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路的开辟.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53984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8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航路的开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航路的开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航路的开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航路的开辟.pdf(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新航路的开辟 授课人:华池一中 柴志华【课标要求】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学习目标】新航路开辟原因和客观条件、探寻新航路的过程、影响【重点难点】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经过和影响。难点: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旧航路”指传统的欧洲与亚洲之间的航路。15 世纪以前,从东方到欧洲主要有3 条交通要道:陆路一条,从陆上丝绸之路经中亚沿里海、黑海到小亚细亚,由意大利商人转运到欧洲;其余两条海陆并用,一条由海上丝绸之路到波斯湾,通过阿拉伯商人转运到地中海,再由意大利商人转运到西欧;另一条由海上丝绸之路抵达红海,再穿越苏伊士运河前往埃及的亚历山大

2、入地中海,再由意大利商人转运到西欧。三条传统航路都要经过地中海东岸,再转运欧洲。新航路则是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和对外扩张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实现不经过地中海而是绕过非洲南端或是直接向西航行通往东方的航路。一、自问成思:1、东方的诱惑-学生活动:一组同学结合课本和追问深思部分材料总结归纳选派代表发言,全面总结新航路开辟的背景(1)原因: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商业危机:宗教热情:(2)条件:客观条件:主观条件:2、开辟新航路-学生活动:选出一个代表,代表航海家重走新航路,简单识记新航路开辟过程 时间 航海家 支持国家 航向及开辟航路 备注 1487

3、1488 迪亚士 葡萄牙 1492 西班牙 西欧美洲 1497 1498 葡萄牙 第一个到达印度 1519 1522 环球航行 证明地圆学说 3、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学生活动:画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思维导图(1)对欧洲:(2)对美洲:(3)对非洲:(4)对亚洲:(5)对世界 二、互问明思:(分组讨论,相互交流)1、辩论:新航路开辟给人类带来的是曙光还是灾难.2、14 世纪中国航海史上发生了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郑和下西洋早于西方开辟新航路大半个世纪,当时中国人的海上开拓意识并不逊于欧洲,中国的航海造船技术是欧洲人不可比拟的,这是让中国人感到无比自豪的壮举。但是遗憾的是郑和下

4、西洋并没有让中国成为海上强国,1433 年明宣宗在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后,颁布了禁海令,彻底放弃了海权,退出了海上强国的行列,深入本质,剖析双方的目的、性质和影响 。郑和下西洋 西欧开辟新航路 目 的 性 质 (结 果)影 响 3、史观教学:革命史观:革命史观认为,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全球史观(整体史观):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现(近)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近现代的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即现代化的历史。社会史观:认为与历史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问题一样,社会问题也是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

5、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民生问题和社会生活。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创造、积累文明成果以及人的自身文明化的过程。计量史法:用自然科学中数学方法对历史资料先进行定量分析再进行定性分析 探究:用上述不同史观来理解“地理大发现”的影响?三、追问深思:经过讨论,进一步认识历史事件背后深层次的问题 1、材料1:15 世纪,随着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货币,不仅是社会财富的主要象征,而且也日益成为衡量社会地位和权力的重要标志。因此社会各阶级人士无不醉心于寻求黄金和财富,然而西欧贵金属产量本来就不 高。黄金白银大量外流,西欧市场货币普遍短缺。

6、材料2:16 世纪(欧洲)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 提供动机”。根据材料分析: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两大动机是什么?结合材料分析推动新航路开辟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欧洲人能开辟前往东方的新航路的原因是什么?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有哪些?材料3:1453 年,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这实际上等于堵死了这一条重要的商路。引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根据材料归纳: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又一原因 2、材料一:“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他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

7、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以及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各地销售,赚取丰厚利润。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商业的地位日益重要。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材料二: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 1500 年开始?回答是,1500 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 1 500 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1500 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可以拿哥伦布和宇航员进行比较:前者抵达圣萨尔瓦多,打破了地区间彼此隔绝的束博;后者登上月球,打破了行星间

8、彼此隔绝的束缚。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 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的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的开辟对整个世界造成的影响是什么?(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产生哪些影响?四、切问成思:重读新航路的开辟你有什么感悟?资料:迪亚士船队 1487 年 7 月,迪亚士奉葡萄牙国王之命,率3 艘探险船沿非洲西海岸南下,踏上了驶往印度洋的未知之路。当船队到了南纬33 度的地方时,突然遇上了风暴,在海

9、上漂泊了13 个昼夜。船队已在风暴中绕过了非洲的最南端。于是船队改变航向朝正北航行,几天之后果然看见了东西走向的海岸线和一个海湾(今南非的莫塞尔湾)。但船员们都不愿继续东行冒险,船长只好率船队返航。返航途中接近一个伸入海中的海角,不料风暴再次降临,海面巨浪滔天。船队在风浪中经过两天奋力拼搏,才绕过骇人的海角,驶进风平浪静的非洲西海岸。望着令人生畏的海角,船长将它命名为“风暴角”。1488 年 12 月,船队回到里斯本,船长向国王裘安二世描述了自己的探险经过和命名为“风暴角”的海角。国王认为,绕过这个海角就有希望进入印度洋,到达朝思暮想的黄金国印度,于是就将“风暴角”改名为“好望角”,并一直沿用

