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农村,信用要先行.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36187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1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新农村,信用要先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建设新农村,信用要先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新农村,信用要先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新农村,信用要先行.pdf(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建设新农村,信用要先行 摘 要:长期以来,金融服务尤其是信贷服务的缺乏已经成为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在现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逐渐加深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影响也正逐渐显现出来,大量的农民工失业返乡,对于创业资金的需求更加凸显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矛盾。本文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面临的难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关键词:供需矛盾;信用担保;信贷保险;信用文化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是支持服务“三农”的重要力量。农村金融的稳健运行,不但有利于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而且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意义重大。然而农村金融的发展离不开信用的保障,深入建设新农村与完善农村信用体系仿佛一对孪生姐妹,被同时提上了发展日程!立足当前现实,经过改革开放 30 年的发展,我国农村逐渐形成了以正规性金融为主导、非正规金融为补充的金融体系,但由于受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信用中介服务落后,以及经济主体信用意识欠缺等因素影响,使得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局面,如何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加快构建起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信用支撑体系,成为一个亟待探索的问题。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面临的难题 (一)农村金融供需对接中的矛盾分析 1、供给主体的商业性与需求主体的多样性导致农村特色需求满足度低 首先供给主体的

3、商业性:追求利益最大化是金融机构的首要目标,所以金融机构一般将具有良好市场潜力的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客户作为发展目标,相对而言农户和农村企业信贷量低,管理成本相对大客户较高,这就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发展农村信贷市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需求主体的多样性:一方面大部分农村居民对信用需求的水平较低。另一方面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经济活动增加,相对应地与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信贷关系也就增加,因此,农村信用范围有所扩大。以上两个方面就构成了农村小量的整体供给与部分增加的信用需求之间的矛盾,导致具有区域发展特色和行业特色的农村金融需求满足度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农

4、村非盈利性基础需求满足率低。农村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存在非盈利性特征,如果此类投入得不到财政扶持,金融需求满足率低下,或者即使有财政扶持,但承贷项目主体小,满足度低。二是地方特色产业需求 受政策影响大,阶段性的供需矛盾突出。受经济变化的影响,金融机构根据风险状况调整行业的准入、限制、维持、退出策略,如果具有地方特色的诸如纺织行业被纳入金融限制行业,那么当地与纺织业密切相关的棉花加工、织布、印染等大大小小的客户都会受到影响,尤其部分信贷人员在政策执行中存在“一刀切”的偏激做法,更是激化了供需矛盾。三是农村非盈利的经济组织主体需求满足率低。随着农业产业化和加工企业组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涌

5、现出农村经济的中介组织,主要从事经纪咨询贸易运输等,这类组织一头连接千家万户农民,一头连接着农场品销售市场,由于这类经济主体在农产品收购流转中拥有季节性金融需求,同时又不具备资产抵押的特征,其融资难度大。2、金融供给设置准入门槛与需求主体自身不足导致微小客户满足度低 在众多的金融供给体系中,各家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均设有一定的门槛,对客户规模、客户经营状况、客户抵御风险的措施、利率的定价等设置条件。从金融机构市场定位分析,农村规模大的客户为其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多,可选择产品多,金融满足度高;农村规模小的客户为其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少,可选择产品少,且融资成本高,金融满足度低。3、农村融资担保体

6、系不完善加剧农村金融供需矛盾 在市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中,除了建立了财政控股、注册资本在亿元以上的融资担保公司外,为防止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财政出资陆续建立了应急互助基金,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方便。而现行农村融资担保体系存在着数量少、资本小、管理混乱的现象,有的地区受财力限制,尚未建立融资担保体系。农村金融担保体系的空缺或担保体系实力不强,难以破解当地中小企业和农户融资难困局。此外,农村金融信用环境建设、金融维权意识淡薄、农业保险等配套措施滞后,也直接影响了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的对接。(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宏观政策分析 1、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缺乏法律政策依据。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7、,相关政策和地方法规也基本是空白,农村信用信息的征集、评估和失信行为的惩治无法可依。由于法律依据不足,采集电信资费缴纳、水电费缴纳、司法判决、合同执行等非银行信息难度较大,使得农村信用体系难以获得全面的信用信息,农户信用评级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受到影响。失信惩戒机制也不能有效建立,失信行为得不能有效惩戒;同样,守信者的守信行为也不能得到更好的激励。2、农村信用信息开放度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社会参与不充分。首先,我国征信体系建设时间晚,自 1997 年开始筹建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受数据采集难易程度、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等因素制约,征信系统使用情况相对怠慢。其次,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8、,涉及部门、环节较多。有些地市虽然已建立了组织领导机制,但各部门参与仍不充分,一些部门从狭隘的自身利益出发,认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自己关系不大,参与积极性不高,对安排的工作任务存在应付现象。第三,居民个人分散在工商、税务、电信等部门的非银行信息仍未统一纳入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农户的效益分析,贷款风险预测也无法正常进行。使信用信息征集面不够广泛,影响了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和效果。二、农村信用体系的发展与完善的建议 (一)创新贷款模式,分散贷款风险 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和农民“贷款难”一直是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对矛盾,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农村信用社、

