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音乐.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11987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79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藏族音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藏族音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藏族音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藏族音乐.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藏 族 音 乐 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 文化,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等 方面,都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早在12、13 世纪前后,即出 现了论述藏族民族音乐的专著,如萨迦班达智贡格坚 赞的论西藏音乐等。寺庙中至今保存并使用藏族的 古老图形乐谱央移谱。藏族传统音乐特色鲜明,品 种多样,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3 大类。民 间音乐可分为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器乐等5 类。卫藏、康、安多3 大方言区的民间音乐在风 格上有明显的差别,乐种亦不尽相同。宗教音乐包括诵 经音乐、宗教仪式乐舞羌姆、寺院器乐;宫廷乐舞嘎尔 只传于拉萨布达拉宫及日喀则扎什仑布寺。民间音乐在 传

2、统音乐中居主要地位。央移谱 民歌 包括山歌(牧歌)、劳动歌、爱情歌、风俗 歌、颂经调等。山歌 卫藏地区称“拉噜”、康地区称“噜”、安 多地区称“勒”,是在山野间自由演唱的歌曲。山歌音 域宽广,节拍、节奏自由,旋律起伏较大,悠长高亢,极富 高原特色。安多地区的山歌当地亦称为酒曲。牧歌流行 于牧区,与山歌音乐特点相近。山歌、牧歌有多种曲调,结构多为上下句体,常用羽、徵、商、宫五声(或六声)调式。甘孜山歌阿中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首。劳动歌 藏语称“勒谐”,种类甚多,几乎在各种 劳动中都有特定的歌曲。有的节奏鲜明,与劳动动作紧 密配合,如打青稞、挖土、打墙等;有的节奏较为自由,如放牧、犁地、挤奶等。劳动歌

3、有独唱、齐唱及一领众 和等形式。爱情歌 包括情歌 情茶歌等 情歌安多地区称“拉 伊”,卫藏地区称“嘎噜”。情歌音乐有的较深情,有 的较开阔自由,接近山歌风格。情茶歌藏语称“克加”,流传于云南中甸等地,是在青年男女们聚会、饮茶以表 达爱情时唱的歌,包括招呼歌、进门歌、对歌、感谢歌、告别歌等。风俗歌 包括酒歌、猜情对歌、婚礼歌、箭歌、告 别歌等。酒歌。藏语称“羌谐”,流传于藏区各地,在节庆 聚会敬酒时唱。安多地区的“则柔”,甘南地区的“格 儿”,都属酒歌一类。各地酒歌的演唱形式不同,有的 边舞边唱,有的只唱不舞。音乐开朗热情,多为宫调式。如下例:猜情对歌。卫藏地区称“次加”、康地区称“叶 莫”或“

4、戈莫”,安多地区称“谐莫”等,是藏族青年相 聚娱乐或作占卦游戏时所唱的歌,流传广泛。四川藏族 区青年游戏时常以戒指作为卜卦的信物,因此亦称“箍 箍卦”。猜情对歌的音乐轻松活泼,常用五拍子与四拍 子的混合拍,以宫、羽、徵调式为常见。婚礼歌。各地的婚礼歌及演唱形式不同,大致包 括接亲歌、离家歌、途中歌、迎亲歌等。其中有的旋律 悠长,有的欢快带有舞曲性质。箭歌。藏语称“达谐”,主要流行于西藏林芝地 区,亦称“工布箭歌”,春夏之际,在林卡耍坝子时演 唱,是射手们夸耀弓箭及射箭技术所唱的歌。唱时伴以 舞蹈动作。音乐中常用附点音、三连音和切分音,清新 明快。告别歌。流行于四川丹巴等地,在送别贵客、亲 友时

5、由中、老年妇女演唱。歌曲诚挚动人,多用包含变 宫音与清羽音的七声羽调式。颂经调 亦称六字真言歌。藏语称“玛乃”,是信 佛群众在寺院朝拜神佛时唱的,各地有不同曲调。此外,儿歌的旋律简洁明快,节奏跳跃活泼。苦歌,藏语称“觉噜”,音乐速度徐缓,旋律哀伤凄婉。札木 聂(六弦琴)弹唱,主要流行于西藏日喀则、林芝,以 及甘肃甘南等地。音乐较清新活泼,略带舞曲特色,多 用羽调式。其他还有催眠歌、问答歌、诙谐歌等。歌舞音乐 藏族民间歌舞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歌 舞曲的唱词内容广泛,如歌颂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赞 美妇女的容貌服饰,思念亲人,祝福相会,祝颂吉祥如 意以及宗教信仰等内容。从50 年代起,群众又编唱了许