10、至今。此后,好望角就成为欧洲人进入印度洋的海岸指路标。达伽马船队 1497 年,船长达伽马率4 艘帆船,160 名水手从里斯本出发,沿迪亚士开辟的航路南行,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海岸前进,进入印度洋,到达非洲的莫桑比克,然后由阿拉伯人领航,顺利渡过印度洋,到达印度的卡里库特。返航时,我们带回了大批香料、象牙、丝绸、宝石等物品,带来的收益高达航行费用的60 倍。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收获!哥伦布船队 1492 年 8 月 8 日,船长哥伦布率领3 艘帆船,从帕洛斯角起航。9 月 6 日,远征队驶入烟波浩淼的海洋。很幸运,一路顺风,但是,随着一天天、一星期一星期的过去,船上的人们烦躁不安起来。为了平息他

11、们的忧虑,船长发布了有关已行航程的假消息。10 月 7 日,发现了飞鸟,但在地平线仍没出现陆地。船长也焦虑起来,这时已西航很远,按他的计算,应已见到日本。10 月 9 日,船长许诺要是三天内再看不到陆地,就返航。恰好在三天期满前,人们发现了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小岛,船长命名它为圣萨尔瓦多。船队终于到达古巴、海地。哥伦布误认为他所到达的地方就是印度,因此,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印度人),这个名称一直沿用下来。麦哲伦船队 1519 年月日,船长麦哲伦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率领一支由5 艘大帆船和265 名水手组成的探险船队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沿南美洲海岸南下,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后人命名为

12、“麦哲伦海峡”),进入另一片辽阔的海洋。沿途风平浪静,航行很顺利,麦哲伦高兴地把这片海洋称为“太平洋”。在横渡太平洋时,船队经历了严重的缺少食物和淡水的困难,一些丧失希望的人曾经发动反对麦哲伦的叛乱,叛乱的首领被麦哲伦抛在途中的荒岛上。年月,船队终于到达了菲律宾群岛。船队在这里得到了补充。可惜的是船长麦哲伦在干涉岛上内部战争时,被当地的土著人杀死。其他船员逃出后继续航行,绕过好望角,直到1522 年,才回到西班牙,这时只剩下一艘船和十几个人了。若文不按常古,则匠心必独妙 新航路开辟教学反思 华池一中 柴志华 所谓“文不按古,匠心独妙”,指的是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其实把它运用

13、于一堂历史课和历史教学又何尝不是恰如其分。传统的历史课是灌输式、死记硬背式,是枯燥的、索然无味的,而事实上的历史应该可以是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但是怎样才能打破常规与传统,给学生还原一个设计独特、趣味性、思维性十足的历史课,我想这是新课改以来每一位历史老师都在思考并努力解决的一个问题。当然作为一名惯用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的我也不例外。在上人教版必修二第 5 课新航路开辟一课运用“思问”模式上了,感触良多。这节课内容知识线索清晰,分背景、经过、影响三大部分,当然重点难点都在影响这块。传统教法讲起来也不费劲,但学生只是机械的记笔记,兴趣不高。在任老师的指导下,每一部分都使用了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来开拓学生

14、思维,调动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在第一部分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这块充分利用五中学案追问深思环节的史学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总结开辟的原因,并让学生代表上台讲解分析,同时完成学案第一环节自问引思有关原因的部分,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并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史学素养和总结归纳材料的能力,与高考接轨。其次,第二部分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属于学生识记的内容,本环节在学生事先预习的前提下,由一组同学选出代表上台借助课件或地图或地球仪向全体学生展示梳理开辟新航路的四位航海家的航线,当然上台的这位同展示时语言幽默、思路清晰、表达清楚、航向明确,通过这个活动形成拓展学生的时空观,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记忆规律,帮助学

15、生识记。第三部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一目因为是本课重难点,所以在任老师的指导下我设计了两个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的理解。第一,使用了五中的特色之一思维导图,在学生展示了自己设计的思维导图后,我以课件出示相应材料补充导图内容,使学生再次接受史学材料的训练后全面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美洲、非洲、亚洲以及全球的不同影响,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一个以“新航路开辟给人类带来的是福祉还是灾难”为题的辩论环节,学生进行了激烈的辩论,积极参与、兴趣盎然、气氛活跃,知识调动、思维发散、演说口才、严密逻辑、传统突破无不在这一环节体现的淋漓尽致。我想这应该是不按常规,独具匠心的吧。通过对这节课的操作及课后五中金校长、指导老

16、师任鹤老师、五中同行及花华池一中自己同仁的中肯评价,使我受益良多,感慨万分。首先,认识到一堂历史课应具备三大要素即基础知识、史学材料、知识运用,这三者巧妙结合才能使一堂历史课完整。其次,原本枯燥乏味的历史课如何才能体现学生主体,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愿意思考、愿意表现、学会思考、学会提问、提高有效性才能使一堂历史课完美。第三,合作探究性课堂,问题如何分配、小组内和小组间如何合作如何配合才能使合作效度更高。第四,学案对历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学案如何与课本与课堂衔接,才能提高课堂效率。第五,课堂模式怎样与高考衔接,等等。这些问题是通过这节课的操作各位指导老师给的中肯问题,当然也是我的困惑。而这些问题是常常被传统课堂所忽视的,在课改和我自己的不断进取中这些问题不能再被掩盖。要突破传统就要解决,而如何解决需要我们的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只有突破传统时刻变革,才会做出独特完美的历史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