9、商业银行考虑到农业生产的风险较大,一般对于农民数额较大的贷款都要求有相应的抵押物,但是在农村,由于农民对土地仅有使用权而无处置之权利而无法抵押,对于农民的房屋来说,作为“小产权房”,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其产权证不是由国家房管部门颁发,也没有作为抵押物的功能,所以,无法提供有效地抵押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地金融机构都进行了积极探索,结合区域经济的特点,创新了一些抵押贷款方式,有效地突破了小额信贷抵押的瓶颈。现阶段主要的抵押贷款方式有:一种是农户联保,第二种是林权抵押,第三种是农业合作社担保贷款。还有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贷款风险,就是将农户小额贷款同政策性农业保险结合起来,当贷款发生损失时,由

10、农业保险进行补偿。这样就使得金融机构的农业贷款风险降低,提高了它们贷款的意愿。抵押贷款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总的来说,都是通过联合、保险等方式来分担小额农户贷款的风险,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放贷意愿。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表示,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必须争取在农村担保抵押、政策扶持和农业保险上实现重大突破。(二)推广农户信贷保证保险解决农民贷款难 由于农业特有的弱质性以及农村金融市场普遍面临着市场失灵问题,商业性金融信贷机构并未把农业和农民视为理想的融资对象。农民贷款难,得不到有效的金融支持是一直困扰我国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个问题。而适时推出农户贷款信用保证保险是解决农村金融难题的一个思路

11、,可以缓解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为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发挥重要的作用。农户小额信贷保证保险是针对农村小额贷款借款人还款提供保障的保险。小额信贷保证保险的投保人是申请贷款的农民个人或小型农村合作组织,在保险期内,如果个人或小型组织产生还款风险,银行将按协议追讨,对仍不足以清偿借款本金和利息的剩余部分,保险公司将负责赔付。投保保证保险将使得符合条件的投保人在获得保险机构的支持之后,在没有抵押、没有担保的情况下,也能够从银行获得小额贷款。这种保险模式的特点在于建立了政府、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三方合作机制。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贷款模式,要保证其稳定实施,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

12、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划分风险分担,明确政府、银行和保险机构各自的职能和责任,有效发挥参与各方的积极作用,形成共同制约的完善机制。其次,从政府层面讲,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推动,国家要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健全农业支持补贴制度,对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最后,从商业银行方面讲,要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贷款制度,采取多种灵活方式,为农民小额贷款提供便利条件。对保险机构而言,要建立合理有效的调查和研究机制,深入分析农户需求,设计符合农户需求的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产品,有效分散农户风险。(三)农村信用建设所需要

13、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支持 1、完善信用立法、执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没有专门的信用立法,是制约我国信用环境良性发展的关键原因。农村信用体系的建立同样离不开相关信用立法。信用立法应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设定开放各类信用数据,确定开放标准,使信用数据得以正常传播和使用。二是设定对失信行为的惩戒标准和措施。三是设定各类信用参与主体的标准、条件和规则等,改变目前政出多门、管理混乱、监管缺乏的状况,统一规范市场准入和市场行为,统一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健全行业自律组织,提高监管效率。以此来促进信用活动的有序进行。如人民银行征信管理机关的职能作用、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准入等 2、明确农村信用体

14、系建设的目标与原则。中国人民银行在关于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以“统一部署、健全机制;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先易后难、稳步推进;改革创新、支农惠农”为原则,依托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为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企业等农村经济主体建立电子信用档案,建立健全适合农村经济主体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通过信用及相关金融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意识,改善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以征信服务为切入点,协调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金融稳健的局面。3、推进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农村信用服

15、务体系。一是全面征集农户和农村企业信息,组织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特点,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设计涵盖农户基本信息、生产经营、主要收入来源、住房结构等信息的农户信用信息指标,整理信息并将其行成电子档案,分批录入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搭建了农村信用信息平台。二是制定了农户信用评价体系。三是完善了农村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引入第三方评级公司。(四)营造良好的农村信贷文化氛围,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首先加大农村地区信用宣传力度,其次建立正向激励引导和反向惩戒约束机 制。一方面,对信用记录良好、信用评级较高的农户和企业的信贷申请优先受理,并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使守信者真正得到实

16、惠。第三,充分利用农村的乡土文化,建设特色乡土信用体系。在农村,在差序格局的传统社会下,人际关机仍然是十分稳定的,个人的生存环境仍然是十分稳定的,在这里,人际信任仍然是占据了主流。对于农村金融机构来说,从人际信任入手,就成为了控制农村信贷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居民由于其特殊的生存环境,很难为银行贷款提供有效地抵押物。为了突破这种因为抵押物而产生的农村贷款难的“瓶颈”,许多农村金融机构纷纷采取评定“信用村”“信用镇”的方式,通过信用评定,农户持有“信用证”加上印章和身份证即可从银行获得贷款,无需抵押,这种贷款方式,正是建立在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的信息对称的基础上,通过长期以来积累的乡土信任才产生的。“信用村”,“信用镇”的评定,不但可以解决农村贷款难的问题,更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信用氛围,可谓是“双赢”之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