6、 多反映新生活的歌词。果谐 一种古老的歌舞形式,意为圆圈歌舞,流传 广泛,萨迦地区称“索”,工布地区称“波”或“波强”,藏北牧区、康地区、安多地区称“卓”或“果卓”(俗 称锅庄)。果谐多在节日喜庆、劳动之余和宗教仪式上 演唱,参加者相互拉手扶肩,边唱边舞,不用乐器伴奏。西藏地区果谐的音乐朴素、热情,结构简练,一般由慢 歌段和快板段两部分组成,后者是前者旋律的简化和紧 缩,以脚顿地为节,作为乐曲的前奏、间奏及结尾。以 拍为主,但在前奏、间奏、结尾中常出现变化节拍。多 数乐曲以五声调式为基础,个别乐曲为六声、七声音阶;常用宫、羽、徵调式。康地区流传的卓,有的在慢歌段 前加散板领唱,扩大成三部结构;

7、慢歌段中多运用三连 音、五连音、切分音、附点音及装饰音,音乐浑厚深沉,快歌段旋律简练,节奏鲜明,音乐矫健而富于动力。四 川的嘉戎藏族地区流行的锅庄,分大锅庄、小锅庄两种,常用七声羽、角调式。除自然音外,旋律中常出现变奏 或清羽音,音乐风格独特。如下例:堆谐 为西藏西部地方的歌舞。堆是高地的意思,指 雅鲁藏布江流域由日喀则以西至阿里整个地区。堆谐在 拉萨地区极为盛行,最初只用札木聂伴奏,后发展为小 型乐队伴奏。堆谐的结构由前奏、慢歌段、间奏、快歌 段、结尾组成,慢歌段音乐优美开朗,快歌段采用紧拉 慢唱的手法,使音乐欢快紧凑。堆谐的前奏、间奏与结 尾的曲调基本固定,但慢、快歌段的旋律各不相同。多

8、用宫调式,亦有羽、商调式,曲中常出现宫、羽调式交 替,结尾处由主调向下属调转调成为堆谐特有的终止式。下例是堆谐曲调的片断:弦子 藏语称“页”、“伊”或“康谐”,流行于 康、卫藏地区。由于歌舞时男子用牛角胡或二胡在队前 领舞伴奏,故称弦子。弦子发源于四川巴塘,巴塘弦子 以曲调优美,曲目丰富,舞姿舒展而著称。弦子的音乐 极富歌唱性,结构简练,多为羽调式,徵、商调式次之,乐曲中常出现调式交替。歌曲以6 个音节为一句,以4 句 为一首;多数曲调可自由填唱新词。如下例:囊玛 主要流行在拉萨地区。囊玛的音乐基本上由 中速的引子、慢板的歌曲及快板的舞曲 3 部分组成。歌 曲部分的音乐典雅优美,演唱时伴以简单

9、舞蹈动作;舞 曲部分热情活泼,舞蹈轻快舒展,表演者只舞不唱。引 子的曲调基本固定;舞蹈部分各曲大同小异,多数为商 调式,个别乐曲结束于羽、宫调式;歌曲部分的曲调各 不相同,有些歌曲中有近关系转调;伴奏形式与堆谐相 同。谐钦 流传于西藏拉萨、山南、日喀则、阿里等地 区的古老仪式歌舞形式,多在隆重节日或仪式时演唱。谐钦一般由带有标题的歌舞曲多首组成,首尾乐曲分别 称为“谐果”(引子)及“扎西”(吉祥),每首歌舞 曲由慢板及快板,或由慢板、中板、快板组成,音乐古 朴热情。歌词内容有人类起源、历史传说、赞颂祝福等。热巴谐 流行于康巴地区的流浪艺人表演的歌舞。包括鼓铃舞、杂耍、歌舞剧、木棒舞、鹿舞、刀舞

