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19087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9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马克思主义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研究.pdf(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绪论 1.【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3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丰富的。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

2、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P3 3.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P3 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P3 第一章 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P28【二】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性 P28 2.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就是人作为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没有存在和思维关

3、系的发生,任何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都不可能实现。所以哲学基本问题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科学解决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才能在实践中理解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认识包括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在内的整个世界的规律奠定基础。3.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意识,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P29 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

4、会存在。P29【三】马克思物质观: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P30 2.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P31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P31(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应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

5、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P45 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2.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P45 4.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P4

6、5-46 5.矛盾的普遍性既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既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体,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共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6.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通过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

7、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第二章【五】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P63 1.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一下 4个方面 P64-65(1)实践产生了认识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六】真理的客观性:P72 第三章【七】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P97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8、。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1.社会意识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势和规律。主要表现在:P98 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八】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P102-10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状

9、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状况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客观前提和物质基础。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产物,只有符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才能存在。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1)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2)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的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P104 首先,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的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其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0、矛盾运动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3.对于我们国家而言:P104 在当前,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原理,就要敏锐地把握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前进。【九】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P107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P10

11、8 5.指导意义: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极稳妥 地推进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P108【十】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有哪些作用?P123-124 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1)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2)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3)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4)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6.认识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P125 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

12、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效果。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要受一定客观条件,诸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也要受到一定的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能够更多的创造出人们所需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第四章【十一】价值规律。P147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是一个隐藏在商品价值的表面运动后的秘密。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表现为,商品的

13、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1.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P148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2.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具有有利条件的生产者可能积累大量的财富,而一部分处于不利地位的生产者可能亏损甚至破产。其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P149 消除

14、手段:(1)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引导相关市场,消除盲目性;(2)为市场竞争创造良好的公平合理的环境;(3)落实社会保障,建立实施社会保险。【十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P152-153 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3.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的意义。P153 第一,适应了时代发展的状况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理论上提供了有力的证明。第二,扫清了生产力发展的观念障碍,是马克思

15、主义劳动价值论在新时代的新阐述。第三,市场经济各种劳动要素的定位与价值创造的作用,不仅考虑效率,还要兼顾公平,通过政府、法律,调节以维护经济发展。4.防止垄断的措施:第一,加强政府宏观调节,引导相关市场。第二,为市场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公正合理的调整市场主体。第三,落实社会保障,建立实施各类保险,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十三】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P169-170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第五章【十四】垄断如何产生?P183 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

16、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垄断产生有以下原因: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第三,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1.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 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但是,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这是因为: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第二,垄断必须通过

17、竞争来维持。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P183-184 第六章 1.【十五】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P235-236(1)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是单一性的,而是多样性的。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个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差异,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的不同,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构成状况的不同,革命传统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2)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总之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是一个真理。2.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1)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2)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以当时当地历史条件为转移,坚持“走自己的路”;(3)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