诗之祖,情意悠渺,可想不可 说。唐诗摘钞:不见帆影,惟见长江,怅别之情,尽在言外。增订唐诗摘钞:“烟花三月”四字,插入轻婉;三月”时也,“烟 花”景也。第三句只接写“辞”字、“下”字。而庵说唐诗:有神理在内。诗中用字须板,用意须活。板则不可移 动,

10、活则不可捉摸也。唐宋诗醇:语近情遥,有“手挥五弦,目送飞鸿”之妙。网师园唐诗笺:语近情遥(末二句下)。唐诗选胜直解:首二句将题面说明,后一句写景,而送别之意已见言 表。孤帆远影,以口送也;长江天际,以心送也。极浅极深,极淡极浓,真仙笔 也。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不必作苦语,此等语如朝阳鸣风。唐诗三白首:陈婉俊补注:千古丽句(“烟花三月”句下)。诗境浅说续编:送行之作夥矣,莫不有南浦销魂之意。太白与阳,皆 一代才人,而兼密友,其送行宜累笺不尽。乃此诗首二句仅言自武昌至扬州。后二句叙别意,言天末孤帆,江流无际,止寥寥十四字,似无其深意者。盖此 诗作于别后,阳此行,江程迢递,太白临江送别,直望至帆影向空

11、而尽,惟见 浩荡江流,接天无际,尚怅望依依,帆影尽而离心不尽。十四字中,正复深情 无限,曹子建所谓“爱至望苦深”也。唐诗绝句精华:善写情者不贵质言,但将别时景象有感于心者写出,即可使诵其诗者发生同感也。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 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并称“李杜”O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乂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 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 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绚烂的色 彩,达到盛唐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