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11622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59.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六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十六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六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六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案题目:中国民间美术 作者姓名:李先 作者单位及地址:迁西县第二中学 课题 第十六课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以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第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一课为蓝本开设的高中美术鉴赏研究课例。教材分析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汇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这些艺术承载着一个民族地域文化的审美特征,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组织架构的历史形态。但随着工业社会都市化进程加快,外来消费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全面冲击,使得民族民间艺术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土壤遭到破坏,扎根于乡

2、间的民间艺术进一步势微,特别是原生态的民族民间艺术正迅速消逝。民间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随着传承人的逝去而消亡。因此我们应该醒悟:民间艺术已经成为濒危的文化需要保护。积淀深厚的民族民间艺术为学生提供了学校难以相比的丰富的艺术经验和教育资源,将民族民间艺术引进学校美术教学课堂,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本课选取了我国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中典型的中国民间美术 6 个种类:年画、民间玩具、剪纸、风筝、编织、刺绣、编织。让学生分组选题收集素材合作调查交流展示价值延伸的研究学习。由于我校高一 70%的学生住在广州市郊,活动中我倡导让学生接触、积极主动地参与本地或社区组织的一些民俗活动进行调查。加强他们热爱以及继承

3、我国民间美术本土文化的信心、成为学生体验生活,学习艺术的丰富资源。通过师生制作多媒体课件,而提供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增加课程信息量的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体验自主研究这种开放性的教学观,拓展了学校教育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欣赏美、了解美、发现美、评价美的鉴赏过程中感受相互合作、体验发现的愉悦。本节课将从调查汇报、交流评价、实践临摹三个教学环节来感受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的语言、了解民间美术的一般审美特征,初步掌握民间美术的一般鉴赏要点。学情分析 高中是对一个人的将来发展方向起决定作用的重要阶段。正是青少年学习运用假

4、设演绎推理法的时期,他们通过简单的象征性概念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并针对各种各样的文化内容开动脑筋进行思考。高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成熟状态,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十分关注流行,对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只留于表面。审美能力的培养,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不仅仅是继承和发展民间美术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们进行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的需要。美术教育作为影响需要结构的因素之一,就应遵循高中生的心理需要的特点,引导他们追求高品质的艺术审美和美好的生活,追求卓越的文化修养,在丰富多彩的艺术精神的美感中提炼真、善、美的崇高境界。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

5、目标。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特点,初步掌握民间美术的一般欣赏要点。了解民间美术与民间习俗的关系与图案图腾崇拜的象征意义不仅让学生了解本民族艺术的特点,艺术价值,而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艺术的历史使命。了解中国第一次文化遗产日活动讯息。(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走近民间美术、走近生活,达到拓宽美术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通过多种实践,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欣赏能力。关注社会热点,懂得民间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民间美术的民族艺术特点,艺术价值,而且

6、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艺术的历史使命。教学难点 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流程示意(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三)展示调查报告(四)评出最佳解说员,最佳解说背景,最佳自创作品以奖励 (五)鉴赏拓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三)展示调查报告。(各组先找两位代表:一位学生作讲解员畅谈、一位播放背景)。师: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民间美术的概念是相对于专业而言,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生产的劳动人民,这些作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

7、感和观念应该是民间美术。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民俗有密切的联系,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组织架构的历史形态。师:经过搜集素材给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概括一下民间美术有几大类?师:通过每个小组课外的调查学习,我们对中国民间美术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老师把时间交给同学们,6个调查小组的同学们分别汇报你们有何收获吧?1、年画组。年画,又称木版师生问好 生:年画、民间玩具、剪纸、风筝、编织、刺绣、编织等 生:分别播放 6 个小组制作的课件,展示课件中大量的图片资料,小组介绍后补充学生所讲内容的导入 新授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年

8、画,是一种运用木板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民俗节日,经长期的社会传承固定下来,成为民族传统文化习惯的组成部分。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春节了。据载,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在门上画勇士、贴门画的风俗,以后历代不衰。清代中叶更为盛行,全国各地均有年画,而且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最著名的当数北方的杨柳青年画和南方的桃花坞年画。此外,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广东佛山等都是著名的年画产地。2、民间玩具组。民间玩具是民间美术中的一个种类

9、。劳人民以自己灵巧的双手,为下一代的成长,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这些玩具体现着劳动人民自己的审美情趣,包含着劳动人民的意念、理想、祝愿与爱心。也是对儿童进行审美和民风民俗培养的教具。主要用于服装、鞋、帽、枕头、帐帘及钱包、香包等布什物。民间刺绣厂一间制作底样,造型质朴、大方,色彩上采用原色对比,平面色块的运用使色彩过渡跳跃感,先得鲜亮而富有喜庆气氛。3、剪纸组。在我国民间美术中,还有一种用于春节装饰烘托气氛,人门又十分熟悉的民间剪纸,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品种。早在汉唐时代,就有用金银箔剪成花鸟,贴在鬓角做装饰的风尚。后发展为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

10、,贴在窗户上、门楣上作为装饰之用,民间剪纸是表意性的,讲究构图的整体性、造型手法的适形特点。形象概括简练、虚实对比鲜明、线条规整流畅、色彩对比强烈。由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风格也异彩纷呈,大体北方粗犷豪放、造型简练,南方构图繁茂、精巧秀美。内容十分丰富,多以表达吉祥、美好的寓意。剪纸除了用于窗花、挂千等起烘托节日气氛之外,剪纸图样还可以用作刺绣的花样,这更反映出其在生活中的实用性。4、风筝组5 刺绣组6 编织组(详略)。局限性、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附高一(6)班民间美术调查小组人员:第一组:年画调查小组背景技术(

11、李佳霖)、解说员(莫甄文)第二组:民间玩具调查小组背景技术(陈小龙)、解说员(何颖)第三组:民间剪纸调查小组背景技术(刘启锐)、解说员(吴思韵)第四组:民间风筝调查小组背景技术(曹淑君)、解说员(何颖)第五组:民间刺绣调查小组背景技术(张坳敏)、解说员(黄泳军)第六组:民间编织调查小组背景技术(马家辉)、解说员(黄建莹)(四)评出最佳解说员,最佳解说背景,最佳自创作品以奖励 课堂小结。通过调查与介绍民间美术,使学生既合作与研究性地了解什麽是民间美术和它的特点,又学会与同学们交流信息、交流思想、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布置,生集体思考讨论 教师补充纠正 小组讨论总结 1、学生进行分组调查,分析其各自

12、特有的造型特征及审美趣味,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2、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3、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增长知识和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4、通过调查与介绍民间美术,使学生既合作与研究性地了解什麽是民间美术和它的特点,又学会与同学们交流信息、交流思想、提高学习的效率。板书设计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 1、民间美术有几大类?年画、民间玩具、剪纸、风筝、编织、刺绣、编织等 2、思考议一议:如何开展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创新活动?教

13、学评价 本节课准备充分,设计合理,环环相扣,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师生互动积极活跃,课堂效果明显,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学生课件的展示,使学生在生生互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形成一种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促使学生自主发现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通过课前资料的收集、课上的学习,学生对民间美术已不再陌生。对如何开展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创新活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相当多的年轻人,对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相当漠视,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美术教育能够为民族民间艺术培养新的土壤和新的支持者,使全社会共同关注民间艺术的生存环境,以促进民族民间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感受民族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只有当民族民间艺术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才能看到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