10、、热 巴弦子等多种表演形式。热巴弦子音乐与民间流行的弦 子相同,鼓铃舞音乐包括散板的男声领唱及慢板齐唱,音 乐热情优美,富于魅力。此外,还有流行于西藏地区的卓谐(鼓舞),流行 于云南中甸地区的雄冲、卓见,流行于甘南地区的多底 舞、嘎巴舞等。说唱音乐 藏族说唱音乐有仲谐、折嘎、嘛玛尼 等数种,多由民间艺人和僧人演唱。仲谐 意为讲故事的歌,有说有唱,流传甚广,内容 多为长篇民间故事或叙事诗,如格萨尔王传、藏 岭尼麦贡觉等。唱腔数量甚多,大多具有朗诵性特 点,结构多为上下句组成的乐段及其变化重复。折嘎 是贫苦流浪艺人乞讨时,或游方僧人化缘时 表演的一种说唱音乐。多用牛角胡琴伴奏,自拉自唱。有的艺人只

11、用木棒做道具,一面说唱,一面表演动作。唱 词有的讲述故事,有的即兴编词,多为颂赞主人的吉利 话。音乐简单朴素,具说唱特点。嘛玛尼 是一种古老的说唱形式。演唱者多为尼 姑或民间艺人,他们张挂起描绘佛经故事的轴画,向群 众说唱画中故事。戏曲音乐藏戏 藏戏包括西藏藏戏(阿吉拉姆)、安多藏戏(南木特)、德格藏戏、昌都藏戏等 4 个剧种,各剧种的唱腔、音乐、表演、服饰等具有不同特色。西 藏藏戏及安多藏戏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西藏藏戏历史 悠久,其起源可追溯到8 世纪赤松德赞时期,在桑 寺落 成典礼上,艺人们将藏族民间舞与佛经故事结合成为一 种哑剧式的跳神仪式。过去藏戏在广场演出,伴奏只用 鼓与镲,以人声为

12、演员帮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藏戏被搬上舞台,并对唱腔、乐队等进行了改革,丰富 了藏戏音乐的表现力。西藏藏戏的传统结构共分3 部分,第1 部分“顿”,为 开场白;第2 部分“堆”,是正戏;第3 部分“扎西”,是 祝福吉祥如意的结尾歌舞。藏戏传统唱腔均为节奏自由 的散板,分为“达仁”(长调)、“达通”(短调)、“挡 鲁”(反调)、“觉鲁”(悲调)、“谐木朗达”(民歌 型唱腔)5 种,另有民歌、舞曲若干。其中,长调、短调 在各个剧目中因人定曲,唱腔以人物命名,各有区别,不 能任意换用。唱腔多达数十种,有些旋律大同小异。反 调、悲调和民歌型唱腔等是通用唱腔,任何剧目和人物均可使用。唱词多为7 9

13、 字为一句,每两句为1 段。“雄 玛朗达”的头尾是唱段,中间是朗诵性韵白,唱词字数 较自由,根据需要掌握。西藏藏戏音乐与谐钦(大型歌舞)及后藏民歌有密 切联系。藏戏唱腔中极有特色的“真固”唱法(一种装 饰性花腔)源于酒歌和后藏民歌。藏戏的人声帮腔,主 要是重复唱腔乐句的结尾部分。藏戏唱腔的音域一般在 八度以内,女声以真声演唱,音区多在 之间;男 声采用真假声结合的唱法,音区较高,常在 之间;男女声演唱都侧重运用脑后音的唱法,行腔高亢嘹亮。器乐 藏族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弹拨乐器有札木聂、扬琴;弓弦乐器有牛角胡、贴琴、根卡、胡琴、热玛琴 等;吹管乐器有竖笛、骨笛、大号、号、唢呐、铜笛、海螺、口弦、竹

14、笛、泥笛等;打击乐器有大鼓、热巴鼓、达玛鼓、巴郎鼓、锣、镲、串铃等。其中的札木聂、牛 角胡、大号、竖笛最富有特色。札木聂即六弦琴,据传 已有600 700 年历史,是民间歌舞堆谐、囊玛和札木聂 弹唱的主要伴奏乐器。牛角胡,藏语称“比汪”或“比 庸”,与二胡形制相似,但琴筒用牛角制成,主要为弦子及折嘎伴奏。由于琴弓较短,演奏时凡旋律中的长音,均奏成八分音符的同音反复,并在弱拍上加用大二度或 小三度的倚音或复倚音,形成弦子音乐的主要特色。竖 笛、骨笛流传于牧区。竖笛用木制,骨笛用鹰腿骨或羊 腿骨制成,音区高,音量小,声音尖细,常用以吹奏牧歌曲调。大号,藏语称“同钦”,铜制,管身无孔,长约3 米,下端有大 叭口,能吹出基音及五度泛音,音量宏大,多用于寺院仪式活动及藏戏音